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改变报告盈余的现象突出。目前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应计盈余管理居多,涉及真实盈余管理的较少。本文以2011-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15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因素对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质量审计工作对应计盈余管理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标签:公司治理;审计质量;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一、引言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一直以来是投资者与监管机构关注的热点。上市公司由于存在融资、扭亏与避税等多方面动机,会实施相应的盈余管理以改变财务报告业绩,从而达到影响利益相关者判断决策的目的。同时,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有机会通过选择有利会计政策或规划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过度盈余管理会降低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损害投资者利益。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作为制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两大重要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有效的公司治理与审计监督能够从公司内部与外部对其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制约,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盈余信息质量。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会为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发表审计意见过程中保持独立性提供保障,减轻管理层、董事会等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向注册会计师施压或干扰审计工作的情形,以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发现问题,发挥外部监督作用。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又会反过来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独立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委托代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以保证基于财务报告信息所做决策的有效性。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1.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产生于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公司治理下,股东、董事会、高管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会产生具体问题(Phlip L. Cochran,Steven L. Wartick,1988),其中包括通过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问题。公司治理作为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其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及高管激励等方面的内容都会影响到公司具体盈余管理行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信息披露质量受公司治理因素影响(Ganech,Wright,1996),公司治理不完善是导致公司进行过度盈余操纵的原因之一。公司股权结构失衡,存在控制权高度集中或“一股

独大”时,则通过盈余管理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隧道效应”突出(章卫东,2010)。而对于独立董事制度是否能够抑制公司盈余管理及大股东“掏空”行为仍存在争论,支晓强,童盼(2005)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公司治理中未发挥关键作用。针对高管持股情况,王克敏、王志超(2007)研究发现高管控制权增强会抑制由于高管薪酬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内学者对于上市公司监事会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较少。总体而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存在制约影响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2.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外部独立审计可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降低代理成本,为投资者决策提供相对可靠信息。高质量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发现盈余操纵并加以纠正或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产生抑制效应,使财务报告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经营业绩。Becker (1998)研究发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徐浩萍(2004)研究显示,注册会计师出于风险角度考虑,能够一定程度上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程度并反映在审计报告上。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外部独立审计是否能识别并抑制隐蔽性较强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众多研究还显示,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更为严重,会造成上市公司长期业绩滑坡。由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面临更大的声誉压力(DeAngelo,1981),因此在执行审计工作中会更加注重业务质量以降低审计失败风险。另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专业技能与业务经验方面通常优于综合实力较弱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也通常较高。因此可以合理推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且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高质量审计工作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2011年-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按下列情况进行删选:(1)剔除ST公司,此类公司因面临退市压力盈余管理行为特征复杂;(2)剔除数据异常或缺失的上市公司,以排除其对回归结果的特异影响。最终得到1543家研究样本公司。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使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模型设计

(1)应计盈余管理

本文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将操纵性应计利润(DA)的绝对值作为计

量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指标(AEM)。操纵性应计利润(DA)为如下回归模型残差:

TAt/At-1=a0+a1/At-1+a2(ΔREVtΔRECt)/At-1+a3PPEt/At-1

+ξ (1)

(2)真实盈余管理

本文采用Roychowdhury模型,将生产操纵(PROD)减去销售操纵(SALE)再减去费用操纵(EXPE)之差的绝对值作为计量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指标(REM)。生产操纵(PROD)、销售操纵(SALE)与费用操纵(EXPE)分别为如下回归模型残差:CFOt/At-1=b0+b1/At-1+b2St/At-1+b3ΔSt/At-1+ξ (2)

COSTt/At-1=c0+c1/At-1+c2St/At-1+c3ΔSt/At-1+c4ΔSt-1/At-1+ξ(3)

EXPt/At-1=d0+d1/At-1+d2St-1/At-1+ξ (4)

(3)回归模型

本文选取了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BOD)、监事会人数自然对数(BOS)、高管持股比例(MG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以及董事会召开频率(CON)这六个指标作为研究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特征变量;本文将是否为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AUD)作为衡量审

