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201□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

抑制性试验

Water quality-Freshwater algal growth inhibition test

with unicellular green algae

(征求意见稿)

201□-□□-□□实施201□-□□-□□发布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试剂和材料 (2)

6 仪器和设备 (3)

7 分析步骤 (3)

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5)

10 精密度 (7)

11 试验报告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BS EN ISO 8692:2004章条编号对照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BS EN ISO 8692: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废水中绿藻生长抑制试验的快速筛选方法 (11)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生物类监测分析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或废水中含有的物质和混合物对单细胞绿藻生长抑制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为等同采用《水质—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BS EN ISO 8692:2004)。附录A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BS EN ISO 8692:2004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附录B给出了本标准与BS EN ISO 8692: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或废水中含有的物质和混合物对单细胞绿藻生长抑制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易溶于水的物质进行单细胞绿藻生长抑制试验。本标准参照ISO 14442和

ISO 5667-16进行修改后,也可适用于难溶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挥发性化合物、重金属进

行单细胞绿藻生长抑制试验。

附录A 给出了废水中绿藻生长抑制试验的快速筛选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ISO 5667-16:1998

水 采样 样品生物试验指南(Water–Sampling–Part 16:Guidance on biotesting of samples )

ISO 14442:1999 水质 用难溶性物质、挥发性化合物、金属和废水进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指南(Water quality–Guidance for algal growth inhibition tests with pooly soluble

materials ,volatile compounds ,metals and waste water )

BS EN ISO 8692:2004 Water quality Freshwater algal growth inhibition test with

unicellular green algae (水质 用单细胞绿藻进行淡水藻类生长抑制性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细胞浓度 cell density

指每单位容积培养基中的细胞数量,通常用每毫升中的细胞数表示浓度,以x 表示。

3.2

比生长率 specific growth rate

指单位时间内细胞浓度的增长比率,以μ表示。计算公式为:dt

dx x ?=

1μ。 式中:

μ——比生长率,d -1; x ——细胞浓度,细胞数/ml ;

t ——时间,用d 表示。

3.3

生长培养基 growth medium

混合水(5.2)和营养物质组成的培养基,绿藻细胞在其中培养生长,主要用于前期培

养和空白对照。

3.4

测试样品 test sample

指水溶性样品(如废水)、化学物质或混合物,用于测定其对海藻的生长抑制作用。

3.5

测试培养基 test medium

由水、营养物质和测试样品混合组成。

3.6

测试组 test batch

指由水、营养物质和测试样品组成的测试培养基(3.5)与海藻一起培养。

3.7

对照control

指不含测试样品,由水和营养物质组成的生长培养基(3.3)与绿藻一起培养。

3.8

效应浓度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相对于对照,引起绿藻细胞比生长率降低x%时的测试样品浓度。建议用符号“ErCx”表示。

4 方法原理

测试样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或混合物浓度不同,会对藻类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接种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单细胞绿藻细胞,绿藻细胞在含有一定浓度测试样品的培养基(该培养基由混合适当量的生长培养基和测试样品组成)中培养生长几个世代。培养72h,至少每隔24h测一次每个测试组中的细胞浓度。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测试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生长率的降低来表示海藻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

5.1 试验生物:可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浮游的淡水海藻物种,在海藻酸微胶囊中可保存几个月,并且很容易从中释放出来用于进行毒性试验。

5.1.1 近具刺链带藻(Desmodesmus subspicatus(8

6.81 SAG)

5.1.2 羊角月芽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Korshikov)Hindak(ATCC 22662,CCAP 278/4 或 61.81 SAG))

注1:这两种浮游海藻属于绿球藻目(绿藻门,绿藻纲),通常是单细胞培养。

注2:可以按照5.3和7.1中的培养基进行贮存培养。然而需要经常进行传代培养(每周一次)以防止生长失败。贮存培养物在丰富的藻类培养基中能延长保存时间。

5.2 水: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电导率<10μS/cm),用于制备生长培养基和溶解试验物质。

在配制和贮存过程中需要避免被无机或有机物质污染,而且不能使用铜制设备。

5.3 营养物

按照表1配制四种溶于水的营养物贮备液。加以稀释可配制测试溶液中的最终营养物浓度(见7.1和7.4),也可将常量营养物质直接加入水中获得。

用0.2μm滤膜过滤贮备液除菌,或使用高温高压灭菌(120℃,15min)。该贮备液应于黑暗4℃下保存。

表1 测试溶液中的营养物质量浓度

贮备液营养成分贮备液质量浓度测试溶液中的最终营养物质量浓度

贮备液1:常量元素-营养物

NH4Cl

MgCl2·6H2O

CaCl2·2H2O

MgSO4·7H2O

KH2PO4

1.5g/L

1.2g/L

1.8g/L

1.5g/L

0.16g/L

15mg/L

12mg/L

18mg/L

15mg/L

1.6mg/L

贮备液2:Fe-EDTA FeCl3·6H2O

Na2EDTA·2H2O 64mg/L

100mg/L

64μg/L

100μg/L

贮备液3:微量元素H3BO3a

MnCl2·4H2O

ZnCl2

CoCl2·6H2O

CuCl2·2H2O

Na2MoO4·2H2O 185mg/L

415mg/L

3mg/L

1.5mg/L

0.01mg/L

7mg/L

185μg/L

415μg/L

3μg/L

1.5μg/L

0.01μg/L

7μg/L

贮备液4:NaHCO3 NaHCO3 50g/L 50mg/L 注а:加入0.1mol/L的NaOH可以溶解H3BO3。

注3:为了防止NaHCO3的挥发损失,贮备液4不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但可以通过膜过滤除菌。

6 仪器和设备

所有接触测试培养基的设备均应由玻璃材质或其他化学惰性物质制成。

6.1 温控箱或温控室:具持续均衡照明的白色荧光灯。

6.2 绿藻细胞浓度测量仪:最好是粒子计数器,或显微镜和计数板。测量细胞浓度最低可

达104细胞/ml,能识别细胞生长和干扰因素(如存在颗粒物和色度)。分光光度仪具有足够

的灵敏度和足够长的光程长度(最高可达10cm),可以测量104细胞/ml。然而,当细胞浓

度较低时,悬浮物质和色度会对测定产生干扰。

注:如果荧光计足够灵敏度且荧光值与细胞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时,绿藻细胞浓度也可以使用荧光

计(例如体外用荧光测定或体内用二氯苯二甲脲(DCMU)标记后再用荧光测定)作为一种间接的方法进

行测量。

6.3 培养瓶:具透气瓶塞的250ml 锥形瓶。

6.4 膜过滤器:孔径为0.2μm滤膜。

6.5 高压灭菌锅。

6.6 pH计。

6.7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7 分析步骤

7.1 生长培养基的制备

在约500ml水中加入10ml的贮备液1(5.3)、1ml的贮备液2(5.3)、1ml的贮备液3

(5.3)、1ml 的贮备液4(5.3),然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混匀。

该生长培养基用碳酸氢盐和充气CO 2进行缓冲。参照ISO 14442的规定,通过改变HCO 3

和/或充气CO 2的浓度(要求密闭容器)得到不同的pH 值。在不同的pH 值条件下进行测试,

应记录pH 值的更改及更改依据。

注1:如果生长培养基需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那么应在灭菌后加入贮备液4(5.3)。

