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创设情境】 辨认象形文字“火”,说出和火有关的内容。 【引入】 演示小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过渡】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首先一起来探究燃烧条件 【提问及展示】 那种能燃烧? ,燃烧首先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反问】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燃物,如:身上穿的衣服,桌子上放的书本,为什么就没有燃烧呢?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 【投影】 1、为什么相同的物质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放于热水的试管中的白磷却能燃烧? 2、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放在热水中试管中的白磷才燃烧了,而试管中的红磷仍没有燃烧?

纷纷举手回答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现象、相互交流,根据对燃烧已有知识的认识试揭开下列实验的奥秘。 学生很快积极主动地进入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学生在老师思维地带动下迅速地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燃烧首先应满足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学生立即转入沉思,窃窃私语。

学生在老师思想引领下,步完成实验探究 观察及回答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烟磷未燃烧(老师适时给予修订)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组内交流,,不仅解决了平时在做实验时,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量做到安全、出燃烧还要满足可燃物要与氧气燃物的着火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验改进与创新是一大亮点,在探究燃烧条件时将要求比较低的学生动手参与探究实验改成层次比较高的学生动脑探究活动实验,还有在燃烧条件的应用上将导管通氧气改成实验时将集满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都体现出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不仅培养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安全、环保等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是通过创设情境留下悬念,最后通过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解开其中的奥秘同时起到小结本课,学以致用,前呼后应的作用。

三本着实现高效课堂,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的理念,我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能注意到不爱举手,不敢发言的学生,还做到让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扬长避短,共同进步,使得班里的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本节课有两点需要改进:一是本节课几乎没有涉及到化学用语,所以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没有体现出来;二是由于装有红磷的大试管外壁不干燥,要进行烘烤占用时间,加之,经过在实验室反复试做效果没有那么理想,鉴于此,没能在课堂上完成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燃烧的实验,还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高二通用技术 《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的第二部分。它作为《简单结构的设计》的设计实践阶段,要确定一个具体的对象进行结构设计,这既是对前两节结构及其稳固性的知识的运用,也是对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的深入,同时还需要贯穿《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确定设计并制作锅盖架,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与设计的过程和方法相联系,将所学的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运用到方案的制定和权衡筛选中,从而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出模型或原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了解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等理论知识。在本节第一部分的学习,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又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如果没有设计实践的载体,学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不会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太可能自觉地去经历设计过程。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方面要选择结构简单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加强设计目的的明确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历设计过程,运用结构的有关知识进行设计分析、多方案的构思、比较权衡和最优方案的制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结构设计项目的选择上,本着“源于生活,相对简单,又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原则,确定选用锅盖架作为设计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典型案例分析来启发学生,计划在第一个课时内由学生交流讨论动手完成设计工作,再安排三个课时动手操作来制作原型或模型,最后安排一个课时进行作品交流评价,使学生亲历设计到制作的过程并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全面熟悉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锅盖架的结构设计,并能绘制

