量化宽松1

量化宽松1
量化宽松1

量化宽松

所谓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

量化宽松一词是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是指央行刻意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的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

央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放松银根:改变货币价格(即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多年以来,正统的货币政策一直以前一个政策杠杆为中心。然而,随着通胀率回落、短期名义利率逼近零点,从原则上说,央行可以后一种方式、即数量杠杆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如果经济处于通缩状态,那么即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也会保持正值。2000年日本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名义利率已降至零点,但在实际利率为正值的情况下,低迷的货币需求仍不足以令货币政策发挥效力。这就是过去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央行放松银根的非常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央行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或量化宽松等方式,培养短期利率将长期保持低位的预期。事实上,2001年3月-2006年3月,日本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再如,2003年8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公报中称“适应性政策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此类放松银根承诺的事例。第二,央行可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以左右通胀预期。第三,央行可以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如果投资者将不同资产视为非完全替代品,央行买进特定资产的操作就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就此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长期美国国债。从理论上说,美联储可以大规模买进美国国债,以抑制收益率上升;日本央行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期间,就曾进行这种操作。上述三种量化宽松的方式虽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

2008年9月,美联储开始扩大其资产负债表。联储采取量化宽松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买进市场上的证券,以图“启动”银行体系;二是承担私人部门所不愿承担的一部分金融中介职能。在日本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2001年3月-2006年3月间,其资产负债表对该国GDP的比率由13%左右升至22%左右。由于美日两国金融体系的根本性差异,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远小于日本央行——本次危机前,前者的资产负债表对美国GDP

的比率仅为6%左右。到10月份,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扩大到美国GDP的8%以上,比危机前增长了35%。

要正确地估价联储“印钞”对通胀的影响,关键在于观察广义货币总量的变化,以及“货币乘数”的变化。

目前,美国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走势之所以出现严重背离,原因自然在于“货币乘数”的急剧下降。而货币乘数暴跌又反映出,自危机发生以来,美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承担资本中介功能的能力和意愿都大为萎缩。当前美国货币乘数下降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了当年的日本:日本方面,货币乘数由资产负债表的10倍左右降至最低点的6.5倍左右,降幅为35%;而在美国,仅仅过去2个月之中,货币乘数就从9以上降至7左右,降幅已达22%。

量化宽松极有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恢复,货币乘数可能很快上升,已经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直线飙升,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就将构成大问题

量化宽松的后果:

刘煜辉:伯南克“不道德” 全球货币贬值将失控

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在批评伯南克。

上周五,伯南克在世界央行官员货币政策座谈会上发表了开场演讲,面对经济的疲态,伯南克还是坚持要把非传统的货币政策进行到底。伯南克说:“现阶段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们是否有工具来支持经济活动和防范通货膨胀。我们所考虑的问题是,是否在任何时刻,我们使用的每个工具在支撑经济行动中的益处都将大于使用该工具的风险或成~

当基准利率降至零时,美联储的首选工具仍然是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和长期证券。伯南克说,这些购买行动将有助于缓解金融市场的状况。

眼下,美国楼市96.5%的资金全靠政府提供,联储若停止对两房供血,美国的楼市会再下一个台阶。没有楼市的复苏,对于资产推动型的美国经济,经济反弹的强音符还能奏响多久?楼价反弹受制,美国金融部门数万亿资产的“毒性”如何消解?

至少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有什么样的有效手段来处理他们庞大的有毒资产。目前他们用的办法是在今年初改变了会计规则,把金融合约的清算时间从今年推至两年后进行,从而掩盖了金融机构的真实亏损情况。所以,矛盾并不是被消除了,而是暂时被掩盖了。由于去年以来到今年,美国房贷和信用卡贷款的坏账率都在不断上升,两年后有毒资产的“毒性”会更强。

金融部门如何从信贷收缩转向扩张呢?对深陷债务囹圄的家庭来说,被动去杠杆是一个“死胡同”,根本无法带领美国经济走向平衡。

“消费者去杠杆”所产生的被动储蓄很难持续提高储蓄率、降低负债率。所以你会看到,最近美国家庭储蓄率在提高,但负债率却不降,因为被动储蓄会导致消费下降,并引起企业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这又会导致收入下降。换句话说,负债率(负债/可支配收入)的分子分母都在做减法。

奥巴马和他的经济高官们心里很清楚,美国要想走出泥潭,只能回归再实体化、再工业化之路,如此带动就业的提升从而走上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轨道。所以奥巴马一上台就提出5年的出口倍增计划,提出要对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利润增加高额税收。但这谈何容易。

想要刺激政策作用于发达经济体,需要大幅提高新兴(300098,股吧)经济体的成本,高到跨国公司回到发达经济体,重新带来生产力的地步。但这不太可能。全球供给体系中的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工资是新兴经济体的10倍左右。

美国是领导型经济,有着“重构、创新和再投资”活力的体制,为全球经济的下一个长周期找到真实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那就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

复苏美国经济的最佳政策或许只能回归里根时代保罗·沃尔克的结构疗法,即简化税制、降低税收,尤其是要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资本利得税,同时严格货币和财经纪律,紧缩政府的财政开支,这意味着经济要不惜忍受一个小型衰退的痛苦。但奥巴马政府为此付出的代价或许是丢掉中期选举,甚至是政权。

只顾自己的货币扩张和财政赤字,从全球来看显然是极不道德的。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货币和信用跑不到真实经济里面去,一部分在全球金融货币市场(尤其是债市和衍生金融市场)自我循环,一部分跑到大宗商品市场,一部分以热钱形式跑到了新兴国家的资产市场。所以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出现怪相——真实经济总体萎靡不振,但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甚至接近危机前的峰值水平,特别是好些新兴市场国家资产市场剧烈飙升。或许美国暂时还感受不到通胀的痛苦,但却导致了新兴经济体出现通胀和泡沫。随后,发达经济体也将步其后尘而最终回归紧缩。

