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路线图”方法推进信息化建设

运用“路线图”方法推进信息化建设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解 信 时间:2011-03-24 05:00:10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始于技术、成于管理”的时代工程

●前瞻的战略规划和高效的战略执行是其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需要采用先进的战略规划方法统筹安排,需要创新战略管理理念,完善战略规划机制,不断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对强化战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战略规划方式所固有的局限性,致使信息化建设主观设计与现实变化之间的“断层”越来越大,需求与技术脱节、规划与实施脱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

信息时代,各类新技术蓬勃涌现,其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就信息技术而言,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翻一番,网络传输带宽每6个月增长一倍。技术发展预测、发展路径选择的难度越来越大,使适应技术进步动态调控信息化建设进程愈加困难。

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性、综合性、整体性越来越突出,需要整合各方面的需求,把多方面建设任务衔接起来,把众多专家的集体智慧凝聚起来,特别是复杂信息系统建设,要素多、环节多、关系复杂。如何使复杂问题简明化,简明问题流程化,流程问题定量化,已成为大系统建设整体优化和综合集成的关键环节。

资源配置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怎样按照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和重点,以时间为序,从整体上合理分配和动态调节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和对建设风险的有效控制必须认真考虑的重点。

信息化建设管理不仅要对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条件予以明确,还必须规范实现途径、执行标准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如何提高规划计划的执行力,通过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工作流程,把管理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进程、控制到每个节点,也是信息化建设管理必须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仍在发展的“更高要求”问题,路线图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近年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军队、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路线图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和工具

管理学范畴的路线图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开始重视和运用这一方法。我国历史上一些工程建设中,虽未明确使用路线图概念,但在总体设计、方案优选、进度控制和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都体现着路线图的思想和理念。

由于不同领域的现状、目标、方向、路径存在较大差异,路线图的具体运用也会有不同的思路和模式。但路线图体现一个发展

过程,不仅包括起点和终点,更明确从起点到终点的方向和路径,设计随时间向前推移的各个节点,涵盖事物发展的主要进程,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纽带;路线图代表一种综合集成,充分考虑影响、制约事物发展的各重要相关因素,并将各种相关因素放在同一环境中通盘考虑,使管理人员对事物发展的相关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有效防止顾此失彼、一叶障目等问题;路线图一般采用各种图示方法或图示与文本结合的方式,对事物发展的要素、方向、顺序、路径进行综合表达,给人一目了然的形象直观之感;路线图还是一种操作依据,通常采取量化方式描述事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作和项目,为管理操作提供较为具体的参照和依据,较能达成准确控制之目的。

路线图通常包括5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任务,基于对建设现状和支撑条件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二是需求分析,针对建设现状与规划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出薄弱环节,对建设发展提出具体需求和量化指标;三是发展路径,依据技术发展趋势和经费保障条件,选择可行的技术和技术体制,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四是建设步骤,根据目标任务,采取工程化建设思路,明确发展顺序、建设重点和时间节点;五是实施措施,把握影响建设发展的相关要素,创造有利于实现路线图构想的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

与传统的规划方法相比,路线图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使发展目标更加清晰;采用目标与现状对比分析的方法确定发展需求,使需要与建设发展实际结合更加紧密;采用优选关键技术和实现路径的方法,使建设项目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采用文图表结合的表现形式,使规划内容更加简明直观;采用动态更新的方法,使定期修改的文本指导性、针对性更强。

在信息化建设中运用路线图方法,可以概括为“一个起点、两条路径、八个步骤”。

“一个起点”,是指从使命任务出发,把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使战斗力标准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两条路径”,是指能力研究路径和业务研究路径。一般规划计划论证,只研究能力路径,不研究业务路径,缺少对工作流程、信息流程的分析论证。路线图方法将两条路径结合起来,确定出的支撑项目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八个步骤”的第一步,是确定信息化体系框架,把信息化建设内容体系勾画出来,主要包括能力框架、技术框架、系统框架、数据框架、差距分析、职能领域和信息关系。第二步是确立量化的能力需求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组织共性技术研

