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北体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北体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2、竞技体育: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点,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狭义):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

4、运动训练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5、训练适应:通过运动训练同,机体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6、运动负荷: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

7、恢复过程:

8、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对运动训练实践指导意义。

9、一般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多种身体练习训练方法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各血管系统的机能,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掌握一些有利于提高专项的运技术、战术、理论知识。

10、专项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各专项运动作相似的练习,提高专项运动水平的所需要的各血管系统的机能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和心理,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知识。

1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的训练时间阶段的任务,恰当安排两者训练比重的原则。

12、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3、周期性原则:固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4、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时的准备状态。

15、合理安排运动员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遇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6、区别对待原则: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17、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方法途径。

18、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9、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2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间歇时间,作出平格规定,使机体对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1、变换训练法: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成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越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2、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

项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3、竞技能力:运动员参赛能力。

24、协调能力:

25、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26、战术: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某和行动。

27、智力: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能力。

28、身体训练:身体形态的训练过程。

29、一般身体训练:

30、专项身体训练:

31、运动素质:

32、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3、最大力量: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客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34、相对力量: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值。

35、速度力量: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20、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起始状态诊断、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实施、检查评定、实现目标)六个环节。

21、训练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体能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22、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运动能力指标、训练负荷指标)三个部分。

23、训练计划类型通常包括(多年计划、全年计划、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教案)五种。

24、大周期包括哪三个时期,即:(准备时期、比赛时期、恢复时期)。

25、小周期的类型通常包括(形成、保持、消失)四种。

三、是非题(用“+”表示对,用“-”表示错,并将答案填写在每题后的括号内)

1、疲劳越深,训练效果就越好。( — )

2、一般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训练的各个时期都应把它放在重要位置。( — )

3、训练适应实质上就是超量恢复。( + )

4、最大力量练习最好安排在其它练习之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

5、运动负荷,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生理负荷。( + )

6、运动训练原则,简要地说就是指训练的规律。( — )

7、竞技状态形成以后,运动员不一定随时都能创造优异专项成绩。( +)

8、若两次训练课的总时间相同,如果完成的动作数量相等,而只是完成

动作的难度不同,则它们的总负荷也应不同。( + )

9、极限负荷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的,为此,在训练过程中则应处

处体现出这种“极限性” ( + )

10、优秀运动员通常采用最大负荷的60%来发展最大力量。( — )

11、对于有些项目,速度的练习通常安排在其它练习之后。( — )

12、恢复过程其实就是超量恢复。( + )

13、“大运动量”实际上就是强调练习的总时间(距离、重量等)总次数(组数)等。( + ) 14.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其实就是在解决各运动项目训练实践中的问题。 ( + )

15、体能训练实际上就是指身体训练。( + )

16、小周期的负荷安排主要是把握每次训练课总负荷的量度(大、小)。( + )

17、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训练过程中,常指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 )

18、训练诊断主要体现在大周期训练的开始或结束。( — )

19.若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大负荷课,课后无氧能

力的恢复可忽略不计。( — )

20.在对抗性项口中,全年安排双周期的训练,往往第一大周期的过渡期与第二大周期的准备期时间的划分,没有明显的界线。( — )

21.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往往很难单纯地发展某一个运动素质。( — )

22.优秀运动员在赛前的负荷安排过程中,往往采用连续的人负荷训练课,以便让运动员的机体产生更大的超量恢复。( — )

23.运动竞赛实际上就是为了再现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 + )

24.技能类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的体能训练,其中有很大成份是在技、战术的训练十实现的( + )

四、简答题

1.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2.运动训练应具备哪些特点?

3.运动训练学与各单项的训练理论及其它学科有什么关系?

4.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其相互关系如何?

5.为什么在训练过程中一般训练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6.为什么说生物适应的规律是确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重要依据之一

7.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后可表现出哪些特征?

8.竞技能力有哪几个方面因素组成?其中哪些因素是决定你所从事的专项运动最重的因素?

9.持续、变换、重复、间歇训练法各有何特点?

10.力量素质通常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11.发展最大力的途径有几条?

12.速度素质有哪几部分构成?

