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

百成翡翠高层商住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武冈百成翡翠高层商住楼工程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建筑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武冈市新东路与邵武路交汇处,东临邵武路,南临新东路,西靠市机动车检测站,

北临进检测站专用路。拟建建筑物地下两层,地上为28层(共3 幢),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2 层。

承台底板基础。

(二)基坑工程概况

1.基坑概况

地下室基坑呈发扇形,长约150m,宽约25m,基坑开挖较深,大面积开挖深度12.m。自然地面平整相对标高为-0.500m,地质勘察报告表明,地表有深4至7M的土层,以下是含有溶槽和溶洞的灰岩层。基坑开挖深度考虑到地梁垫层底(垫层厚200mm)标高为-11.000至-12.100M。

2.周边环境

拟建场地除北面进机动车检测站的专用路靠近基坑外,其它三方均距基坑均较远,对基坑的影响较小。但场地内有一些临时设施距基坑较近:基坑东侧为施工临时设施,距基坑开挖底边线约3.2m;基坑西侧围墙距轴线约

8.5m。采用钻机灌注桩和水泥搅拌咬合桩结合的支护方案。

二、基坑支护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开挖中注意发下事项:

1、在距基坑较远的原有建筑物上设立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观察点,在土方开挖和降水过程中,随时观测其变化,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向上回报并采取补救措施。

2、基坑四周严禁超过设计堆载,重车不得靠近基坑行使,钢筋堆放应距基坑4m之外。

3、为确保四周建筑安全,钻孔灌注桩和水泥搅拌咬合桩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从自然地坪往下,按1:0.3的坡度挖1.50m土方,坡面喷80厚C25砼,铁丝网片30×30,上下两排φ16@1500长500mm钢筋土钉锚固;桩顶至坡脚1.40m范围内(无压顶梁处)80厚C25砼。

工程周边采用水泥搅拌咬合桩,形成止水帷幕。距离建筑物较近的地方采用两桩结合,内排桩为水泥搅拌咬合桩,外排桩为钻孔灌注桩。根据地质报告,水泥搅拌咬合桩桩应打入粘土层,挡水效果

好,故取桩长4.5—8M,钻至岩石(自然地坪以下1.5m范围为空桩),桩径600mm兼做支护;C30

灌注桩(商品砼),桩位布置见附图。

钻孔灌注桩为了加强整体刚性,桩头设置压顶连梁(1000×500),采用C30商品砼。

4、为保证施工安全,土方开挖过程中进行锚杆加固处理。

5、由于基坑较宽,考虑中间增设砂管井(深10m)辅助降水。(节点见附图)

6、对于局部加深的电梯井位置,采用二次降水。

(一)水泥搅拌咬合桩

施工工艺及方法

施工准备及测量放样

搅拌咬合桩施工前,备齐施工机械机具和材料,接通电力,施工劳力进场,进行需施作喷浆作业地点的地面表皮清除,查明地下线路管道情况后进行场地平整,桩位放线,一切准备就绪后,进行搅拌桩作业。

1、场地清理:施工前,应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场地清理。清理后的场地应整平,填写报验单,经甲方技术负责人与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布桩图:开工前,根据施工设计图画出布桩图。布桩图报甲方技术负责人与监理工程师,确定验收确认后,方可施工。

3、测量放样:对于规划局提供的水准点,施工前会同甲方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

确认无误后使用。测量人员按施工设计图,进行搅拌桩桩位、原地面标高、孔口标高等有关测量放样工作,测量放样记录及布桩图等,应报请甲方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复核抽查,并填写测量放样报验单,经甲方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审查签认。

4、材料:搅拌桩施工采用加固料为水泥,其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出厂质保单及出厂试验报告,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劣质水泥。运到工地的加固料(水泥),应对水泥质量进行抽样检验,抽样试验频率根据规范要求及监理工程师意见定,一般要求每批量200吨最少抽检1组。试验结果报甲方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5、水泥土强度试验:施工前应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层位置,钻孔取出一定数量的试样土进行必要的软土物理性质、含水量、有机质含量试验和水泥土配合比强度试验,以验证软土的性质和设计的水泥土(搅拌桩)强度能否达到要求。试验结果均应及时以书面报告形式提

交甲方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审查核实。

钻机就位及调直

组装架立搅拌桩机。检查主机各部的连接,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粉喷系统各部分安装试调情况及浆罐、管路的密封连接情况是否正常,做好必要的调整和紧固工作,排除异常情况后,方可进行操作。浆罐装满料后,进料口加盖密封。安装钻机时,将钻机对准桩位,调平桩机机身以保证桩的垂直度。钻进

桩机调正后,启动主电机钻进,待搅拌钻头接近地面时,启动空压机送气。钻深由深度尺盘确定,其数值应等于设计加固深度和桩机横移槽距地面高度之和。

钻至设计标高

当深度尺盘达到预定数量后,停止钻机,钻头反转,但不提升,等待送料。送料

打开送料阀门,关闭送气阀门,喷送加固浆液。

提升钻头

确认加固浆液已到桩底后提升搅拌钻头,一般在桩底停滞2~4分钟,即可保证加固浆液到达桩底,

提升到设计标高时停止喷浆,停止喷浆深度应结合搅拌提升的速度确定。在尚未喷桩的情况下严禁进行钻机提升工作。

停止提升

打开送气阀门,然后关闭送料阀,保持空压机运转,搅拌钻头提升到桩顶时停止提升,在原位转动两分钟,以保证桩头的均匀密实。

重复搅拌

将搅拌钻头边旋转边向下钻至设计桩底深度,然后再提升出地面进行第二次搅拌。

停机

将搅拌钻头提升到地面以上,停止主电机,停止空压机,填写施工记录。桩机移位利用桩机液压系统,将桩机移到下一个桩位施工。

先实施水泥搅拌桩,喷浆量由桩底至管中心处,待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一个月以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二)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施工方法、程序

1、引点就位钻机就位前对桩位进行复测,施工时钻头对准桩位点,稳固钻机,通过水平尺及垂球双向控制螺旋钻头中心与钻杆垂直度,确保钻机在施工中平正,钻杆下端距地面10~20cm,对准桩位,压入土中,使桩中心偏差不大于规范和设计要求的10mm。

2、钻机成孔

施工过程中要求边旋转钻杆边清除孔边渣土,以防止提升钻杆时土块掉入,钻孔过程要用经纬仪校正垂直度(≤1%)。

3、混凝土

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在浇灌的同时保证其连续性,如因故间歇,其间歇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4、提钻压混凝土

