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物联网技术综述论文

物联网技术综述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

中间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中间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董永朋杨勋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领域已有一些探索和 初步应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展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但与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控制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相比,农业物联网还正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对 其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改造传统 农业的现代化水平。鉴此,编辑部将近期与农业物联网相关的文章集中到一起,以期为农业物联网的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 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改变了人与自然界的交互方式,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把虚拟的信息世界与现实的物理世界链接起来,融为一体,扩展了现有网络的功能和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概念是 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 术领域。 1、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对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2006 -2020 年) 》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009 年) 已将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 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着力突破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 IP 时代相 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我国将物联网作为推荐产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策略,在实际发展中落 实物联网于各个产业中的应用。农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 的程度尤其受到重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被称为继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权威谘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可能大规模普及,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一、物联网的定义、原理 物联网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原理“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情况 1、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 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1).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4).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 2、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

智慧城市物联网中间件平台

智慧城市物联网中间件平台 采购需求文档 一、项目背景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并称为“智慧城市”的支柱,其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市政、交通、应急、水务、环保、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出现了以交通诱导、灾害预警、环保监测、食品溯源等为代表的一批典型应用,并逐渐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正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和网络层相对发展比较成熟,基本上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当前,物联网所面临的是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面上的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接入的物联网硬件设备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不同类别的设备运行环境 不同,通信协议也不同,而上层应用需要对这些这些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包括信息获取和设备控制。这需要应用的支撑平台可以适配各种异构环 境,并且有接入海量硬件设备的能力; ●城市级的应用需要接入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海量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并发 事件和传感数据,物联网应用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操作和数据存储。这 需要应用的支撑平台能够提供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用云计算技术 是目前的主要方式。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市政、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不同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

物联网论文

《 物联网技术导论》 应用设计报 告 __基于ZigBee技术的教室座位查询系 统 基于ZigBee技术的教室座位查询系统摘要:为改变高校大学生“自习难”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教室座位查询系统。该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实现压力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开发的嵌入式系统即时采集教室情况并把信息通过协议转接移动网络发到手机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自习教室人数,节省大量时间。该系统操作简单,在各类高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自习室座位查询 ZigBee无线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 移动网络 或许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为找自习室而焦头烂额,有时走遍整个校园都无功而返,只好垂头丧气的走回宿舍。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精力,还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降。“自习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自习室座位查询问题已迫在眉睫。 通过智能实时的教室资源管理平台,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在线查询自习教室,随时得知此教室目前有没有课,自习人数有多少以及有无空座位,让学生在宿舍就可以轻松掌握全校所有教室的情况,就近安排今晚去哪上自习,提高教室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便捷度。 一、作品设计目标 本文为解决高校大学生“自习难”问题,提出的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自习教室座位查询系统采用星型网络结构,由多个无线压力传感器节点和一个中心节点构成。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询全校没有课程的空教室用以自习,不用亲自跑到教室门口查看纸质课表,提高教室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习效率。 二、相关现状分析 在国内,很多高校类似产品都已投入使用,以下是部分高校使用类似的系统及其特点: 表1 部分高校自习室查询系统 高校系统功能特点 清华大学自习室查询基于互联网平台数据库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自习室查询; 短信课表 基于互联网平台 数据库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东北电力大学查课程时间、地点; 查询空闲教室; 查个人课表 数据库技术 触摸屏一体终端机 北京交通大学教室使用状况查询基于互联网平台数据库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多媒体教室查询不详

《物联网中间件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中间件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 46学分: 2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 开课时间: 二年级四学期开课单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 吴德林大纲审定人:陈吹信 一、课程性质、任务: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物联网中间件技术,被誉为21世纪最有应用和市场前景的十大技术之一,是物联网技术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该课程从RFID技术的原理出发,阐述电感耦合、电磁波、射频采样和编解码,进而介绍了天线、读卡器的原理,同时详细分析了RFID标准和体系结构,以及几种常用的射频技术在各种市民卡、社保卡、公交卡、身份证中的应用,也分析了常用的高频和超高频中的应用,讲述了应用时读卡器、应答器和天线的设计,并提供了软、硬件实现的方法,以及典型芯片的使用方法,为促进该技术快速进入生产、生活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射频识别系统的通信基本原理、完整性和安全性措施;掌握电子标签的组成结构;掌握读写器的组成结构;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标准体系与主要的标准;掌握射频识别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学生能力方面,能够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射频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够分析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实现原理;能够分析 RFID 系统数据传输时遇到的问题;面对不同的 RFID 应用,能够分析得到合理的硬件选型参考;能够利用 MATLAB 等仿真软件设计合理的 RFID 通信性能仿真实验;能够选择恰当的开发平台与软硬件进行 RFID 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对不同的 RFID 产品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能够对 RFID 通信编码与调制、防碰撞算法性能进行仿真评价;能够对 RFID 应用系统功能进行测试与评价。 二、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物联网应用技术论文

