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woohxiw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woohxiw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woohxiw

农业昆虫学实习论文

学院:农学院

姓名:张新伟

学号:20070214061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09年11月14号

实习地点:海南省海口市(三江、三门坡、生态村)

实习路线:海口→三江→三门坡→生态村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在学校没有看到的昆虫,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体现的十分明显,分别是水稻害虫,芒果害虫,荔枝害虫和蔬菜上海青害虫等,下面几种昆虫的介绍是在此次实习中见到的种类最多的,详细介绍如下。

二、 3种主要害虫介绍

水稻虫害及防治: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5~33毫米,雌虫20~40毫米,黄绿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头顶两侧在复眼后方各有1条黑褐色纵带,经前胸背板两侧,直达前翅基部。前胸腹板有1锥形瘤状突起。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末端。

卵:卵圆筒形,长约3.5毫米,宽约1毫米,中央略弯。具卵囊,卵粒在卵囊内斜排。卵囊茄果形,褐色,长9~14毫米,宽6~10毫米,前端平截,后端钝圆,平均有卵10~20粒,卵粒间有深褐色的胶质物相隔。

幼虫:幼虫称蝗蝻,一般6龄。1龄若虫体长约7毫米,绿色有光泽,头大。2龄后体形渐大,前胸背板中央渐向后突出,体绿色至黄褐色,头、胸两侧黑色纵纹明显。3龄时翅芽出现,逐龄增大,至第5龄时向背面翻折,第6龄时可伸达第3腹节,并掩盖腹部听器的大部分。

为害特点:

中华稻蝗属直翅目,蝗科,在广东、海南各地都有分布,主要为害水稻、玉米、高粱、麦类、甘蔗和豆类等多种作物。对作物的为害是以成、若虫咬食叶片,咬断茎秆和幼芽。水稻被害叶片成缺刻,严重时稻叶被吃光,也能咬坏穗颈和乳熟的谷粒。

发生规律:

中华稻蝗在广东、海南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出现于9月上、中旬。以卵在稻田田埂及其附近荒草地的土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3月下旬至清明前孵化,1~2龄若虫多集中在田埂或路边杂草上;3龄开始趋向稻田,取食稻叶,食量渐增;4龄起食量大增,且能咬茎和谷粒,至成虫时食量最大。6月出现的第一代成虫,在稻田取食的多产卵于稻叶上,常把两片或数片叶胶粘在一起,于叶苞内结黄褐色卵囊,产卵于卵囊中;若产卵于土中时,常选择低湿、有草丛、向阳、土质较松的田间草地或田埂等处造卵囊产卵,卵囊入土深度为2~3厘米。第二代成虫于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中产卵越冬。

防治对策:

①稻田附近田间杂草地是稻蝗的滋生基地,因此充分开发利用稻田附近荒地,是防治

稻蝗的根本措施。

②早春结合修田埂,铲除田埂1寸深草皮,晒干或沤肥,以杀死蝗卵。(3)田间蝗蝻发生时,掌握3龄前若虫集中在田边杂草上时,选用90%敌百虫7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

芒果虫害及防治:芒果象甲(Mangifera indica Linn 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

成虫:果肉象体长5.5~6.5毫米,身褐色,头管短而粗壮,常隐于前胸腹板之下,触角膝状,黄褐色,鞘翅褐色,基部有一黄褐色横带。果核象体长6~7毫米,棕褐色,披有黄褐色鳞片,头管光滑,枣红色,喙长4~7毫米,触角膝状,端部有3节膨大,鞘翅端部有1对由灰白鳞毛组成的带状斑纹,各足褪节端膨大,内侧有一齿。剪叶象体长5~6毫米,褐色,具细毛,稍有光泽,喙细长,伸向前方,触角棒状,前半部黑褐色,基半部枯黄色,前胸圆锥形,背有刻点,鞘翅灰褐色,每侧有10行纵列的粗刻点,密生褐色细毛,腹部膨大,可见5节,末端露出鞘翅之外。

卵:椭圆形,初期白色,后变为淡黄色。

幼虫:体长5~6.5毫米,淡黄色或深灰色,无足,体躯11节。

蛹:体长3~4毫米,淡黄色,羽化时褐色,头部有乳突,上生刚毛,腹部向内微弯曲,末节有肉质刺1对。

为害特点:

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在我国,危害芒果的象甲主要有3种它们是芒果果肉象、芒果果核象和芒果剪叶象,其中前两种属于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芒果果肉象以幼虫蛀食芒果果肉,在果肉内形成不规则的纵横蛀道,使果内充满虫粪,不堪食用,该虫不危害果核;芒果果核象以幼虫蛀食芒果果核,使被害的幼果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产量,甚至使全园失收;芒果剪叶象则以成虫取食嫩叶,并在嫩叶上产卵,将叶片从近基部咬断,造成大量落叶,并在嫩叶上产卵,将叶片从近基部咬断,造成大量落叶,严重时使树冠仅剩下无叶的光秃嫩梢,对树势及产量均有极大影响。

发生规律:

果肉象一年发生1代,成虫藏于枝叶或树皮隙缝和孔洞中越冬,次年早春开始活动,产卵于幼果表皮上,孵化后即钻蛀果肉内危害,老熟后在果肉化蛹,7月成虫在被害果肉内羽化而出,成虫白天取食芒果的嫩叶、嫩枝;果核象也是一年发生1代,成虫在土中越冬,次年早春出土活动,产卵于幼果内,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内危害。被害果实在幼虫接近成熟时脱落,经3~5天后,老熟幼虫即在烂果中蛀孔而出,钻入附近的土中深3~5厘米处筑土室化蛹,6月上旬大量羽化。羽化后的成虫当年不出土,留在土室内至次年春季才出土活动;剪叶象一年发生多代,世代数视当地气候条件而定,在海南可多达一年9代,世代重叠,冬季无明显越冬现象。气温低于20℃时,成虫食量明显减少;气温降至10℃时则停止取食。成虫羽化出土5天后即开始交配产卵,产卵时先用口器在嫩叶中脉的侧面咬成一产卵孔,随即将卵产在其中,每片叶片产卵1~8粒,平均3粒,产卵完毕后用口器将产卵孔覆盖压实,然后将该叶片沿基部咬断,并使之挂在树梢上,在叶片上的卵和幼虫照常生长发育,幼虫成熟后落入土中,作土室化蛹。成虫产卵期可达60天之久,产卵量为200~500粒。卵期平均3天,幼虫期平均5天,蛹前期约30天,蛹期平均7天,羽化后在蛹室停留2~3天。

防治对策:

应及时处理有虫落果,对防止果肉象及果核象可采取及早套袋的办法,对剪叶象及时将咬断带卵的残叶收集处理,消灭虫卵;在谢花后1个月内,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也可以使用20%杀灭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水胺硫磷1000倍液,每7~10天喷1 次,连续施药3~4次。

荔枝虫害及防治: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黄褐色,盾形、体长24~28毫米。

卵:园形,2.5~2.7毫米,淡绿色或淡黄色,卵14粒,成两行排列。

若虫:有五龄,第一龄体椭园形,长约5毫米,第二龄体变长方形,逐步长大,至第五龄体长18~20毫米,翅芽较长。

为害特点:

荔枝蝽蟓俗称臭屁虫,也有称其若虫为红衫仔。成虫、若虫刺吸幼果果柄、花穗,导致落花落果,刺吸嫩梢可致萎蔫,大量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尤以三龄后的若虫危害大。成、若虫遇惊扰时均能射出臭液,臭液射在嫩叶、花穗、果壳上可致局部枯焦,臭液触及人体皮肤,引起辣痛,特别是伤及眼睛,切勿搓揉,可即用清水冲洗。荔枝蝽蟓是荔枝、龙眼园中最普遍发生为害的害虫。

发生规律:

每年仅发生一代,卵历期早春18-20℃时,历期17-25天;气温20℃以上,为7-12天。若虫一龄21天,二龄8天,三龄10天,四龄17天,五龄26天,成虫寿命最长371天,最短203天,平均311天。平均每雌一生能产5~10次卵,约共产140粒左右。

每年以成虫越冬,场所除在荔枝叶片茂密而温暖的地方外,在附近其他杂树或屋檐下均可见。冬季捕捉成虫,只能消灭部分。成虫早春要吸食花果嫩枝法液才能产卵,因而有强烈的趋花趋果特性。每年花果树的多少,对其大发生与否有重要作用,防治亦应以花果树为重点。每年1-2月越冬期成虫抗药力最强,用药效果差。3月上、中旬后体内卵巢发育,脂肪量下降,抗药性大大降低,这时用药效果最好。

防治对策:

①生物防治:释放平腹小蜂防治。特别是树龄在30-50年以上,树冠高大,枝叶茂密的树,喷药难以防治彻底,放蜂效果特别好。平腹小蜂是荔枝蝽蟓的卵寄生天敌,能消灭蝽蟓于卵期。该蜂体型大,成虫寿命长达20多天。每年于3月上旬蝽蟓始卵期,3月底或4月上旬各放一次蜂,30年以上的大树每次放400-500头,两次共放800-1000头。小树每次放300头,两次共600头,可收良好。每年3月初放蜂前,先查一次树上蝽蟓密度,每树超过150头以上,先打一次敌百虫,压低成虫密度,5天后放第一次蜂,可减低越冬老成虫为害。用生物防治可维持林间生态平衡,简单省人力。

②人工捕杀:要冬期低温10℃以下,突摇树干使成虫跌下,收集杀死,可降低虫口密度。因蝽蟓越冬场所分散,难以长底,仅可作一辅助措施。

③药剂防治:喷杀成虫应在每年3月上、中旬抗药性最低时进行;4月底至5月上、中旬,若虫进入五龄和新成虫,抗药性又增强,这时用药效果亦差。

用药种类有:A.90%敌百虫600-800倍,效果好,伤害天敌少,但残效短。B.22%荔虫清乳

油 1500-2000倍,杀虫谱广,除蝽蟓外,还能杀多种荔枝害虫;C.菊酯类农药如灭百可,快杀敌,兴棉宝等1500-2000倍等,药效好。但此类药杀伤天敌较大,常用易引是壳虫及螨类等小害虫发生。

上海青小菜蛾(Diamondback moth)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

卵: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幼虫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

为害特点:

小菜蛾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上海青、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发生规律:

