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

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 发表时间:2016-10-08T14:58:25.5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作者:何杰勇杨新科 [导读]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上世纪70年代来已成为治疗胸腰段椎骨折的主要方法[1]。 (云南保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135-02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上世纪70年代来已成为治疗胸腰段椎骨折的主要方法[1]。但这种传统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随着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开始使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很好的避免的传统方式的不足。我院选取了40例患者行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骨折复位治疗,并与40例患者行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微创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39.2±7.4)岁;开放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7.8±8.1)岁。受伤原因:重物压伤4例,交通事故26例,高处坠落50例。受伤节段:L1骨折32例,L2骨折8例,T11骨折10例,T12骨折30例。80例患者均是A型骨折,椎管占位≤椎管矢状径1/3,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单节段椎体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影像学资料 为具体了解患者骨折类型和椎管占位情况,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胸腰段正侧位X线、CT平扫+三维重建、MRI检查。 1.3方法 1.3.1开放组手术方式开放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经后路以伤椎为中心切开,使伤椎上、下椎体的棘突、推板、上下关节突及横突显露,切口10~12cm,逐层剥离肌肉和软组织,暴露受损脊椎。通过伤椎两侧椎弓根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金属纵棒根据患者情况预弯至合适弧度后进行安装,借助内固定的力量初步复位伤椎。根据患者伤椎的具体情况切除全部椎板、半侧椎板或者不切除,撑开椎弓根钉后利用特殊器械推顶凸入椎管内的骨块至复位。 1.3.2微创组手术方式微创组4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气管插管麻醉,俯卧过伸位,悬空腹部,利用C型臂X线机定位伤椎,用克氏针在其上、下椎标记椎弓根中心点的体表投影,顺所做标记做4处1.5cm长纵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从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钝性分离达关节突及横突。将定位导针插入椎弓根点,经过透视确认定位准确后,通过导针依次插入扩大管和保护套管,通过导针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椎体,然后将导针取出,最后利用C型臂透视确认位置无误。将内固定棒经皮下肌肉依次置入上、下椎弓根螺钉尾槽中,固定并旋紧上方螺帽,最后利用透视撑开复位,伤椎高度复位满意后紧固所有固定螺帽,逐层缝合切口。 1.4 疗效评价 记录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等。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测量并记录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和随访时丢失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x-±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微创组和开放组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微创组均优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表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2 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比较 微创组和开放组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组内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一.适应症 1.胸腰椎的各种不稳定性骨折脱位或合并截瘫者。 2.脊柱畸形,如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脊柱滑脱及脊柱后凸等患者。 3.脊柱肿瘤,包括部分或全部椎体切除者。 二.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三.手术体位 俯卧位。两手放于头侧,膝关节下垫软枕,但应防止膝关节过伸,踝关节下垫一软枕,但应防止踝关节背伸过度。静脉通路建立在上肢。保护头面部,避免眼部受压。 四.手术切口 以病变脊椎为中心做背侧正中切口。 五.手术步骤及护理操作配合 1.常规消毒、铺单。递擦皮钳夹小纱布蘸碘酒、乙醇消毒皮肤。递治疗巾及手术单协助铺单,贴手术膜,铺腹口。 2.显露椎板、横突及上下关节突。①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骨膜。置2块干纱布置于切口两侧,递22号刀切开皮肤;递电刀、中弯血管钳切开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骨膜,递甲状腺拉钩拉开切口。 ②剥离骶棘肌,显露椎板及上、下关节各一个脊椎的椎板。递Cobb 剥离器剥离两侧骶棘肌,同时递骨膜剥离器、纱布填塞止血;递单齿椎板牵开器牵开。③显露两侧横突及上、下关节突。递5mm双关节咬骨钳、3mm咬骨钳交替咬去横突及上、下关节突处软组织。 3.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及方向。递3mm双关机咬骨钳咬去进钉点处部分骨皮质,递开口器钻孔,递定位针插入孔内定向,带两侧钻孔定点及定位针插入定向完成后,递中单遮盖手术野,进行C性臂机透