13.在一堂训练课中怎样安排速度训练的练习顺序和位置?

14.运动素质的转移一般分为儿类?

15.协调能力的构成包含哪些部分?

16.战术训练由哪几部分构成?

17.怎样评价技术训练的效果?

18.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有哪几部分构成?

19.在多年训练过程中,划分训练阶段应考虑哪些因素?

20.训练过程中训练计划通常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小周期通常分为几种类型?

22.训练课有哪儿种类型?

23.准备期的负荷安排有何特点?

24.制订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包括哪些?

25.运动训练过程中负荷安排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

五、问答题

1.试述运动训练的本质?

2.运动训练过程中掌握能量物质恢复的异时性的意义何在?

3.运动训练过程中如何理解训练适应?

4.如何界定专项训练过程中的一段训练与专项训练?

5.竞技状态其发展有何规律?它与大周期各时期的划分有何关系?

6.怎样制定竞技状态?

7.为什么说竞技状态不能长期保持?

8.试采用循环训练法的形式,来安排专项运动的体能、技术或战术训练?

9.在专项训练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 10.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如何理解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二者之间的关系?

11.如何确定专项耐力?

12.试述专项运动中的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的主要特点?

13.为什么在训练安排中要适时地安排必要的专项检查性、测验比赛?

14.制订大周期训练计划应考虑哪些因素?

15.各种小同性质大负荷课后有机体的恢复过程表现出什么特点?

16.如何安排专项运动赛前训练?

17.训练课中不同的训练内容怎样安排才合理?

18.你认为安排小周期的训练应考虑哪些因素?

19.结合专项试安排小周期的训练计‘划?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全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 绪论名词解释——三无 运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 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 动作分析法 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 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肢在躯干两侧下垂, 手掌向前,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名词解释——历年1个 2008 运动终板 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它 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 引起肌纤维收缩。 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 状结构,它是效应器 哈佛氏系统 又称骨单位, 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 外环骨板之间,

呈圆桶状, 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 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神经组织 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 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神经元 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 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 即骨基质和骨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 软骨 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是固态的结缔组织, 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 分布较广, 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 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 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 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 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 软骨细胞较少。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体大运动康复提纲

肌肉骨骼康复考查学生对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诊疗过程和思路,评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骨骼系统的常见损伤的诊断要点与分类,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思路与评定方法,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进,重点要求掌握以下损伤和功能障碍: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内上髁炎、肱骨部肌腱损伤、非特异性腰痛、颈椎病、脊柱侧弯、髋关节撞击征、髋关节置换术后、髌股疼痛综合征、换术、踝关节扭伤、跟腱病变、足底筋膜炎等。常见骨折的康复评价方法及康复治疗措施。骨质疏松症碍,骨质疏松症康复及护理措施。 康复评定学考查学生对康复评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康复用与目的,ICF,SOAP原则,三期评定,康复评定的类型及方法;关节活动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影证及禁忌证、步骤和注意事项,各关节的具体测量方法;疼痛的定义及主观成分、分类和影响因素,疼结果记录;肌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肌力评定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上肢、下肢、躯干方法与步骤;躯体感觉的分类和评定方法,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注意事项;反射的检查方法,反射异支撑面的概念,维持平衡的基本条件,平衡功能的分类,平衡评定的目的、适应症及评定方法;协调功及步态周期的概念,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步态分析的方法,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肌肉骨骼损伤的伤客观检查的要素(观察、触诊、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抗阻运动、特殊检查、临近关节筛查)。 运动解剖学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基本结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运动特征以及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特点,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人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容易产生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解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例分析;神经系统中重要器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脊神经损伤定位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2.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 4.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 5.近端和远端: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6.桡侧和腓侧:桡侧指前臂的外侧。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7.胫侧和尺侧:胫侧指小腿的侧。尺侧指前臂的侧。 8.神经纤维:以神经元长的轴突或树突为中轴,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根据包裹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10.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分为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 11.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12.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3.关节:全身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结,又称为关节。

