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酚的提取与鉴定

丹皮酚的提取与鉴定
丹皮酚的提取与鉴定

丹皮酚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摘要:丹皮酚是牡丹皮和徐长卿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医药、香料、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其药理活性广泛: 镇静、镇痛、催眠、解热、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提取丹皮酚的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浸出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本报告主要就丹皮酚的研究状况等作了介绍,实验采取水蒸气蒸馏法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并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丹皮酚进行了结构鉴定。

关键字:丹皮酚水蒸气蒸馏法薄层色谱法

一、文献综述

1 前言

丹皮酚( paeonol, 简称Pae) , 又称牡丹酚, 主要是从萝摩科植物徐长卿干燥根或全草和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芍药的根皮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活性成分,其成分单一、纯度高、质量控制良好、药理作用明确、毒副反应小,而且临床使用安全。是一种小分子的酚类化合物,化学式为,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呈白色针状结晶, 具有镇静、镇痛、解热、解痉、抗炎等作用, 并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保护缺血组织、抗菌和抑制皮肤色素合成等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丹皮酚具有抗肿瘤作用, 同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且无明显副作用。

2.研究进展

丹皮始载于《本经》, 具有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的功效, 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丹皮酚。药理活性广泛、高效、低毒,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肿瘤防治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市场上对丹皮酚的需求量较大,除用于医药制剂原料外,还广泛用作牙膏及护发、护肤、美容等日化产品的原材料。对于丹皮酚的研究,早在1964,Doifode 等就合成了α-溴代的丹皮酚。Rehman等合成了丹皮酚5-位的卤化衍生物,并且发现均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性。 1995年,徐鸣夏等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丹皮酚酯,即2-(乙酰氧基)苯甲酸-2-乙酰基-5-甲氧基苯酯,其药理作用与乙酰水杨酸酯

类药物相似,但抗血栓形成作用较强,适用于防治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潘显道阳对合成得到的5个丹皮酚酯类化合物通过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活性的评价,初步筛选结果显示:5-硝基-2-呋喃甲酸的丹皮酚酯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与临床上常用的抗癌药物5一氟尿嘧啶(5-Fu)的活性相近,对人肿瘤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活性可能与该化合物分子具有的氧化特征有关。

今年来,对于丹皮酚的制备方法,定量分析,药理作用和结构修饰方面都有许多进展。

2.1 丹皮酚的提取方法

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方法:蒸馏法,溶剂浸取法,其中,热浸取法明显优于冷浸取法。酸水乙醇,碱水乙醇提取法优于醇提取法。经酸碱水解提取液中丹皮酚量升高可能由于酸碱增加了丹皮酚中原苷和次级苷的水解,游离出更多的丹皮酚。

徐长卿中丹皮酚的提取方法:蒸馏法,有机溶剂浸取法,直接蒸馏,大孔树脂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人工合成丹皮酚:由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费用高,自然条件限制大,时间长,所以,人工合成很广泛,均以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但具体工艺流程,工艺条件,收率有所不同,部分方法收率可达55%,且纯度高。

2.2丹皮酚的主要分析方法

2.2.1HPLC法:是测定中药成分的主要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盛习锋等用该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丹皮药材中丹皮酚和去甲丹皮酚的量.

2.2.2气相色谱法:凌娅等用直接蒸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十五烷为内标物对康溃丸中的丹皮酚进行了内标比对定量研究。

2.2.3薄层扫描法:该法简单易行,测定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尤其在中药复方制剂中,可较好的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叶凤等用该法测定了血脂平胶囊中丹皮酚的量,刘义海等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知地黄丸中丹皮酚的量。

2.2.4毛细管电泳法:赵新锋等选用芦丁为内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牡丹皮及中药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量。以丹皮酚对照品峰面积与内标的比值对其浓度作图,得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且加样回收率高,简单,快捷,经济高效.

2.2.5化学发光法:丹皮酚含有酚羟基,具有还原性。汪宝其等选用鲁米诺-过氧

化氢-钴离子为空白发光体系利用光氧化氢对丹皮酚结构中酚羟基的氧化作用,而消耗发光体系中的过氧化氢,致使原空白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降低,即淬灭,淬灭程度的强弱在一定范围内与丹皮酚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进而,对丹皮酚进行测定。

2.2.6 分光光度法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丹皮酚含量的技术较为成熟,按不同的原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由于该法基本上没有分离能力,样品处理要求严格,故常被用于要求不很严格的一般测定、中药材炮制方法与处理条件比较、制剂工艺选择等方面。胡锡波等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丹皮酚包合物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显示丹皮酚质量浓度在1.24—10.25 Ix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

2)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王焕云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得样品溶液,分别对样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及阴性对照品溶液在210~360 nm波长范围内绘制吸收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图。从一阶导数光谱可知,选择263 llm和267 nm两波长以峰零法定量效果较好。以△A=A:一A: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丹皮酚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3.018~8.048 Ixg/mL,回收率为101.95%。结果表明,此法可不经分离对丹皮酚进行含量测定,且结果准确。

3)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王焕云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麦味地黄丸得供试品溶液,以水为空白,在220~350 nm波长范围内分别对丹皮酚对照品、供试品和阴性对照品溶液进行扫描,得吸收光谱。根据光谱信息,选用二次正交多项式系数(P2)作为定量参数,以消除阴性对照的干扰,在263.8—283.8 nlTl波长之间每间隔4 nm测定各个波长的吸收度值,按公式P2:(+5)A1+ (一1)A2+(一4)A3+(一4)A4+(一1)A5+(+5)A6计算P2值。结果P2与质量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0%。

3.丹皮酚的药理作用

3.1 改善心脑血管作用

3.1.1 抗心律失常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皮酚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

Pae有明显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律失常作用,80 mg?kg~160 mg? kg Pae,能使大鼠室颤(VF)及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降低,并可有效地缩短持续时间,缩小心肌缺血和梗死的范围,拮抗心肌损伤。近来研究发现,丹皮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对钙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

3.1.2 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 sclersis,AS)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寻找有效对抗AS的药物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经兔、鹌鹑、大鼠等多种动物实验发现,Pae具有明显的抗AS作用。75 mg?kg、150 mg?kg Pae 可明显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