注2:生长培养基应在使用前接触空气过夜平衡,或通入过滤空气鼓气30min 。达到平衡后,必要时,

用1mol/L 盐酸溶液或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值至8.1±0.2。

7.2 预培养和接种藻细胞

在正式测试开始前2~4d 进行预培养试验。为了在正式测试时得到处于指数生长期的藻

细胞,生长培养基(7.1)应接种较低细胞浓度(如5×103细胞/ml~104细胞/ml 经过3d 的预

培养)。预培养应按照与7.6步骤相同条件下进行。

处于指数生长期的预培养藻细胞作为测试时的接种源。为了计算所需要的接种量,在接

种前应立即测量预培养的藻细胞浓度。

7.3 测试样品浓度的选择

绿藻细胞应当暴露于比率不超过3.2的不同测试样品浓度系列中(如1.0mg/L 、1.8mg/L 、

3.2mg/L 、5.6mg/L 、10mg/L )。测试样品浓度应选择能够至少获得一个低于r E C x 的抑制浓

度和一个高于r E C x 的抑制浓度。另外,为了回归分析数据,测试样品浓度应至少包含两个

处于10%和90%之间的抑制水平。

仅用一个浓度水平来证明没有毒性的限度试验,应在限度浓度水平至少重复测定6次。

注:通过浓度范围预试验来确定合适的浓度范围,其预试验应覆盖几个数量级的测试浓度。在预试验

中不用重复测定。

7.4 测试样品和贮备液的准备

根据样品性质和测试目的,如果测试样品是水溶液(如废水),应考虑进行前处理(如

过滤或离心),在样品中加入营养贮备液(5.3),见7.1。对于非水溶液测试样品,通常需要

准备贮备液。基于测试样品的属性,仔细选择贮备液的配制方法。贮备液的准备通常是将测

试样品溶于生长培养基中。当测试样品不易溶于培养基中时,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详见ISO

14442和ISO 5667-16。

一般情况下,在加入测试样品后,试验中不用调节培养基的pH 值。但是对于一些物质

可能由于强酸或强碱性而表现出毒性作用。为了测定样品的毒性不受pH 值影响,可以使用

1mol/L 盐酸溶液或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见ISO 5667-16)调节水溶液样品或贮备液(在

系列稀释前)加入到培养基后的pH 值。

7.5 测试准备和对照组

准备测试和对照组:混合适当体积的测试样品或测试样品贮备液于生长培养基中,接种

(7.2)于培养瓶中。在所有培养瓶中的总体积、加入的生长培养基营养物质和细胞浓度均

应相同。

为了在对照培养中能进行指数生长,初始的细胞浓度不能超过104细胞/ml ,而且其pH

值变化不超过1.5个单位(参见8)。

每个测试样品浓度至少要重复测定3次。仅加入培养基和接种绿藻细胞而不加测试样品

的测试瓶,作为对照组并重复测定6次。必要时,准备仅加入某一浓度的一系列测试样品的培养瓶,不接种绿藻细胞作为细胞测定时的本底。

如果增加测试样品浓度数量和减少浓度区间,基于统计学考虑(见ISO/TS 20281),可以减少每个浓度的重复测试次数。

同时,测量每个对照组和测试组的pH值。

7.6 培养

测试瓶应盖好,避免空气污染和降低水分蒸发。但不能完全密封,要保证CO2进入瓶中(可以开一个小孔)。在23℃±2℃和持续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使用合适的接收器,当光合作用测定波长范围为400nm~700nm,测试培养基光强度的平均水平应在60μmol/m2·s~120μmol/m2·s之间,其变化要求保持在±10%范围内。

测量方法,尤其是接收器(收集器)类型会影响测量结果。球形接收器(从测量平面上方和下方的各个角度对光进行响应)和弧形接收器(从测量平面上方的各个角度对光进行响应)都属于单向性接收器,较为合适。这些接收器对注释中提到的多点类型光源提供了更高的读数。

注:上述描述的光强度可通过4个到6个通用白色(自然色)荧光灯获得(例如:标准色彩2的色彩等级,4300K的色彩温度)。荧光灯距培养基的最佳距离大约是0.35m。

对于灯光测量仪器用lux单位,对测试而言等同范围6000lux到10000lux都是可行的。

ISO 14442中描述了有颜色的测试溶液进行特殊校正。

为了保持细胞处于悬浮状态、使CO2进入水中和防止pH的降低,培养过程中应不停地摇晃、振荡培养瓶或进行曝气。

7.7 测量

至少每24h测量一次每个测试瓶(包括对照组)中的绿藻细胞浓度。测量时从培养瓶中移出的部分最好不要放回原培养瓶。

初始绿藻细胞浓度可以作为最初的细胞浓度,因此,不必测量最初的绿藻细胞浓度。试验应至少持续72h±2h。

试验结束后,测量每个样品培养瓶(7.5)和对照培养瓶(7.5)中的pH值,并用显微镜确认绿藻细胞的外观和试验生物的特性。

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如果未出现下述情况,可认为试验无效。

8.1对照绿藻细胞平均生长率最少为1.4d-1。该生长率指在72h内绿藻细胞浓度的增加量。

8.2 对照生长率的变异系数不超过5%。

8.3 测试期间pH的增加会显著影响试验的结果,对照培养基pH值的增量与生长培养基的pH值增量相比,应不超过1.5个单位。

试验中pH的增加可以显著影响试验的结果,因此,设置了1.5个单位的限量。pH的变化应该在试验结束时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比如,可在试验中不停摇动。如果达不到上述控制指标,应核实试验方法,必要时从通过其他方法获取所用的绿藻细胞接种源。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9.1 绘制生长曲线

根据试验测试样品培养基中绿藻细胞浓度或与细胞浓度有关参数和测量时间绘制图表。

绘制每个试验浓度和对照的生长曲线,以细胞浓度对数和试验时间画坐标图。线性生长

曲线表明处于对数生长期,而平稳曲线表明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

在暴露期末期,如果对照培养显示生长率下降,测试样品抑制绿藻细胞培养的生长率可

能与对照培养保持一致,则错误地表明测试样品生长抑制作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

对照细胞对数生长期内的最后一次测量结果计算生长率和生长抑制作用。

9.2 计算抑制百分率

每一组试验的平均比生长率μ,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00

ln ln L L x x t t μ?=

? (1) 式中:

t 0 —— 试验开始时的时间; t L —— 试验结束时的时间(或对照细胞对数生长期内的最后一次测量时的时间(9.1));

x o —— 最初接种的细胞浓度;

x L —— 在测量时间t L 时测量的细胞浓度。

平均生长率也可以从细胞浓度对数和时间的回归曲线斜率中获得。 分别计算每批次试验样品和重复对照的μ。每一批次测试样品的抑制率,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100i c i c

I μμμμ?=

× (2) 式中: i I μ—— 测试浓度i 的抑制率(生长率)

; i μ—— 测试浓度i 的平均生长率;

c μ —— 对照试验的平均生长率。

9.3 测定r E C x (如和)

r 10E C r 50E C 用在每个测试浓度下的抑制率和测试浓度在对数刻度上作图和表。如果数据点的分散过

大,用重复测定的标准偏差绘图。

用合适的非线性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回归分析(示例参见ISO/TS 20281的参考文

