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太阳能电池 文献

石墨烯太阳能电池 文献
石墨烯太阳能电池 文献

Supporting information

One-dimension Graphene Nanoribbons Hybridized with Carbon Nanotubes as Cathode and Anode Interfacial Layers for High Performance Solar Cells Yong Zhang a , Yawen Liu a , Lie Chen a ,b , Xiaotian Hu a , Lin Zhang a , Lin Hu a , Yiwang

Chen*a ,b

a College of Chemistry/Institute of Polymers, Nanchang University, 999 Xuefu

Avenue, Nanchang 330031, China

b Jiangx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ew Energy Chemistry, Nanchang University,

999 Xuefu Avenue, Nanchang 33003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 791 83968703; fax: +86 791 83969561. E-mail: yw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Y. Chen).

Instru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was carried out in N 2 on a TA instrument with a heating rate of 10 °C/min. The work functions of the modified cathod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Kelvin probe (KP 6500 Digital Kelvin probe, McAllister Technical Services. Co., Ltd.). The samples were measured in a conditioned chamber where the O 2 level is < 25 ppm. The actual work function of the sample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equation:

WF= WF 0+Δ WF

Where WF is the sample work function, WF 0 is standard gold probe work function (5.1 ev), and Δ WF is the work function gap between samples and standard gold.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ESI)for RSC Advances.This journal is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5

Figure S1. SEM image of GONR.

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

Wavenumber (cm -1)

Figure S2. ATR-IR spectroscopy of the pristine MWCNTs and GONR/CNT.

W e i g h t (%)

Temperature (o C)

Figure S3. TGA weight loss of the pristine MWCNTs and GONR/CNT.

282284286288290292

C-O

C-C

C 1s

I n t e n s i t y (a .u .)

Binding Energy (eV)

Graphene oxide

b

200400600800

O1s

a

I n t e n s i t y (A .U .)

Bingding Energy (eV)

Graphene oxide

C1s

Figure S4. (a) XPS survey spectra of Graphene oxide. (b) XPS carbon 1s spectra of Graphene oxide.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0.00.20.40.60.8

1.0

1.2 GONR/CNTs

A b s o r b a n c e (n o r m .)

Wavelength (nm)

Figure S5.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of GONR/CNTs.

文献检索(完整版)

武汉工程大学 文献检索课 综合实习报告 检索课题(中英文):Today’s average car cortains more than 15000 separate, individual parts that must work together.These parts can grouped into four major categories:engine,body,chassi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现代汽车有超过15000个零件组成,分成几个必须在一起工作的功能部分,重要包括4个功能部分:引擎,车身,底盘和控制。 姓名: X X 学号: 系(院):总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文献检索课): 说明及要求 1、本报告中的题录格式书写要求:第一作者、文献标题、文献出处(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参照以下格式: Morse SP. Factors in the emerg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 Infect Dis 1995; 53(2): 117-21 2、若指定数据库查不到相关文献,写出检索式,在“检出篇数”一项内填写零。 3、检出篇数指按检索词或检索式实际检出的篇数,而非经人工筛选的切题篇数。列出题录可经人工筛选出最切题的。 4、检索式包括检索词、字段限定、检索途径(简单或高级检索等) 5、在检索结果不理想时,如检出篇数为零时可进行检索词调整,在报告中应对检索策略作说明。 6、“综合检索实习报告”为本课程考核形式,5月30日前由各班班长统一收齐后交报告的打印稿。如两份检索报告相同,两份都记为零分。

石墨烯基础知识简介

1. 石墨烯(Graphene)的结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 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状晶格的平面薄膜,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如图1.1 所示,石墨烯的原胞由晶格矢量a1 和a2 定义每个原胞内有两个原子,分别位于A和B的晶格上。C原子外层3 个电子通过sp2杂化形成强σ键(蓝),相邻两个键之间的夹角120°,第4 个电子为公共,形成弱π键(紫)。石墨烯的碳- 碳键长约为0.142nm,每个晶 格内有三个σ键,所有碳原子的p 轨道均与sp 2杂化平面垂直,且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一个离域π键,其贯穿整个石墨烯。 如图1.2 所示,石墨烯是富勒烯(0 维)、碳纳米管(1 维)、石墨(3 维) 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被视为无限大的芳香族分子。形象来说,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二维蜂巢状的晶格结构,看上去就像由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每个碳原子通过sp 2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每一个六边形单元实 际上类似一个苯环,每一个碳原子都贡献一个未成键的电子,单层石墨烯的厚度仅为0.335nm,约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 图1.1 (a)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成键形式(b)石墨烯的晶体结构。

图1.2 石墨烯原子结构图及它形成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示意图 石墨烯按照层数划分,大致可分为单层、双层和少数层石墨烯。前两类具有相似的电子谱,均为零带隙结构半导体(价带和导带相较于一点的半金属),具有空穴和电子两种形式的载流子。双层石墨烯又可分为对称双层和不对称双层石 墨烯,前者的价带和导带微接触,并没有改变其零带隙结构;而对于后者,其两 片石墨烯之间会产生明显的带隙,但是通过设计双栅结构,能使其晶体管呈示出明显的关态。 单层石墨烯(Graphene):指由一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 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双层石墨烯(Bilayer or double-layer graphene ):指由两层以苯环结构 (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堆垛,AA堆垛,A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少层石墨烯(Few-layer or multi-layer graphene ):指由3-10 层以苯环 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C 堆垛,AB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石墨烯(Graphenes):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

石墨烯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作业 学生姓名 年级专业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目录 第一部分文献查阅练习 (1) 第二部分文献总结练习 (7) 第三部分科技论文图表练习 (8) 第四部分心得体会 (11)

