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对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作出粗略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4月内抢救的心源性猝

死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知心源性猝死病因中冠心病及其并发

症,约占77.6%,发病前约94.9%存在一定的诱因,66.3%的存在先兆症状,发病季节冬春

季60.2%,时间上午发病占57.1%,患者男性占71.4%。结论:识别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病

因主要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具有诱因(以吸烟、情绪激动为主)、先兆症状、

及季节和性别特点,临床上可通过对这些高危因素的进行提前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诱因;先兆症状;病因;特点;预防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已基本稳定, 而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的死亡, 发病一般不超过6小时, 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杀、他杀、中毒、外伤等)。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引起的,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SCD的发生率报导尚不一致,发达国家发生率较高,常为交通事故的三倍在美国每年约45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占总人口数约0.1%而日本报道占总猝死人数的78% 在我国SCD发生率为41.8例/10万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猝死的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 - 31.6%, 而中老年人猝死的比率达56% - 80%, SCD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80% - 90% 以上[1]。SCD在运动性猝死所占的比率最大,尤其是中青年SCD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近10年内抢救的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其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98 例患者, 男70例(71.4%), 女28 例(28.6%)。年龄27 - 89岁, 平均58.17 岁, 其中45 岁以下10 例, 46 - 55岁19例, 56 - 65岁34 例, 66 - 75岁23例, 76岁以上12例。

(二)入选标准

1、病例全部为急诊抢救患者;

2、发病6h内死亡;

3、既往体健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稳定;

4、排除非正常死亡, 如交通事故、中毒等;

5、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标志物、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心脏病。

(三)发病诱因

入选病例中只有5例没有明显诱因,其余93例具有一定的发病诱因,约占总病例数的94.9%。,部分病例同时存在两到三项诱因。其中吸烟者,有51例(约占52.1%);其次为情绪激动和运动,

分别为32例和23例(约占32.7%和23.5%)另外还有高血压及酗酒各19例(各占约19.4%)、过度劳累18例,(约占18.4%),用力排便9例(约占9.2%)。

(四)发病先兆症状

所选98例病例存在先兆症状者65例, 占总例数66.3%,无症状33例,占33.7%。在存在先兆症状例数里胸闷20例, 占30.8% 。胸痛10例, 占15.45%。呼吸困难12 例, 占18.5%。心悸8 例, 占12.3% 。黑蒙4 例, 占6.2% 。晕厥2 例, 占3.1%。极度乏力9 例, 占13.8%。

(五)病因

所选病例中患有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76例(约占77.6%)。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47例(约占48.0%);陈旧性心肌梗死29例(约占29.6%);其余有扩张型心肌病11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主动脉夹层瘤破裂3例,心瓣膜病2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共占约22。4%)。

(六)季节特点

本组发病98例中冬春季发病占59 例,约占60.2% ; 夏秋发病39例, 占39.8% 。

(七)昼夜节律

上午6 - 12时及醒后3h 内发病56 例, 占57.1% ; 12 - 19 时发病12 例, 占12.2%; 19- 24时发病20例, 占20.4% ; 0 - 6 时发病10例, 占10.2% 。

二、结果

通过对98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分析,发现其发病以男性居多,以56-75岁年龄段多发,季节特点为冬春季多发,时间段为上午6-12时为主。发病者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诱因,主要以吸烟为主,其次为情绪激动、运动。发病前多有一定的先兆症状,以胸闷、胸痛为主,其次为呼吸困难等。心源性猝死的直接病因主要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 心源性猝死男性高于女性, 年龄以老年人为主, 但存在发病年轻化趋势, 本文年龄最小仅27 岁。猝死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能包括: 女性雌激素水平较高,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男性社会竞争压力较大, 男性较女性更加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男性吸烟饮酒也高于女性[2]。

本研究发现猝死存在一定的诱因, 主要包括吸烟、酗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高血压等。目前认为无论有无冠脉疾患的个体, 吸烟是SCD独立危险因子。大量饮用酒精者, 心脏负担加重, 其猝死发生率比对照人群高得多, 相对危险性高215 倍[ 3]。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精神紧张、情绪过度激动可使交感- 肾上腺素神经张力增高, 引起心率加快,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 增

加心脏负担; 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多, 病变的心肌不能担负交感神经兴奋等所造成突然增加的代谢负荷, 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而猝死; 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 易出现严重的心率失常而猝死。高血压是SCD危险因素, 和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相关, 左室肥厚导致SCD的危险性与冠心病和心衰的危性相当。心电图上有左室高电压和复极异常等左室肥厚表现的患者中, 5年死亡率男性为33%、女性为21% 。老年人的收缩期高血压的达标, 可使总死亡率下降17% , 心梗包括猝死的发生率下降25%。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中年患者舒张期高血压可使冠心病死亡或非致命性心梗危险性下降14% [4]。

