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州市中学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名师精选说课稿 新人教版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这段录像的内容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探究性实验。这个实验来自冀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第二节食物的消化第一小节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一节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食物中含有淀粉,但是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本节实验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入,又为学习食物的化学消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节实验教学中,我将“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以说是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尝试和实践,从而发展探究能力。基于此,我将本节实验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知道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中的淀粉。

(二)能力目标:初步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创新等多种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赏识他人的良好品质。

3.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探究性实验方法的训练,因为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需要提高,所以我将此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分析。由于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的基础上,必须对实验现象认真分析,才能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高度,所以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及谈话法。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并展示,教师及时进行指导、追问和补充,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实验主要以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

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编制印发导学案、实验相关材料和用具

学生准备:根据导学案做好预习

教师印发本节探究实验的导学案,学生通过预习,能提前了解本节实验课的任务并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上探究:

1.情境导入

通过生生之间交流引入本节探究课题。这种导入更能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一起探究

此环节是本节实验课的核心。我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安排了探究活动的顺序,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二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锻炼并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

(1)首先,根据学生已经知道的有关淀粉的知识,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可以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例如: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吗?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其他食物(如米饭、土豆等)中的淀粉吗?清水能消化淀粉吗?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有影响吗?

(2)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假设。

(3)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针对教师建议的两个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将不同的实验方案板书展示、讲解、交流。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提出有异议的问题,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合理,同时及时对学生的展示做出评价。

(4)学生以实验组为单位,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认真操作,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便于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同时了解实验的进展情况。

(5)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约10分钟后,学生完成实验后记录现象和结果。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要将实验结果出示,并及时记录在学案上。虽然探究的问题不同,但是同一个问题的实验结果应该基本一致。

(6)分析结果,推导结论。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展示,得出结论。(7)表达交流。教师了解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与假设是否一致,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清水不能消化淀粉;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中的淀粉。

3.答疑解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中给出的7个小问题,并交流解决,教师及时予以评价、追问和补充。安排此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多想多思的习惯,凡事多问几个问什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三)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不仅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了概括总结,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意识。教师为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说反思

本节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依据,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的实验现象与预期结果都一致,既在我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首先说明实验材料没问题,其次说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科学,学生的操作比较规范。实际上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未必是坏事,帮助学生分析,找出原因所在,这样的实验也不是白做。为此我也帮学生分析了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的原因,从而拓宽了学生思维。

本次实验课,我也有一些收获,例如例如课前一定要检验实验材料能否正常使用;材料中淀粉含量不能太多,否则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有可能导致淀粉没有被完全分解,而影响实验结果。如果实验材料腐败变质,滴加碘液后试管内液体会变成红色。这些都是我以后教学的宝贵经验。

本次实验课,我也略有遗憾在其中,例如:非文本的内容最好不再课堂中出现;若将答疑解惑中的7个问题,在学生展示实验方案时,有选择性地进行追问,再完成实验,课堂效果会更好;如果我再多准备一些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

