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水养鱼类系统分类(2013-10) (1)

2012水养鱼类系统分类(2013-10) (1)
2012水养鱼类系统分类(2013-10) (1)

第二篇鱼类系统分类

第一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2500种鱼类(Nelson,2006),包括62目、515科、4494属,其中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约各占一半,海水鱼类略多。其中无颌类85种,850种软骨鱼类鲨(sharks)、鳐(skates)、魟(rays)、银鲛(chinaeras) ,有23000或更多的硬骨鱼类,淡水鱼类占41%,海水鱼类占58%,而生活在海淡水之间的鱼类超过1%。

中国鱼类有近4000种,其中海水鱼类有3000多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2004年我国渔业产量达4901.77万吨,海水鱼类为1017.16万吨,占渔业产量的20.75% ,捕捞量和养殖量分别为959.01、58.15万吨,占海水鱼类产量的94.3%、5.7%。海水鱼类捕捞中分别是带鱼140.29万吨(占海水鱼类捕捞量的14.65%,下同)、鳀鱼110.17(11.49%)、蓝圆鲹61.77(6.44%)、海鳗31.96(3.33%)、小黄鱼31.45(3.28%)、金线鱼31.25(3.26%)、马面鲀19.88(2.07%)、拟沙丁鱼18.04(1.88%)、鲷类15.23(1.59%)、金枪鱼13.60、白姑鱼10.94、鳓鱼9.50、大黄鱼8.92、黄姑鱼7.52、石斑鱼6.79、鳕鱼2.46。

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

一.种的定义

鉴别一种鱼要从“形态”和“生理特征”两方面结合进行,从形态学角度,不同种间往往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个别变异、年龄差异、地理位置等情况,造成同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亚种是种以下分类阶元,又是种类繁殖单位,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分布上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地方性种群,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相邻的亚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

品种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经人类选择培育而将能适应一定的自然、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品和品质上符合人们的需求,如鲤鱼有镜鲤、荷包鲤等品种。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地点的种群在形态、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特别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模式标本

属、科、目、纲、门、界

在书写时,门、纲、目、科、属之第一个字母用大,种名第一个字母用小写。定种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果两个人合定一种,则在两个人的名字之间写一个et或&表示“和”的意思。

属:是一个聚合的分类学单元,包括一群相似或相关的种,它包括一个或一群推测起来在系统发育方面具有共同起源的种,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

目---Formes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亚目----oidei or oidea 鲤亚目----Cyprinoidei

总科---- oidae 科---idae 鲤科Cyprinidae

亚科---- ini or inae 鲤亚科Cy prininae

第二节种的命名法

一.命名法

1. 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是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属名”+“种名”组成,即“双名法”。

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名词。

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出自人名,则可以小写或大写。

定名者的名字或姓。

括号,加以订正(属名有误,加以更正)

2. 三名法

亚种:

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亚种)(bloch)

亚属:

刺巴:Barbodes(Spinibarbus)(亚属)caldwelli (Nichols)

当你提出发现新种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模式标本保存的地点、模式的种类,以便核对。新种定名要在种名之后附上sp.nov或n.sp,意为新种。

二.优先率

以最早订立的一个种名为准,其余后订的都是同物异名

牙鲆:Hippoglossus(小庸鲽属)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

Platessa (海鲽属)percocephala Basilewsky,1855

Pseudorhomus (斑鲆属)swinhonis Günther,1873

现修改为:

牙鲆:Paralichthy (牙鲆属)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三. 同物异名、异物同名

四、模式标本

(1)正模标本或称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

(2)副模标本:正模标本以外的标本,曾经命名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查看过。

(3)统模标本:原记载者所依据的若干标本中为曾选出一个为正模标本,则每个标本均称统模标本。(4)选模标本:当新种的原始描记发表后,从一系列的统模标本中选出一个标本,作为该种的确定模式标本。

第三节分类的性状和术语

一、可数性状

二、可量性状

三、可比性状

第四节鱼类分类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1. 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25-50尾,有不同大小、不同性别

2. 选择各器官无破损,鳞片完整及发育正常的个体

3. 清洗体表、口腔、鳃腔

4. 系上标签,作上标记

5. 记录各尾的鱼名、编号、采集地点、采集方法、日期、渔场概况、体色等

6. 6-10%甲醛溶液浸泡,个体较大的腹腔内注射甲醛溶液

二、标本鉴定的步骤

1. 目、科的初步检索

2. 属和种的检索

3. 文献查阅查阅一些分类专著,核对自己鉴定结果

4. 根据以上步骤仍无法鉴定时,则可查阅邻近我国的日本、朝鲜、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

蒙古、苏联等国的鱼类文献。

纳尔逊(Nelson.J.S,1976-1984)分类系统:

无颌上纲

盲鳗纲:盲鳗目、盲鳗科

头甲纲:七鳃鳗目、七鳃鳗科

有颌上纲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8目

虎鲨目(狭纹虎鲨)、真鲨目(路氏双髻鲨)、须鲨目(条纹斑竹鲨)、鲭鲨目

鳐形总目:4目

鳐形目(许氏梨头鳐、何氏鳐)、鲼形目(光魟)、电鳐目(日本单(双)鳍电鳐)全头亚纲:银鲛目

硬骨鱼纲:

肺鱼亚纲

双鳍鱼总目:均为古代鱼类

角齿鱼总目:肺鱼

总鳍亚纲:

骨鳞总目:

腔棘鱼总目:矛尾鱼

腕鳍亚纲:多鳍鱼目

辐鳍亚纲

软骨硬鳞下纲:鲟形目(鲟类)(中华鲟)

硬骨硬鳞下纲:雀鳝、弓鳍鱼

真骨鱼下纲:

骨舌鱼总目

海鲢总目:海鲢目(海鲢)、鳗鲡目(鳗鲡、海鳗)、背棘鱼目

鲱形总目:

鲱形目----(鲥、鳓|、斑鰶、刀鲚、黄鲫、刀鱼)

骨鳔总目:鼠鱚目

鲤形目(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长春鳊、马口鱼、红鳍鲌、翘嘴红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鲮、斑马鱼、泥鳅)

脂鲤目、鲇形目(中华海鲶、鲶、胡子鲶、中华海鲶、黄颡鱼、斑点叉尾鮰)裸背电鳗目原棘鳍总目:鲑形目(虹鳟、大银鱼)

巨口鱼总目:巨口鱼目

灯笼鱼总目:仙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长蛇鲻)、灯笼鱼目

副棘鳍总目:鲑鲈目、鳕形目(鳕鱼)、鼬鳚目、蟾鱼目、鮟鱇目黑鮟康)、喉盘鱼目棘鳍总目:鳉形目(乔氏鱵、青鳉)、银汉鱼目、月鱼目、金眼鲷目、海鲂目、刺鱼目、刺鱼目、海蛾鱼目、海龙目(粗吻海龙、日本海马)豹鲂鮄目、合鳃目(黄鳝)、

鲉形目(鲬、松江鲈、褐菖鮋)、鲈形目(油魣、鲻、鮻、四指马鮁、鲈鱼、鳜鱼、

指印石斑鱼、短尾大眼鲷、日本方头鱼、竹荚鱼、大甲鯵、蓝圆鯵、黄鳍鲷、横带髭鲷、

大黄鱼、小黄鱼、皮氏叫姑鱼、棘头梅童鱼、日本鰧、带鱼、刺鲳、银鲳、卵形鲳鯵、

鲐鱼、蓝点马鲛、乌塘鳢、矛尾复鰕虎鱼、乌鳢)鲽形目(牙鲆、高眼鲽、木叶蝶、条

鳎、短吻舌鳎)鲀形目(绿鳍马面鲀、条纹东方鲀)

拉斯和林德贝尔格(1971)分类系统:

圆口纲

盲鳗目、七鳃鳗目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8目

鳐形总目:5目

全头亚纲:银鲛目

硬骨鱼纲:

内鼻孔亚纲

总鳍总目:腔棘鱼目---矛尾鱼

肺鱼总目:单鳔肺鱼目、双鳔肺鱼目

角齿鱼总目:肺鱼

辐鳍亚纲

硬鳞总目:

软骨硬鳞类:鲟形目、多鳍鱼目

硬骨硬鳞类:弓鳍鱼目、雀鳝目

鲱形总目:海鲢目、鼠鱚目、鲱形目、鲑形目、灯笼鱼目、拟鲸鱼目

骨舌总目:骨舌鱼目、长吻鱼目

鳗鲡总目:鳗鲡目、囊鳃鱼目、背棘鱼目

鲤形总目:鲤形目、鲇形目]