本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先兆症状, 以胸闷、胸痛为主, 其次为呼吸困难、乏力。虽然这些症状均为非特异症状, 和本身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症状相同, 仍可以作为预防猝死的参考指标。本组SCD 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其次是心肌病, 少见的病因包括心瓣膜病、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者, 容易发生急性血栓事件, 斑块破裂出血、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坏死, 导致局部心电生理紊乱、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障碍,若再存在精神诱发因素、用力排便时, 均有较高的猝死发病率。曹素艳等对猝死患者的尸检发现, 冠心病是临床猝死的主要原因, 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陈旧性心梗及其并发症, 如心脏破裂等, 特别是有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者, 其他病因包括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等[ 5]。心肌病患者本身存在心肌病变, 导致心电学不稳定, 尤其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更容易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原因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等, 多是心肌离子通道异常, 存在相应的心电图特征, QT 间期延长, Brugada综合征存在ST 段马鞍形抬高; 部分患者为年轻人, 有家族史。本组SCD猝死的日变异高峰出现于6 - 12 时段, 在这段时间内交感神经相对兴奋, 糖皮质激素水平、血黏度和血浆肾上腺素水平等生理现象达到高峰,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血小板聚集增加和纤维蛋白酶活性降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猝死相对较少。

本组研究发现SCD大部分发生在冬春季, 夏秋季较少。冬春季猝死发生率较高可能由于寒冷诱发动脉收缩使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使心脏的工作负荷增加。冬春季天气干燥, 血黏度增高, 易形成血栓, 年龄越大相关性越大。天气寒冷影响人体的植物神经调节, 使交感神经兴奋, 血液循环外周阻力上升, 血压增高。

三、SCD复苏成功率很低, 尤其是无先兆症状的患者, 应强调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包括积极控制高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等。应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 如暴怒、大喜大悲等, 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避免过度劳累, 要保持适当的锻炼, 切忌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便秘的发生。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少吃多餐, 注意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

食。注意季节变化, 在早晨和冬春季减少室外活动, 定期就诊。应该熟悉和关注猝死前的先兆现象, 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极度乏力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 加强监护并送入CCU 病房, 监测心电变化。积极治疗原发病, 特别是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都应严格控制。对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应进行积极的血运重建。对于心瓣膜和主动脉夹层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证实B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及总病死率, 而且对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均有益处。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适合于有血流动力异常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 但由于经济的原因并不能普及。同时要提高市民急救意识, 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如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仍然是现场初级救护最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黄德嘉, 陈茂. 冠心病猝死的预防。《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年28卷1期。

[2] 王雷, 郭亚东, 陈晓等。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因及预防- 附178例法医病理学解剖分析。《华西医学》, 2007年4期。

[3] 宝云龙, 荆佳, 平吴哲. 心脏猝死65 例临床探讨。《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23期。

[4] 胡大一. 心脏猝死危险因素的预防。《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20卷5期。

[5] 曹素艳, 马正中, 沈瑾。 91例猝死患者尸体解剖病理和临床的回顾性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年23期。

武汉大学揭示心肌肥厚的早期发病机制

武汉大学揭示心肌肥厚的早期发病机制 rayman 心脏长期遭受过重的压力负荷容易产生一种缓慢但有效的代偿性改变,即心肌肥厚。此外,心肌损伤、血管病变等因素也可诱发心肌肥厚。心肌细胞这种代偿功能的不利之处在于冠状动脉的供血量往往不能满足肥大心肌的需求量,导致心肌缺血,最终使得心肌收缩力减退。如不能在发病早期阶段对其进行干预,将会导致不可逆转地诱发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 目前对心肌肥厚发病早期的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且临床上尚无治疗心肌肥厚的有效药物。近期,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Chaer(Cardiac hypertrophy associated epigenetics regulator)参与心肌肥厚的早期分子机制,为理解心肌肥厚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视角,并有望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相关的研究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前期的基因芯片发现了Chaer在心肌肥厚中的异常表达,并确定了其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随后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Chaer基因缺失型小鼠,发现Chaer缺失后的小鼠能够显著抑制因主动脉狭窄手术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厚,并能减少纤维化

心肌重构,从而改善了心脏泵血功能。 通过进一步的分子研究,发现cis调控临近基因表达时并不能调控Chaer基因的表达;而是通过一段结构独特的66-mer序列特异性结合多梳抑制复合体2(polycombrepressive complex2,PRC2)后来诱导Chaer基因的表达。Chaer结合PRC2后,可调节H3组蛋白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使其甲基化水平达到影响病理靶点基因表达的功能。在肥厚性刺激处理的初期,Chaer-PRC2的相互作用会瞬时性增强,而该过程又受到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的调控,证明了Chaer是诱发心肌肥厚的早期关键分子开关。最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在人源细胞中比较Chaer的作用,研究结果与小鼠体内观察到的一致。 该研究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Chaer参与心肌肥厚的早期分子机制,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心肌肥厚提供了新的靶标。 语音播报核心思想:

