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

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戴帆用天才向极峰探险

戴帆是当今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广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之一,戴帆的平面设计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源于西方的当代国际主义风格的常规与教条,也不同于当代日本平面设计的阴柔美学,把平面设计分割成诗歌、观念、宗教的载体,从民族的深层次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美学的语言。

戴帆经常用分解、变形、抽象的手法处理物象,分解的极点,或仅具一目一羽;变形的极点,或类于行云流水;抽象的极点,是化为纯粹的曲线。形固有失,神则兼得。将异常的观念展开

于同一个平面之上,边界彼此接续,并勾勒出一条虚线平面远未将多元体的维数缩减,而是对它们重新进行划分,令它们彼此交叉,以便使任意数目的多元体和情节得以并存。融贯的平面是所有具体形式的交叉。平面就是振动,就像海浪一样,就是展现于融贯平面之上的变动不居的边界,每个人都如一股海浪般推进,平面的语言是一股海浪般的振动沿着遍及整个平面的逃逸线而蔓延。

在平面设计的观念中,戴帆认为,平面其实是由许多累积之层(Ayer; F loor; Tier; Storey)所构成,层在于使物质成形,将强度限制于或将特异点固定于系统之中,层与层之间游弋着未成形、未经组织化、未被层化和去层化的意识。昂首、辽阔的造型所构成的冥远、辽阔的空间与深邃、幽昧的平面所构筑

的心理空间,地上、地下两个时空都是戴帆关注、谛视、凝想的永恒对象,圆的镜橼,方的扭周,两者之间是广大无垠、旋动不息的宇宙的缩影。

设计师在这里展示的是根本的事实,还有它转化成的想象、悲哀、希望、爱、欲望、美丽。这个时代的中国的平面设计,不紧紧是设计师的,也属于这个国家的缩影,就像一个国家心脏跳动的心电图,是一种彷徨的心电图。在这样的设计前面,你只有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细节。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瞬即逝,记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不是看不到美的东西,而是看过之后,再无法忍受不美和平庸的东西。那种气质似曾相识。是的,那是中国当代独有的色彩:曾经拥有深厚和悠长历史的国家在急速发展中所涌现的生命冲动与迷失。或者说,一切能记住的都是抽象的、不可描述的。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应该怎么来保存我们的记忆和最初朴素的感动以及灵魂呢?也许最重要的是一颗敏感、纯净的心灵。纵观戴帆的平面设计,每个项目的概念和表现似乎又各有不同,在这场独属于设计的梦境之中,我们也仿佛也看见自己的影子,被一寸寸深烙于画面中。

戴帆在平面设计领域获得的奖项和展览包括:第23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环球设计大奖、日本TDC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奖、第十一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香港设计师协会亚洲设计大奖、亚太最佳品牌标志设计年度奖品牌形象类金奖5项提名、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品牌形象类全场金奖、捷克斯洛伐克

特尔纳瓦国际海报三年展、2010 大声展、世界设计大会POST__:现代国际海报设计展。

戴帆〔Dai Fan〕是近年来崛起的中国新一代设计师的领军人物,先锋实验与商业设计的实践者,横跨建筑景观、室内空间、平面、广告、产品、网络等诸多领域,试图将设计带入“文艺复兴"般的前沿浪潮,代表着当今国际最前卫的设计思潮。他将“打破传统观念,重新定义设计”作为自己的信条。人类在思考和表达的时候,都要面对其所学习的传统语言模式的制约——“设计将解放你的心灵”;“设计刺激的不仅仅是视网膜,更重要的是改变视网膜后面3厘米处大脑神经的运行轨迹”。他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将设计带进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与强烈的感官冲击并存,极端的、富有攻击性的领域。他于2006年创立共振设计(RESONANCE DESIGN GROUP),开始大量的项目实践,在他所完成的项目中,商业与深刻性的概念取得了惊人的一致,戴帆的风格是积极鲜明的,他的大部分设计来自于颠覆性的观念,以凶猛的破坏性如爆炸般的能量、强烈的动感、戏剧性和强烈效果的颜色、以及富有哲学般的组织逻辑,代表着无限的自由与激情。他的作品荣获环球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大奖等几十个国际奖项,作品和观点已广泛地在《Design 360°》、《EAST POINT》、《IDN》等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书籍和期刊介绍和刊登。2007年编著有《共振设计》。

