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线地铁1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期)

广佛线地铁1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期)
广佛线地铁1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期)

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

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二○○九年三月

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

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项目经理:程明明

报告编写:汪令明

报告审核:温京

总工程师:黄以光

总经理:黄奕芳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二○○九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1)

1.1 任务依据 (1)

1.2 工程概况 (1)

1.3 勘察目的和要求 (1)

2 勘察工作布置 (1)

2.1 勘察依据 (1)

2.2 勘察钻孔布置和编号 (1)

2.3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2)

2.4 有关说明 (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3.1 地形与地貌特征 (3)

3.2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3)

3.3 岩土分界线 (4)

3.4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4)

4 水文地质条件 (5)

4.1 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 (5)

4.2 地下水的腐蚀性 (6)

5 土石方可挖性分级和隧道围岩分类 (6)

6 隧道洞身经过围岩类别.........................................................第6页6.1 隧道洞身主要围岩类别 (6)

6.2 隧道洞身岩石抗压强度 (6)

7 施工勘察建议 (7)

附表

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土工试验统计表………………………………………………………………………1张

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4、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判别砂土地震液化情况表………………………………………1张

附图

1、图例……………………………………………………………………………………1张

2、钻孔平面布置图……………………………………………………………………3张

3、工程地质线路纵断面图……………………………………………………………6张

4、钻孔柱状图…………………………………………………………………………14孔

5、土工试验报告…………………………………………………………………………1张

6、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张

7、岩芯照片

1 概述

1.1 任务依据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工程招投标,承担了广佛线1标段【魁奇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工程施工任务。

受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于我公司于2009年2月17日至2月25日对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场地进行了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广佛线1标段【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1.2 工程概况

1.2.1 【魁奇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属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地处佛山市汾江南路至建新路,沿汾江路行进。线路出魁奇站后,沿汾江路一直向北行进,过季华园站和同济站后,线路转东下穿密集房屋后,向东转入建新路到达祖庙站。

1.2.2 本次补充勘察范围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区间,里程约为YDK2+700~YDK3+700,但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南路,道路宽畅笔直,交通流量很大,交通十分便利。

1.2.3 本次补充勘察范围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区间地质补充勘察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属于二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1.3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勘察为施工设计阶段勘察,勘察的目的如下:

(1)详细查明勘察范围的地层分布、地层层序、地质年代、岩层接触关系。

(2)详细查明岩土特征、岩土分布、岩土界面,划分和描述岩土层,提出土石可挖性分级,尤其应注意划分和描述同一时代的岩层但工程特征差别大的岩性。

(3)详细查明勘察范围内及其附近特殊性土和不良工程地质单元(淤泥、砂层)的特征和分布,其中对软土的固结状态以及砂层的富水性、液化特征要专门描述。

(4)进一步查明含水层的渗透性、埋藏条件、涌水量。

(5)详细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与厚度,地下硬土层和基岩的埋深与起伏。

(6)详细查明勘察范围内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 勘察工作布置

2.1 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合同规定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如下:

(1)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

2.2 钻孔布置和编号

2.2.1 钻孔布置和编号

因线路已进行过详细勘察,本次主要针对盾构隧道施工的特殊地段来进行。

(1)对特殊部位(密集建筑群、桥梁等)和需加固的部位沿其周边布置。 (2)应尽可能避开原有勘探孔的位置和沿隧道上方布置。

(3)本次补充勘察按照上述原则共布置钻孔14个,钻孔编号采用GF1-BK-**型式,GF1代表广佛1标,BK 代表补充钻孔,**为勘探孔序号。

2.2.2 钻孔深度与位置

钻孔深度根据线路类型、结构底板埋深、地面特征等确定。各钻孔深度与位置规定如下表2.1:

2.3 勘察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2.3.1 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钻孔放点依发包单位提供的钻孔布置平面图,按钻孔实际里程沿线路测量定位;

钻探设备采用XY-100A 型钻机2台,开孔直径为110mm ,终孔直径为91mm ,第四系土层及风化岩采用硬质合金钻头全面取芯钻进;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由落锤式标准贯入器;取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静压法或重锤少击法取得;土工试验委托广东省工程勘察院试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各孔高程根据现场实测采用广州市城建高程。 2.3.2 勘察进程

