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原理的提出与证明

宇宙学原理的提出与证明
宇宙学原理的提出与证明

一、宇宙学原理的提出

如果你用‘宇宙学原理’这个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会得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不同答案。它们大部分并不是爱因斯坦在进行宇宙学研究时引进的宇宙学原理的原版,而是后来其他人对宇宙学原理的理解。我这里所要讨论的宇宙学原理是爱因斯坦在用他的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进行宇宙学研究时所提出的宇宙学原理。

在爱因斯坦用他的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进行宇宙学研究时,天文学家对宇宙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当时天文学家还不知道在银河系之外还存在有大量和银河系类似的其它星系,因此爱因斯坦也以为由大量恒星

和‘星云’组成的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这个宇宙是静态的。爱因斯坦提出宇宙学原理这个假设,并不是根据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宇宙结构实际情况简化后得出的理想化近似假设,主要还是数学上的原因。因为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组,数学上无法直接对这个二阶偏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引进宇宙学原理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使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可以得到极大的得到简化,得到所谓的宇宙学方程。这个宇宙学方程可以从数学上求解。

爱因斯坦在引进宇宙学原理后,虽然简化得到了宇宙学方程,但爱因斯坦仍然无法得到他所希望得到的宇宙应当是静态的数学解,于是爱因斯坦认为在他这样得到的宇宙学方程中还应当加上了一项‘宇宙学常数’,这样爱因斯坦才有可能从他的宇宙学方程中得到满足他的静态宇宙学模型的解。

后来弗里德曼从数学上证明,在爱因斯坦得到的宇宙学方程中不必加上宇宙学常数,方程仍然可以有解,但是弗里德曼得到的这个宇宙学方程的解,要求宇宙不是静止的。宇宙应当或者是在膨胀,或者是在收缩。在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哈勃定律后,学者们认为宇宙应当是在膨胀。因此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宇宙学常数被大多数学者,包括爱因斯坦自己,所抛弃。1998年以后由于所谓‘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学者们这才又想起要把宇宙学常数请回来。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宇宙学模型中宇宙学方程虽然是以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为基础,但并不等于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原理这个假设在宇宙学方程的推导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的正确性并不能保证宇宙学原理假设是合理的。后来标准宇宙学模型虽然成了宇宙学研究中的主流理论,但宇宙学家心里也明白,宇宙学原理假设是否成立,仍然是标准宇宙学模型是否能够成立的前提基础,现有的天文观测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宇宙学原理是合理的。现在已经实际观测到的结果表明,在各种尺度上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并不是均匀各

向同性。于是有些宇宙学家为了证明宇宙学原理的合理性者就提出,

对‘宇宙中的物质分布是均匀各向同性’应当从‘宇宙学尺度’上去理解,即物质分布为均匀各向同性是在‘宇宙学尺度’上成立。

对‘宇宙物质分布的均匀各向同性是在宇宙学尺度上成立’这个说法,关键是对宇宙学尺度的理解。今天人们通常宇宙中把10Mpc 以上的结构称为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目前可以精确地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大约是100Mpc。更大尺度上的观测结果还不是十分明确的。近20多年来,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它是用各星系的光谱线红移可以得出它们的‘退行’速度,再用‘哈勃定律’求出距离,这样我们可以画出星系分布的三维图。有趣的是,有迹象表明,星系在大尺度上的分布呈泡沫状。即在宇宙中有许多几乎看不到星系的空洞区域(Void),大部分星系则聚集在这些空洞的壁上,呈纤维状或片状结构。它的二维示意图形如图1。有学者把这些纤维状或片状结构称为宇宙中的‘长

城’(The great wall),下面图1是引自在互联网上查到的国家天文台邹振隆研究员2006年11月1日制作的PPT课件,题目为‘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图2画的是我们银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靠近中央的粉线所指小白斑点)周围的星系团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图,标尺是1Mpc,即百

万“秒差距”(1秒差距=3.26光年)。此图的所有星系团组成“本超星系团”(local cluster),其中心大致在室女星系,而本星系群离中心约1800万‘秒差距’。

二、宇宙学原理的证明1

宇宙学原理假设是否成立,是标准宇宙学模型是否能够成立的前提基础,现有的有关宇宙中物质分布的天文观测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宇宙学原理是合理的。于是宇宙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想尽其它办法从其它方面来证明宇宙学原理是成立的。

从现在对宇宙物质分布的观测结果(见前面帖子的两张宇宙空间星系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直接用现在已有的天文观测结果很难证明宇宙学原理是正确的。于是有些学者就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布是均匀各向同性,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早期大爆炸的遗迹,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布均匀各向同性说明,宇宙中物质至少在宇宙的早期是均匀各向同性分布。如果承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遗迹,同时只考虑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强度分布,则认为宇宙中物质至少在宇宙早期是均匀各向同性分布似乎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分布的温度谱,科学家们从WMAP小组发布的数据中发现,四极矩和八极矩的数值偏低,而且四极矩和八极矩的轴,几乎都指向室女座方向。这破坏了宇宙学原理中的各向同性假设。

虽然经过了五六年的艰苦研究,李惕培和刘浩等人发现,由他们自己编写的数据分析程序得到的温度谱和WMAP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发现温度谱的四极矩几乎消失了,而八极矩也有显著的减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WMAP观测数据的处理和所得到结果之间的关系多么密切,对我们如何理解微波背景辐射的性质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数据处理时所采用的方法的某些微小变化,可能会产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结果,从而误导我们对微波背景辐射性质的理解。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UAH)以Lieu博士为首的科学家们(其中包括有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系协议年薪特聘教授张双南教授)2006年9月1日在《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了他们对NASA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针(WMAP)探测到的31个星系团宇宙微波辐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结果。分析的结果显示,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被预言应当存在S-Z效应的星系团区域确实存在S-Z效应,而其它大约四分之三被预言应当存在S-Z效应的星系团区域却不存在SZ效应,这和在整个天际随机观测到SZ效应的几率大致相当。Lieu博士他们认为,这个结果表明,我们所观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可能不是来自这些星系团的后方。因此,对‘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遗留的余烬’的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微波背景辐射不能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证明宇宙学原理假设是合理的这个做法很难令人信服。更何况爱因斯坦在引进宇宙学原理时并不知道,也没有预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证明宇宙学原理假设是合理的这个做法只是后人为了证明标准宇宙学模型而作的努力。

3、宇宙学原理的证明2

有些学者认为,宇宙学原理是哥白尼原理在宇宙学尺度上

的推广和发展。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

当时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以此否定了在西

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的本质是:用日

心坐标系代替地心坐标系;只有用日心坐标系,我们才能更

好地描述所观测到的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绕银河系中

心转动。因此用银心坐标系代替日心坐标系,能更好地描述

银河系中恒星的空间运动。但是如果用银心坐标系来描述太

阳系中行星的运动,则是如同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在

更大尺度的宇宙结构中,如由大量星系组成的星系团,存在

有一个星系团结构中心。用星系团心坐标系,可以更好地描述星系团中成员星系的运动。现在学者们公认的发现暗物质的鼻祖茨维基(F.Zwicky), 1933年从后发星系团中推断出暗物质存在进行的理论计算,就是用‘后发星系团心’坐标系进行计算。2003年WMAP卫星对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更深入的观测研究。观测的结果发现,微波背景辐射温度谱中存在有偶极矩成分。WMAP卫星观测结果中这个偶极矩成分,被解释成是由观测者的空间运动导致的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计算结果是,地心绕太阳转动的速度大约是 30 km/s,太阳绕银心转动的速度是 220 km/s,银河系中心的空间运动的速度是547 km/s,运动的方向指向银经266度,银纬29度。因此利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可以建立起一个比银心坐标系更精确的坐标系。