视确认。 4.置入椎弓根螺钉。递中弯血管钳取出定位针并测量定位针进针长度,递“T”形杆套筒扳手连接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尾部置入螺钉,需要时递丝锥攻丝扩大钻入孔,递中单遮盖手术野再次透视确认螺钉位置。 5.安放内固定装置,并复位固定。递螺母、棒、扳手、套筒扳手安装内固定装置,复位并拧紧螺母固定钉棒。递中单遮盖手术野,透视检查复位情况。 6.植骨,融合(必要时)。按常规配合区髂骨,修剪骨块并植骨,或用人工骨植骨。 7.缝合伤口。①冲洗、检查伤口。递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电凝止血;清点器械、纱布、缝针;②放置引流管。递11号刀、中弯血管钳,置入骨科引流管,递9×28角针、4号丝线固定,递0号可吸收线、有齿镊连续或间断缝合。③缝合腰背筋膜。递0号可吸收线,中弯血管钳有齿镊连续或间断缝合。④缝合皮下组织。递9×28圆针、1号丝线或2-0号可吸收线缝合,递乙醇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清点器械、纱布、缝针。⑤缝合皮肤,覆盖切口。递有齿镊、9×28角针、1号丝线间断缝合,或4-0号可吸收线皮内缝合,递乙醇棉球再次消毒切口,递敷料覆盖伤口。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王先祥 脊柱内固定最初是从下肢体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构思而来的,作为临时复位系统并辅助脊柱融合。上世纪60年代, Harrington和Luqne问世后,扩大到脊柱创伤治疗上世纪70年代,椎弓根螺钉装置,例如Dick钉、RF钉杆装置上世纪80年代,由法国的Cotrel和Dubousset发明了C-D钉棒结合装置系统。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材料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脊髓脊柱病变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重点介绍临床常用的与神经外科关系密切的的神经脊柱内固定的前路和后路常用的方法技巧,仅供我们共同参考学习。 一、颈椎内固定 1.颈椎后路固定 颈椎后路固定可通过颈椎重建固定板或钉棒系统来完成。这些技术均基于侧块螺钉的应用。 所谓侧块,亦称关节突侧块,为脊柱后外侧柱较为短小的部分,在颈椎侧块垂直方向为圆柱状,前后方向稍微扁平,前内侧与椎弓根相连,前方为横突后根,内侧为椎板,通常每一阶段均与神经根相邻,C3至C6阶段同时与椎动脉相邻。矢状面直径约12-18mm。 1.1上颈椎后路固定(C1-C2) 1.1.1 C1侧块螺钉的置入 C1侧块进针点和C2侧块进针点在同一直线上,正好位于C1后椎板的下方,C1/2关节间隙的上方。通过神经剥离子,剥离C1椎板下的软组织,显露C1侧块,进针点为侧块中点,钻头与C1后弓平行向C1前方,通常具有10゜-20゜(根据术中C臂定位)向上的倾斜角度。在矢状面上,钻头向内侧倾斜约10゜,必须穿过双层皮质,在侧位片上,当钻头至C1前结节约3mm处时停止钻入,探子探查,并测量长度,必要时进行攻丝,双 皮质置入3.5mm , 多轴螺钉。 1.1.2 C2侧块螺钉置入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2700字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 处理2700字 【摘要】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深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和细菌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根据发生感染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感染12例,迟发性感染24例。[结果]早期感染一般伴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力强的细菌,迟发性感染一般无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不升高,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力较弱的皮肤正常菌群。早期感染患者予以清创、持续冲洗引流。除3例反复清创无效,将内固定取出以外,其余内固定均予保留。迟发性感染者予以内固定取出、清创、持续冲洗引流。经上述治疗后仅1例患者早期深部感染迁延不愈致椎体骨髓炎,术后3个月伤口再次出现流脓,其余均愈合。[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早期感染及迟发性感染的发生机理可能存在差异。早期感染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累及范围广。而迟发性感染由致病力弱的细菌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对早期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引流,多次清创无效,感染控制不佳则需要早日将内固定取出,以免炎症扩散。而迟发性感染则需取出

内固定,否则难以消除炎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9年10月~2021年10月,作者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A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28例,腰椎滑脱R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8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4岁。窦道发生的时间距第1次手术的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4个月;窦道出现后距第2次手术的时间为20d~2个月,平均1个月。1.2治疗方法36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均无发热,原手术切口和窦道处无红、肿、热、痛,有较稠的灰白色脓性物不断由窦道排出,未见内固定物顶压磨破皮肤。血常规白细胞在4~8×109/L,中性粒细胞为50%~75%,血沉为15~30mm/h。脊柱X线片未见椎体破坏,椎间隙正常。36例患者在术前及术中分别取样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培养时间延长为7d以上,12例为微球菌,16例为粪链球菌,8例无菌生长。起初的6例病人通过抗炎、引流或持续冲洗的方法控制感染、闭合窦道而能继续保留内固定物。其中2例经抗炎、窦道搔刮治疗15d,脓性物无减少而行切开清除肉芽组织和脓性物,并置双管持续冲洗引流,术后半月窦道仍不闭合而转行内固定取出术,2周后窦道闭合,随访半年无复发,另外4例行抗炎、窦道搔刮治疗20d,窦道闭合出院,但分别在1、3个月后复发,取出内固定后窦道闭合,随访10个月无复发。在前6例治疗经验基础上,作者对以后遇到的30例此类感染患者均采取积极地先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术后并置双管持续冲洗引流3~7d,取伤口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同时应用广谱抗生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利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腰椎骨折患者共计25例,同时利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25例,并对这同期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腰椎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两组疗效数据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治疗手法以及手术应用效果来看,经皮手术具备微创优势,其手术的切口、手术时间、患者出血量以及恢复时间较短,其临床应用效果要优于开放性手术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具备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长短且痛感较小等特点,符合临床推广的特点。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 引言: 在脊椎骨折案例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是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而在传统治疗中,利用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来治疗胸腰椎骨折,其疗效显著,符合临床应用标准。但是,开放性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面大、危险系数较高、恢复时间较长,并且出血量无法保证。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具备损伤面积小、出血量少、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推广[1]。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共治疗无神经损伤胸椎骨折患者50里,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5例,所有患者的住院资料以及病症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观察组为经皮微创疗法,其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7例,年龄在19至66岁,平均年龄为(43.6±3.5)岁。对照组为开放性手术疗法,其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5例,年龄在18至62岁,平均年龄为(42±3.1)岁。所有的病人均符合以下患病特征:①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且属初次骨折,无其他骨折症状,以往无骨折史;②所有患者均属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③无因其他病理原因造成骨折。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需进行常规检查,并依照检查结果以及影像资料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可比性原则。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保持俯卧位,并使用软垫将胯部两侧垫高,保持腹部处于悬空状态。然后对其需手术部分进行消毒处理,利用专业医疗措施确定患者的进针点,并对其进行标记。对需固定的胸腰椎骨折部位进行1.5至2cm的切口,利用手指分开多裂肌和最长肌中间的无血管区,切勿伤及关节囊[2]。并在透视下放入空心手椎,并放入探针,确定所固定位置符合要求后开始拧入5枚椎弓根螺钉,并沿工作通道放入连接棒。然后利用撑开器撑开需拧入椎弓根落定的部位,然后对螺钉进行固定,并将钉尾折断,依次缝合创面。而传统开放性手术组则需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1.3检测指标 依照围手术期的手术创伤面积、出血量、手术时长、恢复时间为参数标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资料,确定手术前后患者椎体的高度、Cobb角、椎间间隙等重点部位的恢复状况。所谓Cobb角特指后凸Cobb角,是以伤者患处椎体的上下位的上下终板线为主线,作垂直线,两条垂直线的交点所形成的夹角就是后凸Cobb角[3]。

