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授益性应急措施

是行政机关为遭受突发公共事件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救助和保护的应急措施。

2.一致性危机p13

一致性危机是可以使整个社会在外部压力之下,更加团结的社会扰动性事件。

3.应急行政权p30

应急行政权是指在应对各类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依法享有、行使的各类职权和职责。二.简析突发事件管理的比例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公共应急管理中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应当全面权衡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采取对公民权益造成限制或者损害最小的行政行为,并且使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付出的成本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适应。

比例原则包括: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

具体要求:

(1)应急管理措施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应当与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发展阶段相适应,以有效控制危机为必要;

(2)如果有多种手段可以同等地实现某一应急管理目的,应当选择其中对公民权益影响最小的一种;

(3)采取应急管理措施所付出的代价不得与突发事件本身所可能造成的损害丧失均衡。

三.如何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p22

1.全社会共同参与,成功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够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构成一个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形成自救互救与公就并存的局面。

2.全风险,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不是单一风险,而是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公务机关要建立以政府为核心和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网络,将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力量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

3.全阶段,无论应对哪种风险,政府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重建等阶段,完成公共危机的应对与管理。

第二次作业(第3章—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应急社会动员”p55

应急社会动员是指为了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危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等方式,调动企业、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形成预防与应对危机的合力。

2.应急规划p97

应急规划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主要指对应急预案的制订、演练、修改活动。

二.如何增强灾区对未来灾害的控制力和承受力,降低灾区的脆弱性。p93

1.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减少引发危机的致灾因子。

2.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推行与自然合作、而非征服自然的理念。在灾害易发区,避免开展重建工程,从源头上杜绝危机的发生。

3.对于不能规避、不得不建在灾害易发区的建筑或基础设施,要实行更加严格的设计与建筑安全标准,严把建筑施工的质量关,增强其抗毁损的能力,并采取严密的防护性措施。

4.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在危机发生后有效应对,尽可能减轻灾害的影响。

5.建立良好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灾后重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裕。

三.企业、非政府组织与志愿者、社区与公民个人应对危机各有什么优势?p60-

企业:企业有经济实力,拥有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企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可以使公共危机管理更加灵活。

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

(1)贴近社会公众,可以反映社会公众在紧急状态下的利益诉求,防止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

(2)汇集着大量掌握应急救援相关技术的人才。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某一方面的思想共识,志趣偏好或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往往可以在危机处置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反应灵活而迅速。非政府组织具有分散独立决策,且可灵活调动组合各种力量的优势,组织成员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对危机进行有效全面的监控,可及时发现问题的征兆并加以解决

社区与公民个人:

(1)社区是因地缘关系而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危机来临时,社区中的公众是最直接的承灾主体。由于危机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区公众一旦被动员起来,便具有很高的防灾抗灾意识与热情。

(2)社区中蕴藏着大量可调配的的人力、物力、财力。

(3)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社区为我们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普及公共危机管理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熟人社区”的基础土崩瓦解。因此我们需要推动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以此来增强社区责任意识,培育自主的公民精神,塑造现代意义上的新型,相互守望制度,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的滋生

(5)社区参与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上防止危机,比如社区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化功能,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习得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四.“预案综合症”有什么表现?如何解决?p105-107

表现:一方面,应急响应需要精明的组织和计划;另一方面,应急响应又是自发的,公共危机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临机决断能力。

解决:建立高可靠性组织

1.关注故障。认为每一次微小的差错都是系统问题的征兆,鼓励人们呢报告失误,从最近

的危机中学习永不自满。

2.拒绝解释的简单化。鼓励个人看得更远,对人们所公认的智慧提出质疑。

3.运行的敏感性。鼓励持续性的调整以防止错误的累计扩大,鼓励人们说出自己的隐忧。

4.重视弹性。不仅形成检测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在故障发生的时候继续工作。

5. 尊重专家。决策权授予处于一线并且在相关领域具备最权威专业的知识者。

第三次作业(第6章—第7章)

一.名词解释

预测预警系统p116

预测预警的是在危机发生前对致灾因子进行持续、动态的监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评估的系统。

二.如何理解预测预警的人本理念?p129-131

1.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横跨全过程、整合式的预警系统。

2.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还要体现受众导向的特点,需要开展对预警技术的绩效评估,并对公众安全意识和预警服务满意度实施测评。

