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技术复习纲要

面向对象技术复习纲要
面向对象技术复习纲要

面向对象技术复习纲要

本纲要以设计模式与设计原则为主要内容,很多概念性内容请参考其他课本。

Part Ⅰ面向对象基础

1.基本思想:

要点1:任何事物都是对象,对象有属性和方法。复杂对象可以由相对简单的对象以某种方式构成。

要点2:通过类比发现对象间的相似性,即对象间的共同属性,是构成对象类的依据。

要点3: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传递“消息”来完成的。通过对象之间的消息通信驱动对象执行一系列的操作从而完成某一任务。

2.基本概念

a)对象类动态绑定消息传递

b)特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3.优点:模块化,信息隐藏与抽象;自然性;并发性;重用性

4.面向对象的设计支柱:封装、继承、多态

5.静态类型语言与动态类型语言(变量类型声明)

6.静态类与动态类

反多态:父类转换为子类

7.多继承与名称二义性

解决方案:重定义

8.重载与重写

9.重写与遮蔽比较:改写、遮蔽、重定义

10.纯多态

11.模板方法与模板类

12.框架

Part Ⅱ设计模式与设计原则

一、设计原则

a)抽取变化: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

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b)针对接口: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c)多组合少教程: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d)松耦合:为了交互对象之间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

e)开闭原则:类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f)依赖倒置原则:要依赖抽象,不要依赖具体类。

g)最少知识原则:只和你的密友谈话。

h)好莱坞原则:别调用(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调用(打电话给)你。

i)单一责任: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变化的原因。

二、设计模式概览

a)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

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b)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

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c)装饰者模式: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

有弹性的替代方案。

d)工厂模式:

i.简单工厂模式

ii.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工厂方法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iii.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e)单件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f)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以便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者日志来参数化

其他对象。命令模式也指出可撤销的操作。

g)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让原本接口

不兼容的类可以合作无间。

h)外观模式: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外观定义了一

个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i)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接口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j)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其内部的表示。

k)组合模式:允许你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现“整体/部分”层次结构。组合能让客户以一致的方式处理个别对象以及对象组合。

l)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m)代理模式: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n)复合模式:结合两个或以上的模式,组成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一再发生的一般性问题。

三、设计模式详解

a)策略模式:

i.要点:

1.知道OO基础,并不足以让你设计出良好的OO系统。

2.良好的OO设计必须具备可复用、可扩充、可维护三个特性。

3.模式可以让我们建造出具有良好OO设计质量的系统。

4.模式被认为是历经验证的OO设计经验。

5.模式不是代码,而是针对设计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你可以把它们用到

特定的应用中。

6.模式不是被发明,而是被发现。

7.大多数的模式和原则,都着眼于软件变化的主题。

8.大多数的模式都允许系统局部改变独立于其他部分。

9.我们常把系统中会变化的部分抽出来封装。

10.模式让开发人员之间有共享的语言,能够最大化沟通的价值。

ii.类图:

b)观察者模式:

i.要点:

1.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一对多的关系。

2.主题(也就是可观察者)用一个共同的接口来更新观察者。

3.观察者和可观察者之间用松耦合方式结合(loose coupling),可观察者不

知道观察者的细节,只知道观察者实现了观察者接口。

4.使用此模式时,你可从被观察者处推(push)或拉(pull)数据(然而,

推的方式被认为更“正确”)。

5.有多个观察者时,不可以依赖特定的通知次序。

6.Java有多种观察者模式的实现,包括了通用的java.util.Observable.

7.要注意java.util.Observable实现上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8.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实现自己的Observable,这并不难,不要害怕。

9.Swing大量使用观察者模式,许多GUI框架也是如此。

10.此模式也被应用在许多地方,例如:JavaBeans、RMI。

ii.类图:

c)装饰者模式:

i.要点:

1.继承属于扩展形式之一,但不见得是达到弹性设计的最佳方式。

2.在我们的设计中,应该允许行为可以被扩展,而无须修改现有的代码。

3.组合和委托可用于在运行时动态地加上新的行为。

4.除了继承,装饰者模式也可以让我们扩展行为。

5.装饰者模式意味着一群装饰者类,这些类用来包装具体组件。

6.装饰者类反映出被装饰的组件类型(事实上,他们具有相同的类型,都

经过接口或继承实现)。

7.装饰者可以在被装饰者的行为前面与/或后面加上自己的行为,甚至将被

装饰者的行为整个取代掉,而达到特定的目的。

8.你可以用无数个装饰者包装一个组件。

9.装饰者一般对组件的客户是透明的,除非客户程序依赖于组件的具体类

型。

10.装饰者会导致设计中出现许多小对象,如果过度使用,会让程序变得很

复杂。

ii.类图:

d)工厂模式:

i.要点:

1.所有的工厂都是用来封装对象的创建

2.简单工厂,虽然不是真正的设计模式,但仍不失为一个简单的方法,可

以将客户程序从具体类解耦。

3.工厂方法使用继承:把对象的创建委托给子类,子类实现工厂方法来创

建对象。

4.抽象工厂使用对象组合:对象的创建被实现在工厂接口所暴露出来的方

法中。

5.所有工厂模式都通过减少应用程序和具体类之间的依赖促进松耦合。

6.工厂方法允许类将实例化延迟到子类进行。

7.抽象工厂创建相关的对象家族,而不需要依赖它们的具体类。

8.依赖倒置原则,指导我们避免依赖具体类型,而要尽量依赖抽象。

9.工厂是很有威力的技巧,帮助我们针对抽象编程,而不是要针对具体类

编程。

ii.类图:

1.简单工厂

2.工厂方法

3.抽象工厂

e)单件模式:

i.要点:

1.单件模式确保程序中一个类最多只有一个实例。

2.单件模式也提供访问这个实例的全局点。

3.在Java中实现单件模式需要私有的构造器、一个静态方法和一个静态变

量。

4.确定在性能和资源上的限制,然后小心地选择适当的方案来实现单件,

以解决多线程的问题(我们必须认定所有的程序都是多线程的)。

5.如果不是采用第五版的Java 2,双重检查加锁实现会失效。

6.小心,你如果使用多个类加载器,可能导致单件失效而产生多个实例。

7.如果使用JVM 1.2或之前的版本,你必须建立单件注册表,以免垃圾收

集器将单件回收。

ii.类图:

f)命令模式:

i.要点:

1.命令模式将发出请求的对象和执行请求的对象解耦。

2.在被解耦的两者之间是通过命令对象进行沟通的,命令对象封装了接收

者和一个或一组动作。

3.调用者通过调用命令对象的execute()发出请求,这会使得接收者的动作

被调用。

4.调用者可以接受命令当作参数,甚至在运行时动态地运行。

5.命令可以支持撤销,做法是实现一个undo()方法来回倒execute()被执行

前的状态。

6.宏命令是命令的一种简单的延伸,允许调用多个命令。宏方法也可以支

持撤销。

7.实际操作时,很常见使用“聪明”命令对象,也就是直接实现了请求,

而不是将工作委托给接收者。

8.命令也可以用来实现日志和事务系统。

ii.类图:

g)适配器模式与外观模式

i.要点:

1.当需要使用一个现有的类而其接口并不符合你的需要时,就使用适配

器。

2.当需要简化并统一一个很大的接口或者一群复杂的接口时,使用外观。

3.适配器改变接口以符合客户的期望。

4.外观将客户从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中解耦。

5.实现一个适配器可能需要一番功夫,也可能不费功夫,视目标接口的大

小与复杂度而定。

6.实现一个外观,需要将子系统组合进外观中,然后将工作委托给子系统

执行。

7.适配器模式有两种形式:对象适配器和类适配器。类适配器需要用到多

重继承。

8.你可以为一个子系统实现一个以上的外观。

9.适配器将一个对象包装起来以改变其接口;装饰者将一个对象包装起来

以增加新的行为和责任而外观将一群对象“包装”起来以简化其接口。

ii.比较

1.装饰者:不改变接口,但加入责任

2.适配器:将一个接口转成另一个接口

3.外观:让接口变简单

iii.类图:

1.适配器模式:

2.外观模式:

h)模板方法模式:

i.要点:

1.“模板方法”定义了算法的步骤,把这些步骤的实现延迟到子类。

2.模板方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代码复用的重要技巧。

3.模板方法的抽象类可以定义具体方法、抽象方法和钩子。

4.抽象方法由子类实现。

5.钩子是一种方法,它在抽象类中不做事,或者只做默认的事情,子类可

以选择要不要去覆盖它。

6.为了防止子类改变模板方法中的算法,可以将模板方法声明为final。

7.好莱坞原则告诉我们,将决策权放在高层模块中,以便决定如何以及何

时调用底层模块。

8.你将在真实世界代码中看到模板方法模式的许多变体,不要期待它们全

都是一眼就可以被你认出的。

9.策略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都封装算法,一个用组合,一个用继承。

10.工厂方法是模板方法的一种特殊版本。

ii.比较

1.模板方法:子类决定如何实现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2.策略:封装可互换的行为,然后使用委托来决定要采用哪一个行为