献[9]和[10]),测定r E C x 值和置信区间。

作回归分析时,如果数据太少或者数据不确定,或者抑制率与相应浓度呈现不规则浓度

关系(比如拐点),那么需要用到作图法。在这种情况下,绘制一条肉眼感觉平滑的剂量-

效应曲线,从此图中读出r E C x 值。如果测试物质浓度中观察到特别离群的数据,应考虑使

用毒物刺激作用模型。

9.4 结果表示

可用和表示生长率的EC 10和EC 50值。也可以用测试时间如ErC 50(0-72h)

来明确表示。通常用mg/L 或ml/L 和置信区间注明和。

r 10E C r 50E C r 10E C r 50E C

测试废水要依据稀释因子D和最低无作用稀释LID,即最高测试浓度的培养基抑制率低于5%,稀释因子用废水体积分数的倒数表示。例如,废水体积是测试培养基的1/4(25%体积比),则稀释因子为D=4;详见ISO 5667-16的附录A。

9.5 结果解析

EC10和EC50值作为毒理数据来源于在确定的标准条件下的实验室试验结果,说明是一种潜在危害,不能直接用于预测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当在解析说明EC10和EC50值时,要考虑生长曲线的形状。该曲线的某些特性(比如初始生长的延迟、具有良好生长初期但没有一直保持这种生长状态)能显示所关注毒物的作用方式。

10 精密度

用K2Cr2O7和3,5-二氯苯酚作为参考物质,结果见表2。参考测试综述表明:测试用的菌株敏感性经过多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表2 实验室间E r C50测试结果

测试生物和测试物质参加实验室数量

/ 异常值

平均值

(mg/L)

标准偏差

(mg/L)

变异系数

(%)

近具刺链带藻(Desmodesmus subspicatus)

K2Cr2O7 20

4

0.84

0.12

14 3,5-二氯苯酚 18

2

6.42

2.38

37

羊角月芽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

K2Cr2O79a 4

1.19

0.27

23

3,5-二氯苯酚9a 4

3.38

1.30

38

注a:羊角月芽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作为测试藻类的试验中出现较高数量的异常值,是因为用

了不同的生长培养基(培养基的pH值不同)。偏离该标准规定pH值的生长培养基试验结果已经被剔除。

为了证明试验体系的有效性,建议至少测试一种参考物质(例如当试验仅使用了一种藻

细胞株,或改变了试验条件的情况下)。结果应与表2中数据进行比较。

注:在此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中,近具刺链带藻(Desmodesmus subspicatus)对照生长率为1.74d-1 (变

异系数CV为 27%),羊角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对照生长率为1.91d-1 (变异系数CV为

23%)。这些生长率表明细胞浓度的增加至少是150个/ml。

11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信息:

a)参考本标准;

b)识别测试样品的所有数据;

c)测试生物:种、来源、株号、培养方法;

d)试验细节:

——试验开始日期和持续时间;

——样品和试验培养组的准备方法;

——测试浓度;

——培养基组成;

——培养设备和培养步骤;

——光照强度和质量;

——温度;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试溶液(包括对照试验)的pH 值;

——测量细胞浓度的方法,并用背景值进行校正。

e) 结果:

——每一培养瓶测定点的细胞浓度;

——在每一测量时间点,每一测试浓度(包括对照试验)的平均细胞浓度;

——生长曲线(细胞浓度的对数与时间的关系);

——用表和图代表的浓度和作用(对应浓度的抑制百分率)之间的关系,例如用抑

制率和浓度对数作拟合;

——r E C x 值,例如包括测定方法的和;

r 10E C r 50E C ——观察到的其他效应,如绿藻细胞的漂白。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BS EN ISO 8692:2004章条编号对照

附表A.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BS EN ISO 8692:2004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附表A.1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BS EN ISO 8692:2004章条编号对照

本条编号对应的BS EN ISO 8692:2004标准章条

编号

1 1

2 2

3.1~3.8 3.1~3.8

4 4的第一、二段

5 第一段 5.3第三段

5.1 5.1

a)

5,1,1 5.1

5,1,2 5.1

b)

5.2 5.2

5.3 注3 5.3第五段

6 6

6.1~6.6 6.1~6.6

6.7 6的第二句

7.1第一段 7.1的1~7段

7.1第二段 7.1的末段

7.1的注1、注2 7.1的第8、9段

7.2 7.2

7.3 7.3

7.4 7.4

7.5 7.5

7.6 7.6

7.8 7.8

8.1~8.3 8的a、b、c

9.1~9.3 9.1~9.3

9.4 10

9.5 11

10 12

11 13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BS EN ISO 8692: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BS EN ISO 8692: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附表B.1 本标准与BS EN ISO 8692: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的章

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原因

删除文本前“警告”内容不是本文的技术内容。

2 增加了引用文件“BS EN ISO

8692:2004”

本文是依照该文件编写,因此增加了此

文件。

4 将原标准的二段合成一段为了更符合我国中文的表述。

5 未引用原标准对商业公司的推荐;符合我国标准的要求。

5.3 将贮备液4的内容以注的方式表达更符合我国标准的表述。

6 将荧光计的内容以注的方式表达更符合我国标准的表述。

9 将原标准“结果计算”该为“结果

计算与表示”

更符合我国标准的表述。

9.4和9.5 将原标准的10、11的内容改为9.4、

9.5

增加标准文本结构的紧凑性,更符合我

国标准的表述。

(规范性附录)

废水中绿藻生长抑制试验的快速筛选方法

C.1 通则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污水、废水和其他水环境样品,规定了在进行筛选试验对不同试验容器的要求,如培养皿。

C.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样品采集回来后应该尽快进行测试,或冷冻、解冻、过滤、离心等。在进行废水测试前,建议先参照ISO 14442和ISO 5667-16要求。

C.3 培养器皿

可以使用适当容积的烧瓶、培养瓶、培养皿。测试容器的材质选择应避免下列因素:

a)释放潜在的有毒物质;

b)从测试培养基中吸收成分;

c)蒸发损失废水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d)在重复操作和处理过程中透光不均匀。

C.4 测试浓度的选择

按照C.5步骤稀释待测水环境样品。稀释系列应当能覆盖预期反应的数量级范围。如果使用培养皿和自动化设备,为了确保与要求的一致性,需要增加测试稀释液的数量。通过浓度查找试验来确定稀释系列。

除非对不同的试验方案有充分的技术校正,每一组试验(包括对照)最好做至少3次重复和5个浓度。基于数学统计的考虑,通过增加浓度数量和减少浓度区间能减少每一浓度的重复测定次数。

C.5 试验培养组的准备

按同样的方式准备系列培养测试组,以确保得到相同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接种绿藻。按照7.1步骤向试验水环境样品中加入营养贮备液(5.3),然后用适当体积的生长培养基和接种藻体混合该测试水溶液。该操作允许测试浓度达到约98%。

C.6对照本底值

测定不加绿藻的废水稀释液,以判断绿藻浓度测量时可能存在的干扰,以及允许背景校正值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测试结束时,本底对照应当不干扰绿藻细胞的生长。

