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静物素描创意构图原则

美术:静物素描创意构图原则
美术:静物素描创意构图原则

美术:静物素描创意构图原则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与统一”

1、变化:是相异的因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对比效果。在素描造

型中,各种造型因素如结构、形体、比例、明暗等形成的差异、矛盾

叫做“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一种双比关系。变化趋于动感、对比,

给人以新鲜强烈、丰富多样的感觉。但是,过度对比易造成杂乱、松

散而失去美感。

2、统一:是指构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素描造型中,通过各种相同或类似的因素,将变化的局部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叫做“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一种谐调关系。统一,趋于静感,给人以安

定调和,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度的统一易造成单调,泛味而失

去美感。

3、变化统一:在构图中,变化与统一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的辩证关系。任何趋于完美的构图,都是具有变化与统一两个方面的

因素,或在统一中求变化,或在变化中求统一,以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变化统一的原理,体现着“对立统一”这个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作为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它又可表现为构图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

调和、安定与比例等形式法则。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同形同量的组合,对称又能够分为相对的和绝对的两种对

称形式。在素描造型构图中极少使用绝对的对称形式。对称体现着统

一的原理。对称的画面结构富于静感,表现庄重、整齐的美感,但是

处理不当会导致构图单调、呆板,严谨的绝对对称,多用于图案设计

和装饰绘画的构图。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均衡体现着变化的原理,其画面结构富于动感,具有生动而富于变化的表现特征。均衡式构图

表现为以下形式。

1、同量式均衡:即异形同量的构图形式,以形的差异,对比求得

变化、量的均衡则保持稳定。

2、异量式均衡:以保持构图的重心稳定为前提,通过异形异量的

对比,使构图富于变化。

3、意向式均衡:即使用虚实、呼应、借助联想,求得构图的均衡,产生虚实相生,呼应相随,生动而富于情趣的艺术效果。

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形、色、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

一切矛盾的或相同因素少的物象,都可表现出对比。如方与圆是形的

对比;明与暗是色的对比;粗糙与光洁是质的对比;动与静是感觉的

对比等等。对比强调差异,无论是物体自身还是相互之间的差异,都

会在对比中互相衬托,互相作用。取得清新、强烈,生动的构图效果,但是过度的对比容易产生生硬、不谐调而失去美感。

学构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4.学构图 教学目标: 1.感受绘画构图之美,懂得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和学习绘画构图知识。 3.发展探究美术知识、进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的构图知识,并感受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构图知识,并感受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指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一般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同时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在画面结构中的组织形式。 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演示说明 中间太小中间太大偏上偏下偏左偏右 适中 偏左上角偏右上角偏左下角偏右下角太分散太紧凑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

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 3.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 (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 (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西平宋集张湾小学 张华美

儿童素描:静物的构图

儿童素描:静物的构图 构图,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结构,所 以又称为“画面结构”。 构图包含着很多因素,仅从画面视觉因素来讲,就包括形体、线条、明暗、空间等。构图,就是通过上述诸多因素,在画面结构关系 的组织中表现出来的。 1、构图的基本原理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相异的因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对比效果。在素描造型中,各种造型因素如结构、形体、比例、明暗等形成的差异、矛盾叫 做“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一种双比关系。 变化趋于动感、对比,给人以新鲜强烈、丰富多样的感觉。但是,过度对比易造成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构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素描造型中, 通过各种相同或类似的因素,将变化的局部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叫做“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一种谐调关系。 统一,趋于静感,给人以安定调和,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 度的统一易造成单调,泛味而失去美感。 在构图中,变化与统一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任何趋于完美的构图,都是具有变化与统一两个方面的因素,或在统 一中求变化,或在变化中求统一,以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变化统一的原理,体现着“对立统一”这个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作为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它又可表现为构图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 调和、安定与比例等形式法则。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同形同量的组合,对称又能够分为相对的和绝对的两种对 称形式。在素描造型构图中极少使用绝对的对称形式。 对称体现着统一的原理。对称的画面结构富于静感,表现庄重、 整齐的美感,但是处理不当会导致构图单调、呆板,严谨的绝对对称,多用于图案设计和装饰绘画的构图。 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均衡体现着变化的原理,其画面结构富 于动感,具有生动而富于变化的表现特征。均衡式构图表现为以下形式。 安定同构图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角形”是常用的构图形式。“三角形”的对称水准愈大,安全感愈强,缺点是易陷于呆板。选择 恰当的重心是取得构图安全感的重要条件。重心过度偏上,偏下或旁移,都会产生不稳定感。为避免人的心理因素和视觉错视的消极影响,一般应将构图重心置于画面物理中心稍高的位置。 比例是指画面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数比关系。在构图中 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黄金分割线”的古老比例,黄金分割比例至今 仍在绘画、设计、建筑中广泛应用。

