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

知识点1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背景:简帛的不足,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简分量很重

帛价格昂贵

2、过程:

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改进方面:

改进原材料: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造纸工艺

“蔡侯纸”的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

质量大大提高

易于推广

造纸术的作用: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对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贡献最大

二、中医学

(一)名医张仲景

时代:东汉末年

著作:《伤寒杂病论》内容: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

提出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提倡预防疾病

3.评价: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二)华佗

时代:东汉末年

成就:

擅长针灸,汤药

实施外科手术

发明了麻沸散

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创五禽戏,强身健体

三、史学:司马迁著《史记》

(一)原因:

1、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

2、家庭的熏陶,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3、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搜集历史资料

4、遭遇“李陵之祸”,忍受巨大悲痛,发愤著述

(二)体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四)评价:

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宗教:

(一)道教:

1、背景: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派别: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无斗米道

3、影响: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二)佛教:

1、产生:古印度(天竺)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3、传入

原因: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开始: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传播: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化

在社会思想,文学,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点2

一、造纸术的发明

1.书写材料的变化:

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纸

2. 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方法,用麻造纸

3. (蔡侯纸):

时间:东汉

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4.造纸术传播的影响: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价值:《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特点:“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四、道教和佛教

张陵等(释迦摩尼)

传入中国中国本土宗教西汉

※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大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④对外交往: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课件1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习题 含答案

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和改进: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21*cnjy*com 2.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来源:21cnj*y.co*m】 知识点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的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被后世称为“”。 2.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不仅擅长用、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够实施手术。他发明了“”。还创造出了“”,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知识点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编写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2.《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时约3000年的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知识点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 (1)产生: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2·1·c·n·j·y (2)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3)传入中国: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1.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2.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A.李冰 B.张衡 C.管仲 D.蔡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标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 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 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 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职业:医学家

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职业:医学家 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史学家 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3.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佛教传播的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问题 一、造纸术的发明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梳理】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的发明 o造纸术发明前: 1、古人在甲骨和简帛或者在青铜器上书写刻画。 2、秦汉时期都用简帛书写,因此后人用“册”“编”“卷”来称 书籍的篇幅。 o造纸术:西汉时期,人们就懂得了造纸的方法。 o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o造纸术发明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和华佗 o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代表著作:《伤寒杂病论》。

主要内容:《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了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o华佗:东汉末年名医 医术: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医学成就:发明了“麻沸散”,还创造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 o作者:汉朝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 o体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专体通史。 o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实,肯定他们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 o文学价值:《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任务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道教和佛教 o道教兴起背景: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们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o道教代表: 太平道:张角创立。 五斗米道:张陵创立。 o佛教创立时间地点: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o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o主张:众生平等,因此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得以传播。 o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o发展:东汉明帝时,佛经运到洛阳,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备课资料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点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 (1)书写材料: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 (2)缺点: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造纸术的改进 (1)改进时期及改进者:东汉,蔡伦。 (2)原料: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 (3)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4.影响 (1)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知识点二张仲景和华佗 1.两汉医学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2.张仲景 (1)生活年代:东汉末年。 (2)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3.华佗

(1)生活年代:东汉末年。 (2)成就 ①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②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③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五禽戏”。 相关链接 华佗拒绝做曹操的御医 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且医德高尚,人们尊称他为“神医”。华佗和曹操是同乡,曹操想把他留在身边,专门为自己看病。华佗对此非常反感,他认为:医生的职责是解除天下人的病痛,怎能只为一个人服务呢?就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家探亲,趁此机会离开曹操。过了许久,华佗也没有回来,曹操派人去催,华佗回信说,他的妻子病重,暂不能回去。曹操对手下说:去查一下华佗到底在干什么,他的妻子是不是真的病了。曹操的手下人很快找到了华佗,只见他的妻子健康无恙,而他本人正在忙里忙外地为百姓看病呢。 知识点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2.著述过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和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3.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叙事范围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5.主要内容 (1)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 (2)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 6.评价 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文学价值 《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 2.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教学准备: 汉代造纸图;地动仪剖面图;《九章算术》相关资料;“麻沸散”和“五禽戏”相关资料;张仲景图像;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图中两个人抬着一捆捆竹简,就是东方朔的奏本。这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为了轻便,人们又用帛写字,但帛价钱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怎么办呢?古埃及人将