C.7 参考物质

推荐定期间隔使用测定参考物质(见第9章节)进行质量保证和检查绿藻细胞的敏感性。如果该生长抑制试验仅进行了两次测试(在试验最初和结束时);或者如果使用了初始细胞浓度,仅在试验结束时进行一次测定,参考物质试验可以简化操作步骤。

C.8 试验生物

使用近具刺链带藻(Desmodesmus subspicatus)和羊角月芽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spicatus)(5.1)。

C.9 测量绿藻细胞浓度

用显微镜或电子计数方法测量,也可以使用非直接的方法,如浊度计、光度计或荧光计进行测量,但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相关性。如果测试样品是浑浊的,建议使用荧光计测量,并且尽量减少浊度产生的干扰。

C.10 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最短48h ,最长可超过72h 。

C.11 测试频率

一般建议每天测量细胞浓度。对于废水样品,可以仅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时测量细胞浓度。如果初始细胞浓度作为最初接种的细胞浓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仅测量试验结束时的细胞浓度即可。

C.12 测量pH 值

在试验结束时可以仅测量对照瓶的pH 值。在培养皿测试中,pH 值可以共享对照重复试验的测定值。

C.13 抑制百分率的计算

由于抑制生长百分率(9.2)与生物量水平、生长条件和试验周期无关,因此可以作为本筛选试验的终点。

C.14 测定r E C x 和LID

按照7.3步骤计算r E C x 值,也可通过直线图插值法计算r E C x 值。r E C x 单位为ml/L 或废水占测定培养基百分比(体积比)。也可以用LID 值(最低无作用稀释因子,见ISO 5667-16:1998)来表示试验结果,LID 表示产生影响的最低稀释比应低于5%。

C.15 质量控制

第8章节中的质量控制也适用于本附录,还应满足以下附加的措施(C.6)。在测试结束时,绿藻细胞在空白对照中的生长应当不被干扰。

C.16 试验报告

除10章节中要求的数据外,试验报告还应当包括测试样品的自然特性(废水、污水、沥出液等),来源、登记、样品方法、采样日期、保存、暴露时期、外观、前处理方法(放置、过滤、离心和pH 值调节)、试验终点和计算方法。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是海洋植物中结构最简单、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具重要意义的一群生物,它们是许多水生动物的直接饵料。而那些不是直接摄食单细胞藻类为生的动物,也大都是间接地以它们作饵料,经过一次或多次转换才成长起来的。据初步估算,自然界要生产出一公斤的鱼肉,约需数百公斤至上千公斤的单细胞藻类。因此,可以说:海域单细胞藻类的丰富程度是该海域渔业丰歉的一重要决定因素。当然,这里也应指出,如果某海域有机污染严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那么,在温、盐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赤潮’(有关‘赤潮’的问题将在第五章海洋灾害加以叙述)。此外,有些单细胞藻类在研究海流与水团的动态方面有重要意义;有些种类可附着于大型海藻体表,成为藻类养殖的害藻;有些还附生于船底,能降低船的航速。 单细胞藻类在硅藻门、甲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蓝藻门、红藻门、绿藻门中都有它们的存在。其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是硅藻门和甲藻门。 福建海域地处台湾海峡西部,是东海和南海的过渡区,常年受南海暖流和闽浙沿岸流的交错影响,况且还接纳许多河川输入的大量营养盐,水体肥沃,单细胞藻类非常丰富,调查记载的种类近千种,数量常年平均每立方米水体有单细胞藻类1340万个左右。近岸、港湾区的数量还要大得多,如:厦门西港区1987年调查时,年平均竟高达每立方米水体1.8亿个。 (一)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硅藻为单细胞生活或借助胶质连成群体。细胞具有特殊的壳壁,壳壁主要成分是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壳壁由两瓣套合,分为上、下壳,上壳稍大、下壳较小。壳面有各种花纹。根据花纹排列,分为中心纲和羽纹纲。福建省沿海(包括台湾海峡)共已记录了784种,其中,中心纲308种,羽纹纲476种。现将最主要属种简介如下: 1.中心纲(亦称辐射纲)(Centricae)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一、常见的有毒藻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较大,不定形,由很多微小细胞构成(见图1~4)。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大。细胞呈棕黑色(图1~4)或蓝绿色(图2、3)。细胞内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外缘没有明显的胶被。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大量繁殖时,会在水面形成水华;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另外,这种藻类还能产生微囊藻毒素(Mircocystin_LR)。是一种对水处理影响较大的藻类。 藻类的分类参照 胡鸿钧等编着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胡鸿钧等编着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3~16 图版2-1~2。 二、常见的有味藻类 1、蓝藻门--具缘微囊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蓝藻门(Cyanophyt )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 )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形状不规则,由许多微小的细胞组成。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小,细胞间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的外缘有一层厚而坚韧的无色胶被;图2 藻体死后,残留的胶被。藻体

提醒珍藏史上最全高清藻类图谱

提醒珍藏!史上最全高清藻类图谱 文/水产前沿杂志李钒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天天看水色,到底看出什么东东来没有?藻类虽小,但静下心来看一看,池塘里的微观世界原来是那么的绚丽多姿。福利来了,今天小编为您整理了各种常见藻类的高清图谱,点击收藏,你值得拥有。 蓝藻门 微囊藻 (学名:Microcystis,来自拉丁文的mikros(小)与kystis(囊状物))是淡水中常见的一个蓝菌的属,其中包含会造成有害藻华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其毒素会导致肝脏、胆囊病变。如命名所显示,微囊藻的特征是小型的细胞且没有鞘的包覆。细胞常聚集成大至肉眼可见的群落,本为圆形,但随细胞数增多会逐渐出现孔洞并变不规则。其原生质体的颜色为浅蓝绿色,但充满气体的囊泡常会呈暗色,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用来鉴别微囊藻的特征之一。 色球藻 色球藻(Chroococcus)藻体多数为2、4、6或更多一些细胞组成的群体,少数为单细胞。单细胞时细胞球形,群体中的细胞为半球形或四分之一圆形。细胞均具明显胶被,群体者既具群体胶被,其内的细胞也各具胶被,有的种类胶被还明显分层。细胞仅具原核。细胞蓝绿色、淡蓝绿色或灰色或黄色等。色球藻为淡水常见种类,常见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或潮湿的土壤和花盆壁上。 螺旋藻 螺旋藻(学名:Spirulina),亦称“节旋藻”,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体长200-500μm,宽5-10μm,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形如钟表发条,故而得名。胶质鞘无或只有极薄的鞘,并有规则螺旋状,以形成藻殖段繁殖。无异形胞和后壁孢子。约38种,多数生长在碱性盐湖。目前国内外均有大规模人工培育,主要为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和印度螺旋藻三种。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在自然水域,其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 颤藻 颤藻(Oscillatoria)属于颤藻科,最原始的绿色植物之一,是丝状的蓝线菌,属于原核生物。表面有黏液鞘,在显微镜底下可以看见细薄的丝状构造,藻体内分泌的胶状物质把丝质在水作媒体的作用下推动,在水面作有韵律的颤动,故名颤藻。是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蓝藻菌,其生命力极强。颤藻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到。颤藻细胞直径比细菌大,甚至可以达到70μm。 念珠藻 念珠藻目Nostocales,蓝藻门的1目。藻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单一或多数藻丝在公共的胶质被中。藻丝单列,细胞为球形、椭圆形、圆柱形、腰鼓形等。本目蓝藻有的可作食用,