陈绍华中国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的高级顾问。也是最有个性、最有成就的设计大师之一。在1988年故事片《孩子王》任美术指导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美术金鸡奖,1992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银奖及评委奖,1995年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设计纪念邮票,1996年全国第二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评审奖、银奖,1998年“第十八届布鲁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海报获大会主席奖及评委主席奖,1998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赴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中国现代设计》专题演讲,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公益海报获银奖,并加入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协会(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2001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设计中选,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院徽设计、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年会会徽设计,2003年设计世界艾滋病日邮票及甲申年生肖邮票设计。2012年壬辰龙票的设计者,该票于2012年1月5日面市。1954年浙江省上虞市出生,1972年至1975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装潢专业,1975年至1978年陕西省展览馆任美术设计师,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1982年至1988年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任讲师,1988年至1992年调入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万科广告事业,1992年成立深圳市陈绍华设计有限公司,20 01年成立北京陈绍华设计顾问有限公司。1984年作品《绿,来自您的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招贴画金牌奖及两项优异奖,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8年故事片《孩子王》任美术指导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美术金鸡奖,1992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银奖及评委奖,1995年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设计纪念邮票,1996年全国第二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评审奖、银奖,1998年“第十八届布鲁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海报获大会主席奖及评委主席奖,1998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赴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中国现代设计》专题演讲,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公益海报获银奖,并加入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协会(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2001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设计中选,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院徽设计、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年会会徽设计,2003年设计世界艾滋病日邮票及甲申年生肖邮票设计。

主要作品一览

福田繁雄(日本) 平面设计教父

十位世界顶级Logo设计师

十位世界顶级Logo设计师 2009-12-23 15:31:45 作者:萧萧 原文链接来自驱动之家 Logo设计是一片广袤的天地,在这里你可以尽显才华,在过去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的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们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影响深远的Logo,这些Logo如今已经融入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它们就像陈年佳酿,隽永悠长,散发着迷人的气息。Pxleyes 今天为大家介绍了世界顶级的10位Logo设计大师,让我们来跟随他们的脚步再重温一下这些经典Logo: 1、Ruth Kedar Kedar最著名的作品就是Google的Logo,她出生于巴西,后定居以色列并获得建筑学学位,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设计硕士,后来在该校担任了15年的艺术设计顾问,从1994年起https://www.360docs.net/doc/8119195828.html,就开始不断展示其设计作品。 2、Herbert l. Lubalin 美国知名图形设计师,曾为Eros、Avant grade及Fact三家知名杂志提供美工设计,现在一家新成立的国际印刷设计公司工作。 3、Paul Rand IBM和ABC的Logo都出自Rand之手,作为一位平面设计师Rand专注于公司Logo设计,曾为苹果、惠普等多家知名企业工作,是设计界瑞士风格的开创者之一,曾任教于耶鲁大学,1972年被纽约艺术名人堂收录。 4、Walter Landor 因设计联邦快递Logo著称,Landor生于慕尼黑,是一位著名的品牌设计师,并创办了

Landor。设计过的品牌标志包括Del Monte、万宝路、富士、T ab&Bank of America,也设计了众多航空公司标志,如英国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以及新加坡航空公司。 5、Wally Olins Olins在品牌设计领域大名鼎鼎,曾担任沃尔夫奥林斯的主席,2001年成立Saffron公司。他在1999年获CBE奖,2006年获得Reputation institutes首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6、Milton Glaser 以设计I love new york标志著称,1974年创办Milton Glaser工作室,他的作品屡获Art Directors、Type directors以及American Institute of graphic arts大奖。 7、Bob Gill 曾为苹果唱片、Rainbow剧院、环球唱片、High times杂志以及联合国做设计,多次获奖,并为多部电影设计片名。 8、Alan Fletcher 1962年Fletcher和Colin Forbes及Bob Gill成立了Fletcher/Forbes/Gil设计公司,他曾为路透社、维多利亚、Albert博物馆以及Institute of Directors设计Logo,1965年获Prince Philip Prize设计奖。 9、Chermayeff and Geismar 这是一家由Ivan Chermayeff和Tom Geismar创办的设计公司,曾为美孚石油、PBS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大通银行、施乐、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设计Logo,也曾为阿玛尼、赫斯特等进行设计工作。 10、Saul Bass Saul bass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图形设计师和制片人,主要从事电影海报、Logo设计等。其作品包括Avery Internation、美国大陆航空以及联合航空等的Logo。

50位世界知名设计师

世界设计师介绍 1 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 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2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 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3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

