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同步练习:7.3 乙醇与乙酸 第2课时 乙酸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2课时乙酸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故为四元酸

B、在酯化反应中,只要乙醇过量,可以把乙酸完全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酯化反应一定为取代反应

D、酯化反应实验中,加入的碎瓷片为反应的催化剂

2、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B.乙酸具有酸性,所以能与钠反应放出H2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3.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

C.酯化反应中,为防止暴沸,应提前加几片碎瓷片

D.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4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试剂钠溴水NaHCO3溶液

现象放出气体褪色放出气体

A.CH2==CH—CH2—OH

B.

C.CH2==CH—COOH

D.CH3COOH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B.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C.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D.乙酸分子中虽然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

6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石蕊溶液②乙醇③乙醛④金属铝⑤氧化镁⑥碳酸钠⑦氢氧化铜A.①③④⑤⑥⑦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⑦D.全部

7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1mL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C.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石蕊层为三色环,由上而下的颜色依次是蓝、紫、红

8.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与NaHCO3发生反应并放出二氧化碳

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Cl发生加成反应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D.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10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M的水溶液呈酸性,能和Na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

B.M和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M和NaOH完全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M在浓H2SO4作用下,既可以和乙酸反应,又能和乙醇反应

11.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套装置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作原料分别制备乙酸乙酯(沸点77.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能加快酯化反应速率B.不断蒸出酯,会降低其产率

C.装置b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D.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1.5molH2

B.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

C.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其中的碳碳双键

D.该物质能够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为含有—CHO的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

13.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甲试管(如图)中加入3mL乙醇、2mL浓硫酸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1)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开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_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

14、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写出1种可鉴别乙醇和乙酸的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A ~I 是常见有机物,A 是烃,E 的分子式为C 4H 8O 2,H 为有香味的油状物质。

已知:CH 3CH 2Br +NaOH ――→水

CH 3CH 2OH +NaBr (1)0.2molA

完全燃烧生成

17.6gCO 2

7.2gH 2O ,则

A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 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G 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填字母)。a .与钠反应b .与NaOH 溶液反应

c .易溶于水

(5)请写出②和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2课时乙酸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故为四元酸

B、在酯化反应中,只要乙醇过量,可以把乙酸完全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酯化反应一定为取代反应

D、酯化反应实验中,加入的碎瓷片为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2、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B.乙酸具有酸性,所以能与钠反应放出H2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答案C

3.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

C.酯化反应中,为防止暴沸,应提前加几片碎瓷片

D.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A

4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试剂钠溴水NaHCO3溶液

现象放出气体褪色放出气体

A.CH2==CH—CH2—OH

B.

C.CH2==CH—COOH

D.CH3COOH

答案C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B.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C.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D.乙酸分子中虽然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

答案C

6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石蕊溶液②乙醇③乙醛④金属铝⑤氧化镁⑥碳酸钠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⑦D.全部

答案C

7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1mL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C.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石蕊层为三色环,由上而下的颜色依次是蓝、紫、红

答案D

8.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答案B

9(2019·天津高一检测)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与NaHCO3发生反应并放出二氧化碳

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Cl发生加成反应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D.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答案C

10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M的水溶液呈酸性,能和Na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

B.M和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M和NaOH完全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M在浓H2SO4作用下,既可以和乙酸反应,又能和乙醇反应

答案C

11.(2019·南昌月考)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套装置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作原料分别制备乙酸乙酯(沸点77.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能加快酯化反应速率B.不断蒸出酯,会降低其产率

C.装置b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D.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答案B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1.5molH2

B.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

C.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其中的碳碳双键

D.该物质能够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为含有—CHO的有机物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甲试管(如图)中加入3mL乙醇、2mL浓硫酸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1)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A .中和乙酸和乙醇B .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 .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开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_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答案(1)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BC (3)分液漏斗

上口倒出

14、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 的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写出1种可鉴别乙醇和乙酸的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lCH 2CH 2Cl

(2)羧基

紫色石蕊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3)①CH 2==CH 2+H 2O ――→催化剂

CH 3CH 2OH 加成反应

②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氧化反应

解析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 ,A 的结构简式为ClCH 2CH 2Cl ,A 与水反应生成

乙二醇。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即B 是乙醛。乙醛再氧化生成乙酸,乙酸与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 ,结构简式为CH 3COOCH 2—CH 2OOCCH 3。(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 的结构简式为ClCH 2CH 2Cl 。