小菜蛾一年发生代数各地不一,一般为11-13代,成虫昼伏夜出,该虫成虫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活动,幼虫则有避光的习性,卵多产在叶背脉间凹陷处,散产或3-5粒连成一块,每雌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卵期7-11天。幼虫共4龄,幼虫期12-27天,蛹期5-15天,该虫10-40℃均可存活并繁殖,发育适温为20-30℃,有2个发生高峰4-6月、8-10月。初孵出的幼虫在叶片背面潜伏暂短的时间后,随即蛀入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蛀食下表皮和叶肉,使白菜的叶片上出现好多透明的斑块,暴食性强的幼虫,有时连上表皮也吃光,只剩下叶脉和叶柄。幼虫共有4龄,老熟幼虫体长10-12毫米,呈浅绿色,纺锤形。当气温下降时,多数幼虫转移至菜心为害,有时也在基部叶片处为害。受害严重的白菜,心叶和外部叶片上都会呈现透明的光斑,既影响质量又降低产量。

防治对策:

①农业防治:合理布局,尽量避免水范围内十字花笠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而复始,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②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减少虫源。

③生物防治: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

④药剂防治:灭幼脲700倍液、25%快杀灵2000倍液,24%万灵1000倍液、5%卡死克2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三、实习感想

经过了一天的的实习,我切身学习到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这次实习扑捉到的大部分是一些小的鞘翅目的昆虫,也抓到了一些蜻蜓。一开始的扑捉时候我总是不小心把蜻蜓的翅弄坏,后来就变得更小心了,也就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扑捉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各种昆虫的栖息习性和活动规律。和同学一起扑捉昆虫,这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中午一般虫子比较少,太阳又毒辣,经常忙得满头是汗却收获不多,这时也会出现放弃的念头,但是静下来想想,如果大家都放弃了,那就没人会坚持,所以又重新打起精神继续扑捉。后本以为抓20种虫子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最终凭借我与同学之间的配合和努力之下,还是抓到了不少的虫子,距离20种的目标非常的接近了。时间过得很快,一天的实习结束了,虽然我没有一次性抓到20种虫子,但我还是有收获的,加深了对这些虫子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学好昆虫学,把农业昆虫学书本里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另外,还体会到很多人生道理和与同学相处的乐趣。

最后,感谢学校、学院、老师给我们安排昆虫学的外出实习的机会!

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

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 植保31201班 1、农业昆虫学: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反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生机制,以及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的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科学) 2、昆虫防治方法: ●植物检疫:由国家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植物检疫法规,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作,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国内,或从国内传入国外,或传入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种措施。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运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的繁殖,而不利于某些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病害、杂草)的目的。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等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辅助剂和增效剂,激素。 3、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①优点 ●主动措施,将害虫消灭在农田以外或为害之前; ●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增加防治害虫的劳动力和成本; ●利用越冬期、抗虫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对害虫彻底控制,其他方法无法达到; ●有利于天敌生存,无污染的环境。 ②缺点 ●某种措施对一些害虫有效,另一些害虫数量可能导致上升; ●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 ●不能作为应急措施,在害虫爆发时显得无能为力 4、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①有效控制害虫; ②减少环境污染; ③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业收入 缺点:①控制不迅速,药效慢,难于对付爆发性害虫; ②制剂、天敌不易成批生产(相对化学农药),季节性强; ③使用方法不简便和效果不稳定。 5、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杀虫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季节性和地区的限制,适于搭面积机械化防治; ●缺点:保管不慎,会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以及 3R 问题;即残留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

《植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 一、预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四、学习主要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课内容更系统。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有问题及时提问,以得到解答。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报告。学会标本绘图技能。 【野外考察】在教师指导下,去教学实验农场采集各种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现场识别。对难以识别的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识别。 【课外科研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申请有关科研训练项目,学会如何写申请报告、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六、考核办法 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占20%,平时作业占10%,实验操作10%。另外,课外野外调查或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学术报告等,占1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 杭州: 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编.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指导书》(讲义)(第二版), 2007 (二)推荐参考书

农虫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课程:农业昆虫学教学实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 职称: 副教授 师: 实习时间2012 年9月16日至2012 年9月16日实习地点安徽滁州 2012 年9 月23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实习报告 本学期农业昆虫学实习我们来到了安徽滁州市南樵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却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对主要作物的病害和虫害加深了印象。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植保人的大三学生,学好专业核心课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因此,这次实习意义非凡。 在进入农田之前,南樵区的植保站站长向我们介绍了南樵区农作物种植的状况和今年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南樵区主要种植稻、麦、棉、玉米还有少量的大豆,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大约3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约4万亩。水稻虫害今年发生不是太严重,苗期虫害有稻一代二化螟、灰飞虱、蓟马,灰飞虱主要传播黑条矮缩病,蓟马后期危害减轻。中期虫害为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后期虫害主要是褐飞虱、大螟。棉花上的害虫有棉蜘蛛、蚜虫、三代棉铃虫。玉米上的害虫为玉米螟、棉铃虫和桃蛀螟。 介绍结束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田间观察农业害虫及其为害状。但我们在田间只看到了部分害虫和为害状,有的虫害只看到为害状而没有看到害虫。 一.玉米虫害 1)玉米螟 我国为害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亚洲玉米螟分布极广,而欧洲玉米螟则分布在西北等地。其中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和北方春播玉米区发生严重。 亚洲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为多食性害虫。幼虫钻食茎秆和果实,也为害叶片。玉米螟在玉米苗期为害可造成枯心,喇叭口期取食心叶,形成一排排小孔;抽穗后钻蛀穗柄和茎秆,遇风被折断;穗期雌穗被害,嫩粒遇损引起霉烂。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1