第一节“藻类植物”复习题

第一节“藻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孢子生孢子 2.孢子配子 3.载色体蛋白核 4.茸鞭型鞭毛尾鞭型鞭毛 5.世代交替核相交替 6.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 7.无性世代有性世代 8.孢子体配子体 9.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10.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11.单室孢子囊多室孢子囊12.孢子囊配子囊 13.果孢子体四分孢子体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 2.蓝藻的色素体中,光合片层不集聚成束,而是单条的有规律的排列。( ) 3.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于载色体上。( ) 4.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 ) 5.蓝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 6.蓝藻除了营养繁殖之外,还可以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 7.蓝藻细胞都无蛋白核。( ) 8.蓝藻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且壁外多有明显的胶质鞘。( ) 9.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物分散在中心质中。( ) 10.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 11.裸藻门植物的细胞均无细胞壁,故名裸藻。( ) 12.裸藻的藻体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单细胞、群体和丝状体三种类型。( ) 13.裸藻门绿色种类的细胞有许多载色体,其上有时有蛋白核。( ) 14.裸藻的绿色种类和无色种类均营自养生活。( ) 15.甲藻门植物都具由纤维素的板片嵌合成的细胞壁。( ) 16.甲藻的细胞均有横沟和纵沟。( ) 17.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茸鞭型鞭毛。( ) 18.金藻门植物都具含纤维素和果胶质的细胞壁。( ) 19.金藻门植物细胞的载色体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较少,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因此,载色体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黄色。( ) 20.黄藻门植物的细胞壁都是由两个“H”形的半片套合而成。( ) 21.黄藻门与金藻门的贮藏物质均为金藻昆布糖和油。( ) 22.无隔藻属植物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 ) 23.无隔藻属植物贮藏物是油,没有淀粉。( ) 24.无隔藻的藻体是管状分枝的单细胞多核体。( ) 25.硅藻运动是由于细胞具鞭毛的缘故。( ) 26.硅藻的细胞壁是由上壳和下壳套合而成。( ) 27.硅藻的复大孢子仅仅在有性生殖时才形成。( ) 28.硅藻的细胞壁含有果胶质和纤维素。( ) 29.硅藻的营养体是单倍体。( ) 30.无隔藻属的营养体为二倍体,而羽纹硅藻属的营养体为单倍体。( ) 31.无隔藻属和中心硅藻纲植物生活史中无世代交替。( ) 32.硅藻的复大孢子为二倍体。( ) 33.硅藻分裂多代后,以产生复大孢子的方式恢复原来的大小。( ) 34.硅藻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半片始终作为子细胞的上壳,老的半片作为下壳。( ) 35.绿藻门植物的营养细胞均无鞭毛。( )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word版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一、常见的有毒藻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蓝藻门 (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较大,不定形,由很多微小细胞构成(见图1~4)。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大。细胞呈棕黑色(图1~4)或蓝绿色(图2、3)。细胞内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外缘没有明显的胶被。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大量繁殖时,会在水面形成水华;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另外,这种藻类还能产生微囊藻毒素

(Mircocystin_LR)。是一种对水处理影响较大的藻类。 藻类的分类参照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3~16 图版2-1~2。

二、常见的有味藻类 1、蓝藻门--具缘微囊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蓝藻门(Cyanophyt )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 )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形状不规则,由许多微小的细胞组成。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小,细胞间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的外缘有一层厚而坚韧的无色胶被;图2 藻体死后,残留的胶被。藻体通常较小,但几个较小的藻体通常能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多群体(图1、3)。细胞呈棕黑色。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同时还会影响水处理。 藻类的分类参照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淡水藻类分类及名称(汉拉对照)

中国淡水藻类分类及名称(汉拉对照)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假丝状微囊藻M. pseudofilamentasa 铜绿微囊藻M. aeruginosa 边缘微囊藻M. marginata 不定微囊藻M. incerta 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 隐球藻属Aphanocapsa 细小隐球藻Apha. elachista 美丽隐球藻Apha. pulchra 隐杆藻属Aphanothece 灰绿隐杆藻A. pallida 静水隐杆藻A. staqnina 粘球藻属Gloeocapsa 捏团粘球藻G. magma 点形粘球藻G. punctata 居氏粘球藻G. kutzingiana 星球藻属Asterocapsa 粘杆星球藻A. gloeothecegormis 紫色星球藻A. purpurea 粘杆藻属Gloeothece 线形粘杆藻G. linearis 棕黄粘杆藻G.fusco-lutea 色球藻属Chroococcus 光辉色球藻Ch. splendidus 束缚色球藻Ch. Tenax

小型色球藻Ch. minor 微小色球藻Ch. minutus 湖沼色球藻Ch. limneticus 束球藻属Gomphosphaeria 湖生束球藻G. lacustris 腔球藻属Coelosphaerium 柔软腔球藻C. kuetzingianum 不定腔球藻C. dubium 立方藻属Eucapsis 高山立方藻E. alpina 平裂藻属Merismopedia 中华平裂藻M. sinica 优美平裂藻M. elegans 银灰平裂藻M. glanca 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 水生集胞藻S. aquetilis 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 铜绿聚球藻S. aeruginosus 棒条藻属Rhabdoderma 线形棒条藻R. lineare 蓝纤维藻属Dactylococcopsis 针状蓝纤维藻D. acicularis 针晶蓝纤维藻D. rhaphidioides 石囊藻科Entophysalidaceae 石囊藻属Entophysalis 强壮石囊藻E. robusta 管孢藻目Chamaesiphonales 厚皮藻科Pleurocapsaceae 拟色球藻属Chroococcopsis 巨大拟色球藻Ch. gigantea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之--微绿球藻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或叫眼状微绿球藻。本属还有其它几种培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饵料的。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属,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一、形态特 征:细胞为 球形,直径 为2—4微 米,单独或 集合,色素 体一个,淡 绿色,侧生, 仅占着周 围的一部 分,眼点圆 形,淡橘红 色。在活泼 生长的情 况下,色素 体颜色很 深,不容易 观察到眼点,在氮缺乏的培养中,色素体变淡,眼点明显。没有蛋白核。有淀粉粒1—3个,明显,侧生。细胞壁极薄,幼年细胞看不到,在分裂之前才变得明显。分裂进行时,细胞壁扩大,与细胞之间形成空隙。 二、繁殖方式:微绿球藻进行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由母细胞的细胞壁裂开处脱出,子细胞附着在细胞壁上,互相连结成为一个松散的树枝状群体。 三、生态条件: 1、盐度:微绿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4—36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并可保养在2—54的盐度范围内。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技术。 2、温度:微绿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的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 3、光照:在适温条件下,最适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7.5—8.5。 微绿球藻在有机质多,特别是氮肥多,氨盐丰富的水体中,生长特别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塔胞藻 塔胞藻(Pyramimonas sp.)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塔胞藻属。可以用于海湾扇贝幼体的饵料。 一、形态特征:单细胞,不具细胞壁,多数呈梨形、侧卵形,少数呈半球形。细胞长12—16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 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张智勇 ●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 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 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

