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生平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出身上层社会好学多才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妻俩都酷爱金石书画收集了不少文物金兵入侵后渡淮南奔饱尝乱离之苦1129年金兵侵略江南赵明诚病逝使她的处境更为寂寞悲凉晚年流落江南怀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作家以词为成就最高前期作品以写闺情为主风格细致缠绵语言清新后期词则多抒发思乡怀旧的悲怆情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动乱生活社会价值较大她以的艺术方式去表现她情感的独特世界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展示内心世界语言清新秀雅能精确表现内心复杂多变的情感富于审美意蕴她的词收集在《李清照集》中 2李清照《词论》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不仅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3李清照在靖康之难前后词作生命历程情感历程及词境的变化 4李清照词的艺术独特性独特的表现方式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语言独具特色第一口语书面语一经易安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第二善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无论是写情绘景还是咏物都洗尽铅华而用白描手法和清新素雅语言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清婉秀逸意境 5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真切自然也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李调元在《雨村词话》卷三中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作品鉴赏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二创作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分为渭泾分明的三个阶段即婚前婚后及赵明诚病逝后的三个阶段其词作内容和风格也可分为三个时期真实地展现了她的情感历程和生命历程 1婚前和新婚期这时期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心情舒畅词作内容欢乐无忧词境充满乐趣生机勃勃以浪漫为基调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这时期情感心境波动较大除屏居青州十年的幸福日子外大多沉浸在愁情中词作中愁多于乐悲多于喜以愁为基调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南渡后这时期北宋灭亡赵明诚病逝改嫁势利之徒张汝舟虽终离异让李清照精神上受尽了折磨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词人不再拘泥于个人情感词作中表现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个人国家前途的迷茫以患为基调沉重哀伤灰冷凝重亦表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只是无情绪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知识点滴 1什么是词在唐宋时代词是配合新兴的燕乐而歌唱的歌词燕乐即宴乐是一种在公私宴会等娱乐场所演奏的通俗音乐 2词的特点

1演唱者多为漂亮的女性歌妓婉约派南宋王炎《双溪诗余自序》长短句宜歌不宜诵非朱唇皓齿无以发其要妙之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凡唱所忌》说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 2声调是配合女性柔软的歌喉的特点题材内容与娱乐的气氛相协调词的内容题材谈情说爱语言风格要娇软柔婉 3关于豪放与婉约 1渊源最先用豪放婉约来区分宋词风格流派的是明代的词学家张綖他在《诗余图谱凡例》附识里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酝藉豪放者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2什么是婉约豪放派 A从题材内容上看婉约词偏重表现温柔缠绵的男女爱恋相思等人类普泛化私人化的情感豪放派偏重写男子汉个性化的豪情逸兴和人生苦闷及民族意识等社会化政治化的情感志向 B

从情感表达方式上看婉约词一般用比兴含蓄的手法容情于景把情感表达得深细婉转缠绵悱恻而豪放派一般用直率的方法表达激昂的粗犷的情感气势恢弘境界阔大 C从美感形态上看婉约词偏重于优美阴柔美一类格调感伤低沉而豪放词则偏重于壮美阳刚美一类格调高昂悲壮 D从与音乐的关系上看婉约词一般严格遵守音律强调词的协律可歌而豪放派则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束缚词的可读性胜过可歌性用古人的话说婉约词是知音识律者的乐化词风情词豪放词是骚人志士的诗化词豪气词 4代表人物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是秦观李清照豪放词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降唇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生平经历

李清照生平经历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日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圭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I李清照的词集I李清照的诗集李清照:一剪梅;红 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忆秦娥;咏桐李清照:满庭芳李清照:忆秦娥;咏桐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李清照:晓梦李清照:感怀李清照:春残李清照:钓台李清照:题八咏楼李清照:偶成李清照:贵妃阁春贴子李清照:皇帝阁春贴子李清照:夫人阁端午贴子李清照:皇后阁端午贴子李清照:皇帝阁端午贴子李清照:分得知字李清照:咏史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李清照:失调名;瑞脑烟残李清照:失调名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李清照:殢人娇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李清照:新荷叶李清照:减字木兰花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李清照:南歌子李清照:临江仙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李清照:怨王孙/忆王孙李清照: 孤雁儿/御街行李清照:小重山李清照:诉衷情李清照:庆清朝慢李清照:行香子李清照:好事近李清照:多丽;咏白菊李清照:长寿乐南昌生日李清

照:乌江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李清照:夏日绝句李清照:永遇乐李清照:念奴娇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名言名句李清照的诗李清照的名句李清照的诗词名句李清照的词名句 1、《忆秦娥》 临高阁。舌L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 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2、《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3、《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 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4、《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 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 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6、《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简介