世界知名十大产品设计大师引领2019全球设计潮流

世界知名十大产品设计大师引领2019全球设计潮流 2007年,随着世界各地家居展览如火如荼地举行,一位位设计大师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批批佳作,风格扃异、外形怪异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变幻莫测的设计界,长久以来唯有“达尔文主义”才是唯一的生存法则。无论是已被顶礼膜拜的一代大师,还是崭露锋芒的设计新锐都形成了一套自我设计的杀手锏。无论是趋势所致还是颠覆创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作品都以超越一切的理由被点击、被评论,最后定格在公元2007年Target杂志12月号“2007影响全球家具设计界10大设计师” 。 戴帆(DAI FAN) 入选理由:生活如同艺术一样具有谜语的特征,生活在产生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在掩盖它,介入生活之内理解生活,生活的神秘消失了,但是从生活中走出来,这种谜语特征就像幽灵一样会出现。 真正的设计不是看着像“设计”,而更多的是代表“设计”的精神。 戴帆的每个家具的概念、设计方式、造型、材质以及所延伸和扩展的范围都是不同的,涉及到过去祖先的灵魂的影子,涉及精确的科学考订,涉及神秘的宗教绘画,涉及权力的策略,涉及巫术的祭奠,涉及普通物质的想象,涉及极细小的文物碎片,涉及亢奋的危险的言语,涉及性的越界,涉及野蛮的武力??重新曾现或者用新的方式呈现那许多先前被挡住的画面或形态或行为,被掩盖的景象,借由家具来召唤一种异质的生活状态的显现。所有这些“生活图书馆现象”,为了引起一种体验,使人接触到“不可思议事物的力量”,这些类似档案文件成分复杂的家具媒介,我们的眼中出现了一种航船,透过这艘船所装载的家具以及它所折射的空间,为生活的真实提供一次自由自在的航行,以传播”“人皮之下”的实质。

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

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戴帆用天才向极峰探险

戴帆是当今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广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之一,戴帆的平面设计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源于西方的当代国际主义风格的常规与教条,也不同于当代日本平面设计的阴柔美学,把平面设计分割成诗歌、观念、宗教的载体,从民族的深层次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美学的语言。 戴帆经常用分解、变形、抽象的手法处理物象,分解的极点,或仅具一目一羽;变形的极点,或类于行云流水;抽象的极点,是化为纯粹的曲线。形固有失,神则兼得。将异常的观念展开 于同一个平面之上,边界彼此接续,并勾勒出一条虚线平面远未将多元体的维数缩减,而是对它们重新进行划分,令它们彼此交叉,以便使任意数目的多元体和情节得以并存。融贯的平面是所有具体形式的交叉。平面就是振动,就像海浪一样,就是展现于融贯平面之上的变动不居的边界,每个人都如一股海浪般推进,平面的语言是一股海浪般的振动沿着遍及整个平面的逃逸线而蔓延。 在平面设计的观念中,戴帆认为,平面其实是由许多累积之层(Ayer; F loor; Tier; Storey)所构成,层在于使物质成形,将强度限制于或将特异点固定于系统之中,层与层之间游弋着未成形、未经组织化、未被层化和去层化的意识。昂首、辽阔的造型所构成的冥远、辽阔的空间与深邃、幽昧的平面所构筑

的心理空间,地上、地下两个时空都是戴帆关注、谛视、凝想的永恒对象,圆的镜橼,方的扭周,两者之间是广大无垠、旋动不息的宇宙的缩影。 设计师在这里展示的是根本的事实,还有它转化成的想象、悲哀、希望、爱、欲望、美丽。这个时代的中国的平面设计,不紧紧是设计师的,也属于这个国家的缩影,就像一个国家心脏跳动的心电图,是一种彷徨的心电图。在这样的设计前面,你只有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细节。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瞬即逝,记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不是看不到美的东西,而是看过之后,再无法忍受不美和平庸的东西。那种气质似曾相识。是的,那是中国当代独有的色彩:曾经拥有深厚和悠长历史的国家在急速发展中所涌现的生命冲动与迷失。或者说,一切能记住的都是抽象的、不可描述的。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应该怎么来保存我们的记忆和最初朴素的感动以及灵魂呢?也许最重要的是一颗敏感、纯净的心灵。纵观戴帆的平面设计,每个项目的概念和表现似乎又各有不同,在这场独属于设计的梦境之中,我们也仿佛也看见自己的影子,被一寸寸深烙于画面中。 戴帆在平面设计领域获得的奖项和展览包括:第23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环球设计大奖、日本TDC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奖、第十一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香港设计师协会亚洲设计大奖、亚太最佳品牌标志设计年度奖品牌形象类金奖5项提名、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品牌形象类全场金奖、捷克斯洛伐克

