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导读:《捕蛇者说》就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写的,主题思想即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下面是《捕蛇者说》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

《捕蛇者说》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翻译: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

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唯独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

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1.《捕蛇者说》原文翻译

2.《捕蛇者说》原文和翻译

3.捕蛇者说翻译和原文

4.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5.《捕蛇者说》课文原文

6.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7.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与翻译

8.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和翻译

上文是关于《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古诗五人墓碑记翻译赏析

古诗五人墓碑记翻译赏析 《五人墓碑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赉以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

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注释】 ⑴本文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天启六年(1626),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本文是为这次斗争中被阉党杀害的五位义士而写的碑文。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⑵蓼(iǎo)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后周顺昌被捕遇害。崇祯年间,谥忠介。 ⑶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当道:执Org掌政权的人。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

《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_高二语文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五人墓碑记》虚词、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全注释

五人墓碑记 张溥1 五人者2,盖3当蓼洲周公4之5被逮6,激7于8义而9死焉10者11也12。至于今,郡之13贤士大夫请于14当道15,即16除魏阉17废祠之18址19以20葬之21;且立石于22其墓之23门,以24旌25其26所为27。呜呼,亦盛28矣29哉! 1.张溥:pǔ (1602-1642),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 2.者:与(11)“也”组成“者......也”格式,典型的判断句格式。 3.盖:句首语气词,无实际意义。

4.蓼洲周公:liǎo 周顺昌(1584-1626),号蓼洲,明末吴县(今江苏)人。明熹(xī)宗时任吏部郎中,因得罪魏忠贤而被逮捕,死在狱中。 5.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逮:dài 逮捕。 7.激:鼓动,激发。激于义,被义理所激发。 8.于:<介>介绍原因。 9.而:<连>顺承关系,连接的前后两项在事理上前后前后相承。 10.焉:指示代词,指代处所。 11.者:与动词性词组组成名词结构,“......的人。” 12.也:参考注释(2)。 13.之:<助>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14.于:<介>介绍对象。 15.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16.即:<副>表示急速。立即,立刻。 17.魏阉:yān 此处指魏忠贤,明熹宗时为秉笔太监,兼管特务机关东厂,权倾一时,各地纷纷给他建生祠(cí)。阉,指宦官。 18.之:<助>同<14>。 19.址:<名>地基。 20.以:<连>连接前后两项,后项是前项的目的。 21.之:<代>代指此五人。 22.于:<介>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地发生。 23.之:<助>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24.以:<连>连接前后两项,后项是前项的目的。 25.其:<代>代指五人。 26.旌:jīng 表彰。 27.所为:“所+动”表示行为的对象。 28.盛:shèng 盛大,隆重。 29.矣:“了”。通常情况下“矣”报道一种新情况。 夫30五人之31死,去今之32墓33而34葬焉35,其36为时37止38十有39一月耳40。夫41十有42一月之43中,凡44富贵之45子,慷慨得志46

《捕蛇者说》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捕蛇者说》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篇一: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来抵他们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死掉。”他说这些话时,神情很悲伤。 我怜悯他,并且说:“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姓蒋的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想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村子,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

捕蛇者说翻译

柳宗元《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 审核:初三语文组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可分为两层。 1.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 触草木,( 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产:产出,天然生长质:质地,底子章:花纹异:奇异,特别以:假设连词,如果啮:咬御:抵御“无御之着”中的“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方法。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把蛇晾干。得:得到,这里指捉到。以为:在这里是“把……制成”的意思。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可,可以以:用来已:止,这里指治好(病)。死肌:死肉,腐肉 译文: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脖子肿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 以上第一层,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方面写蛇的“异”,并由此引出下文。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其始:起初岁:每年赋:征收募:招募当:抵挡入:交纳。 译文: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 4.永之人争奔走焉。 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焉: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 以上第二层,写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争”字很关键。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还“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税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的毒还要厉害。“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二部分(第2----4段):通过蒋氏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专:独占利:好处三世:三代。父子相承为世。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了。

管子--小匡原文及翻译

管子小匡翻译 原文: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比耒耜谷芨。及寒击槁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耰。先雨芸耨,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遬。首戴苎蒲,身服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今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筋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矣。正旅旧,则民不惰。山泽各以其时至,则民不苟。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 翻译: 桓公说:“划定人民居处,安排人民职业,应怎么办?”管子回答说:“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的柱石之民,不可使他们杂居,杂居则说的话做的事都不一样。因此,圣王总是安排士住于闲静之地,安排农住近田野,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场。使士人们居处相聚而集中,闲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悌。朝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学问,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士人的子弟常为士人。使农家居处相聚而集中,分别四季,安排用具,置备器械。搞齐全耒耜枷镰等等。在天气尚冷的时候。就铲除杂草修整土地,以待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

