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情节鉴赏的四个方面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情节鉴赏的四个方面

一、情节的鉴赏鉴赏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通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的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把握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二、常见命题方式:

①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

④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三、解题思路: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典例分析:

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但是否合乎情理呢?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显得相当大方,这就暗示项链是假的。②玛蒂尔德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这又暗示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③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再一次暗示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所以,结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亲口说出项链是假的虽是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

1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高考试题中的情节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往往与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考查重点的变化,即由过去直接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转变为要求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某一情节作用,对情节手法(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的分析也趋于精细化。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题型有以下三类:概括情节、分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 知识回顾 一、情节安排技巧 1.线索。小说的线索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2.悬念。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如2016年全国I I卷《战争》的开头。 3.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即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4.伏笔。伏笔是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5.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的互相关照与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祝福》的开头和结尾。 二、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方式 (1)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另一件。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2)第二人称: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以对话的口吻叙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完整版)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情节鉴赏的四个方面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情节鉴赏的四个方面 一、情节的鉴赏鉴赏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通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的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把握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二、常见命题方式: ①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 ④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三、解题思路: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典例分析: 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但是否合乎情理呢?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显得相当大方,这就暗示项链是假的。②玛蒂尔德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这又暗示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③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再一次暗示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所以,结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亲口说出项链是假的虽是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 1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集锦

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往往文学类文本的问题页也是围绕这四方面展开…… 小说人物 一、 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 (一)正面描写 1. 肖像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语言描写:①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动作描写:使人物鲜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性格等。 4.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6. 细节描写:①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二)侧面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借助物象烘托、借助环境烘托。它们的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二、 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技巧 1. 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形象(性格)。 2.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正面侧面描写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 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 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展开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5. 从分析人物关系入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理清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他们的交互评价、情感态度。 6. 借助作者的议论或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句分析。 答题模式:……是一个……样的人物形象。……具有以下性格特点:①……②……③…… 三、 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 1.对情节的作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情节是否有推进作用? 2.对主题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3.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四、 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自身”的作用:“自身”是否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2.衬托主要人物: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有声有色,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使主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详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一、小说阅读“四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小说情节类 (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 1.梳理、概括情节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答题模式: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 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概括线索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②小说的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答题方法: ①如何找出线索:可以作为小说线索的事物很多,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物象线索、人 物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一般而言, 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就是线索,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交代出来。 ②线索有哪些作用:a.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b.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 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c.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 3.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②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③ 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答题的四个角度: ①线索。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特 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 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 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 “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 插叙及平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阅读方法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小说的阅读方法 考情分析 1.选材范围 (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 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 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 的高贵品质。 2.考点考向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 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 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 (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 (1)军事小说。军事小说又称战争小说。以军事生活为题材,以部队生活为表现对象,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军官和士兵的个人遭遇、悲欢离合、集训作战等矛盾纠葛,描绘不同国度、不同政治倾向和军事集团的斗争及和平时期官的精神风貌、心理情绪。 (2)历史小说。历史小说通常与军事小说不分家,严格来说,历史小说主要是以史实记录为蓝本,重新记述、刻画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小说。网络上出现的历史小说大多是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小说。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 依据历史事实做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的严格的历史小说,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同上)的较为自由的历史小说。 (3)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文学体裁。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否则就是科学奇幻小说)而创作出的文艺。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必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当下以叙事为重点,追求人文思考已成为科幻小说的主流,国内科幻小说还呈现出轻科学偏文艺的趋势。 (4)乡土写实小说。乡土小说从20年代中期延续到30年代形成一股持久的创作潮流,给当时的文坛带来清新的泥土气息,突破了“五四”