计质量的变量,来研究审计质量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为控制其他因素对盈余管理程度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还选取了总资产自然对数(SIZ)、资产负债率(LEV)、资产周转率(TUR)、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账面市值比(BMR)五个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根据所选变量,本文设计如下回归模型来研究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对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AEM=η0+η1BOD+η2BOS+η3MGT+η4TOP+η5CON+η6AUD+η7SIZ+η8LEV +η9TUR+η10GRO+η11BMR+μ (5)

REM=γ0+γ1BOD+γ2BOS+γ3MGT+γ4TOP+γ5CON+γ6AUD+γ7SIZ+γ8LEV+γ9TUR+γ10GRO+γ11BMR+μ (6)

四、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均值为0.0631,中位数为0.0422,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均值为0.1788,中位数为0.1244,说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高于应计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普遍符合《证券法》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要求,监事会规模较小,高管持股比例较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审计质量指标均值为0.5418,由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数量基本持平。

2.回归分析

表2是公司治理、审计质量变量与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模型中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值均小于1.7,不存在显著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方程总体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建立效果较好。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双尾检验显著,括号内为t值。

由表2可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相关关系;审计质量与应计盈余管理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相关关系;其他变量除董事会召开频率与应计盈余管理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外,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大股东超强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加剧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角色;高质量审计工作在抑制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外部监督作用,但对于抑制隐蔽性更强的真实盈余管理并无明显作用;独立董事、监事会与高管持股因素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1年-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154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两个角度,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文献回顾与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现象是导致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因素之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幅度越大;(2)高质量外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但无法有效识别并抑制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3)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监督和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尚未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涉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且研究样本偏少,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4(1):44-49.

[2]陈小林,林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6):77-85.

[3]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2):49-56.

[4]顾鸣润,杨继伟,余怒涛.产权性质、公司治理与真实盈余管理[J].中国会计评论,2012,(3):255-274.

[5]吴水澎,牟韶红.自愿审计、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2006-2007年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9,35(3):124-133.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在公司金融领域,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两个重要的主题。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意义,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本文将总结其主要观点,并提出新的思考方向或研究问题。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会计准则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调整财务报告,以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或结果。这种调整可能涉及改变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报告,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盈余管理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平滑收益、增资扩股、避免退市等目标。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不真实,从而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误导。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机制和程序的安排,用以规范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度。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代表了公司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其权力来源于股东。在某种程度上,股东大会的监督可以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2、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并对高级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监督。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管力度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可以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4、高级管理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他们的激励措施有时候会促使他们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公司的短期目标或个人利益。 在探讨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如上文所述。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也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例如,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失衡,从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此外,盈余管理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从而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两个相互的主题。它们之间的关系表明,要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同时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的完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会计手段 1.利用准备金项目实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备有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根据自身需求高估或低估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长 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使上市公司计 提减值准备具有主观性,会计人员能够在追溯调整的年度或者其后的 年度多计提减值准备,从而相对应减少当期利润,而在以后年度处置 该项资产时,能够冲回所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相对应年度利润。 2.利用营运资金项目实行盈余管理为避免摘牌停止上市,很多上市公 司通过其他应收应付款实行盈余管理。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应付 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不过有些公司这两个科目的余额巨大,往往 和应收应付款不相上下,显然这种现象和管理者实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 3.利用“线下项目”实行盈余管理利润表中的“线下项目”具体指投 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及补贴收入等项目。很多上市公司管理者正是成 功地利用了涉及“线下项目”的交易以达到监管部门对指标收益的要求。为达到配股资格,处于配股边缘的上市公司会利用这些非经营性 项目增加收益。同时,前一年度发生亏损的公司往往通过涉及这些项 目的交易在当年度扭亏为盈,而当年亏损的公司则利用交易的方式进 一步降低报告期利润。 4.利用资本利息化调节利润利用利息资本化更隐蔽的做法是利用自有 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5.利用多种形式的“利润存储器”部分企业会作出不切实际的估计, 对如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或有事项实行盈余管理,在业绩良 好时多计提准备,以调节利润。 (二)非会计手段 1.关联交易因为关联方之间存有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交易实行盈 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水平和效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实行购销活动;以低息或高 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 费用调节利润等。 2.会计处理的时间差部分上市公司为在年度结束时能给股东丰厚的报酬,往往借助跨年度调节利润。传统做法是:在本年12月份虚开发票,次年再以不合格为由冲回;或者先与第三方签订“买断”收益权的协议,然后通过租赁方式向第三方支付定额利润。 3.利用生产经营活动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提升报告盈余,往往通 过日常经营活动实行调节,如推迟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以减少折旧 费用;对存货水平的估计、存货发出和采购时间实行人为操作;调整 收款政策等。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对策 1.规范公司治理公司结构,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健全 公司的治理结构,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 构严重失衡的局面;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 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衡作用;再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挂钩,是股东目标成为管理目标,消除 管理者的利益障碍。 2.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缩小盈余管理空间一方面,准则 制定部门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 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减少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准则和方法,如会计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在现代商业世界中,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盈余管理指 的是企业为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特定需要而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的行为,而公司治理则是指组织和管理公司的各种机制和实践,以确保公司合法经营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作为对外界展示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财 务报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某些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操控,以达到一些非法目的,如诱导投资者,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等。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公司声誉,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盈余管理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公司治理是一种管理机制, 旨在确保公司合法运营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建立透明度、责任和问责制等制度,以避免盈余管理的发生。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盈余管理会直接影响其信誉和股东利益。因此,强化公司治理机制是确保企业良好经营的基础。 其次,盈余管理对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盈余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 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企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财务操纵,那么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将难以判断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误导。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能导致企业的税务问题和法律风险。一旦企业被揭露使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将会面临巨大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因此,企业应该坚持诚信经营,避免采取不道德的盈余管理行为。 此外,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还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 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公司内部各个层面的管理和流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并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和审计等都是保证企业合规和治理的重要手段。只有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审计,质量,盈余,其他论文文档]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心理学分析