这些事实我们可以看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只能说明人类对宇宙层次成团结构认识的范围在扩大。如果火星上有像人类这样智能生物,他们最初观测天文所用的坐标系应当是火星心坐标系,他们中哥白尼式的火星人也会发现日心坐标系。因此在太阳系中,哥白尼原理的含义应当是:地心坐标系和火星心坐标系是等价的。不存在哪一个坐标系更好。如果存在太阳系外的外星人,他们在进行观测天文时也会发现‘外星心’坐标系。在这个宇宙尺度上,哥白尼原理的含义应当是:‘外星心’坐标系应当和日心坐标系是等价的。在宇宙尺度上,天体的空间分布存在不同层次成团结构。在不同层次成团结构中,都存在有各自的成团结构的中心。因此在宇宙尺度上,哥白尼原理的含义应当是:在同一层次天体的成团结构中,不同成团结构中心是等价的。并不是‘宇宙中的物质分布是均匀各向同性’。

从逻辑上看,如果宇宙中的物质分布是均匀各向同性,我们可以由此得出宇宙没有中心这个哲学结论。但是从宇宙没有中心这个哲学概念出发,我们并不能得出宇宙中物质分布必须是均匀各向同性这个结论。从这些事实出发,哥白尼原理‘我们人类所在的地球并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它的主要意义是哲学问题而不是物理问题。我们并不能把哥白尼原理中‘我们人类所在的地球并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和宇宙学原理‘宇宙中的物质分布是均匀各向同性’联系起来。

因此现在一些学者在发现无法通过天文观测结果证明宇宙学原理中有关物质发布是均匀各向同性假设的合理性后,就把

宇宙学原理说成是哥白尼原理的延伸和发展,完全是想利用

哥白尼原理在反对地心说中的成功,为并没有实际根据的宇

宙学原理这个假设披上在哲学上是合理的外衣。

4、引进宇宙学原理导致的错误

1.非径向运动作用的丢失

引进宇宙学原理导致的最大错误是在引进宇宙学原理后,宇宙学方程中只有时间t和尺度R两个变量。因此在标准宇宙

学模型所采用的共动坐标系中,宇宙学方程只能考虑星系相

对于共动坐标系原点的径向运动,星系在其它方向运动产生

的影响在宇宙学方程中无法表现出来。实际天文观测表明,

几乎所有星系在共动坐标系中都存在有非径向运动。宇宙中

星系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不但受到引力中心对该星系径向引

力作用的影响(在宇宙学原理假设下,对该星系引力相互作

用只能发生在径向),该星系在非径向的初始运动情况,也

会对星系运动状态的变化产生影响。

假设两个星系原来相对静止,则它们在引力作用下将相互

吸引而靠近。如果它们原来存在有和它们之间引力方向一致

的相对远离的初始运动,则它们在引力作用下将继续相对远

离运动,但运动速度变小。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天体系

统只能塌缩或减速膨胀。如果它们原来存在有和它们之间引

力方向不一致的相对运动,则它们将在引力作用下发生相互

绕转运动。天体系统可以既不塌缩也不减速膨胀。由此可

见,天体原来存在有和引力方向不一致的初始运动的情况,

也会对星系运动状态的变化产生影响。但是在引进宇宙学原

理后的宇宙学方程中无法描述这种宇宙的演化过程。非引力

方向的初始运动状态对天体运动状态产生的作用完全丢失。

因此宇宙学方程并不能完整地描述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变化。只能描述天体在没有非引力方向初始运动的情况下,

在引力的作用下天体的减速膨胀和塌缩运动。1998年以前,

标准宇宙学模型就是这样描述宇宙的演化过程。

2.Seeliger佯谬

主张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学者们认为,牛顿力学不适合进行

宇宙学研究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用牛顿力学进行宇宙学研究

时,会导致引力发散问题。这就是所谓Neumann-Zeeliger疑难

问题。俞允强教授在‘热大爆炸宇宙学’一书中,也讨论了这个

问题,并把它称为是Seeliger佯谬。

从俞允强教授在‘热大爆炸宇宙学’一书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引力发散问题的出现,完全是在计算宇宙空间任意一点的引力强度时,采用了宇宙学原理‘宇宙中物质分布是均匀和各向同性’这个不合理的假设所导致的结果。在实际宇宙中物质分布在各种尺度上都有‘成团结构’。在物质

有‘成团结构’分布的宇宙空间中任何一点,由这些有物质所产生的引力场强度,都有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确定值,不存在什么引力发散问题。

由此可见Neumann-Zeeliger疑难中的所谓引力发散问题,完全是宇宙学原理这个不合理的假设所导致的结果,和牛顿力学不适合进行宇宙学研究问题无关。

3.无法说明星系本动的存在

在标准宇宙学模型中认为,宇宙空间中不存在绝对惯性系,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要用共动坐标系来描述。根据宇宙学原理,宇宙没有中心,所有星系都是等权的,宇宙中任何一个星系都可以作为共动坐标系的原点,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也不应当例外。因此位于银河系中的天文学家不可能观测到银河系在宇宙空间中存在运动。

但是现代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确观测表明,由于观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存在偶极矩,我们可以测定银河系相对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有一个相对运动。根据所有星系都是等权的原理,所有其它星系也应当存在这种情况。因此有人认为可以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定义一个绝对惯性参考系。标准宇宙学模型的理论认为,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定义的参考系是和宇宙一起膨胀的参考系,是共动坐标系。星系相对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运动是相对于共动坐标系的运动。相对于共动坐标系的运动被宇宙学家称为星系的‘本动’。

对于星系本动的成因,标准宇宙学模型理论似乎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只有一部分学者把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星系类比成理想气体的分子,把星系的本动看成是理想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如果我们对每个具体星系的初始速度和所处的成团结构中的物质分布在宇宙尺度上,通过观测加以确定,则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演化完全通过天体力学的理论公式计算得到。因此把星系的本动类比成理想气体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不合理。因此星系本动的存在只能说明宇宙学原理假设是

错误的。

5、利用宇宙学原理推导出宇宙学方程没有必

爱因斯坦的宇宙学方程是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在引进宇宙学原理后简化得到的,如果宇宙学方程可以描述宇宙中天

体的运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应当可以更好地描述宇宙

中天体的运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是牛顿的引力运动方

程在高速和强场的情况下的推广和发展,在低速和弱场的条

件下,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和牛顿的引力运动方程是一致

的。由于在宇宙学尺度上,低速和弱场的条件总是可以得到

满足。因此用牛顿的引力运动方程应当也可以描述宇宙中天

体的运动。牛顿的引力运动方程对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的精

确描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暗物质’的存在也是可以根据牛

顿的引力运动方程推导出来。

爱因斯坦之所以要引进宇宙学原理推导出宇宙学方程,完

全是由于数学上难以直接对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进行求解

这个数学上的原因,并不是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无法描述天

体运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之所以能够得到简化,完全

是由于引进了宇宙学原理这个不合理的假设。如果引进比宇

宙学原理更合理的其它假设,同时又在数学上能够对广义相

对论的引力方程求得合理的解,则这样得到的数学解同样能

够描述宇宙中的天体运动。有些宇宙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认

为,在宇宙学尺度上只有宇宙学方程才能描述宇宙中的天体

运动,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其它解和牛顿引力方程一样,

无法描述宇宙中的天体运动,我认为是一种误解。

实际天文观测证明,宇宙中物质的分布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有层次成团结构的。在这些不同层次成团结构中,

