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完整版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 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互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马克思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交往这一概念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对社会互动有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继其之后布鲁默率先使用了“符号互动论”一词来指代以米德思想为核心的若干理论形态。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通过对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则的研究提出了常人方法论;还有社会学家如霍曼斯、布劳用交换的理论来解释人们之间的交往,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互动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互动理论,但这些理论极大的增加了人们对人与社会的了解,促进了社会化的进程,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方式,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所有方式,这些交往是人的从事共同活动的过程。这里包括人们之间的生产活动和产品交换,人们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也包括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战争等。交往对于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第二,社会交往是人自我表现的方式,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展示自己真正的天性;第三,社会交往构建着社会,人们相互之间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所以人们之间的交往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 李芹女士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做过一个研究,她发现在年级间大三学生幸福感指数明显高于大生四学生,在独生间,非独生子女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独生子女。而在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差中,大四学生的心理状况远低于大三学生,在心理适应性和平衡性上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而乡村生源比起城市生源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敌对。这些充分显示社会交往对一个人正常生活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交流和交往才能了解其他人,才能将自己的特性展现出来被他人了解,这构成了了我们生活的基础。 二、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如文字、语言、物品、情境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人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用符号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第二,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看中介作用;第三,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第四,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第五,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的意义。

《社会学概论》综合习题二及参考答案.doc

1、 2 、 31、 2、 3、 4、 一、填空 (每题2分,共20 分) 《社会学概论》综合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 )、( )、( ) 和( )五个方面。 2、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化过程一般被划分为( )、 ( )、( )、( )四个阶段。 3、 ( )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 实 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二、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广义的社会化 社会角色 角色领悟 社 会互动 三、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简述社会化的社会主体。 筒述角色失调的原因。 简述角色失调的解决方法。 简述社会互动的类型 四、论述题(共20分) 1、试述符号互动理论。 参考答案: 1、 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行为社 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五个方面。 2、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化过程一般被划分为(儿童期)、(青 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3、(实际角色)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 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广义的社会化既包括童年期的社会化,也包括个体成年后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内 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2、 社会角色:综含地说,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 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3、 角色领悟: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日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 的总和。 4、 社会互动: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以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这种相 互影响的社会行动可以简称为社会互动。

社会学: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类型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类型 要把握社会互动的特征,需要对互动本身的构成进行分析,即从互动的维度和类型等方面进行考察。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互动的维度分析,是用一些具体指标来描述特定的互动状态,一般来说,互动有五个维度。 (一)向度--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情感关系:亲和?排斥?融洽?对立? ◇利益关系:一致?冲突?冲突程度多大? ◇地位关系:平等的?不平等的?权力分配的格局如何? 不同方向的互动在模式上、结果上都大不相同,在一定条件下方向可能变化。调解人际冲突要了解这种条件的机制。 (二)深度--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 ◇双方利益关联大小 ◇情感投入的大小 ◇互动延续的时间长短 ◇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 (三)广度--广度指互动范围,双方交往领域大小,有全面互动的,互动涉及多方面,互动方式较灵活,如朋友间,家庭成员间;也有属于特定领域的,互动时明确行为规范。 (四)频度--指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 互动频度差别往往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深浅和好坏。例如:我们怎们看出一个班级里哪些人是好朋友呢?是那些互动频度高的,交往多,经常在一块的同学。 (五)强度--反映存在情感投入的社会互动的强弱,表明双方互动时情感的强烈程度。情绪控制大小与参与者个性有关。 二、社会互动类型 在社会学的先驱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世纪末德国社会 学家,研究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区分出并且分析了许多种 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那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有交 换、合作、冲突、竞争及强制。下面我们分别加以简单说明,但实际上 它们常常是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一)交换 个体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是交换关系。 这种交换不同于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以利他为目的,照顾他人利益; (2)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3)自愿的; (4)利他者本身会有所损失。

简述戈夫曼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社会学理论学期论文简述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郭爽20101031222 2012/5/29

简述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0101031222 郭爽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戈夫曼拟剧理论思想的理解,从拟剧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社会上访谈节目热度高和拟剧理论和社会污名问题之间的关系,并讨论由于污名问题对个人社会交往产生影响,从而成为社会问题 【关键词】拟剧理论污名访谈节目印象管理前台后台 人们经常说人生如戏,每个人在都在医生中扮演着角色,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在按照自己的角色表演一出戏,直到我们离开。早在17世纪,大文豪莎士比亚就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分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就描述了出来,到20世纪的许多社会学家将关注放到研究人们社会互动中去,而其中戈夫曼更是将喜剧的理论创新的运用到符号互动论之中,系统的提出拟剧理论。 一、理论概述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全面阐述了拟剧理论的思想,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其研究重点在“互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互相直接见面的时候,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行动的交互影响。”他认为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表演。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演员一样,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看。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我们总是尽量地使自己的行为接近我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那个角色,观众看到的是那个表现出来的角色而不是演员本身。当表演结束,演员回到后台以后他的真实面目才展现出来, 演员才又恢复其本来的自我。而后台是观众所看不到的地方,用于分隔舞台与后台的屏幕把通过表演展现出来的世界与真实的现实世界隔离开来, 社会好比一个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按一定的常规程序(即剧本)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通过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运用一些手段(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装点门面。这里我们分析他的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戏剧分析,印象管理和污名。 1.戏剧分析 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那么对应地,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

