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楼金矿简介 辽矿的控制_孟宪刚

排山楼金矿简介    辽矿的控制_孟宪刚
排山楼金矿简介    辽矿的控制_孟宪刚

甘肃省阳山金矿田金的赋存状态和金矿物特征

第22卷第4期 Vol.22,No.4 2008年8月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Aug.,2008 甘肃省阳山金矿田金的赋存状态和金矿物特征① 吴春俊1,2,王金荣1,喻光明2,吴继承1,贾志磊1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2.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四川成都610036) 摘 要:甘肃阳山金矿田属于类卡林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千枚岩、蚀变斜长花岗斑岩、蚀变 砂岩、蚀变灰岩四种。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矿石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 银金矿。金矿物以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等形式嵌布于毒砂、黄铁矿、辉锑矿、粘土矿物等主要载金矿物 中,且毒砂、黄铁矿、辉锑矿较其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金矿物形态各样,粒度以微细粒为主。金矿物特 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岩浆岩和地幔,成矿作用与印支晚期中酸性侵入岩 有关。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的矿床成因认识相一致。 关键词:金矿床;矿物特征;赋存状态;阳山;甘肃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8)04-0353-04 0 前言 阳山金矿田位于川、甘、陕三省交界甘肃文县,西起泥山、汤卜沟,东至张家山一带,由张家山矿段、阳山矿段、高楼山矿段、安坝矿段等组成,已探明金储量已达300多吨。大地构造位于杨子板块以北、中朝板块以南、松潘-甘孜褶皱系以东的三角区内,是找金的“金三角”区,属西秦岭南亚带,为西秦岭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区域构造位于白龙江复背斜的东南部,主要构造统称文县弧形构造,主要由一系列近EW向的断裂构造构成(图1)。包括了松柏-梨坪断裂、安昌河-观音坝断裂、马家磨-魏家坝断裂、白马-临江断裂,弧顶位于联合村安坝、文县一带,在弧顶断裂走向近EW向,在东翼变为NE向,西翼变为NWW向。矿带内出露地层是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三岩性段,为一套有蚀变的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主要岩性为泥质蚀变千枚岩、砂质蚀变千枚岩夹泥质页岩和碳质板岩及少量薄层灰岩。矿带内出露的岩浆活动较弱,有小量的酸性岩脉斜长花岗斑岩脉及小岩珠、火山角砾岩。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赋存于中泥盆统金窝子组中,受NNE向低角度断层控制的蚀变灰岩型,以阳山金矿段为代表,属于该类型的矿脉为2、6、9号脉;二是产于印支晚期斜长花岗斑岩体中,受NNW 向陡断层控制的石英脉型、蚀变千枚岩型、蚀变斜长花岗斑岩型,以安坝矿段为代表。金矿体以脉状为主,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结构、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充填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团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碎裂构造最普遍,片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次之。对于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田,前人在矿床的地球动力学、岩浆演化、 矿田的控矿构造和控 图1 阳山金矿田及周边地质略图 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Yangshan gold ore field and its periphery T-三叠系 C-石炭系 D-泥盆系 Z-震旦系1-石英闪长岩 2-断裂 3-岩层产状 4-阳山金矿田 ①收稿日期:2007-12-06 作者简介:吴春俊(1973-),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工作。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低,为了提取黄金,需要将矿石破碎和磨细并采用选矿方法预先富集或从矿石中使金分离出来。黄金选矿中使用较多的是重选和浮选,重选法在砂金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浮选法是岩金矿山广为运用的选矿方法,目前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此法选金,选矿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破碎与磨矿 据调查,我国选金厂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采用标准型圆锥碎矿机中碎,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碎矿机以及对辊碎矿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碎矿,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碎矿流程。 为了提高选矿生产能力,挖掘设备潜力,对碎矿流程进行了改造,使磨矿机的利用系数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多碎少磨,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二)重选 重选在岩金矿山应用比较广泛,多作为辅助工艺,在磨矿回路中回收粗粒金,为浮选和氰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改善选矿指标,提高金的总回收率,对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山东省约有 10 多个选金厂采用了重选这一工艺,平均总回收率可提高 2% ~ 3% ,企业经济效益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得数百万元的利润。河南、湖南、内蒙古等省(区)亦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

旋流器等。从我国多数黄金矿山来看,浮—重联合流程(浮选尾矿用重选)适于采用,今后应大力推广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提倡能收、早收的选矿原则。 (三)浮选 据调查,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浮选法选金,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精矿运输损失,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采取就地处理(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在黄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通常有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工艺。近年来在工艺流程改造和药剂添加制度方面有新的进展,浮选回收率也明显提高。据全国 40 多个选金厂,浮选工艺指标调查结果表明,硫化矿浮选回收率为 90% ,少数高达 95% ~97%; 氧化矿回收率为 75% 左右 ; 个别的达到 80% ~ 85% 。近年来,浮选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以及科研成果很多,效果明显。阶段磨浮流程,重—浮联合流程等,是目前我国浮选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湘西金矿采用重—浮联合流程,进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获得较好指标,回收率提高 6% 以上;焦家金矿、五龙金矿、文峪金矿、东闯金矿等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又如新城金矿,原流程为原矿直接浮选,由于含泥较高(矿石本身含泥高,再加采矿尾砂胶结充填强度不够,带入部分泥砂)使选矿指标连续下降。经考查试验,采用了泥砂分选工艺流程,回收率由 93.05% 提高到