脂蛋白(LDL)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显著降低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中膜厚度比及内膜泡沫细胞数。病理学观察显示,丹皮酚可不同程度地减轻主动脉的病变。

3.1.3 改善血流变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除血小板聚集活性增高外,常伴随着血液流变学性质的异常,特别是与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的升高和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等因素有关。Pae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多方面的影响。100 mg?kg 丹皮酚能显著降低切率条件下的全血粘度,并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最大变形时间及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初始表观变形指数和最大表观变形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

3.1.4 抗心肌梗死作用

丹皮酚能明显减少冠脉结扎致实验性心肌梗死犬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梗死程度、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同时可提高模型犬血清中SOD 的活力,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血清中MDA 的含量,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稳定细胞膜,抑制缺血心肌的膜损伤,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等发挥作用。

3.1.5 抗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作用

武继彪等[10]采用大鼠大脑动脉栓塞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24h 后,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

(CAT)的含量,结果显示丹皮酚干预后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评分提高,脑梗死体积缩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减轻,SOD、GSH-Px、CAT 的活性升高,MDA 含量减少,提示丹皮酚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3.2 抗肿瘤作用.

研究显示,丹皮酚在体内外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基因细胞T6-17、肝癌细胞BEL-7404、移植性肝癌细胞HepA、人白血病肿瘤细胞株K562/ADM、宫颈癌细胞系HeLa、人大肠癌细胞株HT一29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作用特点相同,丹皮酚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增殖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Pae抗肿瘤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还表现在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和对多种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及协同作用。

3.3 增强免疫力作用

Pae不仅通过调节某些免疫学指标来发挥抗肿瘤效应,而且还具有提高正常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据文献[5]报道,与对照组比较,75.4.mg?kg,37.7 mg?kg、18.9 mg?kg Pae组的小鼠脾脏指数分别增加28.3 、61.3 、15.1 ,胸腺指数分别增加67.4 、79.1 、34.9 ,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增加31.4%、57.6 9,6、20.9 。可见,Pae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通过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的形成和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cutaneous hypersensitivity,DcH),发现丹皮酚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小鼠血清溶血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可增强DNCB 导致的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说明Pae对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3.4 镇痛、消炎作用

王宪龄等运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对牡丹皮的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牡丹皮的高、中、低剂量组均表现出一定的镇痛作用,能延长小鼠疼痛潜伏期,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最强。牡丹皮水煎剂能抑制炎症组织的通透性和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从而对多种急性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它不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不影响补体旁路途经的溶血活性,故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汤文璐等先用角叉菜胶诱导形成

大鼠急性足爪肿胀模型、用二甲苯诱导形成小鼠耳片水肿模型、用福氏完全佐剂(CFA)诱导形成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然后用丹皮总苷(TGM)进行灌胃给药抗炎治疗。发现TGM 对上述几种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丹皮酚还有护肝、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降血糖等众多药理作用。

3.5 抑菌作用

早期研究发现丹皮酚在体外l∶15 000 浓度下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体外1∶2 000 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高健等,通过琼脂扩散抑菌试验证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对受试的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4 种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丹皮酚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化学名: 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化学式

丹皮酚的物理性质:丹皮酚为白色或微黄色有光泽的针状结晶,无色针状结晶(乙醇),熔点49℃-51℃,气味特殊,味微辣,易溶于乙醇和甲醇中,溶于乙醚、丙酮、苯、氯仿及二硫化碳中,稍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不溶于冷水,能随水蒸汽挥发。丹皮酚可随水蒸气蒸馏,且在紫外光区有强烈吸收,在274nm波长处E(1% 1cm)为862,利用此性质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5.丹皮酚的鉴别

(1) 取本品约5mg,加乙醇1ml溶解后,加重氮苯磺酸试液0.5ml,摇匀,加碳酸氢钠试液1滴,渐显橙红色。

(2)取本品加乙醇溶解,制成每1ml中约含5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

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ⅣA)测定,在314nm和27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95nm和244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丹皮酚对照品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46图)一致

6.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二部附录Ⅵ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柱温为200℃。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丹皮酚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校正因子测定取联苯适量,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50ml,摇匀,取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按峰面积计算校正因子。

测定法取本品50m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50ml,摇匀,吸取2μ1,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

7.丹皮酚的应用

7.1 丹皮酚在医药中的应用

药理实验已经证明丹皮酚具有消炎抗菌[1]、解热镇痛、降压利尿、抗凝血、抗变态性反应、抗癌、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肿瘤、促进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以丹皮酚单体为主料做成的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液、颗粒剂、酊剂,外用性软膏剂、膜剂、片剂、凝胶剂、磷脂复合体等已广泛用于临床应用。如5%徐长卿注射荆朋于治疗风湿痛、胃痛、及其他诸痛;丹皮酚注射剂及丹皮酚的亲水性软膏和吸水性软膏用于治疗皮肤瘙瘁、过敏性皮炎,湿疹等;丹皮酚口腔药膜具有直接通过口腔粘膜吸收起效特点;以丹皮酚为主料的消肿贴膏能有效抑制急性炎症和亚急性炎症反应。随着人们对丹皮酚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丹皮酚还将扩大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7.2 丹皮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丹皮酚是一种天然无毒的日化添加剂,它能抑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具有使皮肤增白,将皮肤沉积色素还原退色,消淤化斑等作用。如含丹皮酚的特效

美容霜和驻颜面膜用于促进面部皮肤血液循环、活化衰老的表皮细胞、消除皱纹、去斑等作用;以其为主要成分做成的护发去屑香波和健美发胶具有保温护发、促进头发增生、止瘁等作用。此外,丹皮酚还广泛用于妇女、婴儿卫生用品、食品添加剂、保健茶品、饲料添加剂中。

二、实验方案设计

1.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皮酚的方法;

(2)学会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丹皮酚;

2.实验意义

水蒸汽蒸馏, 可以直接获取丹皮酚晶体, 提取物纯度较高, 尤其是水蒸汽蒸

馏法成本低, 且不需要特殊仪器。在鉴定丹皮酚时用薄层色谱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可靠性高,在对丹皮酚的提取中水蒸气蒸馏和薄层色谱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3.实验原理

