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故事复述的技巧3

4故事复述的技巧3

《故事复述的技巧》点评

佛山一中英语科组长黄为华

这是一节广东高考英语新题型——听说测试之第三板块“故事复述”指导训练课。授课者根据对学生两个月的上机练习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典型故事题材,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把讲故事比作建房子,形象生动深刻。让学生学习到如何掌握故事结构、记下关键有效信息、组织要点正确使用语法、词汇绘声绘色地连贯表达的方法。授课者英语语言素质好,教学基本功扎实,师生互动积极,教师指导层层递进,讲练结合,适度到位,为学生搭建适当的支架,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整节课紧凑有效,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讲故事的技巧

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讲故事是常用的授课方法之一。这是因为,不只是小孩子才喜欢听故事,成人对一些富有趣味性、哲理性的小故事一样感兴趣。然而,如何讲好故事,把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那就要看培训师的真功夫了。讲故事,既然是“讲”,那当然主要是靠培训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呈现了。因此,讲故事过程当中的语言组织是讲好“故事”重要手段之一。培训师在讲故事时可以通过全感官演绎的方法对听众的感知进行刺激,达到讲好故事的目的。什么是“全感官演绎”?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根据外感官和内感官的特点,人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三种。三种类型的人在接受外界信息和处理事情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特点:视觉型的人看世界,听觉型的人听世界,感觉型的人感受世界。这三种类型的感官认识在每一个人身上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除了有生理缺陷(如盲人,缺少的是视觉)的人之外,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是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在感知这个世界的。如果在讲故事的时候能同时照顾好三种类型的感官,通过感官的作用让听众通过大脑创造出一幅全息的景象,塑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讲故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何刺激听众的全感官感知?一、语言文字的组织笔者在《基于学员感官类型的教学方法选择》里说到,对不同感官类型的学员,对词语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视觉型的学员对“看到”、“看见”、“展示”、“清晰”等跟视觉相关的词语更为敏感,因此在讲故事时运用视觉描述的词语更能刺激学员的视觉感官;听觉型的学员对“听到”、“听来”、“「叮」醒”等跟声音相关的词语更为敏感,因此在讲故事时运用声音描述的词语更能刺激学员的听觉感官;感觉型的学员对“感到”、“捉住”、“闻到”、“触摸到”等跟触觉、嗅觉、味觉等相关的词语更为敏感,因此在讲故事时运用感觉描述的词语更能刺激学员的感觉感官。因此,培训师在拿到故事的原版内容之后,应对故事进行相应的加工,把能描述故事进程的谓词或形容词、象声词尽可能用能刺激视觉、听觉、感觉的词语进行表达,经过加工后的故事,培训师讲起来更容易演绎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从而引导听众展开大脑的联想作用,储存在大脑里的相关图景得以再现,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进了故事的场景中。二、声音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20世纪50年代,一位研究肢体语言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中,7%来自于语言文字(仅指文字),38%来自于声音(包括语音、音调以及其他声音),最大的影响力来自于55%的肢体语言。也就是说,通过文字的加工,故事里虽然已经有了包含刺激全感官感知的词语(文字),但如果不通过“讲”和“演”来呈现,听者终究是无法接受故事的信息的。因此,培训师的声音和肢体语言的运用,是故事演绎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声音的运用,主要是如何从音量、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方面的控制来进行演绎,注重的是对听觉的刺激;肢体语言运用,主要是从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站姿、走姿或教具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演绎,更多的是对视觉和感觉进行刺激来达到演绎的目的。声音和肢体语言的运用,需要培训师加强专业练习才得以娴熟的运用。综上所述,讲故事的全感官演绎,实际上是需要通过讲故事前的“编”(即语言表达的文字加工)与讲故事过程当中的“演”(即声音与肢体语言的运用)来刺激学员(听众)的视觉、听觉、感觉,达到吸引学员(听众)的目的。另外 1、发音要清晰,这是讲好故事的基本条件。如果讲故事时有个别音发不清楚就会大大降低故事的质量,影响故事情节的生动性。有的幼儿是因为舌尖音发不清;有的幼儿是说得太快,字咬得不实;还有的幼儿是不张嘴巴,音含在嗓子处送不出来。这就调动不起听众的积极性,感觉故事没有吸引力。所以,讲故事时,一定要发音到位,把每一个字都讲清楚。 2、声音要抑扬顿挫,这是讲故事重要的技能技巧。如《猴吃西瓜》,老猴、小猴、猴王、长尾巴猴,这么多的角色,要根据它们的性格、地位用不同的声调来体现。高兴时,声调轻松明快;郁闷时,声调低沉缓慢。让听众根据声音就能区分出角色和剧情的变化。 3、要附以动作表演,这是提升故事精彩程度的有效手段。孩子的表演能为故事增光添彩,显

故事复述技巧(final)