01藻类植物 复习题

藻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孢子内生孢子 2.孢子配子 3.载色体蛋白核 4.茸鞭型鞭毛尾鞭型鞭毛 5.世代交替核相交替 6.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 7.无性世代有性世代 8.孢子体配子体 9.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10.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11.单室孢子囊多室孢子囊12.孢子囊配子囊 13.果孢子体四分孢子体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 2.蓝藻的色素体中,光合片层不集聚成束,而是单条的有规律的排列。( ) 3.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于载色体上。( ) 4.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 ) 5.蓝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 6.蓝藻除了营养繁殖之外,还可以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 7.蓝藻细胞都无蛋白核。( ) 8.蓝藻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且壁外多有明显的胶质鞘。( ) 9.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物分散在中心质中。( ) 10.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 11.裸藻门植物的细胞均无细胞壁,故名裸藻。( ) 12.裸藻的藻体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单细胞、群体和丝状体三种类型。( ) 13.裸藻门绿色种类的细胞内有许多载色体,其上有时有蛋白核。( ) 14.裸藻的绿色种类和无色种类均营自养生活。( ) 15.甲藻门植物都具由纤维素的板片嵌合成的细胞壁。( ) 16.甲藻的细胞均有横沟和纵沟。( ) 17.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茸鞭型鞭毛。( ) 18.金藻门植物都具含纤维素和果胶质的细胞壁。( ) 19.金藻门植物细胞的载色体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较少,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因此,载色体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黄色。( ) 20.黄藻门植物的细胞壁都是由两个“H”形的半片套合而成。( ) 21.黄藻门与金藻门的贮藏物质均为金藻昆布糖和油。( ) 22.无隔藻属植物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 ) 23.无隔藻属植物贮藏物是油,没有淀粉。( ) 24.无隔藻的藻体是管状分枝的单细胞多核体。( ) 25.硅藻运动是由于细胞具鞭毛的缘故。( ) 26.硅藻的细胞壁是由上壳和下壳套合而成。( ) 27.硅藻的复大孢子仅仅在有性生殖时才形成。( ) 28.硅藻的细胞壁含有果胶质和纤维素。( ) 29.硅藻的营养体是单倍体。( ) 30.无隔藻属的营养体为二倍体,而羽纹硅藻属的营养体为单倍体。( ) 31.无隔藻属和中心硅藻纲植物生活史中无世代交替。( ) 32.硅藻的复大孢子为二倍体。( ) 33.硅藻分裂多代后,以产生复大孢子的方式恢复原来的大小。( ) 34.硅藻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半片始终作为子细胞的上壳,老的半片作为下壳。( ) 35.绿藻门植物的营养细胞均无鞭毛。( )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张智勇320140926391 徐万飞32014092635 曾庆芳 320140926090 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

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1.5L 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方格)移液枪,橡皮管,洗耳球,3%的甲醛溶液 (2)方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16.8℃,日温为14.2℃;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 大气中近90%的氧气是由下列哪一类植物完成的()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藻类植物 2. 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会长出绿膜,水变成绿色,这是由下列哪种生物引起的() A. 细菌 B. 蕨类植物 C. 藻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3. 海带是生活在海水中的大型藻类,素有“长寿菜”和“含碘冠军”的美誉,在沿海一带被广泛养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海带呈褐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海带是依靠种子进行繁殖后代的 C. 海带依靠根系吸收水和无机盐 D. 细细膜控制碘进入海带细抱 4. 下列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 B.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水中的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 C. 许多的藻类,特别是海藻,如海带、紫菜等可供食用和药用 D. 由于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所以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 春天,某生物实验小组用显微镜观察变绿的池塘水,发现一种单细胞生物,体内有叶绿体.则该生物可能是() A. 单细胞动物 B. 藻类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蕨类植物 6. 某植提供了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有根茎、分化,分布在占地球面约71%的水域环中这类物是()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7. 地衣是自然界中一类特殊的生物,是下列哪两类生物的共生体() A. 细菌和真菌 B. 细菌和藻类

中国淡水微藻序言

前言: 藻类在生物演化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历来受到生命科学许多学科学者的重视。近20多年来,由于电子显微镜和现代分子系统学理论与技术在藻类学中的广泛应用,藻类研究获得大量成果,藻类系统演化理论和分类系统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藻类资源。在中国孢子植物编委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淡水藻志》已出版多卷、册,丰富了我国淡水藻的种类与分布的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缺少藻类学、淡水藻分类、生态方面的专门著作,本书作者与长期共事的其他几位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淡水藻类分类学参考书——《中国淡水藻类》,迄今已过去1/4世纪。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单位和个人索要此书,作者或持有该书的同志自行复印多册,仍不敷需要,原出版社曾派员来汉商议再版事宜,我们反复考虑:与其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再版,不如重新编撰。首先,长期以来国内尚无一本藻类学综合性参考书;其次,近十多年来随着藻类系统演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新现象,从而提出了藻类系统演化的新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相继出版了几本很有影响的藻类学著作,而这些书在国内只有少数单位和个人持有,流行不广,多数藻类学者未能研读,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仍沿用早已过时的观点或分类系统,与国外已广泛流行的观点格格不入。生物分类学是一门经典学科,需要不断积累,更需要演化系统理论的指导。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成果才有可能实现的。当前,摆在我国藻类学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全面系统理解国外藻类学者取得的新成果以及他们提出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系统。尽管在最近出版的、在国外广为流传的“藻类学”著作中,作者们提出的藻类分类系统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他们对各门藻类的起源及演化规律的观点则是相同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吸收当代藻类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认为真核藻类的细胞器都是内共生起源的(详见“第一章绪论”)。真核藻类内共生起源理论得到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支持。本书的藻类的演化系统基本上以该理论为依据,但分类系统则在C.Van Den Hoek 等系统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为了便于藻类学者深入探讨藻类分类系统,我们将这几本书的分类系统列表加以比较(见“第一章绪论”)。本书收录我国内陆淡水水体、盐碱湖泊、潮湿土表、荒漠沙地、温泉、冰雪等各种生境已报道的藻类绝大多数科、属及1500余种习见种类。此外,极少数类群和种类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但在国外已广泛分布,相信国内可能会发现的类群以及国内虽然未报道但作为实验材料已被某些单位引进的个别物种,为了能让读者了解该物种的特征,也被收录。保护和治理水体污染是21世纪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在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研究。为此,本书特增加了“生态”一章,供环保工作者参考。总之,本书根据藻类形态学、超微结构、分子系统学以及古生物学新资料,简要地论述了当代藻类系统学基本观点和各门藻类的特征,收录的淡水习见藻类,按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排列,每一分类等级均有形态特征描述,高阶等级,如门、纲,还附有超微结构和分子系统分析特征的简要论述。种的描述以形态特征为主,并附其简要生境,文献引证力求精当,每种均附有1幅至几幅图,除作者自绘的图外,其他引用的图均注明出处。. 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奋发图强,科技工作者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社会使命。藻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许多领域都应该不辜负历史的使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藻类

