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艺术风格之比较

古典主义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艺术风格之比较
古典主义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艺术风格之比较

古典主义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艺术风格之比较

欣赏音乐,可以培养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本学期对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我想谈谈我的见解。

古典主义乐派起源于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还被分为两个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貌为: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善感风格。维也纳古典乐派:专指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音乐”。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对于古典主义音乐,其在创作思想上:具有挣脱教会和封建宫廷束缚的进步倾向,鲜明地体现出启蒙学者所宣扬的进步思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崇尚理性,强调逻辑,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性,音乐语言清晰,简明而又富有表现力,音乐主题轮廓分明、各有特色。注重戏剧性对比、冲突和发展、继承和发展了欧洲传统音乐的主调音乐因素,并确定了近代奏鸣曲式结构,以这种结构为主要骨架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等曲乐体裁。

古典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的代表作品有:《小夜曲》、《惊愕》、《时钟》、《告别》,莫扎特的代表作品有:《A大调钢琴奏鸣曲》、《小步舞曲》、《文雅的行板》,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有:《致爱丽丝》、《月光》、《悲怆》、《热情》、《英雄交响曲》。每当老师在课堂中播放这些大作曲家的著名作品时,我都会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对于浪漫主义音乐,其产生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复辟的年代。人们寄托于资产阶级的希望破灭了,到处滋生着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情绪,表现艺术上形成了一种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风格。在艺术上,浪漫主义音乐是对古典主义发动的一次革命。它主张主观性、抒情性、自传性、描绘性、幻想性、自然性、文学性、标题性、民族性。

浪漫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肖邦。舒伯特的代表作品有:《摇篮曲》、《菩提树》,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婚礼进行曲》,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有:《天鹅湖》、《胡桃夹子》,肖邦的代表作品有:《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革命练习曲》。当我在听其中的一些作品时,我能强烈的感受到追求自由、奔放、热烈的情感在作品中抒发。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比较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在旋律上,浪漫主义音乐旋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乐句结构伸缩性强;在和声上,其扩大了和声的应运范围,强调了和声的色彩作用;在调性上,其以调性音乐为主,半音转调和远关系调频繁运用;在配器上,扩大了乐队编制,配器手法迅速发展;在力度上,注重大幅度的力度,转换和对比;在结构形式上,打破了古典音乐平稳的程式化的限制,创作带有即兴,幻想性因素的结构形式;标题音乐得到了充分发展;注重音乐的民族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见解,虽然一些观点有些浅薄,但是我已经从本学期的音乐鉴赏学习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并对一些高雅的音乐产生了兴趣,相信我会从音乐中收获快乐,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观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观 鲁迅的浪漫主义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传统文资源都有密切关联,他既面向西方思潮大幅度的开姿态出现,又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实与时代需求,显示出世纪初一代化巨子面对现代世界文时的从容宽阔心胸其从本土现实出发的极建构心态。现代化与民族化鲁迅构建浪漫主义文观的双重方向。代表迅浪漫主义文学观的论著有《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及《拟播美术意见书》等等。 鲁迅浪漫主文学观的核心表述是他《文化偏至论》中所说的“掊物质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这就显出鲁迅作为文化巨子的对于前辈学的飞跃式超越精神与整体性推动浪主义建构步履的功勋。 鲁迅在“质”与“灵明”的冲突坚守“灵明”;在“个人”与众数”之间选择“个人”,这就超越了“短视型的现实功利价值,立意于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发与国家的强盛等问题。得注意的是鲁迅在建浪漫主义诗学时对道家文化的鉴途径,其一是老庄的反异化精;其二是道家文化的“物物而物于物”的主体自由诉。二者都着眼于“物与“我”的关系。 鲁迅对会、科技发展过程中带的“物”对“人”压抑、物质文明对体精神的挤压、美感的失、人的灵性的失落、德的堕落等时时抱有警之心。这种浪漫主思想主张就与道家文化中的异化思想资源极为契近。《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我为一。”庄子既讲人与天一,同时又讲人与天两不相胜。人与不相胜而相合,这是道家“自然”“道”、“以天合天”观而整部西方近现代哲,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则“将人看作

