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标准目录.

农业机械标准目录.
农业机械标准目录.

农业机械标准目录

农业机械分类农业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农业机械分类》农业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农业部关于下达2013年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项目资金的通知》(农财发[2013]91号),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负责承担《农业机械分类》(NY/T 1640—2008)标准的修订工作,项目序号532。 (二)主要工作过程 项目下达后,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我们积极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研究和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并按照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要求展开标准修订工作。 1、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启动标准项目 标准项目下达后,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业务,了解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规定并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工作组成立后,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内部分工及进度要求,责任落实到人。 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标准修订初稿 为了解现行农业机械分类的基本现状,标准起草组组织人员分赴多个省市进行调研,了解目前广泛应用的农业机械的类别,广泛听取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使用者的意见,了解现行农业机械分类标准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收集有关省市制定的纳入农业机械推广目录的农业机械补贴范围,广泛查阅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标准修订初稿。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

考的标准见表1。 3、召开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征求意见 2013年2月20日,组织召开了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标准起草工作组人员进行了讨论,对标准的修订原则和修订内容进行了研讨,对标准修订稿全文进行了修改。会后,工作组又广泛征求各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稿)。 2013年5月27日,召开了标准修订技术研讨会。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恒新、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宪,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朱良、刘旭,农业部财务司专项处副处长舒帆、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生产管理处处长李斯华、产业发展处处长王家忠、生产管理处副处长李庆东、科技教育处副处长丁仕华等领导到会指导。部分省农机管理局领导、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部分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的专家共34人参加了会议。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对本次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宗锦耀司长在批示中指出:“该标准修订工作十分重要,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有效、可行,让其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准

(完整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 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 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 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1.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却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 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 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 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 36 万台。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 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 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 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4)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 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 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 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 1.2 中国农业机械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 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 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 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

全国本科专业分类目录及专业代码

1、全国本科专业分类目录及专业代码:基本专业 全国本科专业基本专业分为12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01学科门类:哲学 0101哲学类 010101哲学 010102逻辑学 010103K宗教学 02学科门类:经济学 0201经济学类 020101经济学 020102经济统计学 0202财政学类 020201K财政学 020202税收学 0203金融学类 020301K金融学 020302金融工程 020303保险学 020304投资学 0204经济与贸易类 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2贸易经济 03学科门类:法学 0301法学类

030101K法学 0302政治学类 030201政治学与行政学 030202国际政治 030203外交学 0303社会学类 030301社会学 030302社会工作 0304民族学类 030401民族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030501科学社会主义 030502中国共产党历史 030503思想政治教育 0306公安学类 030601K治安学 030602K侦查学 030603K边防管理 04学科门类:教育学 0401教育学类 040101教育学 040102科学教育 040103人文教育 040104教育技术学(注:可授教育学或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40105艺术教育(注:可授教育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

040106学前教育040107小学教育040108特殊教育 0402体育学类040201体育教育040202K运动训练04020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4K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040205运动人体科学05学科门类: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01汉语言文学050102汉语言050103汉语国际教育05010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5古典文献学 0502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01英语050202俄语050203德语050204法语050205西班牙语050206阿拉伯语050207日语050208波斯语

农业机械的种类

农业机械的种类 广泛意义的农业机械,其范围较大,种类较多,可以说凡是农、林、牧、副、渔业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机械,统称为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概括地可分为动力机械和工作机具两大类。 一、农业动力机械 农业动力机械主要有:拖拉机、内燃机、电动机三大类。此外,在西北边远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山区还有风力和水轮机等。 (一)拖拉机 拖拉机是农业生产中具有多方面作业功能的主要行走动力。它与牵引式或悬挂式农机具配套,可以进行耕整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植物保护、收获、农田基本建设、运输等一系列移动作业;也可以利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和皮带轮工作装置驱动脱粒、清洗、农副产品加工、排灌等机械进行固定作业;还可同用于园林、山地、沤田等具有特殊用途的机具配套作业。 拖拉机种类很多,主要有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船形拖拉机等。其中船形拖拉机销往南方水田地区较多,其它类型拖拉机和轮式拖拉机在全国各地销售量较大,特别是手扶拖拉机和轮式拖拉机需求量最大。