国画构图基本知识

国画构图基本知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国画构图基本知识 一、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 1.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上图为作品局部)。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2.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

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见图一)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见图二) 王蒙的《夏山高隐图》采用了深远法构图,以通景贯穿整个画面。此作构图繁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疏密、聚散得当。 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见图三) 朱端的《烟江远眺图》采用了高远透视法。左边的树石与右边的山石相呼应。左边的山石用笔较实,刻画细致;后面的远山和云雾表现得极虚,体现了实与虚的对比。 三、构图的一般规律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1.宾主 古人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画中要有“主”点,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符合这种审美观点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 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 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 与均衡比较来说,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所以,对称虽是构图

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使用中机会比较少,使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 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 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来说。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 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表现 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 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 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所谓,并不是单一,或,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能够 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能够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 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对于摄影师来说。 如能把均衡与对比使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但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能够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素描静物教案

《素描静物》 一.授课班级: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素描静物》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静物写生练习,了解静物组合的一般要求,掌握组织和布置静物的一般方法。探索形体结构特征。色调变化及物体质感、量感的一般规律,明确画调子的任务,逐步掌握素描的因素,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复习旧的素描知识,并应用于素描静物写生中。 2、教学难点:静物组合的原则;质感、量感的表现;写生的步骤。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相结合 九.教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印刷画页、画册。 2、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规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二)构图 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

作为画面的构图安排与静物的摆放原则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考生在面对特定角度的静物进行写生时,可根据需要对画面中出现的个别物体作适当的移位处理,以符合整体画面的构图形式的美感规则。此外,主体物忌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位置,因为这样会给人呆板、僵死的感觉,向中心线以外略偏移一些才会让人感觉舒服。画面中的静物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条线上或等距离位置上,而应错落有致、聚散有法。“疏可跑马,密不通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黄金分割 在绘画与摄影中,将画面的上下左右各平分为三等份,他们的四条等份分割线相交成四个点,这四个点都分别是安排作品的趣味中心的最佳位置。 2、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最具冲击力,动感最强。如选用得当,效果非常好。 3、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即一般的品字形构图,他的结力很强,表现稳重、庄重的题材最适合。 4、散点构图 散点构图把物体布满整个画面,不刻意去突出某件物体,完全是自由松散的构图结构。但他通过疏密或色调去组织画面,使无序的画面置于有序之中。 5、对比构图 对比是构图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比的极化被广泛应用,色彩对比、质感对比、大小对比、阴暗对比,比比皆是,能成功运用对比构图的作品多数不凡 6、曲线构图 它表现力很强,优美而富有韵味,往往用线条来体现。 (三)作画步骤 (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它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写生的内容。由于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轻重、厚薄等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所以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1、观察思考:这是许多同学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落笔之前,首先要想好将怎样画这幅画,用什么手法?重点表现什么?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多长时间等等。(看下面照片)

静物构图教案

静物构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静物构图》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绘画雕塑》系列中的《绘画》模块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延伸内容。这一课包括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呈现的形体、特征及我们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我从中选取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这一节加以扩展——静物该怎样构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进行描绘,然后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修改再创造。采用学生上台手绘、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再创作。 2、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静物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 (2)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师准备: 静物作品图片、知识 5、学生准备: 简单的静物:本子,书籍,笔,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体会生活——总结体会——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再创生活 互动 师引导体会——说出问题——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回忆自己生活里的美丽图片,自己是怎么把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的,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也可请学生上台来大概绘画一下自己有过的好的设想或作品,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构思,之后师生一起进行点评,说出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同学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构图的要素进而讲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并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静物构图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静物构图理论,自己用眼前书桌上的东西摆设一组静物并进行取舍描绘,之后再请同学上台绘一次,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怎样和静物构图理论知识结合,我们给与一定的意见,进行完善,并最后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构图基本知识