自然界的全部和最高本”,“把整个自然界看作的生成过程”,认人本主义才是真正彻底的自然义。这就将主体的地超擢在主宰层面,人”不仅为自然立法,也应该“万物”立法。历史实践的发已经证明了这一论点虚妄,人类业已受到了大自然“报复”。而道家视域中的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却与大相径庭,天大、地、人大,天地并不大人,人也不大于天地。天自然,人道无为,道家反对人灭天,以故灭命,这并不是取消人的意志和欲望,恰恰是从当社会、时代的“大有作为”的“争”中发现了人为力量对人自身造成的祸害与痛苦而得出的结。道家独特的“物我”观在全球生态日趋恶化的当,重新受到了重视 迅追求理想的人性,呼唤“精界之战士”,既对儒家文化的“纲五常”批判起来不遗余力,又对家文化中的“不撄人心”深为满。他主张通过无功利性的审美成人性的完整,最终实现学的大功利。由此,他超越了康德超功利、无利害观念,认为创作者有在无先在动机、无先设绪以后,才能在审美直观中实现自与世界的融通为一,才能“万物与我为一”之中达成精的怡悦。在他看来,采的疯狂执迷的生命过程,本身就一首富于起落回旋感的诗。去除成见”、“物我为一,以“赤子”之心投身创造,随物赋形”、“自由自为,等等,这些浪漫义诗学主张属于典型的道家文化统。 家美学中老子的“无为而无为”思想与庄子的“无用之用观念,都诉求于主体精神自由,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自然而然”、“天行空”的美学精神不仅成就鲁迅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是鲁迅浪漫义诗学的核心。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与音乐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与音乐【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浪漫主义时期建筑和音乐的艺术特色,文化背 景,思想根源及其和相互影响 关键字:起源,发展,艺术,联系 一、浪漫主义的由来及其思想文化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曾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好的!反之,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绘它。”乔治·桑的这段话表明她在创作上所遵循的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创作方法,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就是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的样式来反映生活,因而总是理想地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的对象。 浪漫主义由于理想性质的不同,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理想,是与社会发展的趋向,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一致的,因而能够激励人们改造现实,增强人们的斗争意志。高尔基说:应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兽性,提高人的自尊心。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西游记》,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国这类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消极浪漫主义的理想,反映的是没落阶级对现实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敌视。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总是美化和怀恋已经消逝了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妄想历史能够按照他们的愿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观,情绪悲哀,作品内容表现为怀旧,逃避现实,或者陷入神秘主义。在艺术上则是格调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层迷离恍惚、虚无缥缈的纱幕。十九世纪英国的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 正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 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得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得主要代表人物 ...............................................................................................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3 浪 漫主 义时 期音 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得奥秘与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得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得时代.浪漫主义乐派就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得一个新得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得社会得与政治得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得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得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得崇尚,对自然得热爱与对未来得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得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得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得感情与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得体验。她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得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得,不满现状得忧郁,孤独者得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得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她姊妹艺术得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得标题.所采用得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得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得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得强烈兴趣.这反映了 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得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得国家与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得“民族乐派"先后成立。与这些国家得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得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得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得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与声与节奏节拍得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得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得就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得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得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得其她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得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得色彩;作品富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得时代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 (3)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的奥秘和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的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史的两大高峰

屈原与李白——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史的两大高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 一、屈原——浪漫主义之先河。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屈原是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创者。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1、楚辞 《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开浪漫主义之先河。《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即诗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即书名)。 楚辞体特征: A.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B.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2、《离骚》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内容摘要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诗作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研究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重点应了解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才能真正得到李白诗歌的精髓。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特色诗歌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的确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 将李白放在盛唐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无疑会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1.时代的影响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时代密不可分。 首先,由于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唐玄宗元年间,国家高度统一,国力空前强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乐观上进的信心,高度的民族

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正是培养浪漫主义诗歌情调的优良温室。 其次,唐王朝采取了开明政策,社会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活跃,封建礼教相对松驰,人们主观精神昂扬奋发,它与诗人们宣泄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奋进敢为的精神特质。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映得更强烈,而且也更艺术性一些。 2.李白个人的经历 李白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李白饱赏了祖国的壮美山河,由此诗兴大发,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妙笔,描绘了蜀道的险峻,长江黄河的壮阔与雄伟,留下了众多的名句。这些诗句,想像力惊人,夸张大胆,有的还善用了一些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主观色彩。李白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总想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一步而跃居卿相的高位,去建立赫赫功业,但在求仙访道中,他又深受道家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蔑视王侯富贵和世俗平庸。李白为了表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感受,必然在创作上要选择易于表达自我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分析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综而论之,是豪放飘逸,这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

