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第一部分产业环境与产业政策

(环境管理)第一部分产业环境与产业政策
(环境管理)第一部分产业环境与产业政策

(环境管理)第一部分产业环境与产业政策

目录

第一部分:产业环境与产业政策

第一章乳品行业产业环境分析 (2)

第二章乳品行业产业政策分析 (2)

第二部分:行业整体发展状况

第三章乳品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 (3)

第四章乳品行业消费结构分析 (4)

第三部分:行业市场状况分析

第五章乳品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7)

一、行业整体竞争态势分析

二、区域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三、龙头企业竞争态势分析

第六章乳品行业新品开发状况分析 (16)

第四部分:乳品行业前景预测

第七章乳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9)

第一章乳品行业产业环境分析

一、乳品消费潜力巨大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特点是人均年消费乳品水平较低,人均42公斤,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5。随着可任意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在对乳品消费需求增长最大的亚洲,

预计消费需求占世界需求增长总量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到2005年,亚洲地区人均乳品年消费量预计将从过去的34公斤增长到42公斤。目前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人均乳品消费量达200公斤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90公斤以上,发展中国家为30公斤以上)。亚洲非常滞后,日本为68公斤,泰国为19公斤,我国为6.6公斤,所以,可以预计虽然世界乳业消费总体变化不大,但我国乳品消费潜力很大。由此看来,世界乳品消费在需求结构上有可能变化:比如消费者对鲜奶消费趋于下降,而奶酪消费渐升;另一种趋势则是将乳品作为加工食品中的配料。

二、居民消费价格变化

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是判断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出台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2004年在国家搞好宏观调控和稳定全局的前提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上是食品消费价格的变化起重要作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消费价格明显上涨引起;上半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居民消费价格随之上升;当进入9月份后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稳中有降后,消费价格指数随之回落。

第二章乳品行业产业政策分析

一、婴幼儿配方奶粉国家标准有望统一

9月,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整治工作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发展历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先后形成了10765、10766和10767三个标准,其中,10767婴幼儿配方奶粉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全国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把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统一为10767标准,以便于规范化管理。这标志着我国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空白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善。

二、鲜奶标识计划再次搁浅

在烟台召开中国奶业协会2004年会期间,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克佳召集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省市奶协秘书长和大企业领导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商议有关推行鲜奶标识的事。但由于反对意见较多,鲜奶标识计划又一次搁浅。从去年6月份奶协召开“鲜奶标识”会议后,就引发了奶协与乳协的争执不断,包括杀菌乳与灭菌乳之争、还原奶疑惑,早产奶现象等等。由于今年以来的奶业原材料涨价,阜阳奶粉事件的发生,众多乳品企业目前还处在恢复正常的调整阶段,“鲜奶标识”的出台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中国乳业市场由于行业门槛低,没有政策壁垒,所以各种背景的企业纷

纷投资奶业,进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而“还原奶”也因为奶粉价格比原乳便宜,在价格上更有吸引力。如果把鲜奶贴上标识,那么没有标识的“还原奶”就容易被消费者认为是不利于健康的牛奶,这将引起牛奶消费量下降,影响各个环节的利益,也正因此,才有奶粉、包材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联合起来,甚至有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出面抵制标识的出台。“鲜奶标识”之争的背后其实就是一场利益之争。它的最终结果还待我们继续关注。

三、《乳制品感官质量评鉴细则》发布

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组织编写的《乳制品感官质量评鉴细则》,经过近两年的编审,终于在04年正式发布。该《细则》作为行业规范要求各乳制品企业参照执行。1999年颁布的乳制品国家标准只规定了理化、卫生指标,而没有制定感官质量指标,所以有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就忽视对产品感官质量的追求。该《细则》的发布将改变这一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制品逐步成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食品,除理化指标外,感官指标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则》的颁布要求乳品生产企业,不仅要逐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要重视产品的风味、组织状态等感官质量的提高。这充分说明随着我国乳品行业标准的不断增加完善,乳品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同时《细则》由北京三元、光明乳业、内蒙古伊利等乳企巨头及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委派专家组成的起草小组负责起草。

结合了企业意见,标志着乳品行业的标准制定也开始走向成熟。

第三章乳品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

2004年1季度,原奶生产继续高速增长。据对23个省市的数据统计,1-3月,全国奶类产量为386.4万吨,同比增长34.7%。除奶业重点省份继续快速发展外,其他一些省份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至2004年3月末,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0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1家,比去年年底增加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135.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19%;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29.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05%;产品销售收入126.94亿元,同比增长91.5%;实现利润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858.4万元。各省份中,内蒙古区实现产值和利润最高,均占全国总额的1/5以上。行业内仍有1/3左右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2004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总产量为424.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6%。从当月产量来看,4、5、6三个月当月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3.3%、33.5%和30.4%。全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为305.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99%,增速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其原因,一是去年二季度"非典"时期,城乡居民出于健康考虑增加了乳品消费,多数企业都开足马力生产,使2004年的增长基数较高;二是4月份以来的"毒奶粉"事件,企业频繁进行质量检查,对正常的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从乳品消费来看,以2004年4月为例,上海市场的液态奶消费比重占全国市场的11%,在全国城市奶制品消费总额排名第一。其中,巴氏消毒奶总额表现平稳,占液态奶消费总额30.15%;超高温奶销售额环比增长42.58%,占液态奶市场消费总额的41.99%;酸奶消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占液态奶消费总额的