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

保罗·兰德(Paul Rand,1914-1996)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之一。 他以功能性和适用性为出发点,运用极简、蒙太奇、拼贴等设计艺术表现手法,将包豪斯 倡导的设计哲学和理性之美概括为简洁、理性的设计语言并应用于商业美术之中,是美国 “纽约平面设计派”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保罗兰德1914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曾就学于纽约普拉特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德国杰出的设计家乔治格罗兹。1937便成为“君子——冠”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后担任威廉温特劳布广告代理公司的创意指导。1954开始独自负责企业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案例包括美国广播公司、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雷斯特电脑公司、UPS快递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对设计的独到理解使得兰德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他创作的多件作品曾被欧美和日本的博物馆收藏,他也因此获得了纽约艺术设计家协会,英国皇家设计师协会等机构授予的多项荣誉。 作品介绍: 这是保罗兰德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他结合IBM公司以事务机器及打字机起家这一历史,将形象特征设计成打字机打印风格,“B”字母中间负形设计成两个方孔,与其经营打孔机这一业务紧密相扣。之后兰德又为IBM公司设计了八条横纹的变体标志。水平的等线构成处理让人心里产生电磁波振动的动感,既传达了公司高科技行业的性质,又寓意了公司发展理念:严谨、科学、前卫且充满激情。这个标志简练概括、新颖大方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真实、艺术、表达》,是兰德以拼贴手法实现的最佳诠释。兰德把照片拼贴的图形、绘画插 图或简单明确的文字标题,活跃而井然有序地排列于版面之间。兰德的设计中充满着一般设计 家不敢采用的补色对比的混合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复杂的有机图形的混合使用、照片的拼贴和大色域的结合使用。通过对拼贴艺术手法的运用,兰德创造出一个以集结视觉引力、多重内涵与视觉趣味的视觉世界,搭建起自己的感官世界与受众间的桥梁。 这个设计的主题是推广IBM企业文化的招贴,黑色边框将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招贴的主要内 容上。RM色相与IBM产品色彩风格相同采用黑色,体现了IBM的产品形象与专业精神;橙色 的圆象征“能源”体现了一种活力;循环箭头象征着“资源保护”表现了一种流动和广泛认可; 方向盘采用接近海洋颜色的蓝,表示共享;绿树是环境保护使用自然最初的色彩绿色,反映了生命的价值和健康的意义。画面通过色彩补色对比原理,形成视觉对比效果,让受众生成强烈的视觉印象 个人感想: “平面设计,最终是与观者的交流,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有说服力,或者至少是传递信息,因而设计师要面对两个问题:既要预测观者的反应,又要符合自我的美学追求。”-----保罗兰德 这句话我很喜欢,保罗.兰德是我非常喜欢的设计师,他不像有的设计师是纯粹的为设计而设计,他更注重设计与应用,设计与产品的结合,不会把观众隔绝在设计之外,而且他的设计风格不拘一格,富于变化,且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觉。他的构图严谨,线面简洁的抽象几何图形,承袭了包豪斯设计哲学的理性之美。而自由和敏感的造型及鲜明强烈的色彩运用,又赋予其作品清秀和隽永的幽默感及独特思维,画面简练和趣味无穷。 他能成为世界知名的平面设计师是当之无愧的,他不会轻视其他作品,他以他独特的眼光视角去阐明对艺术生活的看法,虽然他的作品都十分简洁,但背后的内涵及对设计产品的期望都是意义深远的。

