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概况

(1)大南山隧道(DK261~DK274)

属构造剥蚀丘陵低山区,最高峰海拔约668m,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100~600m,坡面植被发育。地层岩性以燕山晚期侵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全风化层厚10~20m,风化厚度不均匀,强风化层,厚3.0~5.0m,下为弱风化地层,隧道出口段可见侏罗系砂岩。隧址测区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沿线分布有15条构造带,主要构造有三条,为北西向的田平-望岭断裂(DK265+590)、高棚顶断裂(DK268+450)、鸭池壮断裂(DK270+900),斜交隧道洞身,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其中田平-望岭断裂为张性断裂,断裂带宽几米~25米,岩石破碎、节理发育;高棚顶断裂为张扭性断裂,宽约数米,有石英脉、细粒花岗岩脉充填;鸭池壮断裂宽数米至30米,断裂两盘呈顺时针扭动。三条断裂均横切北东向的潮安-普宁断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黑云母花岗岩及断裂带。隧道所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2)鲘门隧道(DK381+720~DK384+800)

鲘门隧道位于广东省海丰县梅陇农场西北侧剥蚀丘陵区,丘陵自然坡度35°~40°不等,丘坡绝对高程20~220m,最大相对高差约200m。出露基岩主要为侏罗系英安岩及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较发育,局部片理化严重。依据物探资料判释,隧址区发现有四条次一级断裂构造,分别于DK381+989~DK382+002、DK383+380~+395、DK383+465~+480和DK384+890~+915段,岩体破碎,推测为断层破碎带。

(3)狮头岭隧道(DK410~DK415)

狮头岭隧道隧址位于惠东县境内,它东起吉隆镇平政村,西出稔山镇仙娘庙,隧道最大埋深近635m,属深埋长大隧道。隧址属低山地貌,相对高差150~600m,地层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花岗岩,表层褐黄色、褐红色间灰白色,全风化~弱风化,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铁质渲染,呈褐色及褐红色,局部全风化段出现片理化现象,原岩结构清晰可见。隧道北侧约5km处平行线路发育有北东向的汤湖断裂,有二条北东西向断裂切割汤湖断裂,断裂延伸方向分别位于狮头岭进出口附近,震探揭示有破碎带,破碎带和地表水体有水力联系,隧道进口左侧约50m山坳处为一岩堆体,呈倒三角形,宽约60m,高约30m,坡面孤石及块石遍布,粒径φ0.05~3m不等,构成约3.0m厚岩堆,岩堆对隧道结构影响不大。本段属六度地震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隧道深埋处发育有构造带,岩性破碎,须查明破碎带性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等。

(4)双鹰顶隧道(DK440~DK449)

双鹰顶隧道位于剥蚀低山,东起惠东县森木坑,西至惠阳区沙田镇新桥村响

潭子,全长约8.7km,海拔高度60~464m,相对高差70~380m。出露基岩主要为泥盆系下中统粉砂岩、石英砂岩、页岩等沉积岩,岩体总体倾向北西~北东向(325~28°),倾角20~46°,相互岩层间为整合接触。其中粉砂岩,浅黄、灰色、紫红色,粉粒结构,层状构造,多为泥质胶结,岩质软,局部间夹砂质胶结的页岩、石英砂岩,风化强烈。本段属六度地震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沿隧道分布约9条构造带切割隧道,多以大角度与隧道相交,构造带宽约10~25m,为正断层或压扭性断层,构造带岩性较为破碎,地表水系发育,对隧道施工产生影响。

DK446+100~+600右侧约300处山顶有一废弃采空区,开采最低标高为206m,最高标高为376m,开采范围平面面积约60000m2,采空区与隧道开挖垂直距离达130m,但由于年代久远,采空区巷道内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