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

2020年最新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
2020年最新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于

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关于中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词语用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①可译为“在”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童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伤仲永》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其一犬坐于前。——《狼》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第一个“于”)——《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观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于是冰皮始解。——《满井游记》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试用于昔日。/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往身于外者。——《出师表》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是鸱得腐鼠。——《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可译为“到”。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夸父逐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仓鹰击于殿上。/ 何至于此!——《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然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关于中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词语用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代词)这样,那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谓为信然。——《隆中对》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是的,对的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3.(助词)作词尾,表状态,相当于“……的样子”,也可以不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为之怡然称快/ 不觉呀然一惊。——《童趣》

生气莽莽然/ 则黯然缥缈。——《山市》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小石潭记》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杂然而前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者。——《满井游记》

娟然如拭/悠然自得——《满井游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4.(连词)然而,但是

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然胡不已乎?——《公输》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之 之

1.(动词)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饲中。——《陈涉世家》

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①相当于“他”。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借旁边与之。——《伤仲永》

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楚人怜之。/ 令辱之。——《陈涉世家》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将军岂愿见之乎?/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

愿借子杀之。——《公输》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相梁》

②相当于“他们”。

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隆中对》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公将驰之。/ 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③相当于“它”。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学而时习之。——《论语》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

传一项秀才观之。/ 受之天也。——《伤仲永》

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狼》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箬篷覆之。/ 闭之。/ 石青糁之。——《核舟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马说》

弗之怠。/ 走送之。——《送东阳马升序》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明之者谁?——《醉翁亭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二个“之”)——《醉翁亭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公输》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相当于“它们”。

昂首观之。《童趣》/ 忽啼求之。——《伤仲永》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陈涉世家》

⑤相当于“这件事”。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再拜,曰:“请说之。”——《公输》

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

项为之强。/ 为之怡然称快。——《童趣》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心乐之。——《小石潭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4.(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仲永之通悟。——《伤仲永》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爱莲说》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春冬之时。——《三峡》

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益慕圣贤之道。/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腰白玉之环。/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前人之述备矣。/ 览物之情。——《岳阳楼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第一个“之”)——《岳阳楼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山之僧智仙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山水之乐。/ 山间之朝暮也。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此用武之国。——《隆中对》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荆之地方五千里。——《公输》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5.(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心之所向。——《童趣》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满井游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唐雎不辱使命》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而离之刺庆忌也。——《唐雎不辱使命》

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公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6.(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7.(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8.(助词)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妇拍而呜之。——《口技》

卒之为众人。——《伤仲永》

久之。——《狼》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助词)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

期年之后,虽有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满井游记》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因 因

1.(动词)顺着,就着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2.(介词)依靠,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连词)因此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4.(副词)于是,就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因屏人曰。——《隆中对》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诸诸

1. (形容词)众,各个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2. (兼词)相当于“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

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4.人名中的字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

5.姓中的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且且

1.(副词)况且

且为众人。——《伤仲永》

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

2.(副词)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乃 乃

1.(连词)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公输》

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世家》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乃入见。——《曹刿论战》

2.(副词)才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羽、飞乃止。——《隆中对》

3.(副词)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副词)应该,是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则则

1.(副词)乃,就是。用以加强肯定语气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2.(副词)表示顺承

楼愈高,则明渐少。——《山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核舟记》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相当于“那么”。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童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连词)表示假设,想防御“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连词)表示让步,想防御“倒是”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6.(助词)无意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若

1. (动词)像,好像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山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右手攀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逐浪排空。——《岳阳楼记》 2.(动词)及,比得上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3.(代词)你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4.(代词)此,这样的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5.(连词)假如,如果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

6.(助词)用于词尾,可译为“……一样”

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公输》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其其

1.(代词)这,那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一狼洞其中。——《狼》

2.(代词)他,他们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问其姓氏。——《湖心亭看雪》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3.(代词)它,它的

则题名其上。/ 其色墨。/ 其色丹。——《核舟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飞漱其间。——《三峡》

及其日中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柴草堆)——《狼》

帝感其诚。(代词,指愚公)——《愚公移山》

屠自后断其股。(代词,指狼)——《狼》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代词,方仲永)——《伤仲永》

并自为其名。(代指自己)——《伤仲永》

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代指千里马) ——《马说》

其岸势犬牙差互。(它,代小石潭)

——《小石潭记》

增其旧制。(它,代岳阳楼)

——《岳阳楼记》

醉能同其乐。(代词,代宾客)