结构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

结构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1 配置在混凝土截面受拉区钢筋得作用就是什么? 混凝土梁得受拉能力很弱,当荷载超过c f 时,混凝土受拉区退出工作,受拉 区钢筋承担全部荷载,直到达到钢筋得屈服强度。因此,钢筋混凝土梁得承载能 力比素混凝土梁提高很多。 2解释名词: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 得混凝土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规定温 度与湿度下养护28天,依照标准制作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测得得抗压强度值。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采用150*150*300得混凝土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规定温 度与湿度下养护28天,依照标准制作方法与试验方法测得得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100*100*150得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可在两端预埋钢筋, 当试件在没有钢筋得中部截面拉断时,此时得平均拉应力即为混凝土抗拉强度。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采用150mm 立方体试件进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按照规定得试验方法操作,按照下式计算A F A F 673.02f ts ==π 3 混凝土轴心受压得应力—应变曲线有何特点?影响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 变曲线有哪几个因素? 完整得混凝土轴心受压得应力-应变曲线由上升段OC ,下降段CD,收敛段DE 组成。 0~0、3fc 时呈直线;0、3~0、8fc 曲线偏离直线。0、8fc 之后,塑性变形 显著增大,曲线斜率急速减小,fc 点时趋近于零,之后曲线下降较陡。D 点之后, 曲线趋于平缓。 因素:混凝土强度,应变速率,测试技术与试验条件。 4 什么叫混凝土得徐变?影响徐变有哪些主要原因? 在荷载得长期作用下,混凝土得变形随时间增长,即在应力不变得情况下, 混凝土应变随时间不停地增长。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得徐变。 主要影响因素: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得应力大小,加载时龄期,混 凝土结构组成与配合比,养生及使用条件下得温度与湿度。 5 混凝土得徐变与收缩变形都就是随时间而增长得变形,两者有与不同之处? 徐变变形就是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增长,收缩变形就是混凝土在凝 结与硬化得物理化学反应中体积随时间减小得现象,就是一种不受外力得自由变 形。 6 普通热轧钢筋得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什么特点?《公路桥规》规定使用 得普通热轧钢筋有哪些强度级别?强度等级代号分别就是什么? 答:屈服钢筋从试验加载到拉断共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 段,破坏阶段 按屈服强度分为:235MPa ,300MPa ,335MPa ,400MPa ,500MPa 代号:HPB235(R235),HRB335,HRB400,RRB400(KL400) 7 什么就是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与粘结强度?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 有足够得粘结力要采取哪些措施? (1)由于变形差(滑移)沿混凝土与钢筋接触面上产生得剪应力称为粘结应力。 (2)在拔出试验失效时得最大平均应力作为粘结强度。dl πτF = (3)主要措施:提高混凝土强度,调整钢筋布置位置,调整钢筋间距,增加保

六步三段两分支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

第40课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教案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1 条目式教案示例 学校:小学;班级:二年级一班;科目:英语;教师:;时间:1998年3月18日上午第2节。 一、课题名称:what is he/she doing?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 1.应用进行时形式的动词作基本句子结构的简单句型; 2.朗读进行时形式的句子读音清楚、语调适当; 3.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三、教学内容: l.复习几个动词; 2.学习 what is he/she doing中的动词替换练习; 3.就what is he/she doing进行问答对话。 四、重点难点:动词进行时形式的正确读音;就what is he/she doing 进行问答对话。 五、课的类型:综合课。 六、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活动作业法。 七、教材教具准备:课本、练习册、图片、词卡、图卡、句式卡。 八、教学时间:35分钟。 九、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5分钟):利用词卡贴上黑/白板,组织学生朗读重温 已学习过的进行时形式的动词。 (二)教学新课(25分钟): 1.问答教学(6分钟)。出示10幅图卡并将它们贴在黑/白板上,以 what is he/she doing?作为问句形式,教导学生回答he is ing or she is ing。先由老师问、学生答,答对后由教师或学生将正确的句式卡贴到相应的图 卡右方,然后学生之间互相练习。完成后,组织全班学生阅读这些句子一次。 2.“戏剧式”演习对话(5分钟)。分别抽派数位学生自由做其中一个进 行时形式的动作,老师再以 what is he/she doing?这问句,请其余学生自由 举手回答问题。 3.问答对话教学(6分钟)。出示数幅图片,并把图片贴在黑/白板上, 以 is he ing?或is she ing?作为问句形式,教导学生回答yes,he’s /she’s_ing.或no,he/she isn’t ing.先由老师问,学生答,再请 个别学生答,然后组织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反复练习。 4.“情景式教学”(6分钟)。分别抽两位学生上台在黑/白板上画出一 个人物正在进行某个动作,然后以what is he doing?提问全班学生,学生可 自由举手作答;作答后以is heing?句式问及作画同学,而作画同学应视情况 回答yes,he’s ing.或no,he isn’t ing. (三)小结(2分钟):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归纳出 what is he/she doing? is he/she doing?问题句式及其he/she is ing.yes,he/she is ing.no,he/she isn’t ____ing等回答句式。