物联网应用技术综述 [摘要]:物联网在当今世界关注得比较多的一项技术,然而由于其还处在应用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应技术还不太成熟,相关概念相对比较模糊。本文针对当前物联网的相关由来、特点、组成及其广阔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中图分类号:tq03-39 文献标识码:t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282-01 引言 物联网并非一个全新的技术,而是融合了以往的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多门技术的集成应用及创新。然后由于其是一项综合技术的应用,这在当今世界还处在研究、试验阶段。本文主要阐述了物联网相关概念与核心技术。 1.物联网概念的由来及其概念的界定[1]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该书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称物联网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005年,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

物联网》,综合二者内容,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 从狭义的概念上看,只要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网络连接而成的网络,不论是否接入互联网,都应算是物联网的范畴。 从广义角度看,物联网不仅局限于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还将与现有的电信网络实现无缝融合,最终形成人与物无所不在的信息交换,形成泛在网络。事实上,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两张网,只不过两者在数据传输技术上有一定的共性而已。在电信网和互联网应用中,我们希望所有的人、计算机等是互联互通的。然而物联网则不同,如一个太湖水质监测系统和中石油的物流系统可以毫无关系。这就是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时,强调其垂直行业应用的原因。所以,物联网是基于对物可控、可管理技术的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专用网络的统称,目前,国际上习惯将其称为“泛在网络”,实际上就是要与互联网有所区别。 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精髓[2] 物联网”的精髓是感知,感知包括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协同处理、智能组网、信息服务,以达到控制指挥的目的。其中,传感网是感知的网络,是物和物的互联;移动通信网是信息传输的网络,

SMO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系统

TANSUOYANJIU / 探索研究 62 质量管理 SMO物联网 中间件平台系统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各类智能感知仪器装置结合RFID技术,经过传感网和通讯网,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物联网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全球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产业链四层体系:感知设备层、网络传输层、物联网中间件和应用管理层。 本文主要讲述一款针对物联网应用终端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和整合的中间件平台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追溯和数据监控功能。系统通过SMO服务对象管理技术,将所有终端设备、业务逻辑处理等均看做是服务对象进行管理,实现快速建立应用模型;并采用分层设计的中间件软件平台软件,实现分布式实时交互业务处理逻辑的变更而不需要重新部署传感网;系统基于SOA架构多种形式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处理服务调用,实现整个系统部署灵活变更和快速重构。 范小兴/文 (作者单位:福州欣创摩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间件国内外研究情况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实验室提出,但真正作为全球战略性产业,引起人们重视还是在2008年年底IBM公司所提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地球”概念。其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后,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阴影的笼罩,提出了两项新技术新能源和“物联网”,并将之作为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2010 年,物联网发展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十大领域。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并大力兴建物联网示范工程。作为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的RFID 及相关产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时机。 技术要点和关键技术 SMO物联网中件间平台系统是一款针对物联网数据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和整合的操作系统级中间件系统,其具备强大的数据追溯和数据监控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食品安全追溯和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应用领域。 技术要点 采用S M O 服务对象管理器平台(Service Manager of Object),将所有终端设备、业务逻辑处理等均看做是服务对象进行管理,用于监视采集终端设备运行状态、业务接口服务和设备接口服务调度管理、设备配置管理及业务服务配置等,完成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传感网部署和分布式实时交互业务处理。 系统将物联网应用中最容易变化的采集技术、传输技术、控制技术和控制逻辑抽取出来,形成一个数据采集控制 系统中间件平台,使得上层应用无需关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管理设计方案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电子测量实验 课程设计(论文)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管理设计方案 学号:____ 姓名:___ __ 年级:____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系别:___电子科学系______ 指导教师:_ 完成日期:__________