——《醉翁亭记》

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扶苏)

——《陈涉世家》

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代陈胜、吴广)

——《陈涉世家》

皆刑其长吏。(当地的)

——《陈涉世家》

其乡人也。(他的。指曹刿)

——《曹刿论战》

下视其辙。(代词,指齐军)

——《曹刿论战》

望其旗靡。(代词,指齐军)

——《曹刿论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代古仁人)

——《岳阳楼记》

谓其妻曰。(他的,指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

——《愚公移山》

5. 其中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其一犬坐于前。——《狼》

6.(副词)表语气

其真无马邪?(难道)——《马说》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马说》

安陵君其许寡人。(加强语气,一定)——《唐雎不辱使命》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与与

一、读作yǔ时

1.(动词)给,给予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2.(连词)和,及(注: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公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松武判官归京》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介词)跟,通

(注:介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不构成并列关系,顺序也常常不可颠倒) 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山市》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神情与苏、黄不屑。——《核舟记》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1、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②衣食所安【养生】 ③安能辨我是雄雌▲君谓计将安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⑤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2、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挨着、靠近】 ②比至陈【等到】 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相比】 3、鄙: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见识短浅、目光短浅】 4、兵: ①可汗大点兵▲上使外将兵▲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士兵】 ②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革非不坚利也▲,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5、并: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并且】 ②而两狼并驱如故▲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一起、一齐】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④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 6、策: ①束手无策【方法】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通“册”,记载、记录】 ③执策而临之【鞭子】 ④策之不以其道【用鞭打】

7、诚: ①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宜开张圣听▲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③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果、果真】 8、乘: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骑】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车辆】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 9、从: 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便舍船,从口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自、由】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 ③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一狼仍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跟从、跟随】 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顺着、随着】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⑥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在】 ⑦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悠闲自如】 ⑧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听从、顺从】 ⑨赠从弟【堂房亲属】 10、殆: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大概】 11、道: ①任重而道远▲道渴而死▲会天大雨,道不通▲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道路】

初中语文中考考试易错300个词语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考试易错300个词语汇总 一、词语 绯红fēi hónɡ恪守kè shǒu 记载jì zǎi 妒忌dù jì蹂躏róu lìn 孱弱chán ruò闷热mēn rè脖颈bóɡěnɡ炽热chì rè 羸弱léi ruò脊梁jǐ liánɡ伎俩jì liǎnɡ羁绊jī bàn 骈进pián jìn 愤懑fèn mèn 洗濯xǐ zhuó黄晕huánɡ yùn 惆怅chóu chànɡ剽悍piāo hàn 稽首qǐ shǒu 疟子yào zǐ笑靥xiào yè攒动cuán dònɡ藩篱fān lí晕车yùn chē绰号chuò hào 朔方shuò fānɡ媲美pì měi 缄默jiān mò驾驭jià yù 郝叟hǎo sǒu 阐述chǎn shù御聘yù pìn 确凿què záo 告罄ɡào qìnɡ纳罕nà hǎn 狡黠jiǎo xiá锃亮zènɡ liànɡ鞭笞biān chī亘古ɡèn ɡǔ伧俗cānɡ sú鸟瞰niǎo kàn 咫尺zhǐ chǐ伛偻yǔ lǚ鞭挞biān tà 干涸ɡān hé竦峙sǒnɡ zhì玷污diàn wū执拗zhí niù愧怍kuì zuò窥伺kuī sì谮害zèn hài 伶仃línɡ dīnɡ趱行zǎn xínɡ哺育bǔ yù逮捕dài bǔ模样mú yànɡ

猝然cù rán 胚胎pēi tāi 殷红yān hónɡ 画缯huà zēnɡ毋宁wú nìnɡ秀颀xiù qí 炽痛chì tònɡ庇荫bì yìn 翘首qiáo shǒu 竹篙zhúɡāo 褴褛lán lǚ芳馨fānɡ xīn 掺合chān he 咀嚼jǔ jué庖官páo ɡuān 癖好pǐ hào 栅栏zhà lán 瘠薄jí báo 粲然càn rán 迸溅bènɡ jiàn 字帖zì tiè埋怨mán yuàn 勾当ɡòu dànɡ应届yīnɡ jiè告罄ɡào qìnɡ瞋视chēn shì顷刻qǐnɡ kè纤细xiān xì星宿xīnɡ xiù倜傥tì tǎnɡ骷髅kū lóu 毛坯máo pī蟠龙pán lónɡ 追溯zhuī sù笨拙bèn zhuō桑梓sānɡ zǐ眼睑yǎn jiǎn 荣膺rónɡ yīnɡ丫杈yā chà荒谬huānɡ miù发怵fā chù啜泣chuò qì恣睢zì suī栖息qī xī睥睨pì nì 菜畦cài qí拮据jié jū髀骨bìɡǔ 奇葩qí pā朴刀pō dāo 灰烬huī jìn 滑稽huá jī骊歌líɡē谄媚chǎn mèi 伫立zhù lì粗犷cūɡuǎnɡ妥贴tuǒ tiē濒临bīn lín 栈桥zhàn qiáo 称职chèn zhí一宿yī xiǔ瞻望zhān wànɡ喑哑yīn yǎ 寒噤hán jìn 龋齿qǔ chǐ滞留zhì liú

