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J-0121_大功率90A汽车继电器模块原理图及PCB尺寸图

继电器模组

LIM系列继电器模组 本公司开发的LIM系列继电器模组依据电气自动化控制的信号及控制指令的转换需要,实现弱电控制强电,电气信号间隔等功能而开发的系列产品。模组采用集成化设计,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模组设计了EMC抗干扰功能,功能状态指示及保护功能。 LIM系列模组广泛适用于电气自动化,如数控机床,PLC,电力控制柜等环节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而设计定做满足客户所需要的电气模组,提高用户产品开发周期,节约产品成本。LIM系列是把电气控制柜中的多组继电器集成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为设备节省空间,减少了中间接线环节,提高了效率及产品的性能。在自动化过程控制的外围设备和I/O接口间建立连接,保证控制外围设备与控制指令系统间稳定的信号交换,是单个继电器更新换代产品。每一组继电器的输入端加有短路保护电路,回路吸收及LED指示灯,继电器坐标配固定用脱扣杆方便安装拆卸。输出端可以选配带浪涌吸收功能的RC,二极管,压敏电阻,还可以选配安全保护(如保险管)。

LIM系列模组的继电器可采用日本IDED继电器(客户指定);美国快达固态继电器(客户指定)。此模块设计紧凑,可快捷的卡装在工业U型和E型导轨上。广泛设用于自动化过程控制的外围设备-数控机床,PLC控制柜等环节中,可根据不同的数控系统而设计,定做满足客户所需的继电器组,更能适应现代数控机床等设备及工程项目的需要。 线路板宽度有:42mm,72mm,107mm

LIM系列模组的命名规则如下: 注:NC表示常开, NO 表示常闭,中间继电器KA,常规配法为D 例:LIM-1610-N-DC24V-D 表示:继电器位数16位,触点类型:一常开一常闭,NPN共阴极输入,电流直流24V选配二极管吸收的继电器模组。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发布: 2011-9-8 | 作者: —— | 来源:huangguohai| 查看: 564次| 用户关注: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 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 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 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

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 关于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实际上存在两个层面问题:一是未能区分安全继电器与普通继电器的区别。二是不清楚安全继电器如何搭建形成的安全继电器模块。大家想了解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其实真正同应用相关的的是安全继电器模块的工作原理!基于当前安全设计在国内尚处于刚刚有所需求的实际情况,工程师无论是对安全继电器,还是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都不是特别清楚,为了更好服务设计工作,天之行愿就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同广大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交流。 第一个问题:安全继电器元件是如何构建安全继电器模块的,涉及安全继电器与普通继电器的区别 第二个问题: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才是我们搭建安全回路时,真正需要知道的!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予以介绍: 一、功能作用—解决什么问题?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外部的原因,或者违规操作(无论是不懂导致的误动作或是疲劳导致的误动作),以及内部器件失效,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出现,轻则财物损失,重则发生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为了降低这些事故的出现,我们在进行这些设备的设计时,一般都会针对相关情况做出相应的安全设计:如急停设计、安全门设计、安全光幕设计,双手启动设计,安全边沿设计等。这些设计要时刻实现相应的安全功能,必须基于所有的器件都能保持动作正常,功能完好! 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真实的情况是:从来没有“不坏”的器件,总是有一些器件在运行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异常,导致其功能出现故障。这样由于

某个器件出现了故障,将会导致设计中整个安全功能的丧失,从而使得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幅度的提高! 举个例子:当周围环境出现了状况,你希望急停设计启动,断电停机!当你拍下急停按钮时,由于种种原因,按钮卡阻了,接入电路中的常闭触点未能分开,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断电停机----急停安全设计完全失效!又或者,当你拍下急停按钮后,急停按钮没有问题,接主电源的交流接触器发生了触头粘连,不能断开,此时你当然无法实现断电停机----急停安全设计完全失效! 在上述举例中,我们发现,任一个器件的功能异常,就可以导致整个安全设计的丧失!也许有人会说,选高品质的器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的,没错,提高器件品质永远是降低事故的一个不二选择!然而,品质提高永远在路上。如何在当下现实的器件品质水平下,可靠维持安全设计功能的实现,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在承认器件可能存在故障的前提下,任然能维持系统安全功能不丧失,且故障能被及时检查出来!安全继电器原理就是为解决此问题而被发明出来的一个功能器件。 二、安全继电器模块动作逻辑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 relay) :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 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 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中间继电器原理 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 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一输入量( 如电压、电流、温度、速度、压力等) 达到预定数值时,使它动作,以改变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组成部分 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它的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中间继电器的特点1. 整个继电器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它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头组数较多。继电 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整机动作灵活、可靠,机械寿命为200 万次,电气绝缘性能很好,其它的耐振性能、阻 燃性能、温度特性、电气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要求,另外外观新颖,维修也简便 2. 常见的中间继电器也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一般有四组,辅助触头有两组。与接触器相比,它的主触 头较小,承载能力低,主要用于传递控制信号。 3. 中间继电器作用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 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一般的电路常分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路,接触器主要用于主电路;通过继电器 可实现用一路控制信号控制另一路或几路信号的功能,完成启动、停止、联动等控制,主要控制对象是接触器; 接触器的触头比较大,承载能力强,通过它来实现弱电到强电的控制,控制对象是电器。