银汉鱼目:将形鱼目、银汉鱼目、颌针鱼目

鲑鲈总目:鲑鲈目、鳕形目

鲈形总目:金眼鲷目、海鲂目、月鱼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鱼目、鲈形目、鲉形目、蝶形目、鲀形目

蟾鱼总目:海蛾鱼目、蟾鱼目、喉盘鱼目、鮟鱇目

第二章无颌上纲

无颌上纲盲鳗纲盲鳗目

头甲纲七鳃鳗目

本类为现代脊椎动物中最古老的动物,与其它各纲不同,没有上、下颌,体裸露无鳞,呈鳗形,无偶鳍,骨骼为软骨,无肩带和腰带,无椎体,脊索终生存在,呼吸器官为5-15对由内胚层形成的特殊鳃囊(其它鱼类的鳃由外胚层形成),各肌节均无水平隔膜,故不分轴上肌、轴下肌,与文昌鱼同称“鱼形动物”。

盲鳗纲:具口须,无背鳍,眼埋于皮下,鼻孔与口腔相通,开口于吻端。

均海产,1目,1科,2亚科,6属约33种,我国1科2属约5种。

无多大经济价值,且危害渔业。一条盲鳗在大鱼腹中,7小时内可食比其体重大18倍的鱼肉,且随食随即排出,并不如何消化。

头甲纲:无口须,背鳍2个,鼻孔与口腔不相通。

海淡水均有分布,半寄生性,产卵后亲鱼死亡。现存1目,1科,6属约41种,我国1科1属约3种。

七鳃鳗肉味美而多脂肪,鲜时加盐去黏液,烤后加醋吃,认为有滋补强状身体的作用。

第三章有颌上纲

第一节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的特征:

1. 具软骨,借石灰质沉淀加固,如椎体钙化呈环状或星形。

2. 具偶鳍和带骨

3. 雄性腹鳍内侧有鳍脚

4. 歪型尾,无鳔。

5. 肠内有螺旋瓣,心脏有动脉圆锥。

虎鲨目:D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无吻软骨,具鼻口沟。本目是鲨类中最古老的一类,在古生

代石炭纪(3.5亿年前)已出现,中生代(恐龙繁盛的时期)最为繁盛,到现在已渐衰落,现存只1科1属8种,仅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体长1米,产量不大,无甚经济意义。我国两种宽、狭纹虎鲨

宽纹虎鲨:体前部粗大,头短,近方形,吻钝,具深褐色横纹10余条(狭纹虎鲨具深褐色横纹30余条),分布于黄海、渤海及东海

须鲨目:鼻孔具鼻口沟或鼻孔开口于口内,前鼻瓣具一鼻须,D2个,无硬棘。有2亚目3科13属约32种,我国3科7属12种。卵胎生或胎生。

须鲨科----条纹斑竹鲨:具鼻口沟,前鼻瓣具鼻须,鼻孔不开口于口内,鳃弓无海绵状鳃耙

体长达1M左右,分布于南海,东海以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该科分布各热带或温带海中,生

活在浅海的种类,体具美丽条纹或斑纹)

鲸鲨科----鲸鲨

真鲨目:眼具瞬膜或瞬褶。D2个,无硬棘。有4亚目7科49属210种,我国有6科27属62种。

皱唇鲨科---白斑星鲨眼具瞬褶,无鼻口沟。体具白色斑点,分布于东海和黄海。

双髻鲨科(多数种类胎生)---路氏双髻鲨,头部额区向两边突出,头呈“T”字型,我国沿海有分布

真鲨科有17属64种,我国有12属约29种,眼具瞬膜绝大多数为胎生,

鲭鲨目(或鼠鲨目):背鳍2个,无硬棘,

鲭鲨科:最凶猛的鲨类,噬人鲨俗(su)称“大白鲨”,为最危险凶猛的鲨,

姥鲨科:姥鲨,鱼类中的亚军,体长可达15M,重达15吨,性温和,主食浮游甲壳类。经济价值较高。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

鳐类中最大的为蝠鲼,体盘宽达6M,体重3000kg,锯鳐可达6.6M,小的鳐类体盘仅数厘米。

鳃孔腹位,胸鳍前缘扩大与头侧相连成“体盘”,无臀鳍,体平扁,D退化,后移至尾部,尾鳍衰退或消失,底栖,主食无脊椎动物仅鳐科是卵生,其它为卵胎生。无发光器官,有些具发电器官。有4目21科53属约438种,我国有4目17科28属79种。

鳐形总目

鳐形目:有8科21属240种,我国有6科8属28种。

犁头鳐科----吻长而平扁,三角形突出,皮、鳍、头侧半透明组织均为名贵食品。斑纹犁头鳐:体密具暗色斑纹。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日本

鳐科--- D2个,V外缘有缺刻,前部分化为足趾状的构造,何氏鳐:为暖水性近海底栖小型鱼类,体长0.5M左右,分布南海、东海、日本南部。

鲼形目:D1个或无,尾一般细长如鞭,V前部无足趾状的构造。有4亚目9科,我国有4亚目8科。

魟亚目、魟科-----光魟具尾刺

电鳐目:头侧与胸鳍间具一很发达的卵圆形发电器官,发电由肌肉变异而来,

单鳍电鳐科----日本单鳍电鳐

双鳍电鳐科---日本双鳍电鳐:发电可达37V。

第二节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

特征:内骨骼或多或少硬骨性,头部常被膜骨,体被硬鳞或骨鳞,或裸露,鳃孔1对,鳔通常存在,鳍

条为鳞质鳍条,大多正型尾,肠一般无螺旋瓣,心脏一般无动脉圆锥。上志留纪至今4.1亿年前出现,为现生鱼类中最繁茂的一大分支。

肺鱼亚纲:无椎体,但有骨化的髓弓,具内鼻孔,鳔多泡,有鳔管,可呼吸空气,心耳不完全,分为左右两部分,有动脉圆锥,肠内具螺旋瓣。

双鳍鱼总目:均为古代鱼类

角齿鱼总目:肺鱼鳔有肺的作用

总鳍亚纲:(两栖类起源于总鳍鱼类)

骨鳞总目:4目9科,

腔棘鱼总目:

腕鳍亚纲:

多鳍鱼目栖息在非洲淡水中,心脏有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

辐鳍亚纲

全骨鱼下纲:

雀鳝目、雀鳝--有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

弓鳍鱼目、弓鳍鱼

软骨硬鳞下纲

鲟形目内骨骼为软骨,头部有膜骨,歪形尾,有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尾柄及尾鳍上叶有菱

形硬鳞,有淡水及溯河性两型(海里产卵,淡水生活)。本目的经济价值高,肉肥美,“鱼子酱我国有2属7种

1(2)口裂小,不达头侧,塞盖膜左右不相连,须圆柱形,吻背具骨板---鲟属

2(1)口裂大,有时达头侧,塞盖膜左右相连,须侧扁,吻背具软骨---鳇属

中华鲟:吻不延长,体上有5行骨板,吻须2对。

白鲟:仅见于我国,在长江干流,亦进入湖泊及长江口咸淡水处,无骨板,口前吻须1对,健泳,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是著名的珍稀鱼类,生长迅速,个体特大,记载的最大7M。

真骨鱼下纲(9总目)

一. 海鲢总目发生经变态,仔鱼体延长带状,和鳗鲡仔鱼相象,本总目约有749

种,我国有112种。

海鲢目2亚目(海鲢亚目、北梭鱼亚目),前者2科,2属,2种

海鲢亚目2科、2属、2种。

海鲢科、海鲢:鳃条骨27-35,D最后一枚鳍条不延长,无动脉圆锥,仔鱼体透明,柳叶状,和鳗鲡幼鱼相象。有1喉板,口裂上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

大海鲢科、海鲢-鳃条骨23-27,D最后一枚鳍条延长,有动脉圆锥,

大海鲢:

鳗鲡目:2亚目、23科、158属、713种,我国13科、46属、105种,

鳗鲡科--鳗鲡:

海鳗科--海鳗,无鳞,犁齿特大,D、A、C相连。

二. 鲱形总目、鲱形目(约356种)

鲱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小,在眼前或下方,鳃盖膜彼此不相连鲥:上颌中央有1缺刻,口前位,A,18-20。