浪漫主义时期综合艺术倾向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7697374.html, 浪漫主义时期综合艺术倾向浅析 作者:尚可 来源:《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作为音乐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时期被人们所广泛熟知,因为它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大胆的情感抒发,使得人们对这一时期音乐有着深刻映象并且为此深深着迷。音乐在这一时期不再是为了宫廷与教会服务,而是为公众服务,音乐体现出人性的解放与对自由的渴望。而这这种追求形成构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最为主要的思想--"综合艺术倾向"。 【关键词】浪漫主义综合艺术倾向艺术歌曲标题音乐乐剧 众所周知浪漫主义时期作为璀璨夺目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每当人们在聆听音乐时,总会清晰的分辨出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发现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脑海中亦会浮现出"romantic"(浪漫)、"emotion"(情感)等概念,这说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情感的抒发、人性的释放、爱情的细语、自由的歌颂、生命的领悟……那么,为何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会给人如此强烈的感知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浪漫主义"作出一个大体的了解。"浪漫主义"一词通常用来特指19世纪的音乐,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时期是从贝多芬的晚期开始到勋伯格的"不协和音解放"之前。浪漫主义时期处于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社会资本主义深入发展,新的社会理念在欧洲广泛传播。在更加强调自由和人性的社会中,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应运而生,而音乐作为所有艺术学科中最为浪漫的一门学科,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力发展。过去的西方音乐主要是为教会以及宫廷而作,音乐家自身的意识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主要是为了家庭与公众所作,所以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中对作曲家的个性与情感注重表现以及开始强调民族性。 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19世纪,与18世纪音乐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喜欢将眼光投向遥远且不可预知的往昔与未来。饱含热情、孜孜不倦的追求,渴望综合一切,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时不少音乐家来自有教养的中产阶级,如威伯、柏辽兹、舒曼、李斯特、瓦格纳,他们多才多艺,不仅仅是音乐家,还是评论家甚至是哲学家。企望革新的艺术家们力图突破音乐自身道德界限,寻求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并且这一时期也同样强调民族性。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音乐色彩感的不断加深增强,音乐家们开始重视民族性。比如肖邦这位爱国主义钢琴诗人,他作品的体裁,如玛祖卡舞曲、波罗涅兹舞曲都采用了波兰民间的音乐舞曲,所以,肖邦的作品不仅仅是浪漫而已,而是加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他对波兰民族的热爱使他的作品有了明显的民族性,以及鼓舞人心的力量。而李斯特的《玛捷帕》也是运用了匈牙利民族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20世纪被民族学家巴托克证实是吉普赛风格而非匈牙利民族本民族风格,但是,这在19世纪时依然是李斯特对匈牙利的歌颂与敬爱。

浪漫主义音乐的乐派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音乐的乐派代表人物 ——弗朗茨·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经济学院保险专业邹璐莹00125148 在西方传统音乐的诸多乐派中,一直最钟情于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 义乐派的作曲家们音乐中的张扬的个性、情绪表达的放纵淋漓、乐曲中所流 淌出的丰富而深刻的情感,都让我着迷。总觉得从浪漫主义开始,音乐家们 才真正抛开一切桎梏,写“自己的”音乐。这么说也并非否定之前的艺术家, 贝多芬、莫扎特的伟大自然是不容抹杀的,但似乎就算是想他们这样一代宗 师的创作也脱离不开某种既定的模式,他们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宫廷、 教堂或贵族的需要服务的。包括贝多芬充满痛苦与抗争的一生,也只是赢得 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 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他们思想中跳跃的火花和炽烈的情感似乎只能在作品的缝隙中得以宣泄和表达。直到晚年贝多芬的作品才闪现出更多的放纵的火花,有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而莫扎特更是在最后的作品《安魂曲》中才真正表达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波澜。而到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作曲家们成了自己的主人,他们做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 舒伯特短暂而辛酸的一生,他一直不懈的创作,以及他音乐中潺潺而出的伤感、忧郁、细腻和深沉的情感一直打动着我。喜爱舒伯特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我曾经在交响乐团中演奏过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有人说欣赏交响乐的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也是最深的是创作者,他们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往往能感到最深的心灵的激荡;第二层是演奏者,一个作品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演奏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创作,但程度就不如真正的创作者来的深了;第三种自然就是纯粹的欣赏者。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经过在乐团中一次次的磨合、排练,开头那深沉的大提琴声一次次盘桓在排练室上空,一次次撞击我的耳膜时,我的心也随着旋律而跌宕,对整个乐曲和作曲家情感的理解似乎更加深入。由于这种特殊原因,在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中,我对舒伯特比对其他作曲家更多了某种关注,应该是那首“未完成”让我和他有了某种特殊的联系吧。 一、关于浪漫主义音乐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音乐的代表人物,要走近舒伯特,必然要先了解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作品特征