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心理学分析 摘要:国内外对质量和盈余相关性研究发现:高审计质量对应着较低的、合理的盈余管理;高盈余管理公司会选择提供低质量审计报告的师事务所。本文通过对股东、经营者动机分析阐述盈余管理的动机,利用认知心分析盈余管理决策和审计报告决策,解释了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存在的上述关系。 关键词:审计质量盈余管理心理学分析 一、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的定义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收支、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这个定义是在我国国家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较为符合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其实审计是对会计系统所提供信息的审查,评价这些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及时有用、合法合规。审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审计质量的高低,目前一般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师发现并报告违约行为(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联合概率(DeAngelo,1981)。DeAngelo(1981)从理论上分析了事务所的规模、品牌与审计 质量的关系,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事务所拥有的客户数量越多,与某一特定客户相联系的审计公费收人占总收入的比例越小时,事务所机会主义动机行事的可能性就越小,其审计质量就越高。对于盈余管理,Marin等认为是一种超越真实性报告与欺诈性 报告边界的行为或现象,即通过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会计报表虽缺乏真实性但也不是欺诈性报告。这种定义方式下的盈余管理难以进行变量测量,不仅因为盈余是一个总结性项目,更主要的是由于管理层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披露企业真实的盈余状况,而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又使得其愿望成为可能。我国的定义是认为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政策所给与会计的自由选择的空间,选择有利于会计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的利益的会计政策来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提供。使用的方法和方式是合法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信息的正确传达,减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笔者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的内部人——管理人员比外部人掌握更多的公司内部的信息,这为公司管理者进行以提高自己的财富和价值为目的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而审计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因此,盈余管理与审计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根据我者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质量是与盈余管理有关系,李玲,陈任武(2 005);蔡春,黄益建,赵莎(2005);章立军(2005)等研究认为,审计质量的提高,会降低盈余管理的水平,减少因为盈余管理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高质量的审计更易发现和制约管理当局的会计错误和违规,更有效地制约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的高低可具体反映在已审计财务报告中容许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较高的审计质量会容忍较少的盈余管理,从而可提高财务报告中会计盈余的可靠性及信息含量。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假设审计质量的提高会降低盈余管理的水平,选择样本进行,最后得出结论。但是在理论上为什么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会存在这种关系,学者所给予的解释就比较少。本文从行为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主动调整和操控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盈余信息,以达到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目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管理行为。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以及测度方法进行综述,以了解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机制和测度手段的前沿研究。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 1. 平滑盈余: 平滑盈余是指公司管理者借助财务报表核算政策的灵活性,使得公司的盈余在特定时间段内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做法。平滑盈余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分析师对稳定盈利的需求,以提高公司的信誉和股价;另一方面是避免突发事件对公司业绩的冲击,以稳定组织内部的秩序和稳定员工的心态。 2. 市场预期管理: 公司管理者通过在财务报表中提前反映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或下滑,来调控市场对公司的预期。正面盈余管理可以提高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本;而负面盈余管理则可以减少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以摆脱高昂的市场期望压力。 3. 税收规避: 盈余管理也可以用来规避公司所需要缴纳的税款。通过调整盈余的时间相对于可抵扣损失的时间来减少公司应缴纳的税额,达到税收规避的目的。这是一种风险较高的盈余管理手段,因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会严厉打击和惩罚盈余管理行为。