3.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需要有相应的预警制度保证其正常运作。

三.如何理解危机响应的目标?p134

1.应急响应者的保护。公共危机管理者必须注意保护应急救援队员的安全,还包括对应急救援队员及时地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公共危机管理者应注意救援队员的轮换和劳逸结合,尽快建立应急救援队员的资格考评与分类体系。

2.次生灾害的防范。危机的危害具有很强的连带性和扩散性,在处置过程中,必须以动态发展和普遍联系的眼光来观察危机。我们不仅要具备系统性前瞻性的思维,也必须注重在寻求安全过程中的风险。

3.减轻原生灾害的损失。

四.危机发生后救人响应活动包括哪些内容?p137

1.搜索与救援。寻找被困者,将其转移到远离危险的地带。

2.医疗急救。对伤者进行检伤分类,分轻重缓急予以救治。

3.进行疏散。要求人们预先指定集合地点,沿着安全的疏散路线进行,到达安全的避难场所。

4.开展灾害评估。包括灾情评估和需求评估。公共危机管理者要进行损失评估,以便协调装备和物资,还需要对恢复阶段进行前瞻,根据损失评估确定恢复阶段的资金、政策需求。

5.处置危险源影响。

6.提供水、食品及避难场所。

7.进行卫生管理。对人与动物尸体进行妥善处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8.维持治安。维持社会秩序,避免趁火打劫等刑事犯罪的发生。

9.提供社会心理咨询服务。

10.恢复关键性基础设施。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服务应尽快恢复。

11.对捐赠进行管理。

12.协调。公共危机管理者需要与专业人员、志愿者进行良好的合作,形成应急响应的合力。第四次作业(第8章—第9章)

一.名词解释

1.总体灾害恢复p163

总体灾害恢复是指人们在灾害恢复与重建活动中,要改善生活质量,维护公共安全,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风险。

2.应急沟通p190

应急沟通,就是指应急管理者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交流信息、互动反馈的双向过程。二.结合我国的国情,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方面?p171-172

1.做好灾民的安置。灾区恢复重建已原地安置为主,异地安置为辅,还必须对由此可能引发的群体认同性冲突系米高度的重视,做好协调工作,灾区政府应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动员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应鼓励灾区人民不等,不靠开展生产自救,鼓励合作自救,启动和完善社会化的补偿机制,分散和转移未来可能发生的巨灾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补偿与安置的公开化与透明化。

2.实现心理干预的长效化。不仅要防止社会公众因灾致病因灾致贫,还要防范心理问题带来的公众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是因此而引发的反社会行为。

3.加强未来的风险防范灾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4.以恢复重建促进区域的发展。灾区要因势利导,不仅要努力消除灾区的负面影响,更要除旧布新吐故纳新,在新起点上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如何实现危机合作与协调?p207-209

1.在应急合作与协调中沟通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沟通是合作与协调基础,为了增进应急沟通,应建立一个应急管理的网络体系,建立全社会动员机制,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以应对突发事件为目的的合力。

2.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部门分割,各自为战是大忌,它不利于我们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处置。

3.条块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属地政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主动联系属地内的中央直属部门,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

4.地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相邻省市应建立地域联动机制,在处置突发事件方面相互支持。

5.军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武装力量与人民之间要相互配合合作。

第五次作业(第10章—第11章)

一.名词解释

1.舆情监控p222

舆情监控就是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对舆情信息主动地进行监测、汇集、分析、控制与引导,

反映社情民意,调动民智和民力,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2.宗教恐怖主义p247

以宗教为驱动力的恐怖主义

3.双应一体化p248

双应一体化,从本质上看是指一国政府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既考虑战时紧急状态的需求,也考虑非战时紧急状态的需求,实现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

4.国防动员 p257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在由平时进入战争状态的过程中,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确保国家赢得战争的一系列行动。

二.媒体与政府、公众三者之间是何种关系?p215

政府、媒体与公众之间形成了两组重要的互动关系。

1.媒体受政府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从事媒体具有一定的议程设置功能,可能对政府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媒体既满足公众需求要引导公众,但是媒体不是一般的商业实体,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就要满足公众的需求,要引导公众。

第六次作业(第12章)

一.名词解释

1.灾害外交 p272

灾害外交指国家行为体或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对其他国家提供灾害援助而增进国家间的关系,是外交行为在危机应对里的一种特殊延伸。

