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1

汽车运用工程1
汽车运用工程1

汽车运用工程I(汽车理论部分)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汽车动力性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行驶阻力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教学目的1.了解各种行驶阻力的计算

2.明确牵引力与切向力之间的关系

3.了解空气阻力的组成

4.了解坡道阻力的实质

5.理解汽车质量换算系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迟滞损失现象、滚动阻力偶、汽车质量换算系数教学难点滚动阻力、汽车质量换算系数的理解

参考教材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

汽车行驶阻力

滚动阻力

滚动阻力偶

弹性元件的迟滞损失

滚动阻力系数

滚动阻力系数的确定

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

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的组成

空气阻力系数

车身外形及趋势

坡道阻力

坡道阻力定义

坡度

道路阻力系数

加速阻力

汽车质量换算系数

汽车行驶方程式

汽车质量换算系数的推导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介绍了汽车行驶阻力的各个分量。应着重理解滚动阻力

偶、汽车质量换算系数,掌握汽车行驶方程式,明确汽车行驶方

程式的结构和使用参数。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附着条件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教学目的1.理解汽车驱动-附着条件

2.附着的概念

4.了解不同驱动形式的附着条件

教学重点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教学难点附着利用率

参考教材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力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驱动条件

附着条件

附着力

驱动附着条件

汽车附着力

不同驱动形式与车轮地面法向力的关系

附着利用率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课后小结本堂课介绍了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力,重点介绍了不同驱动形式与车轮地面法向力的关系。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汽车功率平衡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功率平衡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教学目的1.掌握汽车功率平衡的原理

2.了解汽车功率平衡图的应用

教学重点汽车功率平衡原理教学难点后备功率

参考教材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

汽车功率的平衡

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

功率平衡图

利用功率平衡图分析汽车的功率利用情况

功率平衡图的应用

后备功率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汽车燃料经济性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教学目的1.了解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掌握等速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3.了解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因素

教学重点汽车燃料经济性计算

教学难点计算过程的工程与国际单位换算

参考教材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

汽车燃料经济性

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

世界各国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方法

等速百公里油耗

综合性评价指标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

计算方法

功率的确定

燃料消耗率的确定

参数换算

油耗累加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重点介绍了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计算

过程的国际单位和工程单位的换算及利用。

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等速)。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燃料经济性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教学目的

1.了解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因素

2.掌握最小燃油消耗特性的确定

教学重点燃油经济性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最小燃油消耗特性的确定

参考教材

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

使用方面

行驶车速

档位选择

挂车应用

维护与修理

汽车结构方面

轻型化

发动机选装

传动系结构

负荷特性

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有级和无级变速器

汽车外形与轮胎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分析了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要求读者了解汽车传

动系与最小燃油消耗特性的关系,掌握最小燃油消耗特性的确

定。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的选定授课时间授课题目动力系统参数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对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

2.掌握动力传动系参数的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动力传动系参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档数和档位的确定

参考教材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的确定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最高车速法

比功率法

类比法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基于后备功率的方法

校验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根据最大爬坡度选择

利用最低稳定车速校验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分析了发动机功率的确定方法、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

的选择方法,要求掌握综合考虑最大和最小传动比的选取原则。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汽车制动评价指标、受力分析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制动性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介绍了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重点讲解了汽车制动时车

轮受力分析;读者应掌握车轮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和附着力之间

的关系,只有车轮制动力和地面附着力均很大时,才能具有很好

的制动效果;同时,要求读者掌握峰值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和

滑动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ABS的应用。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制动效能及恒定性、方向稳定性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制动性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教学目的

1. 了解汽车制动效能机器恒定性和制动的方向稳定性

2. 熟悉汽车制动过程

3 掌握方向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制动距离分析、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方向稳定性的力学解释

参考教材

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制动性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教学目的1. 了解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关系

2. 学会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关系曲线的制作

3 掌握利用曲线、β线、r线、f线分析汽车在不同路面上的制动过程

教学重点I曲线、β线、r线、f线和制动过程前后轴垂直载荷的变化

教学难点利用I曲线、β线、r线、f线分析汽车在不同路面上的制动

过程

参考教材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前、后车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关系曲线

I曲线、β线、r线、f线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

步附着系数

同步附着系数(I曲线、β线)

利用I、β、r、f和 线对汽车制动过程

进行分析

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

制动强度

利用附着系数

附着效率

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介绍了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关系以及利用I曲

线、β线、r线、f线分析汽车在不同路面上的制动过程。要求

读者掌握利用I曲线、β线、r线、f线分析汽车在不同路面上

的制动过程。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概述、轮胎的侧偏特性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操纵稳定性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介绍了操纵稳定性的内容、稳态转向特性、动态相应特性、

轮胎侧偏特性。读者应掌握轮胎的侧偏特性以及影响因素,熟悉

三种稳态转向特性以及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相应特点。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与前轮角输入

响应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操纵稳定性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教学目的