鳓:口上位,上海称“香鱼”,为近海重要经济鱼类。A,45-59

腹面有硬刺能勒人,故名。

斑鰶: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3~16厘米,体重8~15克。吻短而尖,口小、口下位,背鳍后方有一丝状延长,眼有脂眼睑。鳃后上方有一黑斑,背侧有7~9纵行褐绿色斑点。

鳀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大,在眼后方,鳃盖膜彼此相连

刀鲚:上颌骨延长到P基部,A条97—110, P上方有6根游离鳍条。

凤鲚:A73-83,P上方有6根游离鳍条,每年入江河产卵,鱼汛旺季在5—7月,油炸制为罐头,“烤子鱼”“凤尾鱼”。

黄鲫:P上方有1根游离鳍条,臀鳍条50—75,近海中下层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

宝刀鱼科:D与A相对

宝刀鱼:体较长,刀形,口裂宽,向上斜,腹鳍很小,(20元/斤)。

三. 骨鳔总目所指的棘均为假棘

鼠鱚目、遮目鱼科--遮目鱼或虱目鱼milkfish,脂眼睑发达,鳃膜彼此相连。暖水性,广盐性,主食硅藻和其它澡类。生长快,但刺多。

鲤形目,有韦伯氏器,有咽齿,D无棘或有假棘,鲤形目鱼类是现生淡水鱼类中的最大的一个类群,共约280属、2660余种。我国是世界上鲤形目鱼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200属,750余种,几乎包括了鲤形目中所具有代表性的类群。鳞鞘:指包裹在背鳍或臀鳍基部两侧的近长形或菱形的鳞片

腋鳞:指位于胸鳍和腹鳍基部与体侧交合处的狭长鳞片

臀鳞:特指裂腹鱼类在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的大型鳞片

腹棱:指鱼体腹部中线上隆起的皮质棱脊。

胭脂鱼科--胭脂鱼是我国特有鱼种,生长快,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主食低栖无脊椎动物。亦食部分泥沙,硅藻和丝状澡类。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

鲤科:都是淡水种类,少数暂时或偶尔游到河口或咸淡水中。本科是鱼类种类最多的一科,有196属约2086种。我国12亚科122属451种和亚种。

亚科---

马口鱼:体有垂直条纹,上、下颌边缘波状,呈马蹄形,背鳍3,7,臀鳍3,8—10分布在东部各江河,摄食小型鱼类和昆虫,是目前湖泊、水库养殖的主要敌害之一。

斑马鱼:(斑马)生长快,水温适宜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卵、仔鱼透明,个体小,是很好的模式生物。

其它模式生物:线虫、酵母、大肠杆菌、拟南芥菜、玉米、小鼠等

雅罗鱼亚科-----青鱼、草鱼、鱤

青鱼:“乌青”,口端位,下咽齿1行,侧线鳞39—46,背鳍无硬刺。腹鳍、臀鳍黑色,鳞片一色,主食软体动物,最大可达70公斤

草鱼:“草青”,下咽齿2行,侧线鳞36—48,背鳍无硬刺,腹鳍、臀鳍灰白色,鳞片斜格状,

鱤:上颌边缘平直不呈波状,侧线鳞110-120,口大,吻尖,下颌前端有1突起呈瘤状,体修长、流线型,凶猛肉食性。

鲌亚科--- 腹棱完全或不完全,下咽齿1-3行。

红鳍鲌:体侧扁,口上位,口裂几乎和身体纵轴垂直,背鳍具棘,分支鳍条7,腹棱完全,体较低,体长/体高=3.3-5.0。下咽齿3行。

翘嘴红鲌:体侧扁,口上位,几乎与体轴垂直,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体较低,体长/体高=3.7-5.0。头部、体背部几呈水平,臀鳍分支鳍条21-25。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体侧扁,口亚上位,腹棱自V基部至肛门。

体较低,体长/体高=3.7-5.0。头部及体背部渐向上倾斜,臀鳍分支鳍条17-21,尾鳍下叶鲜红色。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腹棱自V基部至肛门,口前位,体较高,体长/体高=1.9-2.8。背鳍棘长度短于头长。侧线至V起点的鳞片7-9。体侧鳞片边缘灰黑,沿各纵行鳞出现数条灰白色条纹。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头后背部显著隆起。

鲤亚科---背鳍3-4,8-22,最后1根不分支鳍条为硬棘,其后缘具锯齿。下咽齿1-3行,侧线完全。本亚科有些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

鲤鱼: 须2对,下咽齿3行个别4行,多呈臼齿形,背、臀鳍均具有带锯齿的硬棘。分布全国各地,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所。适应性强。春季生殖后,转入肥育期,杂食性,2龄性成熟。

鲫鱼:口端位,无须。下咽齿1行。背、臀鳍最前1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带锯齿的硬棘。

鲢亚科—体侧扁,眼小,左右鳃盖膜相连,位于头侧中轴水平线以下,眼下缘在口角的水平线之上。

鲢鱼:头较小,腹棱完全。生活于水上层,性活泼,善跳跃。主食浮游植物,也食少量浮游动物。

鳙鱼:头极大,吻短而钝。腹棱不完全。活动与水的中下层,以浮游动物为食。在长江4年性成熟,卵漂浮性。生长迅速,

鳅科—体长形,侧扁或圆柱状;有小鳞或无鳞;有须6条,咽齿1行。淡水鱼类,有些是水族箱的观赏鱼类。

泥鳅: 须5对,尾柄皮褶棱发达。底层小型鱼类。性很不活泼,白天多栖息于水草丛生底层,喜在水流较缓的环境中。一般在夜间浅水处觅食。肉食性,5-9月产卵,卵黄色略具粘性。仔鱼具外鳃。

脂鲤目有韦伯氏器,有咽齿,D无棘或有假棘,本目鱼形态性状多种多样,分类系统观点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只有1科,有的认为有14科,有的16科,Nelson

将之分为10科247属,至少1280种,分布于非洲水域及美洲淡水水域,大多数鱼类小型或色彩绚丽,是水簇箱饲养的观赏鱼类,我国不产。各科体形变化很大。脂鲤科:种类繁多,共有4亚科166属841种。

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分3大类:植物食性、专食其它鱼类的鳞片、凶猛肉食性和半寄生生活方式)

似鲳脂鲤(淡水白鲳):原产美国亚马逊河,适温22-35℃,长可达850mm,重20kg。

食人鱼Rooseveltiella:亚马逊(xun)流域,结群,鱼体不大,颌骨具强大的牙齿,袭击各种动物,甚至袭击大哺育动物,从其身上成块地将肉咬掉,血腥味吸引这种鱼越聚越多,被猎取的动物常来不及上岸,就由于失血下沉,它们还袭击鱷,咬其尾部,迫使鱷腹部向上,以厚背甲向着这些鱼,以防袭击。

鲇形目有韦伯氏器,有咽齿,D无棘或有假棘,体裸露或被骨板。上颌骨退化,口须1-4对,两颌有齿,咽骨正常具细齿。本目多数是分布广泛的淡水鱼类,生活习性也十分多样,大多数鲇有对后代保护的习性。

鲿科Bagridae背鳍前方有1棘,通常具6-7鳍条。具脂鳍,体裸露无鳞,口须4对。

黄颡鱼:胸鳍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体侧有2纵行金黄色带纹。分布各水系,为底层肉食性小型鱼类,多生活在江河缓流,岸边或湖泊中。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5-7月产卵,雄鱼有筑巢、守巢习性。是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因生长慢,在水库有危害其它鱼类的卵和幼鱼,应控制其大量繁殖。

鲇科---背鳍条少于7,无棘,无脂鳍,臀鳍基部很长,可多达90鳍条。

鲇: 须2对,背鳍无硬棘,无脂鳍,臀鳍基部很长,后端与尾鳍相连。为肉食性中下层鱼类。白天潜伏在洞穴或杂草丛中,夜出觅食。5-7月产绿色粘性卵。

四. 原棘鳍总目本总目仅鲑形目1目,并被认为是真骨鱼类演化的祖先型。鲑形目的特征:一般具脂鳍。有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口裂上缘。

银鱼科---体细长,半透明。头部平扁,吻长而尖,两颌、腭骨具齿,体无鳞,无侧线,脂鳍小

大银鱼: 2亚科6属14种,我国2亚科6属13种,吻尖而扁平,生活于咸水或淡水中,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逐渐转向肉食,产量较大,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长江、淮河中下游河道、湖泊。