泵送施工时,要严格控制钻杆提升速度,确保提钻速度与混凝土浇注速度相协调。提钻杆前,要求钻杆内的混凝土高度高出地面。同时,要计算每盘泵入混凝土方量,施工时通过混凝土泵送对钻杆产生的上顶力,调整提钻速度,保证钻杆及叶片对混凝土有一定的挤压作用。

5、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一般较长,为防止起吊时笼体变形,笼体下部应绑附钢管(沿主筋通长布置,间距为1.5

米)。下放钢筋笼之前,要做到调直、对中;起吊时,要合理布置吊点,吊起钢筋笼头部的同时人工抬起钢筋笼底部,吊直扶稳过程中,由技术人员远距离垂直双方向控制指挥,确保钢筋笼保护层为

50mm;钢筋笼依靠自重沉入混凝土中应连续,如遇下沉阻力过大,要及时拔出钢筋笼,重新成孔插入,钢筋下沉直至露出地面小于1m时,方可在端头以带配重的振动器振动压入,并用水平仪监控桩顶标高;

6、桩顶保护遇雨施工时,基坑要做好排水措施,桩完成后,并在28d后,方可开挖,并剔除桩

头超灌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三)锚杆加固

施工工艺:

1、抄平:自然地坪下约1.8米处做一道锚杆;再向下1.8米处做第二道锚杆。基坑四周抄测水平线,使锚杆在同一标高处。

2、搭设脚手架:用架杆在基坑内搭设,架杆立杆间距1.5米,立杆下垫多层板以防下陷,水平杆满铺架板。

3、钻孔:用水钻钻孔,孔径120mm,孔间距2m,天羽量贩较近处间距

1.1m。钻孔后用洛阳铲掏孔,第一道深12m,第二道深9m,夹角倾斜15度。

4、制作钢筋拉杆:用Φ25钢筋第一道长12m,第二道长9m。钢筋一端进行套丝,丝长20cm ,钢筋拉杆的锚固段使用定位器,定位器间距0.5m,两组定位器之间净距4m,钢筋拉杆的锚头要保证钢筋拉杆的受力均匀。

5、注浆:注浆的浆液为1:1水泥砂浆,采用42.5#水泥,注浆时加入早强剂。注浆压力达到0.3-0.5MPa。注浆管端距孔底20cm左右,待浆液流出孔口时,用水泥袋等捣塞入孔口,并用湿粘土封堵孔口,严密捣实,1-2天后再以2-4mpa的压力进行二次注浆,要稳压数分钟后待出口有水泥浆流出后注浆才结束。

6、槽钢连接:待砂浆凝固五天后,用14#槽钢与杆进行连接,用套筒拧紧箍牢。槽钢相互之间焊接牢固,槽钢背部空隙用C30细石砼塞紧。施工监测:

(1)锚杆支护的施工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支护位移、沉降的测量;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在支护施工阶段,每天监测不少于3 次;在支护施工完成后、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每天1 次。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总数不宜少于2个,其设在开挖边坡相对应的墙上。观测仪器宜用

精密水准仪和精密经纬仪。

(3)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

安全措施:

1、安全规定

1)派专人对边坡开挖进行看护,禁止车辆在开挖边坡上方停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如遇到雨天将工作面进行苫盖,避免雨水进入混凝土面与原状路基的接缝。

3)锚杆外端部的连接应牢靠。

4)注浆管路应畅通,防止塞管、堵泵,造成爆管。

2、喷射混凝土

1)喷射作业时,应专人负责,仔细检查接头喷射机等设备和机具,是否耐损,接头断开等不良现象,确保各种机具处于良好状态时方可进行。

2)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必须佩带防护用品。

3)当转移喷射地点时必须关闭喷射机喷头前方不得站人。

4)处理管道堵塞时喷头前不准站人,以防消除堵塞后突然喷出物料发生伤人事故。

5)为避免供料、拌合、运输、喷射作业之间的干扰,应有联络信号,喷射作业应由班组长按规定信号、方法进行指挥,以防因喷射手和机械操作人员联络不佳造成事故。

6)喷射混凝土后应经常注意观察,发现有变形和裂缝,及时支护和加固,必要时将作业人员撤

离到安全地带。后要上锁挂牌或专人看护。

二、轻型井点降水

1、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⑴、井点布设前,应先在基槽两端打直径不小于150mm的观察深井。基础先行挖土方3m后,井点在基坑四周密布,间距2.5m左右。(电梯井周围降水)

根据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地下水位应降至底板下500mm。根据降水漏斗的坡度大致为1:10的原则,井点深度必在底板下3m。

⑵、井点管施工工艺程序:放线定位→冲孔→安装井点管、用砂砾滤料、塞紧密实、上部填粘土

密封→铺设总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

⑶、井点管埋设,成孔用冲击式或回转式钻机成孔,孔径不得小于300mm,井深必须比垫层底深4m;必须用0.6m3水泵将井内泥浆冲洗干净,以便砂石沉压密实;井点管应慢慢插入井孔中央,使露出地面200mm,然后沿井管周围均匀倒入粒径5~30mm砂石并捣实,上部1.0m左右,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

⑷、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总管设在井点管外侧50cm处,铺前先挖沟槽,并将槽底整平,

将配好的管子逐根放人沟内,在端头法兰穿上螺栓,垫上橡胶密封圈,然后拧紧法兰螺栓,总管端部,

用法兰封牢。一旦井点管铺好后,用吸水胶管将井点管与干管连接,并用8号铁丝绑牢,用胶带缠紧,

软管两端均应涂抹封口胶严防漏气。一组井点管部件连接完毕后,与抽水设备连通,接通电源,即可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后方可使用,如压力

表读数在0.15~0.20MPa,真空度在93.3kPa以上,表明各连接系统无问题,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⑸、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

斗基本趋于稳定。

⑹、基础和地下构筑物完成并回填土时,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拔出可借助于倒链,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

⑺、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2、质量标准:

⑴、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⑵、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⑶、埋入地下的井点管及井点联接总管,均应除锈并刷防锈漆一道;各焊接口处焊渣应凿掉,并刷防锈漆一道。

⑷、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在55.3~66.7kPa,压力应保持在0.16MPa。

3、成品保护:

⑴.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人井孔内堵孔。

⑵.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⑶.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4、安全措施:

⑴.冲、钻孔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或钻具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⑵.已成孔尚未下井点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安全事故。⑶.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严格接地、接零和安全漏电保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

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5、施工注意事项:

⑴.成孔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可以空一井点,钻下一井点。井点管的滤水管部分必须埋入含水层内。