2.海外承包工程危机p280

指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识别并化解各种风险因素而造成的企业人员伤亡、工程无法完工、发包方以各种理由拒付、延付工程款、企业效益亏损等不利局面。

二.危机管理国际合作可以采取哪些形式?p271-272

1.从层次和范围上看,危机应对的国际合作可分为三种形式,全球合作、区域合作、双边合作。

2.从合作伙伴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非政府组织合作、救援企业合作、政府间合作。

(1)非政府组织合作。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一方面它具有国际组织的特征,可以与地方政府结成危机管理伙伴,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草根组织的特点,组织结构分散化反应灵活,处置效率高。

(2)救援企业合作。它是政府救援的有益与必要补充。

(3)政府间合作,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危机应对的国际合作离不开民族国家,其形式可以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国家参与地区或国际合作等。军事合作是政府合作的特殊表现形式。

三.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危机存在哪些风险以及如何应对。p280-281

风险:

1.政治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开展,首先需要一个基本稳定的政治和政策环境,即所在国政治稳定,政策具有连续性。

2.社会风险。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安全形势,对业务开展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也会导致企业组织管理不能顺利进行。

3.自然风险。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极端气候事件一旦发生,必然导致工期延误,其它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海外承包工程工期延误。

4.合同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在所在国经济社会环境中经营。所在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稳定与否,直接对企业运营收益产生影响。

5.组织管理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企业自身的组织管理工作,较国内企业可能更为复杂。不仅要遵守我国法律,还要严格遵守当地法律,组织管理工作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6.恐怖主义。在海外,恐怖主义更加猖獗,这也影响了海外承包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

应对:

1.我国在海外的公民企业应积极寻求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援助。

2.在发生可能危及企业人员安全的危机事件时,应首先保障企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必要时可撤回部分甚至全部工作人员。

3.除积极主动寻求援助外,还应积极主动向相关国际机构寻求帮助。

4.与总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

5.不参与和本企业无关的纷争。

6.积极与客观公正的新闻媒体进行沟通。

7.依据我国和所在国法律维护权益。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1.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触发媒介。 2、194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民防法》。 3.四川遂宁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4.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 5.风险是由致灾因子和脆弱性共同决定的。 6.自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取得了不容否定的 成绩。 7.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了消防力量在社会应急救 援方面的职能。 8.当公共危机特别重大时,国防力量成为应急处置的最后一道屏障。 9.应急资金是公共危机保障系统的基础。 10.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11.2003年10月,北京建成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遗址公园。 12.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 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4.预警系统要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组织、协调多样化的预警组织。 15.绩效是衡量预警系统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它是指可否对处于风险威胁中的人提供有力的 保护。 16.20世纪90年代,詹姆斯·李·维特治下的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推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 减缓计划,即“影响工程:建设抵御灾害的社区”。 17.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 18.当危机发生后,救人应成为响应活动的重中之重。 19.我国危机处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0.从本质上看,危机决策是一种有限理性决策。 21.公共危机响应与恢复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恢复活动往往在响应阶段就已经开始了。22.公共危机恢复中包含着减缓的因素。 23.恢复重建要以消除危机为基础,以谋求未来发展为导向。 24.短期恢复在危机发生后很快展开,与应急响应常常重合。 25.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26.恢复重建阶段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减缓措施的最佳时机。 27.恢复重建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址。 28.灾害保险起源于1966年的伦敦大火。 29.美国政府于2002年通过了《恐怖主义风险保险法案》,由联邦来分担商业财产保险的部分赔付。 30. 1992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 31. 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应邀参与对死难者家属和伤员 的心理救援工作,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创伤干预。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第1章导论 1.1公共危机的界定 1.1.1何为危机 主要有以下见解: (1)危机是重要的系统性威胁。 (2)危机具有极强的决外性,是不可预测、不可规划、前所未有、甚至不 可管理的。 (3)危机具有独特的时间压力。 (4)危机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5)危机呼唤决策。 (6)危机具有断裂性,突发断层线出现,情况会走向极端。 (7)危机让我们不知所借,固守旧有的模式是致命的。 1.1.2关于危机的三个判断 (1)危机更多意味着威胁 (2)危机不一定导致转机 (3)危机是“过程”,而非“事件” 1.1.3何为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指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严重威胁发生,通常由灾害或巨灾引发,对危机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功能提出严竣的挑战,要求危机管理者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下,在短时间内作出尽可能正确的 决策。 1.2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分类 1.2.1公共危机的特征性 1.公共威胁性 2.不确定 3.紧急性