心源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传导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阻滞)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另外,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亦可引起。 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则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一些暂时的功能性因素,如心电不稳定、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等使原有稳定的心脏结构异常发生不稳定情况。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情绪压抑及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可触发心脏性猝死。 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 1.前驱期 在心脏性猝死前的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但有些患者亦可无前驱症状,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2.终末事件期的表现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 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因室颤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环衰竭发病。 3.心脏骤停期 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如下:①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听诊心音消失。④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⑤瞳孔散大。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猝死是指平素似乎健康的人由于潜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出人意料的死亡.医学上认为在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都属于猝死. 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预防: 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标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如果能做好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就能大大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1、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摒弃恶习(最重要的就是戒烟)等,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2、在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上调脂药物,还应定期去医院检查。 3、多运动多喝水,增强新陈代谢。 4、注意休息,不能透支体力。 5、不吃不熟的海鲜及肉类。 6、保持身体的清洁,远离病毒。 7、保持良好心态,遇事不惊。 生命比较脆弱,我们要学会爱惜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猝死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按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其定义为: 6 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 1 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 1 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则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有可能逆转,但多导致死亡。 一、病因 临床上猝死较常见于以下情况: (一)冠状动脉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发生的缺血再灌注,陈旧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础上的暂时缺血加重均可造成暂时的电不稳定而猝死发生。在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及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常见的病因。 (二)心肌异常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其病程中自发或诱发的持续性室速、平均信号心电图阳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患者。右心室心肌病可导致右室心动过速和猝死。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出现心脏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为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三)先天性心脏病一组 3 个月至20 岁的法氏四联征患者,修补术后猝死的发生率为6%。 二间瓣脱垂伴复杂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有猝死家族史、晕厥史、Q-T 间期延长者为猝 死的高危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也可发生猝死。 (四)心律失常先天性Q-T 间期延长综合征,校正的Q-T 间期超过500ms 和家族有猝死者 有猝死的危险。预激综合征合并短不应期的前向传导出现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有一定猝死的 危险性。窦房结病变、传导系统异常亦为猝死的原因。 (五)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高血钾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 导致心脏骤停。严重的酸中毒使细胞内钾外移,减弱心肌收缩力,若伴有高钾,可导致心脏骤停。(六)药物中毒及过敏致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脏毒性药物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抑制而发生猝死。某些药物及血清制剂则可能因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心脏骤停。 (七)电击、雷击或溺水电击和雷击可因强电流引起猝死。溺水则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 行交换而发生窒息。 (八)某些医疗操作或手术引发的意外可见于心导管检查与治疗、气管镜检查、麻醉意外 等导致自主神经不稳定及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九)其他包括急性胰腺炎、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心腔内肿 瘤或血栓等,严重哮喘、可卡因中毒、COPD酒精滥用也可以致心脏骤停。 二、病理生理 虽然猝死例数随年龄而增加,因为冠心病人随年龄而发病多。但是按年龄百分比,猝死率在65 死以下的年龄组中占50%以上,在65 岁以上低于50%,说明中年是多发期。患者多无前驱症状,或仅有乏力、胸闷、心悸等不特异的感觉,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常见的诱因,半数以上发生在一般活动时候。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病 1 周内),可能发生危险的室律失常及猝死,若能及时抢救生存,预后较好,再犯机率很低(2%)。 猝死多发生于院外,事先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推广了动态心电图和监测病房后对发生当时的

2021年心血管疾病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全文)

2021年心血管疾病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全文)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有(或无)明确诊断的心脏疾病患者,由于心脏骤停死亡,其死亡的方式和事件是意料不到的。从症状出现到意识丧失,通常在心脏骤停后1 h内很快死亡。尽管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可能生存更长时间,然后去世,但这种情况仍被认为发生了SCD[1]。每年全球有100~150万人死因SCD,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逐年的增加,SCD也将呈增加的趋势[2]。虽然SCD主要的原因是心力衰竭(HF),但是,80%以上CVD患者死亡的原因为心源性,最常见的原因是SCD[3]。因此,如何识别CVD患者SCD的危险因素、如何对SCD高危CVD患者提前进行警示、怎样对高危CVD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对除了HF以外的有关CVD与SCD相关性最新研究进行梳理,目的是提高对CVD患者SCD 的警惕和预防。 1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PAS)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 origin of a coronary artery,AOCA)引起心肌缺血是SCD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MI)后SCD发生率是一般人群4~6倍。这可能与急性心肌缺血时电生理改变和MI后心肌电机械重构相关[4]。V?h?talo等[5]进行了一项对比活检病例对照研究,入选了5869例患者,