高三6班谭素媚2016 英语听说--------故事复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英语听说考试中“故事复述”题型及解题策略,学会“边听边速记笔记”。 ●掌握故事复述的解题技巧,并能够在平时训练中熟练运用,提高复述能力。 一.Listen to the song and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then try to retell it : _____ are the world; _____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___________________ So let’s _____________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________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___________________ Just you and me 二.What should we do when trying to retell a story? Read the general idea ( 中文梗概) quickly & take down the key words. Part C Retelling In this part, you are required to listen to a monologue, and then retell it based on what you have heard. ★Listen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and figure out when , where , who , what happened & result ★Listen again and take down notes. ★Organize the notes in 1 minute and retell the story ! (1)梗概:“我”给了一位可怜的老人一些钱,后来发现老人把钱都给了一个帮助贫困孩子的组织。从此以后,“我”喜欢付出。 关键词:hat(帽子) poor (可怜的) ask for(索要) organization(组织) give(付出) When : ________________ Where : _______________ old man a hat ; asking for so poor some money into his hat When : ____________________ into an office ; all his money to surprised & ; to learn … to that org. ; giving

编讲故事_艺考

第二章编讲故事 第一节编讲故事主要分为七种题目类型 第二节命题编讲故事技巧 第三节给成语编故事 第四节编写技巧---为故事创造可信的人物 第五节历年真题 第一节编讲故事主要分为七种题目类 1、词语概念式,即以一个词语或短语为命题编讲故事。如:一树鲜花; 2、句子判断式,即以一个短句或句子为命题编讲故事。如:班主任今天没有来,突然停电了; 3、形象组合式,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即给出几个不相干的词语要求在故事中出现,不必分顺序。如:邮票、金鱼、台灯或改变、同桌、礼物。 4、给定材料式,这种模式的活动性很高,比如高校会给你一个故事提纲,让你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就不再列举 5、续写式。续写式包括短片、电视剧或成语、小故事之类的续写。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后 6、改写式。将成语、唐诗等改写为故事,在这种模式中改写与扩写是并重的。如:请改写“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7、情节拼块式。如同小时玩魔方,有几个混乱的情节拼块,要把它们用你认为比较合理的顺序增加适当情节拼回原状。 编讲故事有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其中,人物要有冲突,情节悬念强烈,叙述要有画面感。

第二节命题编讲故事的技巧 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的第一要素。在影视创作中,它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同时它还是影视作品的文学层面的和谐与主体。故事既事件。在影视作品中故事:1)真实的故事; 2)假定的故事; 3)虚幻的故事。 故事的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 一、确立主题。 主题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观察。可以说主题无处不在,只是你是否发现。其次,仔细观察细节并作好笔记尤为重要。选择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影视作品创作中主题的选择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简言之,主题就是主要的题目。它是你讲故事的前提条件和依据。(举例}确立主题就确定了你的故事的中心内容。往往一个事件会有多个主题,这时你必须根据你对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们的主要事件作为你的主题。要知道主题是由你去发展的。主题就在你所见的事物中,在你做的种种事情中,在你碰见的每一个人身上,在你读的每一本书里。当然,也将会出现在你将要面临的命题考试中。 二、结构故事 进入------情节----人物------矛盾冲突(形成高潮)-------结局。人物关系1)主要人物2)次要人物。有了人物以后,下一步便是将人安排在一些似乎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与逆境中。他们必须面临同他们相对立的人或事(情节的安排)。也就是说必须有矛盾冲突。 具有正面特点的人物和具有反面特点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是举不胜举的。你只消找一本同义字和反义字的大辞典,其间就有取之不尽的词儿,可供你用一辈子。你不妨试着用一对词儿,看看如何去写成一个故事冲突。 一旦掌握用对立面去安排冲突的技巧后,你就将代表对立的正反两方面的不同份量加在人物身上。并且通过并列对立的表现,将冲突放在运动中去表现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了。 事实上,没有矛盾,也就没有生活,没有世界,没有作品。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某一个特定的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它是