(二)内燃机 内燃机也是农业生产中具有多方面用途的配套动力源。它可以作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植物保护机械、水陆运输机械的动力,也可以与脱粒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机械等配套进行固定作业。农用内燃机主要有柴油机和汽油机两种,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尤以中小型柴油机为最多。 (三)电动机 电动机在农业生产中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农用动力之一。它主要与排灌、脱粒、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配套进行固定作业。电动机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小容量(100千瓦以下)的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电动机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我国各地的销售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风力机和水轮机 风力机是我国新疆、内蒙古等西北边远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农用和生活用动力的来源之一,多为小型,利用风力发电、提水或完成其它固定作业。 水轮机是中小型水力发电站的主要动力,也可作为水泵、水磨、铡草等农业机械的动力。它较广泛应用于中南、西南山区等小水电资源蕴藏量丰富的地区。

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

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 联合整地作业质量标准 1、深度适宜、松向直,不漏松,灭茬圆盘及碎土装置、合墒装置齐全、有效。 2、作业要在土壤水份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禁止湿整地作业,禁止顺向作业。 3、主深松杆尺间距70cm,主副深松杆尺距35cm,误差下超过±1cm。 4、主杆尺深度不低于35cm,副杆尺深度不低于20cm,同种杆尺深度一致,误差不超过±2cm。 5、往复结合堑为35cm,误差不大于±2cm。 6、联合整地作业后用大犁圈边及横头,地头宽度不低于5m,两侧不低于1m。作业中超出标准2cm,扣罚作业费10%,第6项不合扣作业费5%。

在土壤含水率小于25%,茬高小于20cm,拖拉机驱动轮滑转率不大于20%的条件下应达到: 1、作业前在地头拉横堑,横堑整齐。 2、玉米茬地块翻地作业必须使用高桩犁。 3、平翻作业的耕翻深度在25cm以上,植被覆盖率80%以上;浅翻深松的翻深16~18cm,松深30cm以上,植被覆盖率40%以上。 4、耕堑直,百米弯曲度小于15cm,耕幅一致,实际幅宽与设计幅宽误差小于±5cm。 5、不漏耕,地表平整,无立垡、回垡。 6、不重耕,重耕面积小于2%。 7、开垄间隔40m以上,开垄宽度小于30cm,深度小于15cm;闭垄要窄浅,高度不大于10cm。 8、必须配带合墒器进行作业。 9、地块翻地结束后,对地头进行整齐处理,要求地头横耕整齐。

1、深度适宜、地头整齐、松向直、不漏松、不破坏表土。 2、深松要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严禁湿整地。 3、深松机工作部件间距合理,杆尺式深松机深松尺间距在35cm以内。允许误差±1cm,超过5cm为不合格。 4、深松深度在25~35cm,以破碎犁底层为原则,各行深度一致,误差不超过±2cm。 5、往复结合堑为35cm,允许误差±2cm。 6、地块深松作业结束后,对地头整齐处理,松到头、松到边。地头宽度为5米,两侧距林带或田间道1米,并用大犁圈边。

农业机械的结构与原理.