14.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15.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6.下固定、上固定和无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17.原动肌和对抗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对抗肌。18.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19.离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离心工作。 20.向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向心工作。21.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 22.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均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即肩袖。 23.支持工作:位于关节运动轴一侧的肌肉呈持续性收缩,平衡阻力,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不动,如:马步站桩等动作。 24.加固工作: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收缩,防止相邻环节由于外力作用而在关节处相互脱离。如:提重物等动作。 25.固定工作: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受力作用的环节固定不动。如:举重物时,肩关节处的屈、伸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整个上肢的环节保持不动。 二、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 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 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第二章 1、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2、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 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第三章 1.目的:所谓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们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结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的规律性。 2.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 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 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3、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 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 区域性体育活动。 第四章 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 第五章 1、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把 体育科学定义: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论—它确定哪些可以预见,评价与证实社会生活实践中生物学的和精神的效果的原则。 2、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第六章 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 第七章 1.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点财富,包括与之相 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中的跟中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 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及相应成果 2.体育文化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特质和从结的产生及社会的融入,由此引起的体育文化局捕获总 体性改变. 第八章 1、体育体制的长期性:是指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体育体制的稳定性:是指体育体制一旦确立,不易受现实的短期需求而随意更改,这种体制要能够科学 地反映体育体制的运行的基本规律。 3、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4、机构:是指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某一工作的专业部门的构成。 5、职能:一般指人,事物和机构所具有的功能。 第九章 1.变商:指人处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成功的机会越大。 2.逆商:指人在逆境中的承受能力和能力,能承受逆境的压力,变逆境为顺境者就能成功。 简答题 第一章 1、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1)引进与移植 (2)探索与终结阶段 (3)挫折与停顿阶 (4)发展与丰富阶段 2、体育概论具有哪些特点?(1)宏观性和普遍性 (2)概括性或抽象性 (3)综合性 (4)应用性(5)创新性 3、体育概论课程学习的意义。(1)更新体育观念 (2)促进学科建设 (3)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实践 4、体育的多种属性。 ①健身性②教育性 ③文化性④竞赛性 ⑤技能性⑥娱乐性 ⑦社会性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就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与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就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与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就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就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与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就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就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环节,完整地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 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 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就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就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就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就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就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她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