⑵.井点使用后,中途不得停泵,防止因停止抽水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淹泡基坑的事故,一般应设双路供电,或备用一台发电机。

⑶.井点使用时,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后又混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是否良好的尺度,一般应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表明管道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

壁感到振动。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井点管或拔出重新埋设。

⑷.在土方开挖后,应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底500mm以下,以防止地下水扰动地基土体。

三、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

达到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及设计要求。

2、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贯彻执行标准,在已通过国家认证中心贯标认证的基础上,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保证体系(附管理体系运行流程图),切实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使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

在施工过程中,以设计文件及现行规范标准为依据,通过对质量要素和质量程序的控制,切实落实质量责任制,项目经理部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部总工程师要对质量总负责,管生产的施工负责人必须管质量;项目部设安质部,并设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作业班组设兼职质量检查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各道工序“人、机、料、法、环”诸方面加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3、组织保证措施

3.1项目经理、工长、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机管员等管理人员,均为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较为丰富的同类型工程的施工及管理经验者,并持证上岗。

3.2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均具备相应的技术职称,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3.3新工人、变换工种人员和特种工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3.4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行培训。

3.5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每项工作均由专人负责。

4、质量管理制度

4.1技术交底制度

分项工程开工前,主管工程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对特殊过程必须编写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必须编写施工方案,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4.2工序交接检制度

工序交接检即:○1工种之间交接检。○2总包与分包间交接检。○3成品保护交接检。上道工序

完成后,在进入下道工序前必须进行检验,并经监理签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坚持做到:“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施工测量桩未经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4.3隐蔽工程签证检查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核,检查结果填入隐检表,由双方签字。隐蔽工程不经签证,不能进行隐蔽。

4.4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施工测量必须技术人员复核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保测量准确,控制到位。

4.5施工过程的质量三检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实行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工长负责组织质量评定,项目部质检员负责质量等级的核定,确保分项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

4.6严格执行材料半成品、成品采购及验收制度

原材料采购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精心选择合格分供方,同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按规定进行复试及见证取样,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采购的原材料进场必须由专业人员进场验收,核实质量证明文件及资料,对于不合格材质、证明不齐全的材料,不许验收进场,所有材料进场后应及时标识,确保不误用、混用。

4.7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计量员,各种仪器、仪表,如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磅秤等均按照《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进行定期标定,专人负责管理。

4.8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焊工、电工施工人员、测量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工长等均要经考核,必须持证上岗。

4.9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选派具有资质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各级质检工程师,负责质检工作。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必须经过质检员核查合格后方可上报监理。

4.10做好施工汇总的协作配合工作

为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实现,我们以真诚的合作诚意与设计、监理共同把好质量关,在施工过程中,教育施工所有人员,尊重和服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质量检查人员的监督和指导。

5、技术保证措施

5.1技术资料管理:

(1)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检查、督促有关人

员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使施工技术资料在时间、内容、数量三交接。

(2)执行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资料总负责制,并做到分级把关。

1)物资组负责提供钢材、混凝土等进厂原材料的材质说明。

2)技术组负责编制施工技术交底,提供原材料、半成品试验报告。

3)施工组负责提供质量评定、预检等原始资料。

4)安质组负责质量核定、预检、隐检的把关,严格按验评标准做到核定准确,签字齐全。

(3)严格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DBJ14-023-2004做到施工技

术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施工日志、试验报告、隐检记录、预检记录、质量评定记录在时间、内容、数量三个方面交接。

5.2工程测量

(1)施工测量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用的仪器和引测方法均应适应和保证测量

精度的要求,为保证工序之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测量工作要与施工现场密切配合,根据施工布置和工艺流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测量放线方案,并做好验线复核。

(2)测量仪器必须符合《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并在施工全过程中保

持仪器状态完好。

(3)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配合人员必须相对固定。

(4)钢尺使用时应铅直并用标准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校正。

(5)各种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5.3钢筋工程

要保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控制好材料关、加工下料关、绑扎成型关、验收关。

(1)钢筋进场必须有合格证并做好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对纵向受力钢筋核算其屈强比,

并执行见证取样的有关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

(2)认真熟悉图纸,明确节点要求,合理配料,保证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钢筋料表要经主管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加工;

(4)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施工人员按要求进行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按施工规范要求做好连接接头的检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等,必须保证正确,箍筋加

工应认真控制。钢筋绑扎前,认真做好弹线工作,保证钢筋位置、梁、柱截面尺寸准确,钢筋绑扎成型后,要求横平竖直,整洁美观。

(6)钢筋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

6、本工程所需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采购方针:计划合理,三比一算(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算成本),优选厂家,高质价廉,供货及时。

A、材料、构配件的检验

所进材料或构配件需在分承包方货源处验证时,要提前在合同或协议中明确验收方式。

所有进场的材料或构配件在进场时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构配件需具有厂家批号),需做复试的材料要按规定进行抽检。

预算人员根据图纸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施工预算,提出定额消耗材料要料计划表,施工员根据有关资料(含变更资料)编制人工、周转工具及其他要料计划表,交项目材料员。

材料部门根据要料计划,编制采购计划,列出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供应日期,有特殊要求的需写明,并报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由采购员实施。

月末材料部门编制“材料报耗表”,送财务及公司复核成本。水泥、钢材进场时由材料员进行外观检验及索要出厂合格证,试验员按标准取样复试。砂、石等地材由材料员逐车检验后,试验员取样复试。对在现场配置的砂浆等,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其他材料要每批证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规格、型号、外观、数量等,需做复试的必须做复试,并做验收记录。

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需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均要进行抽检。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则要进行全部检验。凡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四、安全生产措施

1、安全保证体系

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即由经理部、工程队、施工班组的各级第一责

任者组成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由安全组、工程队专职安全员、班组兼职安全员组成的安全生产监察体系。通过检查、评比、考核、奖惩等激励手段,使两体系按照有关安全施工规程和职责有效运转。

2、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工程现场负责人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本施工现场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

负具体领导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组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按时召开安全会议,及时传达安全信息。制止违章作业,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纪律教育;发生伤亡事故要及时上报,保护现场,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正措施。对所管工程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现场安装的电气、机械设备等安全防护装置,都要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不违章指挥,组织工人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工人不违章作业;认真消除事故引患,发生工伤事故要立即上报,保护现场,参加调查处理。

(2)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模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领导本班组安全作业;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有权拒绝违章指挥;班前要对所使用的机器、设备、防护用品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改进措施;组织班组安全活动日,开好班前安全生产会,发生工伤事故立即报告。