物质分布基本上是球对称的,每一个成团结构中都存在一个

引力中心。应当强调的是,在宇宙的各个层次成团结构中,

在处理某一个层次的成团结构中的天体运动时,我们只需要

考虑这个层次成团结构中天体所产生的球对称引力场。相邻

的其它成团结构中的天体对我们所考虑的成团结构中的引力

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以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外例,计算

它们的运动只需要考虑太阳系中天体所产生的引力场。相邻

最近的恒星离太阳系在4个光年之外,而太阳系的尺度只有几

十个天文单位,两者之间相差达三个数量级。因此银河系内

其它恒星对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同样道

理,在考虑银河系中恒星的运动时,不需要考虑其它邻近星

系中天体对银河系中恒星运动的影响。对某个星系中旋转曲

线的理论计算,也是假设星系中的物质分布是球对称的,星

系中的恒星是在这些球对称分布物质产生的‘球对称引力场’中

运动,不需要考虑该星系之外其它星系的物质分布。在更大

尺度的星系团中考虑各个星系的空间运动时,天文学家也只

是考虑星系团中球对称分布物质产生的‘球对称引力场’,并没

有考虑该星系团外其它星系团物质分布对星系团内星系空间

运动的影响。茨维基(F.Zwicky)1933年从后发星系团中星系的

运动推断出missing mass存在进行的理论计算,也是假设了星

系在后发星系团中是球对称分布,星系团中的星系是在星系

团的‘球对称引力场’中运动。

俞允强教授用‘球对称引力场’的假设代替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原理’假设,对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求解,这样得到的解

更符合客观宇宙天体运动的实际情况。俞允强教授把用‘球对

称引力场’假设得到的解的应用限制在恒星演化的研究中。大

概是害怕触动标准宇宙学模型中的基础‘宇宙学原理’假设引来

麻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引进宇宙学原理所假设

推导出宇宙学方程的做法并不是完全必要的,从宇宙学方程

得到的解也不可能是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描述天体运动的唯

一的解。而引进更合理的‘球对称引力场’假设,得到的解才是

更合理和更完整的解。

6、宇宙学原理和共动坐标系

在标准宇宙学模型中,描述天体运动所用的坐标系是共动坐标系。它的理论基础是宇宙学中没有任何一点是特殊的。

因此宇宙中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描述天体运动的坐标系原

点,这实际上也是宇宙学原理的一个推论。按照这个观点,

从宇宙中任何一个星系观测其它星系时,都可以得到同样的

表示宇宙在膨胀的哈勃定律;但观察者是观测不到观察者所

在星系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如下图。

但是实际天文观测表明,位于银河系中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谱的观测,确定我们银河系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对我们银河系附近的其它星系观测也表明,有些星系的运动并不是远离我们而去,相反是在向我们靠近。这些天文观测结果说明,具体的星系不能作为共动坐标系的参考点。结果共动坐标系也和牛顿力学中的惯性参考系一样,无法和具体的天体联系起来。在许多科普的文章中,在解释宇宙膨胀和共动坐标系的关系时常常用这样一个具体例子来比喻,膨胀的宇宙如同一个膨胀的气球,膨胀气球上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共动坐标系的参考点。而具体的星系不能作为共动坐标系的参考点,具体的星系如同在膨胀气球上爬动的蚂蚁,相当于共动参考系有相对运动,它被宇宙学家称为星系的本动。这样做的结果,标准宇宙学模型中的共动参考系和牛顿力学中的绝对参考系已经没有任何优点,也无法和具体的天体联系起来。唯一的差别就是在共动参考系中,不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是随时间变化,而在绝对参考系中,不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如果哈勃定律可以用非多普勒红移加以解释,则共动参考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也是为什么标准宇宙学模型的拥护者要极力否定非多

普勒红移机制的心理因素。

有些宇宙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宇宙学方程只是描述‘宇宙空间尺度’随时间变化的方程,不是直接描述天体在宇宙空

间中的运动,我认为是一种误解。‘宇宙空间尺度’不可能脱离

天体单独存在,在标准宇宙学模型中被认为是宇宙膨胀的天

文观测证据的哈勃定律,就是通过观测到的天体谱线红移的

多普勒解释来说明天体在远离我们运动。这说明天体确实是

在宇宙空间中远离我们运动,并不是由于‘宇宙空间尺度’随时

间变化才使得我们认为天体是在离我们远去。因此不能认为

在宇宙学尺度上只有宇宙学方程才能描述宇宙中的天体运

动,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其它解’无法描述宇宙中的天体运

动。

7、层次成团结构和近似惯性参考系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主要思想是:所有基本物理规

律都将服从相对性原理,------在一切惯性系中成立。这里存

在一个原则性问题:惯性系怎么定义?爱因斯坦认为这是一

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是他不满意狭义相对论而去探索广义

相对论的一个主要动机。

严格的惯性系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为此爱因斯坦提出

等效原理,等效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思想核心。爱因斯坦

用‘死亡电梯’这个例子来说明等效原理。爱因斯坦认为惯性力

和引力,两者不可能区分,也不必区分。爱因斯坦还认为,

引力处处为零的参考系才是真正的惯性系。若‘参考系’自身在

外引力的作用下做自由下落运动,则它是一个惯性系。由于

实际上引力场不可能是均匀的,因此惯性系只能在一个小局

域范围内有效,而且在这个小局域范围内,惯性系也只能是

近似的。

人们常说,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时空理论,也常说广义相对

论是一种引力理论。这两种说法可以认为都对,只是观察问

题的角度不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时空的结构来

体现引力场的存在。但是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

用时空的结构来体现引力场是通过等效原理来实现。而等效

原理成立的条件只能是局域的,而且在这个局域范围内也只

能是近似的。因此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和由此推导出来

的宇宙学方程来研究‘整个宇宙’的做法,本身就和广义相对论

的假设前提相互矛盾。

由于实际上宇宙中物质分布的层次成团结构,不同层次成团结构在的引力中心一个小范围内,可以认为是一个更高层次成团结构中的一个小局域的近似惯性系。对这个小范围内的天体,更高层次成团结构中的物质产生的引力,可以被这个小局域的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所抵消,形成一个近似惯性系。但是在这个小局域范围内如果存在有天体,则这些天体本身所产生的引力是无法被抵消。由这个无法被抵消的引力产生的运动,可以用牛顿引力方程加以描述。没有必要用到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和不合理的宇宙学原理假设。地球附件的一个小区域,相对太阳系这个参考系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近似惯性系。如同爱因斯坦的死亡电梯相对于地球,是一个近似惯性系。由太阳的物质质量在这个小区域内产生的引力,可以被地球绕太阳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所抵消,形成一个近似惯性系。如同爱因斯坦的死亡电梯内的物体,它们所受的地球引力,被死亡电梯自由下落所产生的惯性力所抵消。如同在死亡电梯内有一个卡文迪许扭秤,扭秤中大铁球之间的引力无法被死亡电梯自由下落是产生的惯性力所抵消。在死亡电梯内,卡文迪许扭秤仍然可以测量出万有引力常数。由于地球本身物质质量所产生的引力场无法被抵消,所以在这个小区域的物体如人造卫星,计算它们的运动要考虑地球本身物质质量所产生的引力,由太阳物质质量所产生的引力则可以不必加以考虑。计算的公式则可以用牛顿的引力方程和运动方程,没有必要用到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和不合理的宇宙学原理假设。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严格的惯性系虽然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但利用等效原理和实际宇宙中存在的层次成团结构,我们在宇宙学研究中,可以建立起不同层次的近似惯性系。在这个基础上,完全可以用牛顿力学理论对宇宙中的天体运动情况进行研究。暗物质研究中,星系旋转曲线的计算,星系团中维里定理的应用,都是很好的例子。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应用,在宇宙学研究中只在极少数情况下才需要加以考虑,如中子星和引力波的研究。

宇宙探索与发现标准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档选择题默认A对B错。 ●建议使用查找功能 ●实际网页测试中选项顺序可能会变,要注意 ●第一章和第二章由于没能及时存,所以内容不全 第一章 1 单选(2分) (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 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 得分/总分 ? A. 托勒密的地心说 ? B. 哥白尼的日心说 正确答案 ? C. 银河的系发现 ? D. 广阔恒星世界的发现 2 单选(2分) 18-19世纪中期,()兄妹及父子,通过数遍天上星星等大量观测事实提出“银河是一个星系”的观点,第一次为人类确定了银河系的盘状旋臂结构,把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伸展到10 万光年之遥,树立了继哥白尼以后开拓宇宙视野的第二个里程碑。 得分/总分 ? A. 伽利略 ? B. 哈雷 ?