金矿报告书.doc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金沙州金矿工程系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招商引资项目。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黄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对近地的金矿进行采矿取金,这种无序的粗放采金,浪费甚至破坏了国家黄金资源,同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为了保证国家黄金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发展地方经济,控制农民小采选的乱挖乱采,控制矿山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常德市鼎城区计划委员会以常鼎计基[2001]57号文批复同意常德市鼎城区常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沙州金矿工程立项。该项目拟采用井下开采和重选选矿工艺,金精矿是本工程的唯一产品。 1992年~1996年,鼎城区黄土店镇政府在区黄金局、武警黄金十六支队的支持下,组织了以金霞金矿地测科为主的勘探队伍,对以金沙州段为重点的地段进行地质普查,圈定了三个矿段,共计算普查黄金资源矿石量约24万t,金属量2.76t,平均品位11.28g/t。 2000年8月~10月,为进一步查明金沙州地段的黄金资源储量,武警十六支队对该区进行了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共圈定了五个矿体,计算普查D+E黄金矿石量44956t,金属量612kg,平均品位13.61g/t。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常德市鼎城区常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进行“常德市鼎城区常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沙州金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院对该项目有关基础资料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组织课题组与建设单

位及有关环保主管部门一起进行了现场踏勘,于2002年1月提交了“环评大纲”,并根据批复的环评大纲开展工作,编制了本环评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 本项目环评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29 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 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和HJ/T19-1997 国家环保局 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1988年6月10日)⑾、《湖南省常德金霞金矿V3号矿脉地质普查报告》湖南省常德金霞金矿 ⑿、《关于同意金沙州金矿工程立项的批复》常鼎计基[2001]57号 ⒀、《常德市鼎城区常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沙州金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合同》(代委托书) ⒁、《环评大纲》 ⒂、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金矿的选矿方法

金矿选矿 根据矿物中金的结构状态和含金量,可将金矿床矿物分为金矿物、含金矿物和载金矿物三大类。所谓金的独立矿物,系指以金矿物和含金矿物形式产出的金,它是自然界中金最重要的赋存形式,也是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目前主流的选金工艺 一般都通过破碎机破碎-再进球磨机-粉碎,通过重选、浮选 提取出来精矿和尾矿,再通过化学方法,最后经过冶炼,其产品最终成为成品金。 该选矿工艺可理解为: 原矿进行第一段破碎后进入双层振动筛筛分 上层产品通过再破碎后与中层产品一同进行第二段破碎 第二段破碎产品返回合并第一段破碎产品又进行筛分。 筛分后的最终产品通过第一段球磨机进行磨矿并与分级机构构成闭路磨矿 其分级溢流经旋流器分级后进入第二段球磨机再磨 然后与旋流器构成闭路磨矿。 旋流器溢流首先进行优先浮选 其泡沫产品进行二次精选、三次精选最终成为精矿产品 经优先浮选后的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二次精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选别流程 一次精选的尾矿与一次扫选的泡沫产品一并进入旋流器进行再分级、再选别 二次精选与一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三次精选与二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破碎及研磨 2 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 采用标准型圆锥破碎机中碎 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破碎机以及对辊破碎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破碎 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为提高产量及设备利用系数 选矿厂一般遵循多碎少磨原则 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重选 重力选矿是按矿物密度差分选矿石的方法 在当代选矿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旋流器等。 浮选 我国80%的选金厂采用浮选法选金 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精矿运输损失 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多采取就地处理 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 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 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 在选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 化选

排山楼金矿

排山楼金矿 排山楼金矿位于辽宁阜新地区,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之一,该金矿是辽宁省地矿局区调队根据水系沉积物异常所发现的。排山楼金异常区位于医巫闾山地球化学分区北缘,该异常是一个由Au、Ag、Sb、Hg等元素组成的低缓组合异常。金元素异常形态呈东西向延伸的不规则带状,西面未封闭延入白垩系孙家湾组。 该矿床特点为矿体规模大、分布集中,品位低但均匀稳定,易于露天开采。矿床位于阜新市南东18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1度45分15秒,北纬41度52分25秒。 1、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东段,北镇凸起的北部。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白云质大理岩和磁铁石英岩扁豆体。矿区西部零星出露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和高于庄组白云岩。矿区南部出露有华力西期花岗岩;东北部有燕山早期花岗岩出露,此外尚有石英闪长斑岩、流纹岩、煌斑岩等脉岩侵入。金矿床赋存于华力西期和印支-燕山期的韧性剪切带交汇部位的粗糜棱岩和超糜棱岩中。顶板是白云质糜棱岩,底板是黑云斜长糜棱岩。金矿化沿糜棱面理分布,形态简单,为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糜棱岩化带的产状一致。矿体稳定,向下延深大于延长。矿区平均品位4.5g/T,储量为32000Kg。 矿石中的载金矿物:除自然金外主要为黄铁矿和石英,其次是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 金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裂隙金为主,点92%,而包体金只占8%。金的成色为92.9%,深度越大,成色越高。金矿物粒度以微粒金为主,占96%,在0.01-0.05mm 之间,最大粒度为0.04cm。深度越大,粒度越小。 2、矿床重砂矿物特征: 矿区水系沉积物中具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辰砂等重砂矿物的组合异常。 3、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金及其伴生元素构成的组合异常,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水系沉积物中有由AuAgSCuPbMoAsBi等元素构成的组合异常;原生晕中富集元素组合是AuP;贫化元素组合是La、Y;Pb、Zn、Cd、Hg;W、Sn、Be、Mo;Nb、Ba等。Au、Ag、Cu 元素呈正相关关系,Au与Hg呈负相关关系,矿区北部Ag出现高背景区。