本次外业钻探外业工作由2008年2月17日至2月25日完成;报告编写:2008年2月28日-3月4日。

2.3.3 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完成勘察钻孔14个,完成工作量详见表2.1。

2.4 有关说明

本次勘察为施工阶段的补充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在详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验证,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甲方要求和提供的有关资料,其它有关的岩土工程评价在本报告中不 再赘述。报告编写参照《广州至佛山段(广佛线)A 标段详细勘察阶段绿景路-同济路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形与地貌特征

本次勘察位于汾江南路,区内为冲积平原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相对较为简单,基岩为第三

系宝月组下段(E

2

b1)岩层。

场地地势开阔,地形相对平坦,勘察期间测得各勘探点地面标高7.20m~7.50m。

3.2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根据甲方提供技术要求及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性质、工程特征、风化状态等,结合本次勘察区间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各岩土层分别按岩土层代号、岩土名、时代成因、岩性等描述如下:

3.2.1 人工填土层(Q4ml)

<1>人工填土:由杂填土组成,杂填土呈灰、灰褐等杂色,由砼块、砖块、碎石、砂土及粉质粘土等堆填而成,稍湿,稍压实。表层0.10~0.30m的砼路面。层厚 2.20-4.40m,平均3.17m。

3.2.2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该层共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

<2-1>淤泥、淤泥质土(Q4mc):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含少量有机质和腐殖质,多夹薄层粉细砂。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该层分布广泛,场地内共11个孔有揭露,层厚2.20~9.40m,平均5.31m,顶面埋藏深度3.00~9.30m,顶面标高-2.00~4.20m。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3次,实测击数1~4击,平均2.8击,

取土样7个,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 =44.7% ;e

0 =1.307 ;I

l

=1.36 ;a

1-2

=0.81MPa-1;Es =3.0MPa ;标准值C =8.4kPa ;标准值Φ =4.6°。

<2-2>淤泥质粉细砂(Q4mc):深灰、灰黑等色,以淤泥质粉细砂为主,局部为细砂,含

淤泥团块,呈饱和,松散状态,局部稍密,含少量有机质。该层共13个孔有揭露,层厚

0.90~4.50m,平均2.59m,顶面埋藏深度2.20~6.30m,顶面标高1.15~5.10m。进行标准贯入试

验13次,实测击数6~14击,平均8.8击。

<2-3>粉质粘土(Q4m):灰黄、黄色,呈可塑状态,不均匀含少量粉细砂。摇振无反应,

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共有10个钻孔揭露,层厚1.00~5.00m,平

均3.08m,顶面埋藏深度3.10~8.30m,顶面标高-1.00~4.2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2次,实测

击数7~14击,平均9.4击。

3.2.3 上更新世冲洪洪积层(Q3+4al+pl)

该层共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

<3-1>粉砂:灰色,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含少量粘粒。场地

于GF1-BK-62、GF1-BK-63号钻孔揭露,层厚 1.70~2.40m,平均 2.05m,顶面埋藏深度

13.00~15.90m,顶面标高-8.60~-5.8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21~24击,平均

22.5击。

<3-2>中粗砂:灰白、浅灰、灰等色,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级配良好,主要成分为

石英质砂,含少量粘粒。共有10个钻孔揭露,层厚1.20~9.50m,平均4.82m,顶面埋藏深度

8.10~13.70m,顶面标高-6.50~-0.8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7次,实测击数13~30击,平均

23.1击。

<4-1>粉质粘土:青灰、灰、浅灰、灰黄等色,呈可塑~硬塑状态,不均匀含少量粉细

砂。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共有8个钻孔揭露,层厚

0.70~4.20m,平均1.96m,顶面埋藏深度11.20~17.10m,顶面标高-9.90~-3.8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5次,实测击数13~25击,平均16.8击,取土样3个,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

