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类论文

食用菌类论文
食用菌类论文

关于香菇的探究

摘要:香菇的种植在我国已是历史悠久,用于食用、药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用菌。了解它的栽培、保存方式、药用价值是很重要的。从生活经验和一些著作、文献中,和对香菇的探究我们将对其有一个新的认知。

关键字:关于香菇的栽培、保鲜、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方法。Abstract:Mushrooms in China is already the planting with a long history, used for edible and medicinal. Is the indispensable YaoYongJun people's life. Understand its cultivation, preservation method, medicinal value is very important.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some works, literature, and to explore the mushroom we will have its have a new cognition.

Key words:About the cultivation, preservation, mushroom by jiqing value, medicinal value, edible method.

引言:

1.探究香菇名称、生活史、生活习性。

1.1香菇的特点

香菇属担子菌,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又名香菌、香信、椎茸(日本)或者冬菇。野生香菇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尼泊尔等,俄罗斯萨哈林地区(库页岛)、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我国主要生产地是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区)。

香菇从何时开始种植在我国历史上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关于栽培的起源,目前多倾向于龙泉说。相传是宋朝浙江省龙泉县龙岩村的农民吴三公发明的,并经菇民不断摸索、改进,至元朝,由农民王祯总结文字。

1.2香菇的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菌丝体阶段,一个是子实体阶段。香菇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到再形成孢子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它们的生活史。

香菇的孢子成熟后,得到适宜的温湿条件就会萌发生成菌丝。由孢子萌发生长的菌丝称为单核菌丝。单核菌丝无论怎么生长,也不会长出子实体来。只有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相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后,在基质内部蔓延繁殖而形成菌丝体。菌丝体经过一定的生殖阶段,积累了充足的养料,并达到生理成熟,在适合

条件下,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并不断发育增大成菇蕾、子实体来繁殖下一代。

1.3香菇的生育条件

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营养、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等。香菇是水腐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依靠分解吸收木材或其他基质内营养为主。香菇属于变温结实醒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为5度~32度,为25度~27

度之间,子实体发有温度在5度~22度之间,以15度左右为最适宜。变温可以促进子实体分化。香菇亦称为好气性菌丝,对二氧化碳虽不如灵芝等敏感,但如若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就会一直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香菇是好光性菌类。香菇菌丝虽在黑暗条件下也能生长,但子实体则不能发生,适度的光照下,子实体顺利生长发育,并散出孢子。香菇菌丝生长要求偏酸的环境,菌丝在Ph3~7

之间都可生长,以Ph4.5上下最为适宜。

2. 香菇的栽培技术。

2.1代料栽培

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种农林业副产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助材料,制成培养基,来代替传统的栽培材料(原木、断木)生产各种食用菌。代料栽培的原料阔叶树木屑、部分针叶树木屑(如:柳、杉、红松)以及刨花、纸屑、棉籽壳、废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秆、玉米芯、麦草、高粱壳、花生壳、谷壳等。此外,许多松木屑高温堆积发酵或者摊开晾屑的办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气味;亦可用来栽培香菇。

食用菌人工栽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为地创造对香菇菌丝和子实体发育有利,而对其他杂菌生长不利的环境条件过程。香菇代料栽培即源于此理。并且代料栽培可以节省木料,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变废为宝。扩大栽培区域适用于家庭中小型栽培,也便于工厂大量生产。并且从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都超过段木生产,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径。一般每1000斤木屑或棉籽壳等代料栽培,可收600~800斤鲜菇,从产品质量及其经济效益看,都超过段木生产,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径。

2.2代料块栽香菇的技术措施

香菇体菌种的培育,一般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蒸水分离法三种。孢子分离法是有性繁殖,菌种生活力强,但变异率高,一般难掌握,选育新品种

时可采用此法。组织分离法及菇木分离法系无性繁殖,种性比较稳定、而且简便易行,生产上应用较多。

关于如何制作培养基、原种、栽培种、以及菌块在这里不再一一解释,现在我们略叙述下管理期的一些主要事项:

3.培育原种和栽培种注意事项

第一,原种及栽培种的接种必须遵照无菌操作要求;第二,当接种后,从第三天开始就要经常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发现有污染的瓶子要及时取出处理。一般检查要继续到香菇菌丝体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并深入培养基2厘米时为止;第三,培养好的菌种如暂时不用,要将其移放在凉爽、干净、清洁的室内避光保存,勿使菌种老化。