常用脊柱内固定英文缩写

USS是Synthes公司的脊柱通用内固定系统(universal spinal system),椎弓根钉、Schanz钉、钩(没用过,不知道是不是椎板钩)、棒等组件。虽然叫“脊柱通用”,但仅用于胸腰椎,颈椎另有一套系统称为CLICK‘s。他们家的腰椎椎体间融合器(cage)用于腰椎后路的有Plivios,CONTACT,腰椎前路的有Syncage,颈椎前路的椎间融合器也叫Syncage。 Synthes公司其实就是AO的工厂,因为AO是个学术组织,老外很在乎学术不能和money占上关系,所以另起炉灶建了Synthes,每年给AO多少钱,购买其研究成果。因此Synthes的东西在理念上还是很先进的,去过AO的人都认为那里的研发能力是很好的。 国内现在常见的进口脊柱器械公司还有 1、Depuy:著名的强生公司旗下骨科产品子公司,强生是大公司啦,心脏电产品的公司叫圣犹大,血管产品的叫cardios。对他家超有好感,因为前一阵他们做了个广告:是一个医生在看病,话外音说:"强生相信,有些人在做很伟大的事"。感动啊。。。这年头说咱们好的人真不多 2、Stryker:史塞克,做关节起家; 3、蛇牌:德国BRAUN兄弟公司的品牌,德文写的,第一个字母是A,实在想不起来怎么写了; 4、Medontic sofamor:美顿立,枢法模。好像是个美国公司吧,第一次接触的东西产地是以色列。个人喜欢他家的一代颈椎前路钢板zephir,新一代产品还不如这个。 还有一些我觉得不那么著名的公司,比如Blackstone,叫什么什么X的一家法国公司(据说在国外很有名),当然,可能只是我自己接触的少。另外,雅培公司的脊柱器械也即将进入中国,他家的试剂盒非常有名,奶粉广告大家天天都看得见。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2014-08-15 12:58 来源:丁香园作者:jianmolanyin 字体大小 -|+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越来越流行,微创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经皮椎弓根螺钉(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PS)的置入。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不需要传统后路 大的手术切口、不需要广泛剥离和牵拉椎旁肌肉、避免术后疼痛并缩短恢复时间。 据报道传统的开放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错置率 高达40%,但仅5.7%穿透了椎弓根内侧壁造成了严重后果。由于神经根经根过椎弓根的内侧及下侧,因此螺钉错置尤其是穿透内侧壁或下壁时会造成严重的神经症状。如果椎弓根螺钉误入椎弓根外侧则会影响到固定的稳定性导致固定不 确切。 先前一项尸体研究表明经皮置钉的椎弓根总体 穿透率为10%,该作者的的另一项研究中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验证螺钉置入情况,结果发现螺钉误置率为6.6%(主要影响到S1)。

目前对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定义不明确,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导致文献中螺钉误置发生率差异较大。 尽管经皮置钉已广泛应用于传统的脊柱退行性 变疾病,但在创伤方面的应用仍然较少。Verlaan 等人注意到创伤患者更易术中出血或感染,所以他们认为经皮置钉更适合于创伤患者。Daniel 等人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介绍了手术技巧。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描述一种在二维透视下对 创伤患者行经皮置钉技术并评估其临床准确性,其次是通过对无脊柱骨折患者的椎体进行研究 来确定该技术的有效性。患者行手术内固定的指征:脊柱存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脊柱过伸性损伤、屈曲压缩损伤、因创伤发现的病理性骨折、无神经压迫症状的不稳定性的爆裂骨折或因爆 裂骨折而行椎体切除等前路手术后需要360°融合的患者。 手术操作过程: 患者以标准的方式置于Jackson手术台上,前后位透视确认并标记后正中线切口,在每个置钉点的3点钟位置或者9点钟位置置入Jamshidi针,Jamshidi针应靠椎弓根的外侧部分。通过前后位