(3)现场专(兼)职安全生产责任制

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整理和保存好安全资料;做好安全宣传教育,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掌握安全生产情况,调查研究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组织安全活动和定期安全检查;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新工人、特种作业人员等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并报告领导处理;对违反安全技术劳动法规的行为,经说服劝阻无效时,有权越级上报。

3、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监督、安全教育和安全奖惩四项机制,实行风险抵压金制度,层层签订安全承包合同,对各级负责人员的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等指标逐级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立即兑现奖惩。

加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材料质量关。安全帽、安全带等用品必须是经劳动部门安全认证的指定厂家生产的产品。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明确各种统一的指挥信号,以防误听误视引发的安全事故。

遵守建设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服从其安全管理,加强与外部各方的协作,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施工场地每台钻机都必须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确保夜间安全施工。

(2)防火安全措施

工地设防火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三级防火责任制。

重点部位,建立安全制度,且制度上墙。

严格执行三级防火审批制度,落实监护人,实行“十不饶”制度。

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及安全措施

确定电源进线,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位置及线路走向。

电箱位置:电源从配电室引出,直接进入总配电箱;从总配电箱分别引出两路电源进入分配电箱。

线路走向:电缆采用五芯电缆埋地敷设,现场不准使用架空线,以保证施工安全及现场的整体美观。所有配电箱、五芯电缆、漏电开关均采用省市安全检查部门推荐产品,现场严禁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其它一般电器、电线、电缆要采用合格产品。

安全用电及安全措施:

A现场照明:施工现场的照明要安装在合适的地方,牢固可靠,灯罩的金属外壳要作良好的保护零线.照明灯要远离易燃物品,以免引燃.施工中的临时照明灯,要及时拆除,收好.现场照明灯线,要采用橡胶软线,不得使用护套线和花线.

B生活区和办公室的照明,要按正规室内照明走线安装,不得乱拉乱接. C接地与防雷要求:

接地:电源引入工地总配电箱后,要按照《规范》要求,对其零线进行重复接地做法见《规范》,接地电阻要不大于4欧,并分别引出工作零线(在总漏电开关的负载侧)和保护零线(在总配电箱保护

零线接线端子引出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不得混用。在各分箱处再作重复接地。接地线采

用10mm2以上的软铜线,并保证接确良好。接地装置、连接线及点要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连接可靠。

总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和保护零线做好良好的连接,导线不得小

于0.5mm2的铜线。

防雷:对现场施工用的钻机,做防雷接地保护,其接地装置可在重复接地使用同一接地体。防雷装置要定期检查,雷雨过后就注意对避雷保护装置(绝缘电阻、漏导电流、频放电压的大小等)巡视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4)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均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是否性能完好,并且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试运转。

对于打井设备、搅拌机等机械设备,要有专业人员负责安装、拆除,严禁无证上岗和违章操作。

机械操作人员都必须具有上岗证,进场后接受安全教育,施工技术人员在操作前要对机械工进行认真仔细交底,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抓好对汽车吊等大型垂直运输机械的管理,作业要设警戒区。钢丝绳达到报废标准一定要报废,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要停止运转。

武冈市建筑工程公司

2012年8月28日

精密测量与变形监测题目及答案

1、客运专线无渣轨道施工的高程控制网分为哪几级?应采用什么方法测量?其主要精度 指标是什么? 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_:线路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第二级为CPIII高程控制网—:CP川控制点水准测量可按本规范附录 F.2.1的矩形环单程水准网 或附录F.2.2的往返测水准网构网观测,精度: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附合于线路水准基 点,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对相邻 4个CP川点所构成的水 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川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 1mm,区段之间衔接时, 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 3mm,相邻CPIII点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第三级为轨道基准网(_GRN ):电子水准仪中视法,相邻点间相对点位中误差。平面精度w 0.2mm 高程精度w 0.1mm 2、轨道基准网之平面网的直接观测值是什么?如何得到轨道基准点在线路独立坐标系下 的坐标? 直接观测值:CPIII和GRP的站心坐标系的坐标,相邻自由测站之间搭接一定的GRP点, 联系CPIII点进行坐标转换从而转换为和CPIII点统一的坐标系统 3、客运专线无渣轨道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分为哪几级?各级控制网控制点的密度是一般是怎 么规定的? 第一级为框架控制网(CP0 ):沿线路每50km布置一个CPO点,为GPS三维控制网第二级为基础控制网(_CP I:)在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 )或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 基础上,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路平面控制网和轨道控制 网CP川起闭的基准。CPI网点间距为4km 第三级为线路控制网(_CPH):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 I )上沿线路附近布设,CPII网点间距为400~800m,为GPS 三等二维网

变形监测方案

绿园污水处理厂 顶管施工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概况 (2) 1.2监测项目 (2)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2) 2.2技术规程 (2) 3.监测实施程序 (3) 4.监测实施 (3) 4.1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3) 4.1.1水准控制网的设置 (3) 4.1.2监测点的埋设原则 (5) 4.1.3监测点的安设方法 (5) 4.1.4监测方法及精度控制 (6) 4.1.5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述 (7) 4.2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7) 4.2.1水位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7) 4.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布设原则 (8) 4.2.3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原则 (8) 4.2.4水平位移测点的埋设技术要求 (8) 4.2.5观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 (9) 4.2.6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概述 (12) 4.3基坑自身监测频率 (13) 5报警的处理方法 (14) 5.1报警值的设定 (15) 5.2报警的处理办法 (15) 6实施组织计划 (14) 7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15) 8人员组织实施 (16)

.项目概述 1.1概况 受0000000厂委托,00000000承担绿园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基坑沉降变形观测工程,管道位于:东湖大街、滏阳路、朝阳大街、长安路、和平路、等路段,管线总长度约12263米,共计92个深基坑,我公司在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成期间,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 1.2监测项目 本方案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在施工方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前提下,我方监测在对施工方监测进行校核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监测。 我方遵照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支护进行高精度监测,并从岩土工程专业的角度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向业主提供监测变形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提供建议,为施工安全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20021-2001,2009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变形监测考试资料