其中3122例既往有冠心病史。结果显示,发生SCD的74.8%冠心病患者以往有隐匿性心肌梗死(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MI);SMI 患者合并心肌肥厚并且在运动时发生SCD;SMI后发生SCD者67%有心电图异常。Feng等[6]分析了4个队列人群并随访11.5年,结果显示,HF、MI、卒中和心房纤颤(AF)患者SCD发生率最高。SCD与HF、MI、卒中和AF独立相关。 Hess等[7]对APPRAISE-2、PLATO、TRACER和TRILOGY ACS 试验中37 55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受试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SCD与MI复发(HR=2.95)和任何住院(HR =2.45)有关。相反,那些曾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发生SCD危险显著降低(HR=0.75)。该研究提示,NSTEACS后,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SCD。血运重建可以预防和降低NSTEACS患者SCD的发生。此外,Merinopoulos等[8]研究证实,冠状动脉慢性主干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也是SCD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PAS)家族中的SCD通常归因于MI期间的致死性心律失常。然而,这种心律失常也可能是由非缺血性遗传易感性引起的。Bruikman等[9]分析了所有因不明原因的家族性SCD而接受Ajmaline检测以筛查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在出现SCD的PAS家族中,Ajmaline测试的阳性率与SCD发生率相似。SCD和PAS家族的SCD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意外的引发意识骤然丧失、死亡。一般不超过1小时,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由于猝死前病情稳定,又缺少预兆,处理不当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 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了解猝死的基本知识,掌握对猝死的症状与病情的判断以及基本的急 救知识与护理。 据研究:心跳停止3-5秒正常人可感到头晕,10-20秒可发生晕厥,40秒左右可出现抽搐,瞳孔散大,60秒呼吸可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要 使病人在此阶段复苏,避免脑细胞的损伤,就需要分秒必争,力争在5分钟之内进行有效的 复苏,实践证明,抢救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一、急救与配合 1 心跳骤停的急救加强心肺复苏的培训,掌握各种抢救方法,患者一旦发生心搏骤 停,要总出正确的判断,若情况紧急,应在现场就地行徒手心肺复苏,其抢救可按ABC 程 序即:A开放气道,要判断神志是否有意识存在,立即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松开衣领腰带, 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将其头后仰,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再次确定呼吸是否存在,及时 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参加抢救。B人工呼吸,对呼吸停止的病人应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亦可用简易呼吸器。C胸外按压,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无意识时,则应行胸外按压以建立有效 的循环,其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成人100次∕min,按压深度成人为 胸廓下陷4-5cm,5-13岁儿童为2-3cm ,婴幼儿为1-2cm,按压与呼吸的比值是30:2即按压 30次吹气2口 2医护的配合 在复苏的现场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种抢救流程,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操作,执行医生的医嘱,为抢救争取时间,还要在病人到达之后妥善安置,要询问发病史,家族史,详细病情, 熟悉抢救室各仪器的操作,药品的剂量、用法,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各种急救药,保 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动态心电监护的应用,必要时用电除颤, 并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和病情变化,医护要熟练配合,做到忙而不乱,又序的抢救。 二、复苏后的护理与体会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体征的观察,复苏后的病人病情尚未稳定,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瞳孔、尿量、意识、末梢循环等。(2)持续心电监护,能够及 时提示心脏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变化,防止再次出现心搏骤停。(3)建立两条静脉通 路,因为此类病情发展快,用药复杂,只有保持两条静脉通路才能及时有效的用药,一路静 脉通路输注抗心理失常药物,一路静脉通路输注营养心肌等药物。 2 脑复苏的护理恢复脑功能是复苏成功的标志,血液循环停止,中枢神经细胞因 缺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复苏成功后要继续治疗脑复苏,防止脑缺血与再灌注的 损伤,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1)降温,应用冰帽,保护脑组织。(2)脱水,减轻脑 水肿,一般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3)防止抽搐。(4)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含量,提 高组织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3 一般护理(1)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 物,少量多餐。(2)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步骤。(3)持续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5)避免用力排便,训练病人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解释用力排便可使心 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血氧,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4 心理护理由于心源性猝死发病急,抢救过程中可有多处损伤,病人会处于极度紧 张、恐惧甚至频死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耐心细致的观察,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使 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避免外界刺激,增强治疗信心,并告知家属保持愉悦的必要性,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防治 我国每15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因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疾病,每22秒就有一人因此致残。全国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竟高达36%,已成为夺走国人生命的头号“杀手”。国家因此需耗费近30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 脑血管疾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表面看来很短暂,其实,它的形成经历发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从一个人正常的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硬化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人的动脉硬化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却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所以这种疾病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但另一方面,这种疾病又给人一个很长时间的预防和保健期,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认识到它的发展过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到来,减少我们的痛苦。 要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首先要明白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必须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做一个分析,之后我们会看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如果大家有其它的不同意见和更好的方法,欢迎所有的朋友一起来探讨,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 1、钙迁徙因素 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大约占到人体的1.5%—2%,钙只能从外界摄取,不可在体内合成。从一个人生命的孕育到一个人的年老寿终,都离不开钙的参与,所以,钙是人的生命之源。