对金矿地质勘查的探讨

对金矿地质勘查的探讨 黄金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世界对黄金需求量的逐渐增大,它也成为一种比较稀缺的矿产资源,对它的勘查和储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标签:金矿地质勘查 1我国金矿资源分布 (1)分布相对集中,受构造控制明显各个地区的地壳结构和发展演化的不同导致金矿床和矿点在全国范围内呈不均匀分布,但各金矿点在区域上分布还是相对集中的,大多数金矿床产于古地台区及其边缘坳陷或断陷带中。 (2)成矿时间相对集中。我国金矿床在各个地质演化阶段都有产出,但比较大的金矿床主要集中于前寒武纪和中生代。前寒武纪的金矿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的金矿。太古代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块周边,多以华北地块的基底岩系―太古宙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岩系,如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成矿年龄为2015.2Ma。元古代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江南地区和华北陆块的北缘地区,这些矿床主要以扬子地块基底岩系和江南古陆变质浊积岩系为主要富矿岩系,如湖南新塘冲金矿的成矿年龄为829Ma。中生代金矿床是我国最重要且最多的金矿,金矿床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3)以中小型矿床为主,矿石品位中等相对国外富金国家而言,我国金矿床规模普遍较小,以中小型矿床为主。我国已发现的金矿床约7148处,其中大部分储量小于100t。我国早期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有山东玲珑、焦家、新城以及台湾金瓜石金矿床等。近年又发现了几个大型金矿,如冈底斯雄村铜金矿、东昆仑青海大场金矿、甘肃阳山金矿、山东寺庄金矿、海南抱伦金矿等,其中甘肃阳山金矿为特大型金矿,储量达308t。我国中小型金矿床的品位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而大型金矿床的矿石品位反而较低。岩金类矿山中,大中型矿床金品位为6.56g/t,小型的为8.04g/t,平均为7.19g/t;砂金类矿山中大中型矿床金品位为0.33g/t,小型的为0.499g/t,平均为0.39g/t。 2对开展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提出的几点要求 2.1加大资金投入,盘活金矿勘查工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金矿勘查预算已远不能满足现如今金矿勘查工作需要,从而致使金矿开采出现了资金投入负增长,一方面,展望近几年金矿预算投入,所投入资金涨幅变化不大,较前几年总投入量上并没有很大变化,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的进度而相应提高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地质勘查行业近今年的逐渐萧条,人员富余越来越明显,退休金、人员工资都占据着历年来的预算,然而随着退休金及工资逐年增长,真正投入到金矿勘查工作中的资金越来越少,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图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7位。我国金矿分布广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在全国各个省(区、市)都有金矿产出。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265处。就省区论,以山东独立金矿床最多,金矿储量占总储量14.37%;江西伴生金矿最多,占总储量12.6%;黑龙江、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金矿资源也较丰富。金矿矿床分内生、外生两大类。 内主矿床中以岩浆-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最重要,前者如山东焦家金矿,后者如小秦岭地区;沉积改造微细粒型金矿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如贵州黔西南金矿);砂金矿亦占有重要地位。金矿成矿时代的跨度很大,从距今约28亿a左右的太古宙开始,一直到第四纪都有金矿形成。但56%的金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其次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矿储量,占总储量的36%,古生代的金矿相对较少,只占5.7%。 中国最有名的金矿是山东的胶东金矿,金矿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市地区,最主要矿区是玲珑金矿。该矿区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建国以来引进现代采治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产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河南西部小秦岭金矿等。 重要金矿类型及成因 金厂峪金矿在清朝未年就已成为全国的三大金矿之一,其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的迁西群,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是晚燕山期花岗岩,目前该矿已有日处理500吨矿石的选厂。小秦岭矿金矿主要采区是文峪上官,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太华群,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闪片麻岩,科学家们发现金矿都产在脉岩中,称作含金石英脉。迄今小秦岭金矿田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多条,有30多条长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长达数百米,厚0.4-1.5米。吉林省的夹皮沟金矿主要产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中的含金石英脉。该矿从19世纪初开采。六十年代以来,又发现大中型金矿10余处。 中国第二大金矿类型是沉积岩型,即所谓“卡林型”或“微细浸染型”。这类矿虽然品位较低,金粒细小而且分散,但矿床的规模大,在当今采矿、选治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产量。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陕,其次为桂西北,也先后发现了金芽、高龙等矿床;后者以川西北地区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个较大金矿采区。科学家们认为,在沉积型金矿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成矿(即生物成矿)的机制不容忽视。在漫长的沉积期,许多海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及干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并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机质的金源岩。以后,通过有机质的还原再使Au从各种搬运流体中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第三大金矿类型是火山岩型金矿。其中台湾基隆金瓜石金矿陆相火山岩型金矿最为典型。清光绪年间就已开采,最为鼎盛时期年产黄金2.6吨,铜7000吨。矿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砂质岩所夹的安山岩中,为裂隙充填交代型。此外还有侵入岩及外接触带型金矿床,但重要意义不如前述三种。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采和利用黄金的国家之一,在告别20世纪、迎接新千年之际,我国的金矿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探明是我国金矿开发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