一、物联网的相关介绍。 在2005 年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一文,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 年初,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会议上,IBM 首席执行官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从此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层,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随即物联网概念也在中国升温,2009年8 月温家宝总理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 年物联网进入了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物联网概念有很多解释,简言之: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二、选题意义。 作为一名电子专业的学生,我认为能够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和应用这门被称作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关键技术,是极为重要的。 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领域看来,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随着物联网的提出与发展,“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已被广泛关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包含三个基本要点:一是如何部署更加广泛、及时、准确的信息采集技术;二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既满足专用的要求,也能实现方便的开放和共享;三是信息如何管理、加工、应用,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把虚拟世界的信息转化到实体世界的应用中来,也就是进入到IBM 称之为“智慧地球”的时代。 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仓储物流管理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设计及建立健全整套的仓储管理流程,提高仓储周转效率,减少运营资金的占用,使冻结的资产变成现金,减少由于仓储淘汰所造成的成本,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仓储管理系统通常使用的条码标签或是人工仓储管理单据等方式支持自有的仓储管理,这些管理方式有着明显的缺点:条码管理,易复制、不防污、不防潮而且只能近距离,可视范围读取;人工录入,工作繁琐,数据量大易出错,增加仓储环节人工成本;手工盘点工作量大,导致盘点周期长,货物缺失或者偷盗不能及时发现。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认为设计一个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 三、方案介绍。 物联网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 层。其中感知层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物联网期末论文

物联网技术基础论文 题目: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1004 姓名: 学号:20102389 指导老师:杨明 二零一三年六月

(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这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以后,在他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其中包括美国要形成智慧型基础设施“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含感知延伸层、网络层、业务和应用层三层。第一层负责采集物和物相关的信息;第二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包括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人网和专用网,通信网络对采集到的物体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第三层是应用和业务,为手机、pc 等各种终端设备提供感知信息的应用服务。 1)感知延伸层物联网中由于要实现物与物和人与物的通信,感知延伸层是必须的。感知延伸层主要实现物体的信息采集、捕获和识别。感知延伸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 、gps 、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感知延伸层必须解决低功耗、低成本和小型化的问题,并且向灵敏度更高、更全面的感知能力方向发展。 2)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主要进行信息的传递,包括接人网和核心网。网络层要根据感知延伸层的业务特征,优化网络特性,更好地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物与人之间的通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个端到端的全局物联网络。物联网中有很多设备的接人,是一个泛在化的接人、异构的接人。接人方式多种多样,接人网有

物联网导论论文

一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未来发展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三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

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应用领域内,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四关键技术 简单讲,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2、RFID 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政府应该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这个投入可以不是资金,而是给企业更多的政策,特别是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IC设计等产业链中高端领域上从政策到资金都要加大投入。在管理上引入重大资金投向问责制,对长期投入资金不能市场化、产业化的项目,定期论证评估,不能达标的关停并转甚至要追究责任。4、减少盲目引进项目,在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中,核心技术坚持鼓励国产化,从资金上、税收上加大力度向自主研发产品倾斜。杜绝盲目引进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特别是不能出现像其他行业一样,重复引进同一个外国品牌多条生产线的状况。[2]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毕业设计(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6 日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2) 1.1 什么是物联网 (2) 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3) 1.3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5) 第二章物联网关键技术 (6) 2.1 RFID技术 (6) 2.2 传感器技术 (7) 2.3 纳米技术 (9) 2.4 智能嵌入(Embedded Intelligence)技术 (10) 第三章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11) 3.1 智能交通 (11) 3.2 智能医疗 (13) 3.3 智能物流 (15) 3.4 智能家居 (16) 第四章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19) 4.1网络信息安全 (19) 4.2缺乏应用的统一标准 (19) 4.3亟待掌握核心技术 (19) 4.4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19) 4.5管理平台的建设 (20) 第五章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前景展望 (21) 5.1物联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政府高度重视 (21) 5.2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 (21) 5.3十大城市“十二五”规划全面布局物联网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 1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智能物体层、数据传输层、信息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物联网四层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RFID ABSTRACT Content networking as a new network form,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 i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network, and gives the objects based on intelligence layer, data transmission layer,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layer, application service layer thing four layers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network in the fac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Keywords:things networking, RFID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1.1 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在国际上对于物联网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比较广泛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

物联网课程论文

物联网课程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物联网课程论文 物流1134班张琳茹学号:2111416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物联网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下做出阐述。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基本内涵:物联网的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2国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