C. 威廉·赫歇尔 正确答案 ? D. 哈勃 3 单选(2分) 1718年,()将自己的观测数据同1000多年前托勒玫(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时代的天文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有几颗恒星的位置已有了明显变化,首次指出所谓恒星不 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得分/总分 ? A. 哈雷 正确答案 ? B. 哈勃 ? C. 斯特鲁维 ? D. 勒维特 第二章

? C. 100亿年 ? D. 120亿年 2 单选(2分) 根据目前的观测与对哈勃常数的计算,宇宙的年龄大约()。 得分/总分 ? A. 137亿年 正确答案 ? B. 150亿年 ? C. 180亿年 ? D. 200亿年 3 单选(2分) ()给出,宇宙物质产生后氢和氦的质量丰度比约为75/25,这一比值一直保持下来。 今天实测的氢、氦丰度和这一理论值完全相符。 得分/总分 ? A. 宇宙大爆炸理论 正确答案 ? B. 广义相对论 ? C.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宇宙超级无敌究极进化完整版 南通大学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产品质量:过程的结果所具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3、质量职能:是指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发挥的质量管理功能及其相应的质量活动。 4、质量螺旋: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该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照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通常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 5、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7、缺陷:为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并指出与不合格有关联关系。 8、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9、质量认证: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的方法证明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 10、控制图:是控制生产过程状态保证工序质量的主要工具。 11、6sigma管理:一项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经济性为原则、以追求完美无瑕为目标的管理理念。 12、第二方审核:是顾客对供方开展的审核。 13、控制图第一类错误:因虚发信号而造成的错误判断。 14、抽样检验:是按照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从待检总体取得一个随机样本,对样本中每一个体逐一进行检验获得质量特性值的样本统计值,并和相应的标准比较,从而对总体质量作出判断。 15、合格质量水平:是供需双方共同认为可以接收的连续交验批的过程平均不合格率的上限值。 16、质量成本: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7、质量机能展开:是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各个阶段的技术需求,并通过这些技术需求的实现和协调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从而真正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有效技术。18、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是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二、解答题 1、简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进步和存在问题。 (1)主要进步:将质量管理中的“事后把关”变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2)存在问题:因为是运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不可能百分百确定合格以否,存在PR(α)、CR(β)二类风险; 2、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基本特点。P41 (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其基本特点有:

宇宙学浅谈论文

作为一名软件学院的学生,我对物理学,或者宇宙学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自己所有的物理学知识,只是在高考前学习的一些经典物理学的皮毛,再加上平时书籍上的一点积累。因此不敢妄称此篇文章为论文,只能说是谈谈上完整个学期的宇宙学浅谈的一点感想。 我出生于东北的林区,小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仰望天上的星斗。那时的夜空十分漆黑,却黑的澄明。那时的我有着无比的求知欲,总是缠着妈妈让她买书给我看。一本少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只要是有关天文的书籍,我都会十分迅速的看完。渐渐地我对于星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了不少的星座,知道了夜空中如何区别恒星和行星,恒星的烟花以及夏季夜空中的白带是璀璨的银河…… 10岁以后我从林区的故乡搬到城市求学,从此我就很少仰望夜空了。并不是我已经不再喜欢天文,只是因为即使在十分晴朗的夜空下抬头看,也只能看到那几颗星等很高的星——天狼星,几颗行星。夜空总是朦胧着昏红的光,我知道那是城市的光污染。漫天的繁星暂时与我无缘,也只有在偶尔去农村或是回故乡才能再次看到那美丽的夜空。 其实观察星空只是天文学的表象,离真正的宇宙学和物理学差的很远。在高中的时候我读到了霍金的《时间简史》的普及版。于是对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以及宇宙的演化有了浅显的认识。但是在读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时,却很难读懂,再加上课业的繁重也就只能作罢。 在本学期选修了余老的宇宙学浅谈,又燃起了我对于宇宙及物理学的强烈渴望。虽然我此生也许并不会投身于对于宇宙的探索及对物理学的研究。但是只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一定会主动为那些研究者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也当是圆了我儿时的梦想。下面就我就简单的阐述下自已对虫洞理论理解。 虫洞: 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该理论。简单地说,“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敞开。虫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并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大家都在一个长方形地广场上,左上角设为A,右上角设为B,右下角设为C,左下角设为D。假设长方形的广场上全是建筑物,你的起点是C,终点是A,你无法直接穿越建筑物,那么只能从C到B,再从B 到A。再假设假如长方形的广场上什么建筑物都没了,那么你可以直接从C 到A,这是对于平面来说最近的路线。但是假如说你进入了一个虫洞,你可以直接从C到A,连原本最短到达的距离也不需要了。这就是所谓的虫洞。这就如同将这个二维平面像纸一样翻卷一下让A接近C。 虫洞连接黑洞和白洞,在黑洞与白洞之间传送物质。在这里,虫洞成为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白洞并且被辐射出去。目前天文学家已经间接地找到了黑洞,但白洞、虫洞并未真正发现 白洞 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与黑洞相反的特殊天体,是大引力球对称天体的史瓦西解的一部分。白洞仅仅是理论预言的天体,到现在还没有任

6.第二章利用费马原理对光的反射与折射这两个实验定律进行推证

第二章利用费马原理对光的反射与折射这两个实验 定律进行推证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在教材中我们早就学习了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1[,反射定律的传统表达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且对称分居于法线两侧,即入射角i 等于反射角i ',或i =i '。折射定律的传统表达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这两个定律通俗易懂,但它们在教材中都是通过实验推出,并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推证。本章利用费马原理从理论角度对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进行推导。 我们已经学过nds 称为光程,并且当两列波在同一点相遇并叠加时,其光强取决于相位差,而相位差又取决于光程差。可以证明,几何光学中,有关光线的实验事实也可以归结为光程问题,即不考虑光的波动性,而只从光线的观点出发通过光程的概念。 2.2费马原理 费马原理是费马在1650年概括光线传播的实验定律提出的[2],其内容为:连结给定两点P 和Q 可以有许多路径,而光线只遵循两点间光程为极值的路径,数学表达形式为: Q P nds =?极值(极小值、极大值或恒值) (2-1) 费马原理要求光程为极值,可以是最小值,这是最常见的,也可以是最大值,还可以是稳定值。 几何光学的核心就是费马原理,虽然几何光学被看作是波动光学的近似,但现在光学设计中的光线追迹及光学成像等还是利用由费马原理推出的几何光学的知识,费马原理是物理学和数学的精妙结合。 2.3 折射定律的推导 设光线由P 点传播到Q 点, P 和Q 两点分别在折射率为1n 和2n 的均匀媒质中,首先建立笛卡儿空间直角坐标系,选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为x y 平面,选过P 和Q 两点并与媒质分界面垂直的平面为yz 平面,如果P 和Q 两点的连线与分界