总之,本节课是我将探究性实验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尝试。这次尝试是基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学生,致力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实验方式进行的。也只有如此,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唱响实验课程改革的最强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谢谢大家!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期末学业考试复习精编七年级生物下册4..消化和吸收一课三练提能培优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一课三练提能培优 知识点一食物的消化 1.淀粉、蛋白质、脂肪被分解的终产物依次是( ) A.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C.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解析】选B。淀粉消化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脂肪消化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淀粉、蛋白质、脂肪被分解的终产物依次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位于消化道壁上的消化腺是( ) A.肝脏 B.胰腺 C.肠腺 D.腮腺 【解析】选C。胃腺、肠腺都位于消化道壁内。腮腺、肝脏、胰腺都位于消化道外。 【易错警示】不要误认为消化腺都在消化道壁 肠腺和胃腺都是黏膜上皮凹陷形成的,位于消化道壁。唾液腺、胰腺和肝脏都位于消化道外,其分泌物经导管流入消化道内。 知识点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3.(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期末学业考试复习模拟)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设计了如下两组实验(1和2为试管编号),其中有一处不合理的地方,下列的更改正确的是( ) 编号加入物质控制条件检验方法 1 淀粉液+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100℃水浴10分钟加2滴碘液 2 淀粉液+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100℃水浴10分钟加2滴碘液 A.2号试管中清水的量改为5毫升 B.100℃水浴10分钟改为37℃水浴10分钟 C.碘液改为双缩脲试剂 D.1号试管中的搅拌时间改为1分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本实验的变量是唾液,故应该放等量的清水和唾液;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是37℃,故应将100℃水浴10分钟改为37℃水浴10分钟;可用碘液验证淀粉的存在;只要充分搅拌即可,没有时间限制。 【互动探究】上题中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提示: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4.(2020学业模拟·沈阳质检)针对“唾液对淀粉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吗?”这一问题,“阳光”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探究活动的有关内容填写完整。 (1)取两支相同的洁净试管,分别标记为1号、2号,各加入2毫升淀粉糊。 (2)在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在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__________,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设置________实验。 (3)将两支试管充分振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这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A.舌 B.牙齿)的搅拌作用。 (4)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5分钟后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号试管不变蓝,因为淀粉已经被分解。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口腔中的__________对淀粉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解析】(2)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设置对照实验。 (3)将两支试管充分振荡,使试管中的物质混合均匀,这相当于舌的搅拌。 (4)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5分钟后取出试管,滴加碘液,会发现2号试管不变蓝,因为淀粉已经被分解。 (5)通过实验可知,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答案:(2)唾液对照(3)A (4)2 (5)唾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右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 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 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 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 加碘液后,①、②、③号试管中物质不变蓝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②③ 5.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A.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具有高效性

二、非选择题 6. 某小组用馒头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在A、B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2毫升; ③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进行搅拌; ④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分钟; ⑥观察两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得出结论。 请你指出此实验设计方法步骤的错误。 7.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 (1)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色。 结果分析: (2)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 (4)实验结论:。 (5)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8.某校七年级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方法如下: 甲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乙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进行充分的搅拌。 丙同学:将馒头放入3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丁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4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接着将四支试管放入37 ℃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请你想一想: (1)这四位同学做的实验结果中,不变蓝的试管是号试管。 (2)上述实验中,2、3、4号试管都是1号试管的对照。扬扬仔细分析了乙、丙、丁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后,认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不妥之处,请你代替扬扬将丙

河北省深州市中学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名师精选说课稿 新人教版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这段录像的内容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探究性实验。这个实验来自冀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第二节食物的消化第一小节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一节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食物中含有淀粉,但是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本节实验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入,又为学习食物的化学消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节实验教学中,我将“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以说是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尝试和实践,从而发展探究能力。基于此,我将本节实验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知道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中的淀粉。 (二)能力目标:初步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创新等多种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赏识他人的良好品质。 3.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探究性实验方法的训练,因为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需要提高,所以我将此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分析。由于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的基础上,必须对实验现象认真分析,才能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高度,所以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及谈话法。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并展示,教师及时进行指导、追问和补充,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实验主要以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食物来源》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食物来源》教 案新人教版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例: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可以点滴葡萄糖液提供能量;病人几天吃不下食物,身体消瘦,这是因为体内的_脂肪__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青少年儿童及伤员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营养成分生理功能在哪些食物中含量丰富 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大米、小麦、玉米、甘薯等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肥肉、大豆、花生等 蛋白质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 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瘦肉、鱼、蛋、豆、奶等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不是构成细胞的 主要原料,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水果、蔬菜、肉类 水是构成人体重要物质,占体重60%-70% 水果、饮料、蔬菜等 无机盐参与牙齿、骨骼等的构成,参与人体各种代 谢活动奶类,豆类含钙多,肝脏肉类含铁多,紫菜等含碘多 纤维素有利于降低肠癌、胆结石、高血脂发病率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 维生素_A__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肝脏,玉米,胡萝卜等 维生素_B1__ 神经炎,脚气病谷类的外皮、胚芽、动物内脏维生素_C____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_D____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肝脏,蛋等 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特别是妇女 易患(骨质疏松症)。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皮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猪血、肝脏、瘦肉、鱼等 含碘的无机盐(构成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 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海带、紫菜虾,海盐等 提示:补钙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 胡萝卜等食物含胡萝卜素较多,能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能预防皮肤干燥、夜盲症等。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冀少版生物七下2.1.2《食物的消化-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说课讲稿