淡水藻类图谱

众所周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鱼就是养水。养水就是培养良好的藻类,对养殖动物起到供氧或者作为生物饵料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藻类做了一个统计,并且将其在显微镜下的特点整理出来,方便大家对藻类的学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蓝藻门 蓝藻门的藻类多数属于害藻。蓝藻是一种浮游生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容易在富营养化的水中大量爆发。池塘中出现蓝藻时就应该提高警觉,可以通过在早期换掉上层水除去蓝藻。如果使用了杀死蓝藻的药物,切记使用解毒药!蓝藻死后是有毒的,产生的毒素将会对养殖动物构成威胁。蓝藻门由蓝藻纲组成,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常见藻类包括色球藻目的蓝纤维藻(指杆藻)、色球藻(蓝球藻)、平裂藻和微囊藻;颤藻目的颤藻、螺旋藻、席藻(胶鞘藻)和鞘丝藻;念球藻目的拟鱼腥藻、鱼腥藻和念珠藻。 色球藻目 1、蓝纤维藻(指杆藻)群体胶被无色透明;淡蓝绿色至亮蓝绿色。 2、色球藻(蓝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衣鞘,背靠背的两个小球。与平裂藻相比,排列较为散乱。 3、平裂藻每两个细胞两两成对,2对为一组,4组成一小群;个体胶被不明显。 4、微囊藻具伪空泡 颤藻目 1、颤藻没有胶质鞘或有极薄胶质鞘;以段殖体进行繁殖。 2、螺旋藻呈螺旋弹簧状

3、席藻(胶鞘藻)群体分布。与颤藻对比,有胶质衣鞘。 4、鞘丝藻有一段空的胶鞘

念珠藻目 1、拟鱼腥藻异形胞两端各一个

2、鱼腥藻异形胞间生单个穿插 3、念珠藻异形胞间生,长成串。

硅藻门 硅藻门中的常见藻类比较多,而且多为益藻。包括中心硅藻纲(中心纲)和羽纹硅藻纲(羽纹纲)。 一、中心硅藻纲(中心纲) 圆筛藻目 1、直链藻两细胞间有假环沟,两边具棘 2、圆筛藻孔纹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3)

第十章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⑵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手段 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课前准备:水绵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投影:联系”春”的景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观察图片。 问:水本来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会变成绿色?(提示:鱼缸的水长时间不换也会变绿) 生:水中有绿色的藻类植物。 <投影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 <投影并出示水绵实物:观察身边的藻类植物-----水绵> 师:实验观察的水绵,是从哪儿捞来的? 生:河水里 师: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藻类植物。首先我们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然后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看看水绵细胞的内部结构?示范装片的制作及显微镜的使用。 步骤: 一、清洁载玻片、盖玻片 二、取一张载玻片,滴上一滴清水。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取镜安放。 四、选低倍物镜、反光镜对光。 五、夹上玻片标本,调焦,先降后升,先粗后细,直到找到物像。 六、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生:实验、观察、画图、思考、交流: ①水绵细胞的形状?(长筒状) ②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藻类植物?(多细胞藻类)

③水绵细胞是如何排列的?排列方式与外形相关吗?(单行排列,结构决定外形) ④水绵细胞的结构有哪些? ⑤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水绵的叶绿体有什么特点? (叶绿体呈带形,螺旋状) <投影思考题> 生:讨论交流: 1、张华采集水绵时,发现只有在清澈的河水中才有水绵生活,而在浑浊的河水中没有水绵生活,你能告诉他这是什么原因? (水绵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2、阳光下的水绵会产生许多气泡,气泡里是什么气体?哪儿来的? (水绵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 <投影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1> 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认识它们的名称。 问: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细胞藻类,与水绵相比,这些藻类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多细胞藻类。 <投影衣藻和小球藻> 师:引导学生认识衣藻与小球藻的形状特点、名称。它们与水绵相比,在生活环境、细胞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是淡水藻类,单细胞藻类。 师:池塘、湖泊就是它们的家,但平常我们能否观察到它呢? 生:不能。因为它很小 问:水绵没有根茎叶,那这些藻类植有没有根、茎、叶呢? 生:单细胞没有/多细胞的有 <投影海带的结构>,以海带为例认识藻类的结构。 生:观察海带分叶状体、柄、根状物三部分,认识到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师:根状物的作用是起固定作用,叶状体通常是我们的食用部分,明确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 问: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生:生产者。 师:为什么说它们是生产者?它们能进行什么作用? 生:光合作用。 师:那它们的细胞都含有什么结构? 生:叶绿体。 师:含有叶绿体,那含有什么色素?那藻类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含叶绿素,绿色。 师:评价。衣藻是绿色的,小球藻也是绿色的,石莼也是绿色的,水绵也是绿色的,那海带与紫菜为什么不是绿颜色呢? 生:讨论交流。 <投影海带与紫菜阅读资料> 海带和紫菜都是生活在浅海中的藻类植物,植物体中都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张智勇 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 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方格)移液枪,橡皮管,洗耳球,3%的甲醛溶液 (2)方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日温为℃;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6℃,日温为17℃。 定性分析:水生藻类的采集使用浮游生物网,选择中上层水位,以“∞”字型来回捞取三分钟,将取得的40ml水样装入50ml带盖采集管内,捞取工作重复三次,并加入10ml3%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编号。放置三天后,用常规方法在显微镜下进行种类鉴定,本次实验采用胡鸿钧和魏印心编写的《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中的分类系统对所检浮游植物进行分类。 定量分析:使用饮料瓶在中上水层采集水样1L,立即加入15ml鲁哥氏液进行固定,编号。放置约一周后,采用直接计数法,将加入鲁哥氏液的试剂用虹吸管抽去上层液体,浓缩至30ml左右,摇匀后迅速用移液枪吸取浓缩液。将计数板及盖片擦拭干净,并将盖片斜放在计数框上,注入样品,注满后把盖玻片移正。盖盖玻片时,要求计数框内没有气泡,样品不溢出计数框。然后用装有电子目镜的显微镜在10×10倍下按视野法进行计数,每个样品做了七个平行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剔除两组相对误差较大数据后,对五组数据取平均值,最后换算出1L水样中浮游藻类的个体数。 计数方法:当待测细胞悬液中细胞均匀分布时,通过测定一定体积悬液中的细胞的数目,即可换算出每升细胞悬液中细胞的细胞数目。 计数时,压线细胞只计左侧和上方的。镜下偶见有两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应按单个细胞计算,若细胞团10%以上,说明分散不好,需重新制备细胞悬液。常碰

