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基础知识1

粮油基础知识1
粮油基础知识1

粮油基础知识

一、主要粮食、油料籽粒的形态结构

1 谷类

粮食中的稻谷、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等都属于谷类。谷类籽粒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有些品种如小麦还有糊粉层。

皮层:包围在胚和胚乳的外部,形成保护组织,对粮食的安全储藏是有利的。

胚:胚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水分和酶,是种子生命活动最强的部分,也最易生霉。它由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胚乳:谷类粮食的胚乳特别发达,是粮粒养分的储存处,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较多的蛋白质。

糊粉层:是紧贴在种皮里和胚乳外面的一层组织。

现将稻谷、小麦、玉米籽粒的形态结构介绍于后。

1.1 稻谷

稻谷籽粒是由两片外壳(稻壳)包住,在外面的一片较大的壳子称外稃,里面的一片较小壳子则称内稃。内外稃表面有茸毛,顶端有针状的芒。稃的基部有两片护颖,内外稃和护颖对湿度、温度、虫、霉的影响与危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稻谷比大米易于保管。

稻谷去壳后为糙米,糙米粒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米粒的绝大部分为胚乳,包在胚和胚乳外面的为皮层。糙米有胚的一侧为腹部,无胚的一侧为背部。

糙米碾去皮层后成为食用大米,大米胚乳中除淀粉外,含蛋白质较多

而结构较紧密的部分,呈蜡状,颜色较深且透明,这种米粒品质较好。胚乳中含蛋白质较少的米粒在腹部或米心部位出现不透明的粉质白斑,分别叫腹白或心白,腹白或心白的形成与品种和气候条件有关。这种米粒结构疏松,硬度低,加工时易成为碎米,品质较差。有的种皮中含有色素,使糙米呈红色或褐色。稻谷、糙米形状见图1—1。

1.2 小麦

小麦粒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内外颖在脱粒时已除去。小麦皮层有红色、白色两种,分别叫红麦和白麦。小麦粒顶端的茸毛称为麦毛。隆起的一面称为背面,背面的基部有胚。平坦的一面称为腹面,腹面中间有一道凹陷的沟,叫腹沟。麦毛和腹沟容易潜藏灰尘与微生物,对保管不利。小麦籽粒的形态见图1—2。

小麦的胚乳是麦粒的主体部分,其重量占粒重的84%左右。小麦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称角质;小麦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称粉质。角质占其麦粒截面1/2以上的为角质粒,角质等于或小于其麦粒截面

1/2

的为粉质粒。角质粒达50%以上的小麦称为硬质小麦;粉质粒达5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硬质小麦蛋白质含量比软质小麦高,筋力也大。冬季播种的小麦叫冬小麦,春季播种的小麦叫春小麦。冬小麦质量较好,出粉率也高些。 1.3 玉米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红色和紫色,形状一般为上宽下窄,略呈梯形。

玉米籽粒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籽粒下端与穗轴相连处称基部(或粒基)。如图1—3所示。

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组织紧密而厚实,并且有光泽,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重量约占整粒重量的6~8%。

玉米胚乳占整粒重量的80%以上,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 玉米胚特别发达,约占籽粒体积的1/3,占全粒重量的10~12%。胚部富含脂肪,其含量约占胚重的30%;其次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 2 豆类

大豆、豌豆、蚕豆、绿豆、赤豆等都属于豆类。豆类籽粒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皮上有种脐、种脊、合点、发芽孔等痕迹。其中最明显的是种脐,是豆粒连接豆荚的部分。在种脐上方有一圆形突起点,叫合点;合点与种脐之间相连接的线状物叫种脊;种脐的下端有一小孔,叫发芽孔;发芽时,胚根即由发芽孔伸出。脱去种皮即为胚,有两片肥厚的子叶(

即豆

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糖类,有的也含有较多的脂肪等营养物质。胚根、胚茎和胚芽居于两片子叶之间。豆类的两片子叶发达,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现将大豆籽粒的形态结构介绍于后。

大豆籽粒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扁圆形等。种皮颜色有黄色、青色、黑色、褐色、紫色等。大豆种子正面有脐,种脐上端有合点,合点与种脐之间有种脊,种脐下端有发芽孔,发芽孔下面是胚根、胚茎的透视处,如图1—4所示。

大豆籽粒由胚和种皮两部分组成,没有胚乳。胚有两片肥厚的子叶,为大豆的主要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因而决定了大豆的多种用途。

3 油料

油料作物籽粒形态结构差异较大,有的是果实,如花生果;有的是种子,如油菜籽;有的有胚乳,如棉子、芝麻;有的无胚乳,如花生。油料种子的两片子叶一般都比较发达,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现将油菜籽粒形态结构介绍如下。

油菜籽呈球形,有黄、红、褐、黑褐等色,并可见浅色的种脐。种皮革质坚硬,皮下有一层很薄的胚乳组织,脱去种皮和胚乳即为两片肥大的子叶,有胚根和胚茎,胚芽则不明显,如图1—5所示。

二、主要粮食、油料籽粒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储藏期间的变化

主要粮食、油料籽粒的化学成分见表1。

表1各种粮食的化学成分(%)

1 水分

水分是一切生物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各种粮油籽粒及其加工产品中均含有水分。即使是干燥后,一般谷类粮食仍含有12%~14%的水分,油料种子亦含有7%~10%的水分。

粮油籽粒中的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一般测定粮食水分数值是游离水和结合水的总和。

1.1 游离水

游离水又称自由水。存在于粮油籽粒的细胞间隙和毛细管中,它具有普通水的性质,作为溶剂,参与粮粒内的生化反应,在0℃时能结冰。一般谷类粮食水分达14%左右,便会出现游离水。游离水在粮粒内很不稳定,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而自由解吸和吸附。通常粮食、油料中水分的增加或减少,实质上是游离水的变化。

1.2 结合水

结合水又称胶体束缚水。主要存在于籽粒细胞内,与淀粉、蛋白质等亲水胶体牢固地结合在一些。这种水不具有普通水的一般性质。在0℃甚至到-20℃也不结冰,不能作为溶剂,也不参与籽粒内的生化反应,性质比较稳定。结合水含量的大小取决于粮油籽粒内亲水胶体的多少。含淀粉、蛋白质等亲水胶体多的谷类籽粒,其结合水含量就较高,一般为14%左右;含疏水物质较多的油料,其结合水也就较低,一般只有7%~8%。所以,油料的安全水分比粮食的安全水分低。

水分不仅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介质。粮食、油料水分的大小,与储藏中粮油安危和品质变化有极大的关系。粮油水分含量在安全标准以内,就可大大提高储藏稳定性;反之,水分超过安全标准,就会导致粮油籽粒呼吸旺盛,而出现各种不良变化以及虫、霉危害。因此,在仓储实践中,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严格控制粮食水分,以提高储粮稳定性,确保粮油安全。