不负责任的错误政策会让全球经济陷入很多年的震荡,直至停滞发展。越来越可能的结果是,随着全球货币贬值的失控,而使深陷资产泡沫的新兴经济体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曹仁超:美联储自掘坟墓

我老曹有以下疑问:一、去年3月开始的这次经济复苏是透过量化宽松政策制造出来的,而非自然发生。二、虽然动用这么多资金,但美国失业率继续高企。三、至今量化宽松政策可动用的资金已花掉80%。

四、房地产市场仍然一塌糊涂,没有一次经济衰退而股市不大跌的。

如果你的收入按年上升、利率按年下跌,借钱买楼没有问题。不过,如果你的收入已停滞不前,而利率则跌无可跌,你却仍然借钱买楼,便祝君好运矣。

美楼价二次探底

上周二美联储宣布QE2(新的量化宽松计划),但上周三起美股却大跌,理由是美国经济增长又再次放缓。伯南克好可怜!上一次量化宽松计划在股市熊市低潮推出,这次却在股市完成最大反弹之后。透过买入有毒资产去刺激经济增长,过去16年日本央行已用过多次,成果一次较一次差。美国可以例外吗?2001年1月起那次,减息、美汇下挫、减税三管齐下,才引发2003年至2007年的繁荣期。这次量化宽松政策又如何?美联储已在自掘坟墓中。

自1987年格林斯潘上任后,每次股市下跌他都放宽银根及减息,这一招令美股出现25年牛市(由1982年起计);伯南克接手后这招却行不通,去年3月使出量化宽松政策才有反应,但上周二再出招市场却无甚反应。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小气候,但大气候仍由趋势决定。今天美国大势已去,自5月失去房地产税务优惠后,楼价第二次探底。

统计数字显示,65岁以上美国人中80%持有物业,35岁以下年轻人43%持有物业。其中37%业主已完成供楼,大部分在65岁或以上,物业平均价值23.2万美元;而35岁以下物业平均价值8.7万美元,扣除欠款约值1.2万美元。退休时最多人做的事是卖掉大屋搬到小镇居住,上述行为对2030年前美国物业价格影响十分大。美国房地产呆滞,加上失业率高企,令这次经济复苏面对前所未有之压力。今年6月美国人储蓄率回升到6.4%,为18年内新高;个人收入自去年9月起上升以来,7月首次下跌。美国人增储蓄减消费,令两年期国债孳息率低于0.5厘,十年期国债孳息率只有2.82厘(4月份是4.01厘)。今年上半年

投资者共购入1365亿美元的债券基金,而同期只购入89亿美元股票基金。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美国家庭共失去19.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部财富65.9万亿美元的30%。上述因素引发了储蓄率上升,此前最低储蓄率是2005年4月,只有0.8%。

2008年美国随着资产价值下跌,引发私人及企业减债潮,即使利率一降再降,仍难阻通缩恐惧。去年3月起透过政府增加借贷而令GDP再度增长,但私人及企业减债不断,结果政府借贷由2008年中的9500亿美元升到今年第一季的13万亿美元。目前面对的问题不是政府何时退市,而是美国政府能否进一步增加借贷?任何事都有极限,就算政府亦不可无止境地增加借贷。未来美国经济到底是阿根廷式还是日式?

2006年起的过去五年,大赢家是美债持有人,不是股票持有人,更加不是物业持有人。由于消费占美国GDP的79%,当美国人不再增加消费,后果如何?短期利率在2008年年底已见0.25厘,两年期债券息率亦低于0.5厘,十年期息率亦下跌不少。去年3月量化宽松政策制造的经济复苏,到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已放缓,估计明年更只有1.9%(原先估计2.4%);若不延长布什的退税计划,明年美国GDP增长率更接近零!伯南克正努力阻止日式衰退在美国出现,且看结果如何。ECRI(经济周期研究机构)的每周领先指数自今年4月30日起每周皆回落,代表未来美国经济情况令人忧心。

中国曾两次严重通胀

中国由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至今,曾面对两次严重通胀。首先发生于1988年。随着发展需要,政府不断扩大货币供应,到1988年第四季市场上货币流通量达2134亿元,但物资仍按管制价格出售,因而出现供应短缺,大家只可排队购买,只有小部分物资在自由市场上高价出售。有人拿受管制的物资到黑市出售赚钱,俗称“倒爷”。为解决此问题,当时中央执行“硬闯物价关”政策,令过去卖20元一瓶的酒一下子涨到200元,甚至火柴、厕纸都出现供不应求,1988年取消物价管制令价格狂升,到1989年上半年物价狂升几倍到十倍,从而令人民币在外汇调剂中心不断跌价,导致中国通胀率进一步恶化。

直到1994年1月宣布取消外汇调制中心,并决定1美元兑8.7元人民币,以后许升不许跌,再利用大幅加息去打击物价,才令通胀洪峰过去,最高峰是1994年10月,中国CPI全年升幅达24.1%。

随之而来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不少国家透过货币贬值去争取出口订单,令中国产品出口急跌;由于人民币许升不许跌无法贬值,1998年中央提出出口退税17.5%以支持出口业务,从此令中国走上“出口大国”之路。2002年中国加入WTO,到2009年就以出口量计达到世界排名第一位。出口赚回来的外汇卖给国家变成人民币,令人民币供应大升,资金为寻找出路大量流入股市楼市。2003年起中国面对资产价格升值潮;2005年7月中央宣布人民币升值,反令更多资金流入中国炒资产升值。2007年10月股市泡沫爆破,但内地楼价一直上升到今年4月。事实上,如今中国面对的通胀率,同1988年及1993年比较仍低很多。