出菇前的管理:防止高温产生霉,促使菌丝迅速愈合;利用温差、干湿差刺激子实体形成。

出菇期管理:加强各期的水分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当出现小菇蕾时,应把覆盖的塑料薄膜提高5~6寸,让其出菇;随菇大小、多少、气温高低,灵活掌握水量,保持空气湿度85%~90%;第一批菇收后,停水几天,以利菌丝恢复,然后连续喷水几天,使它干干湿湿;拉大温差10℃以上,有利于下一批子实体的形成。

采收和加工:采收时候要坚持先熟先来的原则才能达到高产优质。并注意干燥,烘干和晒干方可。

4.香菇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

香菇的营养很丰富这些大家都知道,因其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内必须的八种氨基酸中香菇含有7种,富含各种糖类。并且它常用来治疗脾胃肠一些疾病、四肢倦怠乏力,痔疮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以及小儿天花麻疹。更重要的是香菇能阻止癌细胞发生,对已诱发的癌细胞,则具有抑制作用。香菇是我国一种著名的药用菌,许多医药学家对香菇所谓药性及功能均有著述,如《本草纲目》认为,香菇“甘,平,无毒”;《医林纂要》认为,香菇“甘、寒”,“可托痘毒”。现在已经在知道,香菇中含有一种抗肿瘤成分----香菇多糖,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香菇还含有抗病毒成分----干扰素的诱发剂双链核糖核酸。总

之,向股市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并且香菇可用于煎汤、炖食、炒菜,味道浓厚、香醇,更因其有“山珍之王”之称。香菇的经济价值十分显著,生产鲜香菇所需成本约为1.5元每公斤,然而市场价格为6~7元每公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香菇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

参考文献:

1.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陈士瑜食用菌栽培新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4.张淑霞马占元食用菌栽培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李玉药用菌物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6.张世卿王德芝食用菌基础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7

食用菌论文

XXX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投资1班 姓名: XXXX 学号:XXX 课程论文题目: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 课程名称:食用菌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2012 年 4月 15 日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 学生: (经济学院,学号) 摘要: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叙述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开发利用进展。 关键词:食用菌,营养成分,开发利用 一、食用营养价值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草菇则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菇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菇1.5-6%、干菇15-35%,高于一般蔬菜,而且它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大多菇类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中蘑菇、草菇、金针菇中赖氨酸含量丰富,而谷物中缺乏,赖氨酸有利于儿童体质和智力发育,金针菇在日本更是称为"增智菇".菇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矿质元素。如VB1、VB12、Vc、Vk、VD及磷、钠、钾、钙、铁和许多微量元素,可以补充其它食品中的不足。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如鲜蘑菇含蛋白质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的6倍,苹果的17倍。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 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量。食用菌中赖氨酸含很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赖氨酸,食用菌中含量也相当丰富。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都高于肉类,草菇Vc含量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菇的17倍。香菇Vd原含量高达128国际单位,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VD原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VD,促进对钙的吸收。食用菌还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银耳含有较多的磷,有助于恢复和提高大脑功能。香菇、木耳含铁量高。香菇的灰分元素中钾占64%,是碱性食物中的高级食品,可中和肉类食品产生的酸。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学院:园艺 专业年级:设施2008 学号:080373018 姓名:邓威权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通过介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差异,以及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立足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还不成熟的国情,提出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如何进行工厂选址、合理布局、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管理 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兴建了多家金针菇栽培厂,但成功的还在少数,研究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布局等方法对加快我国工厂化栽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1.1 概念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化企业化管理栽培方法。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顾名思义,是通过人为地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使金针菇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生长、出菇,并且还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1]。 1.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区别 1.2.1栽培时间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栽培,要考虑出菇温度是否适宜,北方地区栽培季节从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南方地区栽培,一般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底进行,栽培时间受到了较大限制[2]。相比之下,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不存在栽培季节的选择问题。 1.2.2 栽培规模 工业化设施栽培, 各生产场规模较大,投入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周年栽培的企业通常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自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就比常规的季节栽培高。金针菇专业户季节栽培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栽培场所的要求往往低,通常采用“一区制”,即菌丝培养和出菇置在同室内进行,相比之下,工厂化栽培卫生要求高,通常采用“二区制”,甚至“三区制”,把培养诱导、驯化抑制、出菇分区管理。