2路继电器模块

2路带隔离继电器模块 【作用】 继电器模组是把电气控制柜中的多组继电器集成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为设备节省空间,减少了中间接线环节,提高了效率及产品的性能。 【特点】 1、采用台湾汇科继电器,触点容量:交流250V/10A;直流30V/10A 2、继电器5V、12V、24V可选,默认5V 3、高电平或低电平触发方式可选 4、双电源供电,可通过跳线帽改为单电源 5、每路均采用光耦隔离,安全可靠 6、每路都有常开及常闭触点 7、每路LED状态指示,继电器吸合即点亮 8、每路附带续流二极管,释放继电器感应电压,保护前级电路 9、每路可选TVS(瞬态抑制二极管),可根据客户应用需求焊接,默认不焊接 10、标准2.54间距双排针接口 【关于供电】 产品支持双电源,达到信号与继电器驱动隔离的目的,安全稳定

当控制电压与继电器控制电压一致时,可通过跳线帽将两电源短路,使用单电源供电 电源一:信号电源(3-24V) 电源二:继电器驱动电源,与使用继电器相关,如5V继电器必须使用5V供电 【关于触发方式】 高电平触发指的是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有电压(3-24V)的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信号输入端与信号电源正极短路触发的一种方式 低电平触发指的是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压为OV的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信号输入端与信号电源负极短路触发的一种方式 【端子定义】

单电源供电接线原理图:

【接法示意】 高电平触发方式原理图:

高电平触发方式接线示意: 低电平触发方式原理图: 低电平触发方式接线示意:

【型号表】 型号JD1-5H JD1-5L JD2-5H JD2-5L JD4-5H JD4-5L JD8-5H JD8-5L 通道数 1 1 2 2 4 4 8 8 驱动电压5V 5V 5V 5V 5V 5V 5V 5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型号JD1-12H JD1-12L JD2-12H JD2-12L JD4-12H JD4-12L JD8-12H JD8-12L 通道数 1 1 2 2 4 4 8 8 驱动电压12V 12V 12V 12V 12V 12V 12V 12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型号JD1-24H JD1-24L JD2-24H JD2-24L JD4-24H JD4-24L JD8-24H JD8-24L 通道数 1 1 2 2 4 4 8 8 驱动电压24V 24V 24V 24V 24V 24V 24V 24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V1为单结晶体管BT33C

