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在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病人较为常见。如何快速判断病情,正确处理病人,是基层医生急需掌握的。日前,美国脑外伤基金会和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共同组织编写了《颅脑损伤治疗指南》。本版邀请有关专家将其中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编译,并予以解读。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病人的gcs评分,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cm3,应该行血肿清除手术。

血肿量少于30cm3,血肿薄于15mm,以及中线移位小于5mm的病人,同时gcs评分高于8分,没有局灶性功能缺失,可以在ct系列扫描和在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建议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出现昏迷(gcs评分<9),瞳孔不等大应该尽早行血肿清除术。

手术方法:没有充分数据支持哪一种手术方法。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解读:

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效果良好。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与血肿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位于颞部的血肿,手术可能就积极一些;而位于额部血肿,手术可能就保守一些。

额部血肿如果没有达到开颅手术的标准,能否应用穿刺引流的技术,加快血肿的吸收?

开颅手术一般选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后,硬膜彻底止血,必要时应用止血纱布,或悬吊硬膜于骨瓣上,再将骨瓣还纳。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gcs评分,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应该进行颅内压监护。

昏迷的(gcs评分小于9),血肿厚度薄于10mm的或中线移位小于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入院时比受伤时的gcs评分下降2分或更低,和/或瞳孔不对称或固定以及散大和/或icp超过20mmhg,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时机: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外科血肿清除术应该尽早进行。

手术方法:如果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病人(gcs<9)具有手术指征,应该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成形或不去骨瓣减压的开颅手术。

解读:

在这里,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就应该手术清除血肿,而没有关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血肿体积超过多少cm3才手术的论述。这样做,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如果把硬膜下血肿强行按公式计算出血体积的话,与实际的出血体积相差较大。

该伤型病情较重,容易继发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一般考虑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扩大成形术。

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1.脑实质内的团块血肿、进行性神经功能减退、难治性颅内压增高以及ct显示占位效应的病人应该手术治疗。2.gcs评分

6~8的病人,ct扫描显示额叶或颞叶脑挫裂伤的血肿量超过20cm3,中线移位超过5mm和/或脑池受压,以及其他部位的血肿量超过50cm3者,应该手术治疗。3.脑内血肿的病人没有显示神经损害征像,颅内压(icp)得以控制,ct扫描没有显示占位效应,可以在密切监护下以及动态影像学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和方法:1.局限性血肿和适应证提到的符合条件的病人,提倡应用血肿清除术。2.伤后48h内实施的双额叶减压术是弥漫性、难治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一种选择方法。3.减压手术,包括颞肌下减压、颞叶切除和半球开颅减压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解读:

对于这类损伤,脑内血肿不常见。比较常见的是脑挫裂伤。而脑挫裂伤在ct扫描上的界线划定比较困难,每个人有各自的标准。因此,除了考虑脑挫裂伤的大小外,还要综合考虑临近脑池受压、中线移位和颅内压等情况,以决定是否手术。

减压术中,双额叶减压术比颞肌下减压术似乎更有效。

后颅窝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1.病人伴有ct扫描占位效应或者神经功能障碍、减退,应该手术治疗。ct扫描的占位效应定义为第四脑室变形、移位或消失,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或出现梗阻性脑积水。2.病人不伴有ct扫描占位效应以及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可以在严密观察下和动态ct扫描下药物治疗。

手术时机:具有手术适应证的病人,应该尽早地行血肿清除术。因为,这些病人可以出现病情迅速恶化,最终导致预后不良。

手术方法:枕下开颅术是主要的后颅窝清除血肿的方法,因而被提倡。

解读:

国内的观点则更加积极,诊断一旦明确,即应手术清除血肿,切勿迟疑、观望。

目前,由于ct基本上普及到县医院,在有条件的单位,未达到手术适应证的病人是否可以在严密的监护和定期复查ct的条件下进行药物治疗?