1. 了解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建立过程

2. 掌握稳定性因数及其应用

3 熟悉分析稳态转向特性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线性二自由度模型推导、稳定性因数

教学难点线性二自由度简化和推导

参考教材

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

汽车操纵稳定性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等速圆周运动

稳态响应

稳态响应的三种类型

几个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

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

转向半径之比

静态裕度系数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介绍了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稳态响应

及其三种类型。读者应掌握汽车稳态响应的三种表现类型以及表

征稳态响应的参数。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汽车操纵稳定性

课型课堂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议)

教学目的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

教学重点侧倾中心、弹性侧偏角、侧倾转向角、变形转向角

教学难点悬架侧倾刚度、车厢侧倾角的推导

参考教材

高延令·汽车运用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

线汽车的侧倾

车厢侧倾轴线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车厢的侧倾角

侧倾时刻垂直载荷在左右车轮上的重新分配

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

侧倾转向

变形转向

变形外倾

转向系与汽车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关系

杆系干涉

转向系刚度与转向轮的变形转向

2学时

参见电子讲稿(ppt)

本堂课介绍了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读者应了

解汽车悬架和转向系对转向稳态响应的影响。

授课教师许洪国授课内容汽车平顺性

汽车运用工程模拟试题带答案

汽车运用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有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在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用车轮的静力rs 半径;而作运动学 分析时应用滚动半径,但是一般以滚动rr 半径代替,作粗略分析时,通常不计 其差别,统称为车轮半径。 4、空气阻力包括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两大部分。 5、汽车加速行驶时不仅产生平移质量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还要产生惯性力偶矩。 6、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是; Fr+Fw+Fi<=Ft<=Fxg 驱动力<=附着力。 8、用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来确定汽车的动力性时,可以确定汽车的最高车速、 最大爬坡度、加速时间。 9、汽车行驶中,其每一瞬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 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4、影响汽车的燃料消耗的因素概括起来有汽车技术状况和汽车使用因素。 15、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在一定车速范围内,既可以用最高档行驶, 也可以用次高档行驶,应选用最高档行驶。 16、变速器设置超速档的目的是降低油耗;所以超速档又称节能档。 18、目前扩大选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柴油机之所以具有高于 汽油机的经济性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压缩比大。 2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抗水衰退、抗热衰退。 22、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驾驶员行动反应阶段制动系统协调阶段制动最大效能阶段25、汽车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增加、车重的增加、和附着系数的 减小而增长。 26、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丧失方向稳定的情况有跑偏、侧滑、 失去转向能力三类。 27、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要受到地面 附着系数条件的限制。 28、当汽车车轮作纯滚动时,滑移率S= 0 ;当汽车车轮抱死时, 滑移率S= 1 。 29、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最基本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汽车运用基础复习题-2015 (1)

《汽车运用工程》(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汽车运用条件; 2、货物运距; 3、汽车技术状况; 4、汽车经济使用寿命; 5、 汽车技术使用寿命;6、运输条件;7、有形磨损;8、无形磨损;9、汽车使用条件;10、第一类有形磨损;11、第二类有形磨损;12、第一类无形磨损;13、第二类无形磨损;14.装载质量利用系数;15.零担货物;16.比装载质量; 17.紧凑性;18.汽车技术状况;19、整备质量利用系数;20、最小离地间隙; 21、纵向通过角;22、汽车走合期 二、综述 1.汽车运输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2.道路是如何分级的? 3.货运条件包括那些方面? 4.运输需求包括那些要素? 5、汽车运行材料主要包括哪些类? 6、汽车润滑材料主要包括那些类? 7.汽油选用应遵循那些原则? 8.柴油选用的依据是什么? 9.发动机技术状况对汽车节油有那些影响? 10.汽车底盘技术状况对汽车节油有那些影响? 11.合理的驾驶节油操作方法包括那些? 12.发动机润滑油牌号是如何划分和选用的? 13.如何选用发动机润滑油? 14、汽车齿轮油牌号是如何划分和选用的? 15.如何选用汽车齿轮油? 16、汽车轮胎合理使用的措施包括那些方面? 17.汽油发动机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其形成机理是什么? 18.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有何影响? 19发动机混合气浓度对排放污染物浓度有何影响? 20.简要说明发动机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1.简要说明发动机负荷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2、简要说明发动机的热状况对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3、影响发动机燃烧噪声的使用因素有哪些? 24.汽车行驶时,轮胎花纹噪声和道路噪声是怎样产生的? 25.汽车走合期有什么使用特点?应采取什么技术措施? 26.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 27.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因发动机过热会产生哪些问题?为什么? 28.高温条件下,总成磨损严重和润滑油易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29、高温条件下,影响供油系统气阻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30.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 31.低温条件下,汽车发动机为什么难以起动? 32.低温条件下,总成磨损严重和油耗量大的原因是什么? 33低温条件下,蓄电池的工作能力为什么会下降?对汽车的低温起动有怎样的影响? 34.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35.说明汽车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动力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36、说明汽车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燃油经济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37、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 38、确定汽车列车拖挂运输总质量的原则有哪些? 39.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如何划分? 40.什么是有形损耗?什么是无形损耗? 41.什么是经济使用寿命?确定汽车最佳更新时机的依据是什么? 42.用高速档行驶与采用低速档行驶相比哪种情况节油?为什么? 43、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哪些? 44、说明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 45、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是怎样划分的? 46.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47、车辆择优选配的含义? 48、车辆更新的原则和条件?