食用菌论文 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为从事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建设标准化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是确保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 消费需求。 3.建设标准化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是打造发展地方特色菌类的需要。 4.建设标准化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的需要。 (二)实验原理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利用其原料广,不与人争地、生长速度快、效益高,市场广阔、菌糠用途广,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完整的自然平衡生态系统等特点,扩大对食用菌的种植栽培达到生产实践中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原料处理设备:粉碎机或铡草机、拌料机、装袋机、裝瓶机、挖瓶机、菌种袋、菌种瓶 (2)灭菌设备:高压锅或常压灭菌灶、 (3)接种设备:接种箱、接种室、超净工作台 (4)接种工具:针、环、枪、匙、钩、铲、镊、耙、液体菌种接种枪、固体菌种接种枪 (5)菌种培养设备:培养箱、培养室 (6)菌种保藏设备:冰箱(4℃)左右、贮藏室 2.试剂: 高锰酸钾、37%甲醛溶液、紫外灯、2%来苏水、37%甲醛溶液、紫外灯、2%来苏水、酒精灯、火柴、无菌水、染色剂等一、二级菌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

食用菌的种类与价值 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器重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70%。由全禾菌业、九发集团等单位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大大提升了中国食用菌生产水平。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对国内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 食物的营养价值主要在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其组成、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六大营养要素的含量和比例。从总体上说,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优质美味食物食用菌产品为人类提供高蛋白,低脂肪食疗兼用的优质健康食品。食用菌产业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门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食用菌袋料栽培开辟了综合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的有效途径。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 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平衡。据分析测定,食用菌蛋白质的含量(按干重计)为19.37%,大大高于小麦、水稻、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也高于多数蔬菜水果。蛋白质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组成蛋白质的20种主要氨基酸中,有9种是必须氨基酸,必须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直接摄取。这9种必须氨基酸是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食用菌正是蛋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交融渐进式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再通过各小情境的学习、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使传统知识与新技术相呼应。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实习实训等参与食用菌生产全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编写建议 (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行业专家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相应职业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指导、参观调研、技

食用菌栽培技术 结课论文

平菇栽培初步研究 摘要:平菇是著名中外的食用菌之一。它的栽培史很短,从本世纪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以后种植日益增加。为满总市场需要,平菇的高产技术成为继续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平菇扥营养价值、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高产栽培方法、管理技术、适时采收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生产过程管理技术 平菇,学名为侧耳,又称北风菌,天花菌等。各又有不同名称,如:美味侧耳、鲍鱼菇、凤尾菇。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经常食用平菇,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胆固醇有显作用,对贫血、植物性神经紊乱、肝炎等有一定疗效。由于平菇含有酸性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有独特的功效。 平菇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产量高,成为北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我国人工栽培的侧耳属食用菌种类繁多,达15种[1],俗称平菇的侧耳,狭义上仅糙皮侧耳(P. ostreatus)一种,广义上则包括分类学上称之为糙皮侧耳(P. ostreatus,俗称灰平菇)、紫抱侧耳( P. sapidus,俗称灰平菇)、佛罗里达侧耳(P. florida,俗称自平菇)、凤尾菇( P. sajorcaju,常俗称高温平菇)、肺形侧耳(P. pulmonarius,俗称珍珠菇)、黄自侧耳(P. corncopiae,俗称姬菇)的6个种。 平菇种植栽培是一项比较成热的技术,但怎样以低廉的成木、较小的劳动强度帮助菇农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栽培场所和原料 环境空气清新,水源卫生、方便,场地周围清洁,远离(100m)畜

食用菌栽培论文题目及评分标准

2011-2012-1学期《食用菌栽培》开卷试题 结课论文参考内容(非题目) 1、详述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等)。 2、某省(市、县)食用菌资源的概况及发展状况。 3、常见毒蕈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形态、生境、毒性、辨别方法等)。 4、常见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方法。 5、某省(市、县)食用菌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6、食用菌的食、药用价值及在大农业中的地位。 7、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培养基,室内、器械、表面消毒等方面)。 8、食用菌栽培场地的类型及建设方法(半地下式、地下式、地上式、简易菇房、建设方法等)。 9、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肥料及施肥方法(肥液、复合肥液、微肥、生长激素、物理刺激效应等)。 10、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1、菇类常见的保鲜加工方法(保鲜方法、加工方法、产品种类(饲料、调味品、食品生产等)。 12、食用菌药膳的营养价值加工方法及发展趋势等。 13、食用菌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药品种类、药用价值、配方等)。 14、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概况。 15、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 16、工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 17、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18、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19、食用菌质量与安全问题。 20、食用菌类食品(蛋糕、饲料、酱、、蜜饯风味产品等)的研制问题。 21、食用菌立体栽培技术。 22、食用菌在立体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23、新型栽培料在栽培食用菌中的研究。 24、食用菌栽培料的杂菌防除方法。 25、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

