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公元纪年元年,是以哪位人物的诞辰为标志的?

2.右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他整理记录的主题是

A.法老专制体制

B.印度种姓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

D.罗马法体系 3.公元8

世纪,穆斯林统治下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蒙古帝国 4.右图反映的是

A.罗马共和制

B.罗马帝制

C.西欧封建制度

D.英国君主立宪制 5.下列文物从左至右依次为:A 、B 、C 、D ,其中可作为研究商朝历史第一手材料的是

6.礼乐制度出现于中国历史上哪一阶段?

A.原始农耕

B.方国联盟

C.封邦建国

D.大一统国家

7.在某古典文献中,按关键词频率排序,

依次是:“人”、“仁”、“君子”、

“礼”……该文献属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8.右图是一副权力结构示意图,它所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9.右上图中白色区域所示的是哪一朝代疆域

A.西汉

B.三国

C.元朝

D.清朝

10.在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是

A.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唐藩联姻

D.金瓶掣签

11.右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授爵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2.右列示意图描述的是 A.陆路丝绸之路

B.佛教传播路线

C.海上丝绸之路

D.哥伦布航海路线

1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伴随着蒙古西征外传,进而改变战争方式的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武器

D.指南针

14.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15.明朝时期由官方控制、垄断的对外贸易活动是

A.殖民贸易

B.转口贸易

C.榷场贸易

D.朝贡贸易

16.中国历史上经过三代皇帝经营,出现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7.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资料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欧洲 西亚 西域 长安 起源发展习惯法《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万民法完成民法大全

二、等级君主制

A.但丁《神曲》

B.电影《达·芬奇密码》

C.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

D.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装饰品复件

18.符合“一起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这一评价的事件是

A.英国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德意志统一

19.推崇直接民主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20.被誉为破除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法规的法典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国民法典》

21.《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其作者是

A.圣西门

B.欧文

C.马克思

D.列宁

22.近代史上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头号殖民大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3.右图反映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发生在

A.普法战争前夕

B.一战前夕

C.二战前夕

D.冷战后期

24.“大萧条”期间,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方式转变又维护民主制度的应对方案是

A.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B.德国采取纳粹体制

C.日本建立法西斯体制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5.中国近代史上积极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派代表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孙中山

D.胡适

26.19世纪60、70年代,下列城市中洋务、外资、民族资本三类企业同时并存的是

A.重庆

B.沙市

C.北京

D.上海

27.清政府被迫签署的将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割让于日本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8.右侧漫画的主题是

A.闭关锁国

B.门户开放

C.光荣孤立

D.绥靖政策

29.“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

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

皇帝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那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中华民国成立

D.五四运动

30.“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行礼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这

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后期

B.清朝中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31.民国七年,鲁迅发表了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一年是公元

A.1911年

B.1918年

C.1924年

D.1936年

3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

宝藏,流浪!流浪!流浪!”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3.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34.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两个一百年”伟大梦想,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此相对应的时间节点是

A.1919和1949年

B.1921和1949年

C.1949和1978年

D.1921和1978年

35.二战结束后,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35.观察右图,指出欧洲联合的背景是

A.美苏争霸

B.大国重组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37.下列示意图中“?”处应填入

A.北约

B.煤钢联营

C.华约

D.欧盟

38.“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英国

39.观察右图,从1980年到1997年我国粮食人

均产量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0.1950年代初,由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并得到

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外交准则是

A.不结盟主义

B.强权政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干涉主义

二.综合题(共20分) (一) 古代文明

41.下列文明成就从左至右

依次为:①、②、③、④、

⑤,请将其与诞生地匹配

(填字母)(5分)

① _______

② _______

③ _______

④ _______

⑤ _______

(二) 三次浪潮

1947年 1967年 1993年 1995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WTO ) 欧共体 ? A C B E

D

_E_覆盖全球 42.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世界文明史上的三次浪潮”时间轴。(5分)

A B C D E _

(三) 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与晚清民初,在中国先后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热潮。其中,利玛窦与严复是这两次西学东渐大潮中的代表人物。问题:(10分)

43.指出利玛窦与严复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4分)

4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两人的作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5.你认为这两次西学东渐有何差异?(2分)

1万年前 农业社会 18世纪 19世纪 工业社会 20世纪 信息社会 栽培_A_

形成_B_

_D_的发明和运用 _C_改良蒸汽机 利玛窦(1532—1610,意大利人)受耶稣会派遣,于1583年进入中国传教。在华期间,他广交士大夫,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了

《几何原本》、《同文算指》等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同时他还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在书信、回忆录中记叙了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印象,使欧洲人了解中国。

严复(1854—1921)14岁以最好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6年被派往英国海军大