思想特征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西方浪漫主义进入中国,首先是概念的输入,正如文学界对西方浪漫主 义的译介是从对西方文学史的简述开始一样,美术界在翻译和编写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开始从概念、思潮和美学、理论的整体重新阐述西方浪漫主义的伟大传统,最早讲解西洋美术史的是李叔同。(吴梦非语)1911年吕的《西洋美术史》介绍了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 1928年鲁迅译《近代美术史潮论》较详细地介绍了西 方浪漫主义。1929年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开始将西方浪漫主义运用到美术批评中。从美术史和美术批评的角度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早期研究都只是概论性的介绍和 主观的判断。 浪漫主义进入中国 英文(Romanticism)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时,最初有两种译法。一种是梁启超和王国维从日语中转译为“理想派”,与“写实”相对应。又有人翻译为“理想主义”。这些基本上是采用了意译法。另一种是鲁迅于1907年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采用梵文之意,音译为“摩罗派”或“罗曼派”。又有人译作“罗曼主义”。这基本上是采用了音译法。当时,两种译法难分高下,故并行于文坛上。直到1930年,才译定为”浪漫主义”。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理想派与写实派的概念,梁启超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提出浪漫主义的概念的。钱中文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20 世纪文学中使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概念,自外国引进。30年代 前,“现实主义”一般称作“写实派”“、写实主义”,而“浪漫主义”则有“理想派”之称。1904年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德国浪漫派哲学和美学的观 点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王国维对德国浪漫诗学的引进,标志着中国近代浪漫主义的产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于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王国维提出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奴仆命风月”。这正是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基础特征之一。1919年在蔡元培、鲁迅等主持的教育部的学术讲 演会上,国立北京艺专校长郑锦曾以“西洋绘画的派别”为题,根据日本书刊的 材料,略述西洋绘画的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这大概是中国美术界最早对于西方现代诸画派比较系统的了解。1920 年以后的文艺界大多用浪漫主义译介Romanticism这个词。1923年出版的《新文化辞书》对浪漫主

德国民间童话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分析

德国民间童话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分析 摘要:浪漫主义重视民族文学,崇尚非理性的主观世界,用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勾勒他们的理想幻境,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完美载体,童话集中体现了这些浪漫主义元素。本文以格林童话为例,从民族特色、处理方式、艺术手段和审美世界四个角度集中探讨了德国民间童话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 关键词:民间童话;浪漫主义;文学理想;格林童话 The romantic elements in German folk fairy tales Abstract: The romantic always take attention to national literature,advocate to the irrational subjective world,outline their ideal fairyland with nonreproducted art means,and as the perpevt carrier of German Romanticism’s literature ,the fairy tale concentratly reflects these romantic elements. This thesis will take The Green Fairy Tale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romantic elements in German folk fairy tales from four aspects: nationality,processing mode, artistic means and the ideal state. Key Words:Folk fairy tales; Romanticism; Literature ideal; The Green Fairy Tales 德国是浪漫主义的发源地,随着第一批浪漫主义诗人的出现,童话这种古老的文学表达形式也首次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以蒂克、霍夫曼为代表的艺术童话创作和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民间童话都在德国浪漫主义浪潮中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浪漫主义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在童话这里结合得最为紧密,童话成为最能表现浪漫主义诗人所喜爱的幻想与梦境的文学类型【1】。 与德国浪漫主义同时起步的艺术童话,在充分体现了作家个人独创性的前提下,似乎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探究深度,其多元化的性格处理、更多的心理描写、文学化的叙述风格和更加艺术化的文学技巧,为浪漫主义文学理想的表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作为艺术童话的母体、更多地体现集体创作意识的民间童话,在其简明的结构、生动的情节,单纯的主题之中又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的文学理想的呢?其中蕴含了哪些浪漫主义的元素?本文将以格林童话为例,分析民间童话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 一、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间童话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收集与编纂成为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早在格林童话诞生前的十七、十八世纪,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经济严重滞后,当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之时,拿破仑的铁蹄又践踏