26、食用菌干品的制备与贮藏方面。 27、食用菌栽培标准化、无害化方面的发展状况。 28、我国(省、市、县)名特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

食用菌栽培技术期末课程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期末课程论文 题目:光线对平菇栽培的影响 姓名:赖迪文 学号: 07266130 班级:生物技术071 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技术 上交日期: 2009-5-15

光线对平菇栽培的影响 关键词:光线平菇生长 一.背景 (一)价值[1] 平菇是我国食用菌栽培者惯用的名称和商品名。学名为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又叫北风菌、冻菌(低温下栽培)、鲍鱼菇(味道类似鲍鱼)等。 1)营养价值 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鲜菇中含水量为85.70~92.90%,游离氨基酸有23种,谷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总氮含量为2.8%~6.1%,总糖量26.8%~44.4%,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和矿质元素(P、Fe、K)等。(谷氨基酸含量特别高) 2)药用价值 平菇除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多糖蛋白:抑制癌细胞;牛磺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菌糖、甘露糖、纤维素、助消化的各种酶等:用于胃肠作用,促进消化。 (二)生活条件[2] 1)、营养 平菇不能制造养分,它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从培养基中得到。 C源:棉籽壳、玉米芯、麦草、稻草、甘蔗渣等都含丰富碳素物质,平菇能分泌纤维素酶、木质素酶与半纤维素酶将其分解成单糖,吸收利用。 N源:一般利用各种天然含氮化合物,如:花生饼粉、豆粉、麸皮、米糠等作为氮素营养来源,它能被平菇所分泌的蛋白酶分解成可吸收的氨基酸被利用。 矿质元素:P、Mg、S、Ca、K等;在实际栽培中,常常加入适量的钙镁磷肥、石膏粉或过磷酸钙以提供Ca、Mg、P等。 维生素:天然培养料中含量基本上能满足需要。 2)、温度:平菇低温、变温结实型 温度对平菇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以及平菇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生长阶段要求的温度不同。 菌丝体生长:范围 5~35℃,最适24~27℃; 子实体形成:范围 8~22℃,最适15~18℃; 3)、水分与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60~70%,空气相对湿度65~70%; 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95%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过大,会导致杂菌滋生,但若太低,培养料水分会很快蒸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4)、pH 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生长范围为pH 3.0~7.0,以pH 5~6为最适,配制培养料时,pH应调到6.5左右。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题目熟料栽培过程中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学院_ 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日期:2012 年 5 月25日

熟料栽培过程中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 摘要:和其他食用菌一样,灵芝从菌丝体培养到出菇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各种个样外界条件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就实验室灵芝熟料栽培的袋栽,本实验研究了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而且洁白健壮。光线对子实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没有光的诱导,子实体原基就不能形成。如果光照不足,子实体呈黄白色,无光泽,柄长盖小或菌盖不分化,商品价值低。此外,灵芝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子实体总是朝着有光源的方向生长,幼小的子实体趋光性更强。 关键词:光照;灵芝;生长;熟料栽培 灵芝[Ganoderma Lucidum(Curt.:Fr)Karst]隶属于非褶菌目灵芝科灵芝属,英文名为Lingzhi,俗称灵芝草、仙草、红芝、赤芝、丹芝、瑞草、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 灵芝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真菌。灵芝的神奇药效人们早已经认识,灵芝性温、味苦涩,能滋补强身、健脑、消炎、利尿、益胃,主治神经衰弱等。现代医学已证明,灵芝有以下八大作用:①抗血栓形成,每天服用灵芝可以溶解新形成的血栓,也可以溶解老化且难以溶解的血栓;②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抗癌防癌的作用;③能使血压正常化,强化造血作用,对白血病和贫血病亦有疗效;④能防止动脉硬化;⑤使中枢神经等躯体机能保持平衡;⑥改善高血脂;⑦有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癌症或其他疾病的病痛;⑧延迟细胞衰老,防止人体老化,提高开始衰退的内脏器官功能。 形态特征:灵芝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1.菌丝体菌丝白色,直径1~3μm,有分枝,弯曲,有锁状联合,交织而形成菌丝体。2.子实体子实体一年生,菌盖幼时肉质,成熟后木栓质,呈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表面棕红色或深褐色,有环状掕纹和辐射状皱纹,有一层漆样光泽,通常直径为4~20cm,厚约2cm,边缘常内卷。菌肉淡白色或木材色,近菌管处浅肉桂色,厚约1cm,菌管淡白色、淡褐色至褐色,长约1cm。菌柄近圆柱状或侧扁,通常侧生,极少偏生,罕近中生。 灵芝的生活条件:1.营养灵芝是木腐类菌类。既可以段栽,又可以代料栽培。2.温度灵芝属高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40℃,子实体的培育的温度范围为26~28℃。3.水分和湿度灵芝喜湿,因此培养料中的水分一定要适宜。4.空气灵芝好气,对氧气的需求量大,要注意通风换气。5.光照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而且洁白健壮。光线对子实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没有光的诱导,子实体原基就不能形成。如果光照不足,子实体呈黄白色,无光泽,柄长盖小或菌盖不分化,商品价值低。光照较弱时,子实体具完整的外形,菌盖、菌柄分化完全。光照极弱时,大部分