值为:w =34.4% ;e

0=0.965 ;I

l

=0.57 ;a

1-2

=0.44MPa-1;Es =4.52MPa ; C

=30.4kPa ;Φ =17.7°。

3.2.4 残积土层(Q el)

<5-2>残积类硬塑状粉质粘土:由泥灰岩风化残积形成,深灰、灰黑等色,硬塑,粘性一般,遇水强度易降低。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不连续分布于整个场地,共12个钻孔揭露,层厚0.60~4.80m,平均 1.80m,顶面埋藏深度15.40~18.30m,顶面标高-10.80~-8.2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19~29击,平均

24.0击,取土样7个,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 =41.4% ;e

0 =1.224 ;I

l

=0.63 ;a

1-2

=0.52MPa-1;Es =4.78MPa ; C =34.1kPa ;Φ =21.2°。

3.2.5 基岩

本区间揭露的基岩为第三系莘庄组宝月组下段(E

2

b1)岩层,岩性以棕褐、深灰色、灰黑色泥灰岩、泥岩为主。根据钻探资料,岩石风化程度将其分为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层:

<7> 强风化岩:主要为泥灰岩,深灰、青灰色等,泥质胶结,成岩矿物显著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可辨,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或土夹碎块状,碎块用手可折断,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遇水易软化,局部夹中风化岩块。该层有13个钻孔遇见,层厚1.15~6.20m,平均4.00m,顶面埋藏深度17.20~20.80m,顶面标高-13.30~-10.0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4次,实测击数>50击。

<8> 中风化岩:主要为泥灰岩,深灰色,粉粒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少量碎块状,岩质软。仅于GF1-BK-52号钻孔遇见,揭露厚度为2.60m,顶面埋藏深度20.40m,顶面标高-13.00m。取岩石试样1组,岩石天然抗压强度为6.51MPa 。

3.3 岩土分界线

根据本区间揭露的土岩层特征及土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土石工程等级、土石的开挖性等方面,把全风化岩层<6>的底面作为土、岩分界线,即<1>~<6>划为土层,把<7>~<9>划为岩层,本次补勘钻孔未揭露第<6>层全风化岩。在工程地质断面上,以<6>与<7>间的分界线定为土、岩分界线,以利工程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及费用概算。

3.4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勘察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饱和砂土的液化,特殊岩土分别为场地内埋藏的软土及遇水软化的强、中风化岩层,具体分述如下:

3.4.1 砂土液化

勘察场地内分布的砂土主要为淤泥质粉细砂<2-2>、粉砂<3-1>和中粗砂<3-2>等。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进行场地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综合判别结论为:在7度地震力作用下,场地内分布的淤泥质粉细砂<2-2>层将会产生液化,为可液化地层,场地液化等级为轻微。具体详见附表“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判别砂土地震液化情况表”。

3.4.2 软土

根据勘察结果,本次勘察区间内埋藏的软土有淤泥、淤泥质土<2-1>,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均大于液限),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等物理力学性质,且具流变性,在

7度地震力作用下,可能产生震陷。勘察结果显示,场地内分布的海陆交互相淤泥质粉细砂<2-2>与淤泥、淤泥质土<2-1>呈互层状产出。经综合分析其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特性,亦将其归属场地软弱土层范畴。勘察场地软弱土层厚度介于2.20~9.40m。

3.4.3 岩土软化及软硬不均

3.4.3.1 岩土软化

场地广泛分布的第三系红层强~中风化层,具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干裂的特点,即岩层遇水后强度会迅速降低,同时其稳固性较差,长时间暴露失水后将产生干裂现象。根据前期详勘资料:中风化岩石的软化系数为0.405(<0.75),风化系数为0.53,压缩波速比为0.64,是典型的易软化、易风化岩石。

3.4.3.2 岩土软硬不均

由于岩石组成物质不均匀、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以及地下水的作用等,使得各岩石风化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风化,主要表现为局部红层中、微风化带层中夹有强、中风化岩层。由于本区间岩石具有易软化、易风化的特征,造成岩体风化不均一,风化岩层厚度、岩面埋深变化较大,岩石软硬不一。