3.工厂方法:哪个具体类

iii.类图:

i)迭代器和组合模式

i.要点

1.迭代器允许访问聚合的元素,而不需要暴露它的内部结构。

2.迭代器将遍历聚合的工作封装进一个对象中。

3.当使用迭代器的时候,我们依赖聚合提供遍历。

4.迭代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接口,让我们遍历聚合的项,当我们编码使用

聚合的项时,就可以使用多态机制。

5.我们应该努力让一个类只分配一个责任。

6.组合模式提供一个结构,可同时包容个别对象和组合对象。

7.组合模式允许客户对个别对象以及组合对象一视同仁。

8.组合结构内的任意对象称为组件,组件可以是组合,也可以是叶节点。

9.在实现组合模式时,有许多设计上的折衷。你要根据需要平衡透明性和

安全性。

ii.比较

1.策略:封装可互换的行为,并使用委托决定使用哪一个

2.适配器:改变一个或多个类的接口

3.迭代器:提供一个方式来遍历集合,而无须暴露集合的实现

4.外观:简化一群类的接口

5.组合:客户可以将对象的集合以及个别的对象一视同仁

6.观察者:当某个状态改变时,允许一群对象能被通知到

iii.类图:

1.迭代器模式:

2.组合模式:

j)状态模式

i.要点:

1.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基于内部状态而拥有不同的行为。

2.和程序状态机(PSM)不同,状态模式用类代表状态。

3.Context会将行为委托给当前状态对象。

4.通过将每个状态封装进一个类,我们把以后需要做的任何改变局部化

了。

5.状态模式和策略模式有相同的类图,但是它们的意图不同。

6.策略模式通常会用行为或算法来配置Context类。

7.状态模式允许Context随着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行为。

8.状态转换可以由State类或Context类控制。

9.使用状态模式通常会导致设计中类的数目大量增加。

10.状态类可以被多个Context实例共享。

ii.比较

1.状态:封装基于状态的行为,并将行为委托到当前状态。

2.策略:将可以互换的行为封装起来,然后使用委托的方法,决定使用哪

一个行为

3.模板方法:由子类决定如何实现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iii.类图:

k)代理模式:

i.要点:

1.代理模式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代表,以便控制客户对对象的访问,管理访

问的方式有许多种。

2.远程代理管理客户和远程对象之间的交互。

3.虚拟代理控制访问实例化开销大的对象。

4.保护代理基于调用者控制对对象方法的访问。

5.代理模式有许多变体,例如:缓存代理、同步代理、防火墙代理和写入

时复制代理。

6.代理在结构上类似装饰者,但是目的不同。

7.装饰者模式为对象加上卫星,而代理则是控制访问。

8.Java内置的代理支持,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动态代理,并将所有调用分配

到所选的处理器。

9.就和其他的包装者(wrapper)一样,代理会造成你的设计中类的数目增

加。

ii.比较

1.装饰者:包装另一个对象,并提供额外的行为。

2.外观:包装许多对象以简化它们的接口。

3.代理:包装另一个对象,并控制对它的访问。

4.适配器:包装另一个对象,并提供不同的接口。

iii.类图:

l)复合模式

i.要点:

1.MVC是复合模式,结合了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和组合模式。

2.模型使用了观察者模式,以便观察者更新,同时保持两者之间解耦。

3.控制器是视图的策略,视图可以使用不同的控制器实现,得到不同的行

为。

4.视图使用组合模式实现用户界面,用户界面通常组合了嵌套的组件,像

面板、框架和按钮。

5.这些模式携手合作,把MVC模型的三层解耦,这样可以保持设计干净又

有弹性。

6.适配器模式用来将新的模型适配成已有的视图和控制器。

7.Model 2 是MVC在Web上的应用。

8.在Model 2中,控制器实现成Servlet,而JSP/HTML实现视图。

ii.示意图:

四、设计模式辨析总结

a)要点:

i.让设计模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设计中,而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

ii.设计模式并非僵化的教条;你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采用或调整。

iii.总是使用满足需要的最简单解决方案,不管它用不用模式。

iv.学习设计模式的类目,可以帮你自己熟悉这些模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v.模式的分类(或类目)是将模式分成不同的族群,如果这么做对你有帮助,就采用吧!

vi.你必须相当专注才能够成为一个模式的作家:这需要实现也需要耐心,同时还必须乐意做大量的精化工作。

vii.请牢记:你所遇到大多数的模式都是现有模式的变体,而非新的模式。

viii.模式能够为你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是:让你的团队拥有共享词汇。

ix.任何社群都有自己的行话,模式社群也是如此。别让这些行话绊着,在熟悉以上这些之后,你已经能够应用大部分的行话了。

b)比较

i.装饰者:包装一个对象,以提供新的行为。

ii.状态:封装了基于状态的行为,并使用委托在行为之间切换。

iii.迭代器:在对象的集合之中游走,而不暴露集合的实现。

iv.外观:简化一群类的接口。

v.策略:封装可以互换的行为,并使用委托来决定要使用哪一个。

vi.代理:包装对象,以控制对此对象的访问。

vii.工厂方法:由子类决定要创建的具体类是哪一个。

viii.适配器:封装对象,并提供不同的接口。

ix.观察者:让对象能够在状态改变时被通知。

x.模板方法:由子类决定如何实现一个算法中的步骤。

xi.组合:客户用一致的方式处理对象集合和单个对象。

xii.单件:确保有且只有一个对象被创建。

xiii.抽象工厂:允许客户创建对象的家族,而无需指定他们的具体类。xiv.命令:封装请求成为对象。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 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11-??? ? ??+=m eff m r i 第四节 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 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 经济评价方法