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人类智慧赋予万物,赋予地球。他们提出“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云计算”就是美国要作为新一轮IT技术革命的领头羊的证明。按欧盟专家讲,欧盟发展物联网先于美国,确实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作了不少创新性工作。在11月全球物联网会议上,他们介绍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ofthings---AnactionplanforEurope)其目的也是企图在“物联网”的发展上引领世界。在欧盟较为活跃的是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他们推动了M2M(机器与机器)的技术和服务的发展。 我国在“物联网”的启动和发展上与国际相比并不落后,我国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中有重点专项研究开发“传感器及其网络”,国不少城市和省份已大量采用传感网解决电力、交通、公安、农渔业中的“M2M”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 作为国家层面成立了《传感器的网络标准工作组》。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和基于电信网的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和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中国的几大电信运营商积极投入“物联网”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工作:物流信息化、公交视频化、校讯通、农村信息化、渔牧业监控、水文水质等。 在温总理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后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高潮,省市一马当先率先提出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知名大学云集共同协力发展我国的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及高铁智能应用介绍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及高铁智能应用介绍 【编者按】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中国RFID产业联盟共同承办的“2013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于2013年6月4-6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RFID中国网作为本届博览会指定官方网站,对博览会论坛的精彩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本文是根据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邵晓风在物联网创新机遇与商业模式专题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供业界朋友分享。邵晓风:我们是在这5、6年来一直参与高铁方面的建设,也是集成商之一,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确实有待于大力的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有两个比较切实的体会,就是整个在国家物联网的需求方面如何体现到我们跟高铁相关的事情上,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国家高铁从2004年开始引进动车组,到2011年我们的京沪高铁做到了481公里的时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参与了一个智能列车方面的研发工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是在京沪通车前大概4月份的时候,从枣庄到蚌埠当时叫做京沪的先导段做了实验,当时内部掌握是希望能够做到500公里的时速,当时在这个段上跑到481公里的时候,当时车上的专家和司机说算了,别再加速了,天气不太好。所以就是差10几公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大家就产生了一些思考,因为不可能所有专家都在车上,所以大部分的机车的专家都在列车下面看着这个车的实验。所以很多的实时数据都在车上,如何通过各种办法把这些数据传到下面来,让车下面的专家做决定,后来的这十几公里能不能再往前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需求。所以智能列车项目目前在国外动车组的基础上,在一列车上又增加了大概1800多个独立的传感器网络,把车辆行驶的实时信息都采集下来传到地面,通过地面来做相应的一些实时的安全方面的、速度方面的、旅客服务方面的一些整合和考虑。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把这么多传感器的数据要进行融合、处理,把一些相关的结论传到地面去,因为传输带宽非常有限。我们另外一个项目组是在做整个高铁运维的工作。因为2008年中国高铁京津线通车了以后,在2011年也出保了,再往下就是大量的维护和运营工作摆在了相关铁路人的面前。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另外一个组也是把车站的轧机、广播导向揭示、自动检票系统,查询机等所有的设备监控起来,也有类似的需求。他们也是为了这个事做的项目,把这些数据作为综合整合,提上来去指导实践。我们有两组团队,根据不同的需求做了相应类似的工作,而且互相之间还没有太多的借鉴和可重复、可重用的关键技术。在两年以前我们就下决心,我们做物联网中间件方面的工作,这是核心竞争力的积累。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要能够支撑我们集团公司内部的几个子公司项目组,对于工业界需求的支持。同时也是希望在这个中间件的过程当中摸索出来能够作为产品向广大的物联网产业界开发运营的人员能够使用。我们自己也有体会,做物联网中间件,因为上面远离应用,下面远离传感器,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工作。所以要求团队至少要有24个月的封闭的,不与外界接触的精神做这种物联网方面相关的工作,所以在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是跟清华,跟科学院的团队共同参与了一个国家项目,把这个中间件的工作往前推进。这是整个物联网中间件的一个平台。最底层是中科院计算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物联网的一个嵌入式的网关,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所有的设备统一接入,上面一点是DDS,这里用的是OMG的平台,这个实时可靠是说在特殊的应用上,比如说军用或者高可靠的一些传输方面由这个平台进行传输。再往上面一层就是所谓的应用服务的中间件,我们主要是把CEP的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施化的工作。旁边的开发平台和管理平台都是一些插件技术,Plug-in的技术可以热插拔,整个形成一个大的架构。这是刚才提到的整个过程的部署情况,左边就是一个网关的中间件,通过传输的服务进到后面的实时的大数据处理。我们这两年的工作当中有一个重要的体会,我们是觉得SOA过去4、5年以前最热的,如果把这个跟事件驱动和CEP结合起来的话,SOA的工作我们认为就发展得比较完美了,能够快速的解决我们所需要的一些使用的要