浅析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征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申请学位 指导教师职称 副指导教师职称 答辩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1.艺术歌曲概述 (4) 1.1艺术歌曲的发展 (4) 1.2浪漫主义乐派对艺术歌曲的影响 (4) 1.2.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及发展 (5) 1.2.2浪漫主义思潮对艺术歌曲的影响 (5) 2.早期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及艺术歌曲作品介绍 (6) 2.1浪漫主义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弗朗兹.舒伯特及其作品 (6) 2.2浪漫主义早期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浪漫主义风格作品简介 (6) 3.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征 (6) 3.1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 (7) 3.1.1来源于现实并具有幻想性 (7) 3.1.2抒情性 (7) 3.1.3文学性 (7) 3.1.4民族性 (7) 3.1.5形式多样性 (8) 3.2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特征 (8) 3.2.1诗与音乐相结合 (8) 3.2.2以钢琴伴奏 (8) 3.2.3结构精致 (8) 3.2.4内容丰富 (8) 3.2.5对演唱者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9) 4.结语 (9) 鸣谢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在音乐史上,艺术歌曲一直作为一种特定的体裁存在着。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盛行,以贝多芬为首的众多音乐家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将古典主义推向了历史发展的巅峰,并以此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继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后,浪漫主义乐派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十九世纪之后的主流音乐流派。作为音乐的一种特定体裁,艺术歌曲在这浪漫主义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经过从艾萨克到莫扎特、贝多芬等众多作曲家的创作和推崇,最终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达到一个高潮。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不论是艺术形式上还是风格特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针对浪漫主义早期的音乐流派,对艺术歌曲的发展、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及对艺术歌曲的影响作了大概叙述,对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重点对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征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风格;特征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复习题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复习题 主要内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歌剧的发展,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民族乐派。 复习提示:本章节最重要的复习对象是音乐家,复习时要以其代表作和艺术成就的记忆为主。笔者列举了每一位的音乐家的代表作,叶总结了他们的风格和成就,读者可在此引导下,进行全面的理解到,使复习更有效。 一、浪漫主义的含义、浪漫主义的时期的时间界定及其音乐风格 特点 1.含义及时间界定: 浪漫一词源自用罗曼语所写的有关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冒险而赋予幻想的骑士故事和传奇小说。欧洲史学家用这个词来称呼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以拿波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的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于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更好,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 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浪漫乐派。 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世纪的时间进行比较模糊,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1790-1910),它涵盖了为威伯到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浪漫主义时期包括初期,中期,中后期晚期四个阶

段: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可夫斯基等。 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布鲁克纳、普契尼、沃尔夫、马勒、理查.斯特劳斯等。 2.音乐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世界音乐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双风格上看:作品墙面的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 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 (2)从文化传统上看: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 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尤其是晚期 浪漫主义乐派。 (3)从题材上看:打破了古典音乐城市化的限制,出 现在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都乐章的交响 曲,但乐章的较强四和特性小曲等题材。 (4)从具体的音乐要素上看: ①旋律的乐句组成不少固定形式的约束,趋向不对称的 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抒情性加强。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第一节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新月社等外,就连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的一些著名作家,也无不或多或少地显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曲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庐隐则以非常接近郁达夫的笔调,用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内心的主观情感。还有许地山,则用别一种笔调,表现了浪漫主义另一方面的特色。他早期的作品《缀网劳蛛》等充满浓郁的宗教意味,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即使是具有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叶绍钧与王统照,他们早期的创作也仍然流露出较多的主观因素,强调“美”与“爱”,甚至将“美”与“爱”的力量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如王统照的《微笑》。(分析略)时常在灰色的现实人生上点缀一两点“光明”的理想,同时,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通过人物内心的镜面去折射社会现实,表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还有,沅君、王以仁等的创作。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作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这个社团中的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成仿吾的评论,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显示了