《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说课稿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李智勇 尊敬的评委,你们好! 我是来自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的李智勇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所处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引出的。主要内容包括消化的定义、探究消化的发生过程、消化的方式、结合生活的实际。下一节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 (二)、教材解构: 首先,通过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咀嚼馒头有甜味的实际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探究唾液、牙齿和舌在消化过程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 其次,让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方法,提升设计实验过程的能力,完成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再次,探究牙齿和舌的作用引出物理消化的概念,探究唾液的分解引出化学消化的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消化的整体认知水平。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三)、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知识导图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3、设计实验完成对于唾液作用的探究。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态度目标: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1、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对牙齿与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2、通过以前的学习,部分学生已领悟了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3、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命的奥秘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利的一面: 1、实验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能力欠缺,体现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还有一定的难度。 3、归纳总结的能力欠缺。 4、知识的迁移能力欠缺。 5、沟通交流的能力欠缺。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采取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教学。 2、从分别设计牙以及唾液对馒头的消化的单一变量对照到合并探究多个变量的对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使学生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学法 1、学生根据体验馒头味道的变化,自主提问,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相应 结论。 2、通过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启发式的教法与探究式的学法和谐共振。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的两种方式(一、物理消化;二、化学消化。)以及口腔中的一些重要的消化器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北方最普通的食品馒头或南方最普通的食品米饭在口腔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而逐渐变甜导入课题,通过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得出消化的概念,进而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通过探究牙齿、舌、唾液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师生共同总结出消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口腔中的各种消化器官在消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消化的概念。 2.消化系统的组成。

3.消化的方式。 4.口腔中的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尝试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三)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 三、[重点难点] 消化的两种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四、[教学媒体] 教学录像、小烧杯、试管、稀碘酒、滴管、含淀粉物质(如淀粉、馒头等)、温度计、酒精灯、馒头块等。 五、[课时建议]

六、[教学过程] 导入:馒头(米饭)是北方(南方)最普通的食品。将馒头(米饭)放在口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你细细品尝,会发现馒头越嚼越甜。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新课教学 消化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活动: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探究 问题: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假设:根据生活常识,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参照小辞典和技能卡,每小组自行设计实验。

中考生物复习重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中考生物复习重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 实验 【】中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合理,冲刺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查字典大学网整理了中考生物复习重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试管是 A B? ,模拟了唾液消化的 是A C ,模拟了牙齿、舌、唾液的是 A 。 结果现象:A试管馒头不变兰,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 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兰;B试管馒头变兰,原因是没有唾液, 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兰;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馒头部分变兰, 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兰。 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关注几个关键点:①控制单一变量: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如取的馒头块大小要相同,同时放