平面设计大师大卫

平面设计大师大卫?卡尔森 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李异同介绍说,在美国艺术留学的学生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想要学习平面设计专业。对于美国平面设计大师你又了解多少呢? 对于美国艺术留学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大卫?卡尔森可谓是出了名的大人物。大卫?卡尔森在设计领域中努力打破旧有的规律,寻求新的解决视觉问题的办法。在新的视觉语言中,字体的表情化处理和样式的重组成为大卫?卡尔森的一大特色,他社会学的专业背景、极其丰富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设计语言,使他成为当今美国设计界的先锋人物。 很多评论家把卡尔森的风格称为"激进设计"(Radical Design),但也有人认为他继承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的精髓,他把字体看成平面设计最古老和最基本的要素,因而形成字体古朴、简洁、富有几何线性美感,并把时间的腐蚀、历史的文脉和个人的意气融于其中。 在当代社会中,技术的不断创新在拓宽人类视野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泯灭了人的个性和多样化,使人的许多精神活动变成了成篇累牍的统计数字,生活被量化成各种各样的标准。1995年,大卫·卡尔森出版了一本个人作品集,取名《印刷的终结》。可以说这是对现代印刷工业的一种挑战。他的即兴色彩,他对现代印刷工业的挑衅和对标准化社会的反叛,都获得了这个时代的响应。他的设计既是一个终结,同时又是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实际上是螺旋式的:它回归到原始的印刷,但又更高地超越了它。《印刷的终结》一书至今在全世界已卖出125000多册,它是目前最畅销的平面设计专业书藉。 以上就是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李异同为大家介绍的美国艺术留学平面设计大师大卫?卡尔森的设计风格和设计领域的贡献,想要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可以从大师的事迹中也能够有所启发。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福田繁雄教授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世界平面设计领航者---岗特兰堡 冈特·兰堡,国际公认的欧洲“视觉诗人”的代表人物。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的乡村,这段成长经历深深影响着他作品中的媒体使用和艺术内容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背后隐含了更多的体力劳动和传统的手工艺。在作品里他关注的是主题的物质性。他总是赋予这些主题更多的意义,每一幅招贴都给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透过那些隐喻的物体联想实际事物。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1963年毕业。1964年开始,和麦克·凡德·莱涅迈耶(Michael van de Sand)在斯图加特、法兰克福、柏林等地创办设计事务所(RAMBOW+van de Sand),他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做过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随后他有意避开了商业活动,致力于文学、戏剧和音乐范围的设计创作。有6年的时间,冈特·兰博为法兰克福的一家戏院设计海报,该剧院所有的海报都要求是黑白色的。所以这一时期兰博的作品都是反映爵士工业的黑白画。对兰博而言,他不仅仅是完成了设计人物,而且由设计者成为一名“视觉诗人”——他在色彩绚丽的美学主义和功能之间做出选择。他经常在作品中采用摄影手段,并利用拼贴、分解、重组以及喷笔加工的处理,把现实主义的摄影手段变成了有着抽象含义的平面设计作品。如他所说:“与其说我把摄影作为一种媒介,不如说是摄影发现了我,变化的时代需要在形式表达上有个相应的变化——至少那时我当时的想法。”)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1974——1922年他是卡塞尔大学视觉传达系一级教授,1992年至今任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他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完成委托的设计任务,也是一部鲜明的个人自传。1962年以来,兰博几乎囊获了世界上所有重大视觉设计、海报设计大赛奖项。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几幅作品作为永久藏品珍藏。 土豆文化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二战结束时他才8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食用,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种植的文化、储存的文化、烹调文化。土豆使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堡,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兰堡的土豆文化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在兰堡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兰堡1966--1988年个展系列招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他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兰堡的风格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兰堡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 70年代-80年代摄影图形广告时期。八十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是兰堡的又一个顶峰时期,兰堡风格也好,德国风格也好,摄影图形都把广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引导了国际潮流,他为慕尼黑费舍尔出版社设计的系列招贴作品表现了兰堡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和发展。他善于用摄影手段表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注重把一种元素的叠合视感作为强烈的对照物研究,他的招贴作品以其虚幻的写实性摄影图形著称,他感兴趣的是物体、照片和抽象概念的综合艺术效果。这个时期的摄影招贴作品不仅感染了观众,也是摄影艺术家们感觉到了摄影艺术的自我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存在。 90年代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90年代,当一批设计师陶醉于摄影招贴时,兰堡的思维又一次起了变化,单纯、简洁、明了、注重视觉力度又成为他追求的新风格。 最能代表兰堡风格的时期应该是80年代左右,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力之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在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完成,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兰堡本人认为他早期的作品从艺术性来说,比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于手头的设计任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的事交给印刷厂负责,这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的作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思想很多人都知道兰堡的招贴艺术成就,其实兰堡的影响同时在于他是一位优秀的设计教育家。从1970年开始至今,他在28年的教育生涯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兰堡的教育思想植根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体系中所提倡的功能主义,正如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样,用视觉语言说话,强调视觉功能,善于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兰堡能非常准确地捕捉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找非直观的视觉元素,经过艺术性夸张,表现其深刻的内质;视觉功能至上,恰如其分地把握视觉语言,使人一目了然。他常常表示反对使用太多不同的工具,对于使用