(2018)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②衣食所安 ③安能辨我是雄雌▲君谓计将安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多歧路,今安在 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比至陈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③ 备:前人之述备矣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犹得备晨炊 本:本在冀州之南此之谓失其本心 奔:屠乃奔倚其下猛浪若奔 毕:吾与汝毕力平险群响毕绝录毕,走送之 薄: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厚积薄发 鄙: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兵:①可汗大点兵▲上使外将兵▲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②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革非不坚利也▲,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②而两狼并驱如故▲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似曾相识燕归来 称:不能称前时之闻不以千里称也先帝称之曰能袒右,称大楚 出:奋袖出臂不复出焉皆出酒食不敢出一言以复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君谓计将安出 辞:辞去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次: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策:①束手无策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③执策而临之 ④策之不以其道 诚:①帝感其诚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宜开张圣听▲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乘: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从: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便舍船,从口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一狼仍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⑥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⑦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⑧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⑨赠从弟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大全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大全 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6.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8.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9.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0.表主管的:知、典、主、司 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稔:庄稼成熟。刈:割;

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秩:官吏的俸禄。) 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1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学生版)完整版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字)(一) 1.安 ①____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__________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③__________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④_________; 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比 ①__________ 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比肩接踵 ④______________ 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 ⑤____________ 君子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3.鄙 ①___________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__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③___________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4.兵 ①__________ 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__________ 兵.甲已足。 (《出师表》) 5.并 ①__________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②__________ 豪杰并.起(《隆中对》) ③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④_________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 ⑤_________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6.策 ①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_________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7.诚 ①_________ 诚.如是。(《隆中对》) ②_________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_________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④_________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8.乘 ①[shèng] ___________________ 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②________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_________ 腾蛇乘.雾(《龟虽寿》) 9.从 ①_________ 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________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__________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___________ 赠从.弟。(《赠从弟》) ⑤___________ 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⑥___________ 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 ⑦___________ 从.军行(《从军行》) ⑧___________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⑨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⑩___________ 溯洄从.之(《蒹葭》) 10.殆 ①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②___________ 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 ①___________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___________ 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___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⑤___________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⑥___________ 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 ⑦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⑧___________ 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12.堵 ①__________ 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13.而 ①____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③______________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④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 说》) ⑤________________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⑥________________ 既而.儿醒:(《口技》) 14.凡 ①______________ 凡.所应有。(《口技》) ②_____________ 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15.方 ①______________ 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______________ 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③__________方.出神(《童趣》方.欲行(《狼》) ④___________ 有朋字远方.来(《狼》) 16.芳 ①_________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②_________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初中九年级语文最新必考成语易错成语释义完整版

初中九年级语文最新必考成语易错成语释义完整版 一、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 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完整)初中部编版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寺词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140字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字) 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3、哪里 比 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 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乘 ①[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旦 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堵土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而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 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 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马说》) 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 阳马生序》) 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 凡 ①凡是凡.所应有。(《口技》) 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 输》) 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③正方欲行 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奉 ①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负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更 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孤 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 (《愚 公移山》) 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 两股.战战。(《口 1

初中中考语文高频常考成语汇总集锦

初中中考语文高频常考成语汇总集锦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细微悠长,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才疏学浅:才识不广,学问不深。常用作谦辞。