2 糖类(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糖类是粮食的主要成分,在谷类粮食中,糖类约占其干物质的70%以上,在豆类和薯类的种实中糖类也占有很大的比重。糖类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的比例常为水分子的组成(2∶1)所以常把糖类统称为碳水化合物。

粮食中的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三类。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是一个多羟醛或多羟酮。低聚糖是由两个至数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一些较为简单的糖类。多糖又称高聚糖,是由很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分子量大且结构复杂的糖类。

粮食组织中的具体糖类主要有:

单糖已

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

果糖

木糖、核糖

阿拉伯

低聚糖双

麦芽糖、纤维二糖

蔗糖

三糖—棉籽糖

四糖—水苏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

半纤维素、果胶质

单糖和低聚糖都具有水溶性,因此统称为可溶性糖,其中有些分子中带有自由的羰基(醛基或酮基),具有还原能力,所以又叫做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反之叫非还原糖,如蔗糖、棉籽糖等。

粮食中可溶性糖的总含量,称为粮食的“全糖量”,它包括“还原糖量”和“非还原糖量”粮食中还原糖量和非还原糖量的变化,是评定储粮品质变化的一项生化指标。

新收获的粮食,各种基础的物质已经形成,但在一定的后熟期内,糖类变化的主要趋向仍是由单糖到多糖的合成。尔后在储藏期中的粮食,糖类的变化则趋向于分解。

粮食中的低聚糖和淀粉是易被水解的糖类。淀粉和非还原性低聚糖如蔗糖、棉籽糖等在粮食储藏期间只会因水解而减少;而还原糖的麦芽糖以

及一些单糖在被粮食或微生物分解利用的同时,由于其他糖类的水解而能继续形成,所以作为粮食品质变化的指标,非还原糖的减少比还原糖的相对增加更为可靠。

2.1.蔗糖的水解:

蔗糖酶

蔗糖+水———→葡萄糖+果糖

粮食中的蔗糖在正常储藏中变化很小,而在温度高,水分大的不良条件下,其含量则会显著减少。储粮中非还原糖的显著下降往往与带菌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2.2.棉籽糖的水解:

α—半乳糖酶

————→半乳糖+蔗糖

棉籽糖 +水

蔗糖酶

————→密二糖+果糖

粮食中的棉籽糖在正常储藏中变化很小,而在温度高、水分大的不良条件下,其含量则会显著减少。

2.3.麦芽糖的水解

麦芽糖酶

麦芽糖+水———→2个葡萄糖

麦芽糖是还原糖,在正常粮食中很少自由存在,它是淀粉的组成成份。受微生物危害开始劣变的粮食中或发芽的谷类粮食种籽里,特别是在麦芽中含有大量的游离的麦芽糖。这些麦芽糖都是微生物或种籽的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为葡萄糖。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淀粉水解,粮食中的还原糖显著增加,但是随着粮食微生物的发展,大量吸收和分解粮食中的还原糖,还原糖量则会下降,因此在粮食品质变化中,还原糖的增加,不仅是相对的,而且具有时间性。

2.4.淀粉的水解

粮食中的淀粉在正常储藏条件下是比较稳定的。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由于霉菌、细菌或种籽中淀粉酶的作用,发生水解。

淀粉水解时,经过一系列的中间阶段,逐步形成分子量较小的产物,

如可溶性的淀粉,各种糊精,以及麦芽糖等,最后生成葡萄糖。因此,在粮食劣变中,在一定时期内还原糖含量大幅度增高。

淀粉水解时,糊精的分子量逐渐降低,还原糖逐渐增加,遇碘时由兰→紫→红→无色。所以依据与碘的呈色反应,糊精可分成四种:淀粉糊精(兰—紫色)、显红糊精(红褐—红色)、消色糊精(无色)、麦芽糊精(无反应)。淀粉的碘兰值作为粮食品质的指标。稻米在储藏期间总的直链淀粉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溶于热水的直链淀含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不溶于热水的直链淀粉的含量逐渐增高。不溶于热水的直链淀粉含量的增高与米饭粘性下降是相一致的。因此,不溶于热水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可作为反映稻米陈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3 蛋白质的变化

新粮入库后,在后熟期间,蛋白质将会继续合成。正常的储粮,其蛋白质的变化非常缓慢,但随着储藏期的延长,蛋白质的含量和品质均有下降。在储藏不善或粮质很差的情况下,不仅适于微生物的活动,而且粮食中酶类的活性也会增加,蛋白质在粮食或微生物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月示、胨、肽以及氨基酸,使得蛋白质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由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降解,使粮食中蛋白质氮逐渐减少,非蛋白质氮相应增高,然而粮食总氮量往往保持不变。所以总氮量在衡量储粮品质变化上是无意义的。通常用盐溶性蛋白的减少,或水溶性非蛋白质氮和游离氨基酸的增加,作为粮食中含氮物质变化的指标。

粮食蛋白质在正常储藏中的变化表现如下:

储藏过长的小麦,蛋白质的亲水性和分子凝聚力都会降低,趋于陈化,因而蛋白质的可溶性也随之降低,面筋的出率和吸水率降低,其弹性和延伸性变差。

小麦、玉米、大豆及其粉制品在储藏中伴随着蛋白氮的减少,出现氨基酸增多。

长期储藏可以降低小麦、大麦、玉米、小米、豌豆等的蛋白质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敏感性。

随着储藏期的延长,粮食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有所降低。盐溶性氮在粮

食储藏中有降低的趋势。

4 脂类的变化

粮食籽粒因含有抗氧化剂加上完整皮壳的保护,所以原粮在储藏中脂肪的氧化酸败是较少的,而油品或成品粮,特别是面粉、米粉、玉米粉等,常因脂肪酸败而变劣。

在高温、高湿的储藏条件下,粮油中的脂肪易为脂肪酶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霉菌具有很高的解脂能力,在霉菌生长时能加速脂肪的分解。因为,储粮中所发生的脂肪水解反应通常比糖类和蛋白质的水解快得多,所以粮食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被认为是粮食开始劣变的灵敏指标。

一般新收获的稻谷、小麦和玉米,其脂肪酸值在15~20mgKOH/100g(干样)之间。这个数值在安全储藏期间其增长速度是缓慢的,但在不良的条件下则迅速上升。品质劣变很严重的小麦其脂肪酸可高达110mgKOH/100g以上;玉米可高达250mgKOH/100g以上。