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

《五人墓碑记》一字一句字词解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五人墓碑记 1.重点字词 五人者,盖当.(处在某个地方或时候)蓼洲周公之.(取独)被逮.(逮捕),激于义而死焉.(这件事)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当权者),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表扬)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筑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通又)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 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 ..(埋没)不足道者,亦已 ..(患病)而死,死而湮没 众矣;况草野 ..(乡间)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 ..(通皎皎,明亮的样子),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每月十五)。吾社之行为 ..(品行,成为)士先者, 为之声义 ..(伸张正义),敛赀.(通资,钱财)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忍受),抶而仆.(使……倒下)之。是时以.(以…… 身份)大中丞抚.(抚慰)吴者为魏之私人 ..(党羽)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 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责骂),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 ..(厕所)以免。既而以吴民之 乱请.(申告)于朝,按.(追究)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 傫然 ..(并和在一起的样子)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面对)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斥骂)之,谈笑以死。断头置 城上,颜色 ..(脸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支付)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用棺材收敛)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 ..(平民) 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 ..(假托君命发出的诏令) 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惩治);大阉亦逡巡 .. (迟疑不决的样子)畏义,非常 ..(自缢)道 ..(不同寻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 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近处、远处),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显露)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 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头 颅,即性命),以老.(老死)于户牖 ..(家中)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 ..(当作奴仆驱使)之,安能屈.(使屈身)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表明)死生之大,匹夫 ..(平民)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2.重点句子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C.①叫嚣呼东西②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D.①谨食之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饥渴而顿踣②潭西南而望 B.①时而献焉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①吾尝疑乎是②苍颜鹤发,颓然乎其间者 D.①故为之说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参考答案 ⑻A ⑼D ⑽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手册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五人墓碑记》一一对应翻译

五人墓碑记〔明〕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意气激昂,得志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为什么呢?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丙寅年农历三月十五。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之声义,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 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缇骑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担任苏州一带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周公被捕就是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斥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城头上,脸上的神情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棺材收起来,最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那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呢?但这五个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义无反顾,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 敢再将我们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继位,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注释、译文(通用)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底子)而白章(花纹);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抵御)之者。然得而腊(xī,晾干)之以为饵(药饵),可以已(使……停止,治好)大风、挛踠(luán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寄生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收集、征集)之,岁赋(做为赋税征收)其二(两次),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抵充)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专享)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在这件事上),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继承)为之十二年,几(几乎,差点)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样子)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你的)毒(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视事,处理公务的人,指地方官),更(更换)若役,复(恢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活下去)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先前)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生活)日(一天天)蹙(cù,窘迫),殚(dān,用尽)其地之出(出产的),竭(耗尽)其庐之入(收入的),号呼而转徙(xǐ,迁徙),饥渴而顿踣(bó,跌倒在地),触(顶着)风雨,犯(冒着)寒暑,呼嘘(呼吸)毒疠,往往(常常)而死者相藉(枕藉)也。曩(n ǎng,先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叫嚷)乎(于,在)东西,隳(huī)突(骚扰)乎南北;哗然而骇(使惊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安宁)焉。吾恂恂(xúnxún,小心翼翼,提心吊胆)

《五人墓碑记》原文 注释 翻译 知识点 课文分析汇总

《五人墓碑记》原文注释翻译 1.五人者,盖当蓼(liǎo)洲周公之被逮(dài),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盖:句首发语词,无义。当:在……的时候。蓼(liǎo)洲周公:周顺昌,号蓼洲,明末江苏人。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激于义:被正义所激励。激:激励。于:介词,被。而:连词,表结果。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之”代周公被捕一事,“于”即在。于之,在这件事上。…者,…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这五个人,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yān)废祠(cí)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jīng) 其所为。呜呼,亦盛矣(y ǐ)哉! 至于今:到现在。至于:到了。于:本句三个“于”均为介词,第一个“到”,第二个“向”,第三个“在”。郡之贤士大夫:苏州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之:助词,的。请:请示。于:介词,向。当道:古今异义。古义:当权者,执掌政权的人。今义:挡住了路。即:立刻,就。除:修整,修治。阉废祠(c í):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之:助词,的。址:地基。以:连词,用来。葬之:安葬他们。之:代词,指他们(指上文五人);本段其余“之”为“结构助词‘的’”。且:并且。立石:竖立碑石。于:介词,在。其:代五人,他们,他们的。墓之门:坟墓的门前。墓:坟墓。之:助词,的。以:连词,来。旌(jīng) :表扬,表彰,名作动。其:代词,他们。所为:指事迹。为:做。呜呼:叹词,表极度悲痛的感情,可译为“啊”或“唉”。本文译为“啊”。亦:也,也算。盛:形容词,盛大,隆重。矣(yǐ)哉:“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译文:到现在,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向当局请示,就修整宦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的地基来,并且在他们的坟墓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 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第1段内容概括:本段写为五义士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

古诗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翻译赏析

古诗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翻译赏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出自文言文《捕蛇者说》,其含义如下: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