4. 奖酬合约管理: 公司的管理者通常会与公司签订奖酬合约,根据公司的盈余表现给予奖励或惩罚。因此,管理者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盈余水平,以实现其个人的奖酬目标。 三、盈余管理的动机 1. 绩效评价: 盈余作为公司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公司管理者绩效评价的依据。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绩效评价结果,管理者会有激励去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2. 资本市场压力: 上市公司面临来自外部投资者和股东的压力,要求其稳定或提高盈余以满足市场的预期。为了避免公司股价下跌或资金流出,管理者会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3. 职业生涯发展: 在公司管理者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卓越的业绩和丰厚的奖酬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管理者会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以获得更好的业绩评价和奖酬。 四、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前沿研究 1. 顶级盈余管理指标(TEI): TEI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出的综合性指标,能够捕捉到公 司盈余管理的整体程度。它综合考虑了多个盈余管理指标,例如:盈余变化的离散程度、盈余变化与公司业绩变化的相关性等,以量化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2. 异常盈余变化: 通过计算公司的盈余变化与行业或市场平均水平的偏差,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正常情况下,公司的盈余变化

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公司治理的热门话题之一。盈余管理是指通过采用各 种手段和方法,将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为某种特定的形式,以从中获得潜在的利益。尽管盈余管理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某些好处,但它对公司治理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盈余管理 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看起来更好。这种失真可能包括虚报收入、低估成本和资产价值等。这种不诚实的财务报告损害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削弱了公司治理的基础。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会导致投资者信任的缺失,并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其次,盈余管理对公司经营决策和资源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盈余管理的 存在,公司管理层可能会优先考虑达到特定的盈余目标,而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短期业绩预期,管理层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如过度投资、不合理的收购或并购等,以达到虚假的盈余目标。这种短视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长期价值受损,并加剧公司治理的不稳定性。 此外,盈余管理也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当管理层通过滥用盈余管理 手段获取个人利益时,公司董事会和监管机构的监督角色可能受到削弱。管理层可能通过操纵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决策机构来掌控公司治理,以避免被发现和问责。这种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就变得无效,导致公司内部控制的破裂和风险的增加。 然而,要解决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需要多方合作和改革。首先,监管 机构应当加强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监管机构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和审计标准,以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其次,重视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性。董事会和监审委员会等公司治理机构应当独立、有权和负责,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摘要: 少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把公司的账目处理得更加好看,以此发挥一些特定的经济效应。但此举也会带来信任危机和投资者损失等负面影响。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公司盈余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万科集团为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治理机制,结合万科集团实际运作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机制、万科集团、对策建议 Abstract: A small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company's finances by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certain economic effects. However, such measures also bring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rust crises and investor losse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have become urgent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Vanke Group, analyz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表现。尽管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吸引投资者,但过度和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导致信息不对称、诈骗行为、甚至产生系统性风险。本文将重点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财务报表失真。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营业收入或缩小负债规模等手段,虚假地塑造公司财务健康状况。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其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个别公司会通过优化财务报告、隐瞒公司风险等手段来控制信息流动,使得内部人员可以更早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外部投资者则处于劣势地位。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披露信息的监管,确保及时、公正、全面的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第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任危机。当投资者意识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公司失去信心,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进而影响市场稳定。为了恢复投资者信任,上市公