第一篇农业机械的结构与原理 绪论(3学时) 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农业科学、耕作制度和农业机械化的关系,农业机械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国内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向,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要点:基本概念、国内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向。 思考题: 1、精确农业的概念? 2、精确农业的工作过程? 3、精确农业的工艺流程图? 第一章耕地机械(8学时) 第一节铧式犁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一、铧式犁的主要类型 目前耕地机械的主要类型为铧式犁、圆盘犁、凿型犁。铧式犁的主要类型为牵引犁、半悬挂犁和悬挂犁等,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要求、自然条件变化、动力配备情况等,铧式犁在形式上又派生出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型犁:双向犁、栅条犁、调幅犁、滚子犁、高速犁等。 二、铧式犁的基本组成 铧式犁主要由组成:犁架、主犁体、耕深调节装置、支撑行走装置、牵引悬挂装置等。主犁体为铧式犁的核心工作部件。 三、铧式犁的型号表达方式 部颁农机序列标准:1-耕整机械,2-种植施肥机械,3-田间管理和植保机械,4-收获机械,5-种子加工机械,6-农副产品加工机械,7-装卸运输机械,8-排灌机械,9-畜牧机械 四、主犁体的结构及功用犁铧:切开土垡引导土垡上升至犁壁,犁壁:破碎和翻扣土垡,犁侧板:平衡侧向力,犁柱:联结犁架与犁体曲面,犁托:联结犁体曲面与犁柱,犁踵:耐磨件,防止犁侧板尾部磨损,可更换。 第二节犁体曲面的工作原理

一、犁体曲面的类型 犁铧与犁壁共同组成了犁体曲面,由于曲面的参数不同、性能不同,犁体曲面可分为:翻土型、碎土型和通用型(又称:螺旋型、熟地型、半螺旋型)。二、犁体曲面的的工作原理 从两面楔到三面楔的工作过程,理想土垡的翻转过程,理想土垡的宽深比的确定。 第三节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及设计方法 一、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 犁体曲面的形状对加工土壤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所应用的犁体曲面的形状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是一个空间任意曲面,不可能用数学的方法来真实的描述,只能是用近似的方法,用做图原理来形成犁体曲面。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是由动线在空间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而成。二、犁体曲面的设计要点 设计犁体曲面时所用的方法有三种:水平直元线法、倾斜直元线法、翻土曲线法。其中,水平直元线法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水平直元线、导曲线、元线角的变化规律是水平直元线形成犁体曲面的三大要素。犁体曲面的设计要点:1.首先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中耕地作业的基本要求;2.根据农业要求确定可能出现的最大耕深;3.根据土壤性状及土垡稳定铺放原则确定宽深比K;4.根据作业要求确定犁体曲面的工作性能;5.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制设计工作图。 第四节犁体外载及犁耕牵引阻力 一、犁体外载特性 由于犁体曲面是一个既不规则又不对称的空间任意曲面,犁耕过程中,土壤对曲面的作用力成为一空间任意力系,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可能简化成为一个合力。 二、犁耕牵引阻力及高略契金有理公式 犁耕牵引阻力:耕作时,作用在犁上的总阻力的纵向水平分力。该力与拖拉机前进方向相反,可由拖拉机的牵引力来平衡。高略契金有理公式的正确表达及主要含义。该公式的最大贡献是考虑了速度对犁耕牵引阻力的影响,但公式经常用作理论分析,实用价值不大,一般用犁耕土壤比阻法来表示犁耕牵引阻力的大小。

行业分类及代码

代码 类别名称 说明 门类 大类 中 类 小类 A 农、林、牧、 渔业 本门类包括01~05大类 01 农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011 谷物种植 指以收获籽实为主,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0111 稻谷种植 0112 小麦种植 0113 玉米种植 0119 其他谷物种 植 012 豆类、油料 和薯类种植 0121 豆类种植 0122 油料种植 0123 薯类种植 013 棉、麻、糖、 烟草种植 0131 棉花种植 0132 麻类种植 0133 糖料种植 指用于制糖的甘蔗和甜菜的种植 0134 烟草种植 014 蔬菜、食用 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0141 蔬菜种植 0142 食用菌种植