学留学,学成归国后相继在福州马江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5年起,他在报纸上连续发表《救亡决论》等一系列文章,又在天津创办《国闻报》,译介《天演论》等西方

社会政治学著作,宣传维新变法。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C A C B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D D D A A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B A B

D C B C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D B B A D A D C

二、综合题(共20分)

41.①D②C③E④B⑤A(每个1分)

42.A:谷物B:农耕聚落C:瓦特D:电机E:互联网(每个1分)

43.利玛窦处于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后,西方殖民者东侵的早期阶段。(2分)严复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开始全球扩张,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中国遭到列强侵略,民族危亡加剧之时。(2分)

44.利玛窦在中国传播西方科技和文化,同时也将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使当时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东西方差距;(2分)严复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回国后付诸行动,翻译宣扬进化论,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2分)

45.第一次西学东渐仅在士大夫阶层影响较大,主要局限在科技、器物层面,文化上双向交流。(1分)第二次则是在器物、政治思想等各方面对中国产生大范围影响,主要是西方影响中国。(1分)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作文范文版)解析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范文版)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16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62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2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62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162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62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62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6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62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62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62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62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6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 为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1941年亚 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 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162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科目试卷点评(最新)

聚焦历史关键能力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2020年6月7日上午9:00,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科目顺利开考。市教育考试院在考试结束后邀请了专家从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学科特点及对教学的导向、育人功能等多个维度对历史试卷进行了深度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立足学科基础、聚焦关键能力、涵育学科素养、回应社会现实,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内容结构稳定情境活泼多样 试卷共29题,由选择题和综合题组成,与往年比较,题量与题型结构相对稳定。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有涉及,中国史约占60%,世界史约占40%,较多地关注了社会生活和现实热点。考查能力目标较全面,涉及历史阅读、理解、评价和运用等多个方面,特别彰显了融贯历史、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选择题题干短小精悍,选项聚焦于主干知识和核心观点;综合题文字通俗易懂,贴近考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情境丰富,运用了文献、图表、漫画、时间轴、地图、表格等多种材料,涵盖了学习、生活、社会和学术等多种情境。总体看,试卷难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符合命题要求。 涵育学科素养贯彻立德树人 试卷命制以唯物史观统领全卷,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时空观念这一素养在综合题“走向整体的世界”中得到突出体现。试题以时序板块结构形式,在纵向的时间与全球的空间视野中,引导考生体悟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由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脉动,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综合题中还加强了史料实证的考查,例如综合题二以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探究“汉武盛世”的面相,从证据的角度解释历史、探究历史,培养史料互证的意识。综合题“上海的两次‘开放’”将现实的热点和知识的重点有机结合,培养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同时也认识上海在近现代历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聚焦关键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试卷聚焦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选择题部分,“儒家思想”“《共产党宣言》”等题都提供了史料,考查考生从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综合题部分,既有考查筛选材料的能力,也有考查运用材料,并通过证据链的建构,史论结合、完整再现史事的能力,还有考查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诠释评价史事的能力。 回应社会现实引领课堂教学 试卷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现实关怀。聚焦当今整体世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命题,回应了当前疫情影响下世界和中国发展方向的思考。围绕社会主义道路

上海历史合格考试卷.doc

一、选择题(共4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 1.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它起源于 A.古代两河流域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美洲 2.西欧古代历史终结于 476 年,这一时间处于下列时间轴中的 公元前 6 世纪公元前 5 世纪公元5 世纪公元6 世纪 A B C D 世纪中叶,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军事帝国是 A. 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中世纪西欧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 A. 庄园 B.城市 C.工场 D.工厂 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其核心区域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 C.中原地区 D.辽东地区 世纪初,王国维利用地下新材料证明了《史记》有关商王世袭的记载基本正确。 这些“新材料”指的是 A.甲骨卜辞 B.青铜铭文 C.玉器 D.铁器 7.周朝建立后,创设了使周王成为天下共主的统治方式。这种方式是 A. 禅让制 B.封邦建国体制 C.世卿世禄制 D.郡县制 8.春秋战国时期,主张“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9.“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叙述的是 A. 武王克商 B.周公制礼 C.平王东迁 D.秦统一 10.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泉州 11.下面哪个示意图体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式 蜀吴魏魏 魏吴魏蜀蜀吴吴蜀 A B C D 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北方民族融合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改革实现汉化的少数民