鉴于粮食脂肪酸值与粮食储藏品质有着很好的相关性,故在50年代到60年代各国谷物化学研究者曾提出游离脂肪酸值作为储粮劣变指标,日本曾规定糙米游离脂肪酸安全值为20,如在25以上就显示出变质现象。美国也曾提出各种粮食脂肪酸的安全值:小麦为20、玉米22、大麦25、黑麦22、高粱25、大豆22、稻谷25、蚕豆10(以中和100克干物质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以下同)。我国于1987年将脂肪酸值作为粮食储藏品质控制指标之一,脂肪酸值的安全值:稻谷25、玉米40,在小麦粉、玉米粉国家质量标准中将脂肪酸作为控制项目,规定脂肪酸值不得超过80(以湿基计)。

在60年代末曾有人提出:游离脂肪酸虽然是谷物劣变的灵敏指标,但只以它的含量高低来表示尚欠妥当,不能武断地说某谷物脂肪酸已增高到某数值,谷物就意味着变质,而是要看谷物游离脂肪酸增长的速度,这里就有个时间的概念。因此,国外一些研究者认为以游离脂肪酸的增长速度来作为储粮变质敏感指标较为妥当。我国商业部“储粮品质劣变指标”研究协作组提出:脂肪酸值应与运动粘度、发芽率或面筋持水率(小麦)等来综合评价稻米、小麦的储藏品质,脂肪酸值只是作为一项指标,从而有效

地对储粮品质进行评价。

稻米在储藏过程游离脂肪酸增多,使米饭变硬,米饭流变学特性受到损害,还会产生异味。小麦在储藏期间,通常在物理性状还没有显示品质劣变之前,脂肪酸值早已有所增高,而种子生活力显著降低。小麦粉在储藏期间脂肪酸增高,能导致成品发酸、发苦。油脂的酸败实际上是在不良条件下,脂肪的降解过程,首先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而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各种低分子的醛、酮等酸败物质,使油脂变质而酸败。油脂酸败过程中,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空气中分子氧的作用下先生成过氧化物,尔后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产生酸败物质;另一种是脂肪酸直接氧化,逐步分解而产生酸败物质。

5 酸性物质的变化

粮食中所含酸性物质,除脂肪酸外,还有磷酸、酸性磷酸盐、乳酸、乙酸、氨基酸……等酸性物质。粮食中酸性物质含量很少,但当储存不当或储存时间较长。酸性物质含量逐步增加,粮食在储藏期间酸性物质的增加,主要来源于:

1.脂肪水解而产生的脂肪酸;

2.植酸钙镁经植酸酶作用后产生磷酸;

3.蛋白质水解所产生的氨基酸;

4.碳水化合物分解生成的乳酸、酪酸和乙酸等。

当粮食的含水量大,温度过高或生虫、生霉时,都能促使酸性物质增高,种子的生活力降低。因此,粮食储藏中常用酸度的变化来衡量粮食的稳定性。酸度急剧的增加是粮食品质劣变的征兆。

6 粮食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粮食中挥发物质变化,可作为反映粮食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稻谷储藏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增多,陈米中羰基化合物比新米中含量高,其高沸点的戊醛,正已醛含量增加更为明显,这些物质有使人感到难闻的气味,也就是常称的陈米臭。

7 维生素

维生素是植物体内普通存在的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本身具有合成维生素的能力。

维生系是一种微量的营养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体若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发生某种疾病。

维生素按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粮食中属于脂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E(生育酚)等;属于水溶性的有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B族的B1、B2、B5、B6、B11和维生素H(促生素)等。

粮食种子里不含维生素A,但含少量的可形成维生素A的物质——胡萝卜素,如每克小麦种子中含胡萝卜素不超过0.75微克。

维生素E(生育酚)在谷类粮食中大量存在,它是一种阻氧化剂,对于防止油脂氧化及变味有显著作用。

维生素B族在一般粮食中都有一定含量,豆类中含量最丰富,谷类粮食主要分布在胚部和麸皮中。

一般干燥的粮食中不含维生素C,但在鲜甘薯和鲜马铃薯及粮粒发芽的幼芽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

粮食中的维生素,随着粮食储藏时间的延长在不断减少,采取干燥、低温、避光储藏,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

8 矿物质

粮食中的矿物质,通常采用高温灰化的方法来测定。粮食在高温灰化中,各种有机物质中的碳、氢、氮、氧等元素全部挥发,剩下的元素以氧化物(P2O5、K2O、CaO、MgO、MnO、SiO2)状态保留。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统称为灰分或矿物质。

粮食中的矿物质有30种以上的化学元素。含量最多的有磷、钾、镁、钠、钙、铁、硅等,其次是锰、锌、钼、铜、硫、镍、钴、溴、氯等。这

些矿物质元素,在粮食机体的构成和正常的生理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粮食中的大部分矿物质,也是人体所需要的。

粮食中矿物质在储藏过程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但是由于储藏过程中其他成分的损失,特别是在呼吸强度很大的粮食储藏时,测定粮食灰分的含量会有所增加,因此可以通过灰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来判断粮食储藏的物质损耗。

虽然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矿物质的量没有变化,但是矿物质中人类及动物营养所必须的磷的可利用率在储藏过程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粮食中大部分的磷都是以植酸盐形式存在,这种磷在动物体内不能很好被利用,在储藏过程,如小麦粉储藏中,这种磷由于植酸酶的作用能转化为水溶性可利用的磷化物,但在完整的谷粒中,这种转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9.酶

酶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一种特殊活性蛋白质,具有高度的催化能力,因此也叫生物催化剂。一切生物体内物质的分解与合成,都靠酶的活动来完成。酶在粮粒中主要存在于胚和糊粉层。酶在细胞内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种子内部发生和各种生化变化,都是依靠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的。储藏中的粮食所表现的呼吸作用与化学成分的分解转化,以及粮食的后熟、发热、生芽、脂肪酸败等,其内在原因就是酶的存在及其催化作用的反应。如果酶的活性被破坏了,粮食生命活动的这些变化也就停止了。

酶的催化强度与温度、水分有关。酶在20~50℃的范围内,温度愈高,活性愈大;温度超过这个范围,酶的活性便会衰退;温度达到70℃时,活性大都丧失;温度低于20℃时,酶的活性也会逐渐减弱。酶的催化作用需要有水参加,当粮食水分降低到接近束缚水时,酶的活性即转弱而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酶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粮食的新鲜度,但在粮食水分大、温度

高时,酶活性就会增加。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变成麦芽糖;蛋白酶类能将蛋白质分解为肽及氨基酸等简单含氮物质;脂肪酶将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因此,储粮如处于低温、干燥的环境,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10 粮食发芽率、发芽势变化