0143 花卉种植 0149 其他园艺作 物种植 015 水果种植 0151 仁果类和核 果类水果种植 指苹果、梨、桃、杏、李子等水果种植 0152 葡萄种植 0153 柑橘类种植 0154 香蕉等亚热 带水果种植 指香蕉、菠萝、芒果等亚热带水果种植 0159 其他水果种 植 016 坚果、含油果、香料和 饮料作物种植 0161 坚果种植 0162 含油果种植 指椰子、橄榄、油棕榈等的种植 0163 香料作物种 植 0169 茶及其他饮 料作物种植 017 0170 中药材种植 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种植 019 0190 其他农业 指上述未列明的农作物种植 02 林业 021 林木育种和育苗 0211 林木育种 指应用遗传学原理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核心的栽植材料的林木遗传改良活动 0212 林木育苗 指通过人为活动将种子、穗条或植物其他组织培育成苗木的活动 022 0220 造林和更新 指在宜林荒山荒地荒沙、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一切可造林的土地上通过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封山育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若 想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产值,还应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普及。本文在对农业机 械自动化的现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劳动强度;传感器 随着机械自动化设施不断被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种植的整体产值呈现 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还有助于缓解农民的生 产压力,从整体上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农作物种植的整体品质。现阶段,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度和创新性还有待提升,因此,探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 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借助于科学的机械设备,实现 对人力的替代,进而完成农业劳作任务,起到节约人力资源的作用。若能够推进 农业机械自动化设施的普及,可有效减轻农民的生产负担,从整体上降低农业生 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伴随着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的落实,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呈现稳步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新农村建设已经 初见成效,机械化设备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种植过程中,尽管如此,机械自动化的 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缺乏精准性。在对发达国家农业的成 功发展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是 取得成功的关键。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相关研究人员应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与GPS技术以及GLS技术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机械化设备,提升定位的准确性, 为播种和收割提供方便。 同时,对新型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力度不足,使得农耕生产设备较为 滞后,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形成了限制。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业机械自动化 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部分农业机械自动化 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无法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此外,尽管我国的农机制造行 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高端的产品,大多为耕作类机械产品,且这类产品 适应性较差,在丘陵山区无法得到有效应用,产品价格虽然便宜,但极易损坏, 使得插秧机等高端机械的应用只能依赖于进口。种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农业 机械自动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实现田间劳作的完全自动化仍需要漫长的发展 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缺乏潜在的上升空间。因此,有必要 加大创新力度,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1]。 2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2.1 优势 一是机械自动化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机械自动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大 规模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解放劳动力,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效率,还能够促进农作 物种植质量的提升。同时,此类设备还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功能,在发生故障的 时候能够自我修复,不会因故障修复而耽误农业生产时间。例如,在设备发生漏 电时,机械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自我修复,不会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且能够维 持生产的良好进行[2]。

农机服务作业标准

枣阳市金联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作 业标准 为降低烟叶生产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益,依据《襄樊优质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制定本标准。 一、机耕手作业执行标准 1. 起垄标准 统一按预定的行距划行,要求土碎垄直,垄体饱满平整,精细起垄;起垄前拉线定位,做到垄直沟平,土壤细碎,上虚下实,深浅一致,排灌顺畅。 . 垄体规格。 行距为1.2米,垄高25-30厘米左右,垄底宽60-70厘米左右,易涝地区可适当抬高垄高,丘岗旱薄地垄高可适当降低,垄体饱满呈弧形,保持两垄及沟宽20厘米左右。 . 垄行走势 统一区域,同一田块垄向一致,按照烟草站组统一规划的行向起垄,统一标准执行。 .沟厢配套 每块烟田四周开围沟,中间开腰沟,确保围沟、腰沟、厢沟沟沟相通,便于排水,在易积水处开深沟排水。 2、覆膜标准 地膜宽90厘米,使用银灰色膜或配色膜,地膜拉紧紧贴垄体,两侧膜