食用菌论文

食用菌论文 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规模化集约种植和野生资源保护开发为重点,农户为基础,多品种产品经营,内外贸相结合,结构布局合理的良好发展格局,成为了增长亮点多、成长型较好的产业集群,但是食用菌产业还存在着产业规划不到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不规范,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小散弱”以及专业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供当地政府决策部门领导参考。 1、发展速度快、产品结构优。食用菌产业已经由开始时的单一品种发展成为以香菇、大球盖菇、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平菇等为主的16个品种;由农户零星、分散自发种植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下的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生产,工厂化周年栽培生产从无到有,初具规模;产品由本地市场销售发展成为以昆明、大理、攀枝花等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内市场销售。 2、比较效益高、发展模式好。人工食用菌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在投入保证的情况下,产出效益高,经济效益好。例如:设施种植香菇,每亩平均投入3-4万元,均可产出6-8万元,有着较好的投资效益。不仅彻底解决了订单生产中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冲突矛盾,还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厂化,得到了广大农户、特别是栗子圆失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配合。该模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激活了农民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人工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已研发生产出

野生食用菌系列加工产品近60多种,投入市场销售产品达20多种。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了从初加工到简单深加工相配套的工艺技术体系,培养了一批菌类食品加工技术和市场营销人才队伍。努力扩大野生食用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的基础。在野生菌驯化种植和菌种繁育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具备了技术推广的基础。农户拥有多年从事人工食用菌种植和野生食用菌采集的习惯,同时栽培食用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比较效益好的特点,群众有较高的发展积极性。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差异大,缺乏产业规划布局。对自身优势和特色分析研究不够,缺乏发展规划,重点不突出,对培育和发展县域食用菌产业尚未引起领导层的足够重视,导致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平衡。早期编制实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已过期,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以全新的视野,重新规划编制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建设滞后。由于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加之财政扶持、技术、人才、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导致在食用菌技术推广、科技培训、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在人工食用菌方面,存在产业配套技术研发、野生驯化、育种研究、菌种生产工艺及栽培设备设施研发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技术生产体系,仍处于传统型的经验生产阶段。在食用菌高质化利用、深加工方面缺乏技术支撑,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导致了初

食用菌发展论文

食用菌发展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分类号:单位代码:10019 学位论文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The ch al lengingissues in t h e developmentstage of the edible mushr o om industry in our co untry and the study of the count ermeasu r e. 研究生:刘颖 指导教师:连丽霞副教授 合作指导教师:刘忠和总工程师 申请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领域名称:种植业领域 2005年2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

摘要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是我国农产品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品种。发展食 用菌生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当今世界人类日趋紧张的食物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状况分析,阐明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生产、经营、科研以及消费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食用菌的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尚未形成;食用菌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机制不够得力;菌种市场混乱;食用菌产品质量不高和流通体系不健全、不规范;食用菌市场的关键词:食用菌,珍稀食用菌,产业,产业化,规范化,产品质量,发展,

平菇栽培.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10届毕业生) 题目:平菇原料发酵栽培技术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10103110 院系名称: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及应用 撰写论文起止日期:2012年12月7日毕业答辩通过日期:2012年12月25日指导老师:杨文斌 2012年12月24日

平菇熟料袋栽培技术 摘要:食用菌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并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营养保健食品。以前人们采用短段木栽培平菇,但目前主要采用袋料栽培,在这主要介绍栽培中的熟料袋栽培,包括平菇的概述,熟料栽培的好处,孰料袋栽培技术(菌种准备,栽培季节的确定,培养料选择,确定栽培期,培养料的处理,培养料的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平菇;熟料袋栽培。