编故事要注意的几个元素

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的第一要素。在影视创作中,它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同时它还是影视作品的文学层面的和谐与主体。故事既事件。在影视作品中故事: 1)真实的故事;2)假定的故事;3)虚幻的故事。 故事的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 一、确立主题。 主题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观察。可以说主题无处不在,只是你是否发现。其次,仔细观察细节并作好笔记尤为重要。选择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影视作品创作中主题的选择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简言之,主题就是主要的题目。它是你讲故事的前提条件和依据。(举例}确立主题就确定了你的故事的中心内容。往往一个事件会有多个主题,这时你必须根据你对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们的主要事件作为你的主题。要知道主题是由你去发展的。主题就在你所见的事物中,在你做的种种事情中,在你碰见的每一个人身上,在你读的每一本书里。当然,也将会出现在你将要面临的命题考试中。 二、结构故事 进入------情节----人物------矛盾冲突(形成高潮)-------结局。人物关系1)主要人物2)次要人物。有了人物以后,下一步便是将人安排在一些似乎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与逆境中。他们必须面临同他们相对立的人或事(情节的安排)。也就是说必须有矛盾冲突。 具有正面特点的人物和具有反面特点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是举不胜举的。你只消找一本同义字和反义字的大辞典,其间就有取之不尽的词儿,可供你用一辈子。你不妨试着用一对词儿,看看如何去写成一个故事冲突。 一旦掌握用对立面去安排冲突的技巧后,你就将代表对立的正反两方面的不同份量加在人物身上。并且通过并列对立的表现,将冲突放在运动中去表现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了。 事实上,没有矛盾,也就没有生活,没有世界,没有作品。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某一个特定的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它是一个过程,它必然受到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制约。它是被作家反映出来的生活长河中的一段,有它自己的开端和终结,在开端和终结之间,还有一个发展变化,这个发展变化,也必然像现实生活一样,有微小的、不明显的、量的变化向巨大的、显著的、质的变化发展。这就形成了情节在一般情况需所具有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几个部分。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情节与人物的安排都极为重要。 情节是作家从生活之树上结取下来的一枝一节。生活之树有千枝万叶,一篇作品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截取下来,只能一枝一节,也许只有几片叶子,但他们总是生活之树的一部分。我们把经过重新安排的事件称作情节。关于情节我们给大家归纳十五点供大家在创作中参考。 三、讲故事 1、根据命题,选择主题、设置情节; 2、根据情节设置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关系; 3、注意对环境的描述,以烘托人物; 4、寻找或设计矛盾,制造矛盾冲突,形成高潮。高潮可以从解决问题或未解决问题中获得,它终于把中心人物带到他一生中的特定时刻,故事也就此结束。 5、选择结局。 如何提高命题编讲故事的能力? 戏剧故事分编写故事和编讲故事,但不论怎样的形式,戏剧故事的叙事结构应该大同小异的。它要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纽带,以情感为依托进行展开。故事要在有趣的基础上,做到思想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延伸。好故事要给人留下想像和联想的余地,具有品不尽的回味无穷的兴涵,犹如撞钟余音袅袅。戏剧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制造矛盾冲突,就是要设置戏。这种冲突的设置就要求你敢于想像,就要求你要有设置悬念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戏剧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这个人物要有鲜明的性格,要有人不能忘怀的点。要塑造好一个人物,首

小学低年级学生复述训练的方法-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低年级学生复述训练的方法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细节,能够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单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年学段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就是让学生把所学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有课文的结构,用以往积累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复述不同于背诵课文,也不同于介绍课文大意,它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富有创造性,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复述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语感。尤为重要的是低年级学生复述课文的培养,它是小学低年级“听”和“说”训练的一种方式,也是低年级的一种口头作文训练。具体来说,复述的方法有以下七种。 一、引领学生利用背诵进行复述课文 最初的复述课文的训练方法首选就是背诵了。低年级课文一般较简短,便于学生记忆、背诵。教师在讲述之前可对学生提出要求,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逐层加深,让学生听几遍后进行背诵式复述训练。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背诵性复述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和背诵时间。 二、引领学生利用课题及听写的词语复述课文 这样的简要复述训练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词语,积累了词汇。如教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燕子妈妈笑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做事要认真仔细的道理后,教师可以简单地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以巩固。教师可先听写相关词语,如燕子、菜园、冬瓜、茄子、认真、细毛、小刺、高兴……然后以它们为拐杖让学生进行复述,同时让学生配以动作,就能使学生形象生动地复述课文。

(完整版)讲故事的技巧(超级实用)

故事可以怎么讲? 一、切合自身气质,方可展现优势 俗话说:选择比坚持更重要。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气质,有的高雅睿智,有的幽默亲切。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气质的、能与你的心灵产生共鸣的故事来讲述,以故事中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主角来定位自己,在舞台上把自己内心的呼声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最有爆发力地展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让听众跟随你进入故事,体验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需要智慧,世上最具杀伤力的三种故事:快乐的故事、感人的故事、痛苦的故事,哪一种是你最擅长的呢?我想,痛苦的故事,不适合讲给孩子们听。而你,平常是个幽默的老师还是个感性的教育者,在座各位自己最清楚。根据自己的气质选择最适合自己讲述的故事,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听众的心。 二、参与二次创作,才会印象深刻 当我们选择好故事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和故事篇幅的不同,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的表现特点对故事进行二次改编。修改的程度依据故事的长短和讲述者的个性而决定,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围绕故事的中心把故事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者通过情节的润色来丰富故事内容,把表现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加上小朋友爱听,又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更生动地表现故事情节。 例如《走在路上》这个故事,如果按原文讲述,需要用20多分钟,但由于比赛规定10分钟以内完成,我不得不对故事进行压缩。由于本人擅长动情的叙述和角色的转换,所以尽量沿着情节的发展保留这两方面的内容,让个人特点得以充分的展现。可是每删一段,我仍然觉得非常心痛,觉得这一段能表现奶奶对小远的慈爱,那一段又能体现小远的年幼懂事……经过反反复复地删改,试读,再删改,再试读,如此十几遍之后,文稿终于定下来了。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对作品也了如指掌。最终还得到了评委和听众们的肯定,夸我改编得真好。 三、进入情境,才能表现情境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 1、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乡村的灯火》,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模考试前,我们对记叙文阅读中的“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进行了专题训练,今天我们来对这个专题进行复习巩固。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根据答题要求,快速准确解答同类题目。 二、温故而知新: 1、学生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完成文后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答案示例]:求学期间,“蛋糕”带给我们真挚的情谊 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 如今,“蛋糕”引起我对大学生活美好的回忆 [解题思路]:(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3、同类题目训练:阅读《乡村的灯火》,完成文后问题。 4、学生集体交流,再次强化解题思路。 (请个别学生读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评判这些答案,找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形成答案的要点) [答案示例]: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 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 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次对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故事情节”一题进行了重点 训练,希望同学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多多思考,将我们共同总结 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灵活的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中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 的成绩! 四、布置作业:阅读《我的傻瓜妈妈》、《善良的种子》,完成文后问题。 【板书设计】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教学后记】 1、注重学情调查,依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在一模考试前,我曾对记叙文阅读中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做过专题训练。一模考试结束,我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学生们的记叙文阅读依然得分率不高,特别是整体