农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20 分,每题2分) 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补充营养;4)开放式循环;5)神经元;6)世代交替;7) 通风作用; 8)突触传导;9)内激素;10)授精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0.5 分) 1. 蝉的头式为○ ① 下口式② 前口式③ 后口式④ 上口式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① 锉吸式口器② 咀嚼式口器③ 虹吸式口器④ 嚼吸式口器 3. 蚜虫的口器属于○ ① 双刺吸式② 刺吸式③ 刮吸式④ 锉吸式 4.螽斯的口器属于○ ①咀嚼式② 刺吸式③嚼吸式④虹吸式 5.蚊子的口器属于○ ①舐吸式② 虹吸式③刺吸式④嚼吸式 6.昆虫触角类型的变化多发生在○ ①柄节② 梗节③ 鞭节④ 索节 7.家蝇的口器属于○ ①舐吸式② 刺吸式③嚼吸式④虹吸式 8.蝗虫的头式为○ ①下口式② 前口式③后口式④上口式 9.蝉的触角为○触角 ① 丝状② 刚毛状③ 具芒状④ 羽状 10. 蜜蜂的口器属于○ ① 咀嚼式② 刺吸式③ 虹吸式④ 嚼吸式 11. 蝽象的口器属于○ ① 刺吸式② 锉吸式③ 舐吸式④ 咀嚼式 12. 粉蝶的口器属于○ ① 刺吸式② 舐吸式③ 虹吸式④ 嚼吸式 13. 蝼蛄的前足为○ ① 抱掘足② 开掘足③ 捕捉足④跳跃足 14. 枯叶蛾的连锁器是○ ① 翅轭型② 翅缰型③ 翅钩型④ 翅抱型 15. 鳞翅目昆虫后翅前缘基部发生的一根或几根硬鬃叫做○ ① 翅缰② 翅缰钩③ 安缰器④ 平衡棒 16. 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① 脉序② 翅肋③ 翅脉④ 翅气管 17. 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① 头部② 背板③ 腹板④ 侧板 18. 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① 端骨片② 盾片③ 前盾片④ 后盾片 19. 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加插一些较细的纵脉。这种纵脉不是由原来的纵脉分出来的,而是游离的,或者仅以横脉与毗邻的纵脉相连,因此称这些脉为○

最新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实验须知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实 验须知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实验须知 实验、实习的目的,在于验证、充实和加深理论教学,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工作能力,为将来指导生产打下基础。为此,同学们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观察和操作,并以实战精神出发对待每次实验与实习。此点必须首先明确。为达此目的,提出如下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实习课中的几点要求: 1.课前准备:实验课前按指定项目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及有关课堂讲授内容,自备绘图纸、绘图铅笔(3H为宜)为笔记本等。 2.形态观察和描述,应根据实验指导书,对标本做详细认真的观察,不要仅观察作业的部分,忽略其他内容,描述时应用术语,并注意用词和标点符号的准确性。 3.绘图: ①仔细观察、求事求是:要认真观察标本的主要特征,严禁不仔细观察就绘图,甚至临摹别人或照书本绘图的作风。 ②绘图整齐,用具恰当:选用软硬适合的铅笔(3H为宜),统一的实验报告纸,绘图的布局在纸上要均匀美观。 ③绘图正确:绘图的各部分大小要合乎原标本比例,不能在整体中放大或缩小,为了突出局部特征,可另绘局部特征图。 ④绘图清晰:要求轮廓、纸条清晰、衬阴浓淡用点多少示之,切勿涂抹或艺术加工,也不要在点点上花很多时间。 ⑤注示:把图之特征用虚线引出,用文字说明,注释时力求文字明确简练,字体端正。

⑥检索表的制订,应根据害虫形态、生活习性及为害状中最突出而稳定的特征制订。 ⑦列表区别对比:表中所列的对比特征应突出、明显、文字简练、避免繁琐。 ⑧害虫生态观察:田间观察时应仔细认真按自己观察到的习性、特点,加以记载,但要抓重点,不要受实习指导书内容框框所限,才能有所发现。 ⑨调查、统计与分析:田间调查应选择代表性强的地块、用适合的取样方法、调查结果随时详细记载,所有数据要认真加以分析,再根据种种事实加以真实的总结说明。 二、实验、实习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镜子使用:应按排号及操作规程(双目镜用法另附)使用,用前先检查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并填写使用卡片;用后应将镜子整理好,放入镜箱中(放时应轻放,以免损坏)。 2.仪器使用:所用镊子、实验盘、放大镜、钢卷尺等仪器,应加爱护,仔细使用,避免损伤,如有损伤应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失单。 3.标本使用:实验中非经许可,不得任意解剖标本,观察针插标本时,用手或镊子拿住虫针,不能直接触动虫体,观察浸渍标本时,应先将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再放到镜子底座园盘上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应按显微镜操作规程进行,切勿压碎玻片,观察盒装标本时,不要打开标本盒,示范标本看后应立即送回原处,以免影响他人观察。 4.实验实习中的纪律:室内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和行走,实验结束后,应将标本用具按原样放好,桌面清理整洁,按要求交实验作业,田间实验时,应注意爱惜农作物,不要乱折、乱拨、乱踏。