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翻译】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假使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编者: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朱在彬) 【第一节重点字解释】之:的。产:生长。异:奇异,特别,奇特。质:质地,底子。而:并且,表示并列关系。章:花纹。触:接触,碰到。尽:全部,都。以:如果。啮:咬。无:没有。御:抵挡。之:它,指毒蛇,蛇毒。者:……的办法。然:然而,可是。得:得到,捉住。而:表示承接关系。腊:把蛇晾干。之:它,指毒蛇。以:把。为:制成,作为。饵:药饵。可:可以。以:用来。已:治好,治愈。去:除去,消除。其始:开始,当初,起初。其:助词,无义,不译。以:用。王命:皇帝的命令。聚:征收,征集。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它。二:两次。募:招募。者:……的人。当:抵充。走:奔,跑。奔走:争着去做某件事。焉:指捕蛇这差事。 【第一节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死掉;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晒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疯、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租赋。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 【第二节重点字解释】专:专有,独占。三世:三代。(问)之:他,指姓蒋的捕蛇人。则:却。于:在。是:这件事,指捕蛇这件事。

嗣:继承。为:做,干。之:指捕蛇这件事。几:几乎,差点。数:多次。貌:外表,表情,脸色。若:好像。甚:十分,非常。戚:悲伤,忧伤。者:……的样子。 【第二节译文】有个姓蒋的人家,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已有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送了命。”(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第三节译文】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那怎么样?” 【第四节译文】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您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假使从前我不干这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他们把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杂税逼得)大家哭喊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相互压着。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了;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了就是逃荒迁走了。可是我却靠着捕蛇单独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四外狂喊乱叫,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

五人墓碑记(文章加点字词翻译)

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者,盖(句首发语词)当(在......时候)蓼洲周公之(取独)被逮(判断句,被动句),激于(被动句)义而死焉(兼词,于之)者也。至于(到,古今异义词)今,郡之(的)贤士大夫请于(向)当(主持,掌管)道(当权者),(介后)即(就)除(整理)魏阉废祠之(的)址(地基)以(来)葬之(他们);且立石于(在)其墓之门(介后),以(来)旌(表扬,表彰)其所为(所做的事)。呜呼,亦盛(盛大的事情)矣哉! 夫(发语词)五人之(的)死,去(距离)今之(取独)墓(名作动,修墓)而(承接)葬焉(兼词,于之),其为时止(只)十有一月(同“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意气激昂,志得意满)之徒(这类人),其疾病(名作动,患病)而(修饰)死,死而(承接)湮没(埋没)不足道(称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乡间,民间)之(的)无闻者(没有名声的人)欤?独(唯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何也?予犹记周公之(取独)被逮,在丙寅三月之(的)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吾社之行为(品行,成为。古今异义词)士先者,为(替)之声义(伸张正义),敛(募集)赀(同“资”,钱财)财以(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用手压或握)剑而(修饰)前(名作动,走上前),问:“谁为(替)(之)哀者?”众不能堪(忍受),抶(笞打,鞭打)而(承接)仆(使......倒下)之。是时以(凭借)大中丞抚(巡抚)吴者为(是)魏之私人(私党,古今词)毛一鹭,公之(取独)(被)逮所由使(主使)也(被动句);吴之民方(正)痛心(痛恨,古今词)焉(他),于是乘其厉声以(修饰)呵,则噪而(修饰)相(代指一方,他)逐。中丞匿(躲藏)于(到)溷藩(厕所)以(才,承接)免。既而(不久)以(用)吴民之乱请(申告)于(向)朝(介后),按(追究,查办)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就是)今之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在墓者也(判断句)。然五人之(取独)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修饰)詈(斥骂)之,谈笑以(修饰)死。断头置(于)城上,颜色(脸色,古今词)不少(同“稍”)变。有贤士大夫发(拿出)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承接)函(名作动,用棺材收敛)之,卒(最后)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完完整整)为(是)五人也(判断)。 嗟乎!大阉之(取独)乱,缙绅而能不易(改变)其志者(定后),四海之大(定后),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平民)之间,素(平素)不闻诗书之训(教诲),激昂大义(被动句),蹈(踏上)死不顾(回头),亦曷(同“何”)故哉?且(况且)矫诏(假托君主颁发的诏令)纷出,钩党(有牵连的同党)之捕遍于天下(宾前),卒(最终)以(因为)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大阉亦逡巡(迟疑不决)畏义,非常(非同寻常,古今词)之谋难于猝(突然)发,待圣人之(取独)出而(承接)投缳(自缢)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判断)。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或(有的)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被动)远近(远近的人,形作名),而又有剪发杜门,佯(假装)狂不知所之(去,到)者,其辱人贱行(行为),视(与......比)五人之死,轻重固(本来,到底)何如哉?是以(因此)蓼洲周公忠义暴(显露)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介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介后,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承接)拜且泣者,斯(这)固(的确)百世之遇也(判断)。不然,令(假使)五人者保其首领(头颅,借指性命),以老于户(门)牖(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名作状,那对待奴隶那样)使(使唤)之,安(怎么)能屈(使屈伸,倾倒)豪杰之流,扼腕(于)墓道,发(抒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惋惜)斯(这)墓之(取独)徒(空)有其石也,而为(替)之记(名作动),亦以(用来)明(表明,阐明,形作动)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形作名),匹夫(平民)之有重于社稷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