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倾向。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抒发了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的精神,焕发出昂首天外的英雄主义气度,如郭沫若的《女神》;二是展示了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与苦闷的心灵,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氛与忧郁情调,如以郁达夫的创作为代表的一大批自我抒情小说。前一个特征和倾向,在当时是曲高和寡,因为,人们虽然仰慕《女神》,但却无力效法。后一个倾向却吸引了创造社内外的众多作家,使得感伤主义一时间几乎主宰了文坛,就是郭沫若也向这个方向靠拢,如郭沫若随后创作的《星空》等诗歌。与此同时,作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组成部分的还有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和新月社。它们都受到了创造社的影响,从而极为有效地丰富了五四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浅草社(沉钟社)的作家,主要为创造社对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和真挚坦率的自我表现以及感伤主义情调所吸引。如沉钟社的陈翔鹤的小说,多以C君为主人公,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显然是受到了郁达夫小说的影响。但他们又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剖析,更注重吸取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表现方法,因而更具有现代感。这正如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所说,他们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里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弥洒社,当时大力提倡浪漫主义,认为在死囚牢里初解放出来的民族中间,在古典文学还没有十分驱逐完了的时候,有提倡浪漫主义运动的必要。并认为,浪漫主义运动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 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T.A.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 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 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剧世代,大量音乐家以独唱的方式登上舞台,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 贝多芬对于音调变化的大量使用也激发出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让它们成为音乐里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后来的钢琴音乐和弦乐四重奏,都证明了音乐世界里还有一大片尚未被开发的领域。身兼作家、乐评家、和作曲家的霍夫曼还曾主张乐器音乐可以比歌唱音乐还具有表达潜力,这个概念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霍夫曼自己既是音乐家也是文人,他鼓励应该以音乐“有系统的”述说一个故事,许多大众开始对此产生兴趣,虽然他仍然遭到一些其他作曲家(如费利克斯·孟德尔颂)的批评。19世纪早期乐器科技的各种新发展—如钢琴的铁架、弦乐器的缠弦,都使乐器得以发出更高更广的音带、和更多的音色,另外也使演奏者能够表现出他们个人独特的技术层面。这样的科技不但扩展了钢琴的长度,也引入了更多音乐的结构,并且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类型,例如站立的歌剧序幕演唱、钢琴的幻想曲、夜曲、和协奏曲,都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 在歌剧上,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魔弹射手》成为一篇根基于民俗文化上、融合了超自然惊悚与紧凑剧情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法国的埃克托·白辽士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呈现出了丰富的音色和音质。身为后来被嘲笑为“未来音乐家”(依据华格纳自己的说法)的激进份子,李斯特和华格纳作品中都带有对于自由、灵性、魅力、以及近乎标新立异的个人特质的浪漫崇拜。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 浪漫主义艺术源自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它突破古典传统形式,强调用个性化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音乐是最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浪漫主义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贯穿整个19世纪并延续到20世纪初,它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是一种个性化、理想化,富于诗意的音乐。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诗意连绵,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装饰性,强调声乐性与器乐性的互相融合。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首先,浪漫主义音乐的内容与题材丰富多彩,浪漫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观给了人们更充分的自由,来表达他们的各种感情;其次,旋律的歌唱性与抒情性,旋律的重要地位在古典全盛期就已显示出来,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就更为突出,许多作品的旋律具有动力性和对比性,并带有交响性的紧张度;再次,和声与调性变化多端,浪漫主义作曲家经常使用变化音及色彩和声,连续的大和弦是浪漫主义作品常用的特殊手段;最后,音响充实丰满,浪漫主义音乐讲求音响的和谐、充实、甜美和舒适,音响的色彩性很强,追求新的音色。 肖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天才,他的钢琴音乐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艺术魅力风靡世界。 肖邦1831年出生并成长于波兰华沙,曾在华沙音乐学院就读。从小在浪漫主义的气氛中接受着德国古典主义音乐教育,但他对既定形式的古典作曲体系并不热衷,他喜欢利用空闲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这时的肖邦已经体现了对于钢琴音乐的专注和自由的作曲风格。肖邦是一位具有十分强烈爱国主义情结的音乐家,他的后半生是在巴黎追求艺术人生中度过,肖邦结识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席勒等。他主要进行创作、教学工作,并偶尔出席音乐会。同时与女作家乔治?桑有着多年的爱情生活和故事,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同时肖邦还深深眷恋他的祖国,在他的作品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至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兰旋律。 肖邦的音乐风格,除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还有对祖国的深刻眷恋。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一直希望他创作一些民族歌剧,但是肖邦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始终专注于钢琴创作。在钢琴的创作上他融入了波兰民族风格,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他用很多不一样的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像波罗乃兹、玛祖卡、华尔兹、夜曲、奏鸣曲、前奏曲、叙事曲、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和变奏曲等。每一首都富有诗意与民族风情。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没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