4 水文地质条件

4.1 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

本区间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水;另一种是赋存于基岩风化层中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存在于<2-2>淤泥质粉细砂层、<3-1>粉砂和<3-2>中粗砂层,透水性中等~强,富水性较好,该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基岩赋存裂隙水,其透水性弱~中等,富水性一般。

第四系土层中孔隙潜水的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形式为垂直渗入,不具承压性;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源为第四系孔隙水的垂直渗入及侧向补给、越流补给,具承压性。

勘察期间从钻孔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1.80~3.40m,稳定水位为2.00~3.20m。

4.1.2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垂向渗流补给和地表径流补给,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第四系潜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砂层中,其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基岩裂隙水主要由第四系砂层水越流补给和地表水侧向径流补给;排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或人工抽汲地下水。

4.2 地下水的腐蚀性

本次施工勘察未取水样,水质分析结果请参阅详勘报告有关章节内容。

5 土石可挖性分级及隧道围岩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中表4.3.1及附录B和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1),勘察场地土石可挖性分级及隧道围岩分类、分级详见表5。

土石可挖性分级及隧道围岩分类表表5

注:表中隧道围岩分级系参照《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1)中有关规定提出。

5.1 Ⅰ级松土:包括素填土、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即岩土分层中的<1>、<2-1>、<2-2>、<3-1>、<3-2>、<4-2>层,机械能全部铲挖。

5.2 Ⅱ级普通土:包括冲洪积、残积形成的粘性土(粉质粘土和粘土),即岩土分层中的<1>层局部、<4-1>、<5-2>层,机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铲挖满载。

5.3 Ⅲ级硬土:已风化成土柱状或土块状的岩石强风化带可划分为Ⅲ级硬土,即岩土分层中的<7>由于红层岩质较软,含泥质多的强风化岩也属于Ⅲ级硬土。机械须普遍刨松或部分爆碎方能铲挖满载。

5.4 Ⅳ级软石:<8>中风化带可划分为Ⅳ级软石,部分用撬棍、十字镐、大锤开挖,部分用爆破法开挖。

6 隧道洞身经过的岩土条件

6.1 隧道洞身主要围岩类别

根据详勘报告和本次勘察结果,隧道多穿越第四系覆盖土层,隧道综合围岩类别为Ⅰ~Ⅲ

类。

6.2 隧道洞身岩石抗压强度

根据室内岩石试验成果,并结合前期详勘阶段资料,勘察区段内隧道洞身经过的岩石天然抗压强度详见下表6:

隧道洞身岩石天然抗压强度值 表6

7 施工勘察建议

7.1 本区间隧道洞身主要为<2-1>、<3-1>、<3-2>、<5-2>、<7>、<8>层,隧道顶板为主要为<2-1>淤泥层、<3-1>粉细砂和<3-2>中粗砂层,隧道围岩类别为Ⅰ类,强、中风化岩层遇水易软化,且隧道分布的<3-1>粉细砂和<3-2>中粗砂层贮水量较大,盾构施工时易产生突涌、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隧道从<2-1>淤泥、淤泥质土层穿过时,盾构施工可能引起隧道坍塌甚至产生地面沉降,施工应注意施工方法,及时支护并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以防盾构施工时产生突涌、坍塌,严重时甚至产生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

7.2 本次勘察段隧道于左线里程ZDK2+777~ZDK3+177、ZDK3+395.750~ZDK3+546和右线

YDK2+760~YDK3+249.200、YDK3+395.750~YDK3+700段从<3-1>粉细砂和<3-2>中粗砂层穿越,对特殊或敏感部位,建议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高压旋喷或粉喷桩进行加固。

7.3 隧道部分地段从淤泥、淤泥质土层穿过或隧道顶板离软土层厚度薄,隧道施工可能引起隧道坍塌、突涌甚至产生地面沉降,设计和施工时应对软土采取有效支护措施,以保障施

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7.4 本区间主要沿着市区主干道行进,道路及人行道内地下管线杂乱密布,有部分管线埋置较深,在工程施工前应进一步对场地内管线进行探测和调查,以便对重要管线采取保护措施。

7.6 拟建盾构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面及地表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做到信息化施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 察报告新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三、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二)地形地貌 (三)气象特征 (四)地震动参数