司应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独立董事和审计委 员会的监督力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透明度和披露标准也要 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金融稳定产生潜在风险。过度盈余 管理有可能掩盖公司风险,给投资者带来误导,进而扩大金融市场的 不确定性。为了防范这种潜在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风 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监管机构和上 市公司共同努力来解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而 上市公司则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恢复投资者信任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公司的管理、运营和监管等方面。在公司 治理中,盈余管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决策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盈余管理对公司信誉的影响 盈余管理往往是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但若盈余管理 严重导致公司的财务数据失真,这将对公司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一旦外界发现公司存在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对公司失去信心,进而减少对公司的投资和支持。信誉的损失会牵连公司的声誉,甚至会使公司陷入金融危机。因此,盈余管理对公司的信誉至关重要,它直接反映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二、盈余管理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 致管理层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公司的长期发展。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抬高盈余,如延迟追溯费用、夸大收入等,以此迅速提高公司的财务指标,并使股价得到短期的提升。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陷入墨菲定律的陷阱,导致公司在未来面临更大的困境。 另一方面,盈余管理还可能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如果公司过于关注短 期盈利,可能会导致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选择,而忽视了长期增长潜力较大的项目。盈余管理往往会压制公司的创新和发展潜力,使公司无法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 三、盈余管理对公司稳定性的影响 盈余管理可能会降低公司的稳定性。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暂时掩盖财务困 境或提高盈利表现,但一旦盈余管理被揭穿,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财务危机。过于激

进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它会扰乱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和股价的暴跌。此外,一些合法的盈余管理行为,如合理的税收规划和成本节约,也需要谨慎把握,以避免对公司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会对公司的信誉产生 影响,还可能扭曲公司的决策和损害公司的稳定性。为了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应该重视透明度和诚信度,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注重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此外,监管机构和内部审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和约束,保障公司治理的公平与公正。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下,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财务监管的加强,公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法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仍存在利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收入确认等手段来操纵盈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必要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规范相关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研究背景】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未来改善盈余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公司内部治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通过深入研究盈余管理的现状,对未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进行展望,为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当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本研究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对策建议,帮助其更好地管理盈余,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通过案例分析和对策实施手段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风险,还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更多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为投资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整个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2. 正文 2.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指的是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操纵利润,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过度计提准备、选择计量基础、调整会计政策和利用会计估计等方式来实现。一般来说,盈余管理分为良性盈余管理和恶性盈余管理两种类型。良性盈余管理是指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对财务报表进行合理调整,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摘要: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其中一种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通过操作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改变公司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管理层预期 的盈余水平。而审计质量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本 文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提高我国上市 公司盈余管理的质量。 一、背景介绍 盈余是上市公司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它既是投资者判断公司业绩的 重要依据,也是公司管理层衡量自身业绩的重要标准。为了实现财务报表 中的目标盈余水平,管理层可能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与手段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通过调整会计政 策和会计估计来改变公司的盈余水平。合法手段包括调整会计政策、调整 会计估计和经营决策等;非法手段包括虚列利润、挪用资金、隐瞒损失等。 三、审计质量的定义与特点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以及职业道德要求对财务报表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和保证的程度。审计质量的特点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公正性和准确性等。 四、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现状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 审计报告中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信号含义不明确等。

1.提高盈余管理的成本 审计质量的提高会降低盈余管理的成本,减少了管理层通过调整会计 政策和会计估计来改变盈余水平的空间。 2.增强盈余质量的可验证性 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盈余质量的可验证性,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相关者更加信任财务报表中的盈余信息。 3.促进公司治理的规范化 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规范化,有效监督和约束管理层 的盈余管理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 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保护意识,使其更加重视财务报表 中的盈余信息,减少因盈余管理而引起的投资风险。 六、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对策 1.强化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加强审计机构内部管控,制定明确的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 2.完善审计制度 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审计监管机制。 3.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盈余管理行为。 4.增加对投资者的培训和教育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方面。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促使上市 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发生。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公司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可以增加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度。当上市公司进行盈余 管理时,审计师可以通过审计程序和内部控制评价,发现其操纵财务数据的痕迹。如果发 现有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审计师有义务在审计报告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对盈余管理行 为的评价。这些信息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还体现在监督约束方面。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 会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独立、客观的评价。一方面,审计机构对公司的内 部控制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这可以帮助公司改善 内部控制,减少操纵盈余的可能性。审计机构也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审核,确保 其真实、完整、准确。如果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等违法行为,审计机构有权提出意见,要求公司纠正错误,并有可能对公司造成严重的法律和经济后果。这种强制力与威慑 力可以有效地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还体现在监管层面。上市公司是市场主体,但是监管部门 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监管部门对 上市公司的监管效果,及时发现并制止盈余管理行为。监管部门可以参考审计报告中的信息,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进一步核实,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市场的公 平与公正。监管部门还可以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对于审计质量问题严重的公司,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进一步提高其诚信度和遵规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有着显著的影响。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促使上市 公司加强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审计质量可以通过监督约束和监管手段,对上市公 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制约。在推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和提高市场透明度的过程中,应重视提高审计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盈余管理作为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公司的 经营及财务状况。审计质量是保障财务报表真实、客观性的重要手段,而盈余管理则可能会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手段来操纵盈余,从而影响市场对公司的投资决策。 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审计质量好坏直接影 响到公司的财务报表质量,进而影响到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我 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发现审计质量与 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还能够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透明度 和诚信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本研究拟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 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旨在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提供理 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情况,通过对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审计质量对 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有关上市公司财务信 息质量和盈余管理的参考依据。通过深入研究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