毕业设计土木教学楼开题报告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1级一班) 论文方向:小学教学楼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的艺术性、办公的资讯性、环境的舒适性、建筑的地域性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提出节约型社会口号,建筑产业也提出了节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在现在的教学楼设计中,节能也慢慢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节能达不到要就的设计将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这也就是我设计的第二理念:“节能”。对于夏季非常炎热的情况,就应在保温隔热上多下功夫。 混凝土结构使用历史较长。它在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优点,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为广泛,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转移到了建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预应力技术的发明更使混凝土结构得到大力发展,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必要。框架结构更以坚固耐用著称而被广泛应用,所以目前国外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2.2 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虽然目前的教学楼设计已非常成熟,但在许多细节方面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1)没有以功能的实际需要来分割立面和开窗,韵律和节奏感不强; 2)整个教学楼的功能分区不明确,教室布置不合理,造成上课相互影响; 3)教室尺寸“死板”的满足规要就,缺少“人情味”; 4)空间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 5)教学楼常常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不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这对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都是不宜的。以及采光通风不好而造成教室的灯全天开着,忽略了节能这一概念; 6)中小学教学楼底层常架空作为学生课间活动场所,这样使得底层或中间层柱的抗侧移刚度不足,在地震中容易在底层或中间层出现薄弱层而使结构破坏,引起楼层塌落。教学楼柱间常设计通长窗,柱间刚性填充墙设计常不到顶,对于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框架柱或短柱破坏,甚至结构局部倒塌现象; 7)整个教学楼设计不利于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墙体材料上,没选用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从而空调全开,污染环境。 对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会在设计中尽量克服。比如:以功能的实际需要来分割立面和开窗,增强整个建筑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做好教学楼的功能分析,在平面和空间布置中使各个功能块在形式上统一而在工作上又相对独立;对于教室尺寸,除了能容纳下上课的学生外,还要使他们的随身物品得到安置,更有足够的空间来交流、放松,增进彼此感情;为了使教学楼有良好的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我会注意教学楼的朝向以及门窗的位置与大小,让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楼更加牢固安全,我也会更加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整体性,并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积极响应号召,做好节能减排,做好设计,从而在不影响学生健康、愉快的学习基础上,少开灯、少用空调;出于对学生生存空间健康的要求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考虑,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也应尽可能采用无害化、无污染材料和可再生资源。如卡索板,是一种以水泥、纤维、沙子及矿物材料为主要成分的覆面材料。由于是由无机材料制成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抗静电性,低吸尘率,且在超过使用期限后可回收利用,不会有化学污染。 1.2.3 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大空间、大跨度的要求,国外正在大力推广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构件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或是特殊功能的要求,新的防冻、防火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正在不断的被研制出来,相信未来混凝土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在近代,教学楼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更加细分和规,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来源越来越广,先进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健全,包括试验中心、艺术教育

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六:设计教学过程 活动1:了解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1: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并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目前,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说法,比如,“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他们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孤立地割裂成两个单位,并把他们对立起来,让一方围绕着另一方转。这样,教与学双方在教学中实际上只是发生了一方的主动性行为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规定,而不是双方都发挥主动性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规定。而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生成”的,不是单纯的“教”或单纯的“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媒体的使用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化的安排,形成特定教学结构流程的过程。

设计教学结构流程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基本程序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展开,合理设计形成教学结构流程,它直观、简明、清晰、明确揭示了教学的具体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 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 在广度上的开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信息都有生成的可能,要使它们可以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共享资源。在深度上的开放,即教学需要形成学生思维的互动,使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成为生生、师生互动的共享资源。 也就是说,教学更重要的是展现学生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思维从混沌到清晰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结果。 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 即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不同的状态进行“可能性”的分析,建立课堂“可能性”预测的意识。具体地说,不仅要预设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论,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而且还要预设应对各种可能

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

题目:洛阳市财会中专教学楼建筑 与结构设计

洛阳市财会中专教学楼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横向框架A,B,C,D轴框架的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先计算了恒载,活载,风载,地震的等效荷载以及各杆端的内力,然后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进行内力分配,然后各层叠加,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内力组合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还进行地基设计。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内力组合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do the anti-seismic design in the longitudinal frames of axis A,B,C,D,E,F. When the directions of the frames is determined, firstly the weight of each floor is calculated .Then the vibrate cycle is calculated by utilizing the peak-displacement method, then making the amount of th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can be got by way of the bottom-shear force method. The seismic force can be as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hearing stiffness of the frames of the different axis. Then the internal force in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horizontal loads can be easily calculated. Afte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force under the dead and live loads,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 can be made by using the Excel software, whose purpose is to find one or several sets of the most adverse internal force of the wall limbs and the coterminous girders, which will be the basis of protracting the reinforcing drawings of the components. The design of the stairs is also be approached by calculating the internal force and reinforcing such components as landing slab, step board and landing girder whose shop