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简介 宋代著名的女性非常之多,可是诗词上的就寥寥无几。最著名的就是李清照,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人,宋代时期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而其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颇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就是长在这样一户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聪慧,又才华过人,故其少时便能写问作诗,且破得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赏,其《如梦令》一词更是轰动京师。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为妻,二人文学艺术有着浓烈的兴趣,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高雅和谐,充满幸福。然而好景不长,二人成婚的第二年,李家被卷入了朝廷内部党争,李格非被罢官,不得不回到原籍明水,而李清照也受到牵连,被迫与赵明诚分开。后二人虽团聚,但因朝廷动荡,金兵入侵,二人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但张汝舟觊觎她的珍贵收藏,然她的财务早年已大部分流失,令张汝舟非常失望,遂对她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后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罪行,将其告发,自己却因

此被判三年徒刑,好在得到綦崇礼等人的营救,九日后获救。公元1156年,李清照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李清照是什么派的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中的一种,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婉约”一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已经将它用于文章写作之中。到宋代时,婉约词派逐渐兴起,李清照、欧阳修、柳永等人都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婉约,顾名思义即委婉含蓄之意,多用于描写和刻画儿女之情。词藻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世人追捧。除此之外,婉约派词作多用来表现在离愁别绪之中,用大量的意象来烘托出悲凉的氛围,最终层层递进表现出词人的悲凉或寂寥的感情。后来学者总结婉约派词作的形式为四点,分别是婉约清丽,词藻含蓄,情景相融,声调和谐。 以李清照前期作品为例,在她待字闺中之时作品以歌颂生活,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主基调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词藻明快,曲调清丽,再现对生活的满足之感。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后,由于俩人经常处于别离状态,李清照的词大多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用了大量伤感意象来烘托出悲凉寂寥的环境,而后进一步体现自己思念丈夫之情。婉约派词借以朦胧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在用词方面十分谨慎,不会使用太露骨的词眼。以此,来表现出词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羞之感。 宋代的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一说法是明代学者张綖提出来的,他认为婉约词风多为香软之气,《花间词》就是婉约派代表作品。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生平简介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着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 杰出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杰出、影响深远的女词人。她的艺术成就在历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后人曾以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作,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

简介李清照

简介李清照 当人们翻阅中国文学史时,可以发现,她的名字是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并列在一起的。她就是宋代著名女文学家李清照。 我是十分喜欢李清照的,因为酷爱悲剧的我真得很陶醉于她那些凄美悲凉的婉约清词。而读完这本《李清照》传后,我对这位伟大的女性又多了份敬意,多了些怜惜,多了点感动。所以,在此我对李清照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她的爱国主义情怀、顶风傲雪的气节和超前的女权意识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从原书中摘抄整理而得)。希望能增进大家对这位词坛奇葩的了解。 (一)词坛绽秀,流芳千古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能够跻身文学殿堂并取得一定创作成就的女文学家屈指可数。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收中国古代文学家八百余人,其中女文学家仅20人。这20 人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也只有蔡文姬、谢道韫、薛涛、鱼玄机、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秋瑾等十几人。如果把这一支人数不多的女作家队伍比作一簇艳美鲜花的话,那么,李清照可谓是最令人瞩目的一枝奇葩。借用李清照的词句来概括,那就是“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咏桂》)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她的文学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诗、词、文、赋等领域,她都表现出了不凡的创作才华。特别是在婉约词的发展史上,李清照继李煜、柳永、秦观等之后,把婉约词的创作水平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她以独到的艺术功力,在闺情

词中成功地塑造了“思妇”的典型形象,真正唱出了“闺情绝调”;她创造了“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独特艺术风格,变前人的俚而鄙为自己的俚而雅,使浅俗之语在词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她创造的“易安体”,为词苑增加了活力,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她不仅在词的创作实践中独树一帜,在词学理论方面也有独到建树。李清照所作的《词论》是她在青州时总结词的创作规律后写下的一篇词学理论文章。她通过论述诗与词的区别,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她呼吁作词者要尊重词的创作规律,维护词的特性。在中国词学理论史上,此文第一个为诗词立下了严分艺术畛域的界碑。 总之,李清照以卓著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她对华夏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永载史册。(二)忧国之思,爱国情怀 一提起李清照,大家定会想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脍炙人口的词句。所以,李清照在大多数人心中都只是一种深闺思妇的形象。其实,李清照更是一个爱国主义词人。 李清照17岁时读了父亲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李格非在这里,由洛阳名园之废兴写到了天下之治乱;由天下之治乱写到了唐一代的兴亡,从而为宋朝的“公卿大夫”敲响了警钟。饱读诗书的李清照读完父亲的文章后茅塞顿开,她联想到当时汴京造园之风大盛, 贵族富商皆倾心营造园圃,一抹隐忧不禁袭上心头。她清楚的意识到,大唐由盛而衰的前车之鉴,当今的“公卿大夫”们不可不察。后来,李

关于李清照的古诗词大全(最新)

关于李清照的古诗词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4.《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8.《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9.《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10.《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李清照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 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