5.政治化 6.媒体化 1.2.2公共危机的类型 1.一致性与冲突性危机 2.结构良好型与结构不良型危机 3.速燃型、导泻型、慢烯型与长投影型危机 4.突发式、潜行式、慢性危林 5.常规型、不可预料型、难以驾驭型、基本型危机 1.3相关概论辨析与公共危机的演变 1.3.1公共危机源头——风险 1.风险的公式 (1)风险=致灾因子X脆弱性 (2)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2.致灾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1)自然致灾因子 (2)技术致灾因子 (3)生物致灾因子 (4)人为致灾因子 3.脆弱性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脆弱性,主要是指人或事物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脆弱性包括物理脆弱性、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具体而言,它们的定义如下:(1)物理脆弱性主要称量在不v的投入却让环境人与物相对于因子的易 损性。 (2)社会脆弱性指由个人、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相对于某一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3)经济脆弱性指一下国家、城市、社区的财政状况所决定的其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公共危机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以下属于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的方法的是()。 A、类推评估法 2、公共危机管理遵守()的原则。 D、生命第一 3、以下不是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的是()。 C、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分开 4、以下不属于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内容的是()。 B、经济研究 5、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 C、开放的 6、公共危机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其危害性在呈()态势。 A、增长 7、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 B、公共产品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以下属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的是()。 B、可预防性D、应激性 2、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有()。 A、社会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国际因素 D、政治因素 3、以下属于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角度有()。 A、国际关系问题C、决策研究D、灾难研究 4、公共危机的发展周期包括了()。 A、潜伏期 B、爆发期 C、持续期 D、解决期 5、公共危机的特点有()。 A、公开性 B、社会性D、扩散性 6、公共危机的持续期包括了()等过程。 A、危机调查 B、控制危机危害的范围与程度 C、实施危机沟通 D、开展各种恢复性工作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公共危机管理的预控和预案具有确定性。 错误 2、公共危机遵守以防为主的原则,树立平战结合的理念。 正确 3、公共危机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地区性危机事件增加,跨国性的危机事件减少。 错误 4、现在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在加快。 正确 5、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研究内容具有灵活多样性。 正确 6、文化因素也会使公共危机产生,其主要取决于文化是否多元化。 正确 7、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之一是遵守决策果断的原则,树立科学有趣的理念。

公共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述 1.什么是公共管理?它与公共行政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区别:1.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 2.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3.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2.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管理的问题为核心,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主要内容: ⒈公共管理的主体、职能与目标⒉公共管理的理论、过程与方法⒊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⒋公共部门的财政管理⒌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6.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7.公共危机管理 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有哪些? 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 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理论分析法 2.系统分析法 3.数量分析法 4.比较分析法 5.实验分析法 6.资料分析法 第二讲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能 1.什么是公共组织?它有哪些特征? 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特征:公共性、社会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公开性 2.什么是非政府组织?它有哪些类型? 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组织成员志愿参与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治性社会组织的总和。 类型:宗教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文化性组织、学术性组织、保护性组织 3.什么是公共管理职能?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哪些? 公共管理职能:就是公共组织在行驶公共职权、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功能。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调控宏观经济、提供公共物品、完善法律和制度框架、治理外部效应、调节和再分配社会收入 4.我国政府职能为什么要转变?应如何转变?你有何建议? 原因:1)传统意义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我国各社会领域机制的发展3)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4)是机构改革的关键5)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转变:1)转变职能职能重心2)转变职能内容3)转变职能方式4)转变职能关系