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摘要目的:介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压缩、骨折、爆裂骨折或椎体滑脱的手术配合。方法运用手术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科技术能力,达到准确有效的配合手术。结果:36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达到了术前评估的效果,未出现任何意外。结论: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手术伤口感染机率,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护理 胸、腰椎轻度骨折,滑脱的病人都采取平卧硬板床上保守治疗,对一些不稳定的爆裂型骨折或伴有神经、脊髓损伤的病人一般都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治疗胸、腰椎骨折、滑脱的内固定村材料不断发展更新。由于椎弓根螺钉器械结构简单,并具有三维空间的可调节性,可使骨折复位,从而使神经通道获得最充分的减压,以利截瘫恢复。另外,由于其最小的内固定节段,减少手术创伤及保留更多的正常节段,最重要的是固定稳定,患者可早期活动,以利机能恢复,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康复快。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6例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50岁,T12.L1椎体骨折8例,L1椎体骨折12例,L2椎体骨折10例,L4、L5椎体骨折2例,L4椎体滑脱4例。随访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 2手术方法 病人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取俯卧位,采用胸或腰椎后路正中切口,向两侧剥离脊柱后方椎旁肌群主横突,显露伤椎及最少上下各一椎体,使用定位器定点,植入四枚显影探保针上、下各两支,C-臂X线机准确定位后,植入椎弓根螺钉、椎板切除减压,需植骨的再植骨融合,或放入融合器,手术结束时,放置胶管引流,按常规关闭切口,手术时间一般为120~150min。

椎弓根钉技术

Chaise: 我来说说腰椎椎弓根螺钉 一.进钉点的定位: 1.交点法:横突中点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的交点为进针点; 2.人字嵴顶点法。 二.进钉角度: 在L1-L3椎弓根螺钉应与矢状面呈5-10度的内侧夹角,在L4-L5椎弓根钉应与矢状面呈10-15度的内侧夹角。 在L1-L4椎弓根螺钉应与水平面平行,即垂直脊柱重心线方向,由于L5椎体本身是倾斜的,进入方向应向下与水平面呈10度夹角。 本人的经验:术前X线估计椎弓根倾斜角度,术中先插入定位针,透视下调整角度。 三.进钉深度和直径: 一般情况为40-45mm,侧位X线检查,定位针深度不超过椎体前后径的80%为宜。直径一般为6mm。 骶椎椎弓根钉 一进钉点的定位:上关节外缘切线和上关节下缘水平线的交点。

二进钉角度: 内倾25°,俯卧位时向头侧偏向25-30°,瞄向骶骨岬,进入软骨下骨。 三进钉深度和直径: 深度30-35mm,直径6.5-7.0mm。 Dming: 个人认为,各种进钉点都可以,将各种进钉点画在一起能出现一个进钉区域。我们可以称之为进钉区。只要在此区域进钉在不在椎弓根里只剩一个角度的问题了。所以说进钉点有时并不是很重要了。具有一般的知识,在一般的病号上面进钉点不是主要问题。个人习惯问题。在此区域确定了自己习惯的进钉点后,置入定位针,透视,确定方向,OK了。 进钉区域自己画画就行了。 stillshine2000: 一.进钉点的定位 1.腰椎椎弓根定点标志:用固定椎得上关节突外缘垂直延长线与横突中轴水平线的交点,该处椎板外缘有一典型骨嵴,定点标志也相当于紧靠骨嵴外上方的凹陷处。 2.胸椎椎弓根定点标志:位于小关节的下缘与小关节中线交点的外侧3mm。 二.进钉角度 1.椎弓根钉与矢状面的夹角:一般是T10~L1为5度,L2~L4为5度到10度,L4~L5~S1 为10度到15度。 2.腰椎椎弓根钉与水平面的夹角:基本为水平位L5稍向下与水平面成5到10度角 skylin2046: 在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入钉点定位在椎板峡部,横突的中线和上关节突的交界处。最头端的进钉点要适当调整,以避免损伤到临近的融合范围以外的小关节。进入点可选择在横突基部稍偏外侧。S1的进钉点S1上关节突的基部。

国内常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复习过程

国内常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发布时间:2008-05-15 18:50:30 来源:浏览次数:57 一、Steffee椎弓根螺钉槽式钢板复位固定1986年,Steffee在Roy—Camille椎弓根螺钉钢板的基础上作了改良,钢板由螺孔式改为开槽式,更好的适应椎弓根间距的不同。 为消除钢板与脊柱间的松动,螺钉采用双螺帽把钢板与脊柱固定。螺钉前段为松质骨螺钉式样,后段为一般细螺纹式样。 【适应证】 (1)滑脱伴腰痛病史在半年以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有下肢神经根受损症状及体征者。 (3)有腰椎管狭窄症状或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4)滑脱虽<Ⅱ度,但有明显节段性不稳定者,或不同时期X线片对比滑脱有进行性加重者。 【蘩忌证】 (1)年龄较大,60岁以上,虽有腰椎滑脱但临床症状甚轻者。 (2)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3)病史很长,已有骨桥形成,已形成自身稳定者。 (4)合并脊柱非细菌性炎症、结核等疾病。 [Page] 【手术步骤】 1.麻醉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脊膜外麻醉。 2.体位俯卧位,与腰椎及腰骶椎后侧手术途径相同。 3.切口与腰骶椎后侧全椎板显露途径相同。 4.显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与腰骶椎后侧全椎板显露方法相同。 5.确定病椎、椎弓根定点及植入螺钉用Kocher钳夹住病椎棘突,上、下活动,可见两侧峡部处有异常活动,椎板浮动,就可确定病椎节段。I~Ⅱ度滑脱在病椎及其上、下各一节段植入