《汽车运用工程》期末备考资料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汽车理论考试只探到考试题型:名词解释6个,共18分,填空题22分,论述题5道,共40分,计算题3道。。没有选择题。。就这些了,老师说题目比较多,所以好好复 习吧。 补充填空题: 1、汽车燃料经济性是在保证汽车动力性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 2、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Qs=100gGt/VaY(p60) 3、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为了评价汽车的燃料经济性,通常用一定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料消耗量(L/100km)或单位运输工作量所消耗的燃料量(L/100t·km)作为评价指标。 4、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5、汽车的稳态响应可分为: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度转向三类。 6、汽车的公害包括: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排放公害);噪声对环境的危害(噪声公害);汽车电气设备对无线电通讯及电视广播等信号的电波干扰(电波公害);制动蹄片、离合器摩擦片、轮胎的磨损物和车轮扬起的粉尘对环境的危害(粉尘公害)等 7、汽车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包括:CO、HC、NOx 、SO2、铅化合物、炭烟、油雾等。 8、间隙失效主要有:顶起失效、触头失效或拖尾失效。 9、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有: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转弯直径和转弯通道圆。 10、接近角y1和离去角y2是指自车身前、后车轮引切线时,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 纵向通过角y3是指在汽车空载、静止时,在汽车侧视图上通过前、后车轮外缘做切线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所形成的最小锐角。 11、汽车的走合期:新车或大修竣工的汽车在投入使用的初期称为汽车走合期,是汽车运行初期改善零件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过程。 12、汽车在走合期的特点:①零件表面摩擦剧烈,磨损速度快。②润滑油变质快③行驶故障多。 13、汽车走合期采取的技术措施:减载、限速、正确驾驶、选择优质燃料和润滑油、加强维护。 14、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的原因有:曲轴旋转阻力矩大、燃料蒸发性差、蓄电池工作能力

(完整版)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学长呕心制作)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题答案 这是老师给的三份复习题和答案,答案基本都是在百度文库里找的,大部分都找到原题了,有一部分找不到原题不过找到了问的差不多的题目,还有一部分没有找到,大家自己翻翻书吧。 --Vlanes 2013.6.22 汽车运用工程-汽车安全性 二.1为什么前轮较后轮先制动抱死不易产生剧烈侧滑?后轮较前轮先制动抱死易产生“甩尾”现象? 答:如果前轮在制动力作用下还在滚动,而后轮已经抱死。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由侧向干扰力与地面侧向形成的力矩使合力与车辆纵轴线形成的夹角增大,汽车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甩尾现象;如果前轮抱死,后轮仍继续滚动,则相应的力矩将使上述的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既不易产生侧滑。 2某汽车制动时后轮抱死拖滑,前轮滚动,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如果在制动惯性力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相应的力矩使车轮绕铅垂轴旋转,并使角增大,车辆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 3.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大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u2,即汽车制动时,前轮先抱死后轮继续滚动,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前轮已经抱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后轮上,相应的力矩使上述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即不产生侧滑。 4.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小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

汽车运用工程经典例题

某中型货车的有关数据如下: 总质量m=8000 kg 车轮滚动半径r=0.49 m 传动系机械效率直接档:ηt=0.9 其余各档:ηt=0.85 滚动阻力系数f=0.015 空气阻力系数C D A=4m2 主减速器传动比i0=6.33 变速器传动比及相应档位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发动机外特性: (1)计算并绘制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求出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 (2)计算并绘制行驶加速度曲线。 (3)计算并绘制动力特性图,确定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 (4)计算并绘制功率平衡图,确定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

解 (1)由驱动轮上的驱动力公式0tq g t t T i i F r η=知汽车速度与发动机转速及传动系参数的关系式为 通过数据表格得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由于15.21cos 2V C a D A f G Fw Ff ??+???=+ i i g rn Va 0 0.377 =

Fw Ff +Fw Ff +五档曲线方程:y = 0.0038x 3- 1.2175x 2+ 94.637x+1805.9 的曲线方程: y = -2E-16x 3+0.1891x 2+7E-13x+1200 当两条曲线相交联立得最高车速V a = 96.4km/h 一档的曲线方程为:y = 10.287x 3- 449.17x 2+ 4776.1x + 12468,使其导数为零得x=6.99 km/h, 带入和一档曲线方程中。 根据G Fw Ff Ft )(sin +-=?,解得?= 19.125 得出最大爬坡度i max =tan δ= 0.3467 (2) 由加速度:可得V a 与加速度的关系。 通过数据表格得行驶加速度曲线: m Fw Ff Ft dt dv δ)(+-=