1970年代的“一孩政策”,令中国一向供应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到2005年起步入供应不足期。由农村流向非农业的劳动力下降,令中国低工资时代结束,但服务业成本则不断上升,例如幼儿园收费由每月200元至300元升到1400元至1700元,还未计校车费、兴趣班收费、书本费;每月买菜钱由1500元涨到2500元,停车位由每月400元涨到600元。虽然工资涨了,但支出涨幅更大,遑论楼价一下子涨了一倍以上。上述开支大部分皆不列入CPI内,令内地CPI升幅表面看不大(约3%),但日常开支却大增。且说房租,广州天河区39平方米月租由1800元升到2500元;北京同类房子月租由2080元上升到2400元,升幅17%;环境好一点的如74平方米在广州月租由2600元上升到3300元;在北京由3180元上升到3800元。涨幅更大的是商铺,一般升幅在50%或以上,不少商铺月租由25000元上升到37000元仍十分抢手。

香港在1982年至1997年亦曾面对上述情况,所不同的是香港转型期间遇上美元贬值及美元利率回落,令资产价格升值幅度十分大。反之,这次中国经济转型期美元贬值及美元利率回落期大致上已完成,未来内地股市及楼价升幅同1982年至1997年香港不可同日而语。

中央开仓压棉花(资讯,行情)涨价

去年中国产棉区干旱令产量减少14.6%或640万吨,美国农业部估计今年全球棉花消耗量上升3%,令存量进一步减少,导致服装业面对原材料涨价潮。今年棉花已涨价60%,加上工资亦上升不少,但产品出厂价只升5.9%,令每件零售价上千的衣服,工厂只能净赚20元;反之,品牌管理者、经销商及铺位拥有

者则大赚。再以化工厂为例,磷酸售价由3500元一吨升至5000元、环氧树脂由12000元升上20200元,但制成品售价每吨只涨价300元到500元,令不少化工厂处于亏损期。制造业利润在迅速消失,品牌管理者获利率却在扩大,支持铺租大幅上升。人力成本大升,令不少工厂打算外移到越南或中国内陆地区,但这些地区却配套不足。有些工厂透过自动化将厂内工人数目由3000人减至1300人,这方面又需大量资金投入。制造业产能过剩令制成品出厂价涨不起来,同时面对原料价格及工资大升。上周中国政府宣布开仓抛售棉花,压抑棉花价格上升。

中国工厂在激烈竞争下,效率不高的国营机构纷纷被淘汰出局,但能源、交通、金融、医疗、教育方面因市场仍未全面开放,造成国企垄断或半垄断局面,后果是低效率机构仍大量存在。内地在这方面能否一如出口业,开放市场、加强竞争?例如香港自从取消银行公会利率协议后,银行之间互相竞争,令香港金融业效率迅速提升。

中国自1978年宣布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最先是来港招商引资,渐渐扩及全球,这段日子是资金流入期。到2002年加入WTO,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只有27亿美元,2008年已达556亿美元。今天已走出去的中资企业约14000家,投资遍布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第一类是国有企业,主要投资资源;第二类是民营与股份制国有企业,投资更多样化。当投资境外可获得更低成本及高利润时,自然导致资本外流。中国渐渐进入跨国生产和全球生产网络阶段,以保证原材料及半制成品供应和市场拓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渐成趋势,但由于对投资东道国的文化、商业环境和法律制度不了解,这方面仍需香港及国际人才协助。换言之,中国已由过去侧重吸收外资转向海外投资。

后工业期三大必备元素

后工业期(或称内需带动型经济)的出现,必须具备:A. 人口素质提升。日本及亚洲四小龙都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地区或国家,如没有教育投资,后工业期无法出现,例如拉丁美洲及不少东南亚国家。B. 政府公信力。典型例子如菲律宾,虽然人民教育水平不低,但政府缺乏公信力,形成受高深教育的菲律宾人离国谋生,同样情况亦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出现,令这些国家经济至今仍未进入后工业社会。C. 民族性问题。有些国家人民十分知足,当基本生活条件解决后,他们便唱唱歌、跳跳舞,过快乐日子。有些民族如盎格鲁撒克逊族野心特别大,从大英帝国到今天的美国,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此性格可令这些国家经济保持增长。但大部分中国人皆拥有知足常乐的性格,上述亦是中国过去五百年经济停滞不前的部分理由。

有人认为,中国人经过百年苦难及文化大革命洗礼,已由“羊”的性格变成“狼”的性格,是可以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后工业社会。

游石:美日重启宽松政策加大中国调控难度

2010年09月02日05:38作者:游石来源:证券时报

手机访问网友评论(0)

phototex /供图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货币政策仍将坚持“动态微调”

近期,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宣布将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姑且不论对各自经济刺激效果如何,但对中国而言,却无疑加大了长期通货膨胀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由于各国政府联手救市,货币竞相贬值,美元所幸未出现市场担心的崩溃状况。但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全球经济结构出现巨大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矛盾凸显。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开始逐步退出刺激政策。今年以来,印度、巴西相继加息,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内7月份CPI飙升至3.3%,创21月以来的新高,重新点燃市场加息预期;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仍饱受高失业率和经济二次探底的困扰,有意进一步刺激经济,尤其近日美国、日本针对糟糕经济数据发表将继续注入流动性的言论,欧洲央行也有意推迟刺激政策的退出时间。由于经济实力此消彼长,发达国家货币相对新兴国家的贬值压力陡然加大。

在国际贸易中,国内成本相对固定,美元作为主要支付和计价货币,美元贬值损失必须通过产品涨价得以弥补,如果涨幅过大,便会在国际范围输出通胀。可以看到,尽管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中国产能又严重过剩,但由于计价货币价值的下降,今年以来全球商品价格重心仍逐渐上移,近两个月来,农产品(000061,股吧)、软商品更借天灾题材大幅上涨。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挂钩发达经济体6大货币,而非新兴市场货币,未来美元指数和商品价格负相关性将会减弱,容易给人造成物价上涨与美元贬值无关的错觉。

发达国家继续量化宽松,也将加大新兴国家政策调控难度。目前欧美国家普遍采取低利率政策,成为跨国公司获取廉价资金的源头,但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疲弱,新的主导产业还未出现,面对本土极度贫乏的投资机会,跨国公司和私人资本更青睐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当中也夹杂从事投机套利的各类“热钱”。未来全球资金从发达国家流出一旦形成新的趋势,新兴国家对抗通胀的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7月外商直接投资(FDI)为69.24亿美元,同比增29.2%。前7月FDI合计583.54亿美元,同比增20.65%。7月当月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82家,同比增12.85%,前7月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459家,同比增17.9%。