,它与R1、R2、R3和C1组成一个张弛式振荡器,SCR为单向可控硅,按下启动按钮AN1后,电路通电,因为SCR无触发电压,所以不导通,继电器J不动作,电源通过R4和VD1给电容C2迅速充电至接近电源电压(Vcc-VD1压降)。同时,电源经R1给电容C1充电。数秒后,C1上电压充到V1的触发电压,C1立即通过V1放电,在R3上形成一个正脉冲,该脉冲一路加到V2基极,使V2迅速饱和导通,V2集电极也即电容C2正极近于接地。由于此时C2上充有上正下负的正极性电压,所以C2负极也即J线圈一端呈负电位。R3上的正脉冲另一路经VD2、C3去触发可控硅导通,SCR阴极也即J线圈另一端接近电源电压。这时,J线圈实际上承受约两倍的电源电压,所以J1-1闭合,松开AN1后,J1-1自保。J1-2将V1、V2供电切断,继电器在接近电源电压下工作。图中,AN2为停止按钮,按下AN2,J失电释放,J1-1断开,整个控制电路失电。 制作本电路时,一般可取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任何型号的单向可控硅(或双向可控硅)皆可满足本电路需要。V2、C1、C3的耐压视电源电压的高低选取。C2耐压最好不低于电源电压的两倍。 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 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图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图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V1为单结晶体管BT33C,它与R1、R2、R3和C1组成一个张弛式振荡器,SCR 为单向可控硅,按下启动按钮AN1后,电路通电,因为SCR无触发电压,所以不导通,继电器J不动作,电源通过R4和VD1给电容C2迅速充电至接近电源电压(Vcc-VD1压降)。同时,电源经R1给电容C1充电。数秒后,C1上电压充到V1的触发电压,C1立即通过V1放电,在R3上形成一个正脉冲,该脉冲一路加到V2基极,使V2迅速饱和导通,V2集电极也即电容C2正极近于接地。由于此时C2上充有上正下负的正极性电压,所以C2负极也即J 线圈一端呈负电位。R3上的正脉冲另一路经VD2、C3去触发可控硅导通,SCR阴极也即J 线圈另一端接近电源电压。这时,J线圈实际上承受约两倍的电源电压,所以J1-1闭合,松开AN1后,J1-1自保。J1-2将V1、V2供电切断,继电器在接近电源电压下工作。图中,AN2为停止按钮,按下AN2,J失电释放,J1-1断开,整个控制电路失电。 制作本电路时,一般可取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任何型号的单向可控硅(或双向可控硅)皆可满足本电路需要。V2、C1、C3的耐压视电源电压的高低选取。C2耐压最好不低于电源电压的两倍。 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 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VT的c、e两极间,会使晶体管击穿,并联上二极管后,即可将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钳位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此值硅管约0.7V,锗管约0.2V,从而避免击穿晶体管等

1路继电器模块

1路带隔离继电器模块 【作用】 继电器模组是把电气控制柜中的多组继电器集成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为设备节省空间,减少了中间接线环节,提高了效率及产品的性能。 【特点】 1、采用台湾汇科继电器,触点容量:交流250V/10A;直流30V/10A 2、继电器5V、12V、24V可选,默认5V 3、高电平或低电平触发方式可选 4、双电源供电,可通过跳线帽改为单电源 5、每路均采用光耦隔离,安全可靠 6、每路都有常开及常闭触点 7、每路LED状态指示,继电器吸合即点亮 8、每路附带续流二极管,释放继电器感应电压,保护前级电路 9、每路可选TVS(瞬态抑制二极管),默认不焊接 10、标准2.54间距双排针接口 【关于供电】 产品支持双电源,达到信号与继电器驱动隔离的目的,安全稳定

当控制电压与继电器控制电压一致时,可通过跳线帽将两电源短路,使用单电源供电 电源一:信号电源(3-24V) 电源二:继电器驱动电源,与使用继电器相关,如5V继电器必须使用5V供电 【关于触发方式】 高电平触发指的是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有电压(3-24V)的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信号输入端与信号电源正极短路触发的一种方式 低电平触发指的是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压为0V的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信号输入端与信号电源负极短路触发的一种方式 【端子定义】

单电源供电接线原理图:

【接法示意】 高电平触发方式原理图:

低电平触发方式原理图:

【型号表】 型号JD1-5H JD1-5L JD2-5H JD2-5L JD4-5H JD4-5L JD8-5H JD8-5L 通道数11224488 驱动电压5V5V5V5V5V5V5V5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型号JD1-12H JD1-12L JD2-12H JD2-12L JD4-12H JD4-12L JD8-12H JD8-12L 通道数11224488 驱动电压12V12V12V12V12V12V12V12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型号JD1-24H JD1-24L JD2-24H JD2-24L JD4-24H JD4-24L JD8-24H JD8-24L 通道数11224488 驱动电压24V24V24V24V24V24V24V24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 作原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relay):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中间继电器原理 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一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速度、压力等)达到预定数值时,使它动作,以改变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组成部分 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它的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中间继电器的特点 1.整个继电器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它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头组数较多。继电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整机动作灵活、可靠,机械寿命为200万次,电气绝缘性能很好,其它的耐振性能、阻燃性能、温度特性、电气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要求,另外外观新颖,维修也简便 2.常见的中间继电器也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一般有四组,辅助触头有两组。与接触器相比,它的主触头较小,承载能力低,主要用于传递控制信号。 3.中间继电器作用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一般的电路常分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路,接触器主要用于主电路;通过继电器可实现用一路控制信号控制另一路或几路信号的功能,完成启动、停止、联动等控制,主要控制对象是接触器;接触器的触头比较大,承载能力强,通过它来实现弱电到强电的控制,控制对象是电器。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