海西州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

海西州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二ОО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南、海北州为界。东西长837公里,南北宽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州府设在德令哈市。 一、矿产资源概况 海西州境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盆地总面积25.6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8.8%。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素有中国“聚宝盆”之美称,丰富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铅锌、黄金、石棉及多种非金属矿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芒硝、锂矿、锶矿、石棉、电石用灰岩等7种矿产居全国各省首位,还有近30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1年底海西州范围内已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已发现125种矿产的69%,计有矿产地(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约1050处。其中探明有储量的矿产57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105种的54%;已编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48种,占全省88种的55%,其中能源矿产3种,非能源矿产43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7种)、水气矿产2种,计有大型矿床63个,中型矿床38个,小型矿床88个,合计189个。全州各类矿产资源保有的资源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16.39万亿元,约占全省保有的资源储量潜在经济总价值的95%。 1、能源矿产

海西州有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3种,即石油、天然气和煤。油页岩和铀钍只有少数矿点。 石油:石油较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现已探明油田19处,其中中型7处,小型12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5377万吨,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居全国第13位,其中有可采储量0.46亿吨,目前仍保有可采储量约0.27亿吨,主要有尕斯库勒、花土沟、

采矿工程排山楼实习报告

排山楼金矿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采矿11-7 姓名*** 指导教师***

1.排山楼金矿基本概况 排山楼金矿位于辽宁省阜新市东南,直距18公里。行政区划属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民、国华两乡管辖,矿区面积30平方公里。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21°43′00″~120°48′13 ″,北纬41°51′23″~41°53′40″。矿区中心距新民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阜新市公路运输距离28公里,有公路相通,由阜新市转铁路运输可达全国各地,交通方便。 该矿床特点为矿体规模大、分布集中,品位低但均匀稳定,易于露天开采。矿床位于阜新市南东18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1度45分15秒,北纬41度52分25秒。 1、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东段,北镇凸起的北部。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白云质大理岩和磁铁石英岩扁豆体。矿区西部零星出露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和高于庄组白云岩。矿区南部出露有华力西期花岗岩;东北部有燕山早期花岗岩出露,此外尚有石英闪长斑岩、流纹岩、煌斑岩等脉岩侵入。 金矿床赋存于华力西期和印支-燕山期的韧性剪切带交汇部位的粗糜棱岩和超糜棱岩中。顶板是白云质糜棱岩,底板是黑云斜长糜棱岩。金矿化沿糜棱面理分布,形态简单,为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糜棱岩化带的产状一致。矿体稳定,向下延深大于延长。矿区平均品位4.5g/T,储量为32000Kg。 矿石中的载金矿物:除自然金外主要为黄铁矿和石英,其次是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

金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裂隙金为主,点92%,而包体金只占8%。金的成色为92.9%,深度越大,成色越高。金矿物粒度以微粒金为主,占96%,在0.01-0.05mm之间,最大粒度为0.04cm。深度越大,粒度越小。 2、矿床重砂矿物特征: 矿区水系沉积物中具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辰砂等重砂矿物的组合异常。 3、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金及其伴生元素构成的组合异常,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水系沉积物中有由Au Ag S Cu Pb Mo As Bi等元素构成的组合异常;原生晕中富集元素组合是Au P;贫化元素组合是La、Y;Pb、Zn、Cd、Hg;W、Sn、Be、Mo;Nb、Ba等。Au、Ag、Cu元素呈正相关关系,Au与Hg呈负相关关系,矿区北部Ag出现高背景区。 该矿1996年9月开始建设,97年7月建成投产,98年8月通过了原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组织的竣工验收。企业原设计生产规模1200吨/日,经改造目前已达到近2000吨/日生产能力。采矿方式为先露天后井下开采,选矿工艺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提金工艺,尾矿采用压滤干堆技术,含氰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矿山从事矿业生产总人数为900余人,其中矿属人员400余人,外委施工人员500余人,用工实行聘用制与合同制,一人多岗、一职多能,运修合一。采矿工程承包给两家施工单位,矿山设立坑口按合同或协议对施工单位进行生产技术管理。 排山楼金矿是一座适应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按照现代化管理理念和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来的新型矿山。建矿以来,在矿山建设生产和发展过程