面向对象技术Java 期末复习试卷(三)

期末复习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段java应用程序,其中包含一个公共类,名字为TestStudent,那么保存它的源 文件名是() A. teststudent.java B. teststudent .class C. TestStudent.java D. TestStudent.class 正确答案:C 解析:一个java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类,但最多只能有一个类是公共类(public),该java文件的名字要与公共类的一致。 2、关于下面的代码,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eger n1 = new Integer(3); Object n2 = new Integer(4); System.out.println(https://www.360docs.net/doc/826918929.html,pareTo(n2)); } } A. 可以编译通过,可以运行,并得到预期结果。 B. 可以编译通过,可以运行,但不能得到预期结果。 C. 可以编译通过,但又运行错误。 D. 有编译错误。 正确答案:D 解析:Integer类是基本数据类型int的包装类,里面封装了一个int类型的值,

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例如:在JavaFX中读取文本框内容是String类型的,如果要转换成int类型,就要调用Integer类的parseInt()方法)并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在Comparable接口中定了抽象方法compareTo(T o), T是泛型,对于Integer类,T 被替换为Integer,如下图: 因此,Integer类中compareTo()方法的定义如下: 因此,compareTo的参数只能是Integer类型的,所以代码中的下面语句中的n2的类型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由Object转为Integer: System.out.println(https://www.360docs.net/doc/826918929.html,pareTo(n2)); 正确写法如下: System.out.println(https://www.360docs.net/doc/826918929.html,pareTo((Integer) n2)); 类似的包装类还有Long\Float\Double\Char\Boolean等,都是将基本数据类型包装为类。 3、下面哪种类型不是引用数据类型?() A. 数组 B. char C. String D. Object 正确答案:B 解析:基本数据类型只是存放数据,不提供功能(即方法)包括4类八种: 布尔类型:boolean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学校名称: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 2.科目名称:信息技术 3.设计教师:薛原 4.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5.教学教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 6.适用年级:七年级 7.授课时间:18周 8.日期:2011年8月 二、课程元素 1、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 5、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6、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课程内容: 3、课程实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时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

2017版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2017 年修订)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空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提升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既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公民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由国家规定、地方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根据江苏的经济、教育发展的需要,制订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旨在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现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制订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必修课程,旨在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课程性质 1.基础性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具有文化教育意义;二是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2.工具性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旨在使学生掌握常

面向对象技术(本)阶段练习四资料

《面向对象技术(本)》课程第四阶段练习题 、填充题 1超类的private成员不能被子类继承。 2.在声明一个类变量时,前面必须要加上static修饰符。 3. import java.util.*;语句可导入Java的实用包中所有的类。 4.方法的覆盖是后期绑定,方法的重载是前期绑定。 5.写出一个表达式:输出角度300的余弦值Math.cos(30*3.14/I80。 二、选择题 旦1.找出有关类的正确说法。 a. 类具有封装性,所以类的数据是不能被访问的。 b. 类具有封装性,但可以通过类的公共接口访问类 中的数据。 c. 声明一个类时,必须用Public修饰符。 d. 每个类中,必须有main方法,否则程序无法运 行。 e. A 2.将类的成员的访问权限设置为默认的,则该成员能被 a. 同一包中的类访问 b. 其它包中的类访问 c. 所有的类访问 d. 所有的类的子类访问

C 3.下面哪一种是正确的方法重栽 a. int fun (i nt afloat b{} float fun (i nt a,float b{} b. float fun (i nt a,float b{} float fun (i nt x,float y{} c. float fun( float a{} float fun (float a,float b{} d. flaot fun 1(i nt a,float b{} float fun 2(i nt a,float b{} D 4.下面关于继承的说法那个是正确的 a. 超类的对象就是子类的对象。 b. 一个类可以有几个超类。 c. 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子类。 d. 一个类只能有一个超类。 C 5.下面关于多态性的说法那个是正确的 a. 一个类中,不能有同名的方法。 b. 子类中不能有和父类中同名的方法。 c. 子类中可以有和父类中同名且参数相同的方法。 d. 多态性就是方法的名字可以一样,但返回的类型必须不一样。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类,什么是对象?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中,类是一种特殊属性类型,类可以看作具有共同属性和行为的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 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的实物配件进行组装与维护,选择PHOTOSHOP、FRONTPAGE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 (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学生动手拆卸废旧电脑,研究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了解电脑的相关配件的市场行情; 4、学生动手组装一台性价比高的电脑; 5、计算机各种软件与硬件的故障现象与维护 (二)电子绘画 1、PHOTOSHOP基本知识简介 2、PHOTOSHOP对图片的高级处理技巧;(生活相关) (三)网页制作 1、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 2、制作网页的高级技巧;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课程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授课时数: 18 课时设计教师: 李姗姗适用对象: 五年级设计时间: 2019 月 9 月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教育学生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 1 / 11