鲑科--具脂鳍,鳃盖条7-20,有幽门盲囊。鲑科是重要经济鱼类

虹鳟: 侧线鳞135-150;体侧具红色宽纵带。头部、体侧和鳍上分布小黑斑点。

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肉是白色)。

五. 副棘鳍总目

鳕形目体延长,被圆鳞。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腹鳍胸位或喉位,背鳍、臀鳍基底很长,其后缘达尾的后部。鳕形目鱼类是生活在海洋底层和深海中的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

鳕科鳕鱼(大头鳕)Gaduds macrocephalu s体延长,侧扁。背鳍3个,臀鳍2个。鮟康目体长卵圆形,球形,体平扁或侧扁。头大,平扁或侧扁。体完全裸露或被有小骨片、硬鳞。海洋鱼类,栖息于从浅海泥底或岩礁底部或珊瑚礁,到深海中。大多数为深海鱼类

鮟康科体平扁,皮肤薄而疏松,裸露无鳞,胸鳍基底延长,臂状。本科鱼类肉质鲜美,有食用经济价值。

黑鮟康:背鳍鳍棘部有6鳍棘。体背方黑褐色,腹面包括臀鳍、腹鳍及胸鳍腹面均淡白色,下颌口底的前方具黑褐色网纹。体长可达280mm左右。为底栖鱼类,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及台湾沿海,

六. 骨舌鱼总目,包括1目3亚目6科26属约206种,有一些经济鱼类。

金龙鱼:是著名观赏鱼类,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南部,具一颐须,摄食活的小杂鱼。

七. 棘鳍总目本总目是鱼类分类地位最高的一个大类,共有15个目

鱂形目背鳍1个,各鳍无棘;腹鳍腹位,鳍条数不多于7;仅前颌骨参加口裂上缘

颌针鱼科扁颌针鱼下颌延长呈针状,口小、鳞大,P正常。

海龙目吻延长呈管状,口位于吻的前端。口小,上颌不能活动。分2亚目6科海龙科粗吻海龙、

日本海马

合鳃鱼目体鳗形。左右鳃孔在腹面连合成一横裂。仅一科—合鳃鱼科,无胸鳍、腹鳍,具辅助器官

黄鳝: 体光滑无鳞,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

鲉形目第2眶下骨后延一骨突,通过颊部与前鳃盖骨连接。头部常具骨棱、棘或骨板。本目大多数生活在近海的底部或中等深,

鲉亚目鲉科头侧扁或近侧扁,头上有发达的棘突或棘棱

褐菖鲉:胸鳍17-19,多数为 18。体淡棕褐色,有几条褐色宽横带,生活在近海底层岩礁地带。卵胎生,我国南北沿海均产,为常见的食用鱼类,但产量不高

鲬亚目鲬科体被栉鳞,胸鳍下方无游离鳍条,腹鳍在胸鳍基底后方,臀鳍无鳍棘。两颌、梨骨及腭骨具绒毛状齿群。

杜父鱼亚目杜父鱼科体裸露无鳞,或具不整齐的鳞,或被刺或骨板。有侧线,第2眶下骨后延的骨突与前鳃盖骨相连。本科种类繁多,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海域

松江鲈: 体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平扁,棘和棱均为皮肤所盖。体黄褐色,体侧具暗色横纹5-6条,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暗色条纹。在生殖季节,成鱼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彩带,似4片鳃片外露,故有“四鳃鲈”之称。

鲈形目是现存真骨鱼类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目,广泛分布于海洋及淡水水域内。本目包括24亚目,151科7772种

鲈亚目:背鳍鳍棘发达。腹鳍胸位或喉位,不呈吸盘状,本亚目为鲈形目中最大的亚目,可分4总科

鮨科

花鲈(鲈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具深缺刻,背鳍鳍棘11-12,体背侧及第1背鳍上有黑色斑点。为近岸浅海鱼类,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亦可生活于江河内。性贪食,主要以鱼类为食,为养殖敌害。生长快,大者体重可达10kg,体长可达900mm。

鳜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无深缺刻,背鳍鳍棘12-13,有褐色斜带穿过眼的前后(从吻端经眼径到D基部),下颌甚发达,头及背缘显著隆起指印石斑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无深缺刻,背鳍鳍棘11,体有指印壮褐色斑纹。

丽鱼科、罗非鱼

鯵科 A前方有2枚游离棘。

蓝圆鯵:侧线上仅直线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一小鳍,第2背鳍前上方有1白斑,臀鳍24-29鳍条。我国沿海均产

大甲鯵:侧线上大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7-8个小鳍背鳍Ⅷ,D,Ⅰ-10-11+8-10;臀鳍Ⅱ,Ⅰ-8-9+6-8;中上层鱼类,喜集群,肉质尚佳

竹荚鱼:侧线上全部被棱鳞,D、A后方各无小鳍背鳍Ⅷ,D,Ⅰ-30-33;臀鳍Ⅱ,Ⅰ-26-30。脂眼睑发达,侧线全部有棱鳞,68-73,在直线部呈一隆起嵴,鳃盖后上角有1黑斑,我国沿海均产

鲷科A前方有3根棘,大多有臼齿

黄鳍鲷:臼齿3行,侧线上鳞5,A黄色。

石鲈科横带髭鲷:颏部有短髭,颏孔5对,D前方有倒向棘,身体上有深色横带。

石首鱼科

大黄鱼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颏部小孔不明显,尾柄高为尾柄长的3倍余,侧线上鳞8-9,臀鳍第二鳍棘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背鳍与侧线间具8-9行鳞,鳔的腹分支的下小支的前后小支等长。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鱼类是海、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又是人们生活中主要蛋白质来源。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鱼类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鱼类形态、分类、生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鱼体各部分的一般结构、功能,掌握鱼类分类学的一般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类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鱼类生物学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括鱼类形态学、鱼类的系统分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以后学习鱼类增养殖学奠定基础。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绪论 (1)鱼类学的地位、性质、任务; (2)鱼类的定义。 要求:了解鱼类学的发展简史、鱼类学的基本内容,掌握鱼类的定义。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1)鱼体外部分区 了解鱼体的分区,头部分区。 (2)鱼类的体形 了解鱼类的基本体形,了解体形与生活方式的相互统一关系。 (3)鱼类的头部器官 了解头部器官的位置、机能及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4)鳍 掌握各种鳍的位置、机能。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和腺体 掌握鱼类皮肤和腺体的结构。 (2)鳞片 掌握软骨类、硬鳞类、真骨类鳞片的结构特点;重点掌握骨鱼鳞的结构特点,鳞式。 (3)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了解鱼类的三种色素细胞、发光器的一般结构。 第三章骨骼系统 (1)轴骨骼 了解鱼类头骨、脊柱、肋骨和肌间骨的构成,了解鱼类骨骼保护和支持作用。 (2)附肢骨骼 学习鱼类带骨和支鳍骨的构成。 第四章肌肉系统 (1)肌肉的类别

了解鱼类三种不同的肌肉组织,了解鱼类肌肉的命名。 (2)肉的结构 了解体节肌和鳃节肌的结构。 (3)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了解鱼类发电器官的一般结构与机能。 (4)鱼类的运动方式 了解鱼类在水中的三种主要运动方式。 第五章消化系统 (1)消化管 掌握齿、舌、鳃耙、食道、胃、肠的结构与机能,掌握齿式、鳃耙式的写法。(2)消化腺 了解胃腺、肝脏、胰脏的位置、结构与机能。 第六章呼吸系统 (1)鳃的构造 了解鱼类鳃的一般构造,圆口的鳃囊、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鳃。 (2)鱼的呼吸运动 了解鱼类的呼吸运动方式。 (3)辅助呼吸器官 了解几种辅助呼吸器官,了解其代表种类。 (4)鳔 了解鳔的一般构造与机能。 第七章循环系统 (1)血液 了解鱼类血液的成分。 (2)心脏 了解鱼类心脏的构造与机能。 (3)动脉和静脉 了解鱼类动脉、静脉的分布,主要血管的名称。 (4)淋巴和淋巴管 了解鱼类淋巴、淋巴管的组成。 (5)造血器官 了解脾脏、淋巴髓质组织、头肾。 第八章尿殖系统 (1)泌尿系统 了解肾、输尿管、膀胱的结构与机能,各类鱼泌尿器官的特点。 (2)泌尿机能和渗透压的调节 肾和鳃的泌尿机能,各类鱼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方式。 (3)生殖器官 了解生殖腺、生殖管的结构与机能。 (4)雌雄区别及性逆转 掌握从外形区别鱼类雌雄的方法,了解某些鱼类性逆转现象及鱼类的生殖方式。