另外,国内热钱流出也呈趋缓态势。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在5、6月份连续环比下降后,7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到1709.51亿元,环比猛增45.93%或538.02亿元。而7月份我国贸易顺差287亿美元,加上FDI

合计为356.24亿美元,折算人民币约2423亿元,7月外汇占款扣除贸易顺差和FDI之和后,不可解释部分减少约713亿元人民币,较6月相比已开始放缓。

发达国家通缩,新兴经济体通胀,中国将面临多重压力的考验。一方面,欧美低利率,大量释放流动性,中国为防范热钱和确保人民币升值渐进可控,加息将变得极为谨慎,甚至可能被迫放弃自主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在上一轮经济刺激过后,经济结构矛盾继续因通胀而被掩盖,通过市场化手段显然已无法完成对过剩产能的清洗。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国内货币政策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动态微调”,央行发行票据、对商业银行信贷总量控制、打击市场投机将是主要措施。另外,面对外汇占款居高不下、国内流动性难控制的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27日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的通知》,释放出基础货币发行体制改革的信号。而产业政策调控上,则可能更多地以设置“节能环保”等政策性门槛进行清理。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摘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中央银行政策工具和政策的操作空间,是对传统货币政策的一种极大创新。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文献,本文将在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述,在得出一些结论的同时也提出新形势下仍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传导渠道;实施效果;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分析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及其含义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以量化宽松为特点,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包括中长期国债等中长期资产的措施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具体而言,就是中央银行在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信贷量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通过大量印制钞票并用于购买国债等方式,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一种货币政策。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自2001年日本首次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各国的专家和学者们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综合来看,这些研究主要包含以下3个角度: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三条渠道分析 针对这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何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来产生作用,各国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大量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三大渠道:低利率预期引导下的利率传导渠道、投资组合调整传导渠道和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形成的财政支出扩张渠道三种。 1、低利率预期引导下的利率传导渠道 在危机期间,增强人们对政策和经济前景的信心是极其重要的,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起到作用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是否具有可信度。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国家都会进行积极的预期管理,通过强化公众预期来提升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一般通过发表利率声明、官员公开讲话或者暗示等途径向公众传递一种信息——“只要通缩风险持续存在,或者通货膨胀率显著低于目标,就将维持低利率”。以此引导人们产生低利率水平的预期,从而降低长期利率,以此来影响资产价格,提高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来达到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 Krugman于1998年就曾在其关于“预期管理”的著作中提出:当名义市场利率将至零时,能够影响私人部门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就会变得很重要。并指出即使名义市场利率接近零下界时,中央银行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未来通货膨胀率预期的方法来提高现阶段的产出水平。

QE量化宽松政策解释即对经济的影响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在宣布削减QE的同时,美联储进一步强调,将在QE完全退出后,在较长时间内仍维持低利率水平。美联储明确提出,即使在失业率达到6.5%的这一可能考虑提高利息的临界值后,只要通货膨胀水平的情况允许,美联储将不急于提高利率。 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和缩减通过美联储会议导致的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的这一决定令市场颇感意外,此前多数分析认为美联储将于明年初才会宣布正式进入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过程。“我很意外,同时也很兴奋。”纽交所资深交易员马克·奥托(Mark Otto)对腾讯财经表示,“美联储给市场传达的信息是经济正在进一步走强,并且在不需要借助额外货币刺激手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持续改善。” 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最后一次以美联储主席身份出席会议的伯南克说,“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从紧。”在被问到对QE项目进行进一步缩减的时机时,伯南克称将有可能在2014年年底之前完全结束QE。在被问到即将接任的耶伦(Janet Yellen)在这个决策的制定中所起的作用时,伯南克说,他们一直都密切合作,并且就这个决定进行过咨询,“她完全支持我们今天的决定”。 黄金价格下跌↓金价方面,在美联储宣布将每个月的资产采购规模进行缩减,并降低了通货膨胀预期,暗示更好的经济前景之后,黄金价格在极为动荡的交易中下跌了约1%。在联储声明公布后,黄金价格对此的最初反应是上涨。但是在美元汇率扩大早前涨幅,标准普尔500指数大涨接近2%收于纪录新高之后,黄金价格又在之后的交易中大跌,现货黄金合约报价下跌了0.98%至每盎司1218美元。

最新整理,史上最全:美国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解读及对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一、前三次量化宽松是什么?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通常为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改变市场主体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与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操纵工具。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1、QE1的内容 QE1背景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的金融市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并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美国想注资金融业以消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市场利率,至2008年底,利率已降至0%-0.25%的低位。但结果却并收受到明显效果,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美国为了救市转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购买美国资产以及债券,由此不得不印发大量美钞以购买相应的资产。 QE1的实施过程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是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2009年3月18日FOMC召开会议,决定美联储在未来6个月内购入最高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将在原先决定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再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11月4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决定总计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后者略低于联储早先公布的2000亿美元。美联储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在利率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首轮定量宽松总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万亿美元流动性。 QE1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QE1对GDP、股指、就业率、美元、黄金、原油的影响 GDP:自首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对提振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GDP环比年率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第四季度触底反弹,一路上扬。 股指: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这使得美国标准普洱500指数从2009年3月底的797.87点升至2010年4月底的1186.69点左右,涨幅超过48.7%。 就业率:美国自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从上表中显示的失业率来看,短期和长期内失业率均未有明显改善,不降反增。尤其是2009年4月到5月短短一个月间,失业率从8.9%