青海省大柴旦滩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浅析

青海省大柴旦滩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浅析 本文着重从滩间山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方面来探讨滩间山金矿的成因,并总结出了滩间山金矿”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 标签:滩间山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0前言 不同地质单位在该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自1986年青海省地质五队组织岩金找矿组,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进行岩金找矿时,在赛什腾山独龙沟上奥陶统滩间山群地层中发现岩金矿化,为柴北缘岩金找矿拉开了序幕。 1区域地质背景 滩间山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柴达木准地台与祁连地槽褶皱带之间的柴北缘残山断褶带的西段。区域不同时代地层和主干断裂呈北西向展布。下元古界达肯大坂岩群构成区域结晶基底。中元古界万洞沟群形成于陆缘裂陷槽内为金的矿源层。上奥陶统滩间山群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经历了绿片岩相区域变质。晚古生代地层仅有零星分布。区域内不同时代地层均为断裂接触,中酸性侵入岩发育。该区域各时代地层的Au、Ag、Cu、Zn的背景含量均低于地壳的平均含量,而As、Pb的背景值大都高于地壳的平均含量。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绝大部分为万洞沟群,仅在沟谷地带有第四系洪积物分布。万洞沟群为一套遭受区域变质及动力变质的碳泥质碎屑和富镁碳酸岩建造,总体呈NW向展布。按岩石组成及岩石类型特征分为上、下两个岩组: (1)下岩组—大理岩。出露于矿区北东角及南部居左的部位,由厚层状白云质大理岩和条带状白云质大理岩组成,上部有碳质绢云千枚岩夹层。虽然大理岩中局部黄铁矿含量较高(达10%),但无金矿化显示(值得注意的是:青龙沟金矿床中就有蚀变含铁白云质大理岩矿石),而该岩组上部碳质绢云千枚岩夹层常显示金矿化,局部形成金工业矿体,显示金成矿与碳质岩系地层关系密切,碳质千枚岩的原始炭质对金有吸附作用,有利于矿质在该层富集。 (2)上岩组—碳质千枚岩片岩组。斑点状碳质云母片岩:矿区内广泛分布,为金矿体的主要围岩。“斑点”含量5—20%不等;多呈圆形、椭圆形,部分呈规则多边形,其大小一般为1—6毫米;其成分较为复杂,多由绢云母、石英及碳质(无机碳及石墨)组成,部分呈花瓣状、放射状分布(可能由堇青石变斑晶交

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简介

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第一节控矿剪切带特征 一、剪切带的一般特征 谢家沟金矿区及其外围发育一组平行产出、总体走向NE30°的韧性剪切带构造,产状115~120°∠75~85°,矿体为韧性剪切带构造所控制。每一条韧性剪带宽50~80m不等。 图3-7 谢家沟金矿控矿模式图 第二节矿体地质特征 该矿床主要脉带为3号脉带。目前工程已基本控制的主要脉带有3号脉带,

矿体赋存在NE300延伸,宽80-100m的剪切带中。 一、3号脉带:3号脉位于F3断层的下盘,为目前控制储量最多的脉带,由3-1、 3-2、 表3-6 矿脉特征一览表 3-3、3—4、3-5、3-6、3-7、3-22八个矿体组成,其资源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70.2%,主要分布在基线东0-80米范围内。矿化体严格受剪切带控制,工业矿体虽然在走向上有时尖灭,矿化蚀变带沿走向非常连续稳定。 ① 3-1#矿体: 80线至115线之间,走向延伸控制长度1000余米,延深控制从259m水平至-250m水平,近600余米。259m标高至327标高水平95线附近形成工业矿体。四条矿脉走向均为NE15°-20°,呈左行雁行式排列。单矿体体厚度3-15m不等,品位4-8×10-6,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在主应变带中心和脉体边部NW向节理发育地段形成石英-硫化物细脉群矿体,局部地段也见50-80cm宽的石英

硫化物脉。富矿体呈襄状或豆荚状产出,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延伸均不大。矿脉体北部为F3断层截断,上盘矿体呈左行移位,但移位距离不超过10m,矿体下盘矿体相对上移,而上盘矿体相对下移,位移距离不超过20m。矿体矿化不均匀,沿走向,倾向品位变化均较大,局部富矿段品位超过200×10-6。另外,矿体为NW向脉岩截断,但在走向上没有形成较大位移。而在脉岩两侧矿体品位升高易形成富矿体,表明脉岩形成过程中,具有一期重要的叠加成矿作用。 矿脉北延脉为隐伏矿体,地表只有绢英岩化糜棱岩蚀变带,具金矿化异常。地表主要分布在122线附近,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120线-128线之间。170水平以下,工程控制表明以122线钻探工程品位最好为4.49×10-6,矿体厚度11.7m,矿脉平均品位5.00×10-6。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 ② 3—2#矿体 3-2号脉位于F3断层的上盘,主要分布在基线东0-40米范围内,93线至110线之间,走向延伸近300余米,延深控制近150余米,矿体厚度2.55-6.90米。矿脉平均品位4.82×10-6。 ③ 3-3#矿体 3-3#矿体位于120-135线之间,-30m至-370m标高范围之内,主要为钻孔工程控制,产状79°/117°,平均厚度2.65m,沿走向最大长度200余米,延倾向最大长度325m,平均品位3.92×10-6 。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糜棱岩,矿体两侧钾化蚀变带较窄。 ④ 3-4#矿体 3-4#矿体位于105-110线之间,为一隐伏矿体,+50m至+150m标高范围之内,主要为钻孔工程控制,产状76°/120°,平均厚度1.12m,沿走向最大长度40余米,延倾向最大长度71m,平均品位5.38×10-6 。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糜棱岩。 ⑤ 3-5#矿体 3-5#脉在120-135线地表出露。探槽工程、钻孔工程联合控制矿体。在170水平以上矿化不均匀,只局部见有小规模工业矿体,绢英岩化糜棱岩蚀变带宽10-20m不等。在走向上连续,深部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128线-135线之间,