初中文言文词语大全分解

第一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之 (1)代词(人、物、事情) a、公与之乘(他) b、悉以咨之(他们) c、而忘操之(尺码) d、嘱予作文以记之(修岳阳楼这件事) e、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f、谨食之(蛇) (2)不译 ①主谓之间:是吾剑之所从坠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 ③其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④语气助词公将鼓之 (3)“的”:故时有物外之趣方为秋田之害 (4)“到、往”:辍耕之垄上 2、足 (1)脚:自度其足(2)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3)值得:不足为外人道者(4)充足:近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自 (1)自己:自度其足(2)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如果:自非亭午夜分(4)在:自三峡七百里中 4、度 (1)测量:非相度不得其情(2)量好的尺寸:宁信度 (3)度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估计、推测:度已失期(5)量长短:先自度其足 5、以 (1)用:何不试之以足徐喷以烟(2)把:以丛草为林 (3)如、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因为:岁以大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可以为师矣 (6)以致:以伤先帝之明以塞忠谏之路也 (7)来、用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8)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9)拿:悉以咨之(10)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11)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6、其 (1)他、他的:置之其坐(2)它、它的:使其冲烟飞鸣 (3)自己的:常蹲其身(4)这:其间千二百里 (5)其中:不能名其一处也(6)难道:其真无马耶 (7)恐怕:其真不知马也(8)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7、或 (1)有:或王命急宣(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3)有时:而或长烟一空(4)有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5)或者: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8、绝 (1)断:沿溯阻绝(2)极:绝巘多生怪柏佛印绝类弥勒(3)消失:哀转久绝群响毕绝 (4)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极点:以为妙绝(6)停:猿则百叫无绝 9、为 (1)因为:项为之强(2)替、给:为天下唱 (3)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同“谓”:孰谓汝多知乎(5)成为:方为秋田之害悉为两段 (6)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予群众所得 (7)做:唐人尚未盛为之(8)刻:每字为一印不以木为之者(9)算是:未为简易(10)发明:又为活板 (11)作为:满铁范为一板(12)强调:则极为神速 (13)行为:行弗乱其所为(1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15)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6)相当于“于”:为其来也 10、岁 (1)年成:岁以大穰(2)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3)每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1、方 (1)正:方出神(2)方圆:方七百里(3)将要:今方(4)方向:而尝极东方(5)才:方两三级 12、如 (1)像:果如鹤戾云端如有所语

(完整word版)最全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最全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复习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复习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岳阳楼记》谪守()越明年( ) 百废具兴( ) 属予作文( ) 胜状( )衔远山( ) 横无际涯( ) 朝晖夕阴( ) 大观也()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浊浪排空( )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 ) 薄暮冥冥(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长烟一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 ) 古仁人之心( ) 不以物喜( ) 是进亦忧()微斯人( ) ( ) 吾谁与归( ) 《醉翁亭记》 名之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临溪而渔()非丝非竹()( ) 树林阴翳()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佳木秀而繁阴()饮少辄醉()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岩穴暝()伛偻提携() 泉香而酒冽()宴酣之乐()弈者胜() 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者()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陈涉世家》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 怅恨久之()苟富贵()安知()適戍渔阳() 屯大泽乡()皆次当行()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今亡亦死()等死()以数谏故()楚人怜之() 为天下唱()卜者知其指意()然足下卜之鬼乎() 念鬼()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固以怪之矣()()间令()往往语() 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忿恚尉() 尉果笞广()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藉第()宁有种乎()徇蕲以东() 比至陈()被坚执锐()刑其长吏()《出师表》 中道崩殂()益州疲弊()盖追先帝之殊遇()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以昭陛下()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 计日而待()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深入不毛()叹息痛恨()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斟酌损益()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临表涕零()()往来二十有一年矣() 《曹刿论战》 齐师伐我()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何以战()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既克() 一鼓作气()再而衰()难测也() 望其旗靡()故逐之()() 《唐雎不辱使命》 易安陵()大王加惠()其许寡人()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怫然怒()以头抢地() 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中考语文易错题大盘点