丹皮酚提取原理: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先蒸馏提取挥发性成分、将药渣再加水提取的方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提取,但其提取率远低于醇提法。水蒸气蒸馏法又可以分为直接水蒸气蒸馏法、碱溶液浸泡一水蒸气蒸馏法、酸溶液浸泡一水蒸气蒸馏法、盐溶液浸泡一水蒸气蒸馏法。研究发现,加盐蒸馏法是丹皮酚提取的最优方法。为了提高其在水中溶解度,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等途径。在蒸馏过程中可以加盐、先加碱后加酸等提高提取率。提取过程中,适宜pH范围的选择以及确保溶液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关键。

丹皮酚的鉴定原理:薄层扫描法简便易行,测定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尤其在中药复方制剂中可较好地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白少岩等应用反射法锯齿扫描法测定了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以环己烷一氯仿一无水乙醇(7:3:1)为展开剂,将待测溶液在0.13 mm硅胶G板展开,波长A =274 nm 和An=365 am 下进行扫描,结果均较理想,证明薄层扫描法操作简便、省样、省时,不失为理想方法

4.实验流程图

牡丹皮饮片(150g)

粉碎

牡丹皮细粉

1500mL水,40gNaCl,15mL95%乙醇,40℃浸泡1h

浸泡好的牡丹皮

共水蒸馏

馏出液

丹皮酚粗品滤液

40mL无水乙醇溶解

溶液

200mL水,静置析晶

结晶液

丹皮酚纯品滤液

5.实验步骤

5.1提取分离方法:

⑴称取150g牡丹皮,用粉碎机粉碎,将粉碎好的牡丹皮细粉放入1000烧杯中,加入1500mL水,15mL95%乙醇,40gNaCl,于40℃的热水中浸泡;

⑵浸泡40min后,取850mL药材进行水蒸气蒸馏,剩余药材继续浸泡;

⑶2h后将剩余的650mL药材加入圆底烧瓶进行蒸馏;

⑷收集所有馏出液,放置析晶,有白色针状结晶析出,滤取结晶,合并所有结晶产物,得丹皮酚粗品;

⑸将粗品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乙醇溶解,待溶解完全后加入200mL水,放置析晶;

⑹待乙醇挥发完全后,过滤,收集所有结晶,得丹皮酚纯品。

注意事项:

若在制取过程中得不到白色结晶,只有油珠状物质沉出,可在蒸馏液中加入少量晶种,摩擦甁壁后,既有较大量的丹皮酚结晶析出.

也可用乙醚萃取蒸馏液几次,合并萃取液后,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至

少量,放置析晶,抽滤, 结晶用少量水洗2~3 次,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5.2结构鉴定

(1)定性鉴别

1.测熔点:取少量纯品,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熔点,熔点49℃-51℃

2.显色反应:

①取本品约5mg,加乙醇1ml溶解后,加重氮苯磺酸试液0.5ml,摇匀,加碳酸氢钠试液1滴,渐显橙红色

②三氯化铁反应取产品结晶少许,滴加5%三氯化铁醇溶液,呈暗紫色。

③与浓硝酸反应取产品结晶少许,滴加浓硝酸数滴,呈红棕色

(2)结构鉴定

3.紫外分光光度法:取本品加乙醇溶解,制成每1ml中约含5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ⅣA)测定,在314nm和27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95nm和244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4.薄层色谱法: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酮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酸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溶液各10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晒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清晰,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实验仪器与试剂

6.1实验试剂,见下表:

6.2实验仪器,见下表:

7.实验安排:第一天药材的粉碎,浸泡

第二天水蒸气蒸馏得粗品

第三天重结晶得精品

第四天结构鉴定

参考文献:

1、丹皮酚的研究进展刘本臣中草药低38卷第11期2007年11月

2、丹皮酚的药理活性和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李骅,王四旺,张邦乐亚太传统

医药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第6 卷第2 期2010 年2 月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

4、蔡进章,蒋硕民。RP-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11):682-683

5、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的研究康业斌商鸿生成玉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然科学版第三十四卷第十一期2006年11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 160页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七葉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除了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面红1例、头晕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4/43);对照组恶心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3/4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意义。 关键词脑出血;七叶皂苷钠;甘露醇 Discussion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sodium aescinate combined with mannitol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FU De-an,WANG Xu,WEI Liang,et 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Chongqing City Kai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5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odium aescinate combined with mannitol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86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basic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also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mannitol.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sodium aescinat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efficacy,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hematoma volu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as 95.3% than 69.8%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nd hematoma volume (P>0.05). 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nd hematoma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uring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 case of red face,3 cases of dizziness,wit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9.3% (4/43),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1 case of nausea and 2 cases of dizziness,wit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7.0% (3/43).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χ2=0.16,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sodium aescinate and mannitol shows obvious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胡萝卜素的提取知识点

胡萝卜素的提取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胡萝卜素的提取 了解胡萝卜素的基础知识和提取原理;学会提取胡萝卜素的技术和纸层析的操作要求。1.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被氧化成维生素A,因而胡萝卜素具有预防夜盲症等疾病。 另外还可以用作食品、饮料、饲料的添加剂。 2.胡萝卜素是橘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3.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有:从植物(如胡萝卜)中提取;从养殖的岩藻(如海带、马尾藻、裙带菜等)中提取;利用微生物发酵(如产氢红杆菌、工程菌等)生产。 【思考1】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中,由于胡萝卜素的水溶性和挥发性差,因而不能用蒸馏法提取;由于胡萝卜素的熔点高,因而不能用压榨法提取;由于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而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二、实验设计 1.有机溶剂包括水溶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和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酸乙酯、苯、乙醚等)。 2.乙醇和丙酮不能(能、不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原因是萃取中乙醇和丙酮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 3.在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苯和四氯化碳这五种有机溶剂中,由于石油醚的沸点最高,在加热萃取时不易挥发,所以最适宜用作萃取剂。 4.萃取效率的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其次还受到原料颗粒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温度、时间等条件的影响。 【思考2】从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来看,应当如何控制萃取的过程条件? 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用量相对多一些;原料要粉粹、干燥;萃取温度高;萃取时间长。 1.填写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 2.实验步骤: ①原料加工:取500g新鲜胡萝卜,清水清洗、沥干、粉碎、烘干。 ②原料装填:将胡萝卜粉与200mL石油醚装入蒸馏瓶。 ③加热萃取: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沸水浴加热萃取30min。 ④过滤:待降温后,将萃取物进行过滤,除去固体物,得到萃取液。 ⑤浓缩:安装水蒸气蒸馏装置,加热萃取液,萃取剂挥发,得到胡萝卜素粗提物。