公共危机管理 阅读书目

公共危机管理阅读书目 1、闪淳昌、薛澜主编,《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冯惠玲,《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杜志淳主编,《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2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刘霞、向良云,《公共危机治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夏宝成、张平吾,《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7、麻宝斌著,《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赵来军著,《公共危机与社会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余潇枫著,《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1、张沱生、史文著,《中美安全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2、丁俊杰、张树庭主编,《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2010。 13、(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等译,中信出版社,2001。 14、(美)诺曼·R·奥古斯丁等著,《危机管理》,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英)比尔·维特主编,《风险管理与危机解决》,李正全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6、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17、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三联书店,2000。 18、芭芭拉·亚当、乌尔里希·贝克等,《风险社会及其超越》,赵延东、马缨等译,北京出版社,2005。 19、(美)迈克尔·K·林德尔(MICHAEL K.LINDELL),(美)卡拉·普拉特(CARLA PRATER),(美)罗纳德·W·佩里(RONALD W.PEERY)著;王宏伟译,《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20、夏支平著,《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21、陶满成著,《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5。 22、李敏著,《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4。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授益性应急措施 是行政机关为遭受突发公共事件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救助和保护的应急措施。 2.一致性危机p13 一致性危机是可以使整个社会在外部压力之下,更加团结的社会扰动性事件。 3.应急行政权p30 应急行政权是指在应对各类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依法享有、行使的各类职权和职责。二.简析突发事件管理的比例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公共应急管理中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应当全面权衡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采取对公民权益造成限制或者损害最小的行政行为,并且使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付出的成本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适应。 比例原则包括: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 具体要求: (1)应急管理措施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应当与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发展阶段相适应,以有效控制危机为必要; (2)如果有多种手段可以同等地实现某一应急管理目的,应当选择其中对公民权益影响最小的一种; (3)采取应急管理措施所付出的代价不得与突发事件本身所可能造成的损害丧失均衡。 三.如何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p22 1.全社会共同参与,成功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够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构成一个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形成自救互救与公就并存的局面。 2.全风险,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不是单一风险,而是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公务机关要建立以政府为核心和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网络,将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力量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 3.全阶段,无论应对哪种风险,政府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重建等阶段,完成公共危机的应对与管理。 第二次作业(第3章—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应急社会动员”p55 应急社会动员是指为了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危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等方式,调动企业、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形成预防与应对危机的合力。 2.应急规划p97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第1章导论 1.1 公共危机的界定 1.1.1何为危机 主要有以下见解: (1)危机是重要的系统性威胁。 (2)危机具有极强的决外性,是不可预测、不可规划、前所未有、甚至不可管理的。 (3)危机具有独特的时间压力。 (4)危机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5)危机呼唤决策。 (6)危机具有断裂性,突发断层线出现,情况会走向极端。 (7)危机让我们不知所借,固守旧有的模式是致命的。 1.1.2关于危机的三个判断 (1)危机更多意味着威胁 (2)危机不一定导致转机 (3)危机是“过程”,而非“事件” 1.1.3何为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指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严重威胁发生,通常由灾害或巨灾引发,对危机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功能提出严竣的挑战,要求危机管理者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下,在短时间内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 1.2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分类 1.2.1公共危机的特征性 1.公共威胁性 2.不确定 3.紧急性

4.跨界性 5.政治化 6.媒体化 1.2.2 公共危机的类型 1.一致性与冲突性危机 2.结构良好型与结构不良型危机 3.速燃型、导泻型、慢烯型与长投影型危机 4.突发式、潜行式、慢性危林 5.常规型、不可预料型、难以驾驭型、基本型危机 1.3 相关概论辨析与公共危机的演变 1.3.1公共危机源头——风险 1.风险的公式 (1)风险=致灾因子X脆弱性 (2)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2.致灾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1)自然致灾因子 (2)技术致灾因子 (3)生物致灾因子 (4)人为致灾因子 3.脆弱性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脆弱性,主要是指人或事物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脆弱性包括物理脆弱性、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具体而言,它们的定义如下:(1)物理脆弱性主要称量在不v的投入却让环境人与物相对于因子的易 损性。 (2)社会脆弱性指由个人、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相对于某一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3)经济脆弱性指一下国家、城市、社区的财政状况所决定的其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公共危机期末复习