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与应用分析

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与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4T10:43:24.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欧阳文静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菏泽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 274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血液。特别是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促进汽车产业在新时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工作。笔者从汽车运用工程入手,阐述了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给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现状;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新型的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汽车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汽车产业中传统的发展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我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制定出真正能够满足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在新时代的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出行服务。下面,笔者首先将从汽车运用工程入手,详细介绍汽车运用工程的具体内容。 二、汽车运用工程概述 首先,汽车运用工程是指在汽车产业中的一项比较复杂而且系统化非常强的工作。这些标准是建立在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定之上的,仅限于汽车产业内部的标准。其次,这些标准一般分为强制性的标准和以推荐为主的标准这两个方面的标准。每个汽车用户以及汽车产业的相关工作者都应该严格遵循强制性标准,如GB、JT等。而推荐性质的标准通常是用来参照的,如GB/T、JT/T等。 三、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概述 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汽车行业标准化,汽车使用标准化,汽车管理与维修标准化,汽车燃料标准化。下面,笔者将对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分类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汽车行业标准化 第一,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首先表现在汽车行业标准化。国家对汽车行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对空车的载重量和一些专业的名词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进而保证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1589-2016)有力推动物流运输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大地支撑车辆运输车治理、货车非法改装整治和货车超载超限行为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大促进符合标准要求的新车型推广、拉动物流业生产消费,在引导汽车和挂车的设计制造升级、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范运输市场发展、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汽车使用标准化 第二,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其次表现在汽车使用标准化。我国对汽车的使用也进行了细致的规定,特别是汽车的尾气排放方面。如,《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l7691-200l)、《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5-2013)等,制定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排放标准,如何排放以及检测标准等从而减轻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 (三)汽车管理与维修标准化 第三,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再次表现在汽车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标准化。为了避免出现由于汽车管理和维修故障导致的事故,国家规定我们必须对汽车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做好售后的管理工作,对汽车进行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综合发展。如,《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16)是汽车维修和检测行业对在用车辆进行维护、检测、诊断的规范性技术标准。 (四)汽车燃料标准化 第四,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最后表现在汽车燃料的标准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空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汽车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国家还对汽车燃料进行了标准化规定,对汽车燃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协调发展。如,2000年1月1日我国实施的《车用无铅汽油(Ⅱ)》(GB17930-1999)要求停止生产含铅汽油,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车用汽油无铅化时代。2013年12月18日发布的《车用汽油(Ⅴ)》(GB17930-2013)标准。该标准突出的亮点是硫含量、锰含量和烯烃含量的降低、蒸汽压和牌号的调整以及密度指标的增设,这无疑对保护环境,缓解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上文中,笔者已经深入分析了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下面,笔者将具体介绍在新时代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以引起汽车产业工作者的重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今随着我国科技革命更深度的发展,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应该更加深入、优化,为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科学技术进一步深入运用到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工作中,以促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实践性。其次,进入新时代,国家对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要求更严格,汽车产业还应在未来不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要求,促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用对策分析 下面,笔者将对如何建立健全汽车运用工程标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参考,从而提高汽车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汽车产业在新时代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员工创新能力。 第一,要想做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用,我们首先应该加强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工作,从最基层提高员工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员工的汽车知识储备。首先,企业可以经常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本地开展职业培训。其次,企业也可以与对口专业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企业发展培养必要的人才。只有不断加强职业培训,才能提高汽车产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为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

《汽车运用工程学学》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2.公路养护水平:是公路的养护质量,分为优、良、次、差四个等级,评定指标是“好路率”和“养护质量综合值。”5页 3.运行工况:为了研究汽车与运行条件的适应性,通常采用多参数描述汽车的运行状况,称之为汽车运行工况。11页 4.汽车使用经济性:是为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使用性能,它是评价汽车运营经济效果的综合性指标。52页 5.汽车倾覆失效:汽车在侧坡上直线行驶时,档坡度大到使重力通过一侧车轮接地中心,而另一侧车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等于零时,则汽车江发生侧翻。此时为汽车倾覆失效。159页 6.一次碰撞:在轿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首先行人腿部撞到保险杠上,然后骨盆与发动机罩前端接触,最后头部撞到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上。这时行人被加速到车速,这就是所谓的一次碰撞。121页 7.最小离地间隙:是汽车除车轮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离。他是表征汽车无障碍地越过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能力。156页 8.汽车诊断:是在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查,查明汽车故障原因与部位的检查方法。217页 9.道路噪声:由于道路路面凸凹不平二车身的噪音。 10.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的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167页 11.广义可靠性:指汽车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汽车的侠义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 12. 汽车技术状况:测得的定量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总合。 13.低劣数值法:是保证设备一次性投资和各年经营费用总和最小的计算方法。 14. 汽车极限间隙;达到技术文件规定的极限状况的配合间隙。 15. 车轮滑移: 16. 汽车工作能力: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17. 致命故障:导致汽车或总成重大损失的故障。