病毒性心肌炎的考试题

病毒性心肌炎得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1病毒性心肌炎不会出现得症状() A、心悸胸闷 B、呼吸困难 C、心源性休克 D、意识改变 2、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得健康教育错误得就是() A、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出院后不需继续休息 C、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月 D、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3、病毒性心肌炎得护理不正确得就是()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B、只能将患者安排于单人病房 C、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得变化 D、应观察患者尿量,意识及皮肤黏膜情况 4、不就是病毒性心肌炎得并发症得就是()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猝死 D、栓塞 5、下列哪项就是病毒性心肌炎不必做得辅助检查() A.心脏CT B.病原学检查 C.X线检查D、心电图 6、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A.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B.病毒性心肌炎得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得广泛程度及严重性C.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心源性猝死

D、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7、Fiedler心肌炎病因就是什么() A、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原虫感染 D、CoxsackieB病毒感染 E、立克次体感染 8、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不会出现得症状() A、发热 B、咽痛 C、咳嗽 D、呼吸困难 9、关于心肌炎得预后哪项就是错误得() A、急性心肌炎得预后差 B、多数可以治愈 C、可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或死亡 D、可能转为心肌病 E、可出现心功失代偿 10、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得病毒就是() A、柯萨奇A病毒 B、柯萨奇B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流感病毒 E、埃可病毒 11、性心肌炎得发病机制() A.病毒对被感染得心肌细胞得直接损害 B.心肌间质组织淋巴细胞侵润 C.病变分布为局灶性与散在性 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与溶解 12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得病人最重要得护理措施就是()A 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对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作出粗略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4月内抢救的心源性猝 死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知心源性猝死病因中冠心病及其并发 症,约占77.6%,发病前约94.9%存在一定的诱因,66.3%的存在先兆症状,发病季节冬春 季60.2%,时间上午发病占57.1%,患者男性占71.4%。结论:识别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病 因主要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具有诱因(以吸烟、情绪激动为主)、先兆症状、 及季节和性别特点,临床上可通过对这些高危因素的进行提前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诱因;先兆症状;病因;特点;预防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已基本稳定, 而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的死亡, 发病一般不超过6小时, 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杀、他杀、中毒、外伤等)。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引起的,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SCD的发生率报导尚不一致,发达国家发生率较高,常为交通事故的三倍在美国每年约45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占总人口数约0.1%而日本报道占总猝死人数的78% 在我国SCD发生率为41.8例/10万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猝死的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 - 31.6%, 而中老年人猝死的比率达56% - 80%, SCD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80% - 90% 以上[1]。SCD在运动性猝死所占的比率最大,尤其是中青年SCD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近10年内抢救的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其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98 例患者, 男70例(71.4%), 女28 例(28.6%)。年龄27 - 89岁, 平均58.17 岁, 其中45 岁以下10 例, 46 - 55岁19例, 56 - 65岁34 例, 66 - 75岁23例, 76岁以上12例。 (二)入选标准 1、病例全部为急诊抢救患者; 2、发病6h内死亡; 3、既往体健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稳定; 4、排除非正常死亡, 如交通事故、中毒等; 5、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标志物、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心脏病。 (三)发病诱因 入选病例中只有5例没有明显诱因,其余93例具有一定的发病诱因,约占总病例数的94.9%。,部分病例同时存在两到三项诱因。其中吸烟者,有51例(约占52.1%);其次为情绪激动和运动,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预测、预防及治疗 豫西协和医院李秦予 1猝死概述 1.1 概念: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内在疾病而发生的急速、意外的死亡。 男性多于女性,其原因: (1)、与体内性激素有关; (2)、男性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性情急躁者; (3)、男性体力负荷重、户外活动多、社会交往广、精神和生理应激较为复杂。猝死的两个高峰期:1、出生后至6个月;2、30-50岁。 1.2猝死的特点 (1)、死亡急促 从症状的发生或恶化到死亡之间的时间短暂,24小时内。 (2)、死亡发生出乎意料 指死亡发生是其家属、甚至经治医生都未预料到的。 (3)、死亡是自然疾病(排除人为因素) 猝死的根本原因是潜在的、能致死的自然疾病。 1.3猝死的原因 1.3.1 成年人猝死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次之。 新生儿和婴幼儿猝死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1.3.2据统计: 心血管疾病猝死40-50% 呼吸系统疾病猝死16-22% 神经系统疾病猝死15-18% 消化系统疾病猝死8-10% 泌尿生殖疾病猝死5-10% 其他疾病猝死5- 8% 1.3.3常见疾病: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主动脉瘤、原发性心肌病、心内膜炎、心瓣膜病、肺动脉栓塞、心包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暴发型脑膜炎、癫痫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大块肝坏死、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穿孔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 生殖系统疾病:异位妊娠、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出血、子宫破裂 其他:外伤、药物中毒或药物反应、暴发性感染(包括流行性脑膜炎菌血症)、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甲状腺功能减退、淀粉样性变、白血病、内分泌腺功能障碍。 1.3.4 原因不明的猝死 1.3.4.1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特点:①死于睡眠中;②多为青壮年,主要在20-49岁;③绝大多数为男性,男女比例13.3:1;④死者生前多身体健康,发育、营养良好,死前多无明显诱因;⑤死亡迅速,多为即时死;⑥尸体解剖多无明显致命性病变,共同性改变为急性心功能衰竭。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但病情已基本稳定,而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的死亡。发病一般不超过6小时并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杀、他杀、中毒、外伤等)。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中老年人猝死的比率达50%~80%。心源性猝死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90%以上。 冠心病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根部夹层破裂冠脉畸形高血压特发性左室肥厚心脏手术后并发症1.3 先心病 其他 一、心源性猝死常见病因: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占70%~90%,其次是心肌炎,心肌病(特别是梗塞性心肌病)、心脏动脉瘤破裂、先天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二、心源性猝死常见诱因: 主要包括用力排便、跌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高血压、吸烟、酗酒等。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精神紧张、情绪过度激动可使交感-肾上腺素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增加心脏负担;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多,病变的心肌不能担负交感神经兴奋等所造成突然增加的代谢负担,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而猝死;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者,容易发生急性血栓事件,斑块破裂出血、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局部电生理紊乱,严重心律中国人中猝死的死因