新收获的粮食(种子),一般外观新鲜饱满,具有较高的活性,除了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如小麦种子),发芽率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以后随着储藏期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下降。当储粮温度较高(30℃)时,稻谷、玉米活力下降,发芽率丧失很快。在通常情况下,储藏期间较长,谷物种子内部的胶体发生陈化,导致生命蛋白质凝固,使种子丧失生活力。粮食在长期储藏中虽由于陈化衰老失去了发芽率,但食用品质的变化比较缓慢,发芽率低不能说粮食品质已劣变,发芽率高表明了较好的保持了粮食的原始品质,相对的品质较好,因此,发芽率只能作为储粮品质控制指标之一,需要配合其它品质指标对粮食品质进行评价。

11 食用品质变化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由于粮食中各种成分和结构的变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陈化,其食用品质也随之逐渐变化。

11.1.稻谷

稻谷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其食用品质表现为糊化温度逐渐增高,加热吸水率(米饭涨性)逐渐增大,可溶性物质(如米汤干物质)逐渐减少,米饭粘性降低,米饭发硬、松散,并会出现陈米气味,食味也逐渐变差。储藏温度越高时变化越快。

当测定稻谷脱壳,碾白后大米的糊化温度超过80℃,运动粘度值降低至3mm2/s(3cst),糙米脂肪酸值超过25mgKOH/100g时,表示稻米已陈化,应及时推陈储新。

1987年原商业部粮食储运局规定稻谷储藏品质控制综合指标为:籼稻回归评分值:

y=65.7+0.07x发芽率-6.25x脂肪酸值+1.70x粘度

回归评分值(y)低于65分即不能继续储存。

在正常情况下,籼稻水分在13.5%以下常规储藏1~2年,其食用品质变化不大,储藏3~4年后其品质即显著下降。稻谷水分在14.0%,常规储藏2年后品质即显著下降。

11.2.大米

大米储藏品质变化规律与稻谷储藏品质变化情况一样,但变化速度要快得多,特别是经过夏季高温储藏,品质更易下降。当测定大米糊化温度超过80℃,运动粘度值低于4mm2/s(4cst),脂肪酸值超过80mgKOH/100g,水溶性酸值超过50mgKOH/100g时,即不宜继续储存。

11.3.小麦

小麦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与稻米不同。

由于收获后的小麦籽粒存在“后熟作用”,新小麦与储藏一段时间的小麦比较,其烘焙、食用品质较差,如制成面包体积小,面包心发粘。新收获小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步完成“后熟作用”,小麦面筋质的物理性质不断变化,使小麦的烘焙、食用品质逐渐得到改善而达到最佳状态,之后继续储藏又会因过度陈化而使小麦面筋质的延伸性减少,弹性过度增强且发脆,导致小麦烘焙、食用品质逐渐下降。

小麦“后熟”期的长短与小麦储藏条件(储藏温度、氧浓度等)有关。从评价小麦品质的角度看,小麦耐储性很好,在没有虫、霉侵染的情况下,储藏4~5年的小麦品质可达到最佳状态,正常情况下,小麦储藏8~10年后品质仍无显著变化。

新加工的小麦粉与储藏一段时间的小麦粉比较,其品质也是较差的。特别是新收获小麦加工出来的新小麦粉品质最差,其面筋质的质量差,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也差,如洗涤面筋质不易形成,面团缺乏弹性,耐搅拌性差,烘焙、食用品质都不好。因此,新小麦粉宜存放一段时间使自然陈化改善品质。但是,由于小麦粉水分含量一般在13.5~14.0%之间,易受虫霉侵染,不耐储存,特别是储藏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小麦粉储藏3~6个月后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面筋质物理性质变差,导致品质劣变。小麦粉自然陈化改善品质与虫霉侵染及严重陈化导致品质下降产生矛盾。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为了改善小麦的烘焙品质,采用添加氧化剂促使新小麦粉

陈化的方法,或采用新、陈小麦搭配加工的方法来改善面筋质的质量。但是添加剂的使用首先必须掌握小麦粉的原始品质,通过测定小麦粉揉合特性,拉伸特性以及酶活性来掌握小麦粉的质量,再根据小麦粉的质量及小麦粉的用途来确定添加剂的种类与剂量,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粉的烘焙品质及蒸煮、食用品质。

11.4.大豆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含量的粮食,主要用于加工豆制品及大豆油。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大豆籽粒结构较特殊,其种皮与子叶之间有较大的孔隙,珠孔也较大,因此,吸湿性很强,易于吸湿发热,特别是高温环境下,容易引起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变性,影响豆制品产率和豆制品质量,也影响出油率与油品的质量。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储藏时间越长,大豆中水溶性氮指数(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占总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脂溶性磷指数(脂溶性磷占总磷的百分数)和发芽率不断下降,总酸值(醇溶性酸值),提取油的酸价和大豆浸出水干物质不断升高。以上各项指标与大豆豆制品产率和品质都有非常密切相关,可用以评价大豆的食用品质。当测定大豆的水溶性的氮指数低于75%,或大豆油的酸价高于3.5mgKOH/100g油时,大豆不能再继续储藏。当测定总酸值高于300mgKOH/100g干燥,脂溶性磷指数下降至10%以下和大豆浸泡水干物质高达40mg/g以上时,大豆也不宜于继续储藏。

大豆中由于脂肪含量较高,属于较难储藏的粮食,有的大豆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外观完好,检验纯粮率仍然很高,但其蛋白质已变性,加工豆制品产率很低,质量也差,表明其食用品质已严重劣变。在正常情况下,大豆含水量在11~12%左右时,在20℃下可安全储藏2年以上;在25℃下可安全储藏一年半左右;在30℃下只能安全储藏8~10个月。但是大豆品质不同,其安全储藏期也不相同,因此,必须经常严格检验以上评价食用品质的指标,以确保大豆安全储藏。

三、储藏条件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1 温度、水分是影响粮食品质的主要因素

图2 粮食水分含量与温度对虫害发热(D 线以上)、储存35周以后发芽率降低到95%(B 线)、潮粮发热(C 线以右)、受螨类侵 袭(A 线内阴影区)的影响

伯奇和伯勒尔总结了温度和水分影响粮食安全储藏的主要指标的情况,绘制了图,由图中看出粮食水分含量与温度对虫害发热(D 线以上即17℃以上),储存35周以后发芽率降到95%(B 线),潮粮发热(C 线以右),受 温度和水分相互制约,受螨类侵袭(A 线内阴影区,水分大于13%)的影响,图中可以看出,粮食越干,温度越低,保持品质良好的期限就越长。粮食储藏安全水分和安全温度之间的数值相互依存,温度越低,安全水分越高,储粮水分越低,储藏的安全温度越高。