椎弓根螺钉,而Ⅲ~Ⅳ度滑脱螺钉植入需上、下各两节段,方法与器械使用基本上与椎弓根短节段脊椎内固定器相似。椎弓根螺钉植入必须与终板平行、椎体后缘垂直,与矢状面呈向内倾斜5。~15。。S1椎弓根定点和螺钉方向的掌握比较困难,一般应在第1骶孔上方7mm偏外7mm,紧贴sl上关节突的外缘或sl上关节突软骨面中点上方2mm,除与脊柱纵轴呈15。(TSA)外,同时向尾侧与S。终板平行,即矢状角(SSA)要求O。,约与躯干纵轴呈向尾侧35。左右植入。两侧螺钉在矢状面上尽可能植入在一直线上,以便钢板可顺利套人螺钉尾部。 钻孔后插入平头长克氏针,根据手感将克氏针平头插入椎弓根、椎体、直抵椎体前皮质测量其深度,选用合适长度的螺钉,腰椎一般螺钉长35~45mm,直径均为5mm。在C型臂X线监视器配合下,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中的T形复位杆内丝攻与长度适当的Steffee螺钉尾连接,将螺钉旋人椎弓根至椎体,使前段松质骨螺钉均进入椎弓根。 一般认为螺钉植人为螺钉通过长度的80%较为安全。也有人认为为了增加病椎植入螺钉的拉力,螺钉尖端深度可钻入前方皮质l~2mm,但宜慎重,或螺钉斜向终板下。在骨质疏松患者慎用椎弓根系统,必须用时需要在螺钉通道中注入骨水泥。 沿外露的后段螺钉旋入螺帽,螺帽的尖端向下旋紧,紧贴椎弓根,固定节段螺钉螺帽均旋人后,凿平关节突,为钢板植入做准备。 植入钢板前注意两侧各l排4枚螺钉尽可能在一直线上,以便钢板顺利的套入。将钢板弯成相应的脊柱弧度,两侧各1块钢板套入4枚螺钉,使钢板紧贴置放在螺帽上。 钢板上外露出的螺钉尾部,再旋入1枚螺帽,螺帽尖端向下旋紧,使嵌入钢板的沟槽内,并与钢板下螺帽对抗拧紧。这样可避免了如Roy—Camille钢板螺钉与螺孔间有“肘节toggle"运动,在螺钉钢板交界处产生高剪负荷,并发断钉。 6.全椎板切除减压及复位固定滑脱病人均可进行病椎峡部处纤维结缔组织及松动的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亦应部分切除以利神经根减压。I~Ⅱ度滑脱可依靠旋紧病椎椎弓根螺钉在钢板上方的螺帽时提拉复位;Ⅲ~Ⅳ度滑脱,需切除小关节突,切除椎间盘。以L5滑脱为例,用Cobb骨膜剥离器插入椎间隙撬起移位的L5椎体.松动软组织,以利复位。复位方法;待病椎上、下螺钉均已植入后,先将直的槽式钢板套入每一螺钉尾部的螺帽上。两侧同时逐渐旋紧L5钢板上的螺帽,使L5滑脱逐渐提拉复位。一旦复位后,将一侧直钢板先取下,弯成相应腰前凸弧度再次置人,螺帽旋紧固定后,再将对侧直钢板取下,同样弯成相应弧度,螺帽旋紧固定。 7.植骨取髂骨的方法,可直接延长原切口分离显露髂后上棘,切开骨膜进行髂骨外板剥离,用椎板拉钩牵开暴露后,骨凿取0.5cm×2.5cm×O.2cm大小髂骨外板骨条及刮取松质骨块备用。 I~Ⅱ度滑脱一般可行后外侧骶骨翼侧块、横突间植骨;若L5Ⅲ~Ⅳ度滑脱可行椎问植骨,需在上述钢板未置人前,凿除S。上部圆形的部分及L5终板,利用已植入的L。

认识脊柱内镜技术

基础篇 一.认识脊柱内镜 1.脊柱内镜手术系统的组成 1.镜体:(连接成像、光源、冲水、手术通道)图片 2.冷光源(光源、光钎)图片 3.成像系统(摄像、传输、显示器)图片 4.等离子系统:发生器、消融电极图片 5.冲水系统 6.X光机或CT 图片 7.手术器械:1.建立通道的手术器械图片 2.镜下使用器械图片 8.神经检测仪,全麻或连续硬膜阻滞 2.脊柱内镜手术系统的工作原理 A:手术医生在X光机引导下,利用穿刺扩张及骨髂处理器械,由皮肤到达脊柱病变部位,建立一个通道。 B:内镜从通道中到达病灶区, C:由光源系统提供照明,由摄像及成像系统将病灶区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并监视医生进入身体的手术工具及动作,医生利用镜下手术工具在直视下切除病灶,修复组织。 特点:①通道尽量在身体自然腔隙中通过以便减少出血及损伤组织, ②通道要避开重要组织,如神经、大血管、内脏等 ③镜下工具精致细小,抗张力差,操作宜柔和。 ④通道尽量对准靶点病灶区。 ⑤镜下影像与实物放大约60倍。 ⑥广角镜头提供宽广的视野常会出现“看到碰不到”现象。 ⑦冲水系统通过水压可以减少创面出血提供干净清晰的手术视野。 ⑧等离子刀头可以用于镜下出血或疏松软组织的消融。 3.内镜系统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维护 (1)清洗: A.镜体单独清洗,清水反复冲洗,并用毛刷清洗官腔,然后酶洗,注意不能磕碰、折弯、单独包消,保护头端摄像头, B.管道系统,要注意清洗中空的腔隙,清洗其中的骨和其他组织。 (2)消毒灭菌: A.支持等离子灭菌 B.支持高温、高压灭菌(注意光钎传输不能高温) C.支持戊二醛2%以上浸泡(消毒不低于20分钟,灭菌10小时以上)内镜必须灭菌,灭菌方法不宜交替使用,否则易出现镜体损害。 (3)养护: A.内镜是贵重医疗器械,镜体要单独存放,忌磕碰与折弯、挤压。 B.内镜头部摄像头脆弱,术中切忌大的骨块或钳子碰撞。 C.镜下工具纤细精致,抗张力差,不宜使用暴力。