高考语文备考之文学鉴赏的角度及鉴赏写作

【知识基础】 鉴赏文,也叫赏析文,就是将对一本书、一篇文章所进行的鉴赏或赏析写成文章。鉴赏文的写法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描述性的感性体悟,表现为自由的随笔;也可以是评说性的理性分析,常用严谨的议论,但当其作为论述类文章的一种体式时,是指后者。 一、文学鉴赏的角度和层面 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那么到底有哪些角度和层面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形象、主题、技巧、风格四个方面。 L形象,即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生动具体、蕴含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它在不同的体裁中有不同的表现,如小说中的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都可以理解为它的具体表现。 2.主题,即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寄寓在作品的形象之中而又具有比形象更为深远的意蕴。 3.技巧,是文学作品用以塑造形象、传达主题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手法。如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象征、比照、衬托等表现手法,过渡、照应、铺垫等行文结构方法。运用上,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其相对稳定的手法。 4.风格,即特定的内容通过特定的形式到达表达的统一,表达了作家、作品在处理题材、熔铸主题、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运用技巧和语言等艺术手段方面的特色。 这四个方面,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学样式,适用于鉴赏所有文学体裁。但是,对不同文学类型的赏析还应有所侧重。如诗歌鉴赏,可以鉴赏形象、欣赏语言、赏析技巧,但常以意象、意境的赏析为重点。散文鉴赏,可以体味深藏的意蕴,探讨构思的艺术,揣摩语言的风格,但常以情韵、理趣的欣赏为重点。 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认为:“对一件艺术品做较为仔细的分析说明,最好不要把它看成一个包含标准的体系,而要把它看成是由几个层面构成的体系,每一个层面隐含了它自己所属的组合。”正是由于文学作品内涵丰富与理解多样,再加上不同读者的阅历、知识储藏、阅读能力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我们的鉴赏写作,其实就是要把这些独特的审美认知与感受呈现出来。 二、鉴赏文写作基本要求 首先,着眼点要小,要有明确的中心观点。品读作品时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但在下笔写鉴赏文时那么不需要面面俱到,学生只要从某一角度入手,有鲜明的中心观点并能够加以阐释即可。注意,这里所说的“作品”,一般指文学作品,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有多元解读的可能性,使得其鉴赏或赏析具有讨论、阐释、辨析等论述的特质。 其次,一定要言而有据,具备较强的说服力。鉴赏文一般要回答的问题是“写什么” “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对这三个问题的阐释,构成鉴赏文写作的整体。其阐释所用的材料,多来自鉴赏对象的作品,以及其他鉴赏者的成果,或是文学鉴赏理论。后者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艾略特的《小说的艺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不过要注意,大局部学生的鉴赏理论是薄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他鉴赏者的成果,借助作品的分析、欣赏,挖掘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这是鉴赏文的唯一任务。 再次,说理方法要多样,使阐释有理有据<> 要让读者接受鉴赏文作者的解释,势必要运用广泛而灵活的说理方法,其中比拟说理、辩证说理以及引用说理、比喻说理,被广泛运用。 最后,语言既要有严密的准确性,又要有生动的形象性。这是由论述文的特质和鉴赏的对象所决定的,既要求概念界定清晰、判断明确、推理合乎逻辑、用词造句有分寸感、句段之间语义连贯等。同时,通过鉴赏文字还原作品形象,体察内在情感,阐释作品的手法、主题以及思想内涵等,将理与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又要求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质。 【方法指导】 鉴赏文写作的能力要求高于读后感。但一些适用于读后感写作的方法,如深读原作、选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 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对全国卷近6年的试题研究发现,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文体上比较固定,长期考查小说阅读,只有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考查了散文阅读,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仍然考查小说阅读。因此,二轮复习,我们一定要把小说阅读作为重点,力求做到规范答题。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三、常见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 3、情节作用类。 4、情节探究类。 四、分析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一)情节概况类 常见设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 真题示例:略 思考方式:①围绕贯穿小说的线索。②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③按人物活动的场面梳理情节。 规范答题模式:主谓句: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注意】:1、答题时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2、主谓宾形式组织答案,不可纠缠细节、面面俱到。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技巧 阅读技巧: 考纲:考纲解读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散文形散神聚,这一考点一般是考查散文的局部结构及其作用,看零零散散的细节、特别是开头与结尾等与散文的思想情感的关联。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散文抒写真情实感,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这一考点要求考生概括散文描绘的具体事件和画面,把握其中表现的思想情感,有时也考查散文的选材特点和抒情方式。 考纲解读③“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要求鉴赏散文中富有意蕴的句子,侧重从句子的形式特征和含意两个角度品味、领会。 ④“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中的形象较为丰富多样,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一处景致,一个画面,一种意境,考查时要求概括形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看看寄托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什么观点,有什么作用。 考纲解读⑤“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要求对散文中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恰当评说,侧重评价散文作品所体现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及时代特色等。考查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赏析作品的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结合在一起进行。 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开