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世纪前期,某位皇帝知人善任、勇于纳谏、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其统治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4.与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相关的史实是 A. 经济重心南移 B.朝贡贸易 C.资本主义萌芽 D.五口通商 15.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权,却无相权。”描述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17.明清之际,由中国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的著作是 A. 《梦溪笔谈》 B. 《几何原本》 C. 《四库全书》 D. 《海国图志》 世纪初,英国约翰·温契康伯开办了一家拥有数百家毛纺织企业,该企业属于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联邦制 19.“光荣革命”后,英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体,即 A. 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总统制 D.联邦制 年费城出版的《常识》中号召“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分手”的对象是 A. 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21.“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此言出 自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22.某国首都广场矗立着一座塑像,纪念一位解放了千百万农奴的改革者。这位 改革者是 A.彼得一世 B. 亚历山大二世 C.明治天皇 D.俾斯麦 世纪 60 年代末,率先使用机器生产的中国私人资本企业出现在 A.上海 B.宁波 C.天津 D. 广州 24.“20 世纪大幕拉开之际,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 亮相。”这一“集体亮相”是指 A. 火烧圆明园 B.三国干涉还辽 C.八国联军侵华 D.联合国军入朝 25.导致“皇帝倒了,辫子割了”的历史事件是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5年上海语文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 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 ,你可以将一张街道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 .. 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 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 ?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9年上海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2019年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1.图中“①”处诞生的是古代 A.两河流域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2.罗马法体系中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公民法”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D.《汉穆拉比法典》 3.世界上最早种植玉米、西红柿等农作物的是在 A.① B.② C.③ D.④ 4.把雅典民主政治推进到全盛时期的历史人物是 A.梭伦B.伯里克利C.苏格拉底D.克里斯提尼 5.西欧中世纪开始的标志是 A.耶稣的诞生 B.基督教创立 C.罗马帝国的建立 D.西罗马帝国灭亡 6.盛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现象的社会是在 A.罗马帝国 B.中世纪欧洲

C.拜占庭帝国 D.中世纪西欧 7.庄园成为“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在 A.古代罗马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中世纪西欧 8.拥有“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的文明,应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9.右图是“姜寨遗址”复原图,图中反映的中华早期文明的典型特征是 A.南稻北粟 B.满天星斗 C.农耕聚落 D.等级分化 10.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这里“鼎”的意指是 A.武器 B.食器 C.政权 D.祭祀 11.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1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建“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此年可以表述为公元前 A.2世纪初 B.2世纪末 C.3世纪初 D.3世纪末 13.下列人物在世时,积极兴修水利,开展屯田,推广织锦,并开发南中八郡。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诸葛亮 D.孝文帝 14.“唐朝丝绸之路示意图”中,从长安输出的主要物品是 A.音乐、绘画 B.天文、医药 C.丝绸、纸张 D.艺术、宗教 15.河南新乡市有座“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石碑,与碑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要求填空。(5分) (1)子日:“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 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 B. C. 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自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 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我们先从简单的例于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总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朋友被得罪了,可能就不再是朋友了,甚至会变成敌人,因此,无需掰指头加减计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不然。万物之灵的人,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大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负罪感往往很重,这同样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自然和社会的考验,一起度过天灾人祸。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才能同舟共济。使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伦常结构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B】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B】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实用】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试卷(含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2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各题2分;第26~30题有两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选错不得分。) 1.下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2.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 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4.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5.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在运动期间,北大学生提出的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6.(2019·广东学考模拟一)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英勇抗战,下面战役中属于敌后战场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7.(2019·深圳学考摸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图中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了() A.美国独霸世界局面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6届联大特别会议 9.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10.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重要战争是() A.1588年英西战争B.三次英荷战争 C.英法七年战争D.中英战争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标题:设问引出说明对象 ①不久之前的报纸披露,某些名流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之中包含了“心”,“親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繁体汉字的阅读和书写犹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机会再次向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提出现象 ②当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反驳的声音迅速传来。繁体汉字笔划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先生们,请默写“簫xiāo、齊jì、鸞luán、齡líng、靈líng、叢cóng、釁xìn”这么几个字,感觉如何?(引发思考 ③如果允许插嘴凑趣,我愿意追加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使用篆书书写。篆书不仅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而且,篆书的历史更为久远。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不能抱怨这种要求的刁蛮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开玩笑地方式提出对恢复繁体字倡议的不同意见