失常及心功能障碍,若再存在精神诱发因素、用力排便时,均有较高的猝死发病率。 三、心源性猝死的防范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等。吸烟 与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血 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 成倍增加。 2、应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如暴怒、大喜大悲等,缓解 自己的精神压力。 3、切忌用力排便,可遵医嘱使用通便的药物或甘油灌肠等措施,减少便秘的发 生。 4、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1)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 (2)宜吃植物食用油如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 (3)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控制甜食。 (4)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 (5)用餐不宜过饱,少食多餐。 5、防止肥胖: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不利的负担,体重超重5公斤,心脏的负 担增加10%。因此,要不遗余力的防止肥胖。 6、生活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适量锻炼、适当休息、劳逸结 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7、入住抢救室病房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 8、家属应密切配合医务人员保持环境安静,严格遵守探视时间,共同为患者提 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心脏除颤的机理和作用是什么

心脏除颤的机理和作用是什么? 心脏除颤器的作用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称为电击除颤或电复律术。按传统的说法,心室颤动的治疗叫除颤(defibrillation),而其他心动过速的治疗叫复律(cardioversion)。起搏和除颤都是利用外源性的电流来治疗心律失常的,心脏起搏与心脏除颤复律的区别:后者电击复律时作用于心脏的是一次瞬时高能脉冲,一般持续时间是4~10ms,电能在40~400J内。用于心脏电击除颤的设备称为除颤器,它能完成电击复律,即除颤。当患者发生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障碍。尤其当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时,由于心室无整体收缩能力,心脏射血和血液循环中止,如不及时抢救,常造成患者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而死亡。如采用除颤器,控制一定能量的电流通过心脏,能消除某些心律紊乱,可使心律恢复正常,从而使上述心脏疾病患者得到抢救和治疗。 1.4适应征(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1.5禁忌症(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2 护理 2.1继续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面色、肢体情况及有无栓塞表现,随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返回病房。术前抗凝治疗者。术后仍需给药,并做抗凝血监护。 2.2卧床休息1天~2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2.3房颤复律后,继续服用药物维持,并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2.4保健指导,向病人说明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防止复发。 AED概念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英文缩写。 了解AED 要了解AED,首先要了解下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导致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而死亡。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我们又称猝死。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 浅谈AED(三)——AED在现场急救中的作用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综62··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年第卷第期2008203ModernMedicalEquipmentandApplicationVol20.No.3Oct.2008·· 述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Brugada韩智玲王慕璇摘要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多 数发生于青年男性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Brugada,,表现是它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本文对综合征的典型心电图表现进行 了详细的综述有助于本病的Brugada,,临床诊断。