宇宙形成理论

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的产生来自巨大的星球的大爆炸,分解为现在的宇宙中众多的行星。现在的宇宙和过去的宇宙不同的是,过去是一个巨大星球,现在是众多小星球。太阳天天都在爆炸,并未分解出若干星球来。 另一种理论认为,宇宙的产生来自质量很大、温度在3000亿度以上、但体积比原子还小的奇点的大爆炸。并说奇点大爆炸产生的能量变为基本粒子,然后由基本粒子结合为原子,形成现在的宇宙。现在有三个问题:奇点是什么?它的周围坏境是什么?它的质量等于宇宙中所有星球(包括黑洞)质量的总和?能量变为基本粒子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物质变能量、能量变物质是违反唯物论的,它是‘神创’论、灵魂不灭的理论基础。 能量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能量,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能量是不可能的。能量不可能在真空中传播,太阳能是通过光子来传递的,热幅射其实是基本粒子或由基本粒子发生碰撞产生的衍生粒子(大多是光子)幅射。火炉的热量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身上,如果隔着真空,热是不会传到人身上的。能量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和传递。 还有一种理论是:大爆炸之前,宇宙是原子世界。大爆炸后,原子才结合为物体,形成星球。这也是从宇宙中产生宇宙的理论。大家都知道,原子和物体同一,有了原子,必然结合成分子,有了分子,必然聚合为物体。臭氧就是单个氧原子组成的。

物质是永远不灭的,它只能从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且服从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量变是渐进的,而质变是突发的。在转变过程中能量始终是守恒的。讨论宇宙的产生必须遵循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如果不对宇宙诞生前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作出正确的科学的抽象,那么讨论宇宙的起源等于讲神话一样的空谈。 宇宙起源的问题有点像这个古老的问题: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换句话说,就是何物创生宇宙,又是何物创生该物呢?也许宇宙,或者创生它的东西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并不需要被创生。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们还一直试图回避这样的问题,觉得它们与其说是属于科学,不如说是属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然而,人们在过去几年发现,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在那种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

从虚功原理推导平面三角单元刚度矩阵

平面问题的三角形单元 ——从能量原理推导刚度矩阵 一、虚功原理 1.1虚功 如果使力作功的位移不是由于该力本身所引起,即作功的力与相应于力的位移彼此独立,二者无因果关系,这时力所作的功称为虚功。这个位移称为虚位移。 1.2虚位移 虚位移指的是弹性体(或结构系)的附加的满足约束条件及连续条件的无限小可能位移。所谓虚位移的"虚"字表示它可以与真实的受力结构的变形而产生的真实位移无关,而可能由于其它原因(如温度变化,或其它外力系,或是其它干扰)造成的满足位移约束、连续条件的几何可能位移。对于虚位移要求是微小位移,即要求在产生虚位移过程中不改变原受力平衡体的力的作用方向与大小,亦即受力平衡体平衡状态不因产生虚位移而改变。 1.3虚功原理 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发生虚位移后,全体外力在对应虚位移所作的外力虚功的等于内力在对应的虚应变上所做的内力虚功。 对于一个单元的虚功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 {}{}{}**T T F d εσΩ?=Ω??? (1-1)

二、平面三角形单元相关矩阵 2.1平面三角形单元得几何和节点描述 3节点三角形单元如图5.1所示。3个节点得编号分别为i、j、m,各自得位置坐标为(),(),(),各自节点在x方向和y方向的位移为(),(),()。 图2-1 2.2三角形单元的位移矩阵 对于图5.1所示的平面3节点三角形单元,其位移矩阵为: (2-1)

2.3三角形单元的应变矩阵 把位移函数u,v代入几何方程,写成矩阵的形式,则单元上任一点的应变为: (2-2) 式(2-16)表示单元节点位移与单元应变的关系。 令 (2-3) 则 (2-4)矩阵称为应变矩阵。 将其分块可写成: (2-5)式(2-5)表示应变矩阵为常数矩阵,再次证明三节点三角形单元为常应变单元。 2.4 三角形单元的应力矩阵 由物理方程: 解得: 用矩阵表示: (2-6)令:

新课程标准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

新课程标准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 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 1.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2.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3.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4.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 5.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星空随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和不同日期观测的星空特点。 2.“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难点: 天球坐标系的建立及利用星图观测星空。 知识清单 本章的知识梳理网络

要点精析 重难点解析 理解本章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1.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A.“宇宙大爆炸”假说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宇宙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可观测时空范围的宇宙。目前,已探测到的最大距离为150亿光年,最长的时间尺度是100亿年,其间约包含有1亿个星系。因此,在“宇宙大爆炸”学说中所说的,相当于总星系,而并不是整个宇宙(因为截至目前,总星系外的“宇宙”,由于受目前的科技水平的限制,

还不能观测到)。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与通常所说的“宇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宇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广漠空间和其存在的各种天体即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宇宙是多样而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剑桥百科全书》则是这样解释宇宙的:“宇宙”是指“所有存在于世界并能通过物理力作用力作用于人类事物的总和”;但不包括“原则是不能用物理方法探测到的事物”。很显然,“宇宙大爆炸”假说的“宇宙”只是通常所说的“宇宙”中的一部分,即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宇宙部分。 B.“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的膨胀,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有如一次大爆炸。为使同学们能较好的理解“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有必要对大爆炸的过程作较为详细的描述。由于“宇宙大爆炸”假说关于大爆炸过程的阐述相当复杂,涉及到物理学的许多概念、理论,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程标准》仅要求学生对“宇宙大爆炸”有一概要的了解,因此,我们可将大爆炸过程简化为如下几个时期: 宇宙创生时期:宇宙整体由一个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量子状态(“无”状态),自发跃迁(即所谓“大爆炸”)到具有空间、时间的量子状态。在这个时期,物质场的量子涨落导致时空本身发生量子涨落并不断的膨胀,空间和时间以混沌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时空没有连续性和序列性(此时的时空为虚时空),可谓是早晚不分、上下莫辨、因果难明、不可测量。 时空形成和化学元素形成时期:时空形成,同时产生离子,那时的宇宙的温度为1032K。及至宇宙产生的最早的1秒(宇宙时间),温度降至1010K,进入了辐射时期,宇宙间只有光子、中子、电子、质子等一些基本粒子。由于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温度继续迅速下降。到3分钟(宇宙时间)时,温度降至108K,氦等轻核开始形成;约又经近30分钟(宇宙时间),氦核的质量约占整个宇宙质量的1/4(氦丰度)。到宇宙形成20000年时,温度降至4000K,出现了稳定的氢、氦等轻原子,物质密度与辐射密度基本相等。 星系时代:这个阶段,宇宙内的等离子气体逐渐演化为气态物质。随着宇宙进一步膨胀和温度下降,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形成原始星系,并进而形成星系团,然后再从中分化出星系。 恒星时代:这一时期,星系内的星云进一步凝聚成亿万颗恒星。 C.为什幺说“宇宙大爆炸”假说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是因为,“宇宙大爆炸”假说能较好的解释下列一些观测事实: ①大爆炸理论认为所有恒星度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