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水蒸气蒸馏法。 2.掌握丹皮酚的定性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温血发斑、吐血呕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肿痛疮毒、跌打伤痛等。主要成分有丹皮酚、丹皮苷、芍药苷等,其中以丹皮酚为主要药效成分,具有降压、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丹皮酚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又因在冷水中难溶,故放冷后析出结晶。 三、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 1.实验药材牡丹皮100g。 2.仪器蒸馏瓶(2000ml)、回流冷流管、电炉。 3.试剂无水硫酸钠、NaCl、95%乙醇。 四、实验方法 1、提取分离 取市售牡丹皮100g,粉碎,置2000ml圆底烧瓶中,加450ml水,加10ml 乙醇和40g氯化钠,浸润1h,用水蒸气蒸馏(或共水蒸馏),收集蒸馏液约150ml,将蒸馏液放冷,有白色针状结晶析出,滤取结晶,干燥。

如结晶不纯,可加入95%乙醇至全部溶解(约为粗晶的15倍),抽滤,滤液中加入4倍量的蒸馏水,使溶液呈乳白色,静置后则有大量白色针状结晶析出。 若在制取过程中得不到白色结晶,只有油珠状物质沉出,可在蒸馏液中加入少量晶种,摩擦甁壁后,既有较大量的丹皮酚结晶析出。也可用乙醚萃取蒸馏液几次,合并萃取液后,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至少量,放置析晶,抽滤,结晶用少量水洗2~3次,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2、鉴定 (1)升华法 取产品粉末微量升华,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长柱形或针状及羽状簇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纯溶液,则结晶溶解而呈暗紫色,此为丹皮酚反应。(2)显色反应 ①三氯化铁反应取产品结晶少许,滴加5%三氯化铁醇溶液,呈暗紫色。 ②与浓硝酸反应取产品结晶少许,滴加浓硝酸数滴,呈红棕色。 (3)薄层色谱鉴定 吸附剂:硅胶G-CMC-Na薄层板 样品:自制样品的乙醇液,丹皮酚对照品乙醇溶液。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3:1)或环己烷-三氯甲烷-无水乙醇(7:3:1)。展开方式:上行展开,展距10cm。 显色:喷以盐酸酸化的5%三氯化铁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 实验结果记录:观察斑点颜色,记录图谱并计算R f值。 五、注意事项 1、提取完毕后,需带油水完全分层,在接受挥发油时,应尽量避免带出水分。 2、用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显色时应避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否则出现假阳性。 3、产品应在干燥、密闭、避光条件下保存。 六、实验结果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与鉴定 背景知识 芦丁(Rutin)又称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 L 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含量可达12-16%),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芦丁是由斛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葡萄糖(Glucose)与鼠李糖(Rhamnose)组成的双糖〕脱水形成的苷。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3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溶解度:冷水中为1:10 000;沸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本实验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芦丁。 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减低血管的脆性,缩短流血时间,可作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剂。亦可用于防治因缺乏芦丁所致的其他出血症。

一、实验目的 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熟悉芦丁、槲皮素的结构性质和检识方法。 二、实验要求 独立完成实验,从槐花米中提取出芦丁并进行鉴定。 三、实验原理 芦丁属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较多酚羟基,具弱酸性,易溶于热碱中,酸化后又析出,因此可以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芦丁,又利用芦丁在冷水和热水中溶解度相差较大的特性进行重结晶精制。 四、实验材料和器皿 【器皿】 烧杯(500ml)2个,试管2个,布氏漏斗1个,玻璃棒1根,抽滤瓶1个,滴管,移液管(10ml)1根,洗耳球1个,滤纸,pH试纸,电热炉,真空抽滤机。 【材料】 槐米花30 g,饱和石灰水,0.4%硼砂水溶液,镁粉,pH试纸,浓盐酸,95%乙醇,10% α萘酚乙醇溶液,浓硫酸,蒸馏水。 五、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称取30g槐花米于研钵中研成粉状物,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饱和石灰水,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煮沸30分钟后,趁热抽滤。然后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4~5。放置1-2h,使沉淀完全,抽滤,沉淀用水洗涤2~3次,得到芦丁的粗产物。 流程图: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

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 教材内容解读 要点1胡萝卜素 (1)性质 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分类 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3)用途 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胡萝卜素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广泛地用作食品、饮料、饲料的添加剂。最近发现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作用。 要点2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 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如果需要获得β-胡萝卜素,还需要对产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 要点3实验设计 (1)提取方法 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萃取的方法提取。 (2)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3)萃取剂的选择 胡萝卜素可溶于乙醇和丙酮,但他们是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因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用它们作萃取剂。在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苯和四氯化碳这五种溶剂中,石油醚的沸点最高,在加热萃取时不易挥发,所以石油醚最适宜用作萃取剂。 (4)影响萃取的因素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 (5)胡萝卜素提取装置的设计 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要点4实验案例 胡萝卜素的提取 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如下。 1.选取500 g新鲜的胡萝卜,用清水洗净,沥干、切碎,然后在40 ℃的烘箱中烘干,时间约需2 h,将干燥后的胡萝卜进一步粉碎过筛。注意胡萝卜的粉碎一定要彻底。 2.将样品放入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00 mL石油醚混匀,按教科书中图6-7所示安装萃取回流装置,萃取30 min,然后过滤萃取液,除去固体物质。