汽车运用工程自考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汽车运用工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汽车运用条件的特性、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其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地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来较大地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 深刻理解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这五大汽车指标的概念、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熟练掌握汽车在走合期、高温、低温、高原、山区、坏路和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3. 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4. 掌握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 第二章汽车动力性 第三章汽车使用经济性 第四章汽车行驶安全性 次重点章节: 第五章汽车的公害

第七章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第八章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第九章汽车使用寿命 一般章节: 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六章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了解汽车运行工况的主要参数,掌握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同时掌握汽车使用的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 难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 1. 气候条件 2. 道路条件 3. 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 4. 运输条件 5. 汽车运用水平 6. 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第二节汽车运行工况

汽车运用工程学试卷1

1. 我国气候条件的特点是( ) A.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以长江为界。 B.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海南省以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C.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南北温差大。 D.气候温和,全年温差较小。 2. 机动车辆的最小转弯直径以前轮轨迹中心为基准,测量值不得大于 ( ) A .24 m B .12 m C .16.5 m D .14 m 3. 什么是决定汽车舒适性最主要的方面? ( ) A.行驶平顺性 B.车内空气质量 C.车内装饰 D.噪音大小 4. 在投保了车辆损失险的基础上,可投保( ) A.玻璃单独破碎险 B.车上责任险 C.无过失责任险 D.交强险 5. 下列各使用因素对汽车运输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载重量利用率,装卸工作停歇时间,行程利用率,车辆技术速度 B.装卸工作停歇时间,行程利用率,车辆技术速度,载重量利用率 C.载重量利用率,行程利用率,装卸工作停歇时间,车辆技术速度 D.载重量利用率,装卸工作停歇时间,车辆技术速度,行程利用率 6. 下列哪个不是机油的主要作用?( ) A.冷却 B.润滑 C.密封 D.推速 7. 下列哪个是存放制动液的容器必须密封的原因?( ) A.防止油蒸发减少 B.防止进入杂物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8655汽车运用工程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C.防止水分混入使沸点降低 D.防止发生危险 8.十六烷值决定了柴油的() A.蒸发性B.雾化性C.低温流动性D.自燃性 9.机油什么不合适,会增加运动阻力,增加燃油消耗?() A.粘度 B.浓度 C.质量 D.性能 10.同一车上可混装的轮胎是() A.不同花纹的轮胎 B.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轮胎 C.不可混装 D.胎面磨损差别大的 11.通常汽车制造厂对所生产车型规定的走合里程一般为() A.500~1000公里 B.2000~3000公里 C.3000~5000公里 D.大于5000公里 12.严寒地区汽车发动机保温的主要措施是() A.给发动机和水箱罩上安装保温套 B.将发动机放入保温箱中 C.减少在严寒地区行驶 D.注意保养 13.下列哪项不属于汽车使用因素() A.汽车运用条件 B.燃料和润滑油的品质 C.汽车内部的保洁 D.汽车的合理运用 14.送大修前最后一次二级维护后的车辆属于哪级车() A.一级完好车 B.二级基本完好车 C.三级需修车 D.四级停驶车15.对车辆进行检查、调整是哪级维护的主要内容() A.日常维护B.一级维护C.二级维护D.三级维护 16.挂车大修送修标志是() A.车架符合大修条件 B.车箱符合大修条件 C.车架和车箱符合大修条件 D.车架和转盘符合大修条件 17.轻、微型载货车的报废行驶里程为() A. 50万公里 B. 45万公里 C. 40万公里 D. 30万公里 18.以下哪个不是汽车运输业的技术经济定额指标() A.完好率 B.小修频率 C.轮胎翻新率 D.折旧资金 19.确定汽车最佳更新时机的依据是()

汽车运用工程-汽车动力性的应用

汽车运用工程大作业 1汽车动力性计算(加速性能、最高车速、动力因素-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已知:发动机外特性、装载质量、整备质量、总质量、车轮半径、传动系效率、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泌风面积、主减速器速比飞轮转动惯量、两个前轮转动惯量、四个后轮转动惯量、变速器速比、轴距、质心至前轴距离、质心高度。 例如,已知数据如下表: Tq=a+a1(n/c)+a2(n/c)2+a2(n/c)3+a3(n/c)4 1)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求汽车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 3)绘制加速度倒数曲线 4)用图解法或编程绘制汽车动力因数特性曲线