恢复与重建:一是指社会生产生活运行恢复常态,二是指对于因灾害或者灾难影响不能恢复的设施等进行重新建设。 公共危机沟通: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应急处置:是一种事中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公共风险评估:是指在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危机预警:主要是指人们对危机的认识,表现为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以及在认知基础上构建的预警系统。 公共危机决策:是指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新闻发言人制度: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传媒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现场进行解答,理解,说明。 危机损失评估:指明确危机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包括对个人的影响和整个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 公共危机预测: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责权限,是公共危机应对的制度化体系,是一个涉及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以及制度规范的有机整体。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是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的预测与应对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及其调配机制所构成的总和,包括人力,财力,物资,技术,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 简述题 1、简述应急预案有哪些特点? 答:特点有:一、科学性。二、全面性。三、简洁性。四、详尽性。五、权威性。 六、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七、预案与其他计划类文种不同的特点 2、简述公共危机沟通的方式有哪些? 答:1、现场沟通。2、新闻公告。3、个别会谈。4、电话和信件。 5、接待中心。 6、网络平台。 3、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1、危机事件领域呈现多层次性。 2、危机事件规模扩大,影响范围扩展。 3、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 4、危机影响方式多元,震荡频率加大。 5、危机事件趋于国际化。 4、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有哪些功能? 答:1、是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组织保证;合理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能够使各级各类机构明确分工,相互协调,有序运作,确保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效率。2、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可以积极发动民间社会资源的作用,使各方在互信的基础上,相互沟通合作,共同预防和应对危机。

淮阴工学院公共危机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指对整个社会正常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 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 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广义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 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3.公共危机决策的定义与主体 定义: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主体:以政府为核心的包括非政府组织、媒体与公众在内的决策群。 4.公共危机监测:指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和种类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监测目 标的动态分布、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和后果等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当公共危机发生时,应急处置部门或人员在有关政府部门领导的指 挥下,为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和措施。 6.公共危机管理的恢复与重建:指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 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 7.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体系: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中所需要的各种 资源及其调配机制所构成的总和,包括人力、财力、物资、技术、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 8.心理危机干预:指调动各种可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 至消除人员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9.公共危机沟通: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 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10.比例原则:指对人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使目的与手段之间符合一定的比例,使限制和 保护之间达到某种均衡。 非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的成因理论主要有哪些? ①风险社会理论②社会冲突理论③群众心理狂热理论④转型期社会过渡理论 2.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效率性原则②协同性原则③安全性原则④依法应对原则⑤科学性原则⑥适度性原则 3.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有哪些主要功能? 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组织保证、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 4.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 5.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①以人为本、以防为主②权责明确、依法行政③指挥统一、运转协调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⑤坚持循序渐进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PSR 模型、理论并举例 (一)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①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说明“为什么发生? ” ②状态指标:标识环境质量, 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况;描述“发生了什么? ” ③响应指标: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做? ” PSR 模型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即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了一定压力,因此环境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人类社会应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 PSR 体系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承认和应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拓展改造,应用于其他公共安全评价二)OECD 的原概念框架 (三)改造1:驱动力-PSR 概念框架模型 特色:压力模块同时考虑了来自人文社会的和自然界的影响因素 特色:压力模块同时考虑了来自人文社会的和自然界的影响因素

2004 年,UNDP 在一份“REDUCING DISASTER RISK——A CHALLENGE FOR DEVELOPMENT”的全球报告中,提出了灾害风险指数。DRI 认为灾害风险并不是由危险事件引起的,而是人类长期历史活动和过程的积累所引起的。因此主要评估两方面:危险性和脆弱性