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要点: 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 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 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 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 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 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 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A、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B、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C、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D、儿少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3.感知觉能力。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设备与场地。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2、练习一段,保持一段。每增加一次负荷,几乎要 保持一周的时间。3,、随着运动 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继续增加 体能在整个训练手段应力求与 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 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 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 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 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 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 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 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 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 燥。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答;单次(组)练习的 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 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 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 步。在战术训练中,模拟训练法 有哪几类?答:目标模型、检查 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1、 模式训练具有信息化特点2、 模式训练具有定量化特点。依训 练理论研究,该理论所涵盖的领 域可分哪几个层次?答:1、一 般训练理论。2、项群训练理论。 3、专项训练理论。建立训练目 标在训练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有两点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 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 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 依据。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 重要依据有:(使得训练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每次训练活动和比 赛都围绕着目标状态的实现而 全面进行和展开。从而为在训练 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训练计 划和比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 供了依据为何专项竞技需要具 有特异性?答:不同的运动项目 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 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构 成运动员经济能力的体能、技 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 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 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为什么 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答:运动 员在训练中承受了一定的运动 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 效应。但并非只要施加了负荷, 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 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的 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机体对适 宜的负荷承受适应,但如若负荷 过小,不能引起机体必要的应激 反应。而在过度负荷作用下则会 出现劣变反应。恢复手段有哪 些?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 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 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 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 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 气功、生理反馈等。速度素质分 哪几类?答;1、反应速度。2、 动作速度。3、移动速度。负荷 变换训练法方法的应用特点是 态的原因。6、对运动训练过程 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 指令。7、改进训练各种,使训 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 标。论述题。1.试述用重复跑 手段发展移动速度素质训练的 负荷量度。答:1、提高移动速 度由两个途径:一是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 度,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 习。1、赛跑运动员进行快速力 量训练时,不同练习内容对练习 的组数及每组重复次数有不同 的要求。如;卧推、下蹲等。2、 超等长力量练习,如立定跳远、 三级跳远等3、在训练实践中, 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 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 时当训练负荷减少以后,才有提 高,叫延迟性转化。如何做好中 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答: 一、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 对待。对在集训钱一直坚持系统 训练的运动员,中短期集训应被 看做是系统的全年训练的一个 组成部分。他们在集训期间的训 练计划应力求保持与员年度训 练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二、 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区别对 待。中短期集训时间有限,因此, 应抓住短期内较有把握收到成 效。且对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的 方面集中加以训练。这样,不同 运动项目的中短期集训自然有 着不同的重点。试述以提高肌肉 内协调的方法发展相对力量训 练的负荷量度。答:发展相对力 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 的方法。这样既可使运动员的最 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 运动员体重的增加,从而发展运 动员的相对力量。(1)负荷强度; 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 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 强度都是大的,只是这样才能动 员更多的一点单位参与工作,也 可使肌纤维工作同步化的程度 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肌肉协调的 功能,使相对力量得到发展。(2) 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 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 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 的体重得到控制。试述运动技术 训练的基本要求。答:1、处理 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 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 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 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 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 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 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抓好技 术风格的培养。7、处理好“学 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试 述速度障碍产生的主观原因及 克服方法.答:1、过早地片面发 展绝对速度。2、基础训练不够。 3、技术动作不合理。 4、训练手 段不合理。5、训练手段单调、 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6、负荷 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 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 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 予以克服。怎样发展糖酵解无氧 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答: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功能的 无氧耐力训练的强度为百分之 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 酵解供能状态,其强度为百分之 80-90。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 能的无氧耐力训练,一次练习的 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 以跑位训练手段时,其距离应控 制在300-800米之间,一般以 400米为宜。若以游泳为训练手 段时,其游程可控制在100-200 米之间。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 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有哪 些?答:1、技术训练。全队技 术训练强调提高整体攻守效能, 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2、 战术训练。由于攻守的配合速度 明显加快,快速反击战术在进攻 打法的训练中占重要位置。3、 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等素 质是身体训练的重要任务。4、 心理训练。围绕保持运动员高度 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 情绪,以及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和 得失的心理品质组织相应的训 练。

2008初试试题-运动训练学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训练负荷 2、适宜负荷原则 3、竞技能力 4、适时恢复原则 5、分解训练法 6、双周期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竞技体育是同若干运动员组成的集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篮球项目属于以下哪类项群: A.速度力量类 B.同场对抗类 C.格斗对抗类 D.体能类 3、在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的比赛中,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运动员的: A.比赛名次 B.运动能力 C.竞技水平 D.训练水平 4、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速度 B.远度 C.效度 D.高度 5、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方式是: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6、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最主要的区别是: A.负荷量的不同 B.对间歇时间的要求不同 C.练习的组数不同 D.每组练习的次数不同 7、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 A.运动成绩指标 B.竞技能力指标 C.训练负荷指标 D. A、B、C 8、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是 A.运动训练 B.运动员调整、恢复 C.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D.实现运动员目标状态 9、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A.快速力量练习 B.技术练习 C.耐力练习 D.速度练习 10、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A.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定义汇总情况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定义汇总 第一章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 运动选材:“运动员选材”就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竞赛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满足民众对竞技观赏的社会需求。 运动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团队: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组成。 思考题: 1、试述近百年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表现 2、试述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与现代社会价值 3、试述运动训练学的定义及主要学科特征 4、试述依研究容组构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5、试述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三层次结构及理论研究的主要容 第二章 运动成绩: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基本概念。但是,在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实践中,不同项目的人们对运动成绩的解释和应用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保持理论表述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从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一般训练学的角度,我们将“运动成绩”这一概念定义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也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束时都必须要分出名次。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不论是竞技水平,还是比赛名次,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

运动训练学习题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6.教绪员:是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 7.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者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 六、简答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国有哪些? 答: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 2.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从不同实践过程看,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部分。(1)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2)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3)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4)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下才能获得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3.现代竞技体育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现代竞技体育表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2)竞技体育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群体件;(5)公开性;(6)观赏性。 5.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答:(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6.简述现代运动训练具备哪些特点。 答: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现代运动训练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与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与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 7.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答: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动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