于37℃的水浴10分钟等等。 ②设置对照实验:因口腔内馒头的变化涉及到唾液、牙、舌多个变量,所以对照组的设置至少需要两组以上,在两两比较中,保证变量唯一。另外,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功能相近,均不能改变馒头的本质特点,只是使馒头与唾液混合得更加充分,因而在实验中作为一个变量来看待。 ③温度控制:酶的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反应。对于唾液淀粉酶,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就是37℃,因而要放于37℃的温水中水浴。 ④时间控制:水浴10分钟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和馒头反应需要一段时间。 【总结】查字典大学网中考频道精心整理了中考生物复习重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可登录?中考生物名师指点????学习更多知识。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新实验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新实验 生物创新打大赛 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作品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讲课人:分水乡郭球 生物创新打大赛 实验或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该实验位于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该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从而理解口腔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生物创新打大赛 实验原型实验通过模拟淀粉在口腔中的一系列变化,来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实验中设置了两个变量:唾液和馒头的切碎、拌匀,从而验证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的分泌及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都有关。 生物创新打大赛 不足之处:在以前我所做的多次演示实验中,实验组很难成功,几乎每一次在试验组的试管中滴碘液时,仍变成较浅蓝色,主要是唾液与淀粉的反应不充分。教材中所写5至10分钟时间里很难完全消化馒头碎屑。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难以有说服力。 生物创新打大赛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我将实验改成两组对照试验,第一组将实验材料改成易与唾液充分混合的面粉,第二组通过是否充分搅拌馒头碎屑来模拟口腔中牙的咀嚼、舌的搅拌等物理性作用对淀粉消化的影响,用以告诉孩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的道理。 生物创新打大赛 实验主要材料: 消毒棉、烧杯、馒头、面粉、卷纸筒、试管、小刀、玻璃棒、解剖盘、碘液、热水、试管架、水槽、温度计、 生物创新打大赛 实验原理:1、淀粉是馒头和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分解后形成麦芽糖。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3、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在37℃左右发挥最佳。 生物创新打大赛 装置说明匙面粉并进行充分搅拌;在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放入一匙面粉并进行充分搅拌 第一组:在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放入一 头碎屑并进行充分搅拌;在4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放入等量馒头碎屑但不进行搅拌 第二组:在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放入馒 生物创新打大赛 实验过程:1、用凉开水将口漱净,用一次性杯子喝一口清水,在口中含3-5分钟,然后吐入小烧杯中,依次循环,累积8至10毫升唾

新课标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二节《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课稿

新课标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二节《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叫。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采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本次说课包括六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分析: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为进一步学习“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做好铺垫,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对消化过程的正确认识。 从探究活动本身来看:本活动是课标建议的必做探究实验之一。这是继“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之后又一个多变量对照实验。实验目的是明确的,但实验方案却是开放的,有利于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另外,本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定量实验的思想,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生: 我校是一所山区农村初中,实验室按中学Ⅲ类标准装备,基本满足初中生物常规实验需要;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学生对“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非常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描述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 2、说出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案,并完成,初步培养对照实验设计能力;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饮食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和纠正;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尝试设计和实施一些简单的探究性实验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3、规范操作滴管和量筒; 难点:1、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2、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 五、说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1、教学策略: 为有效的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策略是: 教师:情境引入、启发引导、分类指导、归纳总结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反思纠正 2、教学过程: 根据探究的一般步骤,本课共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设疑、引入课题。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敝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食物中

《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2.描述口腔中与消化有关的结构。 3.概述口腔中唾液、舌和牙齿对食物消化的影响。 4.尝试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口腔中唾液、舌和牙齿对食物消化的影响。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难点: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内分泌腺、激素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口腔——食物消化的第一步》演示动画资源、《【教学实验】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视频资源、《【教学图片】舌和唾液腺》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复习导入: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哪六类? 2.其中哪些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3.我们身体的营养物质是从哪儿来的? 4.是不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就能变成身体的物质? 生活中我们吃进的食物多种多样,不管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这些变化是在哪里发生的?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消化和吸收。

【新知讲解】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人人体细胞内呢? 讲解: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讨论: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结构呢? 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讲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1.消化道 消化道 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2.消化腺 人体的消化系统除了包括消化道以外,在消化道的周围有一些特殊细胞组成的组织,能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同步习题含答案

《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同步习题含答案 1.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2.某实验小组通过査阅资料得知,馒头中的淀粉遇碘变蓝,淀粉被分解后蓝色会消失。为探究影响馒头在口腔内消化的因素,他们取等量的四份馒头和相同的四支试管,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分析不科学的是() A.实验过程中四支试管都应置于37℃温水中 B.试管1和试管4对比适合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C.试管2和试管3对比适合探究牙齿咀嚼的作用 D.试管2试管4比适合探究舌搅拌的作用 3.下列关于“口腔对于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 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 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4.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5.人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组成,消化道中的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器官。 6.人的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能最先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7.消化道包括()、咽()、()、小肠、大肠、肛门。8.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 A 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搅拌搅拌 B 搅拌搅拌 温度37℃0℃100℃ 水浴时间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现象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只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只试管进行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9.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馒头形态加入的物质温度环境实验现象 1 碎屑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37℃10分钟 2 碎屑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37℃10分钟 3 小块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37℃10分钟 4 碎屑()和2滴碘液0℃10分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于都县第七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