孩子如何练习复述记忆法

孩子如何练习复述记忆法 复述记忆法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方法之一,那么我们 应该如何训练复述记忆法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复述记忆法练习方法,来欣赏一下吧。 复述记忆法练习方法 复述训练的较好方式之一是讲故事。 这里的“讲故事”指的是一种复现性的表达,即把看到 的、听到的、完整的语言、文字材料讲述给别人听。 讲故事可以不受原材料的束缚,有的地方可以详述,有 的地方可以扩展,有的地方可以变序、变角度、变表达的形式。这样,对原材料的改变、加工就是一种再创作了。 其一般规律是: (一)根据需要,确定一个有积极意义的主题,确定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主线; (二)通过删节、充实、调整,使故事紧凑、生动,既有 形神兼备的细节描述,又有反映人物性格的对话,并且要突出故事的高潮; (三)故事要完整,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并要安排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尾。 讲故事的语言要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尽量淡化书面语色彩,尤其要避用文言词汇。叙述时要从容不迫地把环境、情节、人物关系交代清楚; 描述时要正确表达感情倾向; 对话可适当运用拟声造型手

段,做到“言如其人”。还要把握好语 速、节奏的变化,并适当运用表情、手势、姿态辅助表达。借鉴我国评书的讲述方式,讲故事也可有“文讲”、 “武讲”之分。“文讲”动作幅度小,语调适中,表情含蓄一些。这种讲法适合小学高年级和中学; “武讲”的表情、动作适度夸张,语气、语调及拟声造型都可以“火”一点,这种讲法适宜于低年级和幼儿园。 复述记忆法训练要领复述,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1. 记忆。记忆是复述的基础。要想复述好,在阅读时,必须要快速记住语言材料里的一些重要词语,结构层次,以及它的具体内容,边读边记,养成口脑并用的良好习惯。反复阅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复述的准备,复述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2. 思考。复述不是照搬原材料,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原材料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适当取舍,并要认真选词,组织安排材料。这就是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过程。如《手表与草帽》,大家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汉斯要去找费菲尔德?为什么菲尔德不愿意出售自己的技术?为什么汉斯要买菲尔德的草帽?其他的情节尽量简化。(大家不妨在你以后的学习中,尤其英语学习中也从这个方面训练一下),经常这样复述,不仅可以训练你的超强记忆力,也可以培养你思考问题的习惯。 3. 表达。复述的特点就是要连贯地叙述原材料,无论口头还是

命题编讲故事基本技巧

命题编讲故事基本技巧 第一部分:应试综述 “讲故事”作为影视编导专业考试内容之一,其具体方式为:考生现场随机抽取命题,准备15分钟,根据命题讲一个5分钟左右的故事。不同的考生当然命题也不一样。 “讲故事”的要求大体说来是四个方面:有情节、有矛盾、有人物、有细节。考试方式跟要求三言两语就交待完了,对专业不了解的考生,肯定还是一头雾水。命题方向是什么样的?该怎么扣题?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故事从什么地方开始?情节、矛盾、人物、细节都应该怎么编织到一起呢?不少考生从拿到命题的一刹那开始,脑子空白一片,准备时间到了,脑子空白依旧,完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构思故事,最后只好硬着头皮进了考场,语无伦次应试,结果当然不理想! 要讲好一个故事,说是难事,也是易事,关键是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 (1)对故事主题的把握(有意义,代表一种思考深度) 对故事主题的把握程度也代表了考生对事物理解的深度,能够体现出考生思维水平。 (2)动人,感动他人(考官)一个好故事要有人物,情节,选材时尽量从个人生活出发,充分调动以往生活感受及经验(并非要求你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让故事显得真实而自然,感动他人的故事源于你的真实体验,关注人物及选材的同时,还要关注命题中提供的情境,找准关键。 命题故事主要考察考生的构思故事的能力,因此一定要明白是讲一个故事,不是构思一篇文章,那么是故事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1)故事的结构要完整(起因、发展、中间、挫折、矛盾、冲突、如何解决、结局如何(2)要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考官听下去(详细叙述冲突双方如何展开矛盾的) (3)人物形象要鲜明生动(个性分明,性格要特别) (4)讲述要紧凑,富有节奏感 (5)紧扣题目(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要作为元素在故事构思中体现出来) 构思故事训练的方法: (1)观看影视作品或戏剧作品,故事梗概故事复述训练,提升故事各元素的运用能力。(2)寻找身边的人、事、物,联想想象组接不同版本的故事。 (3)阅读文学作品。 学习编讲故事,必须要掌握的几个问题: (1)何谓故事、何谓情节、如何理解命题,如何把命题中的实物(道具),地点、时间等元素构思到故事中去? (2)如何让故事生动,如何让讲述引人入胜? (3)典型的人物如何才能体现出来? (4)如何才能让故事结构严谨? (5)如何把握讲述节奏? 讲故事的诀窍: 讲故事的诀窍不在于你讲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讲。一个好的演讲者能把平淡无奇的东西讲得惊心动魄,而一个拙劣的演说者能把外星人入侵的故事讲得像念购物单。你讲故事的方式还能影响听众对故事的理解;这是一个常用技巧,新闻媒体常用它来左右人们的观点,或者唤起对某人某事的同情。对于新闻界来说,这样做并不光彩;而对于讲故事则是一个最好的工具。 电影短片和短篇小说一样,作者要用高明的技巧介绍主要人物,要让观众或读者尽快移情于角色,因为你没有时间铺叙。要让他们同情正面角色,厌恶反面角色,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亦须在必要的时候,让观众对角色有发自内心的、爱恨交织的情感。当然,这还取决