鱼类系统分类

第二篇鱼类系统分类 第一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万种鱼类,包括62目、515科、4494科、约28000种,其中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约各占一半,海水鱼类略多,大约12500种。其中无颌类85种,850种软骨鱼类鲨(sharks)、鳐(skates)、魟(rays)、银鲛(chinaeras) ,有23000或更多的硬骨鱼类,淡水鱼类占41%,海水鱼类占58%,而生活在海淡水之间的鱼类超过1%。 中国鱼类有3000多种,其中海水鱼类有2000多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2004年我国渔业产量达4901.77万吨,海水鱼类为1017.16万吨,占渔业产量的20.75% ,捕捞量和养殖量分别为959.01、58.15万吨,占海水鱼类产量的94.3%、5.7%。海水鱼类捕捞中分别是带鱼140.29万吨(占海水鱼类捕捞量的14.65%,下同)、鳀鱼110.17(11.49%)、蓝圆鲹61.77(6.44%)、海鳗31.96(3.33%)、小黄鱼31.45(3.28%)、金线鱼31.25(3.26%)、马面鲀19.88(2.07%)、拟沙丁鱼18.04(1.88%)、鲷类15.23(1.59%)、金枪鱼13.60、白姑鱼10.94、鳓鱼9.50、大黄鱼8.92、黄姑鱼7.52、石斑鱼6.79、鳕鱼2.46。 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 一.种的定义 鉴别一种鱼要从“形态”和“生理特征”两方面结合进行,从形态学角度,不同种间往往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个别变异、年龄差异、地理位置等情况,造成同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亚种是种以下分类阶元,又是种类繁殖单位,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分布上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地方性种群,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相邻的亚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 品种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经人类选择培育而将能适应一定的自然、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品和品质上符合人们的需求,如鲤鱼有镜鲤、荷包鲤等品种。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地点的种群在形态、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特别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模式标本 属、科、目、纲、门、界 在书写时,门、纲、目、科、属之第一个字母用大,种名第一个字母用小写。定种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果两个人合定一种,则在两个人的名字之间写一个et或&表示“和”的意思。 属:是一个聚合的分类学单元,包括一群相似或相关的种,它包括一个或一群推测起来在系统发育方面具有共同起源的种,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 目---Formes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亚目----oidei or oidea 鲤亚目----Cyprinoidei 总科---- oidae 科---idae 鲤科Cyprinidae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脊椎动物中,鱼类在种的数量上占优势。目前世界上有鱼类2万多种,其中圆口纲占%,软骨鱼纲占%,硬骨鱼纲约占%。我国近产2831种,分隶于43目,282科,1077属。圆口纲4种,软骨鱼纲162种。硬骨鱼纲2655种。其中海水鱼纲约72%,淡水鱼约28%。这么多的鱼,要全部认识,的确是个问题,所以,为了有利于鉴定和分类工作,必须对这些鱼类按照系统演化的规律加以分门别类。 所谓鱼类的分类和其它动物一样,是以形态生理、生活习性、胚胎发育、遗传等各方面的异同之处,找出它们的血缘关系,然后再分门别类,给每一个类群一个分类位置和适当的名称,这样排列成了一个自然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鱼类分类学。 目前鱼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还有鱼体外部和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口的位置、形状、牙齿的形状,幽门垂等)。为了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还要了解鱼类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分布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节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阶元和命名法 鱼类分类阶元和其它生物一样,在脊索动物门下分为纲、目、科、属、种六个基本分类阶元。 一、种的概念 种又称物种,它是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分类阶元。它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一)属的概念:它是一个聚合的分类阶元,是包括了一个种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于共同祖先的物种,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即属的特征。分布局限于一个大陆或相邻的大陆,属与属之间有明显的间断。 (二)科的概念:它是比属更高一级的分类阶元。它由一个属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共同祖先的属组成。科有它的共同特征,科与科之间有明显的间断。它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三)目、纲、门的概念:它们是科以上的分类阶元。是分类系统中最稳定的分类阶元。相关的科归为一个目,相关的目归为一个纲,相关的纲归为一个门。 为了确切的确定一个种的分类地位,往往在上述的6个基本分类阶元之间增设了总级或亚级,如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举例说明:鲤的分类位置——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总目,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鲤亚科,鲤属,鲤。 三、命名法:由于各地区的语言和方言不同,所以,同一种鱼,却名称不相同。会出现同物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如同物异名:真鲷在水分称加吉鱼,而浙江称铜盆鱼。同名异物:白鱼有些地区代表白鲢,有的地区代表翅嘴红鱼白。为了知识交流以及避免文字上的误会,所以国际上采用了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 (一)双名法:对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采用双名法,即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所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名在后,全部小写,另外在学名后面加上定种人的姓名(凭记名),第一个字母也是大写。如鲤的学名即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若发现新种时,在凭记名方面属上或,若新种尚不能确定,则在属名后加sp。 (二)三名法:即亚种的定名法,由属名加种名+亚种名+凭记名。如果为亚属,则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如刺鱼巴

2006鱼类学复习题

鱼类学习题 一、概念题 形态学部分: 脂眼睑瞬褶与瞬膜角质鳍条与鳞质鳍条分支鳍条与不分支鳍条假棘与真棘鳍式与鳞式鳃盖骨系鳃上器官罗伦氏器动脉圆锥与动脉球年轮棱鳞盾鳞板鳃栉鳃半月瓣纹状体胎生螺旋瓣卵胎生侧线鳞及鳞式韦伯氏器鳃盖骨系咽上器官鳃上器官喉鳔类与闭鳔类肾小体裸卵巢被卵巢卵生卵胎生胎生罗伦氏器 生态学部分: 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产卵场生殖周期洄游产卵洄游索饵洄游性成熟系数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越冬洄游 PNR 次要食物喜好食物雌雄同体临界期分批产卵生态金字塔洄游鱼类与定居鱼类年轮与副轮生殖轮幼轮稚鱼期性逆转雌雄同体饵料系数生殖群体(产卵群体)一次性产卵分批产卵肥满度及肥满度系数喜好食物与替代食物食物充塞度及食物充塞度指数摄食率摄食节律 二、选择题 上颌中间有显著缺刻() A鲱 B鲥 C鳓 D斑鰶 具皮肤血管系统() A金枪鱼亚目 B鲭亚目 C鲈亚目 D鳚亚目 有脂眼睑() A海鲢 B大海鰱 C遮目魚 D鲥 下咽齿2行、栉齿状()A青鱼 B草鱼 C鳡 D赤眼鳟 腹鳍内侧有鳍脚 ( ) A鰟鲏 B鲨鱼 C鲇 D黄颡

两眼在身体的右侧 ( ) A牙鲆 B木叶鲽 C舌鳎 D斑鲆 有喉板 ( ) A海鲢 B香鱼 C鲑鱼 D小沙丁鱼 头颅黏液腔发达 ( ) A石鲈科 B石首鱼科 C鲷科 D大眼鲷科 脂眼睑发达( ) A鮻B鲻C棱鮻D大棱鮻 具有咽上器官 ( ) A雅罗鱼亚科 B鲤亚科 C鲢亚科 D野鲮亚科 吻通常呈管状 ( ) A刺鱼目 B鲻形目 C银汉鱼目 D鳕形目 侧线上全部被棱鳞 ( ) A沟鲹 B大甲鲹 C竹甲鲹 D蓝圆鲹 食道有侧囊 ( ) A带鱼亚目 B鲭亚目 C鲳亚目 D刺鳅亚目。 背鳍前方1硬棘() A六鳃鲨目 B虎鲨目 C真鲨目 D须鲨目 颏下有4个明显的小孔 ( ) A黄姑鱼 B鮸鱼 C白姑鱼 D小黄鱼 产漂浮性卵()A真鲷 B太平洋鲱鱼 C海鲶 D鲢 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化()A罗非鱼 B刺鱼 C细条天竺鱼 D锦鳚 眼有瞬膜或瞬褶 ( ) A虎鲨目 B鲭鲨目 C须鲨目 D真鲨目 胸鳍上部有游离的丝状鳍条 ( ) A刀鲚 B黄鲫 C日本鳀 D鲥鱼 背鳍后方有脂鳍 ( ) A黄颡 B泥鳅 C鲇 D胡子鲇 鳞埋于皮下,呈席纹状排列 ( ) A星康吉鳗 B海鳗 C黄鳝 D鳗鲡 体不对称,两眼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 ( ) A鲽形目 B鮟鱇目 C鲀形目 D鲉形目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中间有明显缺刻 ( )