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作品欣赏:冈特·兰波 冈特·兰波(GUNTER RAMBOW) 冈特·兰波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几幅作品作为永久藏品珍藏。 土豆文化 冈特·兰波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二战结束时他才8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使用,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种植的文化、储存的文化、烹调文化。 土豆使冈特·兰波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波,没有土豆就没有兰波和他的艺术。兰波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冈特·兰波的土豆文化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二十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在冈特·兰波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兰堡1966--1988年个展系列招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他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冈特·兰波的风格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波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70年代-80年代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90年代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冈特·兰波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八十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是兰波的又一个顶峰时期,兰波风格也好,德国风格也好,摄影图形都把广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引导了国际潮流,他为慕尼黑费舍尔出版社涉及的系列招贴作品表现了兰堡对朝现实主义的理解和发展。他善于用摄影手段表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注重把一种元素的叠合视感作为强烈的对照物研究,他的招贴作品以其悉尼的写实性摄影图形著称,他感兴趣的是物体、照片和抽象概念的综合艺术效果。这个时期的摄影招贴作品不仅感染了观众,也是摄影艺术家们感觉到了摄影艺术的自我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存在。90年代,当一批设计师陶醉于摄影招贴时,冈特·兰波的思维又一次起了变化,单纯、简洁、明了、注重视觉力度又成为他追求的新风格。 最能代表冈特·兰波风格的时期应该是80年代左右,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力之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在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完成,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他本人认为他早期的作品从艺术性来说,比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于手头的设计任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的事交给印刷厂负责,这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的作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思想 很多人都知道冈特·兰波的招贴艺术成就,其实兰堡的影响同时在于他是一位优秀的设计教育家。从1970年开始至今,他在28年的教育生涯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 兰波的教育思想植根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体系中所提倡的功能主义,正如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样,用视觉语言说话,强调视觉功能,善于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兰堡能非常准确地捕捉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找非直观的视觉元素,经过艺术性夸张,表现其深刻的内质;视觉功能至上,恰如其分地把握视觉语言,使人一目了然。 他常常表示反对使用太多不同的工具,对于使用计算机,他同样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艺术设计随着使用计算机而日趋衰退,当然他并不想废除使用计算机或否认它作为一种工具的用处,但他宁愿使用铅笔也不愿依赖计算机,因此在卡塞尔大学时,只要有必要,他就会叫人把计算机吊到天花板上,留出设计的工作空间,这并不是说他怕被电子设施所沾染,而是他要避免使自己的学生在选择主题或媒介物时过早地变得太专业化。 永远的“视觉诗人” 冈特·兰波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

20世纪有影响力的招贴设计大师

20世纪有影响力的招贴设计大师 雷蒙·萨维尼亚(Raymond Savignac)1907-2002 法国人,或许是AGI成员中唯一一位写了一部自传的人,书的名字叫《招贴设计师:一个男人与他的职业》。早期从事过很多职业,后来在一个制作广告卡通片的工作室工作。 扬·雷尼卡(Jan Lenica)1928-2001 雷尼卡是一位多产的波兰艺术家,专长是海报设计、平面设计、书本插图、舞台设计、动画片。发表很多海报艺术方面的专著,创造了“波兰派海报”这个名词。尽管他的前半生是在德国从教和生活,但被人们公认为波兰招贴艺术大师。 缪勒·布洛克曼 (Mueller Brockmann)1916-1999 现代瑞士平面设计的开创性大师。在苏黎世大学与应用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艺术史。1936年在苏黎世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及摄影。1966年,担任IBM的欧洲设计顾问。 赫伯特·罗平 (Herbet Leupin)1916-1999 瑞士巴塞尔派的海报大师。早年就读于巴塞尔应用艺术学院,后又在巴黎的保罗·柯林斯培训学校学习。1938年开始,在巴塞尔当一名自由设计师,主要从事海报设计。 赫伯特·拜尔 (Herbert Bayer)1900-1985 现代奥地利平面设计的开创性大师、画家、摄影师、建筑师。早期在包豪斯学习,师从康定斯基。1927年,创造了Universal纯小写字体。后担任《Vogue》杂志柏林工作室艺术总监。30年代末移居美国。 保罗·朗特 (Paul Rand)1914-1996 美国著名平面设计师,以公司标志设计著称。他是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的创始人之一。1972年加入纽约艺术总监俱乐部的名誉堂。创作了很多海报与著名企业形象,其中包括IBM和ABC公司。 尤卡·凡斯拖拉 (Jukka Veistola)1946- 出生于芬兰的著名平面设计师。1986年开始从事电影、动画以及摄影工作。1969年至今,在众多国际海报双年展和竞赛中获奖,包括华沙、布厄诺、拉赫蒂双年展以及布诺斯艾斯海报竞赛。 罗曼·基斯勒维茨 (Roman Cieslewicz)1930-1996 波兰招贴学派的先驱。擅长海报、展示设计和书籍设计。早期以海报创作为主,移居法国后,转向摄影。因利用蒙太奇手法处理底片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张明了摄影不一定都是客观的,而是一种可以丰富设计的可塑性媒介。