27.86%,环比增长17.50%;由于受到劣质奶粉事件影响,上海地区4月份奶粉销售额大幅度下降,环比下降27.8%,同比下降33.6%。

2004年前三季度,奶业生产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乳品消费市场高速增长的势头放慢,以及受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和生产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乳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等因素的影响。截至2004年9月,中国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行业职工人数17.559万人,总资产509.8733亿元,占制造业整个门类的0.35%;实现销售收入累计451.7988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39%;利润总额累计24.5431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42%。从消费市场来看,全国各城市鲜奶零售市场总体价格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但地区间价格差距缩小;以大企业为首发起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品牌集中度迅速提高,中小企业处境艰难。

2004年全年,奶业生产增速大幅下降,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年人均乳品消费需求在10千克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乳品消费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在国家政策支持、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因素刺激下,预计未来5年,我国乳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4.5%左右,其中液态奶的发展速度将可保持30%以上的增幅。

第四章乳品行业消费结构分析

乳品市场的消费结构正发生较大变化。高附加值产品,如酸奶、乳酸菌饮品、脱脂奶、半脱脂奶和低乳糖产品等产量不断增长,尤其是酸奶产品在世界各国等都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这对国内企业是个很大启示,酸奶及乳酸菌饮品应得到充分重视,而且目前国内的干酪市场也已经基本成熟,可能会是个不错的增长点。在经济增长良好的新兴市场,普通奶与鲜奶制品产量都在增长。部分原因是适合零售和食物配送渠道的更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在这里,特别是保质期较长的产品销售得特别好。

近年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乳品按毛利率由高至低的排序依次是:奶酪、酸奶、纯鲜奶、常温奶。现阶段我国奶酪消费市场较为有限,酸奶市场正在稳步增长,而近年来由纯鲜奶、常温奶构成的液态奶市场呈井喷之势,其中常温奶增速尤为惊人。在此背景下,纯鲜奶主导的光明和三元双双加大了常温奶的投资力度,常温奶主导的伊利、蒙牛对此更是不遗余力。

由于常温奶进入门槛低,无须耗时费力投巨资建设“冷链”,新希望、三鹿等液态奶新军也纷纷选择这一市场作为突破口,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常温奶的竞争,价格战硝烟弥漫,市场虽然继续劲增,毛利率却急剧下滑。从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2004年报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中低档冰淇淋的毛利率虽然比不上酸奶,但高于液态奶,近年来这一市场的年增长率均为10%左右。去年冰淇淋销售额已达到230亿元左右,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面对冰淇淋市场的诱惑和常温奶毛利率的压力,先期已尝到甜头的伊利和蒙牛今年也将重拳出击在冰淇淋市场。与此同时,面对常温奶的冲击,光明和

三元看好冰淇淋,进行乳品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冰淇淋将会是两者未来发展较为理想的新利润增长点。

一、酸奶

继常温奶大户伊利进入酸奶领域之后,其“冤家对头”蒙牛04年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相继推出了普通联杯酸奶、果粒酸奶和乳酸饮品,意在尽快结束其常温奶单打独斗的液态奶产品构架,试图以此转移竞争焦点。三元也在今年开始频繁出售房地产等资产,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强项酸奶和巴氏消毒奶业务,继续支持250吨/日酸奶技改项目,目前一期150吨/日酸奶生产线的土建改造基本完工。地方乳业诸侯们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产品布局,不少企业开始认识到,仅凭其传承多年的瓶袋酸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纷纷推出新包装和新口味以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对于这场日渐升温的酸奶战争,多年来牢牢掌控国内酸奶霸主地位的光明乳业也正在设法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

相较之下,国际酸奶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似乎颇不得志。2001年,“卡夫”这个美国酸奶市场第一品牌正式退出中国市场,意大利乳品巨头帕玛拉特目前已经全线溃退,而在光明和达能的左右夹击下,另一国际酸奶品牌“优诺”也于2003年底黯然“下课”。但外资巨头可能只是战略性撤退,以避开激烈的混战时代,等国内洗牌接近尾声时再挥舞资本大棒卷土重来。

经过近年来的竞争洗礼,目前纯奶的行业平均毛利率不到20%,而酸奶的行业毛利率却可以达到35%至40%左右。据悉,多年来光明乳制品毛利率始终高居行业榜首,酸奶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酸奶的进入门槛要高于常温奶,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要比常温奶相对缓和。但是酸奶前台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在拷问乳品企业在后台的冷链建设、新品研发和渠道管理的三大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品牌才能历经激烈竞争而屹立不倒,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培育出相应能力,贸然进入酸奶市场的品牌只能接受被淘汰出局的辛酸命运。