鱼类学习题

名词解释 1.侧线鳞:真骨鱼的体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穿过的鳞片,叫侧线鳞、2.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一种固定格式。 3齿式:齿式是用来描写硬骨鱼的齿的行数和每行的颗粒数 4.动脉球; 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指硬骨鱼类的心脏从心室前方发出的动脉干(腹大动脉)起始处的球状肥厚部。) 与心脏的心室相通 不能搏动 硬骨鱼类具有。 5.动脉圆锥:软骨鱼类的心脏最前端有一个肌肉质的圆锥状结构 6.螺旋瓣: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小肠的肠壁向肠管腔内突出螺旋形的褶膜,称为螺旋瓣 7.拟态: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 8.鳍脚; 由雄性软骨鱼类腹鳍变异成的适应体内受精的交接器。 9,伪腮:伪腮是一退化的腮,不生长在鳃弓上,多无呼吸功能。但可见鳃丝状构造,故称为伪腮。 10.头环;鱼类头部血围成的环 11.鳍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是鱼类分类上的鉴定标准之一 12.咽齿:着生于鳃弓上 二.鱼类代表体型及代表种? 纺缍形——从体轴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如鲤、金枪鱼等。最常见的体形,游泳快。 侧扁型头尾轴较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即变成短而高的侧扁形。其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团头鲂、长春鳊、乌鲳、银鲳等。 平扁形——鱼体背腹轴缩短,左右轴特别延长,成为背腹扁平左右宽阔的平扁形。如鮟鱇、棘茄鱼、鳐、魟等。多生活于水底层,运动较迟缓 棒形(鳗形)——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特别缩小,而且二者几乎相等,形如一条棍棒。如黄鳝、鳗鲡、烟管鱼等。多潜伏于水底泥沙中,适于穴居或在礁石岩缝中活动。 三.分类依据: 1.侧线鳞的数目、大小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齿的形状,大小数目,利钝和排列情况随鱼的种类而异,齿的着生位置,形状 等常作为分类标志 3.须→具味蕾,辅助觅食。位置、形状、数目、长短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鱼类的骨骼系统》

《鱼类的骨骼系统》 骨骼的分类 ?1、鱼类的骨骼按其性质来分,有软骨和硬骨(软骨化骨、硬骨)。 –软骨──圆口类、软骨鱼类,由生骨区产生的软骨细胞,形成软骨,并终生保持软骨阶段。 –软骨化骨──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域内,经过骨化作用,逐渐代替了软骨而成的硬骨。 –膜骨──真皮和结缔组织等,由于硬骨细胞的作用,直接骨化不经过软骨阶段而成的硬骨。 ?2、鱼类的骨骼按着生部位来分,有三大部分: –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肋骨--内骨骼 –附肢骨骼:肩带、腰带、支鳍骨--内骨骼 –皮骨:鳞片、鳍条、鳍棘──外骨骼 第一节中轴骨骼 –鱼类各部分的骨骼数目很多,低等与高等的不同种数目也不同,现仅以白鲢为例介绍各部分的骨骼名称、主要结构。 一、头骨 ?鱼类的头骨可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脑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上部,用来包藏脑及嗅、视、听等感觉器官。 –咽颅──也称脏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下部,呈弧状排列,包围着消化道前端(口咽腔及食道前部)的两侧。 (一)脑颅 –白鲢的脑颅骨片有五十余块,按各骨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嗅区 –包括:鼻骨2块,前筛骨1块,中筛骨1块,侧筛骨2块,犁骨(锄骨)1块。 ?2、眼区 –包括:额骨2块、眶蝶骨2块、翼蝶骨2块、副蝶骨1块、围眶骨(眶上骨2块、眶下骨16块)。 ?3、耳区 –包括:顶骨2块、蝶耳骨2块、翼耳骨2块、上耳骨2块、前耳骨2块、后耳骨2块、鳞片骨2块、后颞骨2块。?4、枕区 –包括:上枕骨1块、外枕骨2块、基枕骨1块。 (二)咽颅 –咽颅又称咽弓,一般有七对咽弓,第一对为颌弓,第二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为鳃弓。 ?1、上颌区 –包括:前颌骨2块、上颌骨2块、翼骨2块、中翼骨2块、后翼骨2块、方骨2块、腭骨2块。 ?2、下颌区 –包括:齿骨2块(膜骨)、关节骨2块(软骨化骨)、前关节骨2块(膜骨)、隅骨2块(膜骨)、米克尔氏软骨2块(软骨)。 ?3、舌弓区 –包括:间(茎)舌骨2块、上舌骨2块、角舌骨2块、下舌骨2块、基舌骨2块、续骨2块、舌颌骨2块、尾舌骨1块、前鳃盖骨2块、主鳃盖骨2块、间鳃盖骨2块、下鳃盖骨2块、鳃条骨。 (二)咽颅 ?4、鳃弓区 –包括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基鳃骨,均为软骨化骨。 –鳃弓有五对,每对鳃弓从上而下由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及基鳃骨组成。其中基鳃骨单一条状,其余各骨左右对称。 –第五对鳃弓在所有的真骨鱼类中变化甚大,通常叫咽骨(下咽骨)。在鲤科鱼类第五对鳃弓变成一对大骨片,也为咽骨(相当于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上长有咽喉齿(下咽齿)。 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头骨比较 ?软骨鱼类 –完全为软骨,没有骨片分化,由整块软骨构成,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原始颅骨状态,故又称原颅。 –1、全部为软骨 –2、上颌由腭方软骨组成 –3、下颌由米克尔氏软骨组成

鱼类学形态习题部分

鱼类学形态习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01.侧线鳞 02.拟态 03.膜骨 04.软骨化骨 05.幼鱼 06.口腔瓣鳃盖瓣 07.红腺 08.头肾 09.陷器 10.颊部 11.喷水孔 12.鳍 13.鳍褶 14.软条 15.鳞棘基板 16.生骨区 17.咽颅 18.幽门盲囊 19.板鳃类与真骨鱼类 20.背中沟 21.漏半 22.吸盐细胞 23.脑垂体 24.鱼类形态学 25.奇鳍与偶鳍 26.咽上器官 27.循环系统 28.血清 29.性逆转 30.卵生 31.韦伯氏器 32.咽骨 33.鱼类学 34.尾柄 35.颐部 36.腹棱 37.硬刺 38.软鳍鱼类39.环片 40.角质鳍条 41.棱鳞 42.侧线鳞 43.栉鳞 44.珠星 45.鳞焦 46.外骨骼与内骨骼47.脊柱与脊椎 48.红肌与白肌 49.消化与吸收 50.口腔齿与咽喉齿51.呼吸瓣 52.鳃栅 53.喉鳔类与闭鳔类 54.鳃片与鳃小片55.鳃间隔 56.半鳃与全鳃 57.动脉球与动脉园锥 58.动脉与静脉 59.肾单位 60.裸卵巢与被卵巢 61.主性征与副性征 62.婚配色 63.背根与腹根 64.内分泌腺 二、填空题 01.软骨纲可分为____和____2个亚纲. 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_____. 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_____. 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 05.鳍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 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_________. 07.鱼类的表皮为多层的____可分为____和_____两部分. 08.鱼类的鳞片可划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其中_____和牙齿是同源结构. 09.鱼类的颜色主要来自____,包括____和_____三种. 10.鱼类的发光器由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11.硬骨鱼类的脑颅按各部分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域. 12.鱼类的脊柱骨按着生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两类. 13.硬骨鱼类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柱体的两侧有4对外骨,由前向后依次为____,____,_____,及____. 14.鱼类的肋骨是____,可分为____和____两类. 15.尾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16.肌肉的基本单位_____,一般都成长方形,又称为_____. 17.鱼类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组成. 18.咽齿是着生在____上的牙齿. 19.鲤科鱼类咽齿的_____,______,_____该鱼类的重要分类依据. 20.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 21.胃位于食道的____,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____,植食性鱼类的肠较____,杂食性鱼类的肠则_. 23.一般鱼类都有____对全鳃.每一鳃弓的两个鳃片中间被一个____分开. 24.一般认为伪鳃与_____是同源的,其功能认为与_____的排泄有关. 25.鳔的后背方面军有一较薄的_____,它是_____区. 26.血球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27.板鳃鱼类的淋巴系统只有_____,没有_____和_____. 28.肾脏是鱼类主要的_____,它起源于中胚层的_____.