变形监测定义 是指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几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的目的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4)研究正常的变形监测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变形监测的意义 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观测,可以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变变形预报模型;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以及断裂带的应力积聚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大型特种精密工程以及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形监测的特点 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电位的变化 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现场巡视;环境监测;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周边监测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如何确定,有何依据 精度:1917年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第十三届会议上工程测量组提出: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的过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小的多。 周期: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影响因素确定。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2)完整性3)先进性4)可靠性5)经济性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 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 变形监测点的分类及每类要求 1)基准点:埋设再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外,尽可能长期保存。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个基准点,以便相互校核,确保坐标系统的一致。当确认基准点稳定可靠时,也可以少于3个,应进行定期观测。2)工作点:埋设再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的稳定,其点位由基准点定期监测。3)变形观测点:埋设再建筑物内部,0 变形呢监测点标石埋设后,应在其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一般不宜少于15天。 变行监测技术在哪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①自动化监测技术②光纤传感检测技术③C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④GPS在变形监中的应用⑤激光技术的应用⑥测量机器人技术⑦渗流热监测技术⑧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什么是垂直位移和沉降?建筑物沉降与哪些因素有关? 从词面来说,垂直位移能同时表示建筑物的下沉或上升,而沉降只能表示建筑物的下沉,对大多数建筑物来说特别是施工阶段,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特征和变形过程主要表现为沉降变化,因此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沉降一词。 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因素有:(1)建筑物基础的设计(2)建筑的上部结构(3)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 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有哪些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水准测量主要限差;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如何减弱i角误差对沉降观测结果的影响? 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水准仪i角误差;水准尺长与名义尺长不符2)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等强磁场的影响;温度和大气折光影响3)人为引起的误差 方法:减小i角误差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计差,又由于i角误差会受温度等影响,减弱其影响的有效方法是减少仪器受辐射热的影响;若i角误差与时间成比例地均匀变化,则可以采用改变观测程序(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方法减小i角误差影响。 精密水准测量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有哪些 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监测时,从工作基点开始经过若干监测点,形成一个或多个闭合或附合路线,其中以闭合路线为佳,特别困难的监测点可以采用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量。 要求: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水准测量主要限差;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测点布设原则与方法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监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水平位移监测常用的观测方法有 1)大地测量法2)基准线法3)专用测量法4)GPS测量法 交会观测方法有几种及什么情况用哪种方法 1)测角交会法:采用测角交会法时,交会角最好接近90°若条件限制,也可设计在60°~120°,工作基点到测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2)侧边交会法:r角通常应保持60°~120°,测距仔细,交会边长度a和b应力求相等,一般不大于600m;3)后方交会法 精密导线测量方法 1)边角导线法 2)弦矢导线法 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内容 1)粗差检查及处理2)点温度条件检查3)数据可靠性检查。 挠度及挠度观测及方法 定义:测定建筑物受力后挠曲程度的工作称为挠度观测。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

水工监测工变形观测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变形观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表示2个以上监测量的测值和测点位置之间关系的图形是()。( ) A.相关图 B.过程线图 C.分布图 D.散点图 2、对某项目进行仪器监测的频次,通常情况下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施工期、初蓄期、运行期 B.施工期、运行期、初蓄期 C.初蓄期、运行期、施工期 D.初蓄期、施工期、运行期 3、下列水平位移监测技术中,不是采用基准线的是()。( ) A.垂线法 B.视准线法 C.导线法 D.引张线法 4、下列关于视准线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测墩上应设置强制对中底盘 B.一条视准线只能监测一个测点 C.对于重力坝,视准线的长度不宜超过300m D.受大气折光的影响,精度一般较低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激光准直法是用于监测()。() A.纵向水平位移 B.横向水平位移 C.垂直位移 D.深层水平位移 6、()可为其他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提供基准点变形值。() A.引张线 B.倒垂线 C.激光准直 D.正垂线 7、下列关于水准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准点分为水准基点、起测基点和位移标点 B.对特大型混凝土坝,常需建立精密水准网系统,并力求构成闭合环线 C.工作基点一般采用国家水准点 D.一般在每个坝段都布置一个测点 8、()适用于坝基、边坡等部位岩体不同深度的变形监测。() A.沉降仪 B.几何水准 C.静力水准 D.多点位移计 9、测缝计是用于监测裂缝()。() A.长度 B.深度 C.走向 D.开合度 10、正常的沉陷过程线是()。() A.初期斜率较小,后期逐渐增大 B.初期斜率较大,后期逐渐平缓 C.以上两种都是 D.以上两种都不是

变形监测试题资料

1、冲击矿压大多数发生在巷道,采场则很少。 2、齐梁式支护是指悬梁端与工作面相齐,支柱排成直线状。 3、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称为伪顶。它随采随冒,一般为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 4、随着煤层倾角增加,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将逐渐变小。 5、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6、两帮移近量是指巷道沿腰线水平的减少值。 7、护巷煤柱保持稳定的基本条件是:煤柱两侧产生塑性变形后,在煤柱中央存在一定宽度的弹性核,弹性核的宽度应不小于煤柱高度的2倍。 8、当围岩表面和深部的相对变形量超过锚固剂的极限变形量以后,工作锚固力丧失。但由于已破坏的锚固剂仍具有残存粘结强度,钻孔围岩、破坏的锚固剂、锚杆杆体之间存在摩擦力,称为残余锚固力。 9、放顶煤开采的实质是实现工作面煤炭和顶部煤炭同时采出,依靠矿山压力作用,使其自行破碎和冒落,且自行流动和放出。 10、冲击矿压大多数发生在巷道,采场则很少。 11.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12、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保护煤柱,如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已经采完且采动影响已稳定后,掘进的巷道称为煤体—煤柱巷道。 13、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称为伪顶。它随采随冒,一般为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 14、随着煤层倾角增加,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将逐渐变小。 15、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保护煤柱,如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已经采完且采动影响已稳定后,掘进的巷道称为煤体—煤柱巷道。 16、两帮移近量是指巷道沿腰线水平的减少值。 17、护巷煤柱保持稳定的基本条件是:煤柱两侧产生塑性变形后,在煤柱中央存在一定宽度的弹性核,弹性核的宽度应不小于煤柱高度的2倍。 18、当围岩表面和深部的相对变形量超过锚固剂的极限变形量以后,工作锚固力丧失。但由于已破坏的锚固剂仍具有残存粘结强度,钻孔围岩、破坏的锚固剂、锚杆杆体之间存在摩擦力,称为残余锚固力。 19、放顶煤开采的实质是实现工作面煤炭和顶部煤炭同时采出,依靠矿山压力作用,使其自行破碎和冒落,且自行流动和放出。 20、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21、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22、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称为(伪顶)。 23、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24、工作面的围岩,一般指(直接顶、老顶机直接底)的岩层。 25、位于煤层下方的岩层称为(底板)。 26、(齐梁式支护)是指悬梁端与工作面相齐,支柱排成直线状。 27、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是(围岩性质)。 28、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29、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保护煤柱,如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已经采完且采动影响已稳