牡丹中丹皮酚含量及其提取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龚明贵,张巧明,秦翠丽,原小秋 【关键词】牡丹;,,丹皮酚;,,含量;,,分离提取 摘要:对牡丹中丹皮酚含量的差异性、提取和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牡丹的根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 其中含有丹皮酚等多种有效成分。丹皮酚是起镇痛、消炎、抗菌等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含量测定已成为新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牡丹;丹皮酚;含量;分离提取 a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isol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content of paenol in root bark of penoy 1 牡丹中丹皮酚含量 丹皮酚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主要活性成分,牡丹叶、茎、茎皮、根、根皮中均含有。牡丹中丹皮酚含量差异受产地、采收季节、采后加工方法、生长条件等因素影响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牡丹中丹皮酚含量作一研究。 “土地所出, 真伪陈新, 并各有法。” 1.1 产地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神农本草经》载曰: 说明了产地的重要性。我国牡丹分布广,资源丰富,其活性成分丹皮酚的含量差异很大。为了探讨和建立不同产地丹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指标,范明等[3]18个省区不同产地的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其中以云南产(5.94%)牡丹皮含量为最高, 宁夏产(3.83%)次之,而河南、福建产(1.58%)最低,可见产地对药材质量影响较大。胡世林等[4]对7个产地的丹皮酚含量进行研究,发现安徽铜陵的“凤丹皮”含量最高,各产地平均含量为1.08%~2.51%。杨洁[5]测定的丹皮酚平均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含量最高的为四川产丹皮,其次为安徽产丹皮,福建产丹皮含量最低。通过研究认为,丹皮质量好坏不应该忽略产地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 1.2 采收期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中草药采收期直接影响药材品质、产量及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白志川等[6]研究发现,丹皮酚的含量随生长年份增加而增加,5年生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明显高于3年生与4年生;牡丹根皮在年生长期中,丹皮酚的含量符合季节性代谢规律,10月份含量基本达到最高点,这与李海燕等[7]的研究结果相符,丹皮酚含量的高峰期与2005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丹皮的采收期一致[8]。 1.3 种植海拔丹皮酚含量的影响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总受到生长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生长条件包括海拔、光照、温度等。范俊安等[9]研究发现同一品种的牡丹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丹皮酚含量呈现明显的抛物线型规律性变化,以海拔600 m为最高(含量3%),高于或低于600 m ,含量均下降;但各海拔样品丹皮酚含量均在2%以上,说明海拔400 ~800 m均适宜种植,海拔为600 m的地区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牡丹在我国适生区也较广。 1.4 不同部位中丹皮酚含量李海燕等[10]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牡丹各部位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发现同一采收期不同部位中丹皮酚的含量以根皮的含量较高,根皮( 2.868%)&根(1.402%)&茎皮(1.026%)>叶(0.837%)&茎(0.556%),这与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部位基本一致;同时还发现丹皮酚含量:细根皮( 3.118%)>细根(2.873%)&根皮《中国药典》规定牡丹皮采收时除去细根,从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来看是否合理,(2.868%), 值得研究。 1.5 产地加工方法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牡丹皮产地加工方法有3种:熏丹皮、刮丹皮、原丹皮,吕文海等[11]通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丹皮酚含量影响不同,原丹皮>刮丹皮>熏丹皮。通过分析认为外表皮是丹皮酚含量最高的部位,木质部含量低于皮部;刮丹皮前后经两次硫磺熏制,仅仅改善了商品外观,既人为的增加了药材中硫化物的残留量,又降低了丹皮酚的含量。原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比刮丹皮高,表明国外客商使用原丹皮有一定科学依据,建议国内也改变传统用法,使用原丹皮,不仅有效成分含量更高,且

芦丁的提取分离及鉴定A4

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芦丁的提取分离及鉴定作者单位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指导老师胡浩斌 作者姓名张娜娜 专业班级2007级化学本科(2)班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四月

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芦丁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张娜娜,胡浩斌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目的以芦丁为例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掌握黄酮类成分的主要性质及黄酮甙,甙元和糖的部分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法、碱水(石灰水) 提取法、有机溶剂(乙醇) 回流法对芦丁进行提取分离,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及色谱鉴定。结果水提法、碱水(石灰水) 提取法、有机溶剂(乙醇) 回流法,三种方法均可制的芦丁,且质量合格。结论从提高芦丁产率和纯度的角度出发,乙醇回流是较理想的提取方法。制得芦丁产率高,且测定方法简单、迅速、灵敏度高。 关键词:槐花米;芦丁;槲皮素;提取;分离;鉴定 Extraction, Sepe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utin Zhang Nana, Hu Haobi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Abstraction: Objection Rutin as an example to learn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square. Grasp the main properties and flavonoids ingredients flavonoids glucoside. Method W ith the water extraction method, buck (limewater) extraction,organic solvent (alcohol) extraction to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rutin and chromatographic identification. Result With water formulation,Buck (limewater) extraction,organic solvent (alcohol) method of extraction rutin backflow separation,three methods are made rutin and obtaining rutin quality qualified. Conclusion From improve yield and purity of rutin angle, ethanol refluxing was ideal extraction method. Preparation of rutin of high yield,high sensitiv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is simple to rutin rapid. Key word: Sophora japonica; rutin; quercetin; extraction;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质量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且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因此,对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甘露醇的性质与应用