究,提出技术发展策略。第三步是分解细化能力需求,提出分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项目。第四步是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分析,选取对形成和提高体系作战能力起关键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第五步是确定重大项目的关键技术、子项目及其相互关系和实施步骤,形成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第六步是汇总分析分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形成总技术路线图。第七步是根据建设发展的要求,从体制改革、理论创新、法规建设和训练转型等方面,研究提出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对策措施。第八步是发布实行,定期验证评估,动态调整优化。

按照这个思路制定路线图,既有对未来的预测,也有对现实的认知;既包括对目标的确立,也包括对过程的设计;既涉及宏观的预测,也涉及微观的前瞻;既注重系统的分解,也注重体系的融合,是信息化建设战略管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可有效弥补和改进传统战略规划重战略研究与制定、轻战略实施与监控,重方向性描述、轻具体化对策措施等不足,对提升信息化建设战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实现路线图应采取工程化建设思路

工程化建设思路的实质,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现代管理的理念、工程技术的手段,研究解决复杂系统的建设管理问题,以实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它既是一个技术实现的过程,又是一个管理创新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在建设指导上强调需求牵引。工程化建设思路要求,采取定量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把需求内容量化为具体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不同建设阶段的“标尺”。这个复杂过程,强调建立由使用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和专业需求分析师共同组成的需求分析团队,把应用方与技术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建用互动、渐进获取的需求分析机制;强调采用需求获取、建模、验证与管理工具,规范需求表述,提高论证效率,加强需求可行性验证;强调建立强制性的需求执行和验收制度,严格需求变更管理,把需求的牵引和指导作用贯穿到建设的全过程。

在建设筹划上注重体系设计。工程化思路要求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全盘统筹,把握关键、化解冲突,实现整体有机协调、群体和谐共生。落实路线图确定的任务,需要建立明晰的目标体系,把战略目标、领域目标和项目目标统一起来,细化目标内容及优先顺序,构建远中近衔接配套的目标体系;需要理清建设的约束条件,力求在能力需求、技术支持、资源投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约束条件的范围内定方案,明确建设的任务区分、资源配

置和具体要求;需要制定可行的具体发展路径,理清工程项目和相关技术的发展顺序、关键环节、相互关系及实施步骤,把最佳路径找出来。

在建设组织上突出过程管控。工程化以整体最优为追求目标。在实施复杂系统建设时,应从行政、技术两个方面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责权一致。应分阶段实施里程碑式管理,对工程建设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等五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管理,促进建设任务按时间节点、按质量要求、按经费预算有序推进。应强化风险管理和效果评估,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把“不希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在建设模式上要求规模化推进。工程化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化建设,把涉及多领域的零散项目整合起来,集中研发、快速成型、普遍推广。以龙头工程实现集中突破,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投入大与成功概率低、信息技术发展快与建设周期长的矛盾。从标准化入手推动体系建设,以统一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基础,走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的建设路子,确保各类系统的互连、信息的互通和功能的互操作。靠大范围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在建设内容上重视全要素发展。全要素协调发展,是工程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复杂系统往往由诸多要素构成,结构复杂、层次众多,既有物质要素,也有精神要素;既包括有形的东西,也包括无形的东西,其中每一个要素对系统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必须统筹兼顾。科学界定建设内容,梳理系统各构成要素,明确系统建设边界,规范“建什么”的问题。理清要素相互关系,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纵横交错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并兼顾次要矛盾,防止其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促进软、硬要素协调发展,不仅注重直观可见的硬要素建设,对那些目标、边界和约束都不清晰的软要素,比如理论研究、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也要高度重视,坚持两手抓,促进健康协调发展。

路线图方法和工程化建设思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是体系建设的有效方法。强调管理创新,不能将其作为一个口号,更不能作为一个“标签”,必须结合信息化建设实际,把科学的理念与方法具体化、实用化、普及化,使之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