脚用土压紧压实,达到“严”、“紧”、“平”、“实”。 3. 机耕作业标准 作业耕深≥25厘米,田间无残株,铲除田间杂草,旋耕耕深≥18厘米,土壤细碎松软,耕面平整,无漏耕,不拖耕。 4. 中耕标准 作业耕深≥6厘米,碎土率≥80%,杂草清除率≥80%,达到沟深土细垄饱满,避免损伤烟株和叶片。 6.培土作业标准 结合施钾肥进行培土作业,作业前清除农膜,田间无农膜,培土拢墒,消除垄面板结,作业后垄高30厘米以上,垄体饱满呈弧形,土壤细碎松软,避免损伤烟株和叶片。 二、收费标准 1. 合作社对所有机械进行编号登记,统一调配;机械使用实行派出制度,服务队按照大型机械5000元/台,小型机械2000元/台缴纳机械使用保证金(带机入社除外),并填写机械使用登记表后方可使用。 2. 机耕服务价按合作社内耕地起垄一体收费50元/亩,耕地40元/亩、起垄35元/亩收费,对合作社外种植户服务每亩加收10元成本费用。 三、服务人员相关职责 1. 服务队服从合作社的统一领导,优先服务于合作社的烟叶生产,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合作社下达的机耕任务;开展合作社外烟叶及其它作物服务之前,必须有合作社盖章的书面授权书。 2. 实行队长负责制,设队长1名,负责日常全面工作;设机耕队管理

农业机械学复习

一.土壤耕作机械 1.精细耕作法:北方旱地常规的耕作法,是指作物生产过程中由机械耕翻,耙压和中 耕等组成的土壤耕作体系。 2.少耕:通常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强度的一种保护性土壤耕作体 系。 3.免耕:是保护性耕作采用的主要耕作方式,它是免除土壤耕作,利用免耕播种机在 作物残茬地表直接进行播种或对作物秸秆和残茬进行处理后直接播种的一类耕作方法。 4.保水耕作:对土壤表层进行疏松、浅耕,防止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一类保护性耕 作方法。 5.联合耕作法:是指作业机在同一工作状态下或通过更换某种工作部件一次完成深 松、施肥、灭茬、覆盖、起垄、播种、施药等项作业的耕作方法。 6.土壤耕作机械分为:耕地机械(铧式犁、圆盘犁、全方位深松机等);整地机械(分 为牵引型和驱动型,牵引型整地机械包括圆盘耙、齿耙、滚耙、水田耙、镇压器、轻型松土机、松土除草机等。驱动型整地机械包括旋耕机、驱动船、机耕船、灭茬机、秸秆还田机、盖籽机等。铧式犁按与拖拉机挂结形式可分为:牵引式,悬挂式,半悬挂式。 7.犁体的组成:犁铧,犁壁,犁侧板,犁柱,犁托。 8.铧式犁组成:犁架,犁体,耕深调节装置,支撑行走装置,牵引悬挂装置。 9.犁体曲面:由犁铧和犁壁共同构成的犁体工作曲面,起切土,碎土,翻土作用。 10.耕深调整:高度调整,位调整,力调整 11.耕宽调整:转动曲拐轴(漏耕),横移悬挂轴(重耕) 12.犁耕牵引阻力:指作用在犁体表面的总阻力沿前进方向的水平分力,该力的方向与 犁的前进方向相反,该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拖拉机燃油消耗和作业效率。(影响牵引阻力的因素:犁体曲面形状,表面光滑程度,铧刃锋利程度,耕深,耕宽,前进速度) 13.犁体曲面的几何元线作图法有:水平元线设计法,倾斜元线设计法,翻土曲线设计 法。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 发展现状 姓名:赵洲 班级:机化112 学号:2011012615 时间:2011.11.07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叙述我国农业的发展现况,论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关于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中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大特点: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了。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强大的农业作坚实的后盾,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而要使我国农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使我国的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要实现 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所以当前我国应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机

械化的综合水平。 1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不论从价格上还是品质上都比不过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济面对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因此农业的不稳定对人们生活、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在解放前基本是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机的装备总量也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势头也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在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改变了我国“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结构性矛盾冲突、农机产品机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要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以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用现代农业工程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21世纪是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上世纪末,美国工程学家评价20世纪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工程技术时,把“农业机械化”列为20项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农业发展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回顾20世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世界各国都是从种植生产机械化起步的。美国于1940年左右率先实现粮食种植生产的机械化,继而60年代在经济作物领域也实现了土地耕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和运输等主要环节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此后,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达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 、日本、以色列也相继在20世纪50~70年代初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机械化。而我国从解放初期的改良农具开始,经历了