量化宽松政策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量化宽松政策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翻译: 复苏模式:中国应该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感到担心吗?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今年2月在华盛顿特区发表的一次演讲中谈到,尽管付出了各种努力,不过,这个国家的就业率回升到危机之前5%左右这一让人更宽慰的水平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演讲结束后,当被问及,目前这一轮政策在6月结束后,美联储是否有必要推出另一轮所谓的“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政策时,伯南克回答说,“美联储将会按其以往的方式做出决策”——也就是通过观察各种经济指标来做出决策,其中就包括失业率。几个月以来,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如果美国的失业率持续高企,美联储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QE)政策的可能性就将不断增加。但如果美国继续执行QE政策,将会在世界各地遭致抗议,其中的代表就是中国。 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分别于2009年3月和2010年11月开始实施,期间,美联储大量印钞用以购买银行的债券以及抵押贷款证券——购买的目的旨在刺激美国的经济发展,降低借贷成本。但是,全球各地都能听到这样的批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同样触发了全球商品价格的急剧飙升,北京的官员对此深表认同,并称,热钱因此流入了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如果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也将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就这种担心的理由是否充分的问题,专家各执一词。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田素华指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比第一轮更大。“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只是通过贸易渠道影响到了中国,而在实

最新浅谈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

浅谈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 摘要:在经济复苏1年多以来,美联储短期利率仍然近零,欲依赖于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大量购买国债,贬值美元。继续抬高通胀率。以换取就业率的提高,而同时另一方面再次提高国外各央行对美汇率,减少还债压力,本文就金融危机中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和中国影响进行浅谈。 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中国经济 一、金融危机与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爆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将全球各大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卷入其中,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各国央行不断降息,短期利率近零,美联储在雷曼兄弟倒闭后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主要购入长期国债和其他方式向经济注入巨大流动性以应急日益崩溃的市场和各大企业,其关键是在于稳定银行体系,这种极端性政策通常是在利率无效时才推出。尽管早在2001年日本首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惨遭败局,在美作出这一决策后,日、英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还是纷纷进入量化宽松,以此谋求金融市场稳定。这是经济危机历史上首次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但此政策很难把控,风险非常大,难免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恶性循环式的共振。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央行降息会引发一系列资产替代,而导致证券收益率下降,而经济衰退时期就多可能出现短期利率近零,由于利率再无法下调,重复操作上述措施就可能失效,或形成瘫痪,陷入流动性陷阱。如今对于凯恩斯的这个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无论是否有流动性陷阱,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变得非常困难,因而量化宽松变成一个有效的措施。然而就其本质而言,量化宽

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央行承担经济风险的程度,一旦经济无法复苏,央行承担的风险就很可能爆发,而最终由社会承担;假如经济得到复苏,其逆向操作在使市场正常化的过程中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引发新的恶性循环。 然而在第一次量化宽松过程中各央行背负了大量不良资产之后,经济虽然得到持续复苏,但形势疲弱,近两年来未摆脱短期利率近零状态,而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存在,美国在接受了这一事实和适应了这种慢性病后。奥巴马内阁出于一部分政治因素,提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忽视通胀率和试图减轻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债务对象的还贷压力。 二、二次量化宽松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乏力,就业增长迟缓,失业人口数字依然庞大,各种数据均不乐观,奥巴马内阁救援经济力不从心,中期选举失利,因而不难想象二次量化宽松这剂非常规激素被迫打入。新一轮的量化宽松通过将本来近零的基准利率再压零边,以大量买入国债和机构债券等中长期债券的方式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提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不久后,G20(二十国集团会议)便在韩国举行,本次与会中有不少新兴经济体,白宫委托美联储在会上提出此政策,被 G19 联合围攻,各国央行纷纷表示担忧量化宽松既无担保又无助于应对美国以致全球的经济问题,而本,伯南克则声称-、此举是为拯救全球经济(并不只为了标治美国就业问题)。事实上此政策在美国金融投资界也引起很大轰动,美国多位来自各个金融与投资机构的投资家,基金会长,以及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联名写给伯南克一封关于反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公开信,而伯南克只是在华盛顿邮报上轻描淡写地表示:美联储并不能够独自解决所有危机。从美国方面对量化宽松的反应中可以看到,假如不印刷新货币,大量放债将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 2007年,美国宏观经济速度明显放缓,房价结束了长期持续上扬的趋势,再加之此前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提高基金利率,普通贷款者的还贷压力剧增,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高风险隐患开始显现,伴随次级抵押机构的陆续破产,一场由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开始,在美资本市场扩大的金融风暴开始了,以美国为核心,速度扩展到欧洲、日本、拉美,最终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全球经济发展速度骤然放缓。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对内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增大,我们成功实现了从建国的经济被封锁到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如今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国际经济活动角色转变。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的统计,在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到达亿美元,贸易顺差累计达到了亿美元,表1是

自2000年以来的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数据(由于数据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及部分选项存在数据不一致情况,因而存在个别项数据不精)。 三、美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美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首先,美量化宽松的直接表现是美元总量增加,美元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由于我们出口产品仍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小,且绝大多数出口产品的主要竞争力体现在价格方面,我国出口的海外商品的实际价格上升,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出口贸易的增长。 其次,由于美元供给的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急剧上涨,如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等资源型大宗商品,而我国又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这将使我们面临更大的输入型通膨压力。以铁矿石的进口为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钢铁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优质铁矿石进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如图1所示),据相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高达四亿多吨,占世界海运铁矿石比重五成以上。一方面由于价格的主导权不在我们手中,铁矿石价格较高;另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的政策也进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工商管理硕士(MBA)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论文 ESSAY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与政策 Course Name 教师姓名 Name of Teacher 报告题目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Case Report Title 学生学号MB1008124 Student Number 学生姓名张玮 Name of Student 2011年05月04日 成绩教师签字 Score Signature