图3~14是不同温度下籼稻和粳稻储藏期间脂肪酸值、水溶酸值、粘度值、发芽率、回归评分值的变化和在这些温度下的安全储藏期。由这些图中可以看出水分13.5%的籼稻在10、20、25、30、35、40℃之下储藏两年中品质的变化,通过上述品质测定结果说明:温度越高,品质变化越快,生活力下降越快,安全储藏期越短。在25℃以下变化较慢,35℃以上品质迅速劣变,生活力急剧下降。因此在储藏中应尽可能让粮温在25℃以下,切忌30℃以上,以防粮食品质迅速劣变。

表2为籼稻和粳稻在不同温度下的自然损耗率。10~30℃之内温度越高,自然损耗率越高,在30℃下,气控储藏二年比常规储藏自然损耗率分别降低23%,21%

图3 不同温度下籼稻在储藏期间脂肪酸值的变化

图4 不同温度下粳稻在储藏期间脂肪酸值的变化

图5 不同温度下籼稻在储藏期间水溶酸值的变化

图6 不同温度下粳稻在储藏期间水溶酸值的变化

图7 不同温度下籼稻在储藏期间粘度的变化

图8 不同温度下粳稻在储藏期间粘度的变化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一、储粮基本概念 1、什么叫粮油储备? 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

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5、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 一、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 全、管理规范保证国家随时调得动、用得上并有效控制储存成本。 二、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 实”。一“一符”是指帐实相符即统计帐、会计帐与保管总帐相符保管总帐与分仓保管帐相符分仓保管帐与货位专卡相符专卡与库存实物相符。二“三专”是指专仓罐储存、专人保管、专帐记载。中央储备粮要由专人保管实行岗位责任制。保管、检验人员均要持证上岗。三“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三、储粮仓房和储油罐应常年达到“四无粮仓” 无害虫、无变质、 无鼠雀、无事故和“四无油罐”无变质、无混杂、无渗漏、无事故标准。四、保管员要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查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认真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粮库负责人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粮情并在粮情检查记录本上签署意见。 五、分公司组织开展的定期检查主要为春季储粮安全和度夏防汛检 查、秋冬季储粮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一般为3-5月和9-11月对数量、质量的统计均以3月末和9月末时点为准。 六、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春季储粮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帐实是 否相符储粮品质是否正常粮情检查制度是否落实粮情记录是否

完整、真实仓房是否满足安全储粮要求是否达到通风、密闭、不漏雨、不返潮的要求粮情是否稳定在春季气温回升前是否对粮食进行隔热密闭等处理。二、度夏防汛检查的主要内容承储企业是否制订储粮防汛工作方案或抢险预案防汛抢险物资、器材是否备足备齐库区排水系统是否通畅。三、秋冬季储粮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帐实是否相符储粮品质是否正常粮情是否稳定安全防火责任是否落实消防设施设备是否齐全有效。七、中央储备粮入库包括收购、轮入、调入、进口等形式。具体操 作程序按以下流程进行准备—登记—检验—检斤—入仓—去皮—结算。 八、中央储备粮出库包括销售、轮出、调出、出口等形式。具体操作 程序按以下流程进行准备—收款—登记—检验—检斤—结算—出库。 九、参考储存年限以当年生产的粮油入库计算 1、长江以南地区稻谷 2至3年小麦3至4年玉米1至2年豆类1至2年。 2、长江以北地区稻谷2至3年小麦3至5年玉米2至3年豆类1至2年。 3、食油1至2年。 4、地下库粮食的储存时间可根据质量情况 适当延长但一般不得超过稻谷5年、小麦7年、玉米4年、大豆3年。 十、中央储备粮轮换是以符合国家储备标准的新粮替换库存粮食。中 央储备粮轮换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中央储备粮轮换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粮油政策自觉维护

粮油知识点

1.清理:去除原料中的非原料部分和异种粮粒的作业。 2.悬浮速度:垂直上升的稳定气流中,物料处于悬浮状态所需的气流速度。 3.基本面粉 4.(稻谷)爆腰粒 5.(方便面)复水性能 6.毛粮净粮 7. 配粉:将不同基本面粉分别存放,再按一定比例搭配、添加和混合配制成各种不同用途的成品面粉。 8. 碾米(白):用物理(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将糙米皮层部分或全部去掉,使之成为符合食用要求的白米的过程称。 9. 蒸谷米:所谓蒸谷米就是把清理干净后的谷粒先浸泡再蒸熟,待干燥后碾米成白米。11.(粮食)下脚 12.自动分级 13.等级面粉 14.砻谷 15.精选 16.风选法(气流分选): 风选是根据粮粒与杂质在悬浮速度等空气动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利用一定形式的气流使杂质与粮粒分离。 17.密度(比重)分选法 根据物料之间密度或悬浮速度的不同,在流体介质(空气或水)中,结合适当的工作面使之分离分选方法。 18. 制粉: 是利用研磨、筛理、清粉等设备,将净麦的皮层与胚乳分离,并把胚乳磨细至粉,或经过配粉等处理,制成各种不同等级和用途的成品面粉。 19. 在制品:制粉过程中,各种研磨物料的统称。 20. 制粉工艺流程(粉路): 将研磨、筛理、清粉、刷麸等制粉工序组合起来,对净麦按一定产品等级标准进行加工的生产工艺过程称为制粉流程。 21.强化面粉:经过添加外来营养成分的面粉称为强化面粉。 22. 专用面粉:在面粉中加入适量添加剂和(或)对面粉进行搭配,具有专门用途的面粉称为专用面粉。 23. 腹白度:腹白指米粒腹部不透明的粉质斑块。 腹白度:是米粒腹部乳白色不透明部分的大小。 爆腰率:糙米的横向裂纹,称为爆腰。糙米中的爆腰粒数占糙米总数的百分率称为爆腰率。 24. 留胚米:米胚保留率在80%以上的大米。 25. 清蛋糕(海绵蛋糕): 清蛋糕一般不加油脂或仅加少量油脂。充分利用了鸡蛋的发泡性,气泡致密的,质地松软而富有弹性。 26. 调理型蛋糕: 是以普通蛋糕坯为基础,采用奶油膏、糖膏或果酱等,经再加工而成,也有以蛋糕坯作

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汇总

仓储管理制度 第一章、储粮安全及储粮安全责任制 一、储粮安全 安全储粮检测: 1、粮食检测环节 安全储粮检测涉及入库、储存、出库三个环节的检测,入库检测是基础,储存检测是保证,出库检测是责任。 (1)、入库检测:主要进行物检和化检,涉及项目主要是依据相应质量标准定等,测定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等,依据有关特定要求还需测定粮食新陈度、湿面筋含量、脂肪酸值等。 (2)、储存检测:粮食自身品质检测主要依据《储粮品质判定规则》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粮堆因子的检测主要是依据国家颁布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的项目如粮堆温度、粮食水份、害虫密度等。 (3)、出库检测:主要进行品质检测。 2、粮食储存检测 ⑴、安全粮、半安全粮、危险粮的划分 依据《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按含水量划分储粮等级,即根据粮食水份与储藏环境温度的关系,分为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 ①、安全粮:是指可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如玉米、小麦、高梁、杂粮、面粮、食豆类等安全水份标准为13%,稻谷为14%。