二、液态奶

2004年的中国液态奶市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战争打得天昏地暗。全国范围价格战、保鲜奶和常温奶的市场之争等。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的液态奶生产厂家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但液态奶的生产、销售格局与2003年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最主要是几大家液态奶生产企业排名发生变化,蒙牛以销售液态奶66亿元的成绩名列榜首,伊利以58亿元紧随其后,光明以52亿元排名第三,三鹿以16亿元将三元挤出第四的位置,而三元的液态奶销售额跌破10亿元的大关。

多年价格战,加之近年来物价上涨影响,使今年乳品的价格走向畸形。这种价格导致企业无法保障起码的利润,在市场竞争惨烈的情况下,谁先涨价就意味它将失去市场份额。所以05年价格战依然难免,直至有企业倒下,行业重新洗牌。液态奶如果想保持04年的增长幅度不变,就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仅靠价格战来巩固和开拓市场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开发农村市场的液态奶企业还不多见,面对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谁能想办法在农村市场上站住脚,谁就能取得胜利。另外,学生奶餐饮奶市场的继续开发,白领阶层饮奶的增长都是液态奶发展的闪光点。

04年,常温奶在市场上占了上风,保鲜奶的市场被常温奶逐步蚕食,这是由于常温奶价格较低,相对易于保存的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常温奶将会走下坡路。在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巴氏鲜奶的销售逐渐走高,这也说明巴氏鲜奶将会成为市场主流的趋势。

三、奶粉

乳业中,奶粉行业与液奶相比呈萎缩势头。目前我国奶粉成为乳制品行业中国际化味道最浓、竞争强度最大的品类。奶粉行业里的所有竞争品牌可以归纳为三大梯队,即国际品牌、国内知名品牌和地方强势品牌。国际品牌基本占据高端市场、国内知名品牌争夺主流市场,地方强势品牌则混战在低端市场和部分主流市场。经过十几年的争夺,不少国际品牌销售收入已经超过国内品牌,美赞臣和多美滋等成为了中国奶粉行业的强势品牌。从行业集中度看,无论是成人奶粉还是婴幼儿奶粉,行业集中度(前5个品牌占有率)均达50%以上。进入相对有序的竞争阶段。但是由于农村购买力缘故和奶粉自身利润率低所限,大多品牌奶粉几乎放弃农村市场,这为劣质奶粉制造商进入农村中需求最大的婴幼儿奶粉留下空间。如何将农村市场抓起来,是值得奶粉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4年国内奶粉总体进口量呈现一路下滑态势,虽然在04年年末进口量有所反弹,但是总量仍处于偏低位置。下图为国内04年1至11月奶粉进口走势图:

资料来源:纵横乳业

从上图可以看出,国内进口奶粉市场在04年总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虽然今年进口总量可能勉强突破去年的总量,但是总体上的市场萎缩已成定局。这对于国产奶粉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但竞争压力依然很大。洋奶粉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强大的品牌实力。而国产奶粉业仍处于群雄逐鹿的时代,真正的霸主还远没有成形。洋奶粉占据高端虎视眈眈,国内奶粉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对抗洋奶粉的暴利运作。建立名牌乳品联盟,展现国产奶粉中坚力量与正面形象,引导媒体舆论关于乳品消费的正确价值取向,将是一条有效的道路。同时名牌奶粉要在发挥本土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名牌优势,强化批发渠道。

第五章乳品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一、行业整体竞争态势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政府关于改善居民营养水平、学生奶计划等政策的出台,中国乳业进入了一个急速发展时期,而相对于国际平均牛奶水平而言,中国的牛奶消费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所以中国的乳品行业仍然有着很大的潜力,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乳业竞争也已渐渐趋于白热化。

1、国内品牌群雄并起

光明乳业总资产13亿元,净资产1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乳制品企业之一。光明宣称募集资金投入的项目投产5年内,公司生产能力将达到年加工原料奶230万吨,年销售额165亿元,利润10.5亿元,在强手如林的世界舞台上,跻身前25强。9月光明乳业公告还显示,其与控股股东上海牛奶集团以及上海市农工商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公司占注册资金的51%。

伊利集团在国内常温奶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今年又开始攻向鲜奶市场。由于市场运做成功2004年第一季度的报告显示伊利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4.5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78%;完成利润总额99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3%;实现净利润65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伊利的第二、三、四季度的报告更是显示了其强劲的发展。由此可以推想其势力之大。

北京三元在乳品市场上已经声名远扬,令同行不敢小觑。早在今年1月,北京三元就正式收购了北京卡夫食品有限公司的外方股权,逼的洋品牌"卡夫"5月全面退出中国乳品市场。今年6月,呼伦贝尔的三元公司超高温灭菌奶新线开始投产,8月又在呼伦贝尔扩建奶源基