5)图解手工或编程绘制II 档起步,加速至70km/h 的车速一时间曲线以及距离一 时间曲线。 解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 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Tq-n 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Tq=a+a1( n/c)+a2( n/c)*(n /c)+a3( n/c)*( n/c)*( n/c)+a4( n/c)*(n /c)*( n/c)*( n/c) 式中,Tq 为发动机 转矩(N?m ) ;n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汽车的牵引力: 空气阻力: 汽车的滚动阻力: F f G a mg 为满载或空载汽车总重(N), f 为滚动阻尼系数汽车的 行驶阻力之和F r : F r F f F w ( N ) Matlab 程序: (1) 求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和汽车最高车速程序: 五档车程序如下 n=[600:10:4000]; Tq=-19.3+296*( n/1000)-165*(门/1000)八2+40.9*(门/1000)八3-3.85*( n/1000).M; m=3695;g=10; nmi n=600; nm ax=4000; G=m*g; ig=[3.55 2.77 1.65 1.00 0.83]; nT=0.8924;r=0.37;f=0.0096;CDA=2.60;i0=5.83; L=3.40;a=2.0;hg=0.9;If=0.22;Iw1=1.80;Iw2=3.60; Ft 仁 Tq*ig(1)*i0* nT/r; Ft2=Tq*ig(2)*iO* nT/r; u ai 0.377 i gi i (km/h ) 其中:r k 为车轮滚动半径, m; 错误!未指定书签。 F ti ( U a ) T tq (U a ) i gi i ° (N )汽车的 C d A 21.15 2 U a 其中:C d 为空气阻力系数,A 为汽车迎风面积, m 2 其中:G a =

汽车运用工程

第一章 1、汽车的运用效果指汽车完成运输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指由于汽车出行的便捷和迅速给人们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从汽车运用宏观效果来看,主要包括汽车运输生产率、汽车运输成本和汽车运输质量三大指标。 2、汽车运输品质 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利、舒适、清洁、文明服务 3、汽车运输对道路条件的基本要求是: ①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性能;②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③满足最大通行能力要求;④车辆通过方便,乘客乘坐舒适;⑤车辆运行材料消耗最低,零件的损坏最小。 4、驾驶操作技术水平 驾驶员的汽车驾驶操作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汽车驾驶操作水平高低明显地影响汽车零件磨损、燃料经济性和污染物排放,因而影响汽车的运用效果。 5、比功率 是衡量汽车动力性能的一个综合指标,具体是指汽车发动机最大功率与汽车总质量之比,比功率越大,则动力性能越好。 (P52) 6、汽车整备质量 汽车整备质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kg )。除装备有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完整车辆,及加足的润滑油、燃料、冷却液的质量外,还包括随车工具、备用轮胎及其他备用品的质量。提高整备质量利用系数的措施有:不断完善汽车结构和制造技术;利用轻型材料;提高汽车载质量 第二章 1. 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表示汽车以最大可能平均行驶速度运送货物或乘客的能力。 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有:汽车的最高车速,km/h ; 汽车的加速时间,s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最高车速指汽车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汽车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是指满载时汽车以Ⅰ挡在良好路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坡度。 2 、变速器速比 、主传 动系速比 、机械效率 、车轮半径r 。 =车轮转动的圈数 S ——滚动圈时车轮前进的距离,m Pe=发动机输出功率 Pw=损耗功率 3、汽车的行驶阻力 t g i i η???0e T g i 0i t ηr n

汽车运用工程模拟试题(带答案)