变形测量试题

A 变形监测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2.变形网:由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的网 2.垂直位移: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沉降沉陷) 3.观测点:在变形体上具有代表性的点。 4.变形分析:对野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找出真正变形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变形观测必要精度是如何确定的,试举例说明。 解:对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的需要还要与现实可能性位移量的大小变形发展趋势季节变化以及建筑变形的特点等因素有关。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为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我国把允许倾斜值的1/20作为观测精度指标。 2.如何提高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精度。 a 提高观测仪器精度定时检查仪器 b固定观测人员仪器,选择最佳时间环境观测 c固定水准视线要和以前观测路线相同 d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

定所观测的环境要一致观测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e 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执行 3.基准线法测定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解:以变形体的主轴线或是平行主轴线为基准线,过基准线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每个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变形就是水平位移。 三:问答题 1,双金属标作为基点的工作原理? 解:双金属标作为工作基点的原理是一般是铝是钢的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关系作为双金属标的钢管和铝管当双金属标温度变化时当其长度相同并处在同一环境下,钢的变形量大,铝的变形量小,通过这一差值来计算双金属标相对于根部基岩的变化来求得双金属标的绝对高度,作为测量或监测的稳定起算点。 2.无定向角导线测定水平位移基本原理? 解: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以曲线形的工程为例,在不同高程的变形体上设观测点,两端设工作基点;与常规的控制测量一样,如果要提高精度可以隔点测量,因为是无定向角导线,因此仅有边条件。观测出来的边长等于已知边长。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2T11:49:43.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岳小勇[导读] 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 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西宁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往往是允许的,但当其超出一定值时,就很可能会变成灾害,而要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就必须进行变形监测,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总结变形发展的规律。本文主要就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精度;分析引言 变形是自然界历来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发生变化。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仪器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在确定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1变形监测概述 1.1变形监测的概念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以及地铁等。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物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2变形网的特点 第一,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时,保证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至关重要,而变形监测网的布网目的是为了测定网点的变形,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布网目的不同,影响网质量的因素也就不同,比如大气折光和系统误差对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影响很大,而对变形网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在变形观测中只要保证监测仪器和人员相对不变,计算过程中上述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使变形不会受这些误差的影响;第二,首级网的精度相对较高,基准点一般应建立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址的起算点一点要建立在基岩基础上,以便于发现其他点位移,工作基点可以布设在变形区;第三,变形网的网址应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具有发现监测点位移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看其指标能否满足变形监测要求;第四,变形网的边长一般较短,但精度高,一般情况下需要强制归心;变形网要求通视条件好,而不过于要求网形的构成;对变形网来说,多余观测冗余多。 2变形监测系统的组成 2.1自动监测系统 通常情况下,为实现项目监测的自动化,工作基点站应设在隧道侧壁,同时设置四个校核点以校核工作基点。安装于基点站的TCA2003全站仪与监测系统机房建立通讯联系,由机房控制全站仪对校核点和变形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逐点扫描、记录、计算及自校,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机房入库存储或并进行整编分析,实现了自动观测、记录、处理、储存、变形量报表编制和监测结果自动远程发送等功能。 2.2徕卡自动全站仪 徕卡TCA系列自动化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该仪器精度高,且性能稳定,其内置自动目标识别系统,可以自动搜索目标、精确照准目标、跟踪目标、自动测量、自动记录数据,在几秒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多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具有计算机远程控制等优异的性能。采用结构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及自动进行监测预报,即实现变形监测全自动化,它不仅便捷准确,而且可以减少传统意义上形变观测中的人为观测误差及资料整编分析中可能造成的数据差错。 2.3工作基站及校核点设置 为使各点误差均匀,并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工作基站布设于监测点中部,校核点布设在远离变形区以外,最外观测断面以外40m左右的隧道中,先制作全站仪托架,托架安装在隧道侧壁,离道床距离1.2m左右,以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监测基准点使用位于东山口站台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 2.4隧道监测断面布置及监测断面内监测点布置 变形监测点按照设计要求的断面布设,上下行隧道各布置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在轨道附近的道床上布设两个沉降监测点,中腰位置两侧各布设两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即每个监测断面布设6个监测点。各观测点用连接件(人字形钢架)配小规格反射棱镜,用膨胀螺丝及云石胶锚固于监测位置的侧壁及道床的混凝土中,棱镜反射面指向工作基点。布设监测点应严格注意避免设备侵入限界,可以将监测点布设在图中位置。 3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3.1监测网的建立 3.1.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应根据设计单位和用户对实施监测物的精度要求,结合施工单位的仪器设备,制定平面测量的等级,然后充分考虑工程各部施工放样需要,点位不与工程建筑物发生冲突,使用方便,点位便于长期保存等方面情况下交替进行图上和实地选点,构造网形,确定点位测量的实方案。在点位确定后,可以根据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情况构成网形,拟定图中的角度和边长观测量,可以用专有的软件进行精度的估算和观测量优化,通常是边角全测网开始优化计算,若计算结果的冗余过大,删掉一些通视条件不好的,边长过长,竖直角过大的边和相应的角度,再进行估算,直至点位精度满足要求,工作量又相对较小。 3.1.2高程控制网

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针对目前变形监测项目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基坑开挖对临近轻轨高架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坑外土体的位移;二是既有高架桥与基坑相对位置的关系;三是轻轨高架上下部的结构关系;四是轻轨高架的结构基础和埋深情况。五是轻轨高架自身的结构自重和轻轨高架中动载荷的控制与变化情况等。基坑周边轻轨高架在基坑开挖中的变形情况是复杂的,变形的原因是多元的,变形的效果是动态的。在实践工程中,基坑开挖将要造成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和水平方向的位移,不仅要做好岩土工程计算,制定可行性基坑开挖方案,同时还要做好变形监测工作,防止各种因素对轻轨高架桥产生的影响。对于建筑基坑施工对周边轻轨高架的变形影响,高程和平面控制可参考规范二级要求。 变形监测应设置平面和高程基准点,要求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情况而定,在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 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应与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附合线路。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震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或破坏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