五、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特征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一)不良地质 (二)特殊岩土 七、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一)水文地质特征 (二)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八、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一)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力学参数建议值 (二)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三)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四)隧道施工预测预报内容及范围 九、隧道辅助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十、设计及施工中注意事项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DK341+~ DK345+) 一、工程概况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黄土台塬区前缘,隧道进口(DK341+304.0m)位于潼沟河左岸,岸坡地形较陡,出口端(DK345+120.0m)位于黄土塬边,全长3816m,最大埋深120m,相对高差90~130m。该隧道设有斜井,斜井位于港口镇,和线路交于DK343+100m处,斜井长294m。

工点北临西潼高速,并有便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勘察工作主要分为初测(2003年11月~2004年2月)、定测(2004年5月~9月)、补充定测(2004年12月~2005年1月)三大阶段进行。初测阶段线路方案走行于潼沟河下游苏家村附近,以隧道形式通过,主要以收集区域资料和地面调查为主;定测阶段线路方案与初测阶段方案相同,收集了区域地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详细的沿线地质调查,随后,根据工程设置及定测阶段技术要求,布置了深孔1孔,计145.0m ,一般工程孔钻探241.70m/4孔,试坑30m/2坑,并取样化验,完成了本阶段工作;补充定测阶段线路方案没有调整,在充分利用定测阶段资料的基础上,沿线作了补充地质调查,完成本阶段任务。 三、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主要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工点位于潼关县潼沟河下游苏家村附近。工点北临西潼高速,并有便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地形地貌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I级黄土台塬区,塬面地形平坦,高程545~555m;进口位于潼沟河左岸,岸坡地形较陡,相对高差20~70m,冲沟发育;出口端位于黄土塬边,地形起伏,冲沟发育,相对高差15~50m;斜井洞口位于一黄土冲沟,地形起伏,地面高程420m。塬顶为农田,多有村庄、道路分布。

地铁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青岛市地铁4号线工程勘察(一标段)劲松四路站 (YCK12+297.200~YCK12+503.50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K2014-28-26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法定代表人:张志华 技术负责人:王殿斌 审定人:闫强刚 审核人:卞立民 项目负责人:姜德鸿 主要勘察人:郭樑王伟于雅琼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二零一六年八月

目录 1 总述 (1) 1.1任务来源、建设监理设计单位 (1) 1.2全线工程概况 (1) 1.3勘察01标段概况 (1) 1.4报告格式说明 (2) 2 工程概况 (4) 2.1本工点概况 (4) 2.2勘察依据 (4) 2.2.1 设计依据 (4) 2.2.2 勘察执行规范和标准 (5) 2.3勘察目的和任务 (6) 2.4勘察工作方法与工作量 (6) 2.4.1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6) 2.4.2 勘察工作过程 (7) 2.4.3 勘察手段与方法 (7) 2.4.4 勘察质量评述及完成工作量 (9) 3 自然地理环境 (10) 3.1自然地理 (10) 3.2地形及地貌条件 (10) 3.3气象条件 (10) 3.3.1风 (10) 3.3.2降雨 (11) 3.3.3气温 (11) 3.3.4雾 (11) 3.3.5相对湿度及蒸发量 (11) 3.4水文 (11) 3.5环境条件 (11) 3.6季节性冻土 (11) 4工程地质条件 (11) 4.1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11) 4.1.1区域地层、岩性 (11) 4.1.2区域地质构造 (12) 4.1.3与本工程相关断裂 (13) 4.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3) 4.2.1 岩土的成因、年代和特征 (13) 4.2.2 地质构造 (17) 4.2.3 不良地质作用 (18) 4.2.4 地下障碍物 (18) 4.2.5 有害气体 (18) 4.2.6 井温电阻率 (18) 4.2.7 特殊性岩土 (19) 4.2.8 场地土腐蚀性 (19) 4.2.9围岩放射性 (19) 5水文地质条件 (20) 5.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0)