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因素并应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审计 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规律,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和 可信度,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具有重要的政策和 实践意义。 1.3 研究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成为了广大投资者和监 管部门关注的焦点。通过研究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以帮助 投资者更加准确地评估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 性和效率。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减少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研究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还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监管政策 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促进我国审计监管工作的不断完善 和提高。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 2.1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概念与要素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是指审计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报表的真实、完整和公正,并 以此为基础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质量标准。

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3) 四、研究设计 (4) 1、指标选择 (4) 2、模型设计 (5) 3、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参考文献: (7)

一、引言 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为“内部人”提供了扭曲财务报告信息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管制的违法行为;二是盈余管理,即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大规模的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损失。 在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中,会计盈余是扣除了所有发生的成本后的剩余,它记录了股东的财富变化,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桑德,2000)。因而,其真实性、合法性和确认原则的一致性是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关注的重点。实证会计理论提出的三大假设指出,企业的内部人会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盈余管理,扭曲真实的盈余。盈余管理并不都是违规的或有害的,但是大规模的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注册会计师高质量的审计必须有能力辨析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并根据其程度提请投资者及相关利益者关注。美国证券市场的安然、世界通讯财务丑闻以及我国的“银广夏”、“郑百文”事件,都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操纵的漠视和无效监督,甚至与管理层勾结舞弊有很大关系,这些事件从实践的角度说明盈余管理对外界判断审计质量的重要性。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独立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Dye(1993) 假设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成本和诉讼风险之间的平衡,而注册会计师的财富水平、审计准则的要求通过影响审计成本和诉讼风险来影响审计质量。Elitzur和Falk(1996) 则指出注册会计师“计划”的审计质量在审计服务年限已知时会下降,而在审计费用越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效率越高、审计失败损失越大的情况下审计质量越高。在盈余管理和审计质量方面,Vander Banshede等(2003) 对比利时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存在调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六大”(现为“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但是该结论在对调高利润行为的审计中却没有得到验证。随着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兴趣。 李东平等(2001) 研究1999年和2000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46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变动和审计意见的关系,得出了注册会计师没有针对盈余管理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风险考虑不足的结论。夏立军等(2001)考察了2000年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在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保牌”和“保配”区间,即是否存在所谓“监管诱导性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他们的结论是财务状况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但是具有边际ROE 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

盈余管理的方向及其对审计检查风险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方向及其对审计检查风 险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手段,旨在通过调整会计师意识和创造性地解释业务活动来影响财务报告。尽管有些盈余管理是真实和合法的,但其他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盈余管理的方向及其对审计检查风险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方向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正向盈余管理通常是公司制造更高的盈余水平来增加股东利益和投资者收益,这可以通过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或推迟支出等手段实现。另一方面,负向盈余管理则是企业选择较低的盈余水平来应对外部压力,比如税收、法律诉讼等等。这通常是通过减少收入、增加成本或提前支出等手段实现的。 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盈余管理,它们都会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审计检查风险产生影响。在审计员进行审计时,他们应该特别注意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识别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首先,正向的盈余管理会增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从而使企业在潜在投资者眼中变得更有吸引力。然而,盈余管理可能会掩盖业务活动缺陷,使财务报告不准确或失真。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