《植保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植保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专业实习,要求学生掌握重要农业害虫和病害的田间识别、系统调查和预测预报的方法,掌握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学会发布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病虫害发生信息,了解主要农业害虫和病害的防治方法,并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教学实习中,重点要巩固“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植保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1. 掌握水稻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 (1)稻瘟病 (2)水稻白叶枯病 (3)水稻纹枯病 (4)二化螟 (5)三化螟 (6)稻纵卷叶螟 (7)稻飞虱 2. 掌握棉花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 (1)棉蚜 (2)棉铃虫 (3)棉叶螨 (4)棉盲蝽 (5)棉花黄萎病 (6)棉花立枯病 3. 了解常见玉米病害和害虫的识别和调查; 4. 了解常见果树病害和害虫的识别和调查;

5. 了解常见蔬菜病害和害虫的识别和调查; 6。掌握农药田间试验设计和药剂效果调查方法。 四、教学实践地点 每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农场。 五、教学组织 每5人一组,每组发放相应的调查工具和记录本,并确定小组负责人。在实习基地,带队老师根据当年的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调查项目,并由老师详细讲解调查方法。每个调查小组,根据老师的安排和要求,进行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并作详细的记录。调查结束后,每位同学根据老师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实习期间的表现占总成绩的50%,实习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农药的药效试验方案报告10%)。 大纲修订人:洪晓月、高学文 大纲审定人:吴耀清 修订日期:2008年11月19日

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技术,具有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识别、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能力,能够在农业、林业、园艺、环保、商贸、农产品安全、生物技术和农药公司及各级植保站等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与植物保护科学有关的科研、技术推广、开发、经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发生规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主要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鉴定、测报和防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植物病虫害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农产品安全检验、农药残留分析等基本知识,具有绿色农产品检验能力; 2、掌握农资营销、农药加工与管理企业运作的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农药推广、农药加工与经营管理能力; 3、具备数学、化学、试验统计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 4、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和获取现代农业技术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 5、熟悉植保、植检和农药管理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作物学和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作物生产的基本能力; 7、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诊断、鉴

定、调查、监测、植物检疫、控制和综合防治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 1、植物保护方向 学习和掌握有害生物安全等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生物安全与控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合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化企业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有害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农产品安全方向 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产品安全与检验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合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与农产品安全相关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

昆虫分类学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定义和研究内容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 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昆虫分类实践的过程是:先把看到的昆虫个体individuals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再根据生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样就成为一个有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现在一些昆虫分类单元,如昆虫纲的分目,有些目的分科,有些科的分属分种,已有分类系统,即有了由高级分类单元逐级向属、种鉴定认识的基本科学资料。但是很多昆虫科以下的分类还缺乏细致研究,没有科下的分类系统和认识属,种的科学资料,这就为分类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类,研究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带来极大困难。鉴于此,研究和建立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昆虫类群的分类系统,也是当代昆虫分类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分类学家的研究,绝不是以提出种名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而满足,最终目的是建立符合进化实际的分类系统,因为这样的系统是一个信息存取系统,又是一个历史总结系统,具有最大的科学预见性。例如人们能够从昆虫一个科的分类地位上,取得这个科的昆虫种类的基本信息,如成、幼期的生活习性,有关特性,和人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能够反映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搞清这些种类的进化和宗谱关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综合研究各个分类单

农业昆虫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0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多样性 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二、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三、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关于农业昆虫学 一、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当前的植保方针。 难点: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任务和内容及植保方针。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农业昆虫学的性质。 第二章昆虫外部形态(4.0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头部 一、头部的基本构造 二、昆虫的触角 触角的基本构造;触角的12种类型;触角的功能;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 三、昆虫的眼 复眼的构造和物像的构成;复眼的功能。 四、昆虫的口器 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胸部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二、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三、昆虫的翅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昆虫的腹部 一、腹部的基本构造 二、外生殖器的构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体壁

一、体壁的功能 二、体壁的构造和特征 三、体壁的衍生物 四、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难点: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和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生物学(3.0学时) 第一节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二、孤性生殖 三、卵胎生 四、多胚生殖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一、卵的类型和产卵方式 二、卵的结构 三、胚胎发育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三节昆虫的胚后发育 一、孵化 二、生长和脱皮 三、变态及其类型 四、幼(若)虫期 五、蛹期 六、成虫期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世代生活史;一化性害虫;多化性害虫;局部世代;世代重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五节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一、休眠 二、滞育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

本科教学实习报告 科目:农业昆虫学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许安杰 指导教师: 2013年 8月日 贵州大学实习报告专用纸学院:农学院专业: 姓名:许安杰学号:班级: 实习课程:农业昆虫学 实习性质:课外实践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成绩: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植保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充分掌握植保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农业昆虫学实习旨在掌握主要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种类识别,了解其主要害虫的生活史、发生规律;较熟练地进行主要农作