企业环保管理制度

企业环保管理制度 环保, 企业, 制度, 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认真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方针,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企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尽量减少对周围 生态环境的污染。 第三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四条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保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第五条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网,有企业领导和企业环保员组成,定期召开企业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贯彻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 护工作。 第六条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指定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章基本原则 第七条企业环保工作由分管环保领导主管,搞好企业内的环保工作,并直接 向企业负责人负责环保事项。 第八条环保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实行生产环保一齐 抓。 第九条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边环境和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及企业生产发展,企业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第十条防止“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车间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及时给予安排解决。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遵守国家环保的法律法规。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为给员工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部门,包括外包工、实习考察人员等。 三、职责:环保部门负责本管理制度的实施监督。其它各相关部门协助环保部门完成本制度的实施。 四、引用文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 五、术语、关键词: 预防和控制污染:指采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国家法律法规:包括所有国家政府部门颁发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文件。

后勤部门:是指除生产部门以外的公司内所有部门,包括技术部、质量部、人事行政部、采供部、销售部、仓库、财务部、环保部门等。 环保事故隐患:指尚未直接造成环境污染的设备、操作等所存在的环保隐患。 微小环保事故:指小量人为的或可避免的跑、冒、滴、漏现象,所辖区域环境卫生未达标等。 一般环保事故:指造成清水沟、地面、空气等大面积污染的环保事故。较大环保事故:指因环境污染造成周边村民与公司产生矛盾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环保事故。 特大环保事故:指环境污染被省、市、县级环保部门通报,并使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环保事故。 六、内容: 环境方针:预防和控制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做到守法经营;持续改进公司的环境行为,为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而努力。 环境口号:清洁、精益生产,“三废”达标排放; 全员、全过程参与,推行开源节流,循环节约运行。 在我公司现行的制度中,环保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并且具有一票否决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6.4.1 新改扩建项目、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引进时,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保护环境是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项基本任务。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是评定工业企业经营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内容。规范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促进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加强污染治理,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体系 (一)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监测机构,建立单位领导、环保管理部门、车间负责人和车间环保工作员组成的企业环境保护网络,进行经常或定期的研究、讨论企业的环境问题,并做出相应的重大决策,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应设置一名企业领导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配备专职环境保护机构负责人和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人员。钢铁、电力、化工医药、印染、造纸、酿造等重污染行业的专职环保人员应不得少于2人。废气、废水等处理设施必须配备保证其正常运行的足够操作人员,设立能够监测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的化验室,配备专职的化验人员。 (二)环境管理体系成员 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企业环保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各部门行政领导是本部门的环保负责人,负责各部门的环保工作及本规定的具体实施;环保员在负责人领导下,具体从事环保工作。 1、法定代表人 对本企业的环境行为负全责,了解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宏观控制企业环保的发展方向,及时协调解决在环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负责环保组织机构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 (2)负责组织环保制度、环保目标(包括污染减排目标)和环保规划的制定。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公司成立公司、企业、班组三级环境保护管理网,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环保管理和环保技术监督工作。 1、根据《环境保护法》要求,公司设置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面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污染,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2、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网,由企业领导和企业环保员组成,定期召开企业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贯彻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3、企业环保管理部门应配备必需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安定。 设置一名处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制定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消弱。 4、环保管理部门职责: (1)、在公司分管领导负责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企业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测试等。 (2)、负责组织制定环保长远规划和年度总结报告。 (3)、监督检查本公司执行“三废”治理情况,参加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作,并参加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 (4)、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账,作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按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5)、对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并对环保岗位进行培训考核。 5、公司设立环境监督员1名,以强化环境监管,落实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

(1)、协助制定和完善公司环保计划、规章制度。 (2)、负责定期、不定期检查企业生产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入网、运行情况,并按要求记录检查台账。 (3)、负责监督企业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厂界噪声排放的达标情况。 (4)、负责对企业新建、扩建、改造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掌握企业污染减排情况,并按要求记录检查台账和污染减排台账。 (5)、按规定向环保部门报告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减排情况。 (6)、协助企业进行纯洁生产、节能节水、污染减排等工作。 (7)、协助组织编写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对企业突发性污染事件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并参与处理。 (8)、负责组织对企业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 (9)、负责按规定要求记录各级环保部门人员来企业检查台账。 一、废水排放管理 1、公司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公司应加强对生产的生产生活污水的治理与监测,确保废水治理达标排放。 2、公司必须在废水排放总口处安装污水流量和水质在线监测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对污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3、公司应努力开发利用水循环利用技术,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力争实现污水零排放。 4、公司应做好污水治理设施的管理、维护和检查,做好运行记录。 二、废气排放管理

最新分析金融支持与产业政策

分析金融支持与产业政策 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分析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用数据证明了我国金融体系和产业发展之间确实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制约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要从深化体制改革、放宽民间金融资本投资途径提升战略性产业的融资能力和效率。从我国当前的研究发现,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的相关研究不多,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看,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内在包含了三种实现方式,即支持产业选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其中,产业选择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前提,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初级目标,在实现了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后,产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升级,即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金融支持产业选择的内在作用 我国已经进入十二五的关键时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大力推进,通过研究金融支持战略性产业的路径和实现机理,有利于深刻认识并解决产业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体系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支持作用最主要的体现在它能够支持产业选择,特别是在进行产业规划和制定产业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政策方面。根据金融支持的主体不同,我们将金融支持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市场性金融支持。 (一)政策性金融 (二)市场化金融 与政策性金融政策支持不同,市场化的金融政策是依据市场自主机制进行市场化的选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依照市场规则,资本收益率高的产业会获取更多