国内常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国内常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发布时间:2008-05-15 18:50:30 来源:浏览次数:57 一、Steffee椎弓根螺钉槽式钢板复位固定1986年,Steffee在Roy—Camille椎弓根螺钉钢板的基础上作了改良,钢板由螺孔式改为开槽式,更好的适应椎弓根间距的不同。 为消除钢板与脊柱间的松动,螺钉采用双螺帽把钢板与脊柱固定。螺钉前段为松质骨螺钉式样,后段为一般细螺纹式样。 【适应证】 (1)滑脱伴腰痛病史在半年以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有下肢神经根受损症状及体征者。 (3)有腰椎管狭窄症状或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4)滑脱虽<Ⅱ度,但有明显节段性不稳定者,或不同时期X线片对比滑脱有进行性加重者。 【蘩忌证】 (1)年龄较大,60岁以上,虽有腰椎滑脱但临床症状甚轻者。 (2)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3)病史很长,已有骨桥形成,已形成自身稳定者。 (4)合并脊柱非细菌性炎症、结核等疾病。 [Page] 【手术步骤】 1.麻醉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脊膜外麻醉。 2.体位俯卧位,与腰椎及腰骶椎后侧手术途径相同。 3.切口与腰骶椎后侧全椎板显露途径相同。 4.显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与腰骶椎后侧全椎板显露方法相同。 5.确定病椎、椎弓根定点及植入螺钉用Kocher钳夹住病椎棘突,上、下活动,可见两侧峡部处有异常活动,椎板浮动,就可确定病椎节段。I~Ⅱ度滑脱在病椎及其上、下各一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而Ⅲ~Ⅳ度滑脱螺钉植入需上、下各两节段,方法与器械使用基本上与椎弓根短节段脊椎内固定器相似。椎弓根螺钉植入必须与终板平行、椎体后缘垂直,与矢状面呈向内倾斜5。~15。。S1椎弓根定点和螺钉方向的掌握比较困难,一般应在第1骶孔上方7mm偏外7mm,紧贴sl上关节突的外缘或sl上关节突软骨面中点上方2mm,除与脊柱纵轴呈15。(TSA)外,同时向尾侧与S。终板平行,即矢状角(SSA)要求O。,约与躯干纵轴呈向尾侧35。左右植入。两侧螺钉在矢状面上尽可能植入在一直线上,以便钢板可顺利套人螺钉尾部。 钻孔后插入平头长克氏针,根据手感将克氏针平头插入椎弓根、椎体、直抵椎体前皮质测量其深度,选用合适长度的螺钉,腰椎一般螺钉长35~45mm,直径均为5mm。在C型臂X线监视器配合下,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中的T形复位杆内丝攻与长度适当的Steffee螺钉尾连接,将螺钉旋人椎弓根至椎体,使前段松质骨螺钉均进入椎弓根。 一般认为螺钉植人为螺钉通过长度的80%较为安全。也有人认为为了增加病椎植入螺钉的拉力,螺钉尖端深度可钻入前方皮质l~2mm,但宜慎重,或螺钉斜向终板下。在骨质疏松患者慎用椎弓根系统,必须用时需要在螺钉通道中注入骨水泥。 沿外露的后段螺钉旋入螺帽,螺帽的尖端向下旋紧,紧贴椎弓根,固定节段螺钉螺帽均旋人后,凿平关节突,为钢板植入做准备。 植入钢板前注意两侧各l排4枚螺钉尽可能在一直线上,以便钢板顺利的套入。将钢板弯成相应的脊柱弧度,两侧各1块钢板套入4枚螺钉,使钢板紧贴置放在螺帽上。 钢板上外露出的螺钉尾部,再旋入1枚螺帽,螺帽尖端向下旋紧,使嵌入钢板的沟槽内,并与钢板下螺帽对抗拧紧。这样可避免了如Roy—Camille钢板螺钉与螺孔间有“肘节toggle"运动,在螺钉钢板交界处产生高剪负荷,并发断钉。