摘要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4月27日下午2点,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了其成立98年以来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伯南克宣布将于2011年6月份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表态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的可能性非常小。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美联储向市场注入1.7万亿美元。由于美国经济指标持久得不到改善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于2010年8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花费6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国债的大量增发和贬值、美元贬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加剧希腊、冰岛等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 对于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大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加剧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负责程度、直接加重国内制造业和对外出口贸易企业的成本负担、对中国现有通货膨胀的输入型影响、热钱进出中国对中国资产市场价格和稳定的影响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对中国的潜在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经济高涨------安倍式经济政策分析 一、日元贬值 1.日元贬值对人民币的影响 1.1日元贬值现状: 美国和日本接二连三地抛出量化宽松已殃及多个经济体,一些国家央行被迫放松货币政策,以避免本国货币过快升值。安倍政府要求日本央行推行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以推动日元贬值,其赤裸裸的蛮横态度给了市场巨大刺激。 1.2影响: 日本采取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危及亚洲各国的经济,必将引发货币战、贸易战,阻碍地区及世界经济复苏。自2012年9月至今,日本已将日圆兑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大幅贬值约20%。日元大幅贬值,对以出口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国家构成压力,日本的邻国——中国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其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2.1将使中国外贸出口面临较大的挑战。由于人民币对日元升值20%,将大致对应中国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5%左右,可能造成中国实际出口下降约2.5个百分点。日元贬值将使中国整个出口面临比较大

例如日元贬值在彩电、DVD、通信器材、螺纹钢、热卷产品、不锈钢等领域,对中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2012年7月,日本贸易机构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的彩电、DVD等记录媒介装臵和通信器材出口竞争力已经超越日本。但如今随着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将对两国上述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产生此消彼长的作用。 1.2.2将引起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缩水。日本财务省和日本央行在2012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含短期国债)已增至约18万亿日元(合人民币14590亿元),较2011 日元贬值相对日元资产贬值,有利于日本出口以提振经济,但令大量持有日本国债的中国外汇储备利益或将受损。分析师认为,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日元的大幅贬值,将在今年内导致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缩水10%以上。 1.2.3日元贬值将成为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最大变数。当前,中国经济已阶段性企稳,人民币汇率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然而,由于日 的不确定性是日本经济衰退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多大的冲击。虽然中国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维持其经济的稳定,但中国的承受是有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简析及应对政策

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 翁 美国的货币量化政策即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为“无中生有”创造出制定金额货币,也被简称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是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美国从雷曼银行倒闭后,从08年9月到2012年12月先后进行了四轮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累计印出逾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货币的供给大于,美元贬值无疑。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中国受其波及在所难免,而且中国处于政治、经济原因,当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元外汇超过万亿。在种种情况下,中国的苦境大概昭然。 美国货币量化宽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有一下三方面 1.美元贬值,导致中国近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无故缩水,损失重大。 2.人民币被迫升值,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受到严重打击。 3.大宗商品因为美元过多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而价格上升(其中以原油为代表),而中国 发展建设中对此有十分倚重,进口价格上升,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处境堪忧。 注 传导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⑴从贸易差额角度分析:美国大量发放货币→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物价上涨→中国进口 减少→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的减少 综合上述分析,由于不知道到底是进口减少的多还是出口减少的多,所以对于经常账户到底是出现顺差还是逆差是不知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中国这个对外贸依赖性极高的国家来说经济肯定会受到消极影响的 ⑵从债券角度看:美国大量发行货币→美元贬值→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资产缩水→中国 损失巨大 ⑶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的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实施量化货币政策→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果)人们消费欲望不强,对经济预期不强→过多的货币追逐不足的商品→出现滞涨现象→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影响 美国的流氓政策无疑使中国经济前景不甚乐观,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有所影响的。中国顺时推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11年起又推行“稳健”的政策,其中也很多值得解读的地方。 (1)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

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421]张鑫.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尹小平.吉林大学,2013. 摘要: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和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恶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将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应对经济增长停滞以及通货紧缩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时鲜有运用,其内涵是在以利率为核心指标变量的常规货币政策无效时,中央银行刺激国民经济的政策手段。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一直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通过政策工具影响市场利率,再由市场利率调节------------------------------------------------------------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量化宽松的四个阶段

三、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QE1): 2008年11月,美国金融市场正处在危机的漩涡之中,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2010年4月,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总计购买政府支持企业债券及相关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725万亿美元,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25%历史低位。虽然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了巨额流动性,但由于实体经济复苏和就业增加过程缓慢,银行信贷不增反降约255亿美元,金融机构处于盈利考虑,将低成本资金大量投向金融市场,道琼斯指数在创下6640点的新低后持续反弹,到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时再度收复10000点大关,而失业率则由6.8%升至9.7%,经济衰退停止。 QE1把华尔街的金融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了出来,而美国经济仍在苦苦挣扎。虽然道琼斯工业指数[2.60%]大幅上涨,但美国就业率没有根本改善。 2.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 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美联储从市场购入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并对资产负债表中到期债券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进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在于上一轮政策未实现增加就业的目标,告失业率使美国政府面临较大的政治压力,同时也使依赖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另外,0.25%的联邦基金利率已到无可再降的地步,价格型货币政策依然失灵,数量型货币货币政策成为唯一的选择。