5个令人为之惊艳的关于宇宙和现实的物理学理论

5个令人为之惊艳的关于宇宙和现实的物理学理 论 自从一百年前开始,新的物理理论和概念引领创造出许多革命性的成果。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以及它们深澳的概念,不仅让我们对于有关基本粒子范围到整个宇宙的基本物理学的认识有了改变,而且有关它们对于空间、时间、物质架构、宇宙、基本粒子等等的奇特阐述,似乎也预言着许多即使在十年以前都还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这些概念的介绍如:弦理论(strings)、膜(branes)、多重宇宙(multiverses)、平行世界(parallel worlds)和多次元空间(multi-dimensional space)等等,都是因着这两个物理学理论而产生的结果,并伴随着其他许多需要在未来加以证实的揣测。据推测,这些观念和理论所阐述的内容远远领先在我们的时间之前,因此必须在拥有先进科技的世代中,方能得以证实。本文当中,是一些目前已经备受讨论之神秘的物理学理论。 1. 量子意识

这个理论是为了解决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而此物理测量的结论,就是我们的想法,关系着最后产生的结果。为了试着解决量子力学知中测量的问题,物理学家们必须履次地面对尚未获解之意识困境。虽然有众多的物理学家企图略过此一问题,然而这似乎也意味着在量子层级之中意识选择的经验和其经验的结果之中存在着一个连结。尽管还不是相当确定,但近来许多在以基本粒子为基础的经验结果上,都展现了紧密的关联性。一些物理学家,如罗杰·潘洛斯(Roger Penrose),认为目前物理学尚未具备有解释意识的能力,而那意识的本身与奇妙的量子世界则有着相互连结。 2. 多重世界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而言,除了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无限多个数不尽的其它宇宙存在着。这个理论原来是用于解决神秘的量子力学诠释下的粒子以及它们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和因果关 系原则。而在多重世界理论之中,你并非只存在于一个空间之中,更确切的说,有着无限版本的你存在于其它世界当中,并且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行为举止。在多重理论之中,每一个版本的你拥有个完全不同的命运。这个理论有着许多的变化,好似创造者以数不尽的泡沫般宇宙持续不断的出现又消

宇宙学标准模型

宇宙学标准模型 宇宙模型指的是对宇宙的大尺度时空结构、运动形态和物质演化的理论描述。所谓标准宇宙模型是指以弗里德曼宇宙模型为基础,伽莫夫将其运用于早期宇宙的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宇宙模型。它是一种结合核物理、粒子物理、相对论、量子力学知识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一种解释,是目前主流的宇宙模型。 1.标准宇宙模型: 1922年,弗利德曼提出了宇宙在膨胀的假设。1927年,勒梅特利进一步指出,当时已发现的星系谱线红移现象,可能就是宇宙膨胀的表现。这些预言,被1929年发现的哈勃定律所证实。这就是著名的弗利德曼宇宙模型,它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如果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着,那么物质密度就一直在逐渐变稀。往前追溯至宇宙尺度为今天的百分之一时,宇宙密度将达到今天的106倍,超过了星系的密度(约为今天宇宙平均密度的105倍),于是星系将挤在一起,实际上它们不能存在。由此可见,宇宙的结构在某一时间之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 在没有结团之前,宇宙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在热平衡下有均匀的温度,称为宇宙温度。气体的绝热膨胀将使宇宙温度降低,反之往前追溯,越早的宇宙就有越高的温度。这样,甚早期的宇宙就应当是温度很高、密度很大的气体,它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着。这正是宇宙热大爆炸观念的基本看法。1950年前后,伽莫夫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他假设宇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温度1010K以上,这时粒子之间的热碰撞足以使原子核瓦解。因此,原子核作为微观性结团,也只能是宇宙演化的产物。伽莫夫等人成功地解释了氦的宇宙平均丰度高达1/4的事实。可是,他的初步理论并没能赢得当时人们的信任。直到最近20多年来,这一理论才发展得比较成熟。 可以设想,宇宙诞生的时候,物质密度为无限大。这时,空间是高度弯曲的,能量集中为引力能。随着宇宙的膨胀,引力能逐渐转化为粒子能,从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粒子来。宇宙继续膨胀,温度继续下降,就会演出一幕幕生动真切的演化画面来。这个大爆炸宇宙学由于只用了已知的物理学规律,非常简单地描述了宇宙的性质、运动和演化,并得到了观测事实的支持,现在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称之为宇宙学的标准模型。 2.宇宙标准模型的观测证据: 1)宇宙背景辐射: 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和热谱的验证,历来被视为证实了标准宇宙的一项重要预言。标准模型认为充满宇宙的背景辐射产生于宇宙的早期,且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冷却,COBE卫星的观测

费马原理

费马原理的运用 王瑞林(03010425)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南京 210010)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定理——费马原理的定义、传统表述及运用波动光学对其本质的介绍。并且运用费马原理证明了几何光学的三大定律,并求出了最速降线。 关键词:费马原理;折射定律;圆锥曲线光学性质;最速降线;最小作用量原理 The use of Fermat’s principle Wangruilin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 Abstract: We introduced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geometrical optics- Fermat’s principle. We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ermat's principle, analysis its essemce . we also got the three basic laws of geometrical optics, and find the brachistochrone with proof of Fermat's principle. key words: Fermat’s principle;Law of ref raction;Optical properties of coni c;Brachistochrone;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我们之前在初高中就已经学习过几何光学,并了解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定律,但是都只是一些经验的描述和一些实验的简单验证,本文我们运用几何光学的基础原理——费马原理对已学过的几何定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并简单介绍一下运用费马原理对最速降线问题的求解。 费马原理简介 一、费马定理的表述 关于费马原理的定义,教科书上的表述如下:“过空间中两定点的光,实际路径总是光程最短、最长或恒定值的路径。”其实表述并不足够准确,因为对于某些路程,不能简单的以光程极值来加以限定,最为准确而精炼的表述要利用到数学上的泛函知识,具体描述为:“过两个定点的光走且仅走光程的一阶变分为零的路径。”其中光程的定义为光通过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与光通过的路程的乘积。费马原理的数学表述形式为 其中,δ是变分符号,p1、p2表示空间中两个固定点,n为介质的折射率,s表示路程。我们将路径视为一个函数,而变分则是对泛函求导,其结果类似于我们函数求导,我们可以用函数求导来类似理解变分的求解。 费马定理还有另外一种表述:“过空间中两定点的光,实际路径总是时间最短、最长或恒定值的路径。”其实就是把光程换成了时间t

物理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物理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巾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后,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和物理方法等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考核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等级要求。 (二)能力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注重考查与本学科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识别能力:能再认或表述所学物理知识,包括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现象、重要实验、著名物理学家、重要的物理常量,常见的元器件,概念的定义、符号、单位和规律的表达式和图示等。 2.认识理解能力: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包括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引入背景,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文字表达、图象表述、数学表达式、适用范围和条件,区分相近的物理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和规律解释物理问题。 3.建立模型能力:能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想化、等效、对称和近似处理等),研究实际问题,并将其转换成简明、典型的物理情景或物理模型。 4.分析综合能力:能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个物理规律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结论。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期末考试答案(20) 我的98分错了单选题的第8和33题供大家参考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现代天文学对银河系中心的研究主要通过除了()以外的波段展开。(1.0分)1.0 分 A、 X射线 B、 可见光 C、 红外 D、 射电 我的答案:C 2微型黑洞的质量与尺寸的关系取决于哪个人名公式?()(1.0分)1.0 分 A、 爱因斯坦 B、 史瓦西 C、 钱德拉塞卡

施密特 我的答案:B 3哈勃关系成立是宇宙均匀膨胀的()条件。(1.0分)1.0 分A、 充分必要 B、 充分非必要 C、 必要非充分 D、 非充分非必要 我的答案:A 4由于星云通常含有厚重的尘埃,因此,需要对星云展开哪种波段的电磁波的观测才能更好地观测到恒星的生长状况?()(1.0分)1.0 分 A、 γ射线 B、 X射线 C、 可见光