藻类植物

第三部分孢子植物学 一、“藻类植物”复习题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 2.蓝藻的色素体中,光合片层不集聚成束,而是单条的有规律的排列,( ) 3.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于载色体上。( ) 4.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 ) 5.蓝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 6.蓝藻除了营养繁殖之外,还可拟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 7.蓝藻细胞都无蛋白核。( ) 8.蓝藻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且壁外多有明显的胶质鞘。( ) 9.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物分散在中心质中。( ) 10.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 11.裸藻门植物的细胞均无细胞壁,故名裸藻。( ) 12.裸藻的藻体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单细胞、群体和丝状体三种类型。( ) 13.裸藻门绿色种类的细胞内有许多载色体,其上有时有蛋白核。( ) 14.裸藻的绿色种类和无色种类均营自养生活。( ) 15.甲藻门植物都具由纤维素的板片嵌合成的细胞壁。( ) 16.甲藻的细胞均有横沟和纵沟。( ) 17.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茸鞭型鞭毛。( ) 18.金藻门植物都具含纤维素和果胶质的细胞壁。( ) 19.金藻门植物细胞的载色体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较少,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因此,载色体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黄色。( ) 20.黄藻门植物的细胞壁都是由两个“H”形的半片套合而成。( ) 21.黄藻。门与金藻门的贮藏物质均为金藻昆布糖和油。( ) 22.无隔藻属植物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 ) 23.无隔藻属植物贮藏物是油,没有淀粉。( ) 24.无隔藻的藻体是管状分枝的单细胞多核体。( )

自来水去除藻类比较

浅析自来水厂去除藻类污染工艺的比较 摘要:随着引滦水的水质逐年恶化,其最主要的污染物藻类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的去除藻类污染是目前的关键。本文对目前主要使用的除藻工艺进行了分析,希望找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深度水处理技术简要介绍。 随着引滦水的水质逐年恶化,其最主要的污染物藻类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的去除藻类污染是目前的关键。本文对目前主要使用的除藻工艺进行了分析,希望找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深度水处理技术简要介绍。 一、2003年-2004年7月引滦水水质变化趋势: 滦河水根据水温、浊度和藻类生长情况一般分为低温低浊期、常温常浊期、高温高浊期、高温常浊期。近两年水中浊度、藻类、叶绿素等指标急剧恶化,时常伴有阵发性高污染。200 3年PH值8.65~8.30,2004年1~7月9.32~8.16;2003年浊度最高28.5NTU,2004年1~7月最高9.6NTU;COD Mn为6.54~3.72mg/L;氨氮最高达3.673 mg/L,亚硝酸盐氮最高1.1 39 mg/L;叶绿素a:16.3μg/L~4.5μg/L,藻类为1200万/L~140万/L。 图一 系列一:COD Mn;系列二:氨氮;系列三:亚硝酸盐氮 图二

系列一:氨氮;系列二:亚硝酸盐氮 图三 图四 图五 二、藻类对制水的影响 含藻原水进入净水厂后,对制水生产工艺、药耗以及构筑物池壁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光合作用下,水中pH值升高,且由于藻类作用,溶解氧增加,矾花密度降低,沉淀去除率下降,导致需要投加的混凝剂增多。

2.藻类物质在滤池中可大量繁殖,会使滤料层堵塞,使过滤周期缩短,减少产水量,增加冲洗水量并影响出水水质。 3.对混凝土池壁构成很大的威胁,一般水厂构筑物池壁由于藻类等物质的长期腐蚀,致使池壁粗糙老化,反过来又给藻类物质的寄生繁殖,水垢、青苔的附着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场所。 4.藻类细胞成层成为粘质物,附在混凝土池壁表面,形成一层润滑层,既影响制水过程中的感官质量,又增加了洗池的频率和费用,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 5.藻类的存在使水质变化,从而干扰水处理操作,造成处理上的麻烦,生长着和死亡的藻类都会使水中有机物增加,增加氯耗,高藻水的处理更需要消耗大量的消毒剂。 6.对水质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藻类的降解产物中含有四氯乙烷、二甲基二硫化物等毒性物质,能引起人、动物中毒。 三、除藻工艺的比较 (一)、自来水厂气浮除藻,该方法是依据气泡附着于混凝剂絮粒,以实现絮粒的强制上浮,达到固液分离去除藻类的原理而研究开发的,此法在固液分离速度(5-8m/h)、污泥浓度及节约药耗等方面有较满意效果,其存在的问题: 气浮系统对高浊度去除效率不高;气浮除藻效率很难达到90%以上;气浮除藻的电耗和运行费用较高;藻渣较难处理;释放器容易堵塞;溶器罐水位和压力的平衡问题;溶气罐和管道内壁容易腐蚀;空气压缩机容易损坏。 (二)、气浮滤池除藻: 所谓气浮滤池是将气浮池和滤池叠加,气浮池在上,滤池在下形成的一种水处理池型。夏秋季5~12月采用:预加氯-絮凝-气浮-过滤-加氯组合工艺系统。滤池滤料有效粒径0.55~0.72mm,K801.73~2.36,滤层厚度600mm,滤速0.4~8.7m/h,气浮池结合滤池净水,其除藻效果良好。 (三)、折点加氯杀藻:把反应池前的加氯量加大,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杀灭藻类。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藻类,抑制藻类产生和繁殖。据有关实验表明,采用该种方法,除藻率一般能达到50%左右,并能除去水中的一部分异味,除藻后的原水再经常规水处理工艺,能使饮用水中不含或稍含藻。但是其也存在不足,一是易于形成卤代烃,其为强致癌物。二是投氯量很大,导致了单位水量成本的增加。 (四)、二氧化氯杀藻: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更好的灭菌、除藻和除嗅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卤代烃的生成量,降低矾耗,改善水质。根据有关实验发现:二氧化氯优于液氯,具有较高的氧化一还原电势,比液氯杀菌能力强,由于它不象Cl2,以亲电取代为主,而是以氧化反应为主,经氧化的有机物多降解为氧基因为主的产物,不会产生卤代烃等消毒副产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小。但其成本较氯气高,生产条件较为苛刻。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第六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2,纯培养3,单种培养4,混合培养5,开放式培养 6,封闭式培养7,饱和光照强度8,补偿光照强度 9,一次性培养10,半连续培养11,连续培养 12,一级培养13,二级培养14,三级培养 15,倍增时间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 A.钝顶螺旋藻B.湛江等鞭金藻C.中肋骨条藻D.小球藻 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 A.微绿球藻B.等鞭金藻C.三角褐指藻D.钝顶螺旋藻 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 A.K,Mg,Zn B.K,Mg,Fe C.Mg,Fe,Cu D.K,Cu,Zn 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C) A.烘箱干燥消毒B.有效氯消毒C.煮沸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 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 A.小球藻B.湛江等鞭金藻C.角毛藻D.微绿球藻 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A.小球藻B.三角褐指藻C.中肋骨条藻D.巴夫藻 7,下列哪种藻类的最佳培养生态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巴夫藻 8,下列哪种藻类主要用作鲍鱼育苗中匍匐幼虫和稚鲍的饵料? 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舟形藻 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 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C.下午4~6点D.晚上 10,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 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 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 1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中央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 A.1mm3B.10mm3C.0.1mm3D.0.1mL 12,单细胞藻类培养池的设计上要求: A.面积相对小,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B.面积相对大,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C.面积相对小,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D.面积相对大,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13,下列哪种藻类在南方甲壳动物育苗中广泛应用? A.亚心形扁藻B.中肋骨条藻C.小新月菱形藻D.三角褐指藻 14,在藻类培养中,充气可促进藻类生长。但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洗气装置,下列哪种溶液最适宜作为洗液? A.氢氧化钠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盐酸溶液 15,不同的光波长,对同一种藻类的生长效能的影响不同。三角褐指藻在哪种色光下生长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