关键词综合征图形心电图鉴别诊断[]BrugadaBrugada;;;心源性猝死是现今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课题美国图形,BrugadaBrugadaWaves[6]()。每年约发生万心源性猝死其中约的病综合征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355%~12%Brugada,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心室纤颤而楚近年来研究提出综合征是一种呈常染色(IVF),Brugada[1]。体显性遗传的基因决定性疾病病变基因定位于编码综合征则是近年来被认识到的中的一种BrugadaIVF,心肌细胞膜钠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的多个位特殊类型根据西班牙和比利时的临床报道αSCN5ABrugada。,点突变后的钠通道失活减速电流增加导致右综合征引起的心室纤颤占的文献估,ItoIVF40%~60%[7][2],,,室心外膜动作电位平台期消失引起心肌复极离散度计其病死率则占所有猝死病例的占无器4%~12%,,,增加容易发生相折返从而构成导联质性心脏疾病猝死者的而且虽然综2V1-V3ST20%Brugada[3],,。,段抬高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是从属于心肌复极异合征从命名至今仅十余年但近年来世界各地类似的,,常的一类疾病病例报道和研究资料呈指数增加总之因其发病率。。,在定义上从目前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多数学者高猝死率高等特征综合征已成为全球高度Brugada,,、,认为应严格定义综合征在排除器质性心脏关注的一种疾病Brugada,。病及排除引起右胸导联段抬高的其它可能后心本文就国内外近期的相关文献对综合STBrugada,,电图呈现典型图形并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征的心电图特征分型及其鉴别诊断作一综述Brugada、。的临床表现方能诊断为综合征具体来说Brugada。,概述1图形是诊断综合征的必备条件但不BrugadaBrugada,是充分条件对心电图仅有图形必须排除引Brugada(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始于年在。Brugada19531991,起右胸导联段抬高的其它情况而无临床表现者ST),年的年会上和,NASPEBrdroBrugadaJosepBrugada,只能称为特发性综合征样心电图改变Brugada[8]报道了例因心室纤颤而猝死的病例年他们“”。41992,,目前根据年发表在美国上的2005Circulation又增加了例相同的病例报道在,《》4Journalofthe,《综合征国际第二界专家会议的特别报告Brugada上发表了右束支阻滞“”,AmericanCollegeCardiology》“、综合征的诊断主要包括心电图及临床心律失Brugada持续性段抬高和猝死的论文其与心脏性猝死ST[4]”,常两部分表现其诊断模式可简单归纳为的诊1+1/5的高危关系被明确提出年日本学者严甘新首,

2010年医学考博试题

交大2010病生题 名解:英文题目(翻译0.5分,答题1分) 代酸、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水中毒、紫绀、弥散障碍、SiRNA、呼吸爆发、内质网应激是非题12道(全英文) 单选30道(中文) 多选4道(中文) 简答题5道(中文) 1、以恶性淋巴瘤为例简述凋亡不足的机制 2、肺心病机制 3、休克失代偿期神经体液机制 4、呕吐引起代碱的机制 5、氧自由基损伤机制 病例分析一道(英文题目,中文回答) 主要内容是慢性肾衰的表现和引起这些表现的机制(肾性高血压机制、肾性贫血机制等等) 2010中山考博病生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Apoptosis;Heat-shock protein;renal osteodystrophy;hepatic encephalopathy 二:论述题:80分 1、试述自由基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2、试述持久、过度的神经-体液代偿反应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 3、试述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与呼吸衰竭的相关性及机制。 4、试述DIC与休克的因果转化关系及发生机制。 2010协和考博病生试题 名词解释:五分一个 1 cross-talk 2心脏前向衰竭3 sirs 4 肿瘤异质性5高动力型休克6 oxidative-stress 判断题:两分一个 1突变基因都是异常基因 2体温低于40度不伴严重并发症可不急于解热 3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AB升高,SB降低 4儿茶酚胺可对抗GC的免疫抑制作用 5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血液性缺氧 6肾脏是MODS最常累及的器官 7生理性黄疸非酯性黄疸<34umol/L 8二型呼衰不需氧疗 9典型休克有效循环血量和血压都低 10心力衰竭最常见诱因是心律失常 选择题;两分一个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 文章目录*一、心源性猝死的概述*二、心源性猝死的典型症状*三、心源性猝死的病因病机*四、心源性猝死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心源性猝死的并发症*六、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方案 心源性猝死的概述 1、定义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2、别称心脏性猝死 3、发病部位心脏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6、科室心内科