(一)脆弱性:指由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或活动所决定的,一些削弱人们应对突发灾难或持续紧急情况的能力的长期因素,它使人们更易受到危机的侵袭和影响。可理解为人们从危机中得以生存或复原的各种直接需要(安德森和伍德罗,2004)。 (二)风险性:主观层面的风险指人们对环境危险性的主观辨识或感知;客观层面的风险指遭遇危险、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 风险是危机的前端,风险的社会层面是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公共危机的前端。(张海波,2007 )社会风险是隐性的,显性化时就转化为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造成社会损失,威胁社会的秩序与进步(刘挺,2002) 三、网络舆情中预警系统的构成预警系统是一种用于预测和表达社会风险信号,辅助实施早期危机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一)信息采集子系统:重点针对互联网世界影响程度大、传播面广、网民参与度高的网站,实时抓取信息,注意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确保严格监控重要舆情。 1、热点焦点网站: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交互网站、个性化网媒、搜索引擎 2、采集过程包含着对信息的预处理:通过预处理形成统一格式的待分析信息记录,去掉网页上包含的大量广告、图片、链接等对于舆情分析没有价值的信息。包括:超链接分析;编码识别;URL 去重;锚文本处理;垃圾信息过滤;关键字抽取;关键信息提取;正文抽取;自动摘要(二)舆情处理分析子系统双重过滤机制(与我相关且要)?自动分类技术(关键词)?相似性排重(判断相似度)?数理统计、趋势分析、报告生成(统计图表;近期热点;突发事件;舆情报告) (三)舆情管理(显示)子系统 1、用户系统操作界面;数据记录浏览;统计分析报告;专项化高级检索报务;舆情预警、IP追踪;短信通知平台;转载与传播分析;协同办公平台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①多语言的深度分析与精确预警②社会关系结构与利益链的深度揭示③不同的互联网协议与网络文件格式④要求注册用户名与密码登录⑤敏感信息图片化、音频化或视频化⑥如何兼顾合法、合情、合理 四、理论中:社会物理学社会动乱 (一)社会物理学理论 代表人物:John Clippinger ,牛文元 理论观点:认为“社会秩序”是“自然秩序”的延伸,可以将自然科学中的成熟规则运用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第1章导论公共危机的界定 主要有以下见解: (1)危机是重要的系统性威胁。 (2)危机具有极强的决外性,是不可预测、不可规划、前所未有、甚至不可管理的。 (3)危机具有独特的时间压力。 (4)危机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5)危机呼唤决策。 (6)危机具有断裂性,突发断层线出现,情况会走向极端。 (7)危机让我们不知所借,固守旧有的模式是致命的。 (1)危机更多意味着威胁 (2)危机不一定导致转机 (3)危机是“过程”,而非“事件” 公共危机是指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严重威胁发生,通常由灾害或巨灾引发,对危机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功能提出严竣的挑战,要求危机管理者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下,在短时间内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 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分类 1.公共威胁性 2.不确定 3.紧急性 4.跨界性 5.政治化 6.媒体化 公共危机的类型 1.一致性与冲突性危机

2.结构良好型与结构不良型危机 3.速燃型、导泻型、慢烯型与长投影型危机 4.突发式、潜行式、慢性危林 5.常规型、不可预料型、难以驾驭型、基本型危机 相关概论辨析与公共危机的演变 1.风险的公式 (1)风险=致灾因子X脆弱性 (2)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2.致灾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1)自然致灾因子 (2)技术致灾因子 (3)生物致灾因子 (4)人为致灾因子 3.脆弱性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脆弱性,主要是指人或事物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脆弱性包括物理脆弱性、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具体而言,它们的定义如下: (1)物理脆弱性主要称量在不v的投入却让环境人与物相对于因子的易损性。 (2)社会脆弱性指由个人、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相对于某一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3)经济脆弱性指一下国家、城市、社区的财政状况所决定的其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4)环境脆弱性指由一个地区环境状况所决定的该地区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4.致灾因子与脆弱性作用的形式 (1)原生致灾因子 (2)连带致灾因子 (3)二次致灾因子 (1)自然灾害

王宏伟版-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大纲(新版)