物的主要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熟悉农田生态环境,能较合理的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通过专题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农虫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过程简述 1.实习地点:贵州大学周边、花溪、青岩等农作物、蔬菜、果蔬基地等。 2.实习时间: (1) 准备阶段(5月30日至6月5日) 在此期间老师对大家进行实习动员,宣布实习计划,公布分组名单。并安排实习内容和方案。 (2)实习阶段(6月6日——8月26日,共12周时间) 在此期间的每周二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实习老师带队集中实习,其余时间由学生自己开展调查或完成标本采集任务,进行实习的有关内容。 三、实习内容: 1、水稻钻蛀性螟虫的调查 (1)螟虫种类调查 在实习期间调查3次,田间随机拔取枯心(或白穗)剥取,幼虫(不少于50头)。 (2)不同生态条件下螟害率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不同类型田块各2—3块,用平行线取样法,每块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6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Plant Protection 学院农学院专业名称学制植物保护 四年授予学位 一、培养目标 农学学士面向现代农业、立足现代社会和区域发展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着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现代植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备在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能力,能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军事等基本知识; 3.了解农林业生产及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生物学和农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 5.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6.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具备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能力; 9.具有探索及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三、主干学科 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六、毕业学分要求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共7页文档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 2.课程名城(英文):Agronomy entomology 3.课程编号:B01030 4.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课58学时,实验14学时,教学实习1周) 5.课程学分:3.5学分,教学实习1学分 6.课程分类:必修 7.开设学期:第六、七学期 8.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 9.先修课程:《植物学》、《普通昆虫学》、《昆虫研究法》、《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农业微生物》、《专业技能训练》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农业昆虫学是植保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它是培养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和适应农业生产发展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是农业生产做好害虫调查、预测预报、合理用药、综合防治、减轻害虫危害的保证。以期达到农业丰产丰收。其先行课为植物学、普通昆虫学。 本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害虫在自然界中的分类地位及其危害,给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掌握农业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准确预测预报害虫的发生程度,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业害虫的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综合防治害虫的方法与措施。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省发生主要地下害虫种类,为害特点,外部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主要内容:地老虎类、蝼蛄类、金针虫类、蛴螬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第 1 页

重点:地老虎类和金针虫类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难点:地下害虫的识别 第二章麦类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 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麦类害虫种类、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主要内容:小麦蚜虫、麦蜘蛛、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重点: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难点:麦类害虫的识别。 第三章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棉花害虫种类、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主要内容:棉铃虫、棉蚜、棉花红铃虫、棉花其它害虫发生与防治 重点:棉铃虫、棉红铃虫、棉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难点:棉花害虫的特征识别。 第四章杂谷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 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杂谷害虫种类、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主要内容:粘虫、玉米螟;高粱条螟、粟灰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重点:粘虫及三种螟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难点:黏虫及三种螟虫的识别 第五章稻作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 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稻作害虫种类、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主要内容:稻飞虱、稻叶蝉、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稻象甲与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重点: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难点:稻象甲与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 第六章储粮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 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储粮害虫种类、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主要内容:米象及玉米象、豌豆象、蚕豆象、绿豆象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重点:仓贮害虫的防治 难点:仓贮害虫的识别

农业昆虫学习题和参考答案 北方本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 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主要为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作物种子、地下根、茎等的一类害虫。 2. 两查两定:一般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期;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 3. “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不能张开,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 4. “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者导致落叶形成光杆,称“垮杆”。 5. “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 6. 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7. “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 8. “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9. “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后结成细长白色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 10. “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色纵线,叫五色虫;3龄后蚕食叶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枝虫”。 11. 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简称ET)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 ,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12. 稻田赶蛾: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方法之一,每天清晨用竹竿赶蛾,拨动稻株目测起飞蛾的数量,查出发蛾高峰日,结合发育历期,预报防治适期。 13. “杨树枝把诱蛾”:用来测报和防治棉铃虫、粘虫等的一种方法。在发蛾期,用70cm 左右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条,每10枝捆成一把,倒挂于木棍顶端,竖插在田间,每公顷105~150把,每天清晨用塑料袋套把,计数或捕杀成虫,6~7天更换1次树枝把。 14. “草把诱卵”:根据粘虫等具有趋向枯黄物产卵的习性,用稻草扎成小把,在成虫产卵盛期前定田定量插好,对粘虫进行发生期预测和防治。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

1、比较各组害虫的为害症状的异同答:(1)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

(2)稻纵卷叶螟和直纹稻苞虫 (3)稻瘿蚊和稻秆蝇 (4)稻飞虱和稻叶蝉

2、在蛀螟类预测方法中,防治枯心苗和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 (1)查苗情、虫情,定防治对象田。根据蛾盛发期和高峰期后,田间卵密度和水稻长势,特别注意长势旺、叶色嫩绿的稻田,具体确定普治对象田和捉枯心团对象田。 (2)查卵孵化进度,定防治日期。决定普治1次的对象田,在田间卵孵化高峰期用药。普治两次的于孵化始盛期用第一次药。“捉枯心团”的在新枯心刚出现时用药。 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 (1)查孕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螟卵盛孵期内大肚超过10%,抽穗不足80%的田块是重点防治对象。按品种和水稻生育期划分类型,每类型查2~3块,用对角线取样,每点查5丛。

(2)查破口露穗情况,定用药日期。每天或隔天检查1次对象田的破口露穗情况,逐田落实施药日期。凡破口已超过50%,而抽穗不足80%,以及在盛孵末期破口不足50%而大肚已超过10%的田块,均应立即施药。 3、如何确定一种害虫有迁飞特性? 答:可通过对害虫越冬和同期突发现象的分析,结合高山网捕,飞机和海洋捕捉,标记释放回收,卵巢系统解剖等调查研究,证实害虫是否具有迁飞性。 与非迁飞性害虫相比,迁飞性害虫有其独特的特性: (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 (2)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 (3)种群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 (4)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 (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 4、如何进行稻飞虱的田间系统调查? 答:本田从返青期开始至黄熟期结束,选各类型稻田2块,采用平行多点跳跃法或随机分散取样法,定田不定点,逢五逢十调查。分蘖期每田查25点,每点查4丛,共100丛;孕穗至黄熟期,每田查10~20点,每点查1~2丛,共20~40丛。迁入初期,须增加调查次数和样点,以掌握迁入始期和第一次迁入盛期。初期主要调查迁入量,可用目测法。其他时期用盘拍法,即统一用33cm*45cm长方形白磁盘,内涂一层薄粘虫胶或煤油、轻轻柴油,置稻丛下部,重拍稻株2~3下,稻虱