复述——最好的学习方法

复述——最好的学习方法 九岁的伊丽莎白静静地坐着听妈妈给她读一本关于自然科学的好书。妈妈读完一两段就让伊丽莎白用自己的话复述刚才读过的内容。这孩子热切地用她刚听到的同样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文章的内容。妈妈点着头继续读。该功课做完后,伊丽莎白又兴奋地开始进行她学校的另一门课。几周之后,伊丽莎白将被要求讲述她从这本自然科学书上所学的东西。结果,她几乎完全记住了书里的内容。 在你看来这种场景不可能吗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可能而且在美国和其他各国常见。用自己的话讲述你读到或听到的东西的过程叫复述。这是孩子学习最简单但却最深刻的方法。英国教育改革家夏洛特·梅森向孩子力荐这种方法,她认为这是孩子牢记新知识最好的办法。 什么是复述 简而言之,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话讲述、朗诵或默读的东西。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告诉别人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都珍视大人微笑着等待他们发言的机会。夏洛特·梅森认为复述可以奠定自学的基础。 复述——自学的方法 如今很多孩子在家里或学校的学习都是通过死记硬背进行的。这种教育方法是最无效的,因为孩子牢记知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对于其背诵的知识了解很少或者根本就不理解。 夏洛特·梅森把学习者的大脑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区域。外部区域是暂时记忆板块,跟人的性情无关;内部区域是长时记忆板块,它是孩子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基石。当知识进入内部区域,信息不仅在此储存而且还会被孩子理解、运用。 高质量的文学材料是有效复述的关键 孩子无法对课本或者带有简短说明或大量图表的书籍进行复述,必须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经典的、描述性的非科学书籍。这种高质量作品的作者必须对自己谈论的话题倾注深厚的情感,并能够以一种讲述的方式激发、取悦、教育读者。用夏洛特·梅森的话说就是,如果原文写得好,复述的效果也会不错。 如何进行复述 一个六岁的孩子就可以进行简短的复述。从《伊索寓言》开始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里面的故事简短,故事情节简单。随着孩子的不断进步复述材料可以逐渐加长。就这样有规律地练习,坚持几年之后就能复述大篇的文章了。 开始的时候,跟孩子坐在一起温和地告诉他你要给他读一遍……,让他认真听,然后用他自己的话复述你刚给他读过的内容。你读完之后稍停一会儿,让读过的内容在孩子大脑里反映一下,然后让孩子复述他听到的东西。注意认真听,不要评论,直到孩子讲完。 如果是在场的不只一个孩子,你可以让其中一个孩子先开始,然后让另外一个补充,或者让第一个孩子复述,问第二个或第三个孩子有没有要补充的。这样轮流让一个孩子复述另外的孩子聆听会让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什么时候用书面形式复述 家长开始时可以把孩子口头复述的内容誊写下来,孩子逐渐地就可以独立地书写了,到六年级时孩子就应该每天练习书面形式的复述了。 给稍大的孩子练习复述 如果你想让一个四年级、五年级学生甚至大学生练习复述应该如何着手过程跟年龄小的孩子是一样的,只是年龄大的孩子进步得会快一点。仍然从《伊索寓言》着手,然后逐渐进行更有挑战性的文学材料。起先,要把复述作为单独的科目进行,当你看到孩子逐渐取得成功时,就可以把这种练习规定为有规律的学习,记住要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作为练习书面复述的