904 鱼类学与淡水生态学考试大纲

904 鱼类学与淡水生态学考试大纲 鱼类学部分 一、考查目标 鱼类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鱼类形态结构特征、分类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鱼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考生应掌握鱼类形态和分类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了解重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和填图15分(每空0.5分);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检索表的编写10分(每题10分)。 共计75分。 2、内容结构 形态部分(40%)、分类部分(30%)、生物学部分(30%)。 三、考试内容 1、形态部分 1) 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常用测量指标,以及基本专业术语。 2) 鱼类皮肤的基本形态结构,衍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形态结构。 3) 硬骨鱼类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韦伯氏器的组成与功能。 4) 鱼类肌肉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功能,发电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5)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6) 鱼类鳃的基本构造,辅助呼吸器官的类型,鳔的构造与功能。 7) 鱼类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8) 鱼类泌尿生殖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各器官的功能,渗透压的调节机理,鱼类的生殖方式。 9) 鱼类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10)鱼类感觉器官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11)鱼类主要内分泌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2、分类部分 1)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类的基本方法。 3) 鱼类分类系统的结构体系。 4) 检索表的编写与应用(鲤形目或鲈形目)。 5) 圆口纲及代表种的主要特征。 6) 软骨鱼纲及各亚纲、总目、目、科、属、代表种的主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7)硬骨鱼纲及各亚纲、总目、目、科、属、代表种的主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3、生物学部分 1)鱼类的生活史、发育期和寿命;年龄鉴定的方法;生长的基本特性。 2)鱼类食性的类型;食性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日粮和饵料系数的应用。 3)鱼类的性腺、产卵群体、繁殖策略、繁殖方式、繁殖行为;鱼类早期生活史。 4)鱼类与环境的关系;洄游的机制;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影响。 参考书目: 《鱼类学》,谢从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鱼类学(形态学)复习题

鱼类形态学(ZLN) 一、名词: 鱼的定义:指一群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类体被鳞片,鳔大都存在。 侧线鳞(鳞式):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咽齿(齿式):着生在鳃弓上的,称为咽齿。P 76 鳍式:鱼类的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特别是背鳍和臀鳍,是鱼类分类学上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要记载其数目,即鳍式。P 21 膜骨:在膜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直接骨化而成,中间越过软骨阶段,所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软骨化骨:由软骨直接骨化而来,这位骨骼称为软骨化骨。 软条:鳞质鳍条可分成末端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分支鳍条,及末端不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不分支鳍条。这两种鳍条统称为软条。 真骨鱼类:硬骨鱼纲、辐鳍亚纲中除了软骨硬鳞下纲和全骨鱼下纲以外的的其他鱼类,它包括绝大多数现生鱼类。 性逆转:在同一个体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不同的性别,通常首先出现雌性,即第一次性成熟时为全雌,以后全为雄性,如石斑鱼、黄鳝先雌后雄 韦伯氏器: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婚姻色:是一种副性征,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的色彩称为婚姻色,一般雄性个体较明显,如鳑鲏、马口鱼等。

珠星:局部地区的表皮细胞的变形物。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内耳:软骨鱼类脑颅后方两侧隆起为耳囊,内藏听觉平衡器官,内耳。 突触:轴突在本身末端分成细枝,与另一神经原的树突相接触处,称为突触。 头肾:在真骨鱼类成体中,一般残存于围心腹腔隔膜的前背方,称为头肾: 陷器:丘状感觉器又称为陷器。一种皮肤感觉器,其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 幽门盲囊:许多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盲囊状突起,称幽门盲囊。 反射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原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二、概念比较: 栉鳞与圆鳞P 33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躯椎与尾椎P51 躯椎: 椎体、髓弓、髓棘(棘突)、椎体横突和肋骨相关节 尾椎:由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所组成 红肌与白肌P67 红肌:位于躯干表面,水平肌隔上下方附近的肌肉,它的颜色暗红色,脂肪含量高,称作红肌。 白肌:构成大侧肌的最主要/体积最大的肌肉。由宽纤维组成,不含脂肪和肌红朊,所以颜色淡白。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一、应掌握的概念 1.大黄鱼在分类上属于----门,----亚门,-----纲,------目,------科。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3.鱼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 又称单鳍(impaired fin)。为水生脊椎动物中沿身体正中线生长的鳍。奇鳍并不成对,为背鳍,尾鳍,臀鳍 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腺及----腺两类。 7.鳞片类型。 8.脊柱作用。 9.尾鳍类型 10.肌肉的基本单位。 11.鱼类的肌肉分类 12.鱼类消化管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14.胃组织的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 17.血球组成。 18.鱼类的泌尿器官,起源 19.鱼类的精子形态结构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22.鳔由分泌气体,由吸收气体。 23.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 24.圆口纲 25.软骨鱼纲 26.硬骨鱼纲 27.目前常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 28.鳍式 29.珠星 30.侧线鳞 31.头肾 32.裸卵巢 33.被卵巢 34.性逆转 35.种群 36.双名法 37.幽门盲囊 38.韦伯氏器 39.米勒氏器 40.鱼类的主要特征 41.鱼类的体色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物学意义? 42.鱼类发光有何生物学意义? 43.圆口类、软骨鱼类和真骨鱼类的鳃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44..简述鱼类动脉循环的主要途径。 45.鱼类的脑神经有哪些?各属何种类型? 46.鱼类侧线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机理如何? 47.鱼类的年轮形成?影响因素? 48.鱼类的生长有哪些特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有哪些? 49.年轮形成的实质是什么?试述鳞片上的年轮、副轮、幼轮和生殖轮形成的 原因和鉴别特征。 50.pH对鱼类的影响有哪些? 51.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 52.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 53.网箱养鱼能获得高产的生态原理何在? 54.鱼池巡塘要在傍晚及清晨的生态原理何在? 55.鱼类洄游的类型和影响洄游的因素

水产鱼类学名词解释

形态部分 圆口类: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也称为骨质鳍条)脂鳍: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鳞棘:盾鳞中,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向身体后方的部分为鳞棘。 基板:盾鳞中,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板。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的侧线所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上鳞:从背鳍为起点的鳞片,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片,称为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从腹鳍为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或臀鳍为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向斜上方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称为侧线下鳞。 纵列鳞:自鳃盖后方沿体侧中部直到尾鳍基中部的鳞片。 横列鳞:体最高处或背鳍起点斜数到腹部正中的鳞片。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珠星(追星):有些鲤科、鳅科鱼类的雄鱼,在繁殖期间由于由于生殖腺的刺激,在头部和鳍部出现了许多粒状的由表皮角质化而形成的,生殖完毕即自行消退。 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鱼类学实验—鱼类外部形态

实验一:鱼类外部形态 一、实验目的: 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鲤、解剖盘、直尺、圆规、镊子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鲤鱼(或鲫鱼)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 2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 3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 画出鲤鱼的外观图,记下测量所得的鲤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等,并在图形上表示出来。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 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 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分类部分总复习

第二篇鱼类的系统分类 第十二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一、鱼类分类学的三大基本任务 1、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 2、建立分类系统 3、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和演化 二、双名法 1、概念:林奈提出,每一个物种的学名都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2、规定: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种名一律小写,亚种名在种名后;学名 后面要写上定种名人的姓,若有错误修改后,修改后的命名人的姓氏要加括号。 如: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鲹:Caranx(Atule) djedaba (Forsskal) 3、字尾 未知种 SP 多种 spp 新种 n.sp 三、模式标本 1、正模标本(模式标本):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 2、副模标本:查看过比对过的标本。 3、统模标本:未选出正模标本的一批标本。 四、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形态部分中的蓝色字体)(答题时具体一点) 目前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还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 1、可数性状: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等数目 2、可量性状: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等的长度 3、鱼类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口的位置和形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五、性状标图