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研究 结课论文 [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不论从他的作品风格还是人格魅力,都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令人折服。他被人们称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一、成长经历 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成长于战后的民主德国。当“二战"结束时,他才八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同时土豆也使冈特·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在农村成长的经历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都成为他后来创作的素材。 在之后的40年创作生涯中,冈特·兰堡 (GunierRambow)设计了约三千多幅海报,每一幅海报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他的设计作品集不仅仅是完成受委托的设计任务,也是一部鲜明的个人自传.儿时的记忆,成长的环境都成为他创作海报时汲取的源泉。 二、创作风格 依据冈特·兰堡从1960年他的学生时期开始到20世纪末期间所创作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将其创作风格基本上划分为三个时期: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时期、70年代-80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时期、90年代的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1.绘画图形广告时期(60年代) 这一时期的广告招贴设计还没有彻底摆脱绘画对其的影响,只是从绘画走向设计的过渡时期,更多的还是被认为是绘画的延伸或者分支。冈特·兰堡60年代初期的作品就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性招贴的特征。 图一

中国现代设计大师及其作品

中国现代设计大师及其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位代表人物及其部分作品: 1. 靳埭强:他作为平面设计大师,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觉语言,在设计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如《丹青墨韵》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与美感,展现了他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深厚功力。 2. 陈幼坚:他的设计作品以中国传统元素为灵感,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他的作品如香港大学校徽设计,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彰显出他的设计才华。 3. 原研哉:他是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他的设计理念深受东方哲学的影响,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的作品如无印良品品牌设计,将简约、自然、质朴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下是几位代表人物及其部分作品的具体介绍: 1. 靳埭强:他的设计作品涵盖了广告、海报、包装等多个领域。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汉字之美》系列海报,该系列海报将汉字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通过不同的排版和配色,展现了汉字的独特美感。此外,他还设计了许多标志和品牌形象,如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标志、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形象等等。 2. 陈幼坚:他的设计作品涉及品牌形象、包装设计、广告等多个领域。他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的标志和VI系统,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他在设计中的创新精神。他还为许多知名品牌设计了包装和广告,如保乐味、联想等等。 3. 原研哉:他为日本无印良品设计的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简洁、自然、质朴,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他还为资生堂设计的包装和广告,也展现了他在设计中的简约之美。他还为东京地铁公司设计了标志和VI系统,体现了他在设计中的严谨和精细。 除了以上几位大师外,中国现代设计界还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如韩家英、王序、肖勇等。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广告、包装、品牌形象等多个领域,为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最新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

精品资料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 计大师 ........................................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艾米尔•鲁德作品探析 摘要:艾米尔•鲁德是瑞士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同时他也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艾米尔•鲁德的字体设计是对无衬线字体的实验性探索研究,他强调文字设计的传达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双重统一,对平面空间的功能性布局是对整体构图近乎标准化的网格版式的科学运用。他的文字设计理念及其版式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时盛行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以及后来的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艾米尔•鲁德;文字设计;方格网格;无衬线字体 1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平面设计步入了一段停滞期。然而作为二战时中立国的瑞士,凭借着和平的环境,利用这段时间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二战后整个世界平面设计的中心。历史上,瑞士有着悠久的民主和中立传统,这使得瑞士社会变得平和而稳定。传统上,深处欧洲内陆的瑞士受各邻国的影响,加上战时许多欧洲设计师和艺术家逃亡至瑞士,使瑞士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和创新的最佳温床。另外,瑞士发达的小规模手工业也推动了平面设计的萌芽,在这块土地上的印刷师和平面设计师由于印刷工场不大,关系密不可分,通常相互熟知对方的知识和技术,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瑞士平面设计工艺的成熟和制作的精湛。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在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这种风格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在这方格网上的各种平面造型元素的排版方式基本是采用非对称的,无论字体,还是插图、照片、标志等等,都规范地安排在这个网格框架中。同时,设计师们开始大量地运用无衬线字体注1和对新无衬线字体的探索,他们认为衬线字体注2在形式上过于矫揉造作,而希望采用一种直截了当的字体形式,达到高度的、毫无掩饰的视觉传达目的。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近乎标准化的版面样式和清晰醒目的字体形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使得作品自然具有简明而准确的视觉特点。[1]于是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上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在这期间,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平面设计师,瑞士平面设计大师——艾米尔•鲁德(Emil Ruder)就是对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起到发展和推动作用的领军人物之一。 2 艾米尔•鲁德简介 艾米尔•鲁德(Emil Ruder,1914~1970)是瑞士重要的平面设计家、版式设计家、设计教育家,也是瑞士文字设计秩序理论与有机文字设计原则的倡导者(见图1)。1914年3月艾米尔•鲁德出生于瑞士苏黎世市,1929年(15岁)开始以排字学徒工的身份学习排版设计,这也为他后来从事的版式设计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1933年(20岁)他进入瑞士苏黎世艺术与工艺学校进行专业设计学习,这期间受到包豪斯教育思想和瑞士现代设计理念的熏陶。1942年(28岁)他担任瑞士巴塞尔职业学院字体设计课程的客座教师,从此开始了其设计教育的生涯。1947年(33岁)艾米尔•鲁德与阿明•霍夫曼(Armin Hofmann)共同创立了瑞士巴塞尔设计学院,他主要担任版式设计的教学工作,他们以巴塞尔设计学院为教学实验基地,大力倡导和摸索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因为艾米尔•鲁德的创新教学理念,使巴塞尔设计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得到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这也使它成为后来瑞士现代设计师的摇篮。 设计上,艾米尔•鲁德主张采用规整的方格网格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版式结构,注重平面造型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他认为版式设计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和交流,强调设计对象的可读性和易读性(“Ty pography