编讲故事

第一讲 引导语 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棘手,故事的模式非常多样,我怎么选择呢?其实故事简单来说只有两种模式:一个人要达成某个目标或者遇到某事;两个人形成了一种关系。你想一想,其实所有故事都可以纳入这两个模式之内。因为这两种模式在以后的构思和创作上风格差异很大,所以首先在两者中择一是必要的。另外,构思往往是从一个点上开始的,好的故事几乎总是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举例说明 有了两个点就不愁故事 一个男人,一条狗,这是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我们要用他们作出一个故事。 狗出事了。 狗咬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是新来的市长,正在微服私访; 他急用钱,不得不把妻子的爱狗卖掉,并且想法设法瞒着妻子; 狗被当成了一个大款的爱犬,有人“绑架”了这条狗,向他索赎; 小市场上买来的狗原来是一条名犬,所有的邻居都在觊觎着; 这条狗经常去亲近一个邻居的孤寡老太; 狗的颈圈里有一张故去的前主人放进的存单,十万元; 漂亮的女邻居要出远门,把狗寄养在怕狗的男人家里; 城里在大肆屠狗,为了儿子和妻子他把家里的宠物送到乡下; 他上司的孩子看上了这条狗; ……有无数种可能。 一条狗身上可以衍生出无数个故事。 这一切是因为他是一个社会和人的媒介物。 一个男人和一条狗的故事可以是荒诞的、可以是温馨的。可以是讥讽的,可以是悬疑的,可以是英雄主义的,可以是动作片、爱情片、侦探片……等等等等。到这里,我们还会感到缺乏故事吗? 学会用偷袭式提问 偷袭式提问是节拍写作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它往往出现在冲突的双方思路出现分歧的时候。从而造成一方人物的惊愕,同时引起观众的较强烈的关注。 比如在著名影片《亡命天涯》中,哈里森·福特扮演的主人公和警察的一段对话,主人公希望警察找到杀害妻子的凶手,可警察却认为罪犯就是主人公。所以当福特努力回忆着案发前的情景,并想方设法给警察提供破案线索之时,警察却突然问:“你能拿到多少?” 主人公的反应立刻强烈起来:“什么?你们怀疑是我?” 又如甲认为乙追求丙的目的是为了金钱,乙却希望通过甲和丙的特殊关系解释误会。这时甲乙双方的思路不同,于是在谈话时,甲开始假装顺和乙的思路,谈到误解问题,说他可以找丙解释等等。但甲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钱真的这么重要吗?”乙不胜诧异地看着甲,

幼儿教育讲故事的技巧

讲故事的技巧 对于职业培训师来说,讲故事是常用的授课方法之一。 这是因为,不只是小孩子才喜欢听故事,成人对一些富有趣味性、哲理性的小故事一样感兴趣。然而,如何讲好故事,把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那就要看培训师的真功夫了。 讲故事,既然是“讲”,那当然主要是靠培训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呈现了。因此,讲故事过程当中的语言组织是讲好“故事”重要手段之一。 培训师在讲故事时可以通过全感官演绎的方法对听众的感知进行刺激,达到讲好故事的目的。 什么是“全感官演绎”? 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根据外感官和内感官的特点,人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三种。三种类型的人在接受外界信息和处理事情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特点:视觉型的人看世界,听觉型的人听世界,感觉型的人感受世界。这三种类型的感官认识在每一个人身上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除了有生理缺陷(如盲人,缺少的是视觉)的人之外,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是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在感知这个世界的。如果在讲故事的时候能同时照顾好三种类型的感官,通过感官的作用让听众通过大脑创造出一幅全息的景象,塑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讲故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何刺激听众的全感官感知?

一、语言文字的组织 笔者在《基于学员感官类型的教学方法选择》里说到,对不同感官类型的学员,对词语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 视觉型的学员对“看到”、“看见”、“展示”、“清晰”等跟视觉相关的词语更为敏感,因此在讲故事时运用视觉描述的词语更能刺激学员的视觉感官; 听觉型的学员对“听到”、“听来”、“「叮」醒”等跟声音相关的词语更为敏感,因此在讲故事时运用声音描述的词语更能刺激学员的听觉感官; 感觉型的学员对“感到”、“捉住”、“闻到”、“触摸到”等跟触觉、嗅觉、味觉等相关的词语更为敏感,因此在讲故事时运用感觉描述的词语更能刺激学员的感觉感官。 因此,培训师在拿到故事的原版内容之后,应对故事进行相应的加工,把能描述故事进程的谓词或形容词、象声词尽可能用能刺激视觉、听觉、感觉的词语进行表达,经过加工后的故事,培训师讲起来更容易演绎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从而引导听众展开大脑的联想作用,储存在大脑里的相关图景得以再现,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进了故事的场景中。 二、声音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20世纪50年代,一位研究肢体语言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中,7%来自于语言文字(仅指文字),38%来自于声音(包括语音、音调以及其他声音),最大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拓展知识:复述课文小方法