汽车运用基础试题 一. 填空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有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在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用车轮的静力rs半径;而作运动学 分析时应用滚动半径,但是一般以滚动rr半径代替,作粗略分析时,通常不计其差别,统称为车轮半径。 4、空气阻力包括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两大部分。 5、汽车加速行驶时不仅产生平移质量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还要产生惯性力偶矩。 6、汽车行驶的驱动_附着条件是;Fr+Fw+Fi<=Ft<=Fxg 驱动力<=附着力。 8用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来确定汽车的动力性时,可以确定汽车的最高车速、 最大爬坡度、力口速时间。 9、汽车行驶中,其每一瞬时发动机发岀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 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4、影响汽车的燃料消耗的因素概括起来有汽车_____ 和汽车使用因素。 15、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在一定车速范围内,既可以用最高档行驶, 也可以用次高档行驶,应选用最高档行驶。 16、变速器设置超速档的目的是降低油耗;所以超速档又称节能档。 18、目前扩大选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柴油机之所以具有高于 汽油机的经济性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压缩比大。 2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抗水衰退、抗热衰退。 22、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驾驶员行动反应阶段制动系统协调阶段制动最大效能阶段 25、汽车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增加、车重的增加、和附着系数的 减小而增长。 26、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丧失方向稳定的情况有跑偏、侧滑、 失去转向能力_______ 三类。 27、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_________ 制动力,同时要受到地面 附着系数条件的限制。 28、当汽车车轮作纯滚动时,滑移率S= _0 ________ ;当汽车车轮抱死时, 滑移率S= _1 ________ 。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资料二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2. 指出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名称 汽车动力性 燃料经济性 汽车制动性 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汽车的通过性 容量 3. 汽车使用条件及内容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理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6. 道路分哪些等级? 高速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100000辆 一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55000辆 二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三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四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辆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9、汽车空气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汽车在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0、空气阻力有哪几部分组成? 压力阻力 摩擦阻力 11、简述附着力、附着系数。 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当车轮驱动力 t F 超过某值(附着力?F )时,车轮就会滑转。因此,汽车行驶的约束条件(必要充分条件)为?F F F F F t w i f ≤≤++。附着力?F 的计算式为z F F ??=。式中,z F 接触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为滑动附着系数,通常简称为附着系数 13、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1)道路的类型、路况 2)汽车的行驶速度 3)轮胎的结构、花纹、材料 18.滚动阻力如何产生的?它是作用在汽车(轮胎)的切向力吗?为什么? 滚动阻力主要是轮胎的变形阻力,也包括路面和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和轮胎空气阻力。 车轮滚动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区域产生法向、切向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相应的轮胎和支承路面的变形。 21.滚动阻力是否是作用在汽车轮胎圆周上的切向力?为什么? 不能 力偶矩 22.能否在汽车受力分析图上画出滚动阻力,为什么?不能 力偶矩 45.汽车的附着条件 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当车轮驱动力 t F 超过某值(附着力?F )时,车轮就会滑转。因此,汽车行驶的约束条件(必要充分条件)为?F F F F F t w i f ≤≤++。附着力?F 的计算式为 z F F ??=。式中,z F 接触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为滑动附着系数,通常简称为附着系数。 不同道路附着系数路面和轮胎就形成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46.汽车的驱动条件 汽车发动机的扭矩(功率)足够大,能克服汽车行驶的各种阻力,如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传动阻力,空 气阻力和坡道阻力等。 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 1. 汽车燃料经济性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可能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2.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1)常选取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即L/100km ,或单位运输工作的燃料消耗量,即L/100tkm 、L/kpkm 2)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单位量燃料消耗汽车所经过的行程,即km/L 作为评价指标,称为汽车经济性因 数。 3)可采用等速驱动比油耗。 5. 写出汽车燃料消耗方程式(考虑结构和使用参数)。

汽车运用工程

汽车运用工程

————————————————————————————————作者:————————————————————————————————日期:

《汽车运用工程》 一.问答题 1、汽车动力性的总指标是什么?具体评价指标有哪些? 2、汽车行驶时滚动阻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 4、谈谈车轮侧偏角对车轮阻力和转向稳定性的影响? 5、何为空气阻力,空气阻力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6、就轿车整车而言,降低空气阻力系数的方法有哪些? 7、汽车传动系的功率损失有哪些?分析其影响因素。 8、附着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方面? 9、写出汽车在平路和上坡时的匀速和加速行驶的驱动力平衡方程。 10、说明平均技术速度的计算程序? 11、从使用条件出发分析影响汽车动力性的因素。 12、自动换档为何要延迟? 13、简述发动机性能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 14、什么是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和功率平衡图?并绘图示之。 15、列出4档变速器各档速比按等比级数和渐近式速比分配的关系式,并说明变速器空隙有何区 别? 16、变速器最高,最低档和中间档速比分配是如何确定的(中间档速比分配要求公式推导)? 17、汽车车速以燃料经济性有何影响? 18、如何用图解法计算汽车燃料消耗量? 19、为什么说汽车列车运输经济性好? 20、采用高速档行驶为什么能够节油? 21、为什么加速滑行可以节油? 22、变速器为何设置超速档? 23、保持发动机良好的技术状况以利于提高燃料经济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4、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有哪些? 25、从使用技术方面来讲,提高燃料经济性的措施有哪些? 26、制动跑偏和制动侧滑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27、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对改善制动性能有什么作用?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起本 课程代号:28655 学时: 64学时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 《汽车运用工程学》是自学考试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运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汽车运用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使用性能试验方法、汽车合理使用和汽车检测的基本技能。 4、课程类型:专业课 5、先修课程:汽车原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1、实验 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 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

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汽车几大评价指标中的某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全过程。 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某某汽车动力性指标计算; 设计内容: 1.选定动力性计算时所需的参数 2. 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3、计算最高车速 4、计算最大爬坡度 5、计算最大加速度 三、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参考理论教学的要求,理论教学的重点即是考核的考察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填空20%、判断题20%、名词术语20%和计算或问答题40%。 题目难易比例为1:3.