脊柱内固定手术配合

脊柱内固定手术配合(USS钉棒) 一、用物准备:脊柱器械包、剖腹敷料、手术衣、持物筒、USS钉棒及器械、人工骨粒、手套、0.5%碘伏、75%酒精、0.9%生理盐水、丝线1# 、4# 、7# 各1包、刀片11# 、21# 各1个 特殊用物:电刀、吸引器、C臂机套、灯套、引流管、花生米(4—5个)、(骨蜡、棉片、明胶海绵备用)、骨科贴膜1块、电刀刷1个 二、麻醉方式:硬膜外或全身麻醉 三、手术体位:俯卧位 四、手术步骤及配合: 1、递卵圆钳夹持碘伏纱球消毒皮肤,协助医生铺无菌手术巾(治疗巾→中单→腹单),贴手术贴膜,套无菌灯套 2、递21#刀切开皮肤,条形纱布于切口两侧压迫止血,递电刀切开皮下及筋膜,递自动牵开器2个暴露术野 3、递电刀沿棘突中线切开棘上韧带与椎旁肌附着处 4、递骨膜剥离子剥除骨膜,分离骨膜下侧骶棘肌,递干纱布填塞椎旁肌间隙止血,显露椎板 5、用自动牵开器牵开周围组织,显露关节突、椎板横突并清除软组织组织 6、递鹰嘴或尖嘴咬骨钳咬除上关节突部分皮质骨,递开孔器于椎弓根开孔,然后递定位克氏针 7、用干纱布压住伤口,无菌治疗巾盖住术野,无菌C臂机套套住C臂两端,用C臂机进行定位 8、递扩孔器进行扩孔,递探针测量深度,选择合适螺钉,拧掉螺帽,将螺钉固定在改锥上递给术者进行固定(共4枚) 9、递模拟棒测量棒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棒,必要时递大力剪和弯棒器进行裁棒和弯棒至合适弯度 10、递固定夹和金属棒(用持棒器夹持)给术者安装两侧固定夹和金属棒(4个固定夹、两根金属棒) 11、复位后分别将螺帽套在套筒内递给术者拧紧螺帽(4个螺帽) 12、递骨凿、骨锤凿除多出骨组织 13、递压棒器金压住属棒,撑开器复位后,递套筒加固所有螺帽 14、递横向连接金属棒和固定夹,递内六角拧紧固定夹螺帽固定横棒(2 个固定夹、1根横棒,必要时裁棒) 15、将人工骨粒放入药杯内,递给术者,用弯血管钳将人工骨粒植入椎间隙内,并压实。 16、递断钉器将螺钉多余部分断掉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换干净纱布 17、组织钳夹持酒精纱球消毒皮肤,递尖刀及引流管放引流,用角针7 # 丝线固定引流管 18、清点器械,递1# 可吸收线或圆针7# 丝线关闭术野至皮下筋膜 19、再次清点后,组织钳夹持酒精纱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递圆针1#丝线缝合皮下20、递角针4#丝线缝合皮肤,组织钳夹持酒精纱球再次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21、递酒精纱块(不要显影)两块分别覆盖切口及引流管口,递大纱布覆盖切口22、整理手术器械分别打包,将术后器械及敷料经污物通道送出分别放 置(特殊感染手术须套双层黄色垃圾袋,并贴上标签注明)递模拟棒测量棒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棒,必要时递大力剪和弯棒器用手机扫此二维码继续阅读: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 张文玺1 王斌2 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1 南京市鼓楼医院脊柱外科2 一、简史 boucher[1]于1959 年首先将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于腰椎的融合。1969年Harrington和Tullor运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使2例高位脊柱滑脱患者得以复位。1970年法国和瑞士的医生开始把椎弓根螺钉用于临床,CotrelandDubousset、Dick、Roy—Camille和Louis相继报道了临床成功的病例。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后椎弓根螺钉器械经过不断的改善得到广泛的接受,应用椎弓根螺钉结合植骨融合逐渐成为相关疾病的治疗金标准。Whitecloud[2]认为,椎弓根是脊椎上最为坚强的部分,是对脊柱进行操作和制动的有效作用点。通过椎弓根器械的正确安放,就可以免除脊柱的钩-杆系统中的固定钩或luque系统中的椎板下钢丝对腰椎管造成的医源性的狭窄。而且与前代固定系统相比,椎弓根器械可以在获得有效固定的同时,维持脊柱的正常解剖,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在同一器械的不同节段,可以分别进行牵开、压缩、旋转、恢复前凸以及椎体的向前和向后平移。Vanden- berghe[3] 等在尸体研究中发现,与先前的其它器械如harrin gton、hartshill 框架及luque 技术相比,椎弓根器械的力学优点更胜一筹。在控制各个方向的异常活动包括旋转活动方面作用明显,并且由于椎弓根器械对于三柱均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和其自身的通用性,在保持和重建腰椎生理前凸方面的作用也非常可靠。 二、基础研究 1、解剖学研究 a、颈、胸、腰段的椎弓根形态各异,腰段椎弓根髓腔宽均小于相应的髓腔高,故应以髓腔宽确定螺钉直径,L1、L2髓腔宽不足其高的1/2。Ebraheim.测量认为椎弓根内侧至硬膜囊间距离,椎弓根至邻近上下神经根的距离分别为1.5、5.3、1.5mm,神经根上下径3.8-4.6mm,神经根走行33.7-3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 钉置入技术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2014-08-15 12:58 来源:丁香园作者:jianmolanyin 字体大小 -|+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越来越流行,微创技术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经皮椎弓根螺钉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PS)的置入。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不需要传统后路大的手术切口、不需要广泛剥离和牵拉椎旁肌肉、避免术后疼痛并缩短恢复时间。据报道传统的开放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错置率高达40% ,但仅5.7%穿透了椎弓根内侧壁造成了严重后果。由于神经根经根过椎弓根的内侧及下侧,因此螺钉错置尤其是穿透内侧壁或下壁时会造成严重的神经症状。如果椎弓根螺钉误入椎弓根外侧则会影响到固定的稳定性导致固定不确切。先前一项尸体研究表明经皮置钉的椎弓根总体