点传递高程。实际工作中采用精度不低于1mm级水准仪配合铟瓦尺或条码尺进行水准测量,观测方式其中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次观测值应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法,其他各次沉降观测点可采用单程观测或单程双测站法。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较小规模的监测项目可假定高程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宜与国家水准网联测。二级水准视线长度应≤50m,前后视距差≤2.0m,前后视距差累积≤3.0m,视线高度(下丝)≥0.3m。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6m。限差要求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n(mm),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0.7√n(mm),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1.5√n(mm)。n为测站数。用于运营阶段的结构、轨道和道床的垂直沉降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3mm。同一项目在不同周期进行变形监测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观测人员。首次观测应独立观测2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监测频率可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基坑施工进度进行拟定,当发生较大沉降时可加密监测频率;连续一个月沉降趋势趋于稳定状态(无沉降差,纯属仪器误差)的情况下,可要求减少监测频率。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对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进行检验,二级水准观测仪器i角不得大于15”。水准仪i角的测定办法,如图所示:

变形监测知识点

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载荷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变形观测:对变形体在运动中的空间和时间域内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就称为变形观测。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三类: 1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具有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多种传感器、数字近景摄影、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和GPS的应用,将向实时、连续、高效率、自动化、动态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 2)变形监测的时空采样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变形监测自动化可为变形分析提供极为丰富的数据信息; 3)高度可靠、实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自动化系统,要求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4)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在大坝、桥梁、边坡体等工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网络监控是推进重大工程安全监控管理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监测网平差的基准,平差基准有哪三种类型? 固定基准位于变形体之外,在各观测周期中认为是不变的,以作为测定变形点绝 对位移的参考点。在监测网平差中,我们通常将变形参考系称为基准,监测网平 差时必须考虑网点位置及其位移的参考基准。如果基准不统一,形变量中就会混 入基准误差;如果基准定义不当,也会给形变分析带来困难。 监测网平差的基准固定基准—经典平差,重心基准—自由网平差,局部重心基准—拟稳平差监测点位布置:必须安全、可靠,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并能满足监测设计及精度要求,便于长期监测。 沉降观测工作点的布设:1)沉降监测工作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特征,建筑物内部应力分布状况等。2)工作点应与建筑物连接牢固,使工作点的高程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3)工作点的点位应便于观

量测专业考试试卷 70分

量测专业考试试卷70分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洞室收敛变形监测可以采用的仪器有() 渗压计 收敛计 应变计 应力计 (2)GPS网在设计和测量时,网中最小异步环的边数应不大于( )条 6 5 4 3 (3)GPS平面控制网采用2个及以上已知点坐标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后,所获坐标是( ) 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坐标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 独立坐标系的坐标 与已知点坐标系统一致的坐标

(4)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可以减弱水准仪( )对所测高差的影响 照准误差 估读误差 i角误差 偶然误差 (5)工程外部变形监测中,离变形区较近但相对稳定的点被称为( ) 标志点 变形点 工作基点 基准点 (6)用水准仪的望远镜瞄准标尺时,发现有视差,则其产生的原因是( ) 观测员视力差 外界光线弱 望远镜视准轴不水平 目标影像与十字平面不重合

(7)传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法中的经纬仪测图法采用的主要原理是( )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8)在导线测量中,导线全长闭合差fD的产生原因为( ) 水平角测量误差 边长测量误差 水平角与边长测量均有误差 坐标增量计算误差 (9)GPS网的平差处理规定:基线概算中,起算点坐标的误差应保证在( )m以内 10 15 20 25 (10)坝基渗流监测横断面的个数一般不少于( )个,并宜顺流线方

向布置 4 3 2 1 (11)正垂线下端悬挂重锤是为了( ) 使线体长度不变 使线体平面位置不变 使线体始终处于铅垂状态 使线体靠近变形体 (12)采用单向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垂直位移监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 ) 测量距离 量取仪器高 量取目标高 确定大气垂直折光系数 (13)导线网的最弱边是指( )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发表时间:2017-10-30T09:25:06.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汪英宏王守横 [导读] 摘要:地铁隧道结构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变形监测非常重要。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地铁216标段项目经理部辽宁大连 116037 摘要:地铁隧道结构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变形监测非常重要。本文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原因;措施 1.前言 对于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监测,不能采用传统的变形监测控制网布设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要求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为保证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进行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 2.地铁隧道变形原因 2.1轨道结构变形 地铁隧道变形包括轨道结构变形和隧道结构变形两种形式。其中轨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列车荷载长期对轨道产生反复作用,使轨道发生几何偏差进而影响轨道的平整性和顺畅性。除列车荷载作用外,隧道周边建设施工的卸载、负荷、加载也会引起道床的不均匀沉降。这种沉降同样会影响轨道的平整度及顺畅。对于铁路来说,地铁运行车辆重量较轻、速度低,轨道和车辆行走部分的变形一般不会引起地铁事故,但轨道变形造成的不平顺可能会导致列车发生不正常振动。这会降低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会加快轨道结构部件的损坏速度,从而间接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 2.2隧道结构变形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发生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在施工阶段,地铁暗挖隧道工程是在岩土体内部进行的。在开挖过程中对地下岩土的扰动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破坏了地下岩土体原有的平衡条件。隧道开挖时地层初期受到的影响较小,发生的也是微型形变,随着开挖的不断深入,变形会极剧增大然后又趋于缓慢。因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对隧道的拱顶下沉量和地表的下沉量进行监测,以便于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开挖工程的安全性提供分析依据。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无论是浅埋暗挖法还是盾构法在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整体下沉的现象,尤其是工程处于软土层中时下沉现象更加明显。 3.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技术 3.1传统监测技术 传统监测技术是利用水准测量仪的检测功能对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主要对隧道变形区域的断面进行监测。该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足: 首先,该法无法使用先进的远程测量技术。在监测过程中不得不打断监测区内的列车运行。 其次,地铁隧道内可视性差,空间受到限制,运行环境复杂,给监测的安全性和监测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监测点数量受限,若设置监测点过多,不仅会增大工作量还会延长监测周期的长度,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变形的真实情况;若设置监测点过少,无法根据有限的数据得到较为精准的变形趋势,这对后期的隧道结构的变形负荷分析是极为不利的。传统的监测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新型的监测技术急需被研发使用。 3.2高程监测控制网 在地铁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GPS 测高三种方法进行施测。 3.2.1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观测采用威特 N3 及配套的铟瓦水准尺,施测前仪器 i 角检校为+1.2s。跨河水准测量严格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选定与布设场地,使仪器及标尺点构成平行四边形。作业方法、视线距水面的高度、时间段数、测回数、组数及仪器检查等按规范要求执行。按二等跨河水准观测精度施测 8个测回,高差中数中误差为±1.48mm。 3.2.2 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采用徕卡 TCA2003 机器人完成,在 b1、b2 设置仪器,对向观测 12 个测回,测回间隔 5min。每测回量取 2 次仪高和棱镜高,量取至毫米。高差中数中误差为±1.00mm。 3.2.3 GPS 高程测量b1、b2大地四边形进行 GPS 联测,GPS 网解算的 b1、b2大地高的高差为-0.3403。 3.2.4 三种方法的成果比较高程监测控制网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GPS 测高三种方法进行施测结果进行对比。 4.基于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 4.1灵敏度的概念及其目的 通常情况下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是在测量结束后的内业处理过程中,删除一些不稳定的点带来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在当今世界寻求的应是高效节能的方法,若是在观测现场测量人员或者测量机器人根据观测数据能感知到基准点的不稳定性,就可以给外业监测提供指导,提前对基准点进行筛选,甚至给基准网的布设提供意见,使得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网和后期数据处理得到优化。 然而对同一个点的多次观测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误差影响也可能是基准点不稳定引起,要是知道到底出现多大的变动时可以认为是基准点发生了移动,那进行现场监测时就能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不需要等到进行完内业处理才能得到答案。当观测值出现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这种方法就能够有效的检测出结果。 4.2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灵敏度的探测 为模拟基准点的变动,对观测数据进行人为的改动。从众多基准点中任意选取3个,分别对方位角、天顶距和距离三个观测量进行测试,当角度偏差大于3秒小于6秒时对该点的稳定性应持怀疑态度,而大于6秒时该点稳定性就一定不可靠,当距离的测量偏差大于5mm时该点的稳定性同样不可靠。计算所得的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在实际工程实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比较参考值,通过比较监测数值间的差值,实现监测现场简单、快速判定基准点的稳定性。 5.隧道变形监控的系统建立 5.1系统数据库结构 变形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点属性、监测成果等数据信息,是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因此,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不仅是数据库设计的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第一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 班级 测绘工程 0841-08420-1021 科目变形监测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数 4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熟悉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重点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 难点本章无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进程 第一讲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2学时) 第二讲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2学时) 课后总结各种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变形监测三个方面的目的及三个方面的意义。 熟悉常见的几种变形监测技术,了解变形监测分析的内涵。 作业无 第一章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主要参考书: 1.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2.吴子安.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3.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4.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吴中如,顾冲时.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王尚庆.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8.李珍照.大坝安全监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9.岳建平等.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10.何秀凤.变形监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7 11.伊晓东等.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12.白迪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3.朱建军等.变形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14.唐孟雄等.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黄声享等.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规律研究. 测绘出版社,2008.12 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本节要求了解并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 测的目的和意义。 1.1.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变形的概念: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变形体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如果超出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自然界的变形危害现象时刻都在我们周边发生着,如地震、滑坡、岩崩、 地表沉陷、火山爆发、溃坝、桥梁与建筑物的倒塌等。 变形监测的概念: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 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变形体的范畴: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 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筑物。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 三类: ?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16页word