构图基本知识

【4-1】构图基本概念 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人们往往以“独具匠心”来评价其的构图精湛。可见,摄影艺术离不开构图,学习如何构图,也是学习摄影艺术的重要一环。 摄影构图就是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如何在取景器里这个有限的平面空间里,合理地安排所看到的画面上各个元素的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同时表现出摄影者的创作意图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传统绘画中的“章法”“布局”是一样的,是一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

*上图二张是澳门拍的照片,我用各种颜色的框框表示其它可能的构图, 样的构图要在几秒钟决定,所以摄影是很考验人瞬间对美感的判断,这不外乎透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取得进步!!!! 如何培养美好构图的基础,除了不断的练习之外,看画展可以学习构图,浏览专业的摄影网站可以学习构图,看电视、看电影也可以学习构图,许多精致的影集影像构图技巧相当超水准,值得参考,譬如张艺谋或者是冯小刚的电影,请的都是大师级的美术指导,看电影学习摄影构图,真是一举数得! 我说一下我对好的摄影作品的认知标准 1.影像品质--曝光、对焦、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是否合理..... 2.构图严谨--大多数的照片,构图都太松散,减法做的不好,良好的构图不会使主体比例、容积、重量显得太大或太小,并注意整体元素间的压迫张力和呼吸空间感...... 3.合理采光--摄影是用光线绘画,不同的采光表现不同情境,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4.主题明确--主体,虚实的表现,要有让人兴奋的视觉焦点..... 5.好的照片有故事--好的照片能引人共鸣,有故事,耐看.....

静物素描教案

静物素描教案 第1课静物素描基础知识介绍 静物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它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写生的内容。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观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在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物体的透视规律还是应该继续予以重视的,以求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 素描静物写生的工具:铅笔、木炭、炭精条等。 素描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大致上和素描石膏写生相同,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

第2课静物的构图与透视 目标与要求: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 构图: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出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 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 1:集中而不单调;2:稳定而不呆板;3:饱满而不滞塞;4:活泼而不散乱;5:有主有次;6:有远有近;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8:考虑动势;9:不分割画面。

绘画基础入门教程:绘画的构图

绘画基础入门教程:绘画的构图 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在学画画之初就掌握很多的绘画基础知识,一 遍尽快提升自己的画画水平。但是,有鉴于学画画是一门长期性、繁 杂性的学科,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前提下,务必要掌握准确的绘画基 础知识,才能够将自己的水平持续提升。首先,绘画的构图便是必须 要了解透彻的绘画基础知识学科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此,我爱画 画网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相关绘画的构图。这其中包括:构图的含义、构图的原则、构图的特殊性三个方面。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汇总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1) 内容摘要: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画面生动,用什么样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画面,使之成为一幅结构合理的画。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可以从中掌握构图技巧,吸取一些绘画构图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分析名作构图方法 绘画是由构图、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构成的,构图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我们常用的构图方法有水平、垂直、对角线、S形、V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很少运用一种构图方式,而是常用几种方法的结合。如何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笔者认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从前人的身上吸取经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作品欣赏,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来改善和提高自己在绘画中的构图能力。 一、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分析构图方法 画家经常会创作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西班牙画家弗朗本斯科·德·戈雅的纪念画《1808年5月3日》,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背景,把画家对战争暴行的谴责表现无遗。在画面上,一个身穿白衣的将要被处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个人面对着一队举着枪的士兵,面无惧色,情绪激昂,在他的身后是不断涌上来的爱国者。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作者用平行和对称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手无寸铁的爱国者和拿着枪的士兵作为人类是平等的,阶级的差异在画中荡然无存。 法国画家布歇的《博韦附近的风景》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画家展现了18世纪法国美丽的乡村风光。为了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画家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又运用了透视的构图,通过表现远处的树林使人感受到乡间的清幽。 充分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够充分地了解作者的作画意图,从中准确地分析出作品的构图形式。 二、从画家的个性品位中分析构图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画家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穿戴和个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来体现这种个性和品位,画家则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身的个性和品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著称。他性格颇为独特,既有广博的兴趣、好奇心,又敏感、反叛、追求完美,而且有些自负。当时的肖像画流行的是正面或侧面的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反其道而行之,这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个性。达·芬奇的作品《抱貂女郎》就是用了这种3/4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优雅,做到了形神兼备。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方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使他的作品得到世人的推崇。《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在画中,作者采用水平、辐射、波浪、三角形等构图方法来表现整个事件。由于达·芬奇追求完美的性格和三角形的构图形式本身的特点,使之在作品中把人物巧妙地分成了五个三角形。耶稣处于正中间,他的头和双臂是三角形,两旁的门徒也被均匀地分成了四个三角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画面看起来却又是在一条水平线上。以耶稣为中心,整