XXX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 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1) 四、自然地理概况 (1) (一) 地理位置 (1) (二) 地形地貌 (2) (三) 气象特征 (2) (四)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2) (五) 地震动参数 (2) 五、工程地质特征 (2) (一) 地层岩性 (2) (二) 地质构造 (4) (三) 水文地质特征 (4)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4) 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 (一)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 (二) 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4) (三) 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5) 八、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5) 附件: 一、 XXXXX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 二、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平面图

三、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平面图 四、 XXXXX隧道洞身工程地质纵断面 五、 XXXXX隧道进出口放大工程地质纵断面 六、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横断面 七、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横断面 八、 XXXXX隧道进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 九、 XXXXX隧道出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 十、地质柱状图 十一、XXXXX隧道土工试验报告 十二、XXXXX隧道岩石试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新建XX铁路工程XXXXX隧道位于XXXXX镇XXXXX,XXXXX隧道起讫里程DIIK4+120~DIIK5+730,全长1610m,洞深最大埋深约48m。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该隧道定测阶段的调查工作始于XX,外业钻探日期为XXX,水、土、岩的试验工作为XXX,资料整理工作于XX结束。 本次定测针对该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技术要求,采用地面大范围的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1:2000)、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含区域地质资料、初测资料的分析)等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工作过程中,地质分界线的填绘主要利用手持GPS定点,钻孔的定位采用中线桩及全站仪,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室内试验进行。 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表1.1 主要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 地理位置 XXXXX隧道在行政区划上属于XXXXX镇,位于XXXXX镇东北部的XXXXX 村,交通较为便利,村镇之间有公路连接。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山坡缓坡处,

某地铁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目录 2、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及勘察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2 勘察目的及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勘察采用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工作质量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区域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6 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SPT&DP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5 十字剪切强度试验(VST).......................................................................................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场地电阻率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水文地质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场地地震效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不良地质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2 地层液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6 软土震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4 有害气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岩土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地基土工程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场地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基坑工程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基坑工程安等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基坑开挖围护及降水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深基坑开挖围护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深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5、桩基..........................................................................................................................................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桩型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桩基持力层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桩基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 序号附件名编号页数 2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一览表 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6 土工试验成果表 4 地层统计表 5 图例 6 **站勘探点平面布置和工程地质分区图 7 ○252层强风化粉砂岩顶板高等值线图 8 ○256中等风化粉砂岩顶板高等值线图 9 工程地质剖面图 269 钻孔柱状图 22 双桥静力触探曲线图 22 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图 26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 24 河断面 25 井中电阻率测试报告 26 钻孔单孔波速测试报告 27 水质分析报告 28 热物理指标检测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doc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基本要求 1 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 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 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 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二、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三、本实习基本内容 1 常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

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它们往往代表还原,湿润条件下的产物。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fe3+,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如淮南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峯组的红色砂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晚二叠世后淮南地区再也没有煤的形成。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野外岩石在纵向上,横向上会发生变化。观察时应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观察它们的变化。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岩石及其组合特征。 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如下哪一类型:a 整体块状结构 b 层状结构 c 碎裂结构 d 散体结构。2 常见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那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3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褶皱) (1)结合地形地质图,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的产状三要素。

城市轨道交通线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 共 66 页 第 1 页 目 录 1.前 言 (2) 1.1任务来源 (2) 1.2工程概况 (2) 1.3勘察目的 (3) 1.4执行规范和标准 (3) 1.5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3) 2.工程环境条件 (4) 2.1自然地理 (4) 2.2气象条件 (4) 2.3 沿线地形地貌 (4) 2.4 沿线地表水系 (5) 2.5 沿线防洪水利设施 (6) 2.6 沿线道路交通 (7) 2.7 沿线文物古迹 (8) 3.区域地质条件 (8) 3.1区域地层 (8) 3.2地质构造 (8) 4.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9) 4.1 沿线地层特征 (9) 4.2 工程地质分区 (9) 5.沿线水文地质条件 (11) 5.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1) 5.2沿线水文地质条件 (11) 5.3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12) 6.沿线地震效应 (13) 6.1 历史地震 (13) 6.2 建筑场地类别初判 (13) 6.3 抗震设计参数 (13) 6.4 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液化初步判别 (13) 7.沿线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 13 7.1岩土工程条件 ........................................................................................................................................... 13 7.2 地下水影响评价 ...................................................................................................................................... 14 7.3不良地质作用 ........................................................................................................................................... 14 7.4特殊岩土 ................................................................................................................................................... 14 8.周围环境与拟建工程相互关系 ....................................................................................................................... 15 9.对下一步勘察工作的建议 ............................................................................................................................... 15 附件: 1. 轨道交通线拟建线路现状图 ................................................................................................ 16 2.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 19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 37 4. 工程地质柱状图 .................................................................................................................... 41 6. 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 46 7. 水质分析成果报告 ................................................................................................................ 50 8. 钻孔波速测试成果图 (52)