40  牙 膏 工 业 T OOTHP ASTE I N DUSTRY 第十九卷第四册 2009年10月 甘露醇的性质与应用 陈为民 (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150010) 摘 要:阐述了甘露醇的性质,介绍了甘露醇在医药、食品、日用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甘露醇 性质 应用 1 产品概述 甘露醇(Mannit ol )又称D -甘露糖醇,分子式C 6H 14O 6,分子量182.17,是一种人们熟悉的六元 醇,与山梨醇为同分异构体。它是一种不吸湿、无臭、白色或无色的结晶粉末,密度1.489,熔点166~168℃,沸点290~295℃(在0.4~0.467kPa 下),旋 光度+23~+24。 甘露醇具有令人愉快的甜味,其甜度为蔗糖的0.55~0.65倍,具有多元糖醇的通性。 最早发现甘露醇存在于南瓜、蘑菇、洋葱与海藻等植物中。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海藻及某些水果、树木中。具有优良的止咳化痰功能的杮饼,其表面的白色粉末就是甘露醇。我们熟悉的褐藻的一种———海带中,常常含有10%~20%的甘露醇,于海带表面的白色粉末就是由甘露醇与盐类构成的。新鲜蘑菇中约含有1%。可以说,在自然发展历史上,甘露醇是最早进入人们生活的一种功能性糖醇。 在功能性糖醇中,甘露醇是唯一一种不易吸潮的六元糖醇,同时具有甜度适宜、热量低、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人体生理代谢中,它与其他功能糖醇一样,具有与胰岛素无关,不提高血糖值,不致龋齿等特点,可用作糖尿病人、肥胖病人的甜味剂。 目前,世界上工业生产甘露醇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以海带为原料,在生产海藻酸盐的同时,将提碘后的海带浸泡液,经多次提浓、除杂、离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而得;一种是以蔗糖和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水解、差向异构与酶异构,然后加氢而得。 我国利用海带提取甘露醇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这种工艺简单易行,但受到原料资源、提取收率、气候条件、能源消耗等限制,长期以来,其发展受到制约。20世纪我国的甘露醇年产量始终未超过8000吨。我国的合成法工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验、90年代问世,时间不长,但由于其具有不受原料限制、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甘露醇本身是一种极好的功能性糖醇,其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过去受到产量与价格的限制,甘露醇的应用受到相当的约束。随着合成法甘露醇技术的发展,开展新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食品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甘露醇在医药上的应用 甘露醇作为一种六元糖醇,除具有性质稳定、生理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等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理性能。甘露醇进入体后,可以自由地从肾小球滤过,且肾小管对甘露醇的重吸收极有限,在药理学上无活性,在人体内也很少代谢,也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 在向体内注射甘露醇后,甘露醇分子只能在血管中流动,使组织与血管内系统产生渗透梯度,促进液体从组织流向血管,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中过多的水分向血浆转移,然后通过肾脏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达到利尿排水的作用。甘露醇是最好的渗透性利尿剂与脱水剂,能预防和治疗急性肾损伤,防治水肿与脑内压、眼内压升高,对防治脑水肿、青光眼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有较大量的作用。甘露醇对肾小管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水份的重吸

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初探

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初探 发表时间:2011-11-02T17:01:55.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金明东[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早期采取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无效者再改手术等其他治疗。 金明东(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骨手外科吉林舒兰 132600)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014-01 【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缓解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2例腰间盘突出症病人,首先采用甘露醇突击性脱水治疗1周,再使用七叶皂苷钠巩固治疗2周。结果 112例经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治疗3周,症状缓解83例。优:症状完全缓解45例;良:活动后略感觉下肢麻木、疼痛,休息后缓解38例;优、良率7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早期采取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无效者再改手术等其他治疗。 【关键词】甘露醇七叶皂苷钠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常见的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休息、按摩、牵引、封闭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疗效评定不一。而手术治疗或多或少对腰椎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即使使用介入手段的微创技术,也可使神经及周围组织产生新的瘢痕性压迫,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同时,病人要经受手术创伤及心理上的痛苦。我院自2005年以来,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1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45~75岁;发病时间4天~3个月。腰痛伴下肢疼痛67例,下肢疼痛32例,腰痛下肢麻木伴无力13例。CT、MRI提示:腰4、5间盘突出38例,腰5骶1间盘突出35例,多节段间盘突出39例。 1.2方法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选择使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急性期、症状重、无低血压病者,首选20%甘露醇125ml~250ml,快速静脉滴注。1周后,改用七叶皂苷钠15mg~20mg静脉滴注2周。年老体弱,低血压者,选择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2~3周。胞二磷胆碱0.75g静脉滴注辅助治疗。 1.3效果本组112例,经甘露醇脱水治疗1周后症状改善65例,其中用药2~3天后症状减轻36例,后续七叶皂苷钠治疗2周,症状缓解83例。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症状完全缓解45例;良:活动后略感觉下肢麻木、疼痛,休息后缓解38例;差:症状缓解不明显及无好转29例,其中7例第一次就诊后失访,症状缓解优、良率74%。随访1个月至5年,79例,其中3年内有7例先后复发3次,5例2年内复发1次,经重复治疗好转。 2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传统的观点认为,突出腰椎间盘的压迫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但是有些患者的腰部CT、MR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很轻微、很局限,可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却很严重。而另有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他们的临床症状却很轻,甚至无症状,神经根定位体征阴性,也无明显腰及下肢不适病史。因此单纯机械性压迫机制,并不能满意的解释所有的临床和病理现象。随着神经生化和免疫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提示,神经根痛产生的可能机理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液释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化学性刺激 [1],及椎管内脂肪结缔组织、韧带劳损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释放的化学物质积聚[2]等急性炎症过程,造成神经根的早期局部缺血,致血—神经屏障破坏、微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内水肿。继而发展至中期结缔组织变化、外膜增厚、束间结缔组织增生。随着神经嵌压程度的进行性加重和延长后期有髓纤维出现瓦勒变性,束间形成粘连以及永久性瘢痕。缺血、水肿的神经根敏感性增强,对间盘突出的机械性变形、压迫更为敏感,引起明显的症状及体征。 而无痛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之所以无症状,能够从事相应的工作。我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间盘组织的慢性退行变过程,受压迫的神经根及周围组织,对暂进性突出腰椎间盘的单纯机械性压迫,通过自身形态及机能的代偿和调节机制,产生一定的适应性,阻断了神经组织的缺血、水肿、变性等一系列病理过程,而不产生临床症状。只有在其他诱发因素及炎性介质的作用下,神经根及周围组织产生急性炎症过程,对机械性压迫敏感性增强,方可出现明显的症状及体征。因此,及时采取减轻和消除神经根水肿,降低敏感性,抵制神经根损害的病理过程,是缓解临床症状的关键。同时也为使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性依据。 甘露醇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减轻或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而且还是体内氧自由基拮抗剂。本组通过甘露醇较强的脱水作用,快速减轻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治疗一周后症状改善65例,其中用药2~3天后症状减轻36例。 七叶皂苷钠是含多酯键三萜皂苷的钠盐,能促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能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α的分泌,具有糖皮质激素抗渗出、消肿胀以及对抗磷酸组织胺和缓激肽等炎性介质的作用,其作用为氢化可的松的7~8倍。亦具有很强的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因而能够减轻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产生的机械性压迫的同时,降低对化学性刺激的敏感性,减轻或抵制无菌性炎症反应对脊神经根的继发损伤,抵制神经根缺血、水肿、变性、粘连等一系列病理过程的发展。从而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消除神经外膜或内膜增厚而产生的神经自身卡压效应。本组经七叶皂苷钠巩固性治疗,症状完全缓解45例;活动后略感觉下肢麻木、疼痛,休息后缓解38例。症状缓解率74%。 本组病例总结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选择脱水药物治疗,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过程,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经非手术治疗无好转者再选择手术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甘露醇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可使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造成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也有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报道。因此,治疗期间必须监控血压、肾功能、离子等变化,对合并低血压、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禁用或慎用。本组病例未发现类似病例。本方法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非根治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29~130,214~221.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胡萝卜素的基础知识 2、掌握提取胡萝卜素的基本原理 3、掌握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技术 4、学会纸层析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胡萝卜素的提取,纸层析的操作 教学难点: 胡萝卜素的提取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有哪些?这一节我们再来学习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方法和提取技术。 (二)背景知识 1.基础知识 (1)胡萝卜素的性质:橘黄色晶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 (2)胡萝卜素的来源:植物、岩藻、微生物发酵。