红外光 我的答案:D 5张继的《枫桥夜泊》描述的景象只可能发生在哪个农历日期?()(1.0分)1.0 分 A、 初三 B、 初八 C、 十三 D、 十八 我的答案:B 621世纪至今(2015年),尚未经历过日全食或日环食的中国省份是:()(1.0分)1.0 分 A、 北京 B、 上海 C、 广东

云南 我的答案:A 7暗物质在()方面对天体系统的影响是最大的。(1.0分)1.0 分 A、 温度 B、 引力 C、 元素组成 D、 运行速度 我的答案:B 8哪种波段的电磁波用来向宇宙传递地球的信息最为有效?()(1.0分)0.0 分 A、 γ射线 B、 X射线 C、 红外线

射电波 我的答案:C 9超新星爆发时,恒星的亮度变化最高达到()个星等左右。(1.0分)1.0 分 A、 2 B、 5 C、 10 D、 20 我的答案:D 10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当中,其思想表述与奇点问题不谋而合的当属()。(1.0分)1.0 分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虚功原理(物理竞赛)教学内容

虚功原理(物理竞赛)

§2、虚功原理 上次课主要是介绍了分析力学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由虚功的概 念和理想约束的概念导出了解决静力学问题的虚功原理:0=?∑i r i F ρ?δ。虚功 原理适用的范围是:质点组,它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只受理想约束。这次课就举一些具体例子,使我们能够了解如何利用虚功原理去解决静力学问题。 三、应用虚功原理解题: 例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 ,长度为λ的刚性杆子,靠在墙上,在与地 面接触的B 端上受一水平向左的外力F ρ,杆子两 端的接触都是光滑的,当杆子与水平地面成α角 时,要使杆子处于平衡状态,问作用在杆子B 端上的力F ρ有多大?求F ρ=? 解:由题意可知它是一个静力学问题,而且 接触都是光滑的,显然可以应用虚功原理来求解 这个问题。这个例子很简单,简单的题目往往能够清楚地说明物理意义,为了说明虚功原理的意义,如果一开始就举复杂的例子,由于复杂的数字计算将会掩盖物理意义,所以就以这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看如何应用虚功原理来解出它。第一步当然也是确定研究对象,即①选系统: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就取杆子为应用虚功原理的力学系统。②找主动力:作用在我们所选取的系统上的主动力有几个?有 两个。一个是水平作用力F ρ,还有一个是重力m g ρ作用在杆子的质心上。因为杆 子两端A 、B 处的接触是光滑的,∴在该两处的约束力也就不必考虑。③列出虚功方程:主动力找出来以后,视计算方便起见,适当选好坐标,并根据虚功原理列出虚功方程。现在选取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于是我们现在就可列出系统的虚

功方程。列虚功方程时,正、负号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按虚位移的实际方向与力的方向间的关系确定虚功的正负号,很容易弄错。为了不容易弄错,我们还是按力的作用点的坐标的正方向与力的方向间的关系来确定虚功的正负号。这种 方法既方便而又不容易搞错。在列方程时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F ρ的方向与其 作用点的坐标X 的正方向相反,∴F 取负而δX B 取正,∴此力的虚功为负的,即: 0=--C B y mg x F δδ……①,由于虚功方程中的两个虚位移不是相互独立的,∴我们还需要将它们化成独立变量,然后才能令独立虚位移前的乘数等于零,从而求 出最后的结果。我们从图上很容易得出:αcos l x B =,αsin 2 l C y =。则αδαδsin l x -=,对C y 变分则有:αδαδcos 2 l C y =,将它们代入①式就可得到:0]cos sin [21 =-αδααδαmgl Fl →0)cos sin (21=-δ αααmgl Fl ,∵δα是独立的,可以使它不等于零。∴δα之前的乘数应该等零,故有: 0cos sin 21 =-ααmgl Fl 。于是就可解得题目所要求的结果为:αmgctg F 21=。对 于这个问题,如果按位移的实际方向与力的方向确定虚功正负的话,将会得出这 样的结果,设想杆子在F ρ的作用下向里有一虚位移,∵F ρ的方向与虚位移方向相 同,∴F ρ是作正功的,应该为正的。而重力m g ρ的方向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δy C 的方向相反,∴重力的功是负的,于是得到的结果:0=-C B y mg x F δδ是错的。对这个简单例子的求解主要是说明了应用虚功原理的解题步骤。由上面的求解过程可以看出,应用虚功原理解题的步骤一般是:第一步先找出所要考虑的质点组或者刚体,也就是1、找出所要研究的系统。2、找出系统所受的主动力。3、列出虚功方程。列出的虚功方程中的虚位移里的坐标不一定要独立,虚功的正负号很重要,要正确判断。我们还是以所选坐标的正方向为标准,也就是上面解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另外还得注意:计算虚功的参考系必须是静止的。4、虚功方程

尔雅-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标准答案

尔雅-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答案

————————————————————————————————作者:————————————————————————————————日期:

一、单选题 1 光谱之于恒星,犹如()之于个人。 ?A、 指纹 ?B、 性别 ?C、 身高 ?D、 相貌 我的答案:A 2 黑洞与白洞在哲学意味上与以下哪对名词是很相似的?() ?A、 雄性与雌性 ?B、 氧化性与分解性 ?C、 酸性与碱性 ?D、 正电荷与负电荷 我的答案:B 3 组成星际有机分子的含量在前6名的化学元素中,哪种是在地球上的有机分子中排不进前6名的?() ?A、 氢 ?B、 氧 ?C、 硫 ?D、 硅 我的答案:D 4 类星体的结构中,数量不止一个的是()。 ?A、 中心黑洞 ?B、 吸积盘 ?C、 喷流

?D、 红移量 我的答案:C 5 疏散星团一般分布于银河系的银盘中,那么,以下哪个黄道星座的疏散星团的数量是最少的?() ?A、 天蝎座 ?B、 金牛座 ?C、 巨蟹座 ?D、 狮子座 我的答案:D 6 银河在星空中的“流域”没有涵盖哪个星座?() ?A、 天鹅座 ?B、 天蝎座 ?C、 南十字座 ?D、 狮子座 我的答案:B 7 下列哪个梅西耶天体本身不是球状星团,却包含了球状星团?() ?A、 武仙座大星团 ?B、 猎户座大星云 ?C、 仙女座大星系 ?D、 昴星团 我的答案:C 8 21世纪至今(2015年),尚未经历过日全食或日环食的中国省份是:()?A、 北京 ?B、 上海 ?C、

广东 ?D、 云南 我的答案:A 9 从赫罗图可以得知,太阳属于哪一类恒星?() ?A、 主序星 ?B、 白矮星 ?C、 红巨星 ?D、 红超巨星 我的答案:A 10 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的“第五元素”与暗能量相提并论,还有人提到了所谓“幻影能量”。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对于这些观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亚里士多德在世时便预见了暗能量的存在 ?B、 面对暗能量的不可知,人们沮丧之余只能从远古圣贤那里寻求慰藉 ?C、 暗能量就是等同于第五元素、幻影能量 ?D、 第五元素、幻影能量等名词只是一个借用,提到它们是为了方便人们理解目前未知性仍然很大的暗能量 我的答案:D 11 宇宙标准模型中,时间是宇宙创生的()秒之后开始的。 ?A、 10^(-4) ?B、 10^(-10) ?C、 10^(-36) ?D、 10^(-44) 我的答案:A 12 下面哪种双星系统中,成员恒星的物理性质变化最大?() ?A、 食双星 ?B、