广佛线地铁1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 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二○○九年三月

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 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项目经理:程明明 报告编写:汪令明 报告审核:温京 总工程师:黄以光 总经理:黄奕芳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二○○九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依据 (1) 工程概况 (1) 勘察目的和要求 (1) 2 勘察工作布置 (1) 勘察依据 (1) 勘察钻孔布置和编号 (1)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2) 有关说明 (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地形与地貌特征 (3)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3) 岩土分界线 (4)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4) 4 水文地质条件 (5) 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 (5) 地下水的腐蚀性 (6) 5 土石方可挖性分级和隧道围岩分类 (6) 6 隧道洞身经过围岩类别 (6) 隧道洞身主要围岩类别 (6) 隧道洞身岩石抗压强度 (6) 7 施工勘察建议 (7) 附表 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土工试验统计表………………………………………………………………………1张 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4、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判别砂土地震液化情况表………………………………………1张 附图 1、图例……………………………………………………………………………………1张 2、钻孔平面布置图……………………………………………………………………3张 3、工程地质线路纵断面图……………………………………………………………6张 4、钻孔柱状图…………………………………………………………………………14孔 5、土工试验报告…………………………………………………………………………1张 6、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张 7、岩芯照片

3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界垭隧道工程地质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报告 1、前言 工程概况 拟建的界垭隧道位于秭归县周坪界垭村,为秭归县周坪乡至聚集坊公路改建工程中路线穿越东西向山岭地带而建设。隧道轴线呈直线型展布,隧道轴线走向方位角约152°,隧道进、出口与路基相接。隧道按单线双向行车道设计,设计里程桩号为AK5+727~AK6+119,洞内纵坡%,长度为。隧道最大埋深约,属长隧道。隧道进口端设计高程,出口端设计高程。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为了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尽量恢复洞口自然境观,洞口均设置一段明洞。洞内设计灯光照明,自然通风。 隧道工程按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主要设计标准: ⑴设计行车速度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⑵隧道建筑限界 主洞建筑限界(m)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等技术规范、规定进行,主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⑴初步查明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动参数; ⑵初步查明隧址区地质构造的类型、规模、形态特征,评价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⑶初步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及围岩等级; ⑷初步查明隧道进出口斜坡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⑸初步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 ⑹初步查明地震情况,明确隧道区的基本烈度,并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等因素,提出抗震设计烈度及处理意见; ⑺初步查明隧道区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评价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⑻初步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指标、围岩级别等设计必需的岩土工程参数; ⑼初步查明岩溶、断裂、地表水体发育地段产生突水、突泥及塌方冒顶的可能性; ⑽初步查明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 ⑾初步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次初勘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于2013年10月20日至2013年10月25日对隧道工程场址进行了初勘。本次初勘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1。 完成主要工作量表表1-1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 从外业施工到内业资料整理,均以现行公路行业相关规范、规程及《工程地质初勘勘察大纲》和设计要求为依据,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管理程序上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规定;钻孔质量经监理检查和签署,确认合格,满足设计要求。 2、工程地质条件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隧址所在地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周坪界垭村。隧道进、出口端附近有乡村公路到达,交通较为