保险丝和继电器盒的电路图

文件编号:pe54.15-s-2001-97vca 文件标题: 保险丝和继电器盒的电路图 代码: 款式:位置: A064L 颜色标记的说明K40/912C 保险丝和继电器块(SRB )K40/94C 保险丝和继电器块(SRB )K40/920C 保险丝和继电器块(SRB )K40/928C 保险丝和继电器块(SRB )K40/937C 保险丝和继电器块(SRB )K40/944C 保险丝和继电器块(SRB )K40/952C 保险丝和继电器块(SRB )K40/960C 保险丝和继电器块(SRB )K40/9f15E 风挡玻璃刮水器保险丝K40/9f1011H 发动机组件供电保险丝K40/9f114H 发动机端子30Z 保险丝K40/9f1259E 后窗玻璃加热装置保险丝K40/9f1332K 仪表盘、电子点火起动开关(EZS )控制单元保险丝K40/9f1425K 制动系统保险丝K40/9f1522G 大灯光程调节保险丝K40/9f1616E 起动机保险丝K40/9f1723E 燃油泵保险丝K40/9f1833K 点烟器、手套箱照明保险丝K40/9f1933K 收音机保险丝K40/9f22K 喇叭保险丝K40/9f2044K 端子15保险丝,M112/M642/M646K40/9f2144K 电子选档杆模块保险丝K40/9f2245K 汽车行驶记录仪保险丝K40/9f2346K 气囊控制单元保险丝K40/9f2446K 车内后视镜、反射摄像机显示屏保险丝K40/9f2547K 挂车连接装置(AAG )保险丝K40/9f2648K 断路继电器保险丝(Westfalia )K40/9f2749K 车身制造商端子15保险丝K40/9f2849K 电子变速箱控制系统(EGS )端子87保险丝K40/9f2950K 变速箱空档位置开关保险丝K40/9f354K 制动信号灯开关保险丝K40/9f3051K 保险丝K40/9f3137K 防盗警报系统喇叭保险丝K40/9f3238K 移动电话、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 )保险丝K40/9f3339K 气囊控制单元保险丝,儿童座椅自动识别系统(AKSE )K40/9f3440K 车身制造商端子15保险丝K40/9f3540K 标准车顶控制板保险丝K40/9f36 41K 腰部支撑调节保险丝

4路继电器模块

4路带隔离继电器模块 【继电器作用】 继电器模组是把电气控制柜中的多组继电器集成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为设备节省空间,减少了中间接线环节,提高了效率及产品的性能。 【模块特点】 1、采用台湾汇科继电器,触点容量:交流250V/10A;直流30V/10A 2、继电器5V、12V、24V可选,默认5V 3、高电平或低电平触发方式可选 4、双电源供电,可通过跳线帽改为单电源 5、每路均采用光耦隔离,安全可靠 6、每路都有常开及常闭触点 7、每路LED状态指示,继电器吸合即点亮 8、每路附带续流二极管,释放继电器感应电压,保护前级电路 9、每路可选TVS(瞬态抑制二极管),默认不焊接 10、标准2.54间距双排针接口 【关于供电】 产品支持双电源,达到信号与继电器驱动隔离的目的,安全稳定

当控制电压与继电器控制电压一致时,可通过跳线帽将两电源短路,使用单电源供电 电源一:信号电源(3-24V) 电源二:继电器驱动电源,与使用继电器相关,如5V继电器必须使用5V供电 【关于触发方式】 高电平触发指的是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有电压(3-24V)的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信号输入端与信号电源正极短路触发的一种方式 低电平触发指的是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压为OV的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信号输入端与信号电源负极短路触发的一种方式 【端子定义】 单电源供电接线原理图:

【接法示意】 高电平触发方式原理图: 高电平触发方式接线示意:

低电平触发方式原理图: 低电平触发方式接线示意:

【型号表】 型号JD1-5H JD1-5L JD2-5H JD2-5L JD4-5H JD4-5L JD8-5H JD8-5L 通道数 1 1 2 2 4 4 8 8 驱动电压5V 5V 5V 5V 5V 5V 5V 5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型号JD1-12H JD1-12L JD2-12H JD2-12L JD4-12H JD4-12L JD8-12H JD8-12L 通道数 1 1 2 2 4 4 8 8 驱动电压12V 12V 12V 12V 12V 12V 12V 12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型号JD1-24H JD1-24L JD2-24H JD2-24L JD4-24H JD4-24L JD8-24H JD8-24L 通道数 1 1 2 2 4 4 8 8 驱动电压24V 24V 24V 24V 24V 24V 24V 24V 触发方式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型号说明】

继电器模块

继电器模块定义 中文名称:继电器模块 英文名称:relay module board 继电器模块是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控制电路,是可 以使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的半成品电路板,以电路板的形式 提供给用户。 使用继电器模块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继电器模块控制电路的设计,使开发设计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设计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 继电器模块根据控制电压分类,常见的类型有3.3V 5V 9V 12V 24V。 继电器模块根据控制电压的极性可以分为,高电平控制、低电平控制、不限制电平控制。 继电器模块根据是否完全隔离而分为不隔离和完全隔离型。完全隔离型一般是由光偶进行隔离的,使用完全隔离型的继电器更安全,但由于增加了一些隔离元器件,价格会略高。 根据继电器模块采用的继电器是否有触点,分为有触点型和无触点型。无触点型的继电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产生火花,而有触点型的如果密封不好或密封失效后,会产生火花。 继电器模块的选购注意事项 选择继电器模块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电器模块的控制电压是否与系统电压一致。 2.继电器模块的电平控制方式采用高电平、低电平还是都有可能。 3.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需要完全隔离的继电器模块。 4.安全性:继电器模块是弱电控制强电,所以安全性是重点。必须要注意,切不可选择大面积铺地看上去非常“美观”的电路板,因为大面积铺地线间距很小,使电路板耐压不够而产生使用中的危险。这是初次使用继电器模块的用户最常见的误区。当线间距为1.5MM(约为60MIL)时,线间绝缘电阻大于20M欧,线间最大耐压可达300V, 当线间距为1MM(40MIL)时,线间最大耐压为200V。另外,对于模拟电路,一般不需要大面积铺地。因此,建议最好选购未做大面积铺地而且线间距宽的继电器模块。 合格电路板与不合格电路板对比: 合格的电路板举例:在低压端可以铺地,但需要手工小面积的进行,切不可直接大面积选择矩形直接铺地。如下图:

单路继电器模块使用说明书

1路5V继电器模块 1、同一模块通过不同的接线可实现高电或低电平触发,触发电流不小于1mA,部分51单片机IO口输出能力较弱,需要上拉或者增加驱动能力电路(默认为低电平触发)。 2、低电平驱动的优点,系统加电复位时,负载不会工作,安全性较高。 3、控制电压:3VDC~12VDC(默认为5V控制),光耦隔离,可实现控制电压与驱动电压分离,实现双电源供电,提高搞干扰能力; 4、被控电压:最高250VAC、30VDC; 5、每组继电器有常开、常闭触点各一组,最大允许10A/250VAC; 6、带LED继电器状态指示灯(继电器闭合是点亮、断开时熄灭); 7、控制端和被控端都采用最新的端子接线柱设计,更实用; 8、带反向续流二极管,保护继电器,延长使用寿命; 9、适用场合:小家电控制、单片机开发扩展; 10、双面板设计,关键线路宽线连接,保证10A电流在板上安全通过; 11、输出采用大电流接线端子,方便接线且不需焊接; 12、被控端覆铜堆锡,增加驱动电流; 13、板子上设置有4个3mm螺丝孔,方便用户固定;

14:板子尺寸:长*宽=6.5cm*2.8cm; 接线说明: 单路继电器板接线说明如下图所示,单路继电器板具有抗干扰性强,使用灵活,接线方便的性点。多级隔离,即光耦隔离,继电器隔离,继电器背面引线加粗堆锡,增大了负载电流承受能力,板中增加了隔离槽。 双电源供电是指用户把控制系统的供电系统与继电器驱动电源的供电分开,独立供电。双电源供电能够提高继电器板的抗干扰性。 低电平有效的接线图如下:双电源供电,低电平继电器导通,负载接在常开端。 高电平有效的接线图如下:双电源供电,高电平继电器导通,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