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小故事

无声胜有声
理查·斯特劳斯在排练自己的一部作品时,坚决地要求小提琴手们奏震音时声音“几乎听不见”。莫明其妙的演奏员们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了……斯特劳斯还不满意,要小提琴手们“用弓愈来愈少”,用弓尖来奏震音。


最后,首席小提琴手悄声向背后的小提琴手发出了自己的指示,指示一排排地相传下去。然后他请斯特劳斯重新指挥这个地方。这回斯特劳斯满意地说,他所要的正是这个效果。
多少年以后,首席小提琴手向作曲家坦白说,他发出的指示是让小提琴手们都不奏出声音。他们用力把弓靠近弦,两眼紧盯着右手,好让要求严格的指挥相信他们是在奏出最轻的音。
罗西尼的建议
1848年那不勒斯的一家报纸刊登了罗西尼答复一位先生的提问的公开信。
那位先生的信是:“我有一个侄子是音乐家,他不知道怎样给他作的歌剧写序曲,您曾写过这么多歌剧序曲,是不是可以给出出主意?”
罗西尼在他的信中幽默地提出了七个建议,其中之一是:
“……我写《奥赛罗》的序曲时,是被剧院老板锁在那不勒斯的一家旅馆的小屋内,屋内有一大碗水泡煮面条,连根绿菜都没有。这个老板是头最秃、心最狠的老板,他威胁说: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写完,甭想活着出去。让您的侄子试试这个法子,不让他尝到鹅肝大馅饼的迷人的香味……”


错位
乔治·艾涅斯库(1881-1955),是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钢琴家、教育家及音乐活动家。
二十世纪初,巴黎有一个水平不高的小提琴演奏者准备开独奏会,为了卖座,他想了一个主意,请乔治·艾涅斯库为他伴奏。大师经不住他的哀求,终于答应了,并且还请了一位著名钢琴家临时帮忙在台上翻谱。
第二天,巴黎有家报纸用了地道的法兰西式的俏皮口气写道:“昨天晚上进行了一场十分有趣的音乐会。那个应该拉小提琴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在弹钢琴,那个应该弹钢琴的却再翻谱子;那个顶多只能翻谱子的人,却在拉小提琴”!

难题
钢琴家福莱谢尔在伦敦参加克里夫兰交响乐团巡回演奏时,乐团指挥赛尔请他去讨论一首他弹奏的乐曲。福莱谢尔看见乐团指挥的旅馆房间里没有钢琴,很窘。
“没关系,”赛尔说,“就在这张咖啡桌上弹奏好了”。
既失望又感到局促不安的福莱谢尔,开始把手指在想象中的琴键上移来移去。赛尔聚精会神地看着,显然在“倾听”熟悉的旋律与和声。过了几分钟,赛尔说:“速度很好,但我听你有许多音符没有弹到”。
“不错,大师,”福莱谢尔眨了一下眼睛

笑道:“可是我从来没有在这张咖啡桌上弹奏过啊”。

履历
作曲家李斯特住在夏莫尼的联邦酒店时,是这样登记的:
职业:音乐家
出生地:帕那萨斯(注:古希腊神话中作为太阳神和文艺女神们的灵地)
由何处来:由迷惑之国来
到何处去:到真实之国去

有钱
钢琴家兼幽默家波奇,有一天在美国密执安州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全场座位坐不到五成。他很失望,走向舞台的一角,对观众说:“福林特这个城市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大厅里充满了笑声。

拒载
一天晚上,著名的法国作曲家樊尚·斯各托来到一辆出租车旁,请司机载他回家。但司机正用罩子盖住汽车的计时器,声称他一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斯各托许给他一笔可观的小费,司机仍然无动于衷,而且说道:“您知道,先生,我要赶在8点钟以前到家,今晚收音机里要播放樊尚·斯各托的歌曲”。
“您这样喜爱斯各托的音乐而竟连一笔丰厚的收入都不要了吗?”作曲家亮出了一张高面额钞票说:“你去听你的斯各托,我去找另一辆出租车”。
司机一把拦住了他:“您这位乘客可真怪!快上车吧!我送您回家。去他的樊尚·斯各托吧”!


闻音识人

1707年,亨德尔在不被人知的情况下游历威尼斯。到达后不久,他应私人朋友之邀参加一个蒙面舞会。但亨德尔不擅跳舞,便坐下弹钢琴。正值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场,当时两人并不相识,但他听过亨德尔非凡的演奏。此时,他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传来,斯卡拉蒂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戴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声喊叫:“啊,魔鬼!魔鬼!那个弹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亨德尔!”斯卡拉蒂说完就冲过去掀掉弹琴人的面罩,果然是亨德尔。从此两人成了极好的朋友。

最穷的作曲家

斯蒂芬·福斯特是19世纪美国一位自学成才,具有国际声誉的音乐家。福斯特的歌曲优美抒情,朴素真挚,在艺术上有着一定的成就。其中如《哦,苏珊娜!》《家园故老》《老黑奴》等,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在我国也广为流传。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艺术财富,可是当他离开人世时,他的全部经济遗产只有皮夹子里的3角8分钱。

意外的成功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是《蓝色狂想曲》,它的诞生是富于戏剧性的。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指挥请他写一部“庄重的作品”,但格什温认为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始终不从命。指挥先生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上抢先刊登了一则广告,说三

周后在音乐厅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温看了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了两个星期才完成任务。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并以此奠定了他音乐家的地位。

恕不会客

德国钢琴家、指挥家封·彪罗(1830-1894)生性孤僻,不好交友,尤其对不速之客随便上门打扰极为讨厌。为了能专心工作,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房门上经常挂着免见牌,上面写着:“午饭前恕不会客,午饭后我不在家”。

“替身”成名

肖邦初到巴黎时不被人知,誉满全城的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让听众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家的演奏。这天的钢琴演奏使听众如醉如痴,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演奏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使肖邦一鸣惊人,被誉为“钢琴家中的第一人”。


海顿 HAYDN

约瑟夫.海顿于1732年4月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罗劳村,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母亲是个厨娘,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的家境贫苦,为了学习,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后来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他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发现,并得到了他的救,才勉强活了下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时期。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庭乐师。此后,海顿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贝多芬的故事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贝多芬从4岁长到了8岁,经过4年的刻苦练习,他的钢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亲也感到满意,于是便让他在

音乐院举行了一次独奏音乐会,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亲享受到了儿子成功的喜悦。

17岁的时候,贝多芬来到维也纳,他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拜见了莫扎特,莫扎特给了他一个很难的曲子让他即兴演奏,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说:“你们要注意这个孩子,他将来会惊动全世界的。”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终于在维也纳艺术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正当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他的耳朵患上疾病,后来彻底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个残酷的打击,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打垮贝多芬,他还是靠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在他的《命运交响曲》里,我们都能听到他和命运做斗争的声音。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