长春地铁一号线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完整版

目录 总说明 (1) 第1章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范围 (1) 1.3设计依据 (1) 1.4主要设计原则 (1) 1.5主要技术标准 (1) 第2章降水工程设计 (2) 2.1场区地层情况 (2) 2.2场区地下水情况 (2) 2.3地下水影响分析 (2) 2.4方案选择 (3) 2.5降水方案及设计参数 (3) 2.6降水排水设计方案 (4) 2.7降水配电系统设计 (4) 2.8降水施工围挡方案 (4) 2.9降水沉降监测 (4) 2.10降水施工技术要求 (5) 第3章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 (7) 3.1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7) 3.2潜水残留水处理 (7) 3.3备用电源措施 (7) 第4章降水工程的环境保护和处理措施 (8) 4.1地下水资源保护 (8) 4.2地下水污染防治 (8) 4.3降水设施的后期处理 (8)

总 说 明 第1章 概述 1.1 工程概况 拟建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自由大路站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交叉口,设4个出入 口,1号出入口位于林业宾馆门口,2号出入口位于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院内,3号出入口位 于长春电力集团院内,4号出入口位于国商百货门口,设2个风亭,分别位于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院内及友谊绿地内。车站为地下两层站,车站主体拟采用暗挖法(PBA 工法)施工。车站中心里程为K20+908,长度约为195.0m (K20+831.0~K21+026.0)。车站顶板标高约为197.85m ,底板标高约为185.00m ,底板埋深约为20.0~25.0m 。本工点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1.2 设计范围 车站中心里程为 K20+908,长度约为195.0m (K20+831.0~K21+026.0)范围内,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风亭等地下结构的降水设计。 1.3 设计依据 ⑴中冶地勘察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长春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自由大路站详细勘察报告》; ⑵《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4〕《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 〔5〕《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4 主要设计原则 由于地铁建设工程降水其复杂程度远远大于一般基坑降水工程,因此,除满足一般降水规范要求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地铁降水工程的特点,以“安全至上、质量第一”为准则确保施工安全; 2)降水井布置重点考虑对交通、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降水施工、抽水所占用的地面空间; 3)降水井布置要避开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控制距桥梁、建筑物基础的距离; 4)必须有效控制降水引起建筑物沉降以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5)必须要考虑降水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施工工艺成熟,完成设计的可靠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降低降水工程成本; 6)降水结束后,对降水设施的处理必须符合市政管理的有关规定; 1.5 主要技术标准 ⑴降深控制要求: 开挖槽底已经超过承压水含水层顶板,要求将上层潜水和层间承压水疏干。 ⑵附加沉降要求: 对在降水影响范围内高层建筑、高耸建筑、古建筑、危险建筑、重要工程设施等进行降水引起附加应力而产生的沉降计算,倾斜计算。由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不能对周边建筑产生危害性影响及影响其正常使用。

[广东]新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编制单位: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年10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 三、区域地质构造及工程地层特征 (3) (一)区域地质构造 (3) (二)工程地层特征 (3) 四、水文地质条件 (5) (一)水文地质条件 (5) (二)水文地质试验 (5) (三)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6) 五、隧道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评价 (8) (一)岩石力学性质 (8) (二)工程地质评价 (8) 六、综合测井测试 (10) 七、封孔情况 (13) 八、结论 (13)

附图、附表 图号顺序号比例尺 1 1-1 区域地质图1:200000 2 2-1 SSZ-6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 3 3-1 抽水试验曲线图1、图2 4 4-1 综合测井成果图 附表: 附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报告 附表:岩石鉴定报告 附表:水质检验报告 其它:岩芯照片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评隧道SSZ-6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一、概况 黄竹坪隧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境内,设计钻孔SSZ-6,里程为DK320+700右15m处。为查明隧道沿线两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特委托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南广铁路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深孔的钻探任务。 我公司受理业务后,迅速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设备物质及资金,采用XY-300型钻机,于2008年7月23日进场,设备安装调试后于2008年8月3日至2008年8月11日完成钻探任务(终孔深度为150.0m),尔后又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及岩、水样的采取送验和电测井工作,直至2008年8月21日全部竣工,历时30天,共完成如下工作量(见表1、表2) 钻探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规程》(TB10049-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钻探规程》等规程规范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