素描静物课程教案之基本构图

素描的构图 濮阳县文留镇第三初级中学王红涛 学习目标: 一、知识: 对构图进行研究是学习绘画的基本要求之一,传统的素描写生构图形式大都采用四平八稳的格局,部分作业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所以通过对不同构图的研究及探索。 二、方法: 改变学生在写生中所存在的固有的构图模式。用一种新的眼界去观察,寻找到一种能够真正表达自己感受的形式。 学习重点难点: 本章作业主要研究画面构成组织,古代画论《谢赫六法》中,重点提到“经营位置”,所以一幅优秀的作品的成功与否,构图在其中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练习中,通过对画面构成的研究与理解,在观念上有新的提高和认识。因为固有的观念和习惯,许多学生也许不太习惯新的构图思维,通过启发和观摩大师的作品,使其尽快进入状态。 主要讲授内容: 结合图片讲解和分析画面构成中各种元素的经营位置。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的图片资料 1. 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构图范例:

范宽山水 永乐宫壁画 石涛册页 敦煌壁画 2.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构成范例: 五台山寺庙 故宫博物院 北京四合院 山西平遥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 皖南建筑 3. 自然景观中的构成形式范例: 敦煌 桂林阳朔 上海的老房子 天津的老房子 4. 西方古典及现代绘画中的构图范例:门采尔素描 西方古典宗教绘画 毕加索作品 马提斯作品 塞尚作品

凡高作品 劳生柏作品 威尼斯双年展的部分优秀作品 通过以上作品中构图的相互比较与分析,使学生对构图有新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部分:在写生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单独进行辅导 教学方式: 对大师的作品及自然景观的图片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到启发进行自己绘画作品的构图练习,然后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同教师讨论。用看画册及幻灯的形式。在写生实践环节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单独进行辅导。 作业: “有四个陶罐的静物”,(16课时)思考并完成一张富有构图创意的写生作品,要求有自己的理解,画面构图完整,富有新意,有情感。思考题: 本章同你以往的写生作品,有何差异,从中有何启发,对画面构成形式美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 注:因本课程是技法科,所以上课中将根据每个学生的绘画水平、理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因每幅学生作品存在的问题不禁相同,所以不可能在此一一讲出,只能在课堂上面对不同的画幅进行评讲。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 计及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习本课首先要弄明白“构图”的含义,构图就是布局、章法的意思,是在平面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物体的位置和关系。构图是一种专业性很强、较复杂,而且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知识和技巧。作为一个美术基本知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构图知识为出发点,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浅显易懂的构图知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构图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构图知识评价或欣赏美术作品。 3、让学生能够用构图法则进行绘画。 三、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本课的重点我认为是“构图法则”,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我要采用对比法、展示法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到技能。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都曾画过好多画,有时我们觉得画面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有时感觉所体现的景物整体情况不是太好,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上种种情况就是你们还没学过构图的原因,在画画时不懂得如何布局画面,

画面上众多物体不懂得经营位置,所以就画不出很好的作品。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绘画的构图。 2、板书:绘画的构图 3、利用微课展示讲解构图常用的几种方式: 下面总结一下构图中的形与线,形在构图中主要是指关系形,人们把作品的构图框架归纳为S形、圆形、三角形等类型,并指出各有不同的特征。 S形:具有运动、优美、纵深的感觉,是我们中国画传统的、常用的的构图形式。代表作品有《睡莲》。 圆形:有一种旋转滚动的感觉,又感觉饱满充实。代表作有《椅中圣母》。 三角形:这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构图形式,代表作品有《舞女》《自由引导人民》等。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了以上构图的种种形式后,在平时的绘画中要活学活用,在实际绘画中,恰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法则为我们的绘画服务。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画的构图讲解,加深学生对构图的理解。 4、教师课堂总结并板书 (1)构图中的“形”与“线”:S形、圆形、三角形等类型。 (2)构图法则:对比——点线、明暗、心理差异 均衡——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 节奏——大小、长短、方圆、曲直