和检查。因此,审计师应该非常谨慎,特别是在识别每个项目背后的真正商业意图时。 其次,负向的盈余管理会导致企业通过将利润降低到最低限度来应对外部压力,企业可能会减少收入、增加成本或提前支出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失灵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在面临内部或外部审计时涉及争议,从而增加企业的审计检查风险。这种情况下,会计事务所应该采取恰当的程序和方法来评估盈余管理的风险,并适当调整审计计划,确保审计中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一些具体的目标。但是,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盈余管理,都会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审计检查风险题提供了挑战。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更加关注盈余管理策略,从而准确识别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缺陷,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也需要采取妥善的盈余管理策略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盈余管理知识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对盈余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框架。根据以上定义,结合理论界对该问题的探讨,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1.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2.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幕“戏剧”中唱主角的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当然会计人员也加入其中,但应看作是配角。在这里,可以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应当承担的责任。 3.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因此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据上作文章。 4.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企业管理者,有时也照顾某些股东的利益,但受害者通常是政府,如少交税款或拖延税款的缴纳。收益者的利益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有的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如经理人员分红的增加,有的是间接的利益如职位晋升、股价飙升。有的是立竿见影的,有的则要潜伏很长的时期。 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 盈余管理行为虽然是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但是在多数人的心目中,盈余管理行为是一种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它毕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股东在与经理人员订立契约时,已经估计到了经理人员会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为什么他还会存在 1.其他契约的推动 在构成企业的契约关系中,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签定的契约称为债务契约。在订立债务契约时,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防止企业经理层采取损害其利益的行为,如增加举债的规模,将借款用于风险较高的项目,发放大量现金股利等,往往会在契约中订立一些保护性的限制条款时,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进行限定。企业为了获得债权人

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 理财视野 十分迫切.面对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财务 人员应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 身专业水平,更好地为企业理财,防范财务风险. (三)加强资金风险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一切经 营活动离不开对资金的需求.如何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提高资 金使用效益,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资金管理主要从以 下几方面人手: 1.筹资环节.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其筹资形式主要表 现为商业信用和银行借贷.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获取 短期资金,但拖欠过久,会失去信誉;另一方面是向银行借款, 但如不能按期归还借款,则会加剧风险,加大使用成本.因此,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恪守信誉,加强管理,防止发生资金危机. 2.投资环节.由于环境多变,企业投资取向存在巨大风险, 尤其是长期投资.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有正确的风险观, 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步骤,有预见地采取 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企业投 资决策的失误会导致财务危机发生.在这一环节上,一要特别 注重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二要注意分散投资风险;三要考虑投 资回收,注意长短期收益的结合. 3.利润分配环节.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去向包括向投资人 发放股利和企业留存收益,两部分比例要处理得当.一方面股 利发放多少,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留存收益 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规模和技术更新改造.企业可 结合自身状况,选择剩余政策,固定股利比例政策,固定股利政 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些股利政策会对企业财务结 构产生影响,也制约财务危机的形成.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是企业各类 信息的交汇点,也是经营决策的基础.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是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切入点.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 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企业要以财务 信息为主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 的原则,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逐步建立起以财务 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经 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嚣固中国农业会计2o08—7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小轩) n世纪90年代以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和注册会计

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

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探讨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和审计过程的影响。盈余管理作为企业为了特定目的而调整其盈余的行为,一直是财务学界的热点话题。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引发信息风险,即财务报告可能无法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盈余管理和信息风险的影响,以提出恰当的审计意见。 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和常用手段进行梳理,分析盈余管理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探讨信息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揭示盈余管理与信息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信息风险,以及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企业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降低信息风险以及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且对于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和审计制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提高企业财务报告透明度

和审计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一直是财务和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调整其盈余信息,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如获取更多的融资、提高股价或避免监管等。信息风险则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质量不高或信息披露不完全等原因,导致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是审计师根据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审计结果,对其公允性、合法性和一致性发表的意见。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上,如Healy和Wahlen(1999)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三大动机:资本市场 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盈余管理对信息风险和审计意见的影响。例如,Dechow等(1995) 发现盈余操纵会导致信息风险增加,进而增加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在信息风险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企业存在信息风险时,审计师通常需要增加审计程序以降低风险,并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如Chan等(2008)发现信 息透明度越低的企业,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