但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美国民众最关注的失业问题一直严峻。其次,经济复苏非常脆弱。最后,物价不断上涨。此一轮政策吹大货币泡沫,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紧缩政策对抗。 3.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E3): 2012年8月份新增就业仅为9.6万,远低于市场预计的13万左右;与此同时,失业率虽然从8.3%降至8.1%,但背后的原因却是因为大量长期失业者已放弃了寻找工作。宣布将每月向美国经济注入400亿美元,直到疲弱的就业市场持续好转。此外,美联储还承诺将超低利率进一步延长至2015年。受此影响,国际油价13日上涨。美联邦还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到0.25%超低区间的时限,从之前的2014年年底延长到至少2015年年中。 4.第四次量化宽松政策(QE4): 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0-0.25%超低利率在失业率高于6.5%的情况下将保持不变,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OT),加上QE3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为850亿。美联储在会议声明中首次指出,只要失业率高于6.5%,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就不会改变,这与此前多次延长超低利率政策的持续期限形成了巨大反差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美国量化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摘要:在2007年当中,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复苏经济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量化宽松政策。随着经济危机的在全球的影响不断加大,美国先后实行了四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以求刺激、稳定经济,增加就业率。从而使经济复苏。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手段银行购买国债或中长期债券,增加货币供给,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也就是增印货币。这种做法无形中使本国的货币发生贬值。因为美元为世界货币,而且我国持有大家的美元外汇储备。所以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同时不免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人民币汇率。本文从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内容说起,为大家介绍了美元的国际地位。接着为大家讲述量化宽松政策的内容及影响,然后为大家阐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汇率的变化对我国经济进出口、经济结构、推动汇率改革的影响。事实证明只有推动汇率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才能保持我国汇率的独立性。最后本文根据美国对我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然后对美国将要进行第五轮量化宽松政策做出了预计和对量化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做出了警示。 关键词:美元;量化政策;人民币汇率;影响;应对策略 一、引言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2007年美国因为房地产行业泡沫破碎,大量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破产,其投资基金被迫关闭,使美国股市产生了剧烈的风暴、动荡。对金融市场造成了隐约性的流动不足,从而导致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抑制了美国的消费需求,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失业数据进一步扩大。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增加资产的流动性,稳定国内的金融市场,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2008年至今,美国先后实行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美国又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美国的经济能影响到其他国家,所以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很快的蔓延到全世界,对世界各个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所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免对我国外汇造成影响,而汇率是国际贸易中用于调节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国际贸易中的杠杆。维持国家汇率的稳定和控制外汇对我国进出口有益的变动对我国来说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从各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影响的研究,从而找出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原因和对其影响提出建议和结果方法。 (二)美元的国际地位 拥有强势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梦想。若一个国家的国币强势其货币具有较高国际储备,币值能很稳,受外部影响元素较少。能引领着国际货币的发展方向。而美国就是的美元就是强势货币。自从布雷德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不再货币化,世界上的货币都是使用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货币本身不存在价值,不再和任何一种商品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蜕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价值符号。就是这种没有任何价值的价值符号钞票美元,可以在国内和国外换取其它国家有价值的商品和他们的劳动成果。现在的货币实质上可以看作是发行国给持有国的一张欠条,为什么美元会是强势货币 1.要成为世界货币需要发行国有足够的信誉。而美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国内通货流通和物价长期稳定,美元汇率长期内在世界大部分货币中处于强势地位,有实力信誉的基础。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在利率已经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货币,运用非常规的手段来遏制通货紧缩导致的市场恐慌,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11月初,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并会干扰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 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和动机 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成效不佳 在金融危机中倡导改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诸如推行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无力偿还房贷家庭的住房清收率;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等。为了刺激银行放贷,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总额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导致美国的货币数量激增。货币数量与GDP的比例增幅超过7%,大大超过危机爆发前10年1.7%的年均增幅。货币供给增加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企业和个人是否有增加投资和消费的需求。由于美国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增长的引擎依赖于消费,居民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导致制造业和服

务业在低谷徘徊,银行贷款意愿低迷,失业率在9.6%左右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 2.奥巴马政府为争取连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美国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将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下调至2.6%和2.3%。奥巴马的智囊团并没有带来当年罗斯福新政的奇迹,美国选民对“蜗牛”般的经济复苏大为失望,执政的民主党在2010年11月2日的中期选举中失败,丢掉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实现经济复苏已成为其挽回政治败局、实现连任的重要前提,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成为美国政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就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二天,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2011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预计每月购进750亿美元,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3.促进美国经济稳步回升 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对遏制经济下滑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刺激消费这一美国经济的引擎,从三个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第一,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处理和消化次贷危机遗留的不良贷款,不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正常贷款;第二,

什么是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是什么? 什么是QE?QE,又叫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实施零利率政策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在 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金融资产等,为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其实质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盘活流动性,而利率的降低又可为企业融资提供优越环境,从 而刺激经济,环境经济下行压力。QE政策也可理解为“变相印钞”政策。 QE的产生背景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萎靡不振。于是从2008年11月开始至2014年10月,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共计向市场投放约4万亿美元,用于购买机构债和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通过先后三次的量化政策的实施,美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QE的实施阶段 以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为例,其政策实施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实施零利率政策 利率的大幅下降是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初衷。只有当利率工具在失效的时候,央行才会考虑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调节经济。美联储自2007年8月开始,经过连续多次降息,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降至0%到0.25%之间,从而给融资借贷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阶段二,补充流动性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联储以“最后的贷款人”的身份救市。通过收购一些公司的部分不良资产、推出一系列信贷工具,以防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流动性不足。同时,美联储将补充流动性(其实就是注入货币)的对象,扩展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 阶段三,主动释放流动性 在金融危机伊始,美联储决定收购“两房”市场发行的大量MBS,并且购买了3000亿的美元长期国债。期间,美联储开始直接充当中介干预市场,直接面向市场释放资金流动性,以支持陷入困境的公司, 阶段四,引导市场长期利率下降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日渐消散,金融机构也逐渐企稳,美联储也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试图以此引导市场降低利率,减轻债务人的利息负担。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分析