金矿石中提炼金的方法

金矿石中提炼金的方法 单一浮选适用于处理粗、中粒自然黄金铁矿石。经破碎后的矿进入球磨机,磨细呈矿浆后进入浮选。在浮选中,用碳酸钠作调整剂,使黄金上浮。同时用丁黄药与胺黑药作补收剂,使金矿粉与矿渣分离,产出金精矿粉。 重力选矿系利用黄金与其它矿物比得的差异性进行浮选。比重差异愈大,更易于分离。将含金矿沙置入圆筒筛,通过高压水进行流矿,大于筛孔的砾砂经溜糟、皮带输送入尾矿场;小于筛孔的矿沙通过公配器输入1-3段圆跳汰机,经3段跳汰机精矿自流入摇床,进行粗、细、扫选,生产出精沙矿。此法多用于流沙矿,细碎后的矿石也可适用。 混汞浮选适用于处理自然金嵌布粒度较粗,储存在黄铁矿和其它硫化矿石。与单一浮选不同的是在磨矿后加汞板进行金回收,回收率可达30-45%。混汞后的矿浆,通过分级机溢流进行浮选。为使更好地生成汞金,磨矿时加添一定浓度的碳酸纳、苛性钠等,可使汞金回收率提到70% 。 炭浆法提金工艺,这种工敢是8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提金方法,用在处理含金褐铁矿氧化矿石的选别效果更佳。1983年,中国黄金总公司对潼关金矿的选矿工艺决定改造,引用美国戴维麦基公司的炭浆提金新工艺。炭浆法即在氧化浸出的同时,进行活性炭吸附,提高金的浸出率。其流程包括:两段闭路破碎,两段磨矿,挽流器溢流产品-200目占95%,而后进入浓密机,将矿浆浓度由18-20%浓缩为42-45%左右,再经缓冲槽进入浸出吸附槽,进行浸出作业,同时用椰子壳制成的活性炭吸附,得出最终产品载金炭。尾矿用高频完全筛回收碎活性炭中的金,而后用液氯处理含氰尾液。金回收以解析、电解、酸洗等方法获得。解

析用高浓度氰化物、高碱度,进行高温高压将载金炭中的金解析下来,再将载析下来的溶液送电解回收。电解槽以钢棉为阴极、不锈钢为阳极,使金吸附在钢棉上,解析下来的活性炭用盐酸洗涤,附去炭酸钙以及其他杂质,最后在返600℃的回转窑中再生。此项工艺经过1986-1987年的试行情况分析,1987年的浸出率比1986年5个月平均指标低5.73个百分点,为81.36%。而且各月浸出率波动较大,最你为33%,最高达98.4%。原因是矿厂中硫化物及铜的含量比1984年1月和5月分别由国内、国外试验分析的结果都有增加的趋势,银、铝、铜增加亦较显着,影响炭浆工艺的浸出效果。故于1987年改造了一条浮选流程,把部分含铜较高的硫化矿用浮选法处理,既利用了原浮选系列闲置设备,又保证了炭浆法的浸出率。冶炼经过各种选矿方法生产出金精矿粉、加入KNO3氧化剂及银和硼砂。当炉温升到700℃时,毛金熔化,炉温升至1000℃,熔液开始沸腾,渣液呈飘浮状,白炽明亮的金质下沉平静,当炉温加温至1250℃-1350℃时,渣液表面亮度变暗,经数次扒去渣液,生产出纯金。总过程是通过熔化使熔液中的过剩硫等化合物氧化除去。电解直接冶炼此法为潼关金矿所采用,以钢棉为阴极直接熔炼得金银合质金。由于此法原设计所得合质金,金银不易分离,交售时白银不予计价,钢棉一次使用混入渣,成本太大。现改为水洗电解钢棉,得金银泥,一般品位为22-28%的金,15-20%的银,在金银分离反应时银、铜、铁等渣质进入溶液,而金不溶解,呈红棕色状态存在,而后将金泥水洗、烘干和溶剂一起冶炼。

吉林省延边地区预查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吉林省延边地区预查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1 地层 预查区内地层对金、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的有太古界夹皮沟群、元古界集安群、老岭群、色洛河群,以及古生界寒武系青龙沟群、志留系五道沟群、石炭系天宝山组、二叠系庙岭组、满河组,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从已知金矿床分布特点来看,延边地区的志留系五道沟群、侏罗系刺猬沟组、白垩系金沟组、第三系珲春组砂砾岩与金关系密切。 2 构造 根据板块——地体理论,延边地区可划分为延吉、和龙、牡丹岭、黄泥岭、吉林、兴 断裂构造的不同规模,对成矿又有不同的控矿意义。本区断裂构造及控矿作用见表1。 3 岩浆岩 与金、多金属矿产有关的岩浆岩为海西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系列,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系列和次火山岩,燕山期次火岩。 4 矿产 延边地区矿产以金、铜为主,典型金矿床有小西南岔、海沟、闹枝、刺猬沟、五凤、金谷山、天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以及珲春、金仓砂金矿等。