农机作业质量标准

翻地作业质量标准 1、作业前必须进行田间清理,确保翻地作业质量。 2、抓住宜耕期、不误农时、适期耕翻,不起大块,不出明条,严禁湿翻。 3、翻地要打堑旗,打起止线,枕地线宽度为机组工作幅宽的整倍数。 4、根据农艺要求,保证达到规定耕深,各铧耕深一致,耕深误差不超过规定耕深±1cm。 5、翻后的地头整齐,百米误差不超20cm。 6、扣垡严密整齐,不出现回垡现象,翻后地面平整细碎,地表10米内高低差不超10cm。 7、不重不漏,翻到头,翻到边,无三角区,无斜扭。 8、耕堑直,百米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20cm。 9、耕幅一致,无跑犁漏翻现象,每犁铧(以35cm为准)正负误差不超过2cm。 10、开闭垄之间距离应在50米以上,开垄宽度不大于30cm,闭垄高度不超过10cm,起落整齐。 11、电线杆及标桩等建筑物周围翻不到位的地方必须人工挖开并整平整细。

前哨农场农机科. 2016年4月12日 耢地作业质量标准 1、不误农时,适期耢平地,春季耢地在化冻3cm即可作业,严禁湿平地。 2、耢平到地头、地边、不拥土、不拖堆,往复结合线无明显凸台。 3、不漏耢,往复结合线重复不少于15cm。。 4、平后地表平整,垂直于播种方向,在4米宽内高低差小于5cm。 5、平后土壤细碎,每平方米范围内,直径5cm土块不超3块。

前哨农场农机科 日月412年2016 深松浅翻作业质量标准 1、作业前必须进行田间茎杆粉碎处理,确保深松质量。 2、适时深松浅翻不误农时,严禁水分过大时深松浅翻作业。 3、根据农艺要求,深松达35cm,浅翻达到15cm。 4、深浅一致,松到地头、地边、地角不漏格,往复耕线要准确,百米误差不超15cm,耕幅一致。 5、地头整齐,百米内误差不超20cm。 6、复式作业后的土壤要平整,细碎无大块,不出堑沟,地表10m 内高低差不超10cm。 7、对深松浅翻不能到位的电线杆标桩等处要人工挖,达到深度一致,平整、细碎。

谈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谈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doi:10.*****/https://www.360docs.net/doc/812365447.html,ki.njwx.2019.04.02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唯有提高农机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农民的耕作时间,全面实现农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机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给予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我国受到传统思想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观念落后,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认识仅仅浮于表面,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许多地区农业现代化设备的配置极其落后,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地区尚且没有完成脱贫。目前农业机械大市场鱼目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专门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受到各自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民都会选择价位较低的产品,而这类产品质量都不过关,在操作使用中经常出现各类问题,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严重。低质量农机产品的出现,严重地影响到农机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业机械更好的创新。 北方地区多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因为这些小型机械价格相对便宜,由于大型农机合作社發展不足,致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严重短缺,农业生产效率迟迟不能提高,各地农机部门只重视农机管理,而忽视农机服务,对大型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农民对农机辅助农业生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农机推广的进程。农业机械的出现使得农民从繁重的作业当中脱离出来,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走向城市,农民走上其他岗位,从而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生活水平。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农业机械的飞速发展势不可挡。各级农机部门都应当在各自发展规划中