放性题目),要求对散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求。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入手,对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出正确而深刻的把握。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⑦“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在把握散文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在整体把握散文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对散文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1、确立文体特征(通过阅读,从行文构造中来获知问题,才能够明白该怎样进行下一步阅读或抓住哪些重点——每种文体其技巧与分析视角重点也不一样,议论文掌握其三段式内容,散文偏重注意人物情节,阅读时则要勾画分析,说明文其事理性质较浓,则需弄清因果关系,分析勾画务必细致,对照前后文也很重要,并且还要有意识识别其说明方法) 2、梳理情节(勾画分层次,然后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用简要语言概括即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个性一定要注意) 3、把握形象特点(比照文本) 4、抓住关键语句(学会掌握作者的意图,一些心理描写,转折,总结尤为重要)(以上皆必须勾画) 举例: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 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

02-2 赏析小说的情节手法(教案)-文学类阅读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2.2 赏析小说情节的手法 教学目标 赏析小说情节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常见的小说情节手法 教学过程 一小说情节的手法 情节手法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楚、结构紧凑、叙述生动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具体包括情节叙述的艺术和情节安排的技巧。 二题点必备知识 (一)情节叙述的艺术 小说是一种以叙事见长的文体,讲究叙事的技巧,文学理论界也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小说叙事学。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作品解读和分析,也进入了高考设题的范围。如全国Ⅰ卷,2017年考布局谋篇,2018年考叙述方式,2020,2021年考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二、情节的叙述手法 1.叙述方式 (1)顺叙:按照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来写。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提到前面来写,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倒叙有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 (3)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插叙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有时还会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 (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

代。或补充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补叙是对上下文内容做出的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5)平叙:平行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常称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又称为分叙。平叙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 2.叙述视角 叙述,是小说的重要因素。故事是由谁来说,讲述者不同,它的视角和口吻会不一样。叙述的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作者像上帝一样,什么都知道;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和“有限视角”(作者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一般采用第一人称)。 (1)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在这种叙述中,叙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任何人、事件或领域中挖掘,可以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在这种叙述视角中,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是无限的自由度。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的情节发展,而且还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一清二楚,甚至对故事里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也了如指掌。 (2)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一般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者既是叙述故事的人,同时又是故事里的角色。这种叙述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叙述者具有双重身份,他既可以直接参与事件进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环境而从旁予以描述或评价,从而使叙述显得更逼真、可信或亲切,也更易于理解。二是由于叙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可能叙述角色无法知晓的内容。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便于抒情。但要注意,小说文本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我”与小说中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3.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与“有限视角”一样,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它的优点则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真切感,以及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自由地抒发情感。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故事情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 赏析故事情节 【题型1】梳理概括情节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两种结构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①“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②“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③“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④“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上去,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则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①“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牲畜林》。 ②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半张纸》。 ③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墙上的斑点》。 二、概括情节的方法 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06 情节类题(评析情节技巧) 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复习 小说考题探究(6):情节类题(评析情节技巧) 一、考题解读 1.考题式样 ①(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②(2020·浙江高考)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③ 2.答题方略 (1)相关知识 ★常见的小说情节推进技巧

(2)答题角度 各种情节运用技巧的判定,见上表。各种情节技巧的作用,略有不同。但主要作用,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②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 ③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使主题更加深刻; ④激发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真题实践 1.(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越野滑雪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

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2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3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4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一、小说情节结构 1.小说情节的概括: (1)形式:人+事(因+果) (2)步骤: ①梳理情节:小说以……为线索,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 ②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 2.小说情节结构和特点的分析: (1)单线型结构:情、物、人、事、时空、见闻等均可作线索。 (2)复线型结构(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 3.小说结构技巧: (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 (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4.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 (1)悬念式开头: ①概括开头段内容; 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 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6.结尾段的作用: (1)出人意料式结尾:

高考语文三冲刺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专题教案 (一)小说的阅读指导及训练 教学要点 一、考点趋向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7、分析小说的标题。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故事情节 (一)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二)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⒉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方法(二)-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把握整体阅读方法 (二) 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 小说常见主题 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 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 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城市或农村等)。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1、试题位置: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小说阅读而言,它属于文学性较强的体裁。 2、命题形式 两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2017年开始选择题由以往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为4+6分,共计16分。 3. 选材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