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1.3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实验过程的完成,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课前准备: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方法.用于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效果很好。方法步骤如下:一、制备淀粉浆糊取1克干淀粉,加清水100毫升,调和均匀.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冷却备用。如无烧杯等,用干净的小锅也可。二、制备淀粉纸把滤纸(或白报纸)放入浆糊中浸湿,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或其它物体的平面上,晾干后揭下,贮存备用。 实验用具:自制的淀粉纸、碘液、滴管、塑料袋、彩笔等。 实验过程 1、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教师提问,由平时吃馒头时,细细咀嚼会觉得有甜味,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 (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3)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并根据实验步骤去验证。 实验步骤 1、分别用唾液和清水浸湿淀粉纸分组实验:每个学生发给淀粉纸条两条,其中一条用唾液完全浸湿;另一条用清水完全浸湿,作为对照(唾液也可直接滴在纸条上)。

2、保温.恒温5分钟:将上述两纸条分别放入两个小塑料袋中,作好标记如A、B,折转袋口。将塑料袋放进37度恒温箱中(也可在贴身的衣袋中,或夹在腋下,以接近体温的温度保温5分钟已足。如气温较高,(则不必放于衣袋或腋下)。 3、加碘液(或稀释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取出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两纸条,观察纸条颜色变化。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及原因 实验说明:实验步骤修改的原因: l、根据教材要求,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这一实验,反应必须在37℃的水浴中 20~30 min。由于大多数学校没有恒温水浴设备,水温难以控制,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成功率低,一节课时间也不够用。 2、唾液用量大,收集新鲜唾液难,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吐出唾液有泡沫,影响实验效果。 3、材料、用具大大减少,唾液用量仅为原实验的1/10,从而便于获得新鲜唾液。 4、原实验采用4到5个人分组来完成,修改后每个同学都可以做,达到锻炼每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课题名称: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苏科版2012年6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上P92信息库——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旧教材上的一个学生实验,且具体编排设计在《生物学》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营养》中。现在新教材中,七年级上册虽然还有《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这一章,但把这个实验放进了信息库,成为选修内容。 我认为这个实验相对难度不大,现象相当的明显,而且是初中阶段唯一一个实验材料直接取自学生自身的,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他们认为很脏的口水--唾液很重要,而且真的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对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生物学奥秘具有重要作用。更能体现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可以在教学中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消化系统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暴饮暴食对各消化器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关爱自己的饮食习惯,注重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三、实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了解消化作用的含义; B. 能力目标: (1)初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 (2)学会设置对照组的实验方法 C.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 (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3、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四、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探究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开展, 制备淀粉浆糊与取唾液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验步骤的第一步是:将淀粉煮成浆糊,需要6——10分钟,之后还要取唾液,时间也需要6——8分钟。即便两步同时做,也需要10分钟左右。这样就占了一节课近1/4的时间。后边的步骤还很多,一节课下来根本就做不完实验,常常是同学们没看到结果就下课了,不能进行实验分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所以我将淀粉糊的制作放在课前,由生物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名师精选教案 新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能力的培养。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腔中变甜,很熟悉,但其原因确实知道的很少,联系实际的内容, 教 问题建议:馒 性而且易探究的两个问题: 问 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馒头变甜 修改意见。 号试管变为蓝色,因为淀 芽糖遇碘 变蓝。划,并 馒头中 讨 讨论:你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一样吗?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