②、半安全粮:只能在气温较低的季节短期储存,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 ③、危险粮:指极易发热、霉变的粮食。 3、储粮害虫及其防治 ⑴、“一符四无”内容 ①“一符”标准:“一符”指国有粮油仓库代国家储存的粮油做到帐实相符,即保管帐、统计帐、会计帐与实物数量相符。 ②“四无粮仓”标准: Ⅰ、无害虫 Ⅱ、无变质 Ⅲ、无鼠雀 Ⅳ、无事故 ⑵、虫粮等级标准见表 虫粮等级标准 ①、本表是指原粮、成品粮不许有虫。

②、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③、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虫粮。 ⑶、虫粮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①、虫粮处理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必须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②、防治措施要符合“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原则。 ③、全仓生虫,全仓处理,局部生虫,局部处理。 ⑷、储粮害虫常用防治方法: ①、清洁卫生防治 ②、机械除虫 ③、习性防治 ④、化学防治 二、安全储粮责任制 1、储备部认真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坚决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管辖范围内做到不死人、不坏粮、不失盗、不出重大事故。 2、遵守库内各项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考勤公开,不弄虚作假。 3、严格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各项测化制度,保证粮食的品质,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遵守市区局及中储粮的有关规定,坚持雨中三查,及防汛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4、调出调入工作,遵守原则,入有凭出有据,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定稿版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

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①粮粒的物理状态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

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教学教材

第二部分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 一、选择题 1、按照用途分类,粮油样品可分为供检样品、(B)、标准样品和标本样品四类。 A、原始样品 B、保留样品 C、平均样品 D、试验样品 2、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批。一个检验批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C)吨。 A、50 B、100 C、200 D、250 3、扦样检验是通过对(A)样品的检验来达到检验整批产品(总体)的目的。 A、代表性 B、平均 C、实验 D、分析 4、下列粮食样品可以采用四分法分样的是(C)。 A、大豆 B、油菜籽 C、小麦 D、豌豆 5、下列粮食样品不适合用分样器分样的是(A)。 A、玉米 B、油菜籽 C、小麦 D、无芒稻谷 6、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D )。 A、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 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 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分样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7、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D )。 A、比色管B、容量瓶C、移液管D、碘量瓶 8、下列玻璃仪器中不属于量器类的为( B ) A、容量瓶 B、称量瓶 C、吸量管 D、移液管 9、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 A、 0.1 g B、 0.01 g C、0.001 g D、 1.0 g 10、定量分析天平称取试样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称量法、(A )、指定质量称样法。 A、减量称量法 B、间接称量法 C、三次称量法 D、多次称量法 11、使用分析天平时,加减砝码和取放物体必须休止天平,这是为了( B )。 A、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 D、加快称量速度 12、天平的零点相差较小时,可调节(B )。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作者:————————————————————————————————日期: ?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日期:2010年| 一、储粮基本概念 1、什么叫粮油储备? 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

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5、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室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6、粮食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 性质,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粮堆内气流微循环所导致的水分转移等。这些物理特性相互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油是居民最为基本的也是必需的消费商品,他的消费量呈现“刚性”的消费结构,既消费数量与人口和生活水平成正比。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品种结构,但在一定的区域内粮食生产和消费品种结构多数是不平衡的,只能通过市场流通调节。 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会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病虫害和大面积的流行性及传染性疾病等都会造成粮油供应上的紧张和困难,同时,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战争、恐怖事件、食物及职业中毒和各类生产事故也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粮食市场异常波动。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粮食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1 、粮食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主要内容 “预案”一般由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起草、政府审议通过后发布,“预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等级划分、工作原则、组织指挥机构和职责、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及工作程序、应急响应的方案及工作程序、粮食应急保障的应急准备及加工、运输、供应等的网络建设、后期处置等内容。 2 、预案的等级划分

“预案”的等级根据粮食供应应急的严重性、可控性和影响范围一般划分为四级,既: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市场粮食供应极度紧张,群众抢购现象严重,供需极不平衡,脱销、价格在一周上涨100%以上、供应量超过正常二倍以上等情况纳入 “特别重大”等级。市场粮食供应十分紧张,群众抢购并恐慌,供需很不平衡,主要成品粮价格在一周内比照日常价格持续上涨50%以上、供应量超过正常一倍以上、成品粮库存低于安全库存的情况纳入 “重大”等级。市场粮食供应趋于紧张,群众争购成品粮,市场不稳定,辖区局部地区出现一般性的供需不平衡,一周内价格持续上涨20%-50%,供应量超过正常50%以上的情况纳入“较大”等级。下一级行政区域内局部地区出现粮食应急状态,并可能引发较大区域市场波动的,需要该行政区域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处置的情况纳入 “一般”等级。 3 、指挥机构及职责 “预案”的组织指挥机构一般设定为 粮食应急指挥部和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粮食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工作,总指挥一般当地政府主管粮食的行政领导担任,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发改、公安、物价、财政、工商、交通、商务、质监、药监、卫生、粮食、银行及所属政府等相关部门。其主要职责为:发布启动预案的命令,领导应急工作,分析、掌握、判断市场形势,下达应急行动指令,向政府、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及社会报告或公布情况,预案应急措施终止等。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承担相应责

【2017年整理】粮油质量检验员复习题

【2017年整理】粮油质量检验员复习题第一章职业道德 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向人们提出的处理( )之间、个人和社会、个 人和自然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人类社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类社会以及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 3、(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事业进步起巨大作用,它被看作是灵魂的力量、精神的支柱、事业成功的基础。 4、( )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还形成的两大规范。 5、( )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而且将最终代替法律称为唯一的行为规范。 6、( )是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7、职业道德的特征:范围上的( )、内容上的( )和( )、形 式上的( )。 8、职业道德在形式上具有( )。 9、一般来说,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 )。 10、职业道德作用: (1)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3)促进职业活动将康进行 (4)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 11、职业道德( 是 )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12、职业守则虽然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作用,但对检验人员的职业行为具有( )作用。