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根据以上内容,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课程目标定为以下几项: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 IE 浏览器并能够使用浏览器熟练地浏览网页。 2、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并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3、能够熟练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并会保存文件。 4、会申请电子邮箱、熟练地收发邮件,能够识别病毒及垃圾邮件并将其删除。 5、会下载附件、发送大的文件并能够解压缩文件。 6、会利用电子留言版和网上论坛发布和获取信息、寻求帮助。 7、良好利用网上图书资料并能够共享资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 8、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好的网络环境中积极探索、学习。 9、通过教师的良好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完成相关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0、培养学生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并利用其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意识。 11、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并注意网络安全。 (二)课程内容课题课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 1 步入网络世界 1 1 1、了解因特网的作用。 2、认识 IE 浏览器窗口。 3、掌握浏览网页的基本方法。 会用不同的方法启动 IE 浏览器。

UML面向对象技术期末复习整理

UML面向对象技术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 1、UML支撑软件整个生命周期 2、对象:面向对象系统的基本构造块,是一些相关的变量和方法的软件集 3、事件:指一种由系统预先定义而由用户或系统发出的动作 4、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抽象,封装,继承,多态 5、模型:对现实客观世界的形状或状态的抽象模拟和简化 6、UML定义:是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也是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构造和编制问的一种标准语言 7、UML可贯穿软件开发周期的每一阶段,最适用于数据建模、业务建模、对象建模、组件建模 填空题 1、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绘制软件蓝图的标准工具语言,可以对软件系统产品进 行说明、可视化、构造和编制文档 2、UML在实际软件项目中,可以用于构造各种类型系统的业务模型和软件模 型。 3、软件的开发模式有瀑布模型、喷泉模型、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和XP方法。 4、面向对象程序的三大要素是多态、封装和继承。 5、瀑布模型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特别是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不准确的 问题。 选择题 1、对象程序的基本特征是:抽象、封装、继承、多态 2、类包含的要素有:名字、属性、操作 3、下列关于类与对象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有些对象是不能被抽象类的 4、面向对象方法中的继承机制是子类可以自动地拥有(复制)父类全部属性和 操作 5、建立对象的动态模型一般包含的步骤有:准备脚本、确定事件、准备事件 跟踪表、构造状态图 第二章 1、UML的概念和模型分为静态结构、动态行为、实现构造、模型组织和扩展机制这几个机制 2、面向对象的事物分为: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注释事物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 2015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 3 - 1.知识与技能... - 3 - 2.过程与方法... -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3 - 第二部分具体安排... - 4 - 一、一年级信息技术初步... - 4 - (一)内容标准... - 4 - (二)教学目标... - 4 - (三)活动建议... - 5 - (四)考核评估建议... - 5 - 二、二年级 Windows 操作系统简介... - 5 - (一)内容标准... - 5 - (二)教学目标... - 6 - (三)活动建议... - 6 - (四)考核评估建议... - 7 - 三、三年级画图... - 7 - (一)内容标准... - 7 - (二)教学目标... - 8 - (三)活动建议... - 8 - (四)考核建议... - 9 - 四、四年级文字处理... - 9 -

(一)内容标准... - 9 - (二)教学目标... - 10 - (三)活动建议... - 10 - (四)考核建议... - 10 - 五、五年级网络的简单应用... - 11 - (一)内容标准... - 11 - (二)教学目标... - 12 - (三)活动建议... - 12 - (四)考核评估... - 13 - 六、六年级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 13 - (一)内容标准... - 13 - (二)教学目标... - 14 - (三)活动建议... - 14 - (四)考核评估... - 15 - 第三部分课程实施... - 15 - 第四部分课程评价... - 15 - 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 15 -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 16 - 三、评价的全程化... - 16 - 四、评价结果... - 16 - 第五部分资源的开发... - 16 - 一、基础设施与设备... - 16 -

面向对象技术Java-期末复习试卷(四)

