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刘永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了解溶液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设计思想: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故事入手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活动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设置教学情境,将学生一步步引入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真实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建构知识。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1、设计幻灯片。

3、演示实验。

实验用品;食盐、H2O 、试管、药匙、酒精灯、试管夹、玻璃棒、火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释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生活情境故事。

教师:是呀,为什么呀?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变得更甜呢?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女孩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1:室温下,在两只盛有20ml的烧杯中,加入5克的糖,搅拌,观察,再加入5克糖,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记录填写课本33页的表格。

(幻灯片)…………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发问,如果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就叫做…………

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叫做不饱和溶液.

(幻灯片)…………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刚才得到的饱和溶液。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剩余的糖也溶解呢?

生:加水。

师;好,那我们就试试。

同步实验2、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边加边振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糖又溶解了。

师:也就是说,溶液可能变成了…………

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溶液饱和还是不饱和跟溶剂多少有关,所以我们说饱和溶液时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幻灯片)…………,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使另一只烧杯底部的糖也溶解呢?

生:加热。

师:好,加热,那我们就一起加热吧!

同步实验3、加热另一支试管,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糖又溶解了。

师:那现在的水还能不能“吃”糖呢?是不是饱和溶液呢?

同步实验4、向试管中加少量糖,观察。

师:我们看到水又能“吃”糖了,说明加热后,溶液变成了…………

生:不饱和溶液。

师:水还是那么多,为什么刚才是饱和的,后来又不饱和了呢?

生;因为开始水的温度低,后来加热了。

师:这说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跟温度有关。

师:所以,当我们说某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

(幻灯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通过我们的帮助,我想小女孩一定明白了,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变得更甜了的道理了。

师:那么,饱和糖水里是不是能溶解其他物质呢?比如果珍、食盐、味精呢?

生:能。

师:对,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在平时也会看到类似的现象,下面我们用其他物质做一做实验,看看情况是否相同。

同步实验5、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再加入食盐,振荡,直到底部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把上层清夜倒如另一支试管,向试管中的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硝酸钾或硫酸铜,观察。

师:原来水这么“贪心”,“吃饱”了一种东西还可以“吃”别的东西。这也就告诉我们,在说饱和溶液时,是不是还应该再加一个什么条件?

生:是,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师:很好,所谓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幻灯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钟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三、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呢?又怎样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呢?现在我们用你们桌上的NaCl(或KNO3),先配置成它们的不饱和溶液,讨论,尝试把它变成饱和溶液;然后再讨论、尝试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讨论,实验…………

师: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呢?你们想出了几种方法?

生:加溶剂、升温或降温

师:反过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生;加溶质、降温或生温。

(幻灯片)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师:很好,那么如何证明你所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呢?

生:1、看原溶液中是否有不溶的溶质存在,若有,为饱和溶液;若无,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

2、加溶质,若溶质不再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四、讨论:溶液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的多少,人们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那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有什么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请同学们做

同步实验6:分别向两支试管中1—2毫升的水(要求体积相同),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半匙KNO3晶体,振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匙尖的熟石灰,振荡,观察,你有什么启示?

生:1、KNO3全部溶解,熟石灰没有全部溶解。

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幻灯片)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五、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六、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2)某硝酸钾溶液在3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8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2、将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3、20℃时,向含有36克NaCl的136克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4克NaCl,振荡,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克,溶质的质量为————克,该溶液为的NaCl————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可以()

A、蒸发水,看是否有固体析出。

B、降温,看是否有固体析出。

C、加入任何一种可溶物,看是否溶解。

D、加入原溶质,看是否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