延边州主要断裂带及其控矿作用一览表表1 2

3

4

5 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及自然重砂异常特征 5.1地球物理场特征 据《吉林省东部山区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报告》该区喷出岩的密度值均小于侵入岩的密度值,无论是喷出相还是侵入相随其基性程度的增高其密度值增大;金属矿石密度均较大,一般大于3×103千克/立方米,各时代地层均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密度变化基本趋势是由新到老密度值逐渐增大,各个时代地层之间存在有密度介面。 岩石类型的磁性表现为沉积岩基本上无磁性;变质岩类:正常沉积的变质岩大都无磁性,角闪岩、斜长角闪岩普遍显中等磁性;片麻岩、混合岩在延边地区为弱磁性,总的看变质岩的磁性变化较大。 火山岩类岩石普遍具有磁性,并且具有从酸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由弱到强的变化规律,延边地区的部分酸性岩表现为无磁性。 以总的趋势来看,各类岩石的磁性基本上按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的顺序逐渐增强。 根据磁异常轴向来看,延边地区以正磁场为主。 夹皮沟金矿带位于布格重力异常北西向弧形梯度带上和负磁异常带及负磁异常带中的局部正异常边部,小西南岔金矿位于起伏正磁场中,局部强磁异常的边缘,在磁异常等值线转弯处和北东向负重力场与正重力场过渡带上,五凤金矿位于大片火山岩上跳跃正磁场部的起伏负磁场中和重力等值线向北东弯曲处,刺猬沟金矿处于起伏正叠加磁场中的相对磁场处和重力等值线向北西弯曲处。 5.2地球化学场特征 与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体,主要有太古宙夹皮沟群、元古宙集安群、老岭群、古生界、中生界火山岩、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等。 据《吉林省东部山区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报告》统计: 太古宙夹皮沟群与金、铜矿产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其Au元素丰度值为2.24×10-9,与省内丰度值相比为1.79,另Cu、Pb、Zn、Ag元素丰度值亦高于省内丰度值,呈富集趋势。Au、 C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异常元素组合复杂,规模大,强度高,并且异常规模与金铜矿规模成正比,本区Au 异常主要发育在金城洞至和龙一带。 元古宙集安群、老岭群分布范围内,地球化学异常以Pb、Zn、Au、 Cu、Ag、

提金技术工艺大全(专利)

提金技术工艺大全(专利) 提金技术工艺大全(专利) 金矿提金专利 1、氨法分离金泥中的金银 2、氨氧化炉废料回收铂金的方法 3、边磨边浸-液膜萃取提金工艺方法 4、从低品位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方法 5、从废催化剂回收金和钯的方法及液体输送阀 6、从废炭中回收金的新工艺 7、从浮选金精矿焙砂废矿浆中回收金的方法 8、从含金含铁硫化物矿当中回收黄金的工艺 9、从含金贫液中萃取金的方法 10、从含金物中无氰浸提金的方法 11、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方法 12、从金矿提取金、铂、钯的方法 13、从金矿尾矿库溢流水中回收金的方法 14、从金矿中综合提取金、银、铜的工艺过程 15、从金铜矿中提取铜铁金银硫的方法 16、从硫化物铜矿中浸提回收铜、银、金、铅、铁、硫的方法及设备 17、从难处理金精矿中提取金的方法 18、从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银

19、从难浸矿石中提取金的方法 20、从难浸硫化物矿石、碳质矿石中提金的预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21、从难熔含金含铁的硫化物矿石中回收黄金 22、从难熔含金含铁硫化物精矿中回收黄金的工艺 23、从贫金液、废金液中提取金的液膜及工艺 24、从铅阳极泥提取金、银及回收锑、铋、铜、铅的方法 25、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 26、从氰化含金废水中回收金的吸附装置 27、从铁矿中综合回收金的方法 28、从铜电解阳极泥中提取金、银的萃取工艺 29、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铂钯和碲 30、从载金炭上解吸电解金的工艺方法 31、催化氧化酸法预处理难冶炼金精矿 32、萃取分离金和钯的萃取剂及其应用 33、低温硫化焙烧—选矿法回收铜、金、银 34、低压热酸浸聚氨酯泡沫提金法 35、高含量黄金样品中金含量的快速测定法 36、高压釜快速氰化提金方法 37、含金矿粉氰化提金添加剂 38、含金氯化液还原制取金的方法 39、含金尾矿库浸工艺 40、含金尾矿无制粒化学疏松堆浸工艺