期末复习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静态变量的概念,下列哪一个正确 A. 一旦一个静态变量被分配,它的值就不允许改变. B. 一个静态变量在方法中被创建,它在被调用前保留上一次调用的结果. C. 在任意多个类的实例中,它们共享类定义的静态变量 D. 在任意多个类的实例中,它们各有自己的静态变量. 正确答案:B 2、选出下面不能作为void Med(int x)方法重载的声明。 A. void Med (double y) B. int Med (int y) C. double Med (int x, int y) D. public float Med (float x) 正确答案:B 3、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A. 一个抽象类必须定义抽象方法. B. 定义了抽象方法的类必定是抽象类. C. 一个接口中,定义的每一个方法必须是抽象方法. D. 一个接口中,定义的每一个成员变量必须是常量. 正确答案:A 4、Circle是GeometricObject的子类。如果有语句:Circle circle = new Circle(1);GeometricObject object = new GeometricObject();那么下面哪个布尔表达式的值为false? A. (circle instanceof GeometricObject) B. (object instanceof GeometricObject)

C. (circle instanceof Circle) D. (object instanceof Circle) 正确答案:D 5、下列关于变量的叙述哪个是错的? A. 实例变量是类的成员变量 B. 实例变量用关键字static声明 C. 在方法中定义的局部变量在该方法被执行时创建 D. 局部变量在使用前必须被初始化 正确答案:B 二、程序题 1、编写一个应用程序,模拟机动车的加速和减速功能。机动车类Vehicle的UML图如 下,其中speedUp()方法实现加速功能,速度上限为240 km/h;speedDown()实现降速功能,下限为0 km/h。 解题要求:编写测试程序,创建Vehicle对象,设置初始速度为100 km/h,调用speedDown()方法减速5 km,再调用speedUp()方法提速10 km,输出车辆的最终速度。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时。

工业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①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基本,本书所讲);②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③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经济增长的科学。 2.技术经济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研究我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因素)的规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求如何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机制,为制定有关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树立经济观点,建立经济意识,掌握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经济分析为经济决策服务)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于理工科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3.学习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未来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必须做到 ①正确了解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②要会作预测工作(对任何决策来说,预测都是关键问题,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化决策的重要工具);③要学会拟定多种替代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④要善于把定性分析(传统、经验型决策)和定量分析(科学化)结合起来。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现金流量 把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这种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成为现金流量。投资、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是构成经济系统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数据。 2.投资 狭义的投资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 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建设期的借款利息)+(投资方向调节税) ①建设投资 的构成 ) 存货—— ②流动资产 的构成短期投资 3.费用和成本 ①按经济用途和核算层次: 直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工资(直接对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的人员的工资) 制造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折旧生产成本费、修理费等 销售费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 及福利费、折旧费等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其工资及福利、 折旧修理、差旅等 财务费用——筹集资金等财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利息净支出、银行手续费等 ②按各费用要素的经济性质和表现形态(9种——技术经济分析常用): 外购材料(主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修理费;其他费用。 ③费用和成本中的折旧与摊销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如何构建家庭局域网》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0课时 主讲教师:张刚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网络的实物进行组装与维护,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网络的功能与构造(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什么是网络?网络的功能。 3、网络中的硬件。 4、网络中的软件。 (二)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1、数据的传输过程。 2、数据的交换技术。 (三)网络的规划设计。 1、确定网络的规模。 2、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 3、选择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 (四)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 1、建网前期的准备工作。 2、工程实施和测试运行。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106中学 课程类型:必修 设计教师:景元克 日期:2011-9-27 适用年级:高一 课时:18

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第1章绪言 1、阅读信息的三种定义 2、列举信息的主要特征,对于给出的实例能说出体现了信息的哪个特征 3、说出信息技术的定义 4、阅读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说出每次的标志 第2章信息获取 1、对于给定的总任务,能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的内容、类型、来源 2、说出网络信息检索的两种方式,列举两种方式的特点,对于具体的搜索任务能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 3、参考课本操作示例,建立分类目录 4、从网络检索并参考课本操作示例将网页、图片、文本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下载并保存到指定目录 5、列举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给于给定的实例能判断出信息的价值 第3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对于给定的任务,能确定自己加工信息的需求 2、模仿操作教程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 3、通过几次模仿后,能独立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文字格式设