(2)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乙酸显酸性,乙醇为中性,则鉴别乙酸和乙醇的化学试剂可以是紫色石蕊溶液,也可以是碳酸钠溶液。

15(2018·江西奉新一中高一期末)A ~I 是常见有机物,A 是烃,E 的分子式为C 4H 8O 2,H 为有香味的油状物质。

已知:CH 3CH 2Br +NaOH ――→水

CH 3CH 2OH +NaBr (1)0.2molA

完全燃烧生成

17.6gCO 2

7.2gH 2O ,则

A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 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G 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填字母)。a .与钠反应b .与NaOH 溶液反应

c .易溶于水

(5)请写出②和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H 2==CH 2

(2)羧基

(3)加成反应(4)ac

(5)2CH 3CH 2OH +O 2――→Cu

2CH 3CHO +2H 2O HOCH 2CH 2OH +2CH 3COOH 浓硫酸

CH 3COOCH 2CH 2OOCCH 3+2H 2O

解析

17.6gCO 2的物质的量n (CO 2)=17.6g 44g·mol -1=0.4mol,7.2gH 2O 的物质的量n (H 2O)=7.2g

18g·mol

-1

=0.4mol ,已知A 是一种烃,根据元素守恒可知0.2molA 中n (C)=0.4mol ,n (H)=0.4mol ×2=0.8mol ,则1molA 中n (C)=2mol ,n (H)=4mol ,则A 为CH 2==CH 2,A 与水加成生成B ,B 为CH 3CH 2OH ,则C 为乙醛,D 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 ,E 为乙酸乙酯;乙烯与氢气加成生成I ,I 为乙烷;乙烯与溴加成生成F ,F 为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发生已知所给的反应生成G ,G 为乙二醇;乙二醇和乙酸反应生成H ,H 为二乙酸乙二酯。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 为乙烯,A 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2。(2)D 为乙酸,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

(3)反应①为CH 2==CH 2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 2OH 。

(4)G 为HOCH 2CH 2OH 。乙二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CH 2CH 2OH +2Na ―→NaOCH 2CH 2ONa +

H 2↑,a 正确;醇不能与NaOH 溶液反应,b 错误;乙二醇易溶于水,c 正确。

(5)反应②:乙醇在Cu 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O 2――→Cu

△2CH 3CHO +2H 2O ,反应⑦:HOCH 2CH 2OH +2CH 3COOH 浓硫酸△

CH 3COOCH 2CH 2OOCCH 3+

2H 2O 。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一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 a C l2 + N a2S O4 ==== B a S O4↓+ 2N a C 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 a C l2+N a2C O3=====C a C O3↓ +2N a C 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 a2C O3+2H C l=====2N a C l+H2O +C 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 u O+C 高温 2C u+C 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 e+C u S O4=====F e S O4+C 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 a C l2+N a2C O3=====C a C O3↓+ 2N a C 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 a+O2 N 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 a+O2====2N 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 a2O2+2H2O====4N a O 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 a2O2+2C O2====2N a2C O3+O2 10、钠与水反应:2N a+2H2O====2N a O 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 e+4H2O(g)====F e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 l+2N a O H+2H2O====2N a A l O2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 a O+H2O====C a(O 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 e2O3+6H C l=====2F e C 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 l2O3+6H C l=====2A l C 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 l2O3 + 2N a O H ===== 2N a A l O2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 e C l3 + 3N a O H ===== F e(O H)3↓+3N a C 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 e S O4 + 2N a O H ==== F e(O H)2↓+N a2S 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 e(O H)2+2H2O+O2==== 4F e(O 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 e(O H)3 F e2O3+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 l2(S O4)3+6N H3·H2O==== 2A l(O H)3↓ +3(N H3)2S 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 l(O H)3 + 3H C l ==== A l C 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 l(O H)3 + N a O H ==== N a A l O2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 l(O H)3 A l2O3+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 e C l3+F e====3F e C 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 e C l2+C l2=====2F e C 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 i O2+4H F====S i F4+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 i+4H F====S i F4+2H2↑