的资本。如果市场性金融选择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竞争,不能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可能导致市场化金融支持进行产业选择的失败。在现实操作中,市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机制,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市场性选择虽然对于资源配置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完全成熟,单一的市场化配置容易削弱金融支持的作用,导致部分处于幼稚期的潜力产业获得市场化金融支持的机会很小甚至不可能获得支持,因此,要发挥市场化金融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更加促进金融系统对产业选择的支持作用。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途径 (一)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 金融支持产业高级化是指金融资源通过初次配置能够实现产业的选择,通过二次配置则能够实现产业的合理化,通过这两次配置过程,金融支持产业高级化的路径就是在前两次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三次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而实现产业高级化目标的实现。通常我们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内在包含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含义。当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面临着提高效率的要求,使得产业的发展需要由资源推动过渡到创新驱动上去,这离不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以实现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状态的转换。同时,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支持一般具有间接性,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到技术创新,能够改善产业的技术结构从而提高技术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另外,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更是需要技术创新活动,这就使得金融支持的地位更加凸显。 结语

环境政策转变与环保产业转型

环境政策转变与环保产业转型 发表时间:2018-11-19T17:32:40.52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作者:刘红海李保忠[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环境政策也开始进入加速调整转型期。环境政策的转型为环保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地方政府应当在发展环保产业上有所作为。 刘红海李保忠 东明县环境保护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环境政策也开始进入加速调整转型期。环境政策的转型为环保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地方政府应当在发展环保产业上有所作为。 关键词:环保产业;环境政策;转型 一、我国环境政策的转变 (一)由依附型政策向自主型政策的转型。第一,环境政策受经济政策支配的地位有所改观,甚至环境政策开始影响经济政策,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倒逼各地区改变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做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经济政策对制定环境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环境政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成员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力量对环境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第三,官员政绩考核在注重经济指标的同时,正在逐渐增加环保指标的权重,考核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由管理型政策向治理型政策的转型。首先,治理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虽然依然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但同时也开始强调引入多元主体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治理方式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即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最后,权力运行更加强调上下互动。从2013年开始我国每月都要公布空气质量城市排名,社会成员的环境知情权和环境监督显著提高。 (三)由缓解型政策向改善型政策的转型。首先,我国环境准入门槛正在逐渐提高,环评审批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基本环境准入制度日益规范和完善,同时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准入条件也日益严格;其次,环境政策对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正在逐步加强,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按日连续处罚,增加了企业排污的成本;最后,环境政策在强化环境监督和环境执法方面日益严格。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等9类行为,如果政府在履行环境监督的过程中触犯,按照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会受到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甚至是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二、环保产业的机遇 (一)环保市场日益成熟。随着我国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环境保护产业正在向建构统一规范的市场的方向前进。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调整环保产业布局,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推进环保产业与环境政策转型同步发展,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环保市场将会日益规范和成熟,为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机遇。 (二)环保市场主体日益活跃。随着我国环境政策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我国环境保护市场主体将会日益活跃。治理型环境政策则致力于厘清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环保责任,建立起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市场,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资格条件、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的进入环保市场提供保障,有利于实现环保市场中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三)环保产业空间进一步扩大。在改善型环境政策体系下,政府环保投入将进一步增加,污染物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准入门槛也会相应提高,加上政府环境监管力度的增强,客观上会迫使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得不增加环保投入,购置环保设备,购买环保服务,减少污染物排放。据测算,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环保产业产值将因此而增加1万亿元以上。 三、地方政府应如何发展环保产业 (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一方面产业规划应当首先立足于本地市场,充分发挥既有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应当首先着眼于满足本地区的市场需求,以本地市场需求为基础培育环保类骨干企业,力争在短期内培育出几个在国内环保市场有话语权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产业规划还应当着眼于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创造新的产业优势。应当在充分挖掘传统优势的同时,紧盯空白市场、新兴市场,大力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技术服务与咨询、环保设备运营、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等环保服务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发展优势。 (二)加强环保监管,优化市场环境。发展本地区环保产业,应当注重加强环保监管,刺激本地区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同时应当加强市场管理,构建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增强企业对本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是吸引外部投资,改善环保产业投融资困境的有效动力。另外,发展本市环保产业,还应当注意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政府部门加强对环保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打击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推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增强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环保产业涉及污染物处理处置技术、环保设施的建造与运营管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能源节约与再生以及清洁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必须依赖高科技的支撑,相关产业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真正富有生命力的环保产业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创新是环保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想真正将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应当重点提升本地区环保产业的科技实力。 参考文献: [1]宋薇.河北省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 [2]赵英民.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3.4.