心源性猝死的典型症状 1、心源性猝死的典型症状猝死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精神刺激和/或情绪波动,有些出现心前区闷痛,并 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或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伴 有室性早搏。 2、心源性猝死的分类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病机 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传导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阻滞)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另外,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亦可引起。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则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一些暂时的功能性因素,如心电不稳定、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等使原有稳定的心脏结构异常发生不 稳定情况。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情绪压抑及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可触发心脏性 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突发意识丧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最主要的诊断标准。心脏骤停时,常出现喘息性呼吸或呼吸停止,但有时呼吸活动可 在心脏停搏发生后持续存在1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如复苏迅速和有效,自动呼吸可以一直保持良好。心脏骤停时,常出现皮肤和黏膜苍白和发绀。在心脏骤停前如有严重的窒息或缺氧,则发绀常很明显。 心源性猝死的并发症由于心脏呼吸骤停所导致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机体各重要脏器细胞损伤后其功能尚未恢复,经常会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出现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紊乱,常出现休克、心律失常、脑水肿、肾功能不全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方案 1、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方法定期体检。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2、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方法一旦诊断心脏骤停,即应立即进行

内科护理_判断题

内科护理学: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三、判断题 1.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p17标题(七)下第六行,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通过)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三、判断题 2.每次咯血量>300ml为中等量咯血。(P25倒数第七行,中等量咯血为每天100-500ml;每天>500ml或1次>300ml为大量咯血)(×) 第四节肺部感染性疾病 三、判断题 3.大叶性肺炎常累及支气管。(p31倒数第十行,通常不累及支气管)(×) 第五节肺脓肿 三、判断题 4.体位引流适用于所有肺脓肿病人。(p44倒数第四行,伴有明显呼吸困难以及病人处于高热、咯血期间不宜体位引流)(×) 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症 三、判断题 5.支气管扩张症病人引流体位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上,有利于潴留的分泌物排出。(p48第一行是开口向下)(×) 第七节肺结核 三、判断题 6.异烟肼用量过大会引起眩晕、听力障碍。(P58表2-2异烟肼主要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炎)(×) 第八节支气管哮喘 三、判断题 7.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控制症状首选的是β2受体激动剂。(P65倒数第十七行)(√) 第九节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判断题 8.缩唇呼吸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3或1:4。(p81第十行,缩唇呼吸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

第十一节肺血栓栓塞症 三、判断题 9.晕厥可以为PTE的首发症状。(P90倒数第12行)(√) 第十二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人 三、判断 10.血痰或咯血多见于周围型肺癌。(×)P99第七行 第十四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判断题 1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常以心血管系统异常表现为首发症状和体征。(P118第7行)(√) 第十六节机械通气 三、判断题 12.通气过度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p136 倒数第三行,过度通气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三、判断题 1.血液由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此为肺循环(√)(P150)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症状体征的护理 三、判断题 2.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人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甚至加重(√)(P158) 第三节:心力衰竭 三、判断题 3.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低流量氧气吸入通过50%乙醇湿化的氧气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利于改善肺泡通气。(×)(P171) 第四节:心律失常 三、判断题 4.房早是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属于窦性心律失常。(×)(P175) 第五节: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 三、判断题: 5.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紧急救治有逆转的可能性,而后者是生物学功能不可逆转

部分学校心内科考博真题整理

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心科(博士) 一、名词解释 1.Brugada syndrome 2.一期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主要是研究人体对新药的耐受性,提出初步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以指导下个阶段临床试验研究。本期试验仅限于在省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部指定的医院进行。具体包括:新药在一定剂量围的药物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和排泄)和生物利用度数据;新药在动物试验一般不要求设对照组,但有时为了对用药后出现的某些症状作出正确的判断,可设安慰剂对照。一般需10-30例,主要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也可选择部分病人。各项实验结果均应实行统计学处理,必须有完整的、详细的实验记录,最后要写出正式书面报告。 3.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可减少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但在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 AR)。 4.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长期慢性心动过速或持续快速心脏起搏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等类似扩型心肌病的表现,起搏频率越慢,持续时间越短,左心室功能障碍的程度就越轻,反之越重。只要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心脏形态与心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这种由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被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TCM),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可逆性 5.猝死 6.ICD:植入型体自动除颤器((A u t o - I m p l a n t e d - C a d i a c De f i b r i l l a t o r , A I C D )。植入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体,用于探测室性纤颤并应用电击直接作用于心脏使纤颤停止并恢复正常工作的装置。 7.代综合征:代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紊乱,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综合征,即称代综合征。 二、简答题 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 2.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3.钙离子跨膜转运 三、论述题 1.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2.胸痛的鉴别诊断 3.宽QRS的诊疗程序 4.ACS的治疗措施 2007年协和医科大学心科考博试题 )I 名词解释(3分X4): 1.CRT 2.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指原因未明的肺动脉高压,常伴有肺小动脉的阻塞性病变。本病病程发展缓慢,但逐渐加剧并引起右心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3.舒性心衰 4.不同人群降压的目标值 3.心脏病炎性标志物的分类; 简答(5分X3): 1.TIMI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