.互动理论

互动理论 在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们对微观层次的现象只是给予了粗略的关注,直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理论家们才开始转而分析微观过程。他们开始明白,在某种意义上,社会结构最终是由个人的行为和互动所构成和保持的,从而,他们开始致力于发现人际互动的基本过程。 这一创造性的举措引发了广泛的微观层次的理论研究,即互动理论。互动理论的兴起表征着美国学者对社会学理论主题做出积极贡献的开始。 一、互动理论的兴起 1.詹姆斯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第一个明确提出自我概念的社会学家。詹姆斯认识到,人类有将自身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 人类能象征性地表示他人与其周围世界的各个方面,发展出关于这些事物的态度和感觉,并且形成关于这些事物的典型反应。人类能符号化自身,形成自我感觉和自我态度,并构成对自身的反应。詹姆斯把这些叫做自我的能力,认为它们对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建构其对自身的反应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詹姆斯发展了一套“自我”的类型学:⑴“物质自我”,人类把它们看作是其全部存在的一部分和决定其身份的关键的那些客体。⑵“社会自我”,由于与他人交往而形成的个体的自我感觉。⑶“精神自我”,个体的一般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 詹姆斯的“社会自我”概念认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感知源于同他人的互动。他指出“一个人,有多少人认识他,就有多少个社会自我”。然而,詹姆斯并未对这一初步的见解深入探究,毕竟,他是一位心理学家,较之于个体能力所源生的社会过程,他更关注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 2.库利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修正了自我的概念,他的主要突破是:将自我看成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其次,他认识到自我源于同他人的交往。 库利提出,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味他人的姿态意味,并从他人的观点中看到自身。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他人的姿态就如同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己。这正如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看待并衡量其他事物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界定 (一)社会互动概念 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基于对行动意义的理解,发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布鲁默 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为: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务,这些符号都是能够由意义地代表另一事务地,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地;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 (二)拟剧论戈夫曼 拟剧论使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三)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提出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社会化的类型与过程 一、交换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出、回报和效益。 (二)交换的类型 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三)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 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的,因而才有了交换。 二、合作 (一)合作的概念 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之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构成社会互动,应具备三个要素:(1) 应有两方以上主体。既然是相互作用,主体必然不能少于两方,至于每方人数具体是多少则没有明确限制,其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因而不论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还是群体与群体之间,互动都可发生。(2) 主体间应有某种形式的接触。这种形式既包括语言,也包括非语言,如身体感官或其他媒介等。换言之,一方主体应向他方发出一定的“符号”即通过行为或意思表示的方式传达给对方。(3) 各方主体都能意识到“符号”代表的意义。对于一方主体做出的意思表示或行为,其他主体不仅能清楚认知,而且能对此积极回应。 二、社会互动理论的理论来源 社会互动理论是包含建构主义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的认知体系。在该理论看来,人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就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它既强调学习过程的认知参与,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全人参与。社会互动理论着重于学习的社会环境,把教师、学生、活动之间的相互活动看作教学的灵魂所在,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 社会互动理论有两大重要理论来源,一个是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理论,一个是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心理功能的发展是以特定的社会本质和社会过程为先决条件的,在每一个社会文化情境中,儿童参与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交流,产生了与那些情境适宜的心理功能。儿童通过社会互动的双向过程,逐步建立系统的认知表征作为解释框架,并且信奉自己社会文化情境中所提倡的普遍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社会互动成为智力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结构与过程,可追溯到与他人的互动上,学习和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吸取适当的文化实践经验。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概念 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 )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 (一)符号互动论布鲁默 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简单地说,我 们可以把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为: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务,这些符号都是能够由意义地代表另一事务地,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地;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 (二)拟剧论戈夫曼 拟剧论使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7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 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三)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提出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岀、回报和效益。 (二)交换的类型 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三)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 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 (一)合作的概念 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之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 1. 自发性合作,这种自发的合作直接产生于某种情景下的实际需要,有时它直接体现为相互的援助行为。

社会互动理论

百科名片 社会互动: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与其他动物间的互动相反,人类互动是有意义的。 目录 介绍 独特意义 产生及其实质 互动要素 主要理论 互动情境 互动的维度 互动的类型 基本类型