目录 1 绪论 (1) 1.1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0 1.2GP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0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 1.3.1 变形监测网参考系的选择 (1) 1.3.2 变形监测网点位稳定性分析 (1) 1.3.3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型 (2) 2 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 0 2.1监测网的优化设计 0 2.2监测网的质量分析 0 2.2.1 精度 (4) 2.2.2 可靠性 (1) 2.2.3 经济性 (1) 2.2.4 灵敏度 (1) 2.3监测网的参考系 (5) 2.3.1 监测网的分类 (5) 2.3.2 监测网的平差方法 (2) 3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型 0

3.1外业观测成果检核 0 3.1.1 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 0 3.1.2 同步环闭合差的检核 (1) 3.1.3 异步环闭合差的检核 (1) 3.2GPS监测网平差的基本模型 (1) 3.2.1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的方法分类 (1) 3.2.2 GPS网空间无约束平差模型 (1) 3.2.3 自由网平差成果的转换 (2) 3.3GPS监测网多期数据的基准统一 (2) 3.3.1 各期基线解算的基准分析 (2) 3.3.2 分期平差时基准的统一 (2) 4 总结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结论 0 4.2进一步工作的研究方向 0 参考文献 (13) 摘要 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但如果变形超过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因此,科学、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报自然物及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形监测首先要确定监测对象的相对或绝对位移量,即变形的几何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变形几何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1、系统归纳了变形监测网的经典平差、秩亏平差以及拟稳平差的理论和计算过程,以某一沉降监测网数据为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平差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平

变形测量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形: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原几何形状 2、变形监测:从基准点出发,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中了解变形随时间发展的情况。 3、测量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辨识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影响等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4、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5、挠度:在建筑物的垂直面内各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点水平位移。 6、变形体: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7、岩层垮落:矿层采出后,4采空区周边附近上方岩层便弯曲而产生拉伸变形。 8、冒落带: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直接顶板的破坏范围。 9、断裂带:冒落带以上到弯曲带之间。 10、弯曲带:断裂带以上直到地表都属于这一带。 11、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煤层采出后,使煤层底板压力重新分布,并使底板和,向采空区移动,导致底板岩体在采空区边界附近出现破坏。 12、底板岩层隆起:底板岩层较软时,矿层采出后,矿层采出后,底板在垂直方向减压而水平方向受压,导致底板向采空区方向隆起。 13、充分采动:地下开采后,地表出现的下沉值达到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应有的最大下沉值 14、非充分采动:当采空区的长度和宽度小于开采深度的1.4倍时,地表不出现应有的最大下沉值,则地表移动盆地呈碗形。 15、移动角:主断面上,采空区边界和地表危险移动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所夹之锐角 16、起动距:地表开始移动时工作面的推进距离 17、超前影响角:工作面前方地表开始移动的点与当时工作面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18、开采影响传播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采动的情况下,计算采边界与下沉曲线拐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下山方向所夹的角 19、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的情况下,下沉值最大的地表点从移动开始到移动稳定时持续的时间 20、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当地表达到充分采动后,在地表下沉速度曲线上,最大下沉速度总是滞后于回采工作面一个固定距离。 21、连续变形:当地表移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渐变的性质,且不出现台阶状大裂缝,漏斗塌陷坑等突变现象 22、边界角:在主断面上,地表盆地边界点和采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所夹的锐角 23、下沉系数:反映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下沉值与采厚关系的一个量度 24、主要影响角正切:连续主要影响范围边界点与开采边界的直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 25、水平移动系数:充分采动时最大水平移动值与最大下沉值之比 26、拐点移动距:拐点不在回采段边界的上方,而向采空区或煤柱方向偏移一定距离 27、采动系数:衡量在走向和倾向上地表能否达到充分采动程度的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