昆虫学实习报告02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 学号:1109010168 姓名:胡兴 班级:农学11a 院系:农学院 指导老师:张长禹 实习时间:2013.7.2-6 实习性质:农业昆虫学教学实习 实习地点:花溪平桥、湿地公园、十里河滩等地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从感性上认识和了解不同植物上昆虫的危害症状、形态识别、基本习性等;掌握各种干标本的针插部位和展翅、整姿的要求及方法,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以及液浸标本浸液的配制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鉴定常见的昆虫种类,培养独立进行昆虫研究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1. 昆虫标本的采集:熟悉各类昆虫的生活环境;掌握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 2. 昆虫标本的制作:掌握各种标本的针插部位和展翅、整姿的要求及方法。 (1)针插法: 插针时,依标本的大小,选用适当的虫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天蛾用4或5号针;盲蝽、叶蝉、小蛾类则用1号或2号针。 针插蝶蛾、蜂、蚁、蜻蜓、蝉等是从中胸背面正中央插入,通过中足中间穿出来;针插蚊、蝇等时是从从中胸的中间偏右的地方插针;针插蝗虫、蟋蟀、蝼蛄时插在前胸背板的右面;针插甲虫时插在右翅鞘的基部;针插蝽象时插在中胸小盾片的中央。 虫体在针上有一定的高度,在制作时可将插有虫的针倒过来,放入三级台的第一级的小孔,使虫体背部紧贴台面,其上部的留针长度是8毫米。 甲虫、蝗虫、蝽象等昆虫,经插针后,需将触角和足的姿势加以整理,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足向两侧;触角短的伸向前方,长的伸向背侧面,使之对称、整齐、不失自然姿态。整好后用虫针或纸条固定,待干燥后就定形了。 处理微小昆虫,如跳甲、米象,飞虱等时,先将00号虫针的尖端从虫体腹面插入,将00号虫针的末端固定在软木片上,再将软木片插在2号虫针上。或

新版海南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

考研已落下帷幕考研虽然已经结束好长时间,而它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昨天刚发生一样,清晰且深刻。 回首考研的这段经历,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以后一直到临近考试的状态,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考研一路走来,真的很辛苦,考研帮里学长学姐们分享的宝贵经验不仅能让我打起精神背水一战,还使我的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初试成绩出来的这两天,酝酿了一下,我也想为将要参加下一届考研的的学弟学妹们写一篇文章,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 文章字数很多,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文末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分享,谢谢大家。 海南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参考书目:

《昆虫学通论》(第二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 《普通昆虫学》,彩万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普通昆虫学》,雷朝亮,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农业昆虫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 《农业昆虫学》(南方本),李云瑞,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昆虫学》,李云瑞,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昆虫学》,许再福,科学出版社。 (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专业课复习 我是从三月份,也就是大三下学期开始,开始看视频网课,主要是根据视频内容理解教材,教材一定是要看的,考题都是出自教材的,你只背老师给的框架不看教材,甚至不理解框架的来龙去脉,到时候背诵也很困难。基础班视频就是看一遍,把框架记在本子上,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教材内容,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弄明白,比如我自己就把植物那块单独整理了一下,会考植物学的解剖知识,以及植物生理学的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但一定要把书看细,往往你认为不会考的知识点就真的是考点,比如比较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书本的细胞那块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遗传分子那块也会考到,毕竟现在研究的都是基因分子相关的内容。普生一定要注意社会热点,今年就考了单独二胎政策,让你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这个。还有就是诺贝尔奖等等,13年考过。由于大三下学期有课,也有很多乱七八糟写的事情,所以每天都是抽空学习,时间也不多,花了一个学期看基础班。 强化班是从暑假开始的,也就是七月份。我感觉强化班跟基础班内容差不多,就是把教材又过一遍,这一遍比基础班深入的地方就是分了专题,把知识进行了

(整理)农业昆虫学模拟试题库完整版.

农业昆虫学模拟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东方蝼蛄属于__________目_____________科的昆虫。 2.金针虫属_________目_________科昆虫。 3.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病毒三大类。 4.植物检疫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东亚飞蝗属于__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昆虫。 6.直纹稻苞虫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 7.二化螟属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的水稻害虫。 8.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_________科一种迁飞性水稻害虫,对________灯的趋光性最 强。 9.白背飞虱属-_________目、_______科的水稻害虫。 10.灰飞虱有趋食_________的习性,其寄主常随_________变化而转移。 11.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的幼虫称为蛴螬。 12.长角扁谷盗属________目_________科昆虫。 13.锯谷盗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4.大豆食心虫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5.玉米象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6.桃蚜和萝卜蚜均有和之分,主要靠有翅蚜迁飞扩散。 17.菜粉蝶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先吃,然后取食。 18.菜粉蝶又名、,属鳞翅目,粉蝶科。 19.从棉株受害的主要时期来看,大致可分为期害虫和期害虫两大 类。 20.甜菜夜蛾属目科。 21.大蓑蛾护囊形状,囊外附较大的,有时附有少数枝梗。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153 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ntom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3 学分:2.5 适用对象: 植物保护系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普通昆虫学 二、课程简介 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害虫及其环境、害虫防治的理论和技术,防、减虫灾的科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理论课。农业昆虫学的教学内容是全面系统地讲授主要农作物及果树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害虫的种类及形态特征、害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以及害虫种群及为害的监控、预测和防治技术。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is a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discipline about agriculture insect pest and its environment, pest management, and insect damaging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t is a major course for plant protection. The course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is teaching principle and methods in control major crop and fruit insect pest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 pest,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ving habit, occurrence, population monitoring,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识别农作物及果树重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危害状,能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农作物害虫的危害,达到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害虫种群,防止虫害的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虫害的损失;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求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热带农业昆虫实习报告