化学必修二 乙醇教案 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3.1 乙醇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 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 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 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3章课时分层作业16 乙酸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乙酸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乙酸分子中只有—COOH上的H可以电离出来形成H+,所以乙酸为一元酸。] 2.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A.与大理石反应B.与Zn反应 C.与乙醇发生取代反应D.与CaCl2反应 D[该有机物为乙酸,有酸的通性和酯化反应。] 3.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酯化反应的是() 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 B.乙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在铁粉存在的条件下,苯与液溴反应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A[A项,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是酯化反应,A正确;B项,乙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属于氧化反应,B错误;C 项,在铁粉存在的条件下,苯与液溴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错误;D项,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

4.枸椽酸乙胺嗪可用于驱除肠道虫病,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枸椽酸乙胺嗪反应的是 () 【导学号:43722186】A.乙酸B.乙醇 C.碳酸钠溶液D.溴水 D[枸椽酸乙胺嗪中所含有的官能团是—COOH、—OH,故能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5.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 mL,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C.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和乙酸D.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D[A.因为乙醇、乙酸都易挥发,所以制取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杂质,正确;B.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就是催化剂和吸水剂,正确;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乙醇与乙酸,正确;D.紫色石蕊处于中间位置,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使石蕊变红色,所以上层为红色,中间为紫色,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学设计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1.教学模式设计 乙醇、乙酸教学模式设计是各类公开或观摩课经常选用的内容,具有很丰富的素材来源可参考,在新课程中,乙醇、乙酸的教学模式也将是重点开发的领域。 【教学设计Ⅰ】 合作教学模式(乙酸为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注意组间的水平接近,组内水平有差异,使小组探究和讨论能顺利开展起来。 提出问题:怎么证明食醋中含有醋酸?→小组设计→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探究乙酸酸性实验→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分析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位置→讨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妙用。 【教学设计Ⅱ】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实验现象→分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 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 【教学设计Ⅲ】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 提出假设①CH 3OCH 3 ;假设②CH 3 CH 2 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要时教师从键 的类型和连接情况点拨)→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 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①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你的建议,课后活动;②课本剧,酒后驾车,课后活动; ③辩论赛,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虽然上述每种模式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例如,【教学设计Ⅲ】是假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并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水平优势,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2.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可能用到的策略主要有: (1)课时划分:乙醇1课时、乙酸1课时。 (2)问题创设:生活图片或录像、实践活动:认识酒和醋;化学史:酒和醋的历史;小实验:食物发酵、自酿米酒;调查:参观啤酒厂。 (3)内容呈现:观察样本、探究实验、图表、图片、乙醇、乙酸结构模型或多媒体动画等。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2 3.3乙醇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课的内容,是继烃类化合物——甲烷、乙烯、苯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也可以为后面的糖、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探究,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6日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 A.氢氧化钠晶体熔化时只破坏了离子键 B.HCl 、HBr 、HI 均是强酸 C.BF 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碘升华只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C.物质中都含化学键 D.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含离子键 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 4CH 和4CCl 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4NaHSO 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单质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B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该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能量变化 D.NaHSO4和NaHCO3两种晶体溶于水时,被破坏的作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7.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相应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 C.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高 D.在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 B.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C.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O═C═O D.MgF2、H2O2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10.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9讲 乙醇和乙酸教师提升版

9乙醇与乙酸 【知识导图】 【重难点精讲】 一、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烃的衍生物 (1)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常见烃的衍生物:如CH3Cl、CH3CH2OH、、CH3COOH等。烃的衍生物并不一定是由烃经取代反应而成,如CH3CH2Cl可以由乙烯与HCl加成而得。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3.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代表物名称、结构简式 烷烃甲烷CH4 烯烃乙烯H2C===CH2

炔烃 芳香烃 卤代烃 醇 醛 羧酸 酯 4.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 (1)认识一种有机物,可先从结构入手,分析其碳骨架和官能团,了解它所属的有机物类别;再结合这类有机物的一般性质,推测该有机物可能具有的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该有机物的用途。 (2)还可以根据有机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了解其在有机物转化(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3)与认识无机物类似,认识有机物也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各类有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的明显规律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二、乙醇 1、乙醇的结构 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氢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H—OH)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后的产物。其分子式为C2H6O,