综合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前言 毕业设计是针对我们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回顾、总结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对我们综合各学科知识能力的一次实践锻炼。本次毕业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旨在通过这一重要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能力,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图集,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并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和根据条件变化而调整工作重点的应变能力,增强即将跨入社会的竞争能力和自信心。 本次毕业设计(博思综合教学楼)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建筑设计包括总平面、建筑平、立、剖面、防火、抗震、建筑结构构造设计及建筑施工图绘制等;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布置及选型、楼板、连续次梁、楼梯、雨篷、主要框架、基础设计等;同时,编写一份详实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主要包括设计任务书、中英文摘要、建筑设计(总平面,建筑平、立、剖面,防火,抗震,建筑结构构造设计等)、结构设计部分(楼板,连续次梁,楼梯,雨篷,主要框架,基础设计等)、致谢、参考文献及附录部分。设计图纸全部采用计算机进行绘制,设计说明书采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在设计完成时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共同提交打印版本和电子版本。 由于是教学楼建筑,需要考虑其柱网尺寸、面积、层高以及荷载等设计应有较大的适用性和使用的灵活性,符合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适当考虑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整和改造的可能性。根据建筑方案,选择合理的机构形式、机构体系、结构布置,应用合理的结构构造,并且保证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总之,保证所设计的教学楼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美观大方,经济适用、安全耐久。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范、标准图集以及其它的技术资料,并比较国内外著名教学楼建筑的建筑、结构设计特点来确定设计的方案,注意充分吸收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成果,取长补短。 由于设计经验的不足,以及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欠缺,在本设计说明

程序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程序的选择结构 教案编写教师:付虹杨 实际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授课日期:

Then End if Else The n Then Else Else End if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格式2:又叫块If I f 条件Then Else 2> End I 语句组1> 语句组说明: 新课讲授 (1)条件可以是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等。表达式都会 得到两种可能:非真即假,True或False。 (2)格式2中的if与end if 必须成对出现,缺一不可。 (3)在书写时,格式1中的<语句组>可以有多条语句,如 果有多条语句则必须写在一行,而且语句之间用冒号“:” 分隔开。格式2中的<语句组>中的多条语句,则需分行书写。 (4)将If、Else和End If 语句左对齐,而<语句组1>和<语 句组2>向右缩进若干空格,以使程序结构更加清楚,便 于阅读和查错。 4、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当条件成立时,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组1, 否则执行语句组2 选择结构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5、下面我们共同运用选择结构来解决问题:例1、选择题 将鼠标价钱大竞猜的程序补充完整。 Dim a As Si ngle a=I nputBox(“请输入您猜的价钱”) ____ a=20_Print"猜对了"__Print “猜错了” 学生边看课 件,边听教师 讲解选择结构 的基本格式。 注意事项,及 程序的执行过 程。 学生运用选择 结构将鼠标价 钱大竞猜程序 补充完整。 进一步理解 选择结构的 用法、格式、 功能。 让学生熟练 掌握双分支 选择结构的 两种基本格 式及相互转 换。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字数:1776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7期 随着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相继实施,对中小学教学楼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抗震设防在设计要求上有了较大提高,本文结合作者曾做过的某小学综合教学楼结构设计实例,浅谈一下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建筑设计 该小学主要使用功能为24班制小学+6班制幼儿园,辅以配套的办公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及风雨操场等教学用房,地下一层设为教师用汽车、自行车停车库。 总建筑面积1567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732m2;地下建筑面积2940m2。 建筑功能分区布置如图: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体系布置,该小学教学用房共划为6个分区:1区为四层教学楼;2区为一层多功能阶梯教室;3区为三层连廊;4区为三层教学综合楼;5区为三层幼儿园;6区为一层风雨操场。4、5、6区下设一层地下室。 2.结构设计 2.1基本情况 六个分区中各分区均以抗震缝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2区、6区为单层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柱,以网架组成屋面空间结构。 2.3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要求,该项目属于“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小学的教学用房,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该规范第3.0.3-2条明确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基于这条规范的理解为:确定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按八度,确定地震作用时的设防标准按七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处理此类问题不是单纯的将本地区设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设计doc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设计 一、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概念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是教学设计方案的组成部分和图示。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是近几年教科研活动中经常应用的一种课堂教学过程图示,具有设计科学、应用方便、美观明了等特点。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流程设计,也称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二、关于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设计的说明 1、流程图。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为取得预期效果,事先必须做好计划,并采用图的形式将活动内容、进程、结构排列出来,使实践活动有所遵循,收到预期效果。流程图是线性的动态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全部进程的时间、内容。 2、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学双边活动的进程、内容、结构、层次用图形固定下来,依此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图称为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也称教学流程图、教学活动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目前正处于宣传、推广、应用阶段,很多教学研究、评比活动要求附流程图。 三、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结构 1、图本身的结构是完整的。开头(组织者、单位)、主体(执行者---师生------工作过程、内容)、结尾(对各进程的归纳---流程各环节的意义)。这种图称只是流程,为操作流程图。 2、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设计。设计要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因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不同使流程图的形式多样,各有千秋。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施教前在头脑中描绘的教学情景、过程、效果的蓝图,也称为教案。但是,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施教方案设计,又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案。因为,它要考虑现代教育技术及环境、媒体,要考虑教学资源。所以,称之为教学系统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大纲),在深入研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3、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内容构成。 ■落实教学目标的环节、方法 ■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 ■教师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结构完整、节奏适中,保持知识的连续性,特别要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研究活动,体现“教育创新”的思想。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要充分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意义,不能因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认真研究学习任务、协作方式的特点;要积极贯彻“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资源、媒体的运用。音像教材、教学挂图、CAI课件、标本、学具、网络资源等,各具自身的优点和功能,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可以取代所有媒体。技术、设备、资源、环境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一切教学媒体的选择都应以实际需要为第一原则。 四、教学过程流程图要反映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学结构,是时间和空间的展示。 1、设计的原则■教学性、■说明性、■规范性、■艺术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答案) 苏州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系 2003年8月 第1章绪论 思考题 1.1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的特点是: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破坏前变形较大,有 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利用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很弱,钢筋的抗拉能力很强的特点,用混凝土主要承受梁中和轴以上受压区的压力,钢筋主要承受中和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即使受拉区的混凝土开裂后梁还能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直到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以后,荷载再略有增加,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才破坏。 由于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十分接近,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二者之间的粘结,从而保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 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 性和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 1.3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前者主要讲述 各种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等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内容;后者主要讲述梁板结构、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房屋、公路桥梁等的结构设计,属于专业课内容。学习本课程要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扩大知识面;2)突出重点,并注意难点的学习;3)深刻理解重要的概念,熟练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功,切忌死记硬背。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思考题 2.1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 (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②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 k是根据以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一、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概念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是教学设计方案的组成部分和图示。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是近几年教科研活动中经常应用的一种课堂教学过程图示,具有设计科学、应用方便、美观明了等特点。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流程设计,也称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二、关于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设计的说明 1、流程图。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为取得预期效果,事先必须做好计划,并采用图的形式将活动内容、进程、结构排列出来,使实践活动有所遵循,收到预期效果。流程图是线性的动态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全部进程的时间、内容。 2、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学双边活动的进程、内容、结构、层次用图形固定下来,依此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图称为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也称教学流程图、教学活动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目前正处于宣传、推广、应用阶段,很多教学研究、评比活动要求附流程图。 三、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结构 1、图本身的结构是完整的。开头(组织者、单位)、主体(执行者---师生------工作过程、内容)、结尾(对各进程的归纳---流程各环节的意义)。这种图称只是流程,为操作流程图。 2、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设计。设计要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因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不同使流程图的形式多样,各有千秋。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施教前在头脑中描绘的教学情景、过程、效果的蓝图,也称为教案。但是,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施教方案设计,又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案。因为,它要考虑现代教育技术及环境、媒体,要考虑教学资源。所以,称之为教学系统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大纲),在深入研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3、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内容构成。 ■落实教学目标的环节、方法 ■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 ■教师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结构完整、节奏适中,保持知识的连续性,特别要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研究活动,体现“教育创新”的思想。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要充分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意义,不能因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认真研究学习任务、协作方式的特点;要积极贯彻“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资源、媒体的运用。音像教材、教学挂图、CAI课件、标本、学具、网络资源等,各具自身的优点和功能,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可以取代所有媒体。技术、设备、资源、环境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一切教学媒体的选择都应以实际需要为第一原则。 四、教学过程流程图要反映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学结构,是时间和空间的展示。 1、设计的原则■教学性、■说明性、■规范性、■艺术性 2、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作用 教学作用。与教案有相同作用,可以用于教学。因为,图所表示的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