六、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标本采集时,不同大小不同性别的个体,以25~50尾为宜。 2、挂上标签布或竹条。 3、记载每条鱼的产地、日期、渔具、渔法、生活习性以及体色、主要特征等,特别要对每条鱼新鲜时的 色彩做详细记载。 4、用清水将鱼洗干净,进行固定,要向鱼的腹腔内注射浓度稍高的福尔马林溶液以防内脏腐败。 七、三种检索表 对选并靠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比较常用)、退格检索表 八、拉斯分类系统(记住纲、亚纲、总目的名称和目的个数) 纲I:软骨鱼纲 亚纲I:板鳃亚纲 总目I:侧孔总目(鲨形总目)下有8个目 总目II:下孔总目(鳐形总目)下有5个目 亚纲II:全头亚纲下有1个目 纲II:硬骨鱼纲 亚纲I:肉鳍亚纲(内鼻孔亚纲) 总目I:总鳍总目下有1个目 总目II:肺鱼总目下有2个目 亚纲II:辐鳍亚纲 总目I:硬鳞总目下有4个目 总目II:鲱形总目下有6个目 总目III:骨舌总目下有2个目 总目IV:鳗鲡总目下有3个目 总目V:鲤形总目下有2个目 总目VI:银汉鱼总目下有3个目 总目VII:鲑鲈(副鲈形)总目下有2个目 总目VIII:鲈形总目下有10个目 总目IX:蟾鱼总目下有4个目 第十四章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掌握纲、亚纲、总目特征及目的个数) 基本特征: 1、内骨骼全为软骨 2、外骨骼表现为盾鳞或棘刺或退化消失(体表光滑) 3、每侧具有5~7个鳃裂,各自开口于体外;或具4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具一总鳃孔。 4、雄性具有鳍脚 5、肠短,具螺旋瓣;无鳔 6、尾为歪型尾 7、卵大而数少 8、鼻孔腹位 一、板鳃亚纲(下有2个总目,13个目) 基本特征: (1)鳃裂5~7个,各别开口于体外

鱼类学简介

《鱼类学》课程简介 我国有关鱼类研究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殷朝,已有我国养鱼的记载。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的研究范围愈来愈广,并分出了一些分支学科,主要的有下列一些方面: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和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是以古鱼类学、形态学、发生学及动物地理学为基础,在海洋、湖泊及江河水库的调查、捕捞、养殖等工作中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 〈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经济鱼类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如从广义的范围来讲,鱼类学还可以包括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等。鱼类研究的发展与渔业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长达18000多km漫长曲折的海岸线,还有5000多个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在内陆还有纵横交叉的大小湖泊和河川,在那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鱼类资源。 鱼类学是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仅是学好鱼类生理学、鱼病学、鱼类增养殖学等课程的基础,而且部分课程内容直接与渔业生产有关,是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掌握鱼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熟悉常见鱼类和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问题、提高增养殖效果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鱼类生理学、鱼类遗传育种学、鱼病学、鱼类营养与饲料学、池塘养鱼学、大水面增养殖学等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鱼类学知识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三者的结合,使学生得到鱼类生物学研究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能够独自准确观测样本,整理、分析有关数据,解决一些与渔业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已归纳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鳃耙:与鳃丝相对的鳃弓外侧的细长骨质突起 脂鳍:位于背鳍后方正中央的无鳍条的肉质突起 腹棱:位于腹部由肛门向前到腹鳍基部或胸鳍基部的刃状皮质棱起 齿式:鱼类的齿由颌生齿和咽喉齿两类,通常用下咽齿 的数目和排列方式表示齿式。如 2 ? 3? 5表示单侧下咽骨上咽喉齿的排列方式 倒刺:背鳍起点前方一根向前横卧的硬刺(如倒刺鲃属 鱼类) 体轴:鱼类的身体与其他动物一样,一般都是左右对称并且是三维的,鱼类有三个体轴:头尾轴(主轴) 、背腹轴(纵轴) 、左右轴(横轴) 棘:每枚鳍条都是完整的,非左右两半组成,鳍条本身不分节;棘有坚硬和柔软的两种 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而坚硬,末端不分支 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分支 不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不分支 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 达式 二、简答 1. 列举鱼类可数性状和可量可比性状(每种至少五项) 答:(1) . 可数性状:背面胸鳍鳍条、腹面腹鳍鳍条、背鳍鳍条、臀鳍鳍条、脊椎骨数、侧线鳞数等 (2) . 可量可比性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吻长、尾柄长等 2.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体轴。答:鱼类的身体和其他动物一样,一般都是左右对称且三维的,鱼类具有三个体轴:头尾轴(主轴) 、背腹轴 (纵轴)、左右轴(横轴) 3. 列举鱼类的体形,并简要说明每一类的特点。 答:鱼类的体形分为5种,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圆筒形和其他形 (1) . 纺锤形:尾柄粗壮,游泳迅速,洄游距离较远,体色始中,背部色深,腹部灰白,眼大,视野良好 (2) . 侧扁形:尾柄短、扁,移动速度慢,洄游距离短,体色浅,银白色,背腹色泽差异小 (3) . 平扁形:激流底栖生活,腹鳍平展,有吸盘,体色深,背腹色泽差异明显,除少数种类外(鲟、铜鱼)多为定居鱼类,眼小,辅助感觉器官发达 (4) . 圆筒形:生活环境复杂,鳞片无或细小,食性杂 (5) . 其他形:身体外部形态发生次生变化,部分器官退化或加强,种类较少 4.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鳍条。 答: (1) . 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而坚硬,末端不分支 (2) . 棘:每枚鳍条都是完整的,非左右两半组成,鳍条本身不分节;棘有坚硬和柔软的两种 (3) . 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分支 (4) . 不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不分支 5.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鳍。 答: (1) . 背鳍:维持身体直立 (2) . 臀鳍:运动和平衡 (3) . 尾鳍:推进和转向作用 (4) . 胸鳍:平衡作用 (5).腹鳍:平衡作用

鱼类学实验指导

武汉工业学院实验指导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一:鱼体外部形态测量 一、实验目的: 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鱼类外部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特点;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鲫、解剖盘、解剖刀、直尺、镊子 三、实验内容: 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 1. 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 峡部,喉部,眼间隔 2. 测量鲫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 3. 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 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 1.绘出鲫鱼体轴,并用表格列出体轴的测量值。 2.画出鲫鱼的外观图,在图上标出鲫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的位置,并用表格列出上述测量的数据。附鱼类各部分名称 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 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鱼类分类系统

文昌鱼目 文昌鱼科 偏文昌鱼科无颌上纲盲鳗纲 盲鳗目 盲鳗科 十鳍甲纲 头甲纲 七鳃鳗目 七鳃鳗科 有颌上纲十盾皮鱼纲软骨鱼纲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 六鳃鲨目 皱鳃鲨亚目 皱鳃鲨科 六鳃鲨亚目 六鳃鲨科 虎鲨目 虎鲨亚目 虎鲨科 鼠鲨目 锥齿鲨科 剑吻鲨科 鲭鲨科 鎕鲨科 大口鲨科 姥鲨科 长尾鲨科 须鲨目 须鲨亚目 须鲨科 橙黄鲨科 鲸鲨亚目 鲸鲨科 真鲨目

猫鲨科Scyliorhinidae 皱唇鲨亚目Triakoidei 拟皱唇鲨科Pseudotriakidae 须皱唇鲨科Leptochariidae 原鲨科Proscylliidae 皱唇鲨科Triakidae 真鲨亚目Carcharhinoidei 真鲨科Carcharhinidae 双髻鲨亚目Sphyrnoidei 双髻鲨科Sphyrnidae 角鲨目SQUALIFORMES 角鲨亚目Squaloidei 角鲨科Squalidae 铠鲨科Dalatiidae 棘鲨科Echinorhinidae 锯鲨目PRISTIOPHORIFO-RMES 锯鲨亚目Pristiophor0idei 锯鲨科Pristiophoridae 扁鲨目SQUA TINIFORMES 扁鲨亚目Squatinoidei 扁鲨科Squatinidae 鳐形总目BA TOMORPHA 锯鳐目PRISTIFORMES 锯鳐科Pristidae 鳐形目RAJIFORMES 犁头鳐亚目Rhinobatoidei 圆犁头鳐科Rhinidae 尖犁头鳐科Rhynchobatidae 犁头鳐科Rhinobatidae 团扇鳐科Platyrhinidae 鳐亚目Rajoidei 鳐科Rajidae 无鳍鳐科Anacanthobatidae 单鳍鳐科Arhynchobatidae 若鳐科Pseudorajidae 电鳐目TORPEDINIFORMES 电鳐科T0rpedinidae 单鳍电鳐科Narkidae 无鳍电鳐科Temeridae 鲼形目MYLIOBATIFORME8 鲽亚目Da8yatoidei 扁鲽科Urolophid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