目录 一、平菇的概述 (4) 二、熟料栽培的好处 (4) 三、熟料袋栽培技术 (4) 1:菌种制备 (4) 2:栽培季节的确定 (4) 3:培养料选择 (5) 4:培养料的处理 (5) 5:培养料的配制 (5) 6:装袋灭菌、接种、发菌 (6) 6.1装袋灭菌 (6) 6.2接种 (6) 6.3发菌 (6) 7:出菇期管理 (7) 7.1催蕾分化阶段 (7) 7.2原基期 (7) 7.3桑椹期 (7) 7.4珊瑚期 (7) 7.5伸长期 (7) 7.6成熟期 (7) 7.7间歇期 (8) 7.8后期埋土出菇 (8) 主要参考文献: (8)

一、平菇的概述 平菇是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中可以栽培的一些种类。同时人们习惯把侧耳属中一些可以栽培的种或品种统称为平菇。平菇是全世界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之一,也是各种食用菌中总产量最的食用。 二、熟料栽培的好处 熟料袋载是栽培平菇的基本方法。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制后先经高温灭菌处理,然后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栽培方法。春夏、晚秋、冬季生料或发酵料袋栽不易播种时期以选用熟料方式较为理想。熟料栽培还有下列好处: 1、高温灭菌后的培养料排除了杂菌和害虫的干扰,促进了料内营养物的分解,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繁殖量大,对培养料的吸收利用率高,可以获得稳定高产。 2、熟料配方增产潜力大,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各种营养贫瘠的培养料,如木屑、稻草、污染料等,为平菇培养料的广泛选择和合理搭配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3、熟料栽培使人工控制能力得到加强,它即能够在低温下加温发菌、正常出菇,又能避免高温下非熟料栽培时经常发生的“烧菌”现象,因而提高了单位种植面积的收益率。 4、熟料栽培用种量少,一般为培养干料5%左右。 5、熟料栽培出菇早,这在早秋出菇尤其明显,因熟料栽培菌丝生长缓慢、产温少、所接受的光照、环境变化时间长。因此,比生料、发酵料栽培更容易提早出菇。 6、熟料栽培可周年进行。平菇适宜的栽培时间主要是根据平菇菌丝和子实体发育需要的环境条件而确定,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气候也不相同,同一季节不同地区气温差别也较大。又因为国内平菇品种较多,高温、广温、中低温等各种温型的品种都有,只要品种合理搭配,孰料栽培平菇可以做到周年栽培出菇,一年四季连续供应市场。 三、熟料袋栽培技术 1:菌种制备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选用的培养料类型,选择适合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并按照常规制种方法,播种时间,生产规模制出大量栽培种。一般1t原料需制备8瓶原种制成栽培种后用于栽培。 2:栽培季节的确定 平菇虽然有各种温型的品种,适宜一年四季栽培,但是平菇绝大部分品种属中、

食用菌产业发展论文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暨 西部省区市工经联联席会议交流材料 楚雄州食用菌产业 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研究 云南省楚雄州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邹昆林 一、引言 楚雄州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规模化集约种植和野生资源保护开发为重点,农户为基础,多品种产品经营,内外贸相结合,结构布局合理的良好发展格局,成为了增长亮点多、成长型较好的产业集群,但是楚雄州食用菌产业还存在着产业规划不到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不规范,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小散弱”以及专业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供当地政府决策部门领导参考。 二、楚雄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森林覆盖率62.5%,野生食用菌类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州3253.7万亩的林地都可出产野生菌,有大型真菌540多种,其中,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野生菌300多种,有“蘑菇之王”美誉的松茸、“真菌女皇”之称的竹荪、“地下钻石”美称的块菌,还有牛肝菌、香菌、木耳、鸡枞、干巴菌、羊肚菌等众多的珍贵野生食用菌,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野生食用菌

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占云南省野生菌产量的1/5,其中松茸占全省产量的2/5、世界松茸产量的1/5。全州有4个县被列为云南省“松茸基地县”,有3个乡被省林业厅和国家濒管办昆明办事处授予“松茸之乡”的称号,早在2007年的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上,南华县获得了“野生菌王国”的称号。 (一)人工食用菌种植方面。到2013年,全州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301万平方米,产值4.1亿元,农民收入达2.28亿元。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销售外,还远销欧盟、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工厂化、规模化集约种植发展为重点,农户为基础,多品种经营,结构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 1、发展速度快、产品结构优。2002年至2013年的10年间,全州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由2万平方米发展到301万平方米,增长了150倍,总产值由40万元发展到4.1亿元,增长1025倍,增幅超过我州其他产业。通过10年时间的人工引种培育,全州人工食用菌产业已经由开始时的单一品种发展成为以香菇、大球盖菇、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平菇等为主的16个品种;由农户零星、分散自发种植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下的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生产,工厂化周年栽培生产从无到有,初具规模;产品由本地市场销售发展成为以昆明、大理、攀枝花等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内市场销售;楚雄州林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在省内首家获得人工食用菌产品软包装罐头进出口经营权,产品开始进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13年公司实现出口创汇1152万美元。 2、比较效益高、发展模式好。人工食用菌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在投入保证的情况下,产出效益高,经济效益好。例如:设施种植香菇,每亩平均投入3-4万元,均可产出6-8万