综合教学楼建筑部分样本

1建筑设计 1.1文献综述 本设计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的一部分, 是本科培养方案的一个环节,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建筑设计知识, 根据具体资料和环境, 初步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建筑的设计题目是: 某高校规模扩大, 已有教学楼已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要求, 因此拟建一综合教学楼, 并设置必要的办公、生活和会议等辅助用房。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珠山脚下, 东临前湾港海滨, 环山依势而就。拟建建筑物要考虑与校区建筑风格相协调, 同时也要突出自身的建筑特点, 提倡新的创意。 建筑设计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 以及对教学楼的柱网尺寸、面积、层高以及荷载等设计应有较大适用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符合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且适当考虑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整和改造的可能性的设计要求, 经综合所学知识和查阅大量文献以及工程实例, 根据规范、防火疏散、防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考虑了各房间的面积、形状、平面

尺寸、门窗布置及房间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确定了走廊、门厅、楼梯间等交通联系部位的布置, 并根据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与尺度等建筑构图的基本原则绘制了平、立、剖面图。 本毕业设计任务是综合教学楼类设计, 设计任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根据设计任务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工程实例。以下为我摘录的部分主要资料: 美国洛杉矶西南政法大学: 其教学楼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采用了中间对称的布局方式, 建筑形象挺拔、高耸, 建筑体块由底到高的组合给建筑一种向上生长的活力, 大理石贴面的柱状体粗细交叉相交替的组合以及参差不齐的排列更加丰富了建筑的形象。建筑物的柱子暴露在外面做装饰效果。 青岛市某教学楼: 建筑面积约为5800m2, 功能包括: 教学、办公、会议和接待等。建筑造型突出基本体块的呼应与联系, 强调结构构造的逻辑性与秩序感。建筑色彩以灰白为基本色调, 蓝灰色调为深基色, 局部采用横竖向纹理的材质, 体现教育建筑的内涵。 青岛第53中学教学楼: 青岛第53中学教学楼总用地面积

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2)》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结构设计原理》(2)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本科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针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专科)学生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理解结构设计理论,掌握构件计算方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理解结构设计理论,掌握构件设计计算方法。2)了解现行《公路桥规》对结构构件计算的有关规定。 2.《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在已开设的《建筑材料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是《桥梁工程》。 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研究各种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截面应力应变、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截面受力性能的分析、结合试验,给出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应力、位移、裂缝计算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结构设计计算理论、截面受力分析、承载力计算方法。 2.《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了解材料力学性能、本构关系、掌握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结构试验方法、观察试验过程、能将试验结果应用到承载力计算中。 3.《结构设计原理》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各种构件计算方法都有试验分析作为基础,同时截面设计要考虑构造要求;另一方面设计计算为工程实际服务。要求学生加强实践性环节:如观摩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分析、受压构件强度试验、预应力施工技术等。了解《公路桥规》有关构造要求。 4.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环节中,基本概念、定义、截面性质、受力性能等概念,由低到高分为“知道、了解、掌握”三个层次。有关截面承载力计算、应力计算、连接计算、变形、裂缝计算等公式及其设计计算方法,由低到高分为“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与学分 1.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个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表)。

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服务设施,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坚持典雅、庄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质特征。近年来校园集约化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密度规划。包括校园整体高密度和教学区建筑的局部高密度;第二,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园建筑按功能类型进行重组,促使具有公共性质的使用空间为全校所共用,避免重复建设及浪费。密度的提高 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园建筑的功能向综合性、复合化发展。因此,教育建 筑综合体的模式将成为新世纪我国中学建筑发展的趋势。 目的: 通过本设计使我们更加熟练的掌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设计技巧,熟悉有关设计规程、手册和工具书,提高自己毕业后到第一线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将培养设计工作中实事、严格、准确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意义: 1)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在科学实践中丰富和完善所学理论知识。 2)获得从事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文件编辑、文字表达、文献查 阅、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基本工作实践能力。 4)树立外国先进理论和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思想和观点