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感知理解(板书)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 (1)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龟甲、兽骨) 22)“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青铜器) 33)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书写材料?(竹简、丝帛) 44)课件演示:兽骨、龟甲一青铜器一竹、帛一纸 讲解: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对造纸术的研究。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已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他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提问:当时蔡伦用哪些原料来造纸?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用课件展示造纸原料)讲解: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制造成本,造出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纸最初传人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人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课件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内附视频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内附视频 【课标要求】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 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基础解读】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 2、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 历史人物档案卡 3、论从史出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范晔的《后汉书》 ①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②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蔡侯纸 ③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轻薄柔韧,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4、蔡侯纸的制作流程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 5、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①人物基本信息 ②人物贡献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坐堂医生”的来源与张仲景有关。 2、华佗 ①人物基本信息 ②五禽戏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需要说明一点:《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情节,是罗贯中虚构的,因为: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然而,关羽“刮骨疗毒”事件,则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此时,华佗早已经死了十一年了,是不可能为关羽做“刮骨疗毒”手术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课标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知识线索: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 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 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 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 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职业:医学家 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 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 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 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职业:医学家 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 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史学家 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 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备课素材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本课包含四个子目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宗教思想。要思考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首先要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王朝统一,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经济上,封建经济恢复和发展。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要联系春秋战国和秦朝的科技文化,注意文化的继承性。 造纸术的发明是本课重点。教材是从书写材质的变化、蔡侯纸、造纸术的外传及意义三个方面叙述的。书写材质变化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甲骨、金石、简帛。重点介绍的是简,还有简的编连方式。蔡侯纸重点介绍其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便于推广。外传及意义,学习了纸张的优点,就自然得出结论: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历史巨著《史记》是本课重点。教材是从司马迁的个人品质、《史记》的成就两方面来介绍的。司马迁的个人品质,抓关键词介绍:家庭熏陶、个人勤奋、秉笔直书、意志坚强。《史记》须掌握五点: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3000年史事;记载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秉笔直书、影响深远;文学地位。 道教和佛教是本课难点。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宗教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讲授不宜挖掘太深。要注意把宗教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理解。 道教,主要掌握其创立、教义、影响。这三点又是紧密关联的,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渴望解脱。张角、张陵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宣传平等思想,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民众的信奉。 佛教,主要掌握其创立、教义、传入中国及影响。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被统治者的愿望,也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重点是强调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也可以适当补充资料说明。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诸多创新变化,而且在科技与文化方面也有很多成就。下面将就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 化进行总结: 一、科技 1.水利工程:汉代的水利工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灌溉系 统的完善和水利工程的规模扩大。例如修建的都江堰、灵渠、平凉大草厂 等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医药学:汉代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黄帝内经》的问世 为中医学的奠基奠定了基础。《本草纲目》的编撰也为后人学习药物学提 供了参考。 3.铁冶技术:汉代铁冶技术非常发达,炼铁工艺有很高的水平。在此 期间使用铁犁、铁镢等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4.纸张制作:汉代发明了造纸术,使用树皮和麻、茧等材料制成纸张,为书写和印刷提供了便利条件。 5.演义科技:汉武帝时期,王莽制造了汉代第一个玉制品,玉犬,标 志着汉代玉器工艺的开始。 6.测绘学:汉代对地理测绘有很高的要求,编纂了很多地图册和测绘 资料,为军事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7.数学:汉代数学发展迅速,出现了《九章算术》等数学著作,对数 学知识的梳理和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文化

1.文学: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著名文学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历史著作,陈寔的《三都赋》、 李延年的《子夜吴歌》等诗歌作品,就是两汉文学的典范之作。 2.艺术:两汉时期的艺术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其中汉代的丝绸制品、玉器、铜器等艺术品被誉为中国 古代艺术的精品。 3.思想:两汉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哲学思想相互交流融合, 产生了很多新的思想派别。如汉代的新儒家思想、黄老学派、玄学等都对 后来的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文化传播: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 开通,中国文化传播到欧亚大陆各地。佛教、道教等宗教也随之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教育:汉代建立了许多学校和书院,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两 汉时期,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6.乐舞:两汉时期的音乐和舞蹈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如《乐府诗集》中记载了许多歌谣吟诗和宫廷宴会上的舞蹈。 7.建筑:两汉文化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宫殿、城楼、陵墓等方面, 典型的代表就是汉代长城、汉阳陵、汉昭陵等规模宏大的建筑。 总之,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 期的科技成就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文化的繁荣则为后世 的文化传承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不仅对中国古代 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代的科技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