(3)分类 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4)用途 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胡萝卜素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广泛地用作食品、饮料、饲料的添加剂。最近发现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作用。 (5)方法:萃取法。 影响因素:萃取剂性质、用量;原料颗粒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温度、时间等。 选择控制:溶剂:石油醚 原料:颗粒小、干燥。 条件:温度较高,时间长。 (三)胡萝卜素的提取 1.实验设计 1.1实验流程:阅读教材图6-6。 溶剂:应选择使用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为什么?)。 选择溶剂应注意哪些因素?:(提取效率、水溶性与水不溶性、沸点高低、有无毒性、是否易于产品分离等) (1)提取方法 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萃取的方法提取。 (2)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3)萃取剂的选择

丹皮酚的提取.doc

二、丹皮酚的提取纯化 丹皮酚是中药材丹皮的主要成分之一,含量约为2-3 %,属挥发性成分,能随水气挥发,实验中采用挥发油提取装置提取丹皮酚。称取丹皮药材约50 g置1 L圆底烧瓶中,加入600 mL 水,搭好装置,热回流提取2 h,将收集蒸馏液冷却至室温,冰浴析出结晶。 剪取合适大小滤纸置于布氏漏斗中,先以水润湿,将含结晶溶液以玻璃棒搅拌后缓慢倾入布氏漏斗中,抽滤,以初滤液洗涤结晶,抽干后将结晶转移至已知重量表面皿中,记录结晶重量。 本实验是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牡丹皮内部成份-牡丹酚(Paeonol)进行萃取条件建立,并以HPLC 分析牡丹酚含量,最后进行有效成分测试。实验发现当萃取 一定比例的丹参、丹皮的饮片或粉末,以水或任意比例的醇/水或酮/水进行低温加热提取或渗漉或水蒸气蒸馏,提取液经浓缩后,过滤,行大孔吸附树脂,以水洗去杂质后,以任意比例的醇/水洗脱至有效成分完全,减压回收乙醇,干燥得到丹参或丹皮制备物粉末;或馏出液经冷却放置结晶,得丹皮酚粗品 ?牡丹皮是毛莫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iwic osa Andr.的干燥根皮。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皮酚、丹皮酚苷、丹皮酚原苷、丹皮酚新苷、芍药苷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含牡丹皮的成方制剂共32个,占所收载成方制剂的7.0%,可见牡丹皮属于常用中药。但在这32个成方制剂中,仅有9 个经过提取处理(占28.1%),其余23个均为药材粉碎直接使用,这种现状难以满足现代用药的要求,需要对牡丹皮药材进行提取,以“去粗取精”。 因主要有效成分丹皮酚具有升华性,其升华点低(49.5℃),易挥发,故在减少丹皮酚损失的同时尽可能多的提取他成分以保证综合治疗效果,是牡丹皮药材提取应考虑的问题。本实验对牡丹皮的几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生产实用性进行探讨,以期能为该药材及含该药材复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德阳四创科技有限公司),岛津UV-2201型紫外光谱仪,KDM型控温电热套(山东华鲁仪器厂),旋转蒸发仪(上海申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牡丹皮药材购自成都市荷花池药材市场(产地为江苏镇江),经作者鉴定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 suffruticosa的干燥根皮。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为计算提取工艺中丹皮酚的转移率,需测定药材中的丹皮酚含量。取牡丹皮粗粉3份,每份约0.2 99精密称定,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牡丹皮药材含量测定项下操作。平行测定3次,结果丹皮酚含量为2.80%(RSD 1.31%),符合药典规定(≥1.2%)。 2.2 牡丹皮的几种提取工艺比较 2.2.1 醇提法据文献工艺条件略作改进:牡丹皮药材100g,乙醇500mL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提取液合并,滤过测定体积。精密吸取滤液10mL, 药典法测定丹皮酚量,并计算丹皮酚总量。 取上述滤液25mL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水浴挥干并恒重,计算浸膏总量。同法操作3次,提取物总量、总提取物收率、丹皮酚的提取率及转移率见表1。 提取物总量=浸膏总量+丹皮酚总量 AIROMA