5)培养实事、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近几年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幅度不断加大,各种民间实体也把投资目标转向高等院校。这使得高校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型学校的兴建和现有学校的改造和建设的新形势学校的管理者和设计师对我国学校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反思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现有许多学校均建于计划经济时期,多数校园的建筑布局按学科、院系“小而全”的封闭体系设置,建筑的密度较大而容积率低,教室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技术管网设施复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空间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不利于现代大学强调人际交往、学科交流的发展模式。而在这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学校有限的土地资源日益显其珍贵。 集约化的教育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集约化是指“城市建筑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综合组织生活功能和复合空间设计,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模式”。在校园的建筑规划上,将有限的校园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使建筑空间呈现聚集效应,以聚集空间结构形成集约化的建筑布局。高校教育建筑的集约化体现在功能组织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功能组织的集约化是指在区分各系部或教育环节的各项功能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综合组织教 学功能,从而将它们通过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有机结合成建筑综合体,集多种功能 为一体。如将各系部的公共教学部分和基础实验室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把特殊实验室和教师科研相结合,与公共部分有所区别。又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

育才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一.设计资料 1. 建设地点:南方某市 2. 内容:某中学教学楼 本工程为南方某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建筑面积5000 m2(±5%),5层,框架结构。 基本要求: 教学部分:普通教室24间,50-60平方米;美术教室2间,50-60平方米; 实验室3间,75-85平方米;实验准备室4间,20-30平方米;体育器材室1间,30-50平方米; 语音教室3间,90平方米;微机教室3间,90平方米;电教教室3间,60平方米; 教师阅览室1间,40-50平方米;学生阅览室2间,50-70平方米;书库2间,50-70平方米;教师休息室2-4间,15-20平方米; 办公部分:会议室1间,40-50平方米;教研室10间,25-30平方米;教导处3间,20-30平方米;校长室3间,40-50平方米;广播室1间,15-3平方米0;医务室1间,20-30平方米;团委1-2间,20-30平方米; 3. 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 本地风压0.5KN/m2,C类地区。雪压0.4KN/m2 场地类型为Ⅱ类,结构正常使用环境类别为二(a)类,地面粗糙度为B类。 4. 工程地质资料 地质条件:上层 1.0米为杂质土γ=16KN/m3,下层 3.0米为粉质黏土γ=19KN/m3,f=200kPa 5. 水文地质资料 地下水位位于地下-5.0m处,无侵蚀。 6. 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一般民用建筑抗震构造98EG002

(第二版)结构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4-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沿斜截面破坏的形态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答:斜拉破坏,发生在剪跨比比较大(3>m )时; 剪压破坏,发生在剪跨比在31≤≤m 时; 斜压破坏,发生在剪跨比1

教学楼结构设计的分析

教学楼结构设计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教学楼结构的具体设计与同行共享。 关键词: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构件截面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cas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design and sharing specific counterparts. Keywords: structure scheme; and Structure calculation; Component section 1教学楼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功能分为教学空间、办公空间和交通空间。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楼一般为多层建筑,多层建筑的防震能力强,它的平面类型较多。 (2)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以满足教学建筑的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教学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为减轻结构自重,框架结构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或者烧结页岩空心砌块。 (4)教学楼为满足学生课间活动要求,一般布置为外廊式,竖向则布置多部楼梯。 (5)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作用也因功能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便于各功能部门的服务要求。 (6)教学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合班教室,音乐教室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能布置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是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教室大都采用大屏幕(254~508cm)投影机做为显示设备。教室应选择或建造成阶梯形,前方建一个长6m、宽2.5m、高0.25m 的平台,用于放置讲台及设备;层高为3.8m左右;使用面积为9×12m2;设置100个座位,即能容纳两个班学生上课;窗户安装遮光窗帘。为了延长设备的寿命,并创设舒适的教学环境,教室内要安装空调器。为了确保昂贵设备的安全,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