国内外十大平面设计大师

1、福田繁雄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 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 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32年生于东京 1951年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 1956年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 1967年IBM画廊个展(纽约) 1982年应耶鲁大学之邀担任客座讲师 1997年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 1998年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 2006第7届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评委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多次获国际性大奖,包括: 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金奖; 1976 年教育部新人艺术促进奖; 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金奖;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报展大奖; 1995年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展大奖等; 2005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大奖;

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2、田中一光 1930年生于日本。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 都美术学院,后与人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 心。1960年成为该中心的艺术指导。1963 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曾在 " 日本之历史" 大型博览会(大阪)、 "海 洋文化"博览会(冲绳)中负责整体设计, 在日本Seibu艺术博物馆、纽约Cooper 协会、洛杉矶文化交流中心和巴黎 Public博物馆举办过个人展,曾获得华 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东京ADC(广告联盟)优秀奖。 田中一光是日本设计协会、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成员,日本卓有成就的平面设计家,对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在世界平面设计界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他把现代设计观念揉和到日本传统艺术中,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优雅、素净和单纯,富有一定的表现主义色彩,设计语言简洁洗练、意境清新、形式优美,在融合东西方传统美学观念与东西方文化特征之间,有独到的思路与手法,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以及鲜明的个性,在日本设计界掀起了一场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运动。 3、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 德国设计大师,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 动作用,设计界、设计理论界的人们称德国为现代设计和 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他的作品的独特风格、视觉语言的 魅力、表现形式的创造力,被称为世界杰出的“视觉诗人”。

世界3大平面设计师

世界3大平面设计师 平面设计是一门艺术和设计的领域,它通过使用视觉元素如图像、文字和色彩等,传达信息和创造出视觉效果。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平面设计师,他们以独特的创意和技巧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以下是三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平面设计师。 1. 保罗·兰德(Paul Rand):保罗·兰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新的平面设计师之一、他是现代版图标设计的开创者之一,并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运用了简洁的形状、无序排列和强烈的色彩对比等元素。兰德的设计追求简单和直接的传达信息,他的作品非常具有识别度,如IBM、UPS和Enron等公司的标志设计。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平面设计教育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对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乔恩·霍金斯(Jon Hicks):乔恩·霍金斯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平面设计师,以他的优秀的创意和技术而闻名。霍金斯的设计作品注重细节和精确性,他使用简洁的线条、独特的排版和精心挑选的颜色来创造出视觉冲击力。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元素,从而使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了个性和独特的特点。霍金斯的作品曾服务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如Adobe、Mozilla和Opera等。 3. 彼得·萨翁(Peter Saville):彼得·萨翁是一位英国平面设计师,以他在音乐和时尚领域的设计而闻名。他是英国独立音乐厂牌Factory Records的首席设计师,为Joy Division、New Order和Roxy Music等乐队设计了许多标志性的唱片封面。萨翁与这些乐队合作,通过运用鲜艳的颜色和大胆的创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他的设计作品深受80年代波普艺术和现代主义的影响,注重独特的排版和图像处理技巧。

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

原研哉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这包装主要目的不在直接的商业功能,而在建立第一高品质的企业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这种产品与一般同类产品不同的定位。两个瓶子的造形都非常精美,以琥珀的素材突显名酒的厚重感,金色招纸营造尊贵的风格,亦可增强礼品市场的吸引力。承作总监为清野嘉平 深泽直人 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0”的创始人。他曾为多家知名公司诸如苹果、爱普生进行过品牌设计,其作品在欧洲和美国赢得过几十余设计大奖。他的设计主张是: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为±0)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 设计理念——无意识设计 深泽直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无意识设计”。“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又称为“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