学习汽修个人总结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习汽修个人总结范文 篇一:汽车维修技术工作小结 汽车技师技术工作小结 姓名 随着汽车在国内的普及,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后市场的变革进入21世纪,汽车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从整车技术来看,由于大量的使用微电脑技术,汽车具备了很多自动化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操纵性,适性及安全性。车运行的可靠性,寿命都有了很大地提高。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极大的促使汽车维修技术与制度以及企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汽车维修行业重来没有像今天面临着这么大的冲击,以往的汽车维修模式以难以适应和应对以上所提到的任何一项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已逐渐脱离完全的凭传统经验为主的修理方式,而是越来越依靠高新技术,电脑诊断与数据分析。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从以往的只掌握单一科目过度到机电一体化综合素质很强的层面。同时也是对我们汽车维修技术提高的一种推动。

和以前的维修技术学习模式相比,现在的专业学习+技能培训已经成为了维修技术学习的主导思想。 我从97年开始就读于xx技师学院到03年在xxxx学院毕业,期间学习了汽车运用工程、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等相关课程,并于02年取得了汽车维修高级工资质等级证书。从03年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汽车及其相关行业,先后在xxxx 公司,雨田xx4s店工作过,04年11月起在日产xx4s店工作至今。现从事售后服务工作。在工作期间努力进取,勤学苦问,先后掌握了菲亚特轿车的维修及故障诊断,通过了日产维修技师教育计划(n-sTep)学习,并获得了资质肯定。在04年间先后自学参加了汽车维修技师资格培训及汽车维修站质量总检验员培训。充分体现了现代汽车维修“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技术理念。 在实际生产中也遇到过比较经典的故障案例,那就需要自己一步步地去排除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要透彻的了解车辆的各个系统(控制及机构)。 比如,有时候会接到一些有关发动不着的抢修电话,但过去才找到问题并不是出现在电瓶及起动机上,在了解车辆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节气门的碳导致的。为日产新款车型采用的都是电子节气门。由于现在的空气质量,车辆行驶环境恶劣和一部分私家车主经常短距离行驶使节气门处产生积碳堆积,卡滞节气门的开启,而且通过

汽车运用工程模拟试题带答案精选

汽车运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汽车使用性能:汽车能适应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2.侧偏力: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y,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使得车轮发生侧偏现象,这个力FY 侧偏力。 3.地面制动力: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与行驶方向相反的使汽车制动减速行驶的外力称为地面制动力。 4.汽车制动性能:行驶中的汽车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以及在下长坡是能控制一定车速的能力。 5.滑动(移)率: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滑移成份的多少。 6.同步附着系数:具有固定的β线与I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φ0,被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7.汽车动力因数: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导出D=(Ft—Fw)/G,则D被定义为汽车动力因数。 8.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是与防止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本身的几何参数。它们主要包括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等。 9.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汽车动力性,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由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动力性的好坏通常以汽车加速性、最高车速及最大爬坡度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 10.汽车最小离地间隙: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离。 11.制动距离:在指定的道路条件下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踏板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时起,至车辆停住时止车辆驶过的距离。 12.汽车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13.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事件。 14.汽车走合期:新车或大修竣工汽车投入使用的初期。 15.间隙失效:指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拖住。 16.汽车的操纵性:汽车能够确切的响应驾驶员的操纵指令的能力称为操纵性。 17.汽车的通过性:汽车通过性又称为越野性,指汽车在一定的质量条件下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及各种障碍的能力。 18.驱动力:发动机的输出力矩经过传动系统后传递到驱动轮上使驱动轮产生作用于地面的力,同时地面对驱动轮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称为汽车驱动力。 19.最高车速:车辆在一定的质量条件下,在良好平直路面上行驶,所能达到的由汽车所受纵向力决定的最高车速。 20.汽车的制动性: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另外也包括在一定坡道上长时间停车的能力。 21.汽车的平顺性:汽车具有缓和与衰减来自行驶路面冲击的能力。 22.稳定性:汽车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23.汽车的支撑通过性:汽车在松软土壤、雪地冰面、沙漠、溜冰路面上的运行能力。 24.汽车舒适性:为乘员提供舒适、愉快的乘坐环境和方便安全的操作条件的性能。 二、填空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有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2、在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用车轮的静力rs半径;而作运动学 分析时应用滚动半径,但是一般以滚动rr半径代替,作粗略分析时,通常不计 其差别,统称为车轮半径。 3、空气阻力包括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两大部分。 4、汽车加速行驶时不仅产生平移质量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还要产生惯性力偶矩。 5、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是;Fr+Fw+Fi<=Ft<=Fxg 驱动力<=附着力。 6、用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来确定汽车的动力性时,可以确定汽车的最高车速、 最大爬坡度、加速时间。 7、汽车行驶中,其每一瞬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 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8、影响汽车的燃料消耗的因素概括起来有汽车技术状况和汽车使用因素。 9、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在一定车速范围内,既可以用最高档行驶, 也可以用次高档行驶,应选用最高档行驶。 10、变速器设置超速档的目的是降低油耗;所以超速档又称节能档。 11、目前扩大选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柴油机之所以具有高于 汽油机的经济性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压缩比大。 12、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抗水衰退、抗热衰退。 13、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驾驶员行动反应阶段制动系统协调阶段制动最大效能阶段 14、汽车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增加、车重的增加、和附着系数的 减小而增长。 15、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丧失方向稳定的情况有跑偏、侧滑、 失去转向能力三类。 16、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要受到地面 附着系数条件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