复述课文小方法 一、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简要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课文线索。不少课文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抓住课文的线索进行复述是简要复述最主要的方法。如《最后的玉米》以玉米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描写的。复述时,要抓住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非常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连连叹气、抱怨、感激”进行复述。 2.短文填空。即以填空的形式对课文进行复述,复述时只说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可省略不说。如《粽子》一课,可以填空:粽子的形状(),它是用()做成的,它的味道()。听大人说,吃粽子是为了()。将空白处用自己的话填完整,也就是对课文进行了复述。 二、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要尽量忠实于材料,把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短句,把书面语言口头化。详细复述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画图复述。就是将课文主要内容画成图,再根据图来复述课文。如《跳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走到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拿帽子,在船长用枪瞄准他的情况下跳入大海而得救的故事。把这部分内容画成直观性比较强的图,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 2.列提纲复述,又叫小标题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列成提纲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提纲或小标题进行复述。如《将相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它讲了三个小故事,可以先将这三个小故事概括成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再根据这三个小标题进行复述,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就更容易复述了。 3.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在复述课文段落时,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如《扬州茶馆》一课中对烫干丝制作过程的描写十分具体,在复述烫干丝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抓住烫干丝过程中的动词“切、放、浇……”进行复述。 4.表格梳理。有的课文内容较多较复杂,在复述时可以采用画表格的方式,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复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故事复述有套路(教案)

故事复述有套路 听说考试的故事复述部分,要求学生听两次故事,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这一部分考察学生的听力、速记、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看起来似乎比前面两部分更难,但笔者认为这部分反而是中层学生必争分的部分。 首先,此部分给出了中文提示,包括故事梗概和关键词;即便学生听不太懂故事,至少可以凭借翻译中文句子得分。其次,既然是故事复述,也即是把别人写好的文章再说一次,相比起“命题作文”少了一些难度;再次,这部分并不如“角色扮演”一样,“答案是唯一的”,只要听懂了,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此部分是按故事信息点得分,这也是学生能拿分的关键原因。于是本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可能失分的情况,找到应对的方法,以下提出来讨论。 一、高考题有套路 从2011年至2016年,除了2015年外,其他每一年都有一套题是这样的套路:“有人晕倒了,Tom救了他(她)”。而故事的套路一般有这样一些共通的情节: 1.介绍晕倒的人与救人者的关系。(根据实际情节而定,但两者一般是有关系,有些年份是晕倒或伤者养的动物) 2.有人晕倒了或受伤了,这一情节一般被描述为“被发现躺在地上”(He / She was found lying on the floor.) 3.救人,一般是打电话找医生(called the doctor at onc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at once) 4.人得救了(He / She was saved in time) 二、按套路编故事 了解了故事发展套路后,学生在平时练习时,不妨学会从故事概要中挖掘隐藏信息,再联系关键词进行想象。因为所给出的故事一般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可以用常理进行推断,思想也是正面健康的。学生如果能做好“断句”和“挖掘”信息,即使没有全部听懂,也能争取多拿分。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1:2011年A套题的故事概要为 Uncle John 独居,某日侄子Tom得知叔叔晕倒,请来医生救了他。 关键词包括了alone; nephew; call; neighbor; save 这句概要看起来很短,但实际上包含如下6个意思: 1. Uncle John 独居; 2. Uncle John有个叫Tom的侄子,或者Tom是Uncle John的侄子; 3. 叔叔晕倒了; 4. Tom知道这件事;(结合关键词neighbor) 5. Tom打电话给医生; 6. 医生救了Uncle John。 即使学生因为紧张等其他原因听不懂故事,按照以上内容进行复述,也能讲出大概3到4个信息点;而且信息点1、2、5、6还有相应的关键词,又因为已经断成短句,翻译的难度大大降低。如果能观察到关键词还有neighbor这一人物,联想到叔叔的晕倒可能是由neighbor发现,并告知Tom的话,其实整个故事的轮廓就非常清晰了。