凹陷性颅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1.开放性(复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的病人,凹陷程度大于颅骨的厚度应该手术治疗,以免感染。2.开放性(复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的病人,如果没有硬脑膜破裂、明显的颅内血肿、凹陷骨折深度大于1cm、额窦破裂、严重的容貌损害、伤口感染、气颅或严重的伤口污染的临床或影像证据、可以非手术治疗。3.闭合性(单纯性)颅骨骨折的非手术治疗是治疗方法的一种选择。

手术时机:提倡早期手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手术方法:1.推荐骨折片撬起和伤口清创作为外科手术方法。2.手术时不存在伤口感染情况下,原骨折片的复原是一种外科治疗的选择。

3.开放性(复合性)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所有操作步骤应该使用抗生素。

解读:

关于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的治疗实际上不是个难题,真正比较难以解决的是合并鼻窦损伤、眼及面部损伤。由于现代交通事故伤频发,目前的颅脑创伤多伴有鼻窦、眼和面部损伤。因此,首先的治疗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证气道通畅;然后再行颅脑手术,去除或整复颅

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封闭鼻窦,修整眼眶,以及眼球手术;最后行面部手术。必要时,还要进行二次整形手术。

2020年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课件)

2020年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课件)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

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感谢聆听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 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 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颅脑损伤 就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得损伤,可分为颅与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就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得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得因素与损伤得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得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与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得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得程度与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得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得强度与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得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得头皮、颅骨与脑损伤得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得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得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得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与/或颅骨得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得致伤阈,则头皮、颅骨与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就是通过身体其她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得损伤,而头皮与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得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得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与不同范围得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与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得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 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她部位得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得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得伤情判断目前主要就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得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得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与及时得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得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与全身情况得迅速认真得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得重点就是呼吸与循环功能得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得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得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得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得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

2020年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

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 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的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

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 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

《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在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病人较为常见。如何快速判断病情,正确处理病人,是基层医生急需掌握的。日前,美国脑外伤基金会和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共同组织编写了《颅脑损伤治疗指南》。本版邀请有关专家将其中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编译,并予以解读。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病人的gcs评分,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cm3,应该行血肿清除手术。 血肿量少于30cm3,血肿薄于15mm,以及中线移位小于5mm的病人,同时gcs评分高于8分,没有局灶性功能缺失,可以在ct系列扫描和在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建议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出现昏迷(gcs评分<9),瞳孔不等大应该尽早行血肿清除术。 手术方法:没有充分数据支持哪一种手术方法。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解读: 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效果良好。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与血肿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位于颞部的血肿,手术可能就积极一些;而位于额部血肿,手术可能就保守一些。

额部血肿如果没有达到开颅手术的标准,能否应用穿刺引流的技术,加快血肿的吸收? 开颅手术一般选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后,硬膜彻底止血,必要时应用止血纱布,或悬吊硬膜于骨瓣上,再将骨瓣还纳。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gcs评分,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应该进行颅内压监护。 昏迷的(gcs评分小于9),血肿厚度薄于10mm的或中线移位小于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入院时比受伤时的gcs评分下降2分或更低,和/或瞳孔不对称或固定以及散大和/或icp超过20mmhg,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时机: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外科血肿清除术应该尽早进行。 手术方法:如果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病人(gcs<9)具有手术指征,应该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成形或不去骨瓣减压的开颅手术。 解读:

颅脑损伤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 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电话。 接受指挥调度中心指令,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 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 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 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 者告知病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 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 保途中安全。 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 接。 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三、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心率 <50次/分或心率 >130次/分。 (二)呼吸 <10次/分或呼吸 >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 舒张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 舒张压>120mmHg。 四、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6.颅脑损伤。