芦丁的提取及鉴定

实验二芦丁的提取及鉴定 (一)概述 芦丁(Rutin)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 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芦丁是由斛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为葡萄糖(Glucose)与鼠李糖(Rhamnose)组成的双糖〕脱水合成的苷。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有助于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主要用作防治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剂,亦可用于防治因缺乏芦丁所致的其他出血症。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①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②通过芦丁结构的检识,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③了解UV及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要求 ①要拿到以下三个化合物:芦丁、槲皮素、芦丁的全乙酰化合物。 ②能够拿根据化学试验及UV、NMR数据初步推断出芦丁的结构。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有一般性的了解。 试验方法 芦丁的提取与分离(见下图) 芦丁的鉴定 ①芦丁的定性反应 取芦丁3~4mg,加乙醇5~6ml使其溶解,分成三份作下述试验: A. 取上述溶液1~2ml,加2滴浓盐酸,在酌加少许镁粉,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B. 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滴加2%柠檬酸的甲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2%ZrOCl2的甲醇溶液,并详细记录颜色变化情况。 C. 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再加入10%α-等体积的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液面产生的颜色变化。 ②芦丁的紫外光谱解析 取芦丁溶于色谱纯甲醇中,加入规定的试剂,测定其UV光谱,试解析光谱并初步判断其结构。

甘露醇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甘露醇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甘露醇概述 甘露醇(Mannitol或mannite),又称D-甘露糖醇,己六醇,木蜜醇。分子式C6H14O6,分子量182.17。甘露醇是山梨醇的异构体。 甘露醇为白色结晶粉末,密度1.489,熔点166℃—168℃,沸点290℃—295℃(在0.4—0.467KPa),旋光度+28—+24。甘露醇可溶于水(1克可溶于约5.5毫升水),微溶于甲醇乙醇,溶于吡啶和苯胺,不溶于乙醚。甘露醇是山梨醇的异构体,山梨醇的吸湿性很强,但甘露醇完全没有吸湿性。甘露醇甜度相当于蔗糖的70%。人体能吸收,部分代谢,部分从尿中排出。甘露醇主要用于医药和食品,作为食品添加剂、无糖甜食品、饲料添加剂。甘露醇是常用糖醇食糖替代品之一,常用于无糖口香糖配料。甘露醇是吸水性最小的糖醇,可用于食品防粘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规定,可用于无糖口香糖,最大用量200g/kg。 甘露醇市场及标准 世界市场95%为粉状甘露醇,年消费1.8—2万吨,销售额1亿美元。最大用户是无糖口香糖,约占市场的10%。2004年粉状甘露醇用于口香糖价格4.87—5.9美元/kg,而2000为3.1美元/kg,但医药用的价更高。 2003年国内医药用甘露醇5600吨,其中注射用4500吨。食品及添加剂用2200吨,包括出口总需求9500吨。 甘露醇生产 过去我国甘露醇生产方法主要为天然提取法(如从海带中提取甘露醇的方法),之后逐渐发展为利用蔗糖水解、催化还原工艺以及葡萄糖酶异构化成果葡糖再氢化制取的方法得到甘露醇。 据报道,美国发明一种新的生物法生产甘露醇的方法,比过去氢化法能大幅降低成本。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于2002年与伊利诺斯州一家化学公司进行扩试验证。2003年这家化学公司从芬兰一生物技术公司取得专利权,用Lactobacillus生产高纯果糖浆,并转化成甘露醇。2004年伊利诺斯州这家化学公司获FDA批准,生产生物法甘露醇。 海带提取工艺 我国渤海湾的海带,甘露醇含量较高,可作为提取甘露醇的原料,我国青岛、烟台、日照、胶南、大连等地年产千吨以下的十多家中小企业均以此法生产甘露醇。山东长富洁晶药业下属海带加工厂,用纯度90的粗晶经脱色交换净化,浓缩至比重1.2时结晶,纯度99.9%,年产2500吨。2002年,我国甘露醇装置总能力约为1.5万t/a,产量只有6000吨。 传统的海带提取工艺 海带浸泡液经浓缩、水洗、离心分离、去杂质糖胶、蒸发、最后结晶。每生产1吨甘露醇约需消耗60吨蒸汽,能耗太高。为改革传统海带提取甘露醇工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对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突破性的技术改造,采用整套膜集成技术提取甘露醇,由料液预处理、—级超滤净化、电渗析脱盐、反渗透浓缩和后处理几部分组成。 1.料液预处理是提碘后的海带浸泡水先后经过絮凝。 2.采用中空纤维内压管式超滤膜组件,膜的材质为聚砜,截留分子量1—3万道尔顿。由于海带浸泡液成分复杂,含有丰富的胶体、蛋白质、多糖类有机物及无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 薄层色谱法概述 (2) 1.1 定义 (2) 1.2 原理 (2) 1.3 特点 (2) 1.4 定量检测方法 (3) 2 TLC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3) 2.1 中药材的鉴别 (3) 2.2 植物药成分的鉴别 (4) 2.3 化学药品及复方制剂 (5) 2.4 药品杂质检验 (6) 2.5 中药指纹图谱分析 (6) 2.6 在定量分析中得应用[13] (7) 2.6.1 薄层色谱定量方法 (7) 2.6.2 薄层色谱在定量分析中得应用 (8) 3 薄层色谱新技术及其应用 (8) 3.1 高效薄层色谱(HPTLC) (8) 3.2假相薄层色谱 (9) 3.3 反相薄层色谱( RPTLC) (10) 3.4 薄层扫描法[17] (11) 4 总结 (12)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在药物,尤其在植物药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早已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使其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高效薄层色谱、假相薄层色谱、反相薄层色谱、微乳薄层色谱在中药药物分析中已有一定的应用。TLC 在规范化、仪器化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大批量样品及某些特殊样品的快速分析中,显示了分析容量大、可采用特征专属的显色剂以及极低的溶剂消耗等优势。近年来TLC 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植物药有效部位的分离精制、有机合成、结构分析、生物测定等,尤其在研究开发植物药有效部位和中成药质量控制中,是用于定性、定量分析的最简便的科学方法。但TLC亦有其缺陷,其色谱结果易受铺板质量、点样技术、展开剂配制、层析环境中展开剂的饱和度、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于重复;显色又受均匀性、灵敏度、稳定性等影响,这均使测定结果偏差较大[1]。最近几年围绕着测定过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薄层色谱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扩大了TLC技术在中药药物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 薄层色谱法概述 1.1 定义 薄层色谱法(TLC)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 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 根据比移值(Rf) 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的比移值(Rf ) 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1.2 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 流过固定相(吸附剂) 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 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1.3 特点 薄层色谱法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