3c 虚功原理推导单元刚度矩阵

§3-3 虚功原理推导梁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设在力P 的作用下,梁单元i-j 的两端点分别发生了线位移和角位移,用{}e δ来表示梁单元的端点位移(又称结点位移): { }{}T e i i j j v v δθθ= 使梁单元发生结点位移{}e δ的单元结点力(杆端力)为: { }{}T e i i j j F F M F M = 根据材料力学,如果已知梁的两端点位移,则可求出等截面梁上任意一点的位移(挠度)。即梁上任意一点的位移v(x)可以用{}e δ表示出来,设二者的关系为: {}1234()()()()(){}{} i i T e j j v v x N x N x N x N x N v θδθ?? ???? ==???????? 又设由于某种其他原因,该梁发生了变形,引起梁单元○ e 两端点的位移为(用向量形式表示): { } * * {}j e i i j v v δθθ= 梁中任意一点的位移为:

{}* ** 1234()()()()(){}{}i i T e j j v v x N x N x N x N x N v θδθ?????? ==???????? 相对于力P 引起的位移v(x),称v*(x)为虚位移 计算梁单元○ e 的外力虚功和内力虚功 对梁单元来说,两端点的力即是外力,则外力虚功为: **{}{}({}){}e T e e T e ex W F F δδ== 内力虚功 = 虚应变能 2*22* * 222in l l l d v dv dv d v W M d EI d EI dx dx dx dx dx θ??=== ??? ??? ∵ 2 22 2 2 312 422 222{''}{}{}[]{}T T e e e d N d N d N d N d v N B dx dx dx dx dx δδδ?? ===???? 22222** **312422 2 2 2 {''}{}{}[]{}T T e e e d N d N d N d N d v N B dx dx dx dx dx δδδ??===???? ∴ ****[]{}[]{}{}[][]{}{}[][]{}{}[]{} e e in l e T T e l e T T e l e T e e W EI B B dx B D B dx B D B dx k δδδδδδδδ====??? 式中: [][][]e T l k B D B dx =? 虚功原理:系统保持平衡状态的充要条件是外力虚功=内力虚功 即: ex in W W = **{}{}{}[]{}e T e e T e e F k δ δδ= 而虚位移为任意、不为零,所以上式等价于: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粒子宇宙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1分) 平时怎样的课后工作有助于提高对本课程的理解 A. 多讨论 B. 多做练习题 C. 写文献阅读报告 D. 阅读相关文献 2 【多选题】(1分) 推荐的文献查阅网站有哪些 A. i nspirehep B. b aidu C. a rxiv D. c nki

第二章测试 1 【多选题】(1分) 标准宇宙学认为我们宇宙的三维空间几何可能是 A. 三维双曲面 B. 三维椭球面 C. 三维平面 D. 三维球面 2 【多选题】(1分) 下列哪些项是标准宇宙学认为的宇宙经历过的时期 A. 暗能量主导时期 B.

中子星主导时期 C. 物质主导时期 D. 辐射主导时期 3 【单选题】(1分) 下列哪一项天文观测无法支持宇宙学原理的假设 A.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观测 B.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 C. 宇宙中射电点源的分布 D. 对日食月食的观测 4 【单选题】(1分) 哈勃参数的物理含义

A. 描述宇宙膨胀的速率 B. 描述宇宙的均匀程度 C. 描述宇宙的各向同性程度 D. 描述宇宙的大小 5 【判断题】(1分) 光度距离等于角距离 A. 对 B. 错 6 【单选题】(1分) 标准宇宙学认为描述我们宇宙整体演化的方程是 A.

牛顿万有引力方程 B. 爱因斯坦方程 C. 薛定谔方程 D. 麦克斯韦方程 7 【判断题】(1分) 哈勃定律只在低红移处近似成立 A. 错 B. 对 8 【单选题】(1分) 描述我们宇宙背景的度规是 A. 克尔度规

B. FRW度规 C. 闵可夫斯基度规 D. 史瓦西度规 9 【判断题】(1分) 宇宙学原理是说我们宇宙在小尺度上是均匀且各相同性的。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分) 一个张量场如果是均匀的那么也一定是各向同性的 A. 对 B.

关于宇宙形成与演化的几种理论

关于宇宙形成与演化的几种理论 引言:宇宙学是一门年轻又古老的学科,人类对宇宙的起源在不断地探索着。 当我们回望人类漫长的探索宇宙的进程时,在我国历史上最早认识宇宙,是有“科圣”之称的伟大的科学家张衡。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认识宇宙的先驱。在后来主要是西方国家对宇宙探索有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近几百年,其中对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有很多的著名的观点,主要形成的观点有相对论原理、宇宙膨胀模型、大爆炸宇宙论等。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比较全面的描述了整个宇宙的图景,他还还提出了自己的很多观点,本着一种好奇心,想了解一下关于宇宙学的观点 , 所以借助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及其他书籍,将宇宙学的一些观点在这里罗列出来。在这里主要写了膨胀中的宇宙、大爆炸宇宙理论以及黑洞中的奇点与量子效应观点,这些观点在宇宙学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希望我们对宇宙理论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宇宙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宇宙学、研究宇宙学、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让我们更早的回答出我们一直想知道的问题:我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去? 1、宇宙膨胀模型 在人们认为宇宙是膨胀之前爱因斯坦曾提出过静态的宇宙模型。广义相对论主要的是把强大的引力场解释成为时空弯曲的几何特征,所以它也是一种引力理论。爱因斯坦根据自己建立的广义相对论对宇宙进行了考察,他引入了一个常数——“反引力”,此力和其他力是不一样,没有什么源引起,是时空中固有的。爱因斯坦认为时空有膨胀的趋势,但刚好可以用此力平衡宇宙中所有物质与物质间的作用力,因此爱因斯坦设想这样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模型。 在宇宙空间中,物质分布是均匀的,宇宙大尺度特征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又物质没运动)[1]。静态宇宙模型虽与事实不相符合,但它为现代宇宙学研究开启了新的起点。就在爱因斯坦和其他一些物理学家讨论非静态宇宙的预言时,1922年俄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德曼用广义相对论着手解释它,他根据广义相对论方程解得的动态解,认为宇宙是不稳定的,有可能是脉动的。(他曾对宇宙提出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设想:我们不管从哪个方向看,也不管从何地进行观察,宇宙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弗里德曼指出,仅从这两观念出发,就可以预言宇宙是不稳定的。此观点在后来不久被哈勃证明了。[2])后来天文学家勒梅特又一次独立的的到这样一个模型:得到宇宙中的物质在均匀的同时在向各个方向膨胀或者是在收缩的宇宙模型。 1924年现代宇宙图像才被奠定,这一年哈勃证明了除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系,还有许多其他的星系,在他们之间是一个巨大的空虚的空间,也称为太空。哈勃用100英寸的望远镜在威尔孙山对太空进行观测时,埃德温·哈勃发现恒心在整个空间之中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有很多的恒心大量地集中在星系之中。埃德温·哈勃对来自星系的光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了测量,这样就可以对星系是蓝移还是红移进行确定。哈勃曾预想对于我们现在正所处在的星系中来看宇宙中的其他星系,飞向我们星系和离开我们星系的其他星系是一样多的。这是存在于一个不变的宇宙中应该有的,但是事实总是给人惊奇,埃德温·哈勃测量出的结果发现,所有的星系几乎都是在红移,而且,哈勃发现当星系离我们越远时,他离我们而去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说红移的大小与星系离我们的距离是正比,这也是著名哈勃定律。[3]也就是说,宇宙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宇宙是静态的,它是随着时间在不断的变化,它是在膨胀,所有的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的增加。从而静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