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展开 编辑本段 介绍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 社会互动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 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5.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编辑本段 独特意义 社会互动是研究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之一,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课题。它是个体层次和社会结构层次以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甚至更大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

产生及其实质 (符号互动论的角度) 乔治.H.米德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 社会互动的起点,是在人类心智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自我互动”。“自我互动”即“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作为一种社会过程,“自我互动”反映的是从“主我”到“客我”的反思过程,有无这种反思是区分人类的行为和动物行为的主要标志。从总体上看,“自我”不仅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且是“主我”与“客我”在互动中不断展开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没有群体互动,就不会有自我互动。对行动者个人来说,群体互动既是互动的前提,也是互动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和情境。互动的实质在于:无论是自我互动还是社会互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主要依靠包括暗示和语言在内的“符号”。因此“符号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 互动要素 (符号互动论的角度)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主要理论 社会互动没有一个统一的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 在欧洲,德国的齐美尔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位互动理论家。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 社会互动对象应是与互动内容相对应的

象征性互动理论

象征性互动理论- 理论定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 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人是具有象征行为活动的社会动物,而且这种活动是积极的,具有创造力的。 象征性互动理论- 理论前提形成互动的前提是交换的双方必须有共 通的意义空间,这里的意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语言、文字有共同的理解;二是双方有大致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 象征性互动理论- 核心主题1、人们在传播过程中建构意义,意义在 人类行为中具有重要性。2、自我概念在传播中的重要性,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是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旦形成这种认知,人们的这种自我概念便会是相对稳定的。3、个人和社会是密切相关的,用马克思的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和社会是分不开的,个体受到文化和社会过程的影响。 自己理解: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侧重研究个体和他人的关系,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和他人互动的产物。符号互动理论注重对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的研究。 我们与人交流时,要注意倾听人家表达的意思,完全的倾听要用第三只耳朵,注意观察说话人的非语言行为的姿势、面部表情、举动、语调等,而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讲究的就是我们在与人交流时运用该理论了解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以及没有表达出来的、暗示的意义。 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是人际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所以我们要学习和掌握。在生活中,父母同样需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夫妻之间也需要良好的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我们与家人、朋友关系等等都需要良好的沟通,从而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和身边的人相处的很好,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如果是销售人员,需要推销您的产品,就要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 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互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马克思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交往这一概念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对社会互动有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继其之后布鲁默率先使用了“符号互动论”一词来指代以米德思想为核心的若干理论形态。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通过对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则的研究提出了常人方法论;还有社会学家如霍曼斯、布劳用交换的理论来解释人们之间的交往,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互动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互动理论,但这些理论极大的增加了人们对人与社会的了解,促进了社会化的进程,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方式,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所有方式,这些交往是人的从事共同活动的过程。这里包括人们之间的生产活动和产品交换,人们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也包括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战争等。交往对于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第二,社会交往是人自我表现的方式,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展示自己真正的天性;第三,社会交往构建着社会,人们相互之间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所以人们之间的交往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 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互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马克思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交往这一概念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对社会互动有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继其之后布鲁默率先使用了“符号互动论”一词来指代以米德思想为核心的若干理论形态。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通过对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则的研究提出了常人方法论;还有社会学家如霍曼斯、布劳用交换的理论来解释人们之间的交往,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互动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互动理论,但这些理论极大的增加了人们对人与社会的了解,促进了社会化的进程,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方式,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所有方式,这些交往是人的从事共同活动的过程。这里包括人们之间的生产活动和产品交换,人们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也包括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战争等。交往对于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第二,社会交往是人自我表现的方式,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展示自己真正的天性;第三,社会交往构建着社会,人们相互之间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所以人们之间的交往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 李芹女士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做过一个研究,她发现在年级间大三学生幸福感指数明显高于大生四学生,在独生间,非独生子女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独生子女。而在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差中,大四学生的心理状况远低于大三学生,在心理适应性和平衡性上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而乡村生源比起城市生源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敌对。这些充分显示社会交往对一个人正常生活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交流和交往才能了解其他人,才能将自己的特性展现出来被他人了解,这构成了了我们生活的基础。 二、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如文字、语言、物品、情境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人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用符号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第二,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看中介作用;第三,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第四,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第五,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的意义。 这些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借助于各种符号进行着互动,人们对于这些符号所共享的文化基础使社会微光秩序保持有序状态,因此人们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些符号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常交往和交流。有时候同一符号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餐桌文化,因此出外旅游时我们必须对其他文化充分了解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角色扮演使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学学派(7):符号互动理论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符号互动论的派别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一术语指称美国许多学者诸如C.H.库利、米德、J.杜威、W.I.托马斯、W.詹姆斯、R.E.帕克、F.W.兹纳尼茨基等人的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心理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具有某些相容性。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主要有: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符号互动论的观点主要观点有:①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⑤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⑥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方法论特征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