中考语文易错题大盘点 词语 一、读音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膝盖(xī)草丛(cōng) 胆怯(qiè)解剖(pōu) B脑髓(suǐ)蓦地(mò) 强迫(qiǎng)订正(dìng) C瞥见(piē)处决(chù) 执拗(niù)分泌(mì) D一幅(fú)翘首(qiáo) 魁梧(wú)瓦楞(lèng) 错选答案:D 错选原因:这里有两个不好掌握的音,一个是“瓦楞”的“楞”,另一个是“订正”的“订”,把“订”误读为“dìng”,正确读音是“dīng”。把“楞”误读为“lèng”,正确读音是“léng”。 正确答案:B 2. 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xiào)坦荡如砥(dǐ)辗转反侧(zhǎn)称心如意(chèn) B妄自菲薄(bó)潜移默化(qián)辙乱旗靡(mǐ)挑拨离间(jiàn) C装模作样(mó)峰回路转(zhuǎn)沁人心脾(qìn)赫赫有名(hè) D曲径通幽(qū)上窜下跳(cuàn)随声附和(hè)万籁俱寂(lài) 错选答案:D 错选原因:“装模作样”的“模”的读音是“mú”,“上窜下跳”的“窜”的读音是“cuàn”。 正确答案:C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差使(chāi)颠簸(bǒ)懦弱(nuò)随声附和(hè) B蹒跚(pán)不屑(xiè)热忱(chén)惟妙惟肖(xiào) C脉络(mài)狭隘(ài)混浊(hún)相形见绌(chù) D粘贴(zhān)执拗(niù)恣肆(zì)锐不可当(dāng)

错选答案:A 错选原因:“颠簸”的“簸”的读音是“bǒ”,不是“bō”。“混浊”的“混”字读“hùn”。 正确答案:C 小结: 容易读错的字音多为(1)多音字,如:“处决、订正、间隙、强迫、中看、潜移默化、字帖、挑拨离间、随声附和”等;(2)易读错的字,如“卑劣、订正、逮捕、一幅、根茎、剔除、弦乐、锐不可当、膝盖、脑髓、喷香、脊梁”等;(3)生僻的字,如“蓦地、永垂不朽、觥筹交错、瓦楞、颠簸”等。 二、字形 1. 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鄙薄修葺畸形竹篾 B阔绰倦怠颧骨游弋 C隔阂滑稽琐屑忌讳 D害臊沟壑恳荒无赖 错选答案:A或C 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词的意思,不了解形声字。“恳荒”的“恳”应写为“垦”。同学们误认为“竹篾”的“篾”和“隔阂”的“阂”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D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论学习哪种知识,都应该辩伪去妄,掌握事物的真谛。 B模拟体育加试,同学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应再接再励,攀登高峰。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D工匠们就地取材,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拱石桥——赵州桥。 错选答案:C或B 错选原因:选错的原因是不知道“再接再励”的“励”应写成“厉”;“两全齐美”的“齐”应写成“其”。 正确答案:D 小结: 字形容易判断错误的原因 一是形近字,如“辨识、辨论”,“恳切、开垦”等。二是容易写别字的词语,如“再接再

初中文言文字词解释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最新更新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 1、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③安逸:而死于安乐也 2、比 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3、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4、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 5、并 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②都:并怡然自乐 ③一齐:并杀两尉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驾(坐):乘坐御风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2、堵 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13、而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 14、凡 ①凡是凡.所应有。(《口技》) 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15、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③正:方出神 16、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香:芳草鲜美 17、奉侍奉妻妾之奉 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 18、负①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负者歌于途 ②凭借:负势竞上 19、更 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③还:湖中焉得更此人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20、孤 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 (《愚公移山》) 21、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 两股.战战。(《口技》) 22、故 ①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②所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2016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1、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2、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4、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5、并 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②都并怡然自乐 ③一齐并杀两尉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2、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②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13、比 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14、、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15、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 ③正方出神 16、芳 ①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②香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17、奉 ①侍奉妻妾之奉 ②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 18、负

文言文常用词汇

文言文常用词汇 一、与官职相关 (一)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辞去官职。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9.去:辞职(主动) 免职(被动) 调离 (二)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①《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②《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兼:兼任,同时监管。如①《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②《旧五代史·甘荷余传》: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①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②《南史·虞愿传》: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如《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5.权:暂时代理官职。如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愈吏部权京兆。②《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③《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6.摄:暂代官职。如《新唐书·杜如晦传》: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7.署:暂任、代理官职。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8.守:代理官职。如《三国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9.行:代理官职。如①《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②《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三)表示官员任职的词语。 1.知:主持。如①《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2.典:主持;主管。如《书·尧典》:命汝典乐。《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主持,掌管。如①《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②方苞《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后汉书·张衡传》 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新唐书·魏微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南史·虞寄传》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竝如故。《陈书·袁枢传》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 (四)表示官员调动的词语 1.右迁:升职 2.左迁:贬职 3.谪:贬官或发配边疆 (五)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1.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 职; 3.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 以官职; 4.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前太守臣逵 察臣孝廉” 5.进:推荐“教以推贤进士” 升迁“而仕卒不进” 6.拜:授予官职;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