复述课文的方法.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一.什么叫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二.复述课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 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 2. 有中心,有条理。 三、复述的方式一般有几种? 复述的方式一般有三种: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四.怎样复述课文呢? 1.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读课文时,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你的阅读就是无效的。如读课文《端午节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可以这样安排:先把段落读通顺、读熟练,在此基础上练习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复述之前,再理一理这段文章的思路,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对国对民的贡献--遭到权贵诬陷,被楚王流放---流放时依然爱国爱民。最后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比如:忠诚爱国、很有才干、非常不满、流放到南方、依然热爱、关注人民等。 2 . 把握课文脉络。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的段落结构一定要很好掌握,这样,复述时才能做到有条理。如《端午节的由来》一课可以这样进行复述练习:(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并记住文章由几大部分组成。这课就两部分,开始讲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后面详述端午节的来历(2). 复述前,理清课文思路,准确把握段意,先分段复述,再有机串联进行全文复述。 3. 领会老师要求。如果老师要求详细复述,那你复述时的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以及情节发展应与原文一致;如果老师要求简要复述,则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删去课文中一些描述性文字,把人物对话和设问句改为陈述语气,比如可以简单到只把每段段意自然连接;如果老师要求创造性复述,则要在原文基础上发挥想像,重新加以组织,譬如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合理扩充故事情节等等。我们的下一课课本剧《西门豹》只取了西门大人不动声色、将计就计惩治坏人并教育百姓这一部分,那么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和书本再去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复述的时候还可以把巫婆和地方官绅制造河神娶媳妇的原由以及群众兴修水利后庄稼获得好收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内容加进去,那样故事就更完整了。 4. 列好复述提纲。为了使复述有条有理,复述前可以先列个简单提纲,确定复述的顺序。如《端午节的由来》一课的复述可以这样安排: (1)屈原忠诚爱国,遭陷害被流放。 (2)楚国被秦国占领,悲愤的屈原抱石投江自尽。 (3 悲痛万分的楚国百姓投食物、倒雄黄酒祭奠屈原。 (4)大家往江中投粽子,让屈原能吃到。这一天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 5 . 用普通话复述,加强复述前的自我口头训练。语句力求完整、通顺、连贯、精练,有感染力;复述时,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如果你没有复述的经验,一定要争取在小组中发言,获得小组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小组训练的基础上,再积极争取在全班复述,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五.复述课文的注意事项 复述不是背诵,它是课文内容、语言、情感的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因此,切忌照本宣科。 总之,复述课文是一个从简单到具体,又从具体到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死”到“活”,从“背诵”到“创新”的过程。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加强练习,不怕麻烦不怕辛苦,你们复述课文的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 复述《金色的鱼钩》

编导艺考:编讲故事的考试方式技巧

编导艺考:编讲故事的考试方式技巧 一、考官会事先让你抽签。按照题签上提供的条件(如词语或物件),生发出故事的情节。编出一段有声有色、有头有尾的故事来。故事情节要有情趣、有意义,不能平铺直叙,而是要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命题方式 1、概念命题,是指以一个或多个词语概念为题,请考生编故事。命题的词语有的形象性很强。例如,一张请假条、邻居、一张彩票等。 2、形象命题,指的是用实物、美术作品、音乐、音响、影视片断等多种艺术形象来命题。例如:茶杯--鞋子--金鱼、鲜花--自行车--台灯。 编故事的方法 1、处理好人物和人物的关系。人物,是故事的载体,故事是在人物身上发生的。要根据命题中的规定想象设置人物。人物要有比较明确的个性,其个性要符合命题的规定。 2、故事定要有情节。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沿着时间线变化,出现新情况。简单说,编出的故事要有“开头--发展过程--结尾”这样的过程。 3、故事定要赋予悬念。什么是悬念呢?如果我们向高远处抛一颗石子,在石子落地之前人们会一直不安定,心是悬着的,到石子落地有声,心中才会感到踏实。故事中的悬念就像抛在空中的石子那样,让人心悬期待着。 编故事的技巧 在影视创作中,故事它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同时它还是影视作品的文学层面的和谐与主体。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的第一要素。故事既事件。在影视作品中故事: 1、真实的故事; 2、假定的故事; 3、虚幻的故事。 故事的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 确立主题

主题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观察。可以说主题无处不在,只是你是否发现。其次,仔细观察细节并作好笔记尤为重要。选择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影视作品创作中主题的选择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简言之,主题就是主要的题目。它是你讲故事的前提条件和依据。确立主题就确定了你的故事的中心内容。往往一个事件会有多个主题,这时你必须根据你对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们的主要事件作为你的主题。要知道主题是由你去发展的。主题就在你所见的事物中,在你做的种种事情中,在你碰见的每一个人身上,在你读的每一本书里。当然,也将会出现在你将要面临的命题考试中。 结构故事 进入------情节----人物------矛盾冲突(形成高潮)-------结局。人物关系(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有了人物以后,下一步便是将人安排在一些似乎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与逆境中。他们必须面临同他们相对立的人或事(情节的安排)。也就是说必须有矛盾冲突。 具有正面特点的人物和具有反面特点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是举不胜举的。你只要找一本同义字和反义字的大辞典,其间就有取之不尽的词儿,可供你用一辈子。你不妨试着用一对词儿,看看如何去写成一个故事冲突。 一旦掌握用对立面去安排冲突的技巧后,你就将代表对立的正反两方面的不同份量加在人物身上。并且通过并列对立的表现,将冲突放在运动中去表现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了。 事实上,没有矛盾,也就没有生活,没有世界,没有作品。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某一个特定的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它是一个过程,它必然受到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制约。它是被作家反映出来的生活长河中的一段,有它自己的开端和终结,在开端和终结之间,还有一个发展变化,这个发展变化,也必然像现实生活一样,有微小的、不明显的、量的变化向巨大的、显着的、质的变化发展。这就形成了情节在一般情况需所具有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几个部分。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情节与人物的安排都极为重要。 情节是作家从生活之树上结取下来的一枝一节。生活之树有千枝万叶,一篇作品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截取下来,只能一枝一节,也许只有几片叶子,但他们总是生活之树的一部分。我们把经过重新安排的事件称作情节。关于情节我们给大家归纳十五点供大家在创作中参考。 编故事的步骤 1、根据命题,选择主题、设置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