建立现代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浅谈推行ISO14000标准 马 良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环保技安处,610091) 在目前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利用ISO14000标准制定和实施的契机,建立我国现代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企业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极好机会。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之后的又一个管理系列。它将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为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污染的全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提出了目标,创造了条件;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打下了基础。 ISO14000标准,包括环境管理制度的一般原则、环境审计、环境标志及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ISO14000标准将促进并规范工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一套主动进行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的制度。 ISO14000标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施这套标准,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了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ISO14000标准采取了让组织自向通过制定环境方针(政策)、环境目标和标准计划,并以声明的方式向社会公开这样一种途径去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以改过去的行政约束机制。 为了促进企业建立环境体系的主动性, ISO14000标准实施环境标志制度。通过环境标志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加以确认,通过标志图形、说明标答等形式向市场展示标志产品与非标志产品环境行为的差别,推荐有利于保护人类环境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形成强大的市场压力,达到影响企业的环境决策、改善组织的环境行为的目的。 为了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实行一套环境体系的审核认证制度。通过审核(适合性、声明性),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ISO14000标准要求或符合声明、符合法律法规,以维护环境标志的严肃性和持久的信誉。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ISO14000标准实施产品寿命周期评定制度。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有两个要害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个是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一个是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环境的污染。ISO14000标准推行的寿命周期评定恰是对症下药的措施。这里所说的寿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利用的全部过程。进行评定时,要对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进行资源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一个好的产品设计(绿色设计)应该是制造过程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流通和使用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也少,对环境无污染,到产品报废时又不产生大量垃圾,能回收再利用的比重大,同时又能较好地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要求,这样的产品设计便是我们今后所要追求的和提倡的,这是设计环节。对于加工制造来说,过去对制造过程的环境控制很差,许多情况下是不管过程,只管排放口,及时地排出的污水垃圾进行处理,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而IS O14000标准所要实行的办法是以预防为主的方法,它要求企业实行全过程的控

工业园区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实施方案

工业园区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园区市容环境面貌,深入推进“四感目标四个x”工作,针对多年来园区环境卫生存在“垃圾分类不清,卫生责任不明,露天垃圾成堆”的突出问题,为有效破解深层次的矛盾,经县政府研究决定:自十一月十日起,在全园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完善工业园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秀美园区的总体目标,以“四项整治”为总抓手,按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严格标准、限期整治”的原则,狠抓工业园区环境卫生管理。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垃圾统一有序定点清运;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偷倒工业垃圾行为;规范企业环境卫生管理及门前“三包”责任,消灭环境卫生死角;规范环卫作业人员的安全文明操作行为。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二、主要内容 1.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垃圾统一有序定点清运。工业园区辖区内各企业负责公司内部和“三包”责任区的清洁卫生以及围墙内道路两边的绿化,环卫所负责园区公共道路清扫和企业生活垃圾清运,城管余土站负责企业生产建筑垃圾投放的监督管理,清运公司负责企业非污染性工业垃圾的收集和清运,园林局园林所负责园区公共绿化带花草树木的栽种及施肥、剪技等管理养护。园区与环卫所共同负责

垃圾车定点投放区域规划。园区负责辖区内环卫运营的监督管理。各生产企业要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将垃圾严格分出生活、生产(含包装)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由环卫所定点定时免费清运,做到日产日清;生产、建筑垃圾做到内部定点存放,实行付费清运。各公司企业按环卫所统一要求自行配置流动生活垃圾器具,并保持其车容器具整洁,落实监管维护责任。积极采用新型环保密封垃圾车,合理使用现行流动垃圾车,逐步淘汰固定水泥垃圾窑。 2.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偷倒生产工业垃圾行为。工业园区各片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配合城管执法部门对各辖区范围内积存的露天垃圾点进行摸底排查,根据生产包装建筑垃圾残留物外形特征、品牌标识等认真做好取证工作,追踪寻找投放源企业,有计划、有步骤、有理有据地开展偷倒露天积存垃圾的清理整治。对于主动承认偷倒行为的企业限其自行整改处理,否则将完善有关证据手续材料依法进行罚款处理。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当事责任人,园区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暂停供水供电,同时将确凿证据提交司法机关依法冻结其公司账户。园区主管部门、城管余土站及清运公司等部门要正确引导园区企业按规定做好生产建筑垃圾投放,加强对其临时归集点的日常巡查管理和宣传引导,确保做到安全、文明、全天候接纳生产建筑包装垃圾。对偷倒垃圾现象较严重未明确环卫责任人的区域,树立明示标志禁牌,园区派出所和城管执法部门要组织力量定期进行专门守点巡逻布控,严厉打击偷倒行为。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导读:本文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认真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方针,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企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第三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四条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保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

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第五条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网,有企业领导和企业环保员组成,定期召开企业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贯彻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指定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章基本原则 第七条企业环保工作由分管环保领导主管,搞好企业内的环保工作,并直接向企业负责人负责环保事项。 第八条环保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实行生产环保一齐抓。 第九条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边环境和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及企业生产发展,企业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第十条防止“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车间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及时给予安排解决。 第十一条对环保设施、设备等要认真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维