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乙醇分子中含有-OH 原子团,这个原子团叫羟基,它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与氢氧根的比较 羟基(-OH)氢氧根(OH-) 电子式 电荷数不显电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存在形式不能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于溶液和离子化合物中 稳定性不稳定稳定 相同点组成元素相同 2、乙醇的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注:①通过生活中酒类的浓度可以证明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生活中酒类的浓度 酒类啤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医用酒精工业酒精无水酒精 浓度3-5%6-20%8-15%50-70%75%95%99.5% ②由工业酒精制无水酒精的方法:先在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制得无水酒精。 ③通常用无水CuSO4(白色)检验是否含有水。 CuSO4+5H2O=CuSO4·5H2O (白色)(蓝色) 2)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C2H5OH+2Na→2C2H5ONa+H2↑ 实验现象:金属钠沉于无水乙醇底部,在钠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最终钠粒消失,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乙酸教学设计路桥中学陈彩莲 一、设计思想: 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黄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在学生对黄酒中产生乙酸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课前准备: 教具及用品:乙酸分子模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蕊、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七、教学过程: [引入]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一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板书]——乙酸 [引导]大家能否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说说对醋的了解与用途 学生展开。(调味品、流行性感冒时期或非典时期用醋消毒杀菌) [讲述]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乙酸在初中的时候就提过,即有机酸。有机酸中都含有一个基团羧基(-COOH),类似与醇中都含有羟基(-OH)。醛中含有醛基(-CHO),像这些基团反映了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性的,我们把它叫做官能团。副板书(羧基-COOH –OH –CHO,官能团) [问]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乙酸是有机酸,含有羧基。既然它称作乙,那乙酸分子中应该总共有几个碳?(2个),那与羧基相连接的应该是甲基还是乙基?(甲基)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板书]一、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文字自己先写上,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来写) [投影]乙酸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OOH [讲述]注意羧基中的-OH受碳氧双键的影响,其不同于醇中的羟基,所以应该把它与碳氧双键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过渡]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乙醇》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醇、乙酸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㈠知识上重点、难点 乙醇和乙酸的化学性质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㈡方法上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㈠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熟悉课本。 ㈡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准备“活动与探究”实验用品。 四、教学方法 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汉高祖醉斩白蛇”“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三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史上记载了许多与酒有关的典故和诗词。酒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呢?(提示:酒是乙醇的溶液,乙醇俗称酒精)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乙醇 【讨论、交流】向学生展示含有无水乙醇,引导学生从中得到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可溶于水、有香味。(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乙醇的相关物理性质。) 【展示】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 【讨论、交流】学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 2H 5和-OH。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_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 广州市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卷(B)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40 分钟。 可能用到的数据:H-1C-12O-16 N-14 S- 32 一、选择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共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A .甲烷的产量 B .乙烯的产量C.乙醇的产量D.苯的产量 2.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是气体的是() A . CH3Cl B . CH2Cl 2C.CHCl 3D. C6H14 3.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 A.水B.溴水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5.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熟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6.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下层是水的是() A.苯B.乙醇C.溴苯D.四氯化碳7.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结构中有- 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 - 而显碱性OH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8.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高一化学必修2 化学键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2练习题化学键—离子键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B.CO2C.NaCl D.CH4 3、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5、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B..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H2O、F- B NH3、NH4+、NH2- C H3O+、NH4+、NH2- D HCl、F2、H2S 9、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64 分) 10、用电子式表示。 ①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③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⑤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 ⑥氯化镁________________ ⑦硫化钾的形成过程_________ 11、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用电子式表示它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按 A、B、C、D、E的顺序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与E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D与C可形成D2C、D2C2两种离子化合物。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上述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 B_____ C_____D_____E______。(2)写出D2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微粒的化学式 (1)2核10电子的阴离子为_________ (2)2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3)3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_ (4)4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5)5核10电子的阳离子为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看不清就放大点) 2011、9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 (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 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 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 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 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 (2)为此要设计加入 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加Na 2CO 3时可除 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1-3 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 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 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 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 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24.5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 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424242=== 1.50 mol Na 2CO 3 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 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 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 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 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5.85 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 ,所以不能称出5.85 g 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 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 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 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 物质的量相等。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10mg/dL 。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 ) 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 (Ca ):n (Mg ):n (Cu ):n (Fe )=224:140:35:2 9. (1)0.2mol (2)Cu 2+:0.2mol Cl -:0.4mol 10. 40 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 (1) 不正确。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若不指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而仅指出气体的体积,则无法知道气体的物 质的量,也无法知道分子数。 (2) 不正确。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液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3) 不正确。水在标准状况时将结成冰(严格地说是处于冰、水共存状态),1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 (4)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