《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危机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pubic crisis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20学时 学分:3 适用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 二、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是以《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公共管理导论》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公共管理最新发展,即非常规管理的专业课程,有助于提高理论水平、分析问题能力和追踪当今公共管理前沿水平的课程。 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今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政府现代管理体系构建中的新内容。本课程通过《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结合当今中外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使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其在当今时代发展过程,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以及在当代中国尤其是2003 年SARS 事件以来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实践与探索。 三、课程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在内容上通过危机与危机管理等概念的界定与分析入手,讲授危机与风险的异同与识别、危机与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大致分类、主要特点与重要影响;当今危机管理研究综述与最新发展趋势;公共危机与环境、公共危机处理与公共关系、公共危机与媒体应对;危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国际经验与借鉴;政府危机处理的目标、特点、难点、预案制定、处理程序、处理机制与信息策略;政府危机管理的政治责任、组织架构、制度分析、管理机制、信息沟通、领导力等;转型期中国面临的公共危机及其影响;中国政府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时间序列、组织行为、决策过程、体系与机构等的建构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根据目前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状况以及理论前沿,并考虑目前教学体系的现实需要,确立以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危机的内涵、基本要素、分类与影响,危机事件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准确地理解危机的概念。学生要了解危机与风险;危机事件与紧急事件、突发(性)事件、风险事件、意外事件的区别与联系;危机与风险、问题、应急的区别与联系;公共危机与政府危机、国家安全危机、外交危机、军事危机与社会危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危机的内涵、基本要素、分类与影响, 教学难点: 危机与风险、问题、应急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1.1公共危机的界定 1.2公共危机的特征与类型 1.3公共危机管理的阶段与原则 1.4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教学大纲 肖鹏军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 建议最低学分: 建议开设时间: 二、课程性质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是以《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公共管理导论》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公共管理最新发展,即非常规管理的专业课程,有助于提高理论水平、分析问题能力和追踪当今公共管理前沿水平的课程。 三、课程目的 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今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政府现代管理体系构建中的新内容。本课程通过《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结合当今中外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使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其在当今时代发展过程,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以及在当代中国尤其是 2003 年 SARS 事件以来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实践与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公共危机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促使学生了解当今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危机预防、应对措施与善后处理机制,公众的参与程度与媒体沟通等,培育学生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应发突发事件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相关理论水平问题分析辨别能力,对将来有志于从事公务员职业和公共管理职业的学生有极大的帮助。 四、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内容上通过危机与危机管理等概念的界定与分析入手,讲授危机与风险的异同与识别、危机与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大致分类、主要特点与重要影响;当今危机管理研究综述与最新发展趋势;公共危机与环境、公共危机处理与公共关系、公共危机与媒体应对;危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国际经验与借鉴;政府危机处理的目标、特点、难点、预案制定、处理程序、处理机制与信息策略;政府危机管理的政治责任、组织架构、制度分析、管理机制、信息沟通、领导力等;转型期中国面临的公共危机及其影响;中国政府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时间序列、组织行为、决策过程、体系与机构等的建构等。 五、教学时数 32 学时 六、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公共危机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前者注重对公共危机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阐释,后者侧重对公共危机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介绍,特别是应急管理方面的分析。本课程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理论性、述评性和研究性的内容由老师讲授为主,同时把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大量运用最新、最典型的丰富案例分析来阐释危机管理的基本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案例由老师提供相关典型案例,设计一个选课学生都可以登陆下载讲课资料的公共邮箱和网络学堂,选课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对所布置需要探讨的案例同时附上所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每个小组的主讲同学上台发表小组集体讨论的观点及其理由,有条件的同学在事先做好 PPT课件,运 用 PPT 演示以达到最佳效果,每位同学讲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之后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其他同学针对这些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质疑或不同观点,被质疑的同学要做出回答。每个案例分析小组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认真阅读参考书,形成集体意见。老师在最后作总结性发言。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到国家有关危机管理部门和危机管理应对中心去参观,增加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直观感受。 七、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30分(包括读书笔记、课堂反应、出勤),期末论文70分。 八、参考教材 1.(美)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符彩霞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PSR模型、理论并举例一、-响应模型(一)压力-状态”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说明“为什么发生?①”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况;描述“发生了什么? ②状态指标:标识环境质量, ?”③响应指标: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做因此环境状态发模型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即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了一定压力,PSR 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人类社会应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应用于其他公共安体系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承认和应用。PSR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拓展改造, 全评价 OECD(二)的原概念框架特色:压力模块同时考虑了来自人文社会的和自然界的影响因素资料word

:驱动力-1PSR概念框架模型(三)改造特色:压力模块同时考虑了来自人文社会的和自然界的影响因素 资料word

二、风险评价指数中,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数的风险性和脆弱性FOR ——A CHALLENGE REDUCING 在年,UNDP一份“DISASTER RISK2004认为灾害风险并不是由危险事DRI”的全球报告中,DEVELOPMENT提出了灾害风险指数。危险性和件引起的,而是人类长期历史活动和过程的积累所引起的。因此主要评估两方面:脆弱性

资料word 指由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或活动所决定的,一些削弱人们应对突(一)脆弱性:可理解发灾难或持续紧急情况的能力的长期因素,它使人们更易受到危机的侵袭和影响。 )。为人们从危机中得以生存或复原的各种直接需要(安德森和伍德罗,2004 (二)风险性: 损失客观层面的风险指遭遇危险、主观层面的风险指人们对环境危险性的主观辨识或感知;和伤害的可能性。(张海波,风险是危机的前端,风险的社会层面是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公共危 机的前端。2007 ) 威胁社会的秩造成社会损失,显性化时就转化为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社会风险是隐性的,) 2002序与进步(刘挺, 资料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