食用菌类论文

关于香菇的探究 摘要:香菇的种植在我国已是历史悠久,用于食用、药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用菌。了解它的栽培、保存方式、药用价值是很重要的。从生活经验和一些著作、文献中,和对香菇的探究我们将对其有一个新的认知。 关键字:关于香菇的栽培、保鲜、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方法。Abstract:Mushrooms in China is already the planting with a long history, used for edible and medicinal. Is the indispensable YaoYongJun people's life. Understand its cultivation, preservation method, medicinal value is very important.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some works, literature, and to explore the mushroom we will have its have a new cognition. Key words:About the cultivation, preservation, mushroom by jiqing value, medicinal value, edible method. 引言: 1.探究香菇名称、生活史、生活习性。 1.1香菇的特点 香菇属担子菌,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又名香菌、香信、椎茸(日本)或者冬菇。野生香菇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尼泊尔等,俄罗斯萨哈林地区(库页岛)、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我国主要生产地是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区)。 香菇从何时开始种植在我国历史上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关于栽培的起源,目前多倾向于龙泉说。相传是宋朝浙江省龙泉县龙岩村的农民吴三公发明的,并经菇民不断摸索、改进,至元朝,由农民王祯总结文字。 1.2香菇的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菌丝体阶段,一个是子实体阶段。香菇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到再形成孢子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它们的生活史。 香菇的孢子成熟后,得到适宜的温湿条件就会萌发生成菌丝。由孢子萌发生长的菌丝称为单核菌丝。单核菌丝无论怎么生长,也不会长出子实体来。只有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相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后,在基质内部蔓延繁殖而形成菌丝体。菌丝体经过一定的生殖阶段,积累了充足的养料,并达到生理成熟,在适合

菌类论文

摘要食用菌在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极易引起病、虫及杂菌的危害,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出现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结果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因食用菌比较娇嫩,一旦有病虫害发生,给药剂防治带来很多困难,用药时纪要避免药物对食用菌引起药害,又要注意药物的残留,因此在在分析侵染病害和生理病害后,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病害虫害防治 一、常见病害 1.细菌性病害 子实体污染现象:菌盖上的病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潮湿时,中央灰白色,有乳白色粘液。菌杆、菌盖全部变黑褐色,质软,有粘液,最后整朵菇腐烂。 子实体防治:出菇期间,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5℃以下。避开春季高温、高湿的影响。要及早治虫。发病初期,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兑水喷雾,或用浓度为40-50mg/l的链霉素液喷雾,可抑制病原细菌的扩展。 菌种污染现象:菌种制作时,常发现以麦粒及粪草为基质的菌种瓶(袋)外壁局部出现“湿斑”。和淡黄色的粘液(菌落)。打开棉塞有一股难闻的气味,类似有机物腐烂的腥臭味。这种现象大多是细菌污染。这些细菌多属于芽孢杆菌类。 菌种污染原因: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灭菌不彻底、放气不足造成假压,灭菌时间过短等,都能造成灭菌不彻底而引起细菌性污染。灭菌后冷却速度过快,也会引起残存抗热性细菌的增殖而导致污染。 2. 子实体真菌性病害 ①、发生与危害:在菇床上产生白色棉毛状菌丝,迅速蔓延扩大,及至遍及整个菇床。后期,白色菌丝变成红色或水红色。被棉毛状菌丝包围的子实体变成褐色,最后腐烂。 ②、防治:采用二次发酵,加强通风,或喷800-1000倍多菌灵、1000倍甲基托布津药液;此外,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消除病菇,对控制该病的发生与蔓延也是有效的。 3.料内真菌性病害 a、曲霉类:污染现象:常在棉花塞和瓶颈交接处或培养基面上出现曲霉的污染斑,用放大镜可看到一丛丛黄色、土黄色、褐色、烟色、黑色成丛簇的色斑。 污染原因:菌种瓶填料后没有马一清洗或清洗不干净,为杂菌孳生提供场所,使用劣质、