知识点1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背景:简帛的不足,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简分量很重 帛价格昂贵 2、过程: 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改进方面: 改进原材料: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造纸工艺 “蔡侯纸”的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 质量大大提高 易于推广 造纸术的作用: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对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贡献最大 二、中医学 (一)名医张仲景 时代:东汉末年 著作:《伤寒杂病论》内容: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 提出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提倡预防疾病 3.评价: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二)华佗 时代:东汉末年 成就: 擅长针灸,汤药 实施外科手术 发明了麻沸散 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创五禽戏,强身健体 三、史学:司马迁著《史记》 (一)原因: 1、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 2、家庭的熏陶,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3、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搜集历史资料 4、遭遇“李陵之祸”,忍受巨大悲痛,发愤著述 (二)体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四)评价: 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宗教: (一)道教: 1、背景: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派别: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无斗米道 3、影响: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二)佛教: 1、产生:古印度(天竺)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3、传入 原因: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开始: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传播: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化 在社会思想,文学,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点2 一、造纸术的发明 1.书写材料的变化: 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纸 2. 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方法,用麻造纸 3. (蔡侯纸): 时间:东汉 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产生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分析。本课的知识点如造纸术的发明、中医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宗教思想。要思考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首先要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同时要联系春秋战国和秦朝的科技文化、注意文化的继承性。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通过教材材料研读,初步了解纪年法的运用。观看教材造纸工艺流程图,能够说出造纸的流程。通过与造纸前书写材料的比较,理解“蔡侯纸”的优点,并进而分析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重点) 目标3: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包括教材中相关史事),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重点) 目标4:搜集司马迁生平事迹材料并阅读教材,记住《史记》的体例、内容、地位。体会《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重点) 目标5: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影响。观察佛教东传路线图,培养时空观念。(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图片:屠呦呦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辞中称,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 同学们想知道东汉时期中医的领军人物,及他们有哪些贡献吗,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人教版初中统编历史教材重难点分析-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重难点分析 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书写材质的变化、蔡侯纸、造纸术的外传及作用三个方面叙述的。 书写材质变化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甲骨、金石、简帛。重点介绍的是简,还有简的编连方式。 蔡侯纸这一部分,重点介绍其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便于推广。外传及作用这一部分,学习了上一部分纸张的优点,就自然得出结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和华佗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中医学理论的建立、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三个方面去叙述的。 在进入这些知识的学习之前,应结合《相关史事》,回溯中医的起源,让学生初步了解神医扁鹊、四诊法和《黃帝内经》。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建立。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包括两部分。对张仲景的介绍,把握两点,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同时要强调二者的联系,正是他心系口姓,少年立志这样的品德,才促成他钻研医学,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人称“医圣”。关于《伤寒杂病论》,把握四点,即发展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疾病症候,提出对症下药,提出"治未病”。注意分析这四点的内在联系。 华佗,把握五点,抓关键词:针灸、汤药、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历史巨著《史记》 历史巨著《史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司马迁的个人品质、《史记》的成就两方面来介绍的。 司马迁的个人品质,抓关键词介绍:家庭熏陶、个人勤奋、秉笔直书、意志坚强。 《史记》掌握五点: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000年史事;记载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秉笔直书、影响深远;文学地位。 道教和佛教 道教和佛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宗教的理解有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道教和佛教的传播。 【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自主学习指导】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分析两汉之际的科技和文化产生巨大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造纸术的发明 ★探究问题1:认真阅读课本第一框,结合找出的知识点,回答下列题目: 材料一:书写材料的变化: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 材料二: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旧渔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问题探究】(1)在纸发明以前,用做书写的材料有何缺点? (2)结合材料一、二,我国书写材料是怎样演变的?这种变化有何意义? ★探究问题2: 认真观察造纸术传播图,指出造纸术是如何向外传播的。 ★探究问题3:结合本框教材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六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 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改良的造纸术。 【问题探究】人们为什么对蔡伦作出如此高的评价?纸的传播有何意义? (二)学习活动二:张仲景和华佗 ★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第二框,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名医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之后,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 材料三喻嘉言高度赞扬《伤寒杂病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 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探究问题】(1)材料一中书籍的作者是谁?他生活于什么时期?被称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请说明这部书的地位如何。

七年级历史上册9-15课重点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 1、(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2)原因: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②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③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3)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进入封建社会)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文化上);焚书坑儒(思想上)。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丞相的职责:行政。太尉的职责:军事。御史大夫的职责:监察。 ★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的标准文字是小篆,后推广隶书。货币的标准样式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文化措施的影响: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长城起至点:西起临洪,东至辽东。 ★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是李斯。 ★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