13、粮油检验员( 不得 )向社会透露检验秘密。 14、团结合作( 能够)营造人际和谐氛围。 15、粮油质量检验员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16、职业守则主要内容: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协作,严谨认真;执行标准,科学高效;公正求实,保守秘密。 第二章基础理论知识 1、量是描述( )规律的一个基本概念。 2、量的基本特点是( ) A: 各物理量是彼此独立的,相互之间不能建立某种联系 B: 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C: 必须通过比较(试验)得出,而不是通过计算得出 D: 不存在于某一量制中3、量的基本特点是( ) A: 不必通过比较(试验)得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B: 量值由数值和单位的乘积构成,其数学表达式是Q={Q}.[Q] C: 量值大小与所选的单位有关 1 D: 量只反映物质本身的属性,而不能描述自然现象和属性 4、量的基本特点是( ) A: 不必通过比较得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B: 量值由数值和单位的关系式用是Q={Q}.[Q]表示 C: 可以表达但不可以定性认别 D:只能反映物质和物质的属性,而不能描述自然现象属性 5、使用量的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d )。 A: 搅拌棒的速度为 60rmp B: 加50cc蒸馏水

食用植物油基础知识手册

食用植物油基础知识手册 人们的一日三餐离不开油脂,它不仅使食物香美可口,促进食欲,更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食用油脂是人类三大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其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20%~35%,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食用油脂除提供热量外,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它不断被研究发现的对人体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方面的巨大作用。了解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科学选用、合理搭配,是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普遍追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食用油供应日益丰富,人均消费量也大大增加。然而,过多地消费油脂又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诸多问题。从营养学角度来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居民脂肪的摄入量是比较合理的。但90年代以后,居民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却在不断地增加,成为诱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不均衡的食用油消费,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肌梗塞。如何正确选择和科学地消费食用油,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当前关注的热点。 一、油料油脂基本知识 1.各种植物油脂的介绍 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品种主要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以及芝麻油、油茶籽油、米糠油、亚麻籽油、玉米油、红花籽油等,棕榈油主要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橄榄油则主要从西班牙等地中海国家进口。 (1)大豆油 大豆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油酸17.7%~28.0%,亚油酸50%~59%,亚麻酸5%~11%,棕榈酸8.0%~13.5%,硬脂酸2.5%~5.4%,花生酸0.1%~1.0%。大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维生素E及卵磷脂,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植物油。 (2)花生油 花生油主要脂肪酸组成:油酸35.0%~67.0%,亚油酸13.0%~43.0%,亚麻酸0.05%~0.3%,棕榈酸8.0%~14.0%,硬脂酸1.0%~4.5%,花生酸0.1%~1.0%,硬脂酸1.0%~4.5%,花生酸1.0%~3.7%。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3)菜籽油 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油酸8.0%~60.0%,亚油酸11.0%~23.0%,芥酸3.0%~60.%,亚麻酸5.0%~13.0%等,由于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据相关报道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目前我国“双低”油菜面积已占油菜总面积的70%,低芥酸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油酸51.0%~70.0%,亚油酸15.0%~30.0%,芥酸0.05%~3.0%,亚麻酸5.0%~14.0%,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植物油。 (4)棉籽油 棉籽油是从棉花加工厂副产物棉籽中生产出来的。棉籽油中含有的棉酚,必须经过精炼后才能去除,否则会造成棉酚中毒。棉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油酸14.7%~21.7%,亚油酸46.7%~58.2%,棕榈酸21.4%~26.4%,硬脂酸2.1%~3.3%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油,可供人食用。 (5)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油酸14.0%~39.4%,亚油酸48.3%~74.0%,棕榈酸5.0%~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概述: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谷则排名第三。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各种食品;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品种分类: 1. 按播种季节分:春小麦、冬小麦。 2. 按皮色的不同:白皮小麦(白麦)、红皮小麦(红麦)、混合麦。 3. 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硬质小麦、软质小麦。 4. 按制定标准不同:普通麦、优质麦。 5. 国内品种、国外品种。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夏季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

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白麦:白麦为小麦的一种,白麦分为硬质白小麦和软质白小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含大量淀粉,是我国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之一。子实呈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白麦较普通小麦相比,分蘖力较强,抽穗快,且穗层整齐,熟相较好;植株茎杆粗壮,抗倒性强。 红麦:白小麦与红小麦的种皮颜色不同,白小麦种皮颜色较浅近白色,故名。红小麦种皮颜色较深,近红色。除此之外,白小麦种皮相对较薄,出粉率也相对较高,红小麦种皮相对较厚,出粉率也相对低一点。 硬质小麦: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硬麦的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

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一、引言 在粮食全面市场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粮食储藏与管理工作,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粮食产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发展粮食仓储事业尽心尽力,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仓储管理的长效机制。据此,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应着力抓好粮食仓储管理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二、提高认识,加强对仓储工作的领导 粮食仓储工作在粮食商品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收购、销售、加工的中间环节,对满足军需民食,平抑市场,调齐余缺,保持粮油正常的品质和新鲜度,减缓粮食陈化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条件下,一定要加强对粮食仓储工作的领导,仓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第一,健全机构。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设立相关业务部门和专兼职人员专司粮食仓储工作,认真组织协调,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根据业务量需要,配备好专业人员。第二,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职责,切实做到有粮必有人管,管粮必管安全,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第三,各

级分管领导要抓保粮制度措施的落实,把措施落到实处。坚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仓储,不断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确保库存粮油安全,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是我们粮食企业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希望所在。 三、创新思路,强化仓储管理工作措施 深入开展“一符四无”(账物相符;无虫、无鼠雀、无霉变、无事故)粮仓活动,这不仅是仓储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国家粮油库存的管理,正确理解和执行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开展的“一符四无”粮库活动,确保帐实相符,安全储存,继续执行一些行之有效的保管制度和方法,推行规范化管理。努力使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要突出管理重点,特别要加强对各级储备粮油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储备粮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三专”“四落实”,即专人管理、专库储存、专账记载,数量、质量、品种、地点四落实。按规定,标明标识。加强储备粮承储资格的认定工作,一律实行“准入制度”.储备粮代储计划要向具有仓储管理及设施优势的国有企业倾斜。重视仓储基础信息工作,各单位要及时、准确、认真上报各种仓储报表,为上级领导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除此,还要对过去行之有效的良性检查制度、分析会、存粮普查、“一符四无”粮仓鉴定等做法,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食用植物油基础知识