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政策试题答案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 现代经济竞争的关键是产业升级能力。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一个国家,创造效益主要依靠工业,而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这 错误×一观点在今天仍然很适用。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实质性区别。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 我国的产业结构与“标准结构”或“大国一般结构”之间存在的偏差都是由体制、发展 正确√ 战略和政策的选择造成的一场偏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 把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联系起来的最重要的媒介变量,是技术创新的 正确√ 速度与其扩散速度。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要求是通过高科技产业化增大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 正确√ 比重。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处于低度水准。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非常大,例如,日本经济战后不断发展很大的原因在于产业 正确√ 结构的及时调整,而英国则一直坚持保守,以致经济水平从制高点跌落。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 正确√ 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在国民收入中,由劳动创造的份额正逐渐减少,而资本创造的份额显著增大。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1. 现代经济学将服务业分成三个层次,其中,广播业属于政府服务。正确√ A. 正确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防止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确保“一控双达标”全面实现,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能源节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第三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全过程、集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各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具体要求,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单位。 第二章环境保护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根据公司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及经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同时履行环境保护管理职责,是领导和协调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决策机构,由公司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 公司安委员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二)组织制定公司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划。 (三)负责公司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考核。 (四)审定重点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五)协调公司所属各企业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公司安委会设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技术部,代理安委会管理公司日常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公司安委会环境保护管理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 (一)定期组织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执行《河南**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向安委会汇报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传达并组织落实安委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企业标准、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三)负责对所属各企业年度目标中环境保护指标的考核,组织对所属企业日常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环保隐患整改措施负责检查落实。 (四)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三同时”管理,组织或参与有关部门编制、审查环境保护技术措施及计划。 (五)开展环境保护技术交流、争先创优活动,推广先进环境保护技术和管理经验;会同技术部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重点环境保护、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环境管理)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第三章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导入案例-从巨大中华到大中华的启示●用我们上一章所学的五力模型来分 析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行业,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行业。产业内参与者并不很多,尽管存在较激烈的竞争,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各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潜在进入者面临一个相对较高的进入 壁垒,上下游参与者有相对温和的谈判力,并不存在显著的替代性产品。 ●一切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都如此的 美好。 导入案例-从巨大中华到大中华的启示●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间市场份 额、盈利能力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几家欢喜几家愁。事实上,成功的企业如化为,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 绩,尽管和它选择进入的行业有关,受到一般环境与产业环境的影响,但也离不开内部资源的支持。 ●这至少提示我们:要关注企业层面的 分析,只有将宏观的一般环境分析、中观的产业层面分析与微观的企业 层面分析结合起来,在考察企业间竞争力的差异上才会更有说服力。 导入案例-从巨大中华到大中华的启示●企业的竞争环境不是企业利润的唯 一决定因素,某些企业有能力在竞争惨烈、艰难的行业中开发和实施高水平利润的战略,而有些企业即使处在机遇相对较多、威胁相对较少的行 业,也无法选择和实施能带来正常或超额回报的战略。 ●为解释企业间绩效上存在的差异,我 们需要跨越外部环境中威胁和机遇 的分析,进入到企业内部考察资源和能力的差异。 本章内容 ◆第一节企业资源分析 ◆第二节企业能力分析 ◆第三节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第四节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综 合分析 第一节企业资源分析 企业资源: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有效要素 的总和。 专有技术(k n o w-h o w)具有商业价值的、为生产某种产品或某项工艺技术所需要的全部知识、经验和技能及其组合,包括各种设计资料、图纸、数据、工艺流程、配方等。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 与专利权不同,专有技术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而专利是公开的。专有技术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失窃或为他人所研制掌握,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 专利权由政府认可并授予的,受法律保护。 2、企业资源按其维持竞争优势可持 续性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 短周期的资源(容易被模仿的技 术、一定的市 场知名度) 标准周期的资源(大规模标准化生 产、达到有效生产的过程) 长周期的资源(专利、品牌、强有 力的保护屏障)。 3、企业资源按其暂时性或可否及时