第三课 素描静物的构图训练

第三课素描静物的构图训练 【教学内容】素描构图训练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静物的配置和构图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能自己动手摆放静物的行为能力;二是对静物构图形式有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实践,能灵活运用构图规律,有初步处理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静物构图原理的掌握。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处理。 【教法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增加教学的容量,选取典型的范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当我们面对一组静物准备写生时,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考虑怎样将物体安排在画南上。物体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大小比例及各物体之间的组合关系是显示作品美感的一大要素。那么,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安排怎样才好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课题,静物素描的构图。(板书)静物的构图 二、讲授新课 (一)静物的构图 师:构图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结构形式,因此又称为“画面结构”。构图包含着许多因素,仅从画面视觉因素来讲,就包括形体、线条、明暗、空间等。构图,就是通过上述诸多因素,在画面结构关系的组织中呈现出来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屏幕。 图 1 图2 图 3 师:(提问)这三幅图给我们以 怎样的感觉? 生:(略) 师:(归纳)图1给我们的感受是统一但显得单调乏味;图2多样有散乱感;图3则具有左右均衡,聚散得当,符合多样统一的构图原理。 (二)构图的基本原理 1.对称与均衡 均衡有别于对称。对称是左右形体与分量的相似,可使画面产生整齐、严肃、静止和稳定的美感,但对称容易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在绘画构图上更多地要求打破对称的呆板的现象,采用画面主体重心心偏移,使画面产生运动势态。由于重心偏移,就要求我们同时

国画构图基本知识

国画构图基本知识 一、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 1.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

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我们可以欣赏一下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上图为作品局部)。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2.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见图一)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见图二) 王蒙的《夏山高隐图》采用了深远法构图,以通景贯穿

绘画中的构图

绘画中的构图 王家堎镇中心小学杜晓文 教学目标: 情意: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 认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提高创作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练习本、水彩笔。 作业要求: 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 画一幅创作画,题材不限,选择一种构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直接引入正题,学生讨论,什么是构图?构图研究的是什么? 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讲究构图的图画,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2.欣赏教材中画,思考不同的构图方法,作品会怎样?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绘画中的构图。 二、创作与表现 1.欣赏、分析 构图有很多方法,画不同素材的图画,就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有哪些构图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们? 下面我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了解各种构图方法及其运用。 井字形构图:适合什么样的作品?给人什么感觉?(在构图中,画面主体在井字形线上,显得主体突出、画面稳当。)S形构图:适合表现动态效果和向远延伸的效果。 讨论,小结: 1).三角形构图稳定 2).井字形构图严谨 3).S形构图流动 4).斜线构图爽利 2.学生作品分析讨论 (不同的构图表现在绘画时的体现) 3. 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

素描静物的构图运用技巧[教育]

素描静物的构图运用技巧[教育] 素描静物的构图运用技巧 构图原理的运用 将“变化统一”的构图原理和形式美的法则,用来分析优秀作品的构图,可从中受到启迪;或用以指导自己在写生中对构图的研究与练习,将有利于加深对构图原理的认识,提高构图能力。 画面空旷,单调,物象与空间失去恰当的比例关系,造成过分悬殊的对比,削弱了两者之间的整体联系。将物象加大一些,运用衬布的变化充实和丰富画面,可加强物象与空间的统一因素(图76)。 “空”——丰富画面求得充实 画面闷塞,“不透气”,物象与画面空间过分“统一”,缺少对比与变化因素。缩小物象,增加“透气”的空间,使两者构成恰当的比例关系。在空间的衬托下,使物象集中而鲜明地呈现于画面(图77)。 “闷”——缩小物象求得对比