广东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广东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广东省位于我国南部,濒临南海,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广东金矿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已相继查明了一批金矿床,特别是“六五”期间河台大型金矿床的发现,使广东成为我国新的重要黄金生产基地。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90处,分布在45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43处,包括岩金矿床25处(特大型1处,中型5处,小型19处),砂金矿床7处(中型1处,小型6处),伴生金矿床6处(中型2处,小型4处),小型共生金矿床5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63.66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58.530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1.32%,居第20位。全省保有储量为51.88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49.611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31%,居第21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39.700吨,砂金保有储量8.071吨,伴生金保有储量4.996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16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63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38吨,主要来自河台、东坑、九龙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建成岩金生产矿山2个,生产规模260吨/日,生产能力375公斤/年。目前在建岩金矿山3个,“八五”期间拟建岩金矿山3个,预计“八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为920公斤/年。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90公斤,居全国第26位,矿产金产量189公斤,居全国第19位。预计“八五”末期矿产金年产量将达1194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广东省金矿主要分布在粤西及粤西北地区,占72.1 %;其次是粤中地区,占18.3%;粤北地区占5.2 %;粤东地区占4.4%。集中在粤西云开隆起区与粤中凹陷区的过渡带附近。新华夏系北北东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带控制了金矿带的分布。在东西向断裂带或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往往是金矿床(点)的密集区。原生金矿分布在震旦系地层中的占28%,寒武系地层中占30.8%,泥盆系地层中占18.6 %,石炭系地层中占10.2 %,其他时代地层中占12.4 %,6。 广东省金矿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伴(共)生金及砂金;次要类型有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岩型等,但只见金矿化,没有成型金矿床。最近又发现了微细浸染型金矿。 1、蚀变岩型金矿占全省金矿床(点)的9 %,严格受区域性断裂构造的控制,围岩多为混合岩化岩石和花岗岩类岩石,金矿体直接产于构造千糜岩带或构造挤压破碎带内,如河台、新州、庞西洞等金(银)矿。矿化强度与岩石蚀变强度成正比。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金品位一般为1—31克/吨。 2、石英脉型金矿占全省金矿床(点)的24%。各时代地层和不同岩性均有产出,但以震旦一寒武系地层及硅铝质岩性为主。矿脉多为复脉细脉带及网脉型,极少呈单脉产出。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为主,金多为明金,金品位一般在0.5—16克/吨。 3、伴生金矿多与铅锌、毒砂、钴、钨、黄铁矿等矿床伴生,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最为常见,主要的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等,金品位不高,一般在1克/吨以下,如大宝山铁一多金属伴生金,凡口铅锌矿伴生金、锯板坑钨锡矿伴生金等。 4、砂金矿主要分布在粤西云开山区的封开、怀集、德庆、连山等县,主要为

黄金提纯的过滤与装置简介

黄金提纯的过滤与装置简介 摘要:过滤洗涤是化学法提纯黄金时的重要操作步骤。特别的优质塑料过滤斗可以满足提纯工艺的需要,适应黄金矿山的生产规模,已在多家厂矿企业应用。介绍了过滤斗的特点及在黄金提纯时的实际使用方法。 1、引言 化学法提纯黄金具有不积压资金,生产速度快,对原材料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在黄金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黄金矿山提纯黄金的主流方法。 化学法提纯黄金的常规工艺流程为:王水溶解粗金-----金液过滤-----选择还原-----金粉洗涤-----酸浸去杂-----金粉再次洗涤-----干燥熔炼。只要操作得当,可以生产出Au99.9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工艺条件,改进除杂措施,或进行二次提炼,也可生产出Au99.95[1.2]。 化学法提纯黄金的过程中需要过滤、洗涤。过滤、洗涤是一种固液分离过程。金液过滤时依靠过滤去除含金溶液中的固体杂质,如氯化银、矿泥等;在金粉洗涤和金粉再次洗涤步骤,依靠过滤、洗涤去除金粉中的可溶金属杂质离子,Cu2+、Pb2+、Fe3+等。 过滤、洗涤过程是金提纯过滤中黄金的损失率。过滤、洗涤所用时间通常占总提纯过程的一半左右。过滤、洗涤是化学法提纯金时的重要操作步骤。

2、黄金提纯对过滤装置的要求 3、过滤、洗涤需要适用的设备才能满足工艺要求,方便操作、保 证工艺效果,做到事半功倍。用于黄金提纯的过滤、洗涤装置应满足下述条件: 4、(1)体积适宜。多数黄金矿山一次需要提纯的黄金数量在 10~20kg之间。溶于王水后,其体积约为40~80L;金液还原后,所得金粉体积约为15~30L。适用的过滤装置的 容积应当在40L左右,此时全部金粉可一次洗完,而且所形成的滤饼层厚度适宜,可以提高洗涤效率。用于金液时,也比较适用。 (2)耐酸腐蚀。用于要求装置耐稀王水、氯金酸腐蚀。用于金粉洗涤时,要求装置耐硝酸腐蚀。 (3)耐热。金粉洗涤和金粉再次洗涤一般使用热水,装置应当耐热100℃ (4)耐真空。装置应耐真空,真空抽滤时不变形。 (5)安全、可靠、黄金贵重,提纯过程中金液流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使用装置必须安全、可靠、不怕碰,以免因意外造成损失。 (6)结构简单,便于洗涤。化学法提纯黄金的正常损耗率一般在0.1﹪左右,要求设备结构简单,便于洗涤,尽量减少设备中可能残留的金夜或金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