物联网技术论文

物联网技术论文 第一章物联网的简介 1。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经济全球 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通过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现代化物流和电子商务已是大势所趋。 而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实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在物流信息交换、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信息失真、信息交换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以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为例,每年由于信息传递问题所造成的缺货率大约是8%左右,如果可以减少1%的缺货率,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给沃尔玛增加10亿美元的收入[1]。 另外,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资源剧增,各类信息内容呈爆炸式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和昂贵的信息成本,使得人们无法独立生产所需要的数据,而必须通过共享来获取资源和必要的信息。那么如何实现实时地信息交流呢? 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 ID中心提出的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启迪.人们将每一件物品赋予一个唯一的编号,EPC标签是这一编号的载体,当EPC标签贴在物品上或内嵌在物品中的时候,即将该物品与EPC标签中的唯一编号(标准说法是“产品电子代码”或“EPC代码")建立起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1]。 基于互联网和射频技术的EPC系统,即实物物联网(简称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Radion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天线数据通迅等技术,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Internet of things”。它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结算、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 EPC标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电子标签,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可以实 现对EPC标签信息的读取。读写器获取的EPC标签信息,并把标签信息送入互联网EPC体系中PML(Physical Mark_Up Language,实体标记语言)服务器后[2],就实现了对物品信息的采用和追踪。然后利用EPC体系中的网络中间件等,可实现对所采集的EPC标签信息的利用。 1.2目前的发展现状[3] 随着RFID技术以及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日渐成熟,标准逐渐统一,EPC系统也不断完善,EPC技术为更广大的人所了解,所使用。 1。2。1国外EPC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中期产生的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射频标签本身的价格昂贵,阻碍了它的推广和 应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Auto-ID中心,进行射频识别技术的研发,通过创建RFID标准,并利用网络技术,形成EPC系统,目的是建设全球实物互联网。

物联网套件之通信中间件

物联网套件之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套件分为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中间件和云平台三部分,通过提供标准化二次开发接口,帮助客户快速实现数据采集及监测管理。 其中物联网中间件就是构建一个模块化、高可靠性、高扩展性、易于维护、易于使用、支持快速开发、标准调用的物联网中间能力层。 物联网中间件从两个方面提供服务能力。首先,物联网中间件向应用提供各类数据访问、展示、分析、控制等物联网常用能力。例如,一个远程抄表应用的开发者可以直接调用中间件提供的电表控件,在其应用中直接显示一个远程的电表实时采集数据;或者调用一个历史数据曲线控件,显示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曲线。其次,物联网中间件提供各类设备的接入能力。通过简单配置,物联网中间件就可以完成一台物联网设备的接入,例如一台具备网络功能的温度计或是开关。 物联网中间件采用了云计算技术,以平台模式提供PAAS服务能力。因此,使用中间件开发的应用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得部署。过去,传统应用在研发完成后,还需要经历小规模部署、试用、改进、上线等诸多的调试修改工作;现在,采用中间件开发的应用只需要在完成后上传、发布,即可以让用户开始下载使用。 平台模式同时也为新应用的推广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传统模式的应用,需要自己处理应用的推广、广告、销售等工作。中间件平台则具备了应用商店的特性,一旦应用在中间件平台上发布,即可以直接通过中间件平台推送给用户使用。 物联网中间件的提出,极大地简化了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流程,应用开发者仅需要关注如何实现贴近用户需求的应用设计即可。应用开发者所需要的能力和设备接入,均已经在中间件设计过程中获得充分测试,并能够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与此相应,应用开发可以从传统的设计、开发、搭建试验环境、测试、Bug清除、试用、上线的复杂流程,转化为简单的开发、试用、上线流程,开发周期也从过去数月甚至数年缩减到现在的1到2周。物联网中间件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物联网应用的研发成本,从而使得更多的开发者可以参与到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中来。 可以说物联网通信中间件是可扩展的开放性物联网中间件软件平台,通过标准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工业级的物联网终端,实现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通讯方式、不同通讯协议、不同数据格式的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帮助客户非常轻松的实现自己的物联网应用。中间件为客户的应用软件提供基于SQL标准的表数据调用,方便用户应用程序的开发维护和扩展。中间件具有故障处理、设备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并发、标准化数据输出以及不同智能设备的协议解析等功能。让客户不用了解硬件、不用开发大规模通信组件、不用进行几十数百种智能设备的协议解析,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物联网应用。 技术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