画面呆滞、刻板、完全对称的布局,造成“统一”有余,变化不足。适当调整物象的空间位置打破完全对称的布局,加强变化的因素,构成均衡的构图形式。通过主次,轻重的对比求得变化,增强构图的美感(图78)。 “板”——打破对称求得变化 画面只有“聚”的统一,而无“散”的变化,造成“挤压”感。要改变物象过分聚集的布局,形成前后左后,疏密有致,高低错落,互相响应的布局,在统一中变化,增强构图的美感(图79)。 ”——疏密对比求得变化“聚 画面重心偏移失去均衡。物象集中偏向画面一侧,虽有变化但失去统一,造成画面的不稳定感。适当调整物象的空间位置,构成异形同量的均衡布局,以“异形”求变化,“同量”求统一,保持重心稳定,取得统一而富于变化的构图(图80)。

“偏”——调整重心求得稳定 画面零散,缺少联系。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处理不当,只注意了前后左右的空间变化,忽视了相对的集中统一,造成构图松散。调整布局,形成相对集中的构图中心,通过“聚”与“散”,“主”与“次”的对比,在变化中求统一(图81)。 “散”——主次对比求得变化

静物素描教案

静物素描教案. 静物素描教案 第1课静物素描基础知识介绍 静物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它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写生的内容。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

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观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在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物体的透视规律还是应该继续予以重视的,以求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 素描静物写生的工具:铅笔、木炭、炭精条等。 素描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大致上和素描石膏写生相同,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 第2课静物的构图与透视 目标与要求: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 构图: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出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 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 1:集中而不单调;2:稳定而不呆板;3:饱满而不滞塞;4:活泼而不散乱;5:有主有次;6:有远有近;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8:考虑动势;9:不分割画面。 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但由于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嘴同朝一个方向,

传统中国绘画构图研究(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传统中国画构图理念研究 一、传统中国画构图理念的提出 对于传统中国画创作而言,如何巧妙地布置画面中所表现的物象,就是考虑画面构图的问题。传统中国画理论中关于构图的阐述是建立在传神论基础之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东晋时期顾恺之在《论画·孙武》中提出“置陈布势”的构图原则:“孙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据之则。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1]顾恺之的构图理论是针对人物画创作而言,将观察所得到的人物形象加以剪裁处理,使人物形象和位置的安排巧妙得当,表现出画面人物的生动情态。其中的“置陈布势”即是用来说明画家如何经营画面布局,后人也有把布势称为“取势”。顾恺之说的“势”,是指情势,特指人物画中人物和情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势。“情势”是由人物的神情悟对所构成的画面态势以及气韵。最终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突出传神在中国画艺术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另一个方面则说明了“置陈布势”是为传神服务的。顾恺之“置陈布势”的构图理论是从绘画实践中总结出来,突出以情势为主的人物位置的安排和造型的设置。他所画长卷的《列女·仁智图》,没有故事情节串联,画面各段是相互独立的,属于中国画特有的无中心构图形式,只是因为属于同一题材而被罗列在一起。画面中人物动势塑造地非常巧妙,有的转身回眸;有的侧身直立;人物的动势造型与人物的表情神态完美融合,显得生动传神,形成悟对神通的“情势”。在顾恺之提出“置陈布势”理论之后,南齐时期绘画理论家谢赫在《画品·序》提出“六法”,其中“经营位置”,[2]就是画家作画之初必须要考虑的章法构图。虽然谢赫不是最早提出中国画布局观念的人,但“经营位置”是一个从绘画理论范畴解决构图问题的概念,而且被历代画家普遍认可并广为流传。然而,谢赫“六法”是将“气韵生动”放在第一法的位置,而“经营位置”放在第五位,说明画面物象的布置安排一定是为画面整体气韵服务的。唐代的

绘画构图教案

素描静物----------构图 一.课题:素描静物-------构图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的 通过静物写生练习,了解静物构图组合的一般要求,构图种类、构图原则,逐步掌握素描的表现方法,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五.1、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三角形构图的艺术特点素描的构图原理。2、教学难点:静物组合的原则; 六.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学生参与、相结合 九.教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静物、 2、学生准备:教材、纸、笔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规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二)构图 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 作为画面的构图安排与静物的摆放原则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在面对特定角度的静物进行写生时,可根据需要对画面中出现的个别物体作适当的移位处理,以符合整体画面的构图形式的美感规则。此外,主体物忌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位置,因为这样会给人呆板、僵死的感觉,向中心线以外略偏移一些才会让人感觉舒服。画面中的静物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条线上或等距离位置上,而应错落有致、聚散有法。“疏可跑马,密不通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