(完整版)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

犁 一、按与拖拉机挂接方式不同分: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等。 1.牵引犁构造:主要由牵引装置、犁架、犁轮、犁体、小前犁、圆犁刀、升降机构及调节机构等组成。 特点:①犁体纵向尺寸不受限制,因而可配置较多犁体。②结构复杂,重量大。 ③转弯半径大。④金属消耗量大,价格高。2.悬挂犁构造:悬挂犁较牵引犁结构简单得多,它一般由犁架、悬挂架、主犁体、犁刀、调节装置和限深轮等组成。 特点:①机动性强,转弯灵活。②金属消耗量小,重量轻,造价低。 ③对拖拉机驱动轮增重效果好。 3.半悬挂犁构造:犁的前端由拖拉机悬挂,后端是限深轮和尾轮机构。其结构分别取前二者的部分而组成。 特点:①重量较牵引犁轻约1/3,但犁的纵向尺寸亦不受限制;②机动性较牵引犁好。4.翻转犁(双向犁) 翻转犁分左翻和右翻和水平翻转,其主要优点是:耕后地表平整,减少地头空行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犁耕土壤比阻Kt:在标准工况下犁耕时,土壤单位横断面积上的纵向水平阻力。 所谓标准工况下,是指采用标准犁体,在常用耕深范围内,常用耕速下及适耕水分时进行测力,计算得出Kt。 犁耕土壤比阻比较直观地判别耕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 三、主犁体 功用:切开、破碎、翻转土壤,以达到覆盖杂草和残根、疏松土壤的目的。 组成:由犁铧、犁壁、犁侧板、犁踵、犁柱等组成。有的犁上为了加强犁的翻垡作用还有延长板。 四、犁侧板 犁侧板位于犁铧的后方,工作时承受并平衡犁体所产生的侧压力,保证耕宽稳定。多铧犁最后一个犁侧板受力最大,磨损严重,一般都装有可更换的犁后踵。 ①犁侧板在水平面内的配置 为了使沟壁的反力作用在犁侧板的后端,以增加犁的耕宽稳定性。应使侧板前端离开沟壁线,即有一定的水平间隙,其值一般为5~10mm。 ②犁侧板在垂直面内的配置 犁侧板前端距沟底平面的距离,称为垂直间隙。 垂直间隙的存在,减少了土壤对犁侧板的反力,这样才使犁的限深轮上承受一定的支反力,从而使犁的耕深保持稳定;同时增大了入土隙角,以利犁铧入土。一般垂直间隙为10~20mm。 五、土垡的翻转的过程(画图) 在工作中,铧式犁犁出的矩形土垡。其中铧刃切出其宽度b,胫刃切出其深度a。该土垡在犁曲面上的运动方式有三种:滚垡、窜垡和滚窜式。在北方通用犁中多用滚垡形式。 在研究土垡运动过程时,有三点假设: ①土垡断面形状在翻转过程中不变,一直是矩形; ②土条不断裂; ③翻转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棱边与沟底相接触。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农业机械学(东北农业大学)》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0分) 根据国家农业部颁标准《农业机械分类》(NY/T1640-2015)农业机械共分十五大类,以数字表示不同的机械,其中田管植保机械为()。 A. 4 B. 3 C. 5 D. 3W 2 【单选题】(10分) 根据国家农业部颁标准《农业机械分类》(NY/T1640-2015)农业机械共分十五大类,以数字表示不同的机械,其中畜牧机械为()。 A. 5 B. 3 C. 9 D. 1

3 【单选题】(10分) 根据国家农业部颁标准《农业机械分类》(NY/T1640-2015)农业机械共分十五大类,以数字表示不同的机械,其中耕耘整地机械为()。 A. 1 B. 2 C. 3 D. 5 4 【单选题】(10分) 根据国家农业部颁标准《农业机械分类》(NY/T1640-2015)农业机械共分十五大类,以数字表示不同的机械,其中收获机械为()。 A. 10 B. 2 C. 1

D. 4 5 【多选题】(10分)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需要经过哪三个阶段? A. 发展阶段 B. 初级阶段 C. 高级阶段 D. 中级阶段 6 【多选题】(10分) 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A. 农业机械是持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B. 农业机械有效抵御自然灾害 C. 农业机械有助于防治农业环境污染

