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英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试卷类型:A(湘教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测

高二地理(必修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求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地理学习中,区域地图包含的各种信息可以成为判断地理问题的依据。下图示意某区域概,据此完成1-2题。

1.县界的划分通常多方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图中县界考号

A.以森林公园为分界线,界线模糊

B.以山脊为分界线,界线明确

C.以河流为分界线,界线明确

D.以交通线为分界线,界线模糊

2.图示区域中线

A.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

B.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

C.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

D.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是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时隐时现。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据此回答3-5题

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湘教版-1(共8页)

3.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高水平的不均衡发展阶段

4.该区域

A.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5.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①科技、教育②金融、贸易③信息、旅游④钢铁、普通服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下图,回答6-7题。

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工业基础雄厚

B.自然资源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劳动力素质高

7.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产业结构更优,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8.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形

B.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热带雨林为主

C.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自然土壤更加肥沃

D.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据此完成9-10题。

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湘教版-2(共8页)

9.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

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

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10.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

B.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C.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读“某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下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示产业转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空间分布很均衡

B.主要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C.主要向发达国家转移

D.主要向东亚、东南亚地区转移

12.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①产品运输不畅②国家政策调整③劳动力成本上涨④原料价格上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下图为我国三个监测期石漠化总面积及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比例。读图完成13-14题。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湘教版-3(共8页)

13.我国轻度石漠化面积的变化规律是

A.先增后减

B.持续减少

C.持续增加

D.先减后增

14.下列易出现石漠化的省份可能是

A.陕西

B.黑龙江

C.云南

D.江苏

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照样枝繁叶茂(如右图)。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近几年部分地区胡杨林整片枯死。据此完成15~16题

15.推测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②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③为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滥伐胡杨林致死④夏季风势力弱,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6.下列关于改善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A.停止对沼泽的开垦、发展旅游

B.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C.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禁止各项用水,封山育林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湘教版

17.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A.修建水库

B.矿山开采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扩大耕地面积

18.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季降水多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春季降水更多

B.冬春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

C.冬春季偏北风从五大湖携带来丰富的水汽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降水较少

19关于图中甲处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修建水库大坝,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B.通过发展养禽、养猪,促进畜牧业发展

C.通过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区,促进人地协调

D.通过水电梯级开发,限制火电、核电等开发

20.下列地理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①稻②耕地③水库④海岸带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材料,回答第21题

2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流域内降水减少

C.蒸发加剧

D.引水灌溉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为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完成第22题。

2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

B.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上游乐场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23-25题线

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湘教版-5(共8页)

23.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②2平行水系,支流多③地形崎岖,落差大④流经高原,河流长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4.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③增加入海水量④加速河口淤积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5.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还有发展

①钢铁工业②有色冶金③甜菜种植、加工业④水产养殖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12分)上海的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的四幅照片中,属于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单选)(1分)

①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内蒙古大草原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明考察的目的地( )(单选)(1分)

A.加工制造业发达

B.以轻型产业为主

C.民营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3)近年来,小明考察的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受惠于政策,在实施该政策的过程中,这里应如何提高其对外开放的程度?(2分)

(4)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看,小明考察的目的地与其居住地各有哪些区别?(8分)

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湘教版-6(共8页)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最终抵达上海,新建管道全长3371公里,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2019年12月2日下午,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我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路线示意图。

(1)简析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工程建设的地理条件。(6分)

(2)分析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工程建设遇到的自然障碍。(2分)

(3)简述该工程建成后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历史上是我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盐池县属鄂尔多斯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北接毛乌素沙漠,南靠黄土高原,属典型的过渡地带。县境由东南至西北为广阔的草原和荒漠草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沙子满地跑,沙丘比房高。”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县的真实写照。盐池县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探索出“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总体思路,如今的盐池县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70%。生态环境已从最愁”的沙窝窝成为“最靓”的风景线。

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湘教版-7(共8页)

(1)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县风沙严重的原因。(4分)

(2)指出盐池县治理风沙可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

(3)说明盐池县风沙得到有效治理后产生的生态效益。(4分)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自疫情以来第一次摘下口罩考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千米。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20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建立多个乡镇,发展工厂企业和特色郊区农业。2005年2月,西溪湿地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1)分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域比重大的原因。(2分)

(2)推测20世纪五十年代至2005年,西溪湿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及原因。(4分)

(3)说明湿地生态效益突出的具体表现。(4分)

(4)请为湿地资源的保护提出有效措施。(4分)

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湘教版-8 (共8页)

试卷类型:A(湘教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测高二地理(必修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5BDCA 6-10 BCDAC 11 2.CACB 16-20 CABCD

21-25AB23.1)24.B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12分)(1)B(1分) (2)D(1分)

(3)西部大开发(1分)(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广泛的经贸合作。(1分)

(4)工业化:与考察的日的地相比,居住地的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非国有制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传统型工业不占主体地位。(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城市化:与考察的目的地相比,居住地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基础相适应。(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27.(12分)

(1)俄罗斯天然气产量高,但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有限,有较大的出口需求;我国经济总量大,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但我国国内能源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庞大的能源需求,存在较大的能源缺口;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需要,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旺盛;天然气具有清洁无污染、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等优点。(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2)冻土广布;气候寒冷;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等。(每点1分,答对2点得2分)

(3)增加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带动天然气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28.(12分)(1)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冬季大风频发;北接毛乌素沙漠,距离沙源地近;位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过渡地带,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2)规划草原禁牧区与舍饲养殖;实施封沙育林与生物固沙工程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

草、还林;发展耐旱经济作物种植;合理灌溉,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3)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小,大气质量改善;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土壤水分增加。(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29.(14分)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每点1分,共2分)

(2)变化特征:西溪湿地面积减小。(1分)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1分)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分)

(3)湿地既是蓄水池又是水源地,可调节径流;湿地中的植物能净化空气,释放氧气,形成天然氧吧;湿地能够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美化环境;湿地大面积的水域能调节局部气候,且是天然的污染物隔离带,环境效益突出。(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4)退耕还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严禁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保护水质,严禁排放污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高二地理(必修Ⅲ)期中试题A答案一教版-1(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