穿透率为10% ,该作者的的另一项研究中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来验证螺钉置入情况,结果发现螺钉误置率为6.6%(主要影响到S1)目前对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定义不明确,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导致文献中螺钉误置发生率差异较大。尽管经皮置钉已广泛应用于传统的脊柱退行性变疾病,但在创伤方面的应用仍然较少。Verlaan 等人注意到创伤患者更易术中出血或感染,所以他们认为经皮置钉更适合于创伤患者。Daniel 等人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介绍了手术技巧。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描述一种在二维透视下对创伤患者行经皮置钉技术并评估其临床准确性,其次是通过对无脊柱骨折患者的椎体进行研究来确定该技术的有效性。患者行手术内固定的指征:脊柱存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脊柱过伸性损伤、屈曲压缩损伤、因创伤发现的病理性骨折、无神经压迫症状的不稳定性的爆裂骨折或因爆裂骨折而行椎体切除等前路手术后需要360°融合的患者。手术操作过程:患者以标准的方式置于Jackson 手术台上,前后位透视确认并标记后正中线切口,在每个置钉点的3 点钟位置或者9 点钟位置置入Jamshidi 针,Jamshidi 针应靠椎弓根的外侧部分。通过前后位透视,Jamshidi 针进针约2cm,并且确

脊柱螺钉技术

脊柱螺钉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颈椎 颈椎分为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又可以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 上颈椎: 枢椎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侧块外缘向内7-8mm,下关节突下缘向上9-10mm 方向:外展25°,手柄尾倾25° 下颈椎: C3-C7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侧块外缘向内5mm,下关节突下缘向下2mm 方向:外展45°;与侧块表面近垂直 上颈椎: (侧块螺钉) 寰枢关节螺钉固定(Margel法): 进钉点:C2下关节突下缘上方2-3mm,C2-3小关节内缘的外侧2-3mm 方向:向中线0-10°,向前指向寰椎前结节中点 下颈椎: (侧块螺钉) 进钉点:关节突中点的内侧和头侧各1-2mm或内侧和头侧1/3处; 方向:向前外侧倾斜30°,并平行于关节突关节面 胸椎 胸椎椎弓根螺钉: T2-T11椎弓根螺钉:用咬骨钳去除关节突外下方的皮质或直接沿下关 节突边缘下方探明上关节突的基底部,进钉点就 在其外缘; T1和T12椎弓根螺钉:T1的进钉点应稍向内,螺钉轨迹内向角度 减小;

T12的进钉点在乳突,轨迹向内的角度应加大, 与腰椎椎弓根进钉点相同; 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 进钉点在横突尖端、横突中线水平,方向与小关节外侧缘相交, 形成25°-40°的夹角;进钉角自T12向上逐渐增大; 腰椎 腰椎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轴线交点 方向:钉尾角度在轴面外展约15° 骶1 S1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腰骶关节下缘水平线和外缘垂线交点; 方向:指向骶骨岬的双皮质固定或穿过S1上终板(最牢固)

手术技巧_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2014-08-15 12:58 来源:丁香园作者:jianmolanyin 字体大小 -|+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越来越流行,微创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经皮椎弓根螺钉(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PS)的置入。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不需要传统后路大的手术切口、不需要广泛剥离和牵拉椎旁肌肉、避免术后疼痛并缩短恢复时间。 据报道传统的开放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错置率高达40%,但仅5.7%穿透了椎弓根侧壁造成了严重后果。由于神经根经根过椎弓根的侧及下侧,因此螺钉错置尤其是穿透侧壁或下壁时会造成严重的神经症状。如果椎弓根螺钉误入椎弓根外侧则会影响到固定的稳定性导致固定不确切。 先前一项尸体研究表明经皮置钉的椎弓根总体穿透率为10%,该作者的的另一项研究中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验证螺钉置入情况,结果发现螺钉误置率为6.6%(主要影响到S1)。目前对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定义不明确,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导致文献中螺钉误置发生率差异较大。 尽管经皮置钉已广泛应用于传统的脊柱退行性变疾病,但在创伤方面的应用仍然较少。Verlaan等人注意到创伤患者更易术中出血或感染,所以他们认为经皮置钉更适合于创伤患者。Daniel等人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介绍了手术技巧。 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描述一种在二维透视下对创伤患者行经皮置钉技术并评估其临床准确性,其次是通过对无脊柱骨折患者的椎体进行研究来确定该技术的有效性。患者行手术固定的指征:脊柱存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脊柱过伸性损伤、屈曲压缩损伤、因创伤发现的病理性骨折、无神经压迫症状的不稳定性的爆裂骨折或因爆裂骨折而行椎体切除等前路手术后需要360°融合的患者。 手术操作过程: 患者以标准的方式置于Jackson手术台上,前后位透视确认并标记后正中线切口,在每个置钉点的3点钟位置或者9点钟位置置入Jamshidi针,Jamshidi针应靠椎弓根的外侧部分。通过前后位透视,Jamshidi针进针约2cm,并且确保针尖远离椎弓根的缘(Fig. 1A)。 导针插入Jamshidi针中并移除Jamshidi针,全部导针置入并通过前后位透视后再通过侧位透视确保所有导针均经过椎体的后壁而没有进入椎管(Fig. 1B),并通过侧位透视对导针进行微调,椎弓根钉的长度通过术前及术中的影像来确定(Fig. 1C),拧入椎弓根钉后移除导针,本研究采用的微创系统为Depuy Viper 2 (Depuy Orthopaedics, Warsaw, IN)或Stryker MANTIS (Stryker,Kalamazoo, MI)。在需要融合时,同种异体抑制物、骨形态蛋白及去皮质的松质骨可通过后路切口置入小关节间。术后通过CT扫面确认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