《热带农业昆虫学》课程实习报告 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指导老师:朱俊洪 《热带农业昆虫学》课程实习报告 同组成员: 一、实习目的: 通过外出采集热带作物害虫标本,初步掌握热带农业害虫常见种类。通过田间实习,了解海南等地农作物(水稻、蔬菜及旱(杂)粮等)、热带果树(香蕉、荔枝、龙眼、芒果、柑橘及其它果树)、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棕榈、咖啡等)在不同生育期发生的虫害种类、主要虫害的危害特点等;并通过室内鉴定和标本制作掌握虫害鉴定和标本制作的一般方法。 二、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从3月11日至6月30日,地点在海甸校区和儋州校区。 三、实习材料: 捕虫网、酒精、昆虫针、镊子等。 四、实习内容: 1、通过田间采集图片或网络收集图片,正确识别100种常见农业害虫,并制作成PPT电子文档。 2、田间采集并正确识别常见热带农业害虫40种(及格)以上,最好达到60种(满分)以上。具体采集的种类见下表: 序号 采集害虫种类 寄主及为害特点目科种拉丁文 1 鳞翅目凤蝶 科 玉带 凤蝶 Papilio polytes Linnaeus 柑橘等,幼虫食叶。 2 达摩 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 主要危害芸香科的黄皮、假黄皮、等植物。幼虫食芽、 叶,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 叶柄。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3 蛱蝶 科 蓖麻 蛱蝶 Ariadne ariadne 蓖麻,成虫刺吸水果上的汁液、幼虫食叶。 4 斑蝶斑蝶Danaus plexippus 主要以马利筋属植物为食,也吃茄属植物;幼虫及蛹、

科成虫都具有种难闻的气味,加之色彩鲜明,因此无天敌。 序号 采集害虫种类 寄主及为害特点目科种拉丁文 5 鳞 翅 目眼蝶 科 稻眼 蝶 Mycalesis gotama Moore 寄主为稻、茭白、甘蔗、竹子等。为害特点为幼虫沿叶 缘为害叶片成不规则缺刻,影响水稻、茭白等生长发育。 6 弄蝶 科 曲纹 弄蝶 Parnara ganga Evans 幼虫以豆类及禾草类植物为食,常将叶子卷折结网,并 在里边生活。许多弄蝶偏好吸食鸟类的粪便。 7 凤蝶 科 美凤 蝶 Papiliomemnon 寄主芸香科柑橘类、双面剌、食茱萸等植物。成虫将卵 单产于寄主植物的嫩枝上或叶背面,老熟幼虫在寄主植 物的细枝或附近其它植物上化蛹。 8 鹿蛾 科 茶鹿 蛾 Amata germana (Felder) 茶,该虫多发生在东南坡的幼林地,尤以中下坡及靠近 林道两旁的幼林受害较重。 9 夜蛾 科 斜纹 夜蛾 Prodenialitura (Fabricius) 蔬菜,幼虫为害全株、小龄时群集叶背啃食 10 柑橘 潜叶 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 危害柑橘、金橘、柠檬、二月兰、构橘、四季橘等花木。 是华南柑桔的一种重要害虫。幼虫潜叶为害幼芽嫩叶, 造成蜿蜒的隧道,被害叶片卷缩,易于脱落,并诱致溃 疡病的发生。 11 菜蛾 科 小菜 蛾 Plutella xyllostella (Linnaeus) 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等十字花科 植物。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 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 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 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12 天蛾 科 夹竹 桃白 腰天 蛾 Deile-phila nerii Linnaeus 对夹竹桃苗木造成严重危害,以幼虫啃食嫩叶及新梢造 成缺刻,受害严重的苗木只剩余枝稍。 13 芝麻 鬼脸 天蛾 Acherontia styx Westwood 寄主于茄科、豆科、紫茂科等。幼虫取食新梢叶片及嫩 茎。 14 麦蛾 科 甘薯 麦蛾 Brachmia macroscopa Meyrick 多食性。,有高粱、小麦、水稻、棉花、各种杂草、甘薯、 甘蔗、白菜、甘蓝、萝卜、豆类、茄子、马铃薯等作物, 蔬菜,花卉。以幼虫吐丝卷叶危害,幼虫啃食叶片、幼 芽、嫩茎、嫩梢,或把叶卷起咬成孔洞,发生严重时仅 残留叶脉。 15 灯蛾 科 Arctiidae;tiger moths 多食性。幼虫常为害棉花、禾谷类作物、蔬菜和果树等。 序采集害虫种类寄主及为害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