四、美元超发的连锁反应、对美国利弊和对未来的影响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介 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面临负增长0.6%,利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0-0.25%,创25年新高的9.6%的失业率和仅0.4%的通胀率,美联储第一次启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19个月后,美国经济复苏不容乐观,GDP、利率、通胀和失业率几乎又达到临界点。第二季度GDP增长仅1.6%,利率依旧保持在1-1.25%,失业率高达9.6%,通胀率 1.1%。为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和避免通缩的出现,美联储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了新 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表示将在2011年年中前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提振经济,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券资产到期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这是继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25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美联储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 二.美元超发的连锁反应 通过分析,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具体连锁反应如下: 1.大量美元货币注入美国市场。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中,购买6000亿长期国债, 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将对市场中注入数倍于6000亿美元的货币。 2.新注入的货币于全球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新货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入市场:流 向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流向国际市场。大量资本流入国 际市场,从而催生资产泡沫,推高物价,掣肘各国货币政策。 3.推动美元贬值,其他货币相对增值。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及其供应的大量增 加,势将导致美元在世界市场上的贬值,其他国家货币相对增值。美元走弱,有利 于刺激美国商品出口,促进美国经济,但不利于其他国家商品出口,阻碍其经济复 苏。 4.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美元贬值,势必带来国家汇率波动,资产泡沫及国际金融震荡, 致使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 5.各国增发货币,竞相贬值,引发全球货币混战。美国超发美元货币,实际上是以邻 为壑,有利于本国经济出口,却不利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各国为保护本国利益, 势必竞相贬值,以保护本国经济。2010年10月5日,日本央行在利率会议中决定 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并承诺将维持零利率,直至物价稳定。2010年10月20日,英国央行会议以8:1通过购买2000亿英镑国债,增发货币,以刺激国家经济。 6.进而导致全球黄金、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扬。2010年3月8日,黄金价格每盎司 一下子从883美元冲上了948美元,美国自身持有黄金加上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的黄金,约有1/3,无疑成为最大受益者。美国控制着中东大量石油,石油暴涨,美国也将成为最大受益国。大量垄断的大宗商品行业,也将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 7.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考虑到美国大货币政策对自身的利益,及对他国贸易 的不利影响,各国为保护自身利益,也必将采取更多措施,以保护本国贸易。 8.世界经济复苏可能放缓。国际投资信心的减弱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必将阻 碍全球经济的回升。

量化宽松政策分析

量化宽松政策分析 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宣布破产,由此而也能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在9曰25日快速的推出“量化宽松”计划,向市场注入7000亿美元的资金,以方便金融机构够购买次贷产品。其关键作用是稳定银行系统,是银行系统里面的一些环节不糊因为资金短缺而断链,从而导致整个金融系统骨牌效应。其后奥巴马上台后又再推出八千多亿美元的款项来救助各类金融企业,这是第一次量化宽松。 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对于第一次“定量宽松”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的救助行为。然而在金融危机过去两年之后,世界经济正缓慢恢复的时候,美联储又再推出第二轮6000以美元的定量宽松计划,这就招致了众多国家的质疑和反对。 首先我们要分析伯南克为什么要冒着美元信誉损失的风险来推行第二轮的“量化宽松”。第一.美国政府连年赤字,巨额的赤字积累需要寻找途径来就爱你少或抹平。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其发行成本低微。只要可以不引起骚乱的情况下,印刷美元逃去世界各国的物资是一种最合算的行为。而且这样的行为还可以令美元变相贬值,从而变相的缩小美国所承担的债务量。第二.市场上对于美元国债的购买意愿太弱,而美国的财政必须依靠国债的发行才能维持。如果没有人购买新发行的国债,或者是旧国债因为没有人赎回或认购从而价格下落,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1501 魏靓 2015011736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二、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历次内容 (一)QE1的内容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2010年4月28日,联储的首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结束。QE1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2009年3月18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采购额最高增至1.25万亿美元,机构债的采购额最高增至2000亿美元。此外,为促进私有信贷市场状况的改善,联储还决定在未来六个月中最高再购买3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美联储在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执行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QE1的主体上是用于购买国家担保的问题金融资产,重建金融机构信用,向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用意在于稳定信贷市场。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的目的仅仅在于“稳定”市场,而不是“刺激”经济,这与中国央行的量化宽松大相径庭。显然,美联储无异于越俎代庖,行使行政职能。美联储的数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精确到位。尤为令人称奇的是,美联储竟然在全球范围保持了美元货币总量与对应商品总量的动态平衡。 (二)QE2的内容 美联储2010年11月4日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QE2宽松计划于2011年6月结束,购买的仅仅是美国国债。QE2的内涵是美国国债,实际上是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解决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美联储再通过向其它国家“出售”国债,套现还原成美元现金,增加了储备的规模(准备金大幅度增加),为解决未来的财政危机准备了弹药。

量化宽松的理论分析

一、流动性陷阱 根据IS-LM 模型,国民收入与货币供应量具有紧密关系。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若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利率下降,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的变动,即△M →△r →△I →△Y 。如图,货币供应量增加, LM 曲线向右移动,利率由r 0降低至r 1,国民收入上升至Y 1 。 根据凯恩斯理论,个人对于货币的需求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以及投机动机影响。若利率已经足够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愿意持有货币而非债券,货币需求无限大,中央银行无法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在“流动性陷阱”下,投资和消费萎靡不振、投资收益预期低,增加货币供应量便无法降低短期名义利率,也无法影响国民收入。 二、量化宽松政策理论基础 1、传统操作的失效 1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影响国民收入必须有

两个传导机制。第一,增加货币供应,可以降低短期名义利率;第二,利率的降低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但是,在存在“流动性陷阱“,通货紧缩,利率处于低水平,经济预期悲观的情况下,上述两个传导机制都失效。增加货币供应量M,会全部转化为人们持有的货币,不进行投资,无法降低利率;同时,由于基于悲观的经济预期和资产负债缩水的影响,投资者对利率下降不敏感,无法增加投资和消费,因此无法影响国民收入。 2)预期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不乐观,预期未来收入水平将下降时,就会压低消费、增加储蓄,也不会增加对债券、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需求,即使短期利率为零而长期利率仍将很高。 2、量化宽松的解决途径 量化宽松政策针对的以上传导机制失效及预期提出治理措施: 1)增加货币供应量,央行承诺维持利率的接近零水平,增强政策可信性,改变国民预期,以降低短期名义利率。 2)购入利率期限结构长的政府债券及机构债券,从而降低中长期利率,降低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提高通货膨胀预期,降低企业长期贷款成本,并促进消费,以刺激经济。 3)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中,美国央行购买了大量MBS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为金融机构注入大量流动性,调整其资产结构,由此使金融机构有大量流动性资产用于贷款和投资,同时增加了信贷的可得性,刺激国民消费与生产。 4)央行承诺的低利率与长期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升国民对于经济景气的预期,同时降低长期利率预期,提高资产价格,刺激投资与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