(1)判断生命体征,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头部受伤引起严重的外出血,依据病情给予包扎止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咽部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 (4)通气与吸氧。 (5)对脑脊液鼻或耳漏者,应将病人侧卧防止舌根后坠,将头部稍垫高,使流出的液体顺位流出,严禁用水冲洗,严禁用棉花堵塞耳、鼻。 (6)开放静脉通道,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酌情使用降颅压药物。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第二部分医院急诊科 一、急诊处理流程 按照急诊对急性伤病的识别、评估和处置流程进行。 二、急诊处置分级 遵照急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具体参照第二章)。 (一)若患者分级为1~2级,需要在急诊科就地抢救、稳定生命体征,后续专科治疗。 (二)若患者分级为3级,需要观察。 (三)若患者分级为4级,可简单处理后离院。 一些常见急危重伤病的诊疗规范可参考第三章,如所遇情况未纳入此诊疗规范,请参考相关治疗指南或规范。 治疗药物应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选择,治疗手段应从最基本措施开始,不超出所在地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危重病患者先安排在急诊抢救室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收入ICU。 经过救治患者诊断明确、生命体征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转入相应科室治疗。 三、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医院急诊科的救助主要针对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李恩有陈绍辉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立 宁黄焕森梁伟发(执笔人)韩如泉 目 录 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总结 颅脑外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约占全身创伤的20%,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增加,当今社会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神经放射介入治疗室、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麻醉医生参与了颅脑外伤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指南旨在指导麻醉医生对颅脑外伤患者做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避免

继发性神经损伤的发生,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1、定义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 2、分类 (1)原发性颅脑外伤:指机械撞击和加速减速挤压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立即造成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颅脑外伤:通常在原发性颅脑创作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操作。继发性损伤包括:①全身情况: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低血压;②形成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③持续的颅内高压症状。脑缺血和缺氧是导致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1、中枢系统①在原发性脑创伤的局灶性区域,脑血流(CBF)和脑代谢率(CMRO2)降低。随着颅内压(ICP)升高,颅内更多的组织出现低灌注和低代谢。②当ICP持续升高时,CBF的自主调节能力被削弱;同时合并的低血压将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③血脑屏障破

2021年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欧阳光明(2021.03.07) 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含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产生与成长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法、力的年夜小、速度、标的目的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合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更,故致伤因素不合,所致损伤的水平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别。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产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概略屏障首先对立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出了概略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

往往完好无损。不但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产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合水平和不合规模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此后,或继续加重、好转,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按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年夜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取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址、原因及过程后,立即仇家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产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

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在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病人较为常见。如何快速判断病情,正确处理病人,是基层医生急需掌握的。日前,美国脑外伤基金会和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共同组织编写了《颅脑损伤治疗指南》。本版邀请有关专家将其中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编译,并予以解读。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病人的gcs评分,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 30cm3,应该行血肿清除手术。 血肿量少于30cm3,血肿薄于15mm,以及中线移位小于5mm的病人,同时gcs评分高于8分,没有局灶性功能缺失,可以在ct系列扫描和在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建议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出现昏迷(gcs评分<9),瞳孔不等大应该尽早行血肿清除术。 手术方法:没有充分数据支持哪一种手术方法。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解读: 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效果良好。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与血肿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位于颞部的血肿,手术可能就积极一些;而位于额部血肿,手术可能就保守一些。

额部血肿如果没有达到开颅手术的标准,能否应用穿刺引流的技术,加快血肿的吸收 开颅手术一般选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后,硬膜彻底止血,必要时应用止血纱布,或悬吊硬膜于骨瓣上,再将骨瓣还纳。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gcs评分,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应该进行颅内压监护。 昏迷的(gcs评分小于9),血肿厚度薄于10mm的或中线移位小于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入院时比受伤时的gcs评分下降2分或更低,和/或瞳孔不对称或固定以及散大和/或icp超过20mmhg,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时机: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外科血肿清除术应该尽早进行。 手术方法:如果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病人(gcs<9)具有手术指征,应该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成形或不去骨瓣减压的开颅手术。 解读:

第四版美国重型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新在哪里| 第四版美国重型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重磅发布! 【Ref:Nancy Carney. Neurosurgery. 2016 Sep 20. [Epub ahead of print]】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代表大会(CNS)刚于《Neurosurgery》在线发布了新版重型颅脑损伤(TBI)诊疗指南(第4版),这是时隔9年后最新的TBI诊疗指南。 更新的治疗指南 去骨瓣减压(DC)推荐级别 IIA 对弥散性重型TBI患者(无实性占位),及1小时内颅内压(ICP)升高超过20mmHg持续15分钟、且对一线治疗无效患者,不推荐使用双额DC改善预后(该预后系六个月后由格拉斯哥扩展评分(GOS-E)评估)。但是,该术式已证实可降低ICP并缩短ICU住院天数。为降低重型TBI患者死亡率、改进神经功能预后,较之小额颞顶减压,推荐使用大额颞顶减压(不小于12×15cm或直径15cm)。 与第三版指南差别:DC为本指南新增内容,之前DC被归入手术指南。 2预防性低温治疗推荐级别 IIB 为改善弥散性TBI患者预后,在早期(小时内)及短期(伤后48小时),不推荐使用预防性低温治疗。 与第三版指南差别:第三版指南通过meta分析阐述了低温治疗与常温治疗的疗效差别。本次研究因纳入高级别研究(2级及以上),而不再使用meta分析。 3高渗疗法 剂量为kg 体重的甘露醇能有效控制升高的ICP。应避免动脉压过低(收缩压<90mmHg)。对于有小脑幕切迹疝症状或非颅外原因所致的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ICP监测前需限制甘露醇使用。 与之前版本指南的差别:目前广泛肯定高渗治疗在处理严重TBI患者中的作用,但缺乏相关高级别研究证据。制定第三版指南推荐方案相关文献并不符合本次指南文献纳入标准。 4脑脊液引流证据级别 III 较之间断引流,零点水平在中脑平面的连续脑室外引流可更为有效地降低ICP。 可考虑在伤后12小时内,对初始GCS评分小于6分患者行脑脊液脑室引流,以降低ICP。

第四版美国重型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新在哪里?| 第四版美国重型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重磅发布! 【Ref:Nancy Carney. Neurosurgery. 2016 Sep 20. [Epub ahead of print]】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代表大会(CNS)刚于《Neurosurgery》在线发布了新版重型颅脑损伤(TBI)诊疗指南(第4版),这是时隔9年后最新的TBI 诊疗指南。 更新的治疗指南 去骨瓣减压(DC)?推荐级别IIA 对弥散性重型TBI患者(无实性占位),及1小时内颅内压(ICP)升高超过20mmHg持续15分钟、且对一线治疗无效患者,不推荐使用双额DC改善预后(该预后系六个月后由格拉斯哥扩展评分(GOS-E)评估)。但是,该术式已证实可降低ICP并缩短ICU住院天数。 为降低重型TBI患者死亡率、改进神经功能预后,较之小额颞顶减压,推荐使用大额颞顶减压(不小于12×15cm或直径15cm)。 与第三版指南差别:DC为本指南新增内容,之前DC被归入手术指南。 预防性低温治疗?推荐级别IIB 为改善弥散性TBI患者预后,在早期(2.5小时内)及短期(伤后48小时),不推荐使用预防性低温治疗。 与第三版指南差别:第三版指南通过meta分析阐述了低温治疗与常温治疗的疗效差别。本次研究因纳入高级别研究(2级及以上),而不再使用meta分析。 高渗疗法 剂量为0.25-1g/kg 体重的甘露醇能有效控制升高的ICP。应避免动脉压过低(收缩压< 90mmHg)。 对于有小脑幕切迹疝症状或非颅外原因所致的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ICP监测前需限制甘露醇使用。 与之前版本指南的差别:目前广泛肯定高渗治疗在处理严重TBI患者中的作用,但缺乏相关高级别研究证据。制定第三版指南推荐方案相关文献并不符合本次指南文献纳入标准。 脑脊液引流?证据级别III 较之间断引流,零点水平在中脑平面的连续脑室外引流可更为有效地降低ICP。 可考虑在伤后12小时内,对初始GCS评分小于6分患者行脑脊液脑室引流,以降低ICP。与之前版本指南差别:该观点为第四版指南新增内容,脑脊液引流可能可以有效降低ICP。 通气治疗?推荐级别IIB 不推荐延长使用预防性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25mmHg)。 推荐过度通气作为临时措施用以降低颅内高压。 伤后24小时内,当脑血供显着减少时,应避免过度通气。 过度通气时,推荐测量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脑组织氧分压以监测供氧。 与之前版本指南的差别:名称由过度通气更改为通气治疗。 麻醉、镇痛和镇静?推荐级别IIB

(完整word版)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

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 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