课前检测 1、小林这几天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应当建议他多吃一些( ) A、米饭、馒头 B、鱼、肉、奶、蛋 C、新鲜蔬菜、水果 D、奶油、巧克力 2、牛奶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学生每天应 喝一定量的牛奶。( ) A.维生素、钙 B.蛋白质、糖类 C.蛋白质、钙D.维生素A、糖类 3、小红患了贫血,体内可能缺乏( ) A.铁 B.钙 C.锌 D.碘 4、老年人患骨质疏松,原因是骨中缺少了( ) A.蛋白质 B.铁 C.维生素C D.钙 作业设置 一、必做题: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有暂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2、下列消化液中含消化酶最多的是(),不含消化酶的() A、唾液和胃液 B 、肠液和胰液C、肠液和胆汁D、胆汁 3、最大的消化腺是() A、唾液腺 B、胃腺 C、肠腺 D、胰腺 E、肝脏 4、最长的消化器管是() A、胃 B、食道 C、小肠 D、大肠 5、下列不属于消化道功能的是() A、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 B、贮存食物 C、吸收食物中的小分子物质 D、分泌消化液

初中生物教学教学工作反思最新5篇

初中生物教学教学工作反思最新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中生物教学教学工作反思,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生物教学教学工作反思1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结合2016年的生物会考试卷,我觉得就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好生物教育教学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矗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储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向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取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夯实教学知识。 会考知识点比较简单,比较全面。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授课的时候,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得奖

第五章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课时1) 常青藤实验中学钱蕾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消化、吸收的含义 2、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小肠活动和模型制作,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难点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验证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材料、消化系统拼图、小肠绒毛模型、小肠模型、观察猪小肠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教师介绍课前准备的微实验装置:A试管和B试管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在A试管中加入刚收集的唾液,在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请一个同学将2个试管握在手中,一段时间以后分别滴入2滴碘酒,会有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模拟了淀粉在口腔内的变化,请大家将米饭放在嘴里慢慢嚼不要着急咽下去,你觉得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推测微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体验口腔内淀粉的变化,由此引出本课学习主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设计意图:通过微实验的演示和现场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食物会被消化的感性认识,同时产生什么是消化的疑问,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PPT:对照书本图5-4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和吸收示意图,教师归纳消化的过程如下: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可吸收的简单小分子物质—血液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和归纳使学生初步形成消化吸收两个概念。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活动二:1、拼一拼:从散乱排放的器官中找出分别属于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器官,并按照从上到下的位置把它贴到相应的位置 2、议一议:人体的的消化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从上到下依次包含哪些器官这些器官有什么功能特点 3、填一填: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概念图 请其中某小组同学上黑板完成拼图,并标注好结构名称,教师对学生的拼图进行评价并说明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叫胆汁的缘由,说明科学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请其他学生上讲台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在“做中学”是构建概念的最好方法,活动一就让学生通过拼图对消化系统组成形成初步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消化系统概念图的填写、交流和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消化系统的完整概念;教师强调胆汁的命名可以纠正学生存在的胆汁是胆囊分泌的错误的前概念,为后面学生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这一难点做铺垫。 (二)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过渡:请大家关注各种消化液分别注入到哪个消化器官通过分析消化液的去向,大家能否推测一下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哪一个 活动三:观察猪小肠结构,实验要求如下: 1、量一量:猪小肠的的长度,并查资料得知口腔、咽和食道等其它器官的长度,进行比较。量取猪小肠长度时可事先裁好1米长的纸板,然后把猪小肠在纸板上来回盘旋,这样既可以取得直观的效果又可以避免猪小肠断开。 2、看一看:用镊子取一段小肠,用水洗净,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将小肠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沿剪口翻开,观察内表面结构。用手指抚摸小肠的内表面,有什么感觉是光滑的还是毛糙的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特别是边缘部分,观察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整)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整)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精子 D.神经细胞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3、下列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4、为了了解近年来西昌市初中学生近视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比较法 5、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6、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大脑皮层脑干B.小脑大脑皮层 C.脊髓大脑皮层D.脊髓小脑 7、“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A.胃B.小肠C.大肠D.肝脏8、—位贫血患者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液常规化验单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A.红细胞、白细胞B.红细胞、血小板 C.血浆、白细胞D.血小板、白细胞 9、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溶解叶绿素的是() A.B. C.D. 10、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11、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 13、下列关于小肠特征的叙述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绒毛壁及其内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