D. 农业机械是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7 【多选题】(10分) 农业机械的特点? A. 农业生产过程作业环节多、自然条件、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差异大,须因地制宜 B. 田间作业移动受地形地、表制约的制约,工作环境条件恶劣 C. 季节性强 D. 作业对象为生物及其生长的环境,复杂多样,必须满足其性能要求 8 【多选题】(10分) 农业机械包括哪些机械? A. 收获机械 B. 耕整地机械 C. 植保机械 D.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陆俊S08087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712100)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1] 2.1.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2]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1]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印发《国家补贴机具编号规则》.doc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印发《国家补贴机具编号规则》的通知 发文单位: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文号:农办机[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3-24 执行日期:2009-3-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局,黑龙江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对国家补贴机具及时登记编号,是加强补贴机具监管,确保补贴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环节。2005年,我部制定了国家补贴机具编号规则(试行)。根据当前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需要,我部对该编号规则进行了适当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2009年3月24日 国家补贴机具编号规则 凡按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专项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1号)的规定、享受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购置的农业机械设备,均应按本规则编号。 1.编号 补贴机具的编号由标识码、地码、时码、品目代码和序码共五组、1位英文字母与18位阿拉伯数字构成。其排列顺序为: 1.1标识码

标识码为区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与其他项目购置机具的识别码,由1位英文字母B 组成。 1.2地码 地码为地区识别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其前两位数字为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兵团)代码,中间两位数字为地市(州、盟、师)代码,后两位数字为县(市、区、旗、团、场)代码。 地码采用全国行政区划统一代码,与全国农机化管理统计的地区代码保持一致。 1.3时码 时码为年份识别码,由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字组成。 1.4品目代码 品目代码为机具类别识别码,由6位数字组成。各机具的品目代码见《农业机械分类及代码表》。 1.5序码 序码为某县、某年、某类补贴机具台数的自然连续排序码,由4位数字组成。其起始码为0001,终止码为9999. 序码以县(市、区、旗)为基本排序单位,由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按实际补贴购机台数顺序编排。 编号示例: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09年度农民使用中央财政补贴购买的第68台轮式拖拉机,其编号为:B130121091001010068. 其中:B 13 01 21 09 100101 0068 标识码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09年轮式拖拉机第68台 2. 编号管理 2.1编号标记

各项农机作业的标准

各项农机作业质量的要求及标准农机作业项目主要包括撒肥、犁地、旋耕镇压(联合整地)、播种、中耕施肥、打药、采挖、拉运等。 一、撒肥 机械作业要求:160马力以上拖拉机 作业质量标准: 1、均匀:在撒肥过程中一定要均匀,没有肥料要及时加上,不要漏撒; 2、不重不漏:在机械作业过程中根据波幅进行换行做到不重撒肥,撒到边到角。 二、犁地 机械作业要求:160马力以上拖拉机;深度在35-40cm; 作业质量标准: 1、适时耕翻,耕地作业在适宜的农时期限及良好的墒期进行。 2、覆盖严密,垡片翻转良好,无立垡回垡。地面的残茬,杂草覆盖率达90%以上。 3、要求耕直,50米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15厘米。 4、地头整齐,不重耕,不漏耕,到头到边。 5、耕后地表平整,土壤松碎,直径大于10cm的大土块每平米不得超过5个。 6、开闭垄作业方法交替进行,不得多年重复一种耕翻

方向。 三、旋耕镇压(联合整地) 机械作业要求:90马力以上拖拉机;深度在15-20cm; 作业质量标准:播前旋耕(整地)采用旋耕机(联合整地机)带耱作业,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1、平:作业后的土壤表层没有垄起的土堆、土条和明显的凹坑; 2、齐:田边地角要旋到(整到),到头到边,深度均匀,无漏耙,少重耙,相邻的作业幅宽内重叠量为10—20厘米; 3、松:作业后表层土壤疏松,保持适宜的紧密度; 4、碎:土块要耙碎,不允许有尺寸大于10厘米以上的土块、泥条; 5、净:地表干净,无作物残茬、杂草和地膜; 6、墒:适时作业,墒情适当。 四、播种 机械作业要求:50马力以上拖拉机;甘草播种深度2-3cm、地黄3-4cm、板蓝根3-5cm;株距甘草5cm、地黄25-30cm、板蓝根15cm;行距甘草25cm、地黄35-40cm;播量在3kg左右; 作业质量标准: 1、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温度、墒情进行播种; 2、播行播距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