李清照生平事迹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当朝右丞相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朝诗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诗词全集: 《夏日绝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如梦令》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武陵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集

————————————————————————————————作者:————————————————————————————————日期: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竚,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向日边匀。金尊倒,拼了画烛,不管黄昏。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第一节少露文才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

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 ”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第二节汴京成婚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服,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

李清照生平经历

李清照生平经历 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大全

【篇一】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4.《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8.《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李清照的一生-作文

李清照的一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证明。 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 所以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写了很多词。 李清照岁的时候,手持盛开的桂花,带着一阵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莲,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才子赵明诚。 赵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赵明诚虽是个绣花枕头,但也会写一点词,所以两人经常交换作品来欣赏。 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而李清照就写了《金石录序》。 序中详细地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 她的词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真不愧为宋朝一代女词人。 她写的词没有不好的。 可赵明诚写得就没有她那么好了。

他写的词从来就没有得过别人的夸奖,心里十分难受。 某日,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闭门写词,废寢忘食三日三夜,写成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夹在自己的作品中。 他知道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是手法极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 然后就拿给友人陆德夫看。 陆德夫看了之后就说:你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 赵明诚激动得浑身发抖,忙问:哪三句?那人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听了,脸色发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陆德夫问他去哪里,他说:看看本城哪座楼比较高。 干什么?好让我跳下去,就此了结残生。 陆德夫忙劝阻。 赵明诚命虽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阴影。 想想也是,李清照词写得好,人又长得漂亮,丈夫若是个废物,自然会觉得有点危险。 李清照身材苗条,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坚强,不像是窈窕淑女。 在士大夫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

关于李清照诗词全集语句摘录大全

关于李清照诗词全集语句摘录大全 1、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5、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李清照《残花》 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8、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

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9、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 10、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李清照诗词名句_经典语句

李清照诗词名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1 / 4

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绣面芙蓉一笑开。——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买得一枝春欲放。——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2 / 4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五/六年?(1151—5/6?) 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 一、家人·弟子 父:李格非,字文叔,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生卒年无考,《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有一子一女。 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知书善文,有的学者推测是后者,在生下李清照后不久亡故,而前者是李格非续娶之妻,李迒生母,李清照继母。 弟:李迒(hang),任勅(chi)局删定官。 夫:赵明诚,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岁。赵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为金石考据家,官至江宁(今南京)知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公:赵挺之,字正夫,谥号清宪,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 婆:郭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濮州知府、提点夔州刑狱郭概的女儿。 叔外公:王珪,李清照幼年时封岐国公,不久因病逝世。 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桧之妻,但李清照一直耻其夫妇为人,无往来。 女弟子:韩玉真(玉父),小时曾向李清照学诗,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资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赶考,考中后却被抛弃,韩四方奔波万里寻夫,留有感怀诗《题漠口铺并序》一首传世。 据陆游文中所记,她晚年欲将所学传孙氏女,孙氏以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 二、生平 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 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祐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蔡京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赵家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赵氏的旧居。因仰慕陶渊明,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之题名书房为“归来堂“,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易安居士。 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后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开始编写《金石录》。 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三月,赵明诚母死于南京,明诚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江宁府(今南京)。十二月,青州兵变,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江宁府改名,今南京)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八月十八日卒,年四十九岁。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派人先将大部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兵乱,尽散失,身边仅余数箱。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钟氏之家,被邻家钟复皓盗去五箱,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张后来投了金。这件事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颁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1134年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她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李清照诗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70首

李清照诗集李清照诗词全集70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李清照诗词全集70首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5《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yǐng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清照人物简介

李清照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清照 [1]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as corrosion, damp; information, instructions, drawings are complete. 5.1.3.2.2 install (1)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cabinet base, bracket installed,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2)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nstallation finished,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each system requirements; (3) power and interior lighting is put into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4) finished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nding system, grounding resistance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less than 4 ohms). 5.1.3.2.3 instrument enclosure using bolts based on the weld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nstrument disc cabinet installation of allows deviation see Xia table: instrument disc cabinet installation of allows deviation project allows deviation (mm) vertical degrees <1.5 level deviation adjacent two disc top Department < 20% column disc top Department <5 disc surface deviation adjacent two disc side < 10% column disc surface < 5 disc indirect sewing <2 5.1.3.2.4 internal cable laying wiring (1) control room internal cable including grounding line, and signal line, and power line and dedicated cable, wiring requirements neatly beautiful, and line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consistent, wiring right firm; (2) check the intrinsically safe circuit, confirm with the system cable and terminal block of the color (usually blue) meet the requirements, connection of intrinsically safe circuits shall ensure that safe areas isolated from the danger zone; (3) safety grounding, earthing according to design drawings and syste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grounding ... Hardware checks at the factory set DIP switch position should be recorded and the hardware address switch, swap cards must not directly touch the electronic 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 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