置、段落格式设置、页面设置、插入图片及艺术字并设置格式 4、模仿操作教程完成数据信息的加工 5、通过几次模仿后,能独立完成数据信息的加工:排序筛选、单元格格式设置、求和求平均、求最大最小值、插入图表 6、自己选择主题、搜集信息、使用powerpoint展示作品 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 1、阅读课本,列举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2、阅读课本,列举信息资源管理的几种方式及适用范围 3、利用课本给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增减数据、修改数据,体验数据库操作 4、参考操作示例,尝试使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新建数据表、录入数据、综合查询。 二、课程内容 第1章绪言 阅读课本在网站回答问题:信息定义、信息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定义、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及标志 第2章信息获取 说明:这个模块学习的总任务之一是制作“庆元旦迎新年”的电子报刊,信息获取这一部分的学习为下一章信息加工与表达准备材料。 1、以组为单位收集“庆元旦迎新年”所需的资料,每人确定一个信息需求(包括需求的内容、类型、来源)。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信息技术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2015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时:18节 日期: 2017年3月7日 设计者:**** 【学习背景】 从学生方面看:五年级就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课程,在本校上课的学生基本上都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所以孩子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是比较的厉害。 从学习内容看:本书是这套教科书的五年级下册。分三个活动。第1-4课为活动1:介绍用《奇迹画王》软件绘制创意图形的知识的知识和操作;第5-10课为活动2:介绍利用数字照相机和手机等采集数字照片的方法,以及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编辑、处理、美化图像的基本操作和方法。第11-15课为活动3:介绍文档和表格的基本用途。 【学习目标】 1、通过《奇奕画王》软件的学习,了解画图软件的的基本功能和工具,会用绘画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像,感受计算机绘画的奇妙。 2、通过学习数字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学会导入照片的方法。初步感受数字照片、视频的优势。 3、通过《光影魔术手》软件的学习,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并能用处理软件美化图像。 4、通过了解电子小报的制作过程,会用《WPS文字》制作出有创意的电子小报,并进行美化。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2、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电脑。 二、学习活动: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后练习主要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80%,结果性评价占20%。 一、过程性评价(80%) 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40%)+课堂检测(40%)

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技术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是Java应用程序主类中正确的main方法?() A.publ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2、下列哪项是正确的float变量的声明?() A.float foo=-1; B.float foo=1.0; C.float foo=2.02f; D.float foo=0x0123; 3、对于int a[]=new int[3];下列哪个叙述是错误的?() A.a.length的值是3。B.a[1]的值是1。 C.a[0]的值是0。D.a[a.length-1]的值等于a[2]的值。 4、下列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A.5.0/2+10的结果是double型数据。 B.(int)5.8+1.0的结果是int型数据。 C.’苹’+’果’的结果是char型数据。 D.(short)10+’a’的结果是short型数据。 5、对于下列Hello类,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A.Hello类有2个构造方法。 B.Hello类的int Hello()方法是错误的方法。 C.Hello类没有构造方法。 D.Hello无法通过编译,因为其中的hello方法的方法头是错误的(没有类型)。class Hello { Hello (int m) { } int Hello() { Return 20; } hello() { } } 6、下列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A.成员变量的名字不可以和局部变量的名字相同。 B.方法的参数的名字可以和方法中声明的局部变量的名字相同。 C.成员变量没有默认值。 D.局部变量没有默认值。 7、下列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2019级面向对象技术复习提纲-10页文档资料

2012级面向对象技术复习提纲 概念部分 1 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作出一个简述。 2 理解多态性的概念和应用,理解动态绑定机制。 3 什么是用例图,用例图有哪些部分组成。用例图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用例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4 试描述用例图在UML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掌握用例模型的获取方法。 6 用例之间的扩展、泛化、包含三种关系有什么异同,请分别举例说明。 7 对象与类的概念;类图有哪些元素构成?类之间的关系有哪些?掌握UML中类图的绘制方法。 8 简述类的聚合和组合关系的异同点。 9在绘制类图时,第一步就是发现类,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它的使用方法。 10什么是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为什么将分析类划分成这三种类型。11理解对象图的概念,对象图的适用场景以及它的优缺点。 12互图(时序图与协作图)的概念与作用,掌握其的绘制方法。 13、状态图概念与作用,掌握活动图、状态图的绘制方法。 14类的设计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5 包图与组件图的概念,掌握包图的设计原则,包括稳定性和抽象度的衡量方法。 16掌握设计模式、软件复用的概念,掌握所介绍的各种设计模式(单实例、

工厂、适配器、对象装饰、桥接、职责链、策略等)的用途,类图,以及相关实例。 综合部分 17观察一部电梯的运行方式,并用状态图描述它的各种状态(简化为“第一层”、“向上运动”、“向下运动”、“等待”、“运动到第一层”五种状态)和可能转移。 18简单的数字钟包含两个按钮A和B,系统启动后进入显示时间(时、分、秒)状态。在显示时间状态下按钮A用于切换显示时间->设置小时->设置分钟->显示时间等状态;在设置小时、设置分钟状态下按B键用于修改时间。试画出其状态转换图。 19 用状态图描述顾客在ATM机上的操作过程。ATM机主要包括等待顾客插入磁卡的起始状态和结束服务的终止状态,以及输入密码、选择服务类型、存款及取款等状态。顾客插入磁卡后进入输密码状态,当密码输入正确时进入选择服务类型状态,当输入密码不正确时,停留在原状态,但如果三次不正确,服务结束。进入选择服务类型后根据选择的不同,顾客可进入存款和取款状态。存、取款结束后,顾客既可以选择结束服务到最终状态,也可以选择继续服务回到选择服务类型状态。 20. 信用卡可能处于“开放”和“关闭”状态,其中“开放”状态可以直接进入“关闭”状态,而从“关闭”状态必须提供密码验证才能进入“开放”状态,“开放”状态又包括“透支”和正常状态之间的变化,当剩余金额少于0,或者使用额度大于剩余金额,或者结算余额小于0时进入透支状态,反之则为正常状态。画出信用卡的状态转换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作者:————————————————————————————————日期:

2014-2015学年上期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新建小学:时现洲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

技术经济学总结知识点汇总

1、项目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事业(或任务)。 2、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效益评估方法:贴现现金流法、实物期权法 3、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1)研究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新技术装备的经济效果,寻找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2)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3)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一、现金流的构成和资金等值计算 1、现金流量:技术经济分析中,把各时点上实际发生的以货币形式体现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净现金流量(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因素:投资、成本、收入、税金、利润等。 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3、总成本费用: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总成本费用中含有既不属于现金流入也不属于现金流出的折旧和摊销费。 4、经营成本(现金流出项)=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用于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对固定资产以先行价格重新购置或重新制造所需的全部成本。 5、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折旧法上缴所得税的总额相等,上缴的时间不同 6、销售利润=销售收入-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后4项的和为总成本费用)。 7、营业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折旧、摊销-利息)-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折旧、摊销+利息 =营业利润-所得税+折旧、摊销+利息 =税后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8、销售利润=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 9、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投资收益率、通货膨胀、风险因素。 10、利息是指放弃使用资金而得到的一种补偿或占用资金所付的代价。利息的计算方式有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教学材料: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本 教学时数:16课时 授课教师:王会杰 适用对象:八年级 课程目标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经适应并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将继续采用教师引导与讲练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本课程主要从表格处理、网页制作等学习内容入手,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认识表格处理软件的作用以及学习意义。 ●掌握创建制作表格的方法。 ●利用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运算,修饰表格。 ●创建网站的站点,了解网站三要素网页、主页、网站的关系。 ●掌握制作简单的网页的方法, 课程实施 1.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结合范例、演示、讲练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等项目,尽可能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作品的创作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课时安排:16课时。 3.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4.学生人数:40~50人。 课程内容 第一章表格处理 第一节设计表格 学习内容: 1、认识Excel

2、测量固体密度 3、设计实验表格 学习目标: 1、了解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的优势 2、养成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的习惯 第二节制作表格 学习内容: 1、制作表头 2、填充数据 3、添加标题 4、保存实验表格 学习目标: 1、学会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 2、学会将电子表格保存在制定的位置 第三节数据计算 学习内容: 1、用数据列式计算石块体积 2、用单元格列式计算铁块的体积 3、利用函数得出实验平均值 学习目标: 1、掌握用Excel进行计算的三种方法 2、掌握常用函数的用法 3、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各种计算 第四节数据排序与筛选 学习内容: 1、数据的排序

技术经济学总结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总结知识点 汇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项目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事业(或任务)。 2、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效益评估方法:贴现现金流法、实物期权法 3、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1)研究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新技术装备的经济效果,寻找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2)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3)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一、现金流的构成和资金等值计算 1、现金流量:技术经济分析中,把各时点上实际发生的以货币形式体现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净现金流量(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因素:投资、成本、收入、税金、利润等。 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3、总成本费用: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总成本费用中含有既不属于现金流入也不属于现金流出的折旧和摊销费。 4、经营成本(现金流出项)=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用于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对固定资产以先行价格重新购置或重新制造所需的全部成本。 5、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折旧法上缴所得税的总额相等,上缴的时间不同

6、销售利润=销售收入-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后4项的和为总成本费用)。 7、营业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折旧、摊销-利息)-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折旧、摊销+利息 =营业利润-所得税+折旧、摊销+利息 =税后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8、销售利润=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 9、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投资收益率、通货膨胀、风险因素。 10、利息是指放弃使用资金而得到的一种补偿或占用资金所付的代价。利息的计算方式有单利与复利。其中单利指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生利息,复利是本金和前期利息总额之和计算利息,即前期利息再生利息。 11、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换算方式为: (1/)1m i r m =+-,其中i 为实际利率,r 为名义利率,m 为1年内的计息次数。 12、资金等值是指在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不同时间点发生的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可能具有相等的价值。 利用等值概念,把一个时间点上发生的资金金额换算成另一个时间点的等值资金,这个过程叫做资金等值计算。进行资金等值计算中使用的反映资金时间价值的参数叫折现率。 13、折现是指把将来某个时点的资金换算成现在某个时点的等值金额的过程,折现后的等值金额叫做现值,折现前的金额称为终值,分期等额收支的资金值叫做年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