食用植物油基础知识 八、冬季储存中的油脂为何有絮状物等凝结现象?因为油脂种类不同,其凝固点有高有低,所以不同的油种呈现的凝固 状况也不同。 花生油:在冬季很容易出现絮状物等凝结现象,因其中含有20%的饱和脂肪酸,属于油脂本身的物理变化,受热即可熔化恢复澄清透明的状态。对于其品质指标无影响,也不影响使用性质。由此造成使用花生油调配的调和油也会在低温下出 现凝冻现象。 一级大豆油:国家标准规定0℃时5.5小时不出现絮状物为合格,在温度 低于0℃下存放超过5.5小时,大豆油出现絮状物或凝固,亦属正常现象。一、填空题1、缺乏维生素A的影响:缺乏维A会患夜盲症,严重缺乏时导致失明;缺乏维A也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以及牙齿和皮肤的健康。 2、食用植物油质量指标有哪些: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加热试验、烟点、冷冻试验等。 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苯并芘。二、选择题1、芝麻油加工工艺有 A、小磨香油水代法 B、机制香油机械压榨 C、浸出法 D、其它方法 2、天然谷物调和油配料中有A、花生油 B、亚麻籽油 C、 芝麻油 D、玉米油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日食用油脂量 A、25克 B、30克 C、35克 D、40克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 COFCO FOOD SALES & DISTRIBUTION CO., LTD. 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 COFCO FOOD SALES & DISTRIBUTION CO., LTD. 此报告仅供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内部使用。未经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的书面许可,其它任何机构不得擅自传阅、引

(完整版)粮油加工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农产品: 种植业所收获的产品统称为农产品,包括粮、棉、油、果、菜、糖、烟、茶、菌、花、药、杂、种类繁多。 粮油加工学:以化学、机械工程和生物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粮油精深加工和转化的基本原理、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科学即为粮油加工学。 碾减率:糙米在碾白过程中,因皮层及胚的脱落,其体积重量均有减少,而减少的百分数称为碾减率,又称脱糠率。米粒精度越高,其碾减率越大。一般重量减少约 5-12% 稻谷初加工:将原粮稻谷按清理、砻谷、碾米的常规方法,制成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食用大米 (普通大米 )的加工过程称为稻谷初加工。留胚米:、稻谷精加工、免淘洗米、擦离碾白、面团流变学特性、饼干、质量热容、变性淀粉、砻谷、稻谷深加工、植物油料、粉路、焙烤食品、面团稳定时间、营养强化米、面团形成时间、麦路、面团衰减度、糕点、麦胶蛋白、碾削碾白、碾米、沉降值、淀粉糊化、粮油原料、葡萄糖值( DE ) 、淀粉老化、一次发酵法、逆流扩散法、蛋糕、淀粉糖、爆腰率、化学碾米、面粉营养强化、变性淀粉、组织蛋白、面筋质、锋角、钝角、淀粉糖、谷糙分离、润麦、自发粉、淀粉糖、稻谷爆腰率、油料、焙烤食品 1、蒸煮米的质量决定于、、、及。 2、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后能形成,根据溶解性的不同 可分为、、麦球蛋白、麦清蛋白和酸溶蛋白等五种。 3、小麦搭配的目的:① ;②。 4、米制品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如米粉、米线、年糕等;二是以,如白酒、黄酒、米酒等;三是以,如米果、雪米饼等。 5、面包的配方原则:根据生产面包的与、 等特点,充分考虑各种原辅料对面包的影响,在选用基本原料的基础上,确定添加哪些辅助原料。 6、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两种;按皮色分,可分为两种;按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多少来分,可分为 7、面包与饼干、蛋糕的主要区别在于面包的基本风味和膨松组织结构,是主要靠发酵工序完成的,它有以下特点: ①、②、③、④。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①粮粒的物理状态 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粒大、饱满、圆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如油菜籽、大豆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静止角。 ②粮油的含水量 同种粮油的含水量不同,散落性亦不同。含水量愈高,粮粒间的摩擦力愈大,散落性会相应降低,其降低的程度与含水量的增加成正相关。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2014版)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2014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粮油仓储活动和设施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油仓储单位)从事和参与粮油仓储活动及粮油仓储设施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粮油仓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国家和地方粮食流通政策和粮食应急预案,贯彻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粮油仓储、设施管理及生产作业制度和标准,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第四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粮油储藏技术,开展“四无粮仓”和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延缓粮油品质劣变,降低粮油损失损耗,防止粮油污染,确保库存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五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设施管理制度,积极做好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维修改造和保护工作,按规定做好粮油仓储设施的拆、改、废,确保仓储设施满足粮油收储的需要。 第六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处置预案,组织演练,确保粮油仓储作业安全。 第七条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油仓储及仓储

设施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储粮安全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粮油仓储及仓储设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 第八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自设立或者开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当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仓储业务类型、仓(罐)容规模、仓储设施设备情况、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状况等内容。具体备案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九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固定经营场地,并符合本办法有关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二)拥有与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并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以信息化手段开展粮油仓储单位备案工作,并对备案的粮油仓储单位进行核查,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未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国家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字样。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省(区、市)储备粮”字样。

粮油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

粮油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 粮油仓储管理基础知识 (1)粮油仓储管理(1)粮油仓储 包括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收货工作和入库收尾工作。 1.粮油储存前准备:仓库准备、人员培训、空仓杀虫、储存机械设备准备。(1)粮食储存量的计算: (1)平房仓:仓容=仓内建筑面积×粮食装载高度×粮食堆积密度;(2)平房仓:仓容=仓内建筑面积×堆积高度×粮食容重×70%;(3)浅圆仓、筒仓:仓容=粮食装载量×粮食容重 ④油箱容量:油箱容量=储油量×90%×油密度(910 \1319/m3) (2)制定仓储计划:调查了解生产情况,掌握粮油的品种、质量和水分,根据仓储任务合理安排仓储能力。 (3)配备和培训业务人员:一般情况下,业务人员是为粮油仓储而设置的,如接待、质检、称重、开票、仓储、付款等。每个岗位由一个特殊的人负责和划分。 工人之间的合作。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政策、业务流程、规章制度、食品价格、质量要求和操作方法等。 (4)空仓消毒:即空仓消毒。 (5)储存设施和设备的准备:包括需要预置的检验检测设备、计量设备、输送设备、清洗设备、食品状况检测设备和机械通风设备。 设备和流通熏蒸设备等。 2.接收粮油储存:主要环节有:

对粮油样品进行严格检验、准确称量、分类、入库、结算、支付和统筹安排 3、粮油仓储收尾工作: 根据规定,应采集粮油样品,以确保储存的质量和数量。 品种、质量、干湿、新陈代谢、有无虫“五分开”便于群众,不拖延、不短缺、不白条,准确及时地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加强设备配件管理 批准数量 保管、会计和统计每天检查,每月结算,三个账户一致。 创建账户卡 仓库(罐)编号、品种、数量、产地和储存时间 粮油储备(专用)卡 之间,粮油质量检验记录入库记账台账 粮油品种数量、品种、数量和数量的变化 全面检查 清理现场 包括粮油品质、堆放形式、堆放高度、粮温和各点虫害情况。 平整谷物表面,清理器皿,铺设测温电缆(棒)并清理干净 领域 (二)粮油出库 它包括三个阶段:交货前的准备、交货和交货后的收尾。 1.粮油储存前准备:包括科学编制储存作业计划、粮油清洗、精确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