④相信我——提出篆书书写的意图并非制造某种夸张的调侃,而是再现文字史的概貌。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众所周知,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事实上,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时间大约是汉魏之际。我想指出的是,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总之,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第一层,从文字史的角度发现简化的趋势 ⑤我不想纠缠每一个字的简化方案,也不想谈论隶书之后诸种字体性质各异的简化特征,我真正兴趣的问题是:那些名流为什么未能察觉文字史内部如此明显的演变倾向——为什么未能察觉,恢复繁体汉字恰恰与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提出设问:祖先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⑥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从四大发明到长城或者大运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绚烂的唐诗宋词,历史曾经将一笔又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转交给后人。这些财富的内容如此丰富,以至于许多人常常遗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古人的创造精神。(文化遗产是古人的创造精神 ⑦偶尔能听到一种舆论:我们这个民族温柔敦厚,拘谨含蓄,很少显示出蓬勃的创新冲动。这种观点显然不对——一个没有创新冲动的民族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文化遗产?但是,多数人愿意承认另一个特征: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古人,尊重传统,敢于自我作古、独树一帜的人并不太多。对于某些人说来,古人的辉煌业绩时常悄悄地转化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牢笼。这时,一个问题愈来愈尖锐: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创新到固步自封,点题再设问 ⑧我想更多地提到“古人的创造精神”。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巨。创新不是单纯地依靠灵感、聪明和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还包含了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创新意味着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什么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诱因。公务文字交流数量的急剧增加,书写工具的改变,这一切无不迫切地召唤另一种更为便捷的新型字体。这时,文字创新及时地赢得了一个空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汉字简化存在相近的理由:文字交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高二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2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各题2分;第26~30题有两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选错不得分。) 1.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2.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3.(2019·清远学业水平模拟)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与世长辞,《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的佼佼者,它涉及了北宋与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的辽、大理、西夏、吐蕃对峙的情况。书中曾提到宋朝的中央机构是“二府三司”。请问“二府”指哪两个机构的合称()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雅典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代议制度B.城邦制度 C.民主政治D.法律体系 5.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787年美国宪法() A.以三权分立原则分割政府权力 B.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C.规定总统无权否决国会的议案 D.设立最高法院维护总统权威

6.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7.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B.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C.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D.导致文学革命的发生 8.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的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做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9.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0.1972年2月21日,在北京机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周恩来诚恳地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该场景描述了() A.乒乓外交B.基辛格访华 C.尼克松访华D.中美建交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素称发达的是官营手工业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语言运用 10分 1.根据要求填写诗句。(按题记分,一共6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别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荀子的《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 2.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2分) 道家意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物我不分的意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在道家那里,真正有一种澄心观物的超越的态度,①物与我、人与自然也真正地融为一体了。②儒家凸显主体(我)的地位,③在儒家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向的;④道家则是淡化主体(我)的地位,在道家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另一种是无我意境。道家贵无,在他们看来,既无本体,也无主体;既无物,又无我。⑤在艺术中,⑥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陈来先生说,庄子、陶渊明体现了无我之境。蔡报文先生也说:“‘无我之境’就是‘庄学之意境’。”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故不举例。总之,陶渊明、李白等人的诗境是道家意境的杰出代表,山水诗、玄言诗、山水画中亦多有道家意境。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D)(2分) A.阁下亲自莅临指导,我倍感尊贵。 B.小明,要多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C.老李,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D.张兄,奉上拙著一本,敬请斧正。 二阅读与鉴赏 7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 给“直升机父母”的七条忠告 南桥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从残片文字可判断),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说明当时文字的使用非常混乱,这打破了秦汉以来文字统一的局面;汉字发展史上历经多次文字规范化运动,如秦朝的“书同文”、汉代的汉字规范、唐代的正字运动等,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扮演组织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参见王瑞英:《试论政府在历代汉字规范中的作用及其启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统一文字,唐朝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再次兴起大规模的正字运动,其中,《干禄字书》《九经文字》等字书,从音、形、义等方面来规范汉字,说明了当时正字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唐代正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汉字规范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深远的(参见曾新:《唐代正字运动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所以,题干材料所提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正好说明了文字使用的混乱,加上当时战乱、割据的局面,割据政权也无力进行正字运动,A可排除。 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正好是先后出现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的历程,B正确。

先秦古文、小篆到汉代,人多不识,称为“古文”(即上古的、古代的文字),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到三国时期,流行的仍然是隶书,社会一般大众不认识的先秦古文、小篆不可能流行,认识、使用这些“古文”的只是少数专家、少数场合,C可排除。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商朝的甲骨文。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经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通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了。D可排除。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 汉代察举制是推荐、考试、试用三者相结合,唐代科举是自由投考、考试相结合。察举制推荐的范围也非常广,包括官、民,唐代科举制报考资格也有限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是它们的共同环节和关键环节,察举和科举的科目都非常多,理论上都能够选拔优秀官吏,但官吏的优秀与否,决定因素不是考试能力的高低,只能说察举和科举都能选拔到一些优秀人才。科举制沿用至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官员事功能力多遭非议。总之,科举制与汉代察举制相比,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官吏的优秀与否与考试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A可排除。 考试的局限就在于不能鉴别道德水平,B可排除。 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可排除。 科举制是自由投考,政权的开放程度更高,更多的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示范效应、导向效应更强,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D正确。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