机械制造企业环保管理制度

机械制造企业环保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国家颁布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 1.2 遵循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针,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组织实施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 管理要求 2.1 公司下水道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单独排放,特殊工业废水须特殊处理后方可进入下水道,与生活污水一并汇入综合污水处理站,由专人处理达标后方可安全排放,或经过深度处理制成中水回用于生产。 2.2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必须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工作,做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不能利用的,应积极采取措施,搞好综合治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排放,防止污染。 2.3 必须按照设备完好标准搞好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包括三废治理设施),杜绝跑、冒、滴、漏,减少或减轻“三废”污染。 2.4 凡有“三废”排放的分厂(分公司)、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方针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有害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热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5 认真贯彻“三同时”方针,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提前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2.6 公司归属的生产界区范围,应当统一规划种植树木和花草,并加强绿化管理,净化辖区空气;对非生产区的空地亦应规划绿化,落实管理及保护措施。 3 组织领导体制和应尽职责 3.1 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公司确定一名副总经理主管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成立公司环境保护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工程部门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行使公司环保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检查和考核管理职能,日常一切工作须对公司负责,并由职工代表大会予以监督。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环保管理制度 1 目的 建立公司环保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和噪声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生产不致对周围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 2 范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环节及生态恢复 3 责任 环保部、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 环保部责任:负责公司环境监督和确保环保设备正常运行; 生产部责任:负责维修环保设备,使其能正常运行,确保“三废”得到正常排放。 生产车间责任:确保本车间环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内容 4.1 “三废”定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响的废水、废气、废渣。 4.2 生产部具体负责日常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达标的排放源应竖立合格排放标志。 4.3 设立“三废”处理人员岗位负责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 4.4环保部负责维护环保治理设施,在环保治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时,有“三废”外排的生产工序必须停产,以杜绝污染物排放的出现。 4.5 定期进行环保技术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 4.6 搞好工厂绿化,改善生产区及周围环境,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7 废水方面 4.7.1车间产生废水直接进入废水处理站经冷却后循环,经处理达标再利用,生活污水经过滤池滤过达标后一部分公司绿化用,一部分给园区管道排放。 4.8 废气方面:混铁炉、提钒转炉、精炼转炉等污染物经布袋除尘处理。 4.9 生产车间产生钢渣、氧化铁皮、废油、废耐火材料采取出售的方法,不另设堆放场。 4.9.1 除尘灰由本公司烧结利用回收。 4.10 空调机、空压机及引风机等动力设备采用隔音、吸音及减振等治理措施。 4.11 公司内原料必须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贮存、保管等,不得对生产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对违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形,予以警告、批评、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

我国部分地区大数据产业政策对标分析

我国部分地区大数据产业政策对标分析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已经逐渐成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词汇。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研究发现,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不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 据统计,每年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将以50%的速度增长,使得每两年产生的数量将翻一番。目前,世界上超过9成以上的数据和信息都是在最近几年才产生的。在信息时代,大数据能够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做小而美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而传统企业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价值实现转型。因此,大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资源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自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出现在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年内6次提及“大数据”产业及其应用。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随后,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为落实中央有关发展大数据的相关战略措施,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如发改委在《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来创新监管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开始着手编制“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与此同时,为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北京、上海、重庆、浙江、福建、贵阳、青海等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大数据产业已成为支持各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从各地出台的支持政策来看,我国各地在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方面不遗余力,从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财政补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对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言,各地试图通过发展“大数据”及其相关产业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其产业的竞争优势。对鄂尔多斯、克拉玛依等中西部资源型城市而言,试图以“大数据”为突破口,通过其强大的资源开发能力为支持,推动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对贵州、重庆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试图抓住“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环境、劳动力以及政策红利来吸引信息产业集聚,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本文梳理、比较了国内部分地区支持大数据发展的产业政策,希望能对各地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与借鉴。

环境管理模式(1)讲解学习

第十一章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第一节组织及其环境绩效评估 一、基本概念 (一)组织 产业生态学定义为:“产业生态学是关于技术组织及其资源使用和潜在环境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它们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因此,组织(organization)这个词,不仅用来指有生命的东西,同时还代表任何与生物体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各类生态系统、行业系统、产业系统以及区域系统等。 (二)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是指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 (三)环境绩效评估 环境绩效评估是由独立的考核机构或考核人员,对被考核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环境管理活动的现状和潜力,对提高环境管理绩效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评估活动。 二、环境绩效评估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一)环境绩效评估的目的 环境绩效评估的目标包括根本目标、具体目标和分项目标三个层次。 ●根本目标为:改善环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对环境管理各步骤的绩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找出影响环境管 理绩效的消极因素,提出建设性的考核意见,从而促使环境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类分项目标:评价环境法规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帮助法规政策制定部门制订更 加科学合理的环境法规与制度;评价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效率,揭示其影响工作效率的消极因素,提出改进建议;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评价环境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改善环境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环境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环境绩效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环境行为评估(EPE)、选择评估指标、数据收集及转换和报告沟通、审查和改进评估程序。 1. 组织的环境绩效基准(criterion) 环境绩效基准是管理阶层为了评估环境绩效而设定的环境目标、标的或其它基准。 2. 选择环境绩效评估指标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认真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方针,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企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第三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四条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保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第五条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网,有企业领导和企业环保员组成,定期召开企业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贯彻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指定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章基本原则 第七条企业环保工作由分管环保领导主管,搞好企业内的环保工作,并直接向企业负责人负责环保事项。 第八条环保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实行生产环保一齐抓。 第九条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边环境和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及企业生产发展,企业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第十条防止“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车间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及时给予安排解决。 第十一条对环保设施、设备等要认真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保证设备、设施完好,运转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并确保备品备药的正常储备量。 第十二条在下达企业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同时,把环保工作作为评定内容之一。 第十三条凡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中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排挤“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资金、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