食用菌价值及其发展概况食用菌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学院:**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食用菌价值及其发展概况课程名称:食用菌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食用菌价值及其发展概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831020813.html,/?spm=2013.1.w1002-1741733033.1.Ofu4ns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各方面的发展价值,致使食用菌产业在国家食物安全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重任;是一个拉动内需的产业经济;产业内部分工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栽培模式处于多元化,栽培品种和加工产品呈现多样化。为进一步发展食用菌,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了解和发现食用菌的价值,认清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食用菌价值发展现状技术 1 食用菌简介 食用菌即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食用菌是我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是第六大类产品。 根据高等大型真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我国菌物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开发的进展,许多名贵珍稀菇菌已被人们驯化栽培,形成产业化商品上市的结果,使名贵珍稀菌的类群的划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大体分为濒危类(块菌、松茸、干巴菌、冬虫夏草等)、珍稀类(腹牛肝菌属、红菇属、鸡纵菌属等)。和稀少类(牛肝菌、红菇、虎奶菇、紫丁香蘑、鸡油菌等)这三大类。 食用菌种类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药用价值高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一荤一素一菇”, 是最科学的饮食营养搭配。 2 食用菌的价值 2.1食用价值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一荤一素一菇”是最科学的饮食营养搭配。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食用菌中赖氨酸含很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且含有维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都高于肉类。食用菌还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 2.2药用价值 以食用菌为原料生产加工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酒及药品大量用于医疗临床及投入保健品市场。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有:①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

食用菌论文

食用菌的应用 摘要:食用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解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对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Abstract:Edible fungus contains amino acids, protein, carbohydrate, lipid, vitamins, minerals and other nutrients, has the anti-tumor, fall hematic fat, antivirus, immunomodulatory, protect liver detoxification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have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medicinal valu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edible fungi were reviewed. 关键字:食用菌;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开发利用。 Key words: edible fungi; Nutr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食(药)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药)用的大型真菌。在生物界中,除人类之外,将所有生物分为三类,一是动物界、二是植物界、三是菌物界。科学家认为食用菌是目前人类最有发展前途、最有希望的健康食品。无怪乎人们风趣地将蕈菌称之为‘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的大型真菌。 一:食用菌的营养成分: 首先是蛋白质与氨基酸,食用菌味道鲜美与其体内含大量游离氨基酸及核苷酸有关,香菇、平菇、金针菇、凤尾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常见食用菌的氨基酸总量平均为15.7%(干重)。 其次是核酸,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人类所需核酸是从食物中获得的,成人一日核酸需要量为4克,双孢菇、草菇、凤尾菇等食用菌核酸含量高达5.4%—8.8%(干重)。 三是脂类,食用菌平均含脂肪2%—8%,有些还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四是碳水化合物与纤维素,它们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食用菌前者的含量为30%—93%,后者的含量为2.5%—21.5%。 五是维生素,食用菌内多含有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C、维生素D、烟酸、叶酸、胡萝卜素等。还有矿物质,人体必须从食物中补充一定量的矿物质,以保持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平衡,食用菌含有多种具生理活性的矿物质,其中铁、钾、钠、磷含量最高。 二:食用菌的药理作用:

食用菌课程论文

食用菌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食用菌栽培 题目名称:金针菇栽培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20 14级公共管理类专业2班 姓名:武学斐 学号:201422490224 1.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金针菇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金针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由提孢子萌发而成,灰白色,绒毛状。子实体为丛生,菌柄细长,圆柱形,中空,多数为中央生。菌盖初期呈半圆形小体,后期平展,圆形,直径2~8厘米,边缘薄,表面湿时有粘性,黄褐色或淡黄色。菌肉白色或淡黄色,柔软富有弹性。整个子实体的色泽由黄褐乳白相间,宛如鲜花竞放,极为美观。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圆柱形,7~8 ×5微米。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试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2)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金针菇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金针菇是一种以形态美观、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的食用菌。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金针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不仅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前景都非常好。近年来金针菇的设施栽培早已成为一股热流,在各地纷纷生产,实现周年栽培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主要从金针菇设施栽培的意义、金针菇设施栽培研究进展、金针菇设施栽培厂规划布局、金针菇设施栽培的各个生产车间与菇房设计、金针菇设施栽培技术要点与工艺流程安排和金针菇设施栽培企业管理的构想这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金针菇;设施;栽培技术 社会和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对食用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食用菌是人类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据测定,每百克干金针菇中含有纯蛋白质13.49%,几乎超过了所有食用菌类。金针菇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5%,也高于其它菇类。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它们对于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大有补益,因此日本人称其为"增智菇"[1]。此外,金针菇含有的原黄素还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