第一部分文献查阅练习 1、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第39卷第9期:887-896 摘要: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平面纳米材料,其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丰富而新奇的物理性质.过去几年中,石墨烯已经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在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中,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并改善其成型加工性(如分散性和溶解性等),必须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研究人员也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工作.但是,关于石墨烯的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对各种功能化的方法和效果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石墨烯进行预期和可控的功能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的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功能化石墨烯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功能化应用 2、胡耀娟,金娟.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Acta Phys.-Chim.Sin.,2010,26(8):2073-2086 摘要: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制备功能化应用. 3、杨永岗,陈成猛,温月芳.新型炭材料.第23卷第3期 2008年9月:193-200 摘要: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原子晶体,也是性能优异的新型纳米复合填料。近三年来,石墨烯从概念上的二维材料变成现实材料,在化学和物理学界均引起轰动。通过述评氧化石墨及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改性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展望了石墨烯及其复合

石墨烯性能简介

第一章石墨烯性能及相关概念 1 石墨烯概念 石墨烯(Graphene)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石墨烯狭义上指单层石墨,厚度为0.335nm,仅有一层碳原子。但实际上,10层以内的石墨结构也可称作石墨烯,而10层以上的则被称为石墨薄膜。单层石墨烯是指只有一个碳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碳原子-碳原子之间依靠共价键相连接而形成蜂窝状结构。完美的石墨烯具有理想的二维晶体结构,由六边形晶格组成,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102m2 /g。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3×103W/(m?K))和力学性能(1.06×103 GPa)。此外,石墨烯稳定的正六边形晶格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室温下的电子迁移率高达1.5×104 cm2 / (V·s)。石墨烯特殊的结构、突出的导热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引起科学界巨大兴趣,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热点。 石墨烯结构图

2 石墨烯结构 石墨烯指仅有一个原子尺度厚单层石墨层片,由 sp2 杂化的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晶体结构。石墨烯中碳 -碳键长约为 0.142nm。每个晶格内有三个σ键,连接十分牢固形成了稳定的六边状。垂直于晶面方向上的π键在石墨烯导电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石墨烯是石墨、碳纳米管、富勒烯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将它看做一个无限大的芳香族分子,平面多环烃的极限情况就是石墨烯。 形象来说,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看上去就像一张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在单层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通过 sp2 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给构整流变形,每一个六边单元实际上类似苯环,碳原子都贡献出个一个未成键电子。单层石墨烯厚度仅0.35nm ,约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碳原子之间连接及其柔韧。受到外力时,碳原子面会发生弯曲变形,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证了自身的结构稳定性。 石墨烯是有限结构,能够以纳米级条带形式存在。纳米条带中电荷横向移动时会在中性点附近产生一个能量势垒,势垒随条带宽度的减小而增大。因此,通过控制石墨烯条带的宽度便可以进一步得到需要的势垒。这一特性是开发以石墨烯为基础的电子器件的基础。

石墨烯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纳米技术课堂报告 课程名称:纳米技术 院系:航天学院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班级:21系 设计者:王立刚 学号:14S121034 指导教师:王蔚 哈尔滨工业大学

纳米结构下的石墨烯材料 第一章,纳米小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0.1微米以下,即100纳米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极好分散,其比表面高,具有耐高温的惰性,高活性,属活性氧化铝;多孔性;硬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和一定的表面碱性,被广泛应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等新的绿色化学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橡胶、陶瓷、耐火材料等产品的补强增韧,特别是提高陶瓷的致密性、光洁度、冷热疲劳性、断裂韧性、抗蠕变性能和高分子材料产品的耐磨性能尤为显著。以上这些性能决定了纳米材料在表面效应、小尺寸、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电子信息领域、航天航空、环保能源等各方面均有应用,尤其是在小尺寸方面的应用。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 第二章,石墨烯的特性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单层的石墨烯是不可能稳定存在的。他们一直都错误地认为,若要用力将石墨烯从石墨上剥离下来的话,那么石墨烯的结构就会被这个力所破坏,而且固体的熔点也会随着粒子厚度的减小而非常快的减小,当粒子的厚度减小到几个原子层厚度的时候,固体就会熔化。另外,在二维晶体中由于内能的存在,原子的振动幅度会变得非常大,因此原子的错位将变得相当的严重,这将导致原子与未与它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的大小和与它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的大小几乎相同,因此它不能保持单层的结构。 然而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在实验室中竟然成功地制备了稳定的石墨烯。这无疑是让世界震惊的,然而他们得到稳定石墨烯的方法却简单到不可思议。他们先通过已经知道的方法得到石墨片,这个石墨片相对而言是非常薄的,再将这个石墨片剥离得到更加薄的石墨薄片,然后用一种特殊的胶带将这个石墨薄片的两面都粘上,再将胶带撕开,这样石墨薄片就会被一分为二,变得更加薄。石墨薄片在这样的不断被剥离

文献检索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文献检索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文献检索学习心得体会一:学习文献检索心得体会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很特别而且很有用的学科,名字叫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给我带来了不少收获。文献检索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文献检索教育是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我们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各种文献或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是信息素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作为我国高校情报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和外语、计算机等一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对我们来说,文献检索十分有必要。而且我们必须好好掌握这样一门课程。 文献检课程从第五周开始,到十三周结束,在这期间,通过网络学习,我们对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中文数据库检索、专利基础知识及专利数据库检索、常用英文数据库检索等检索知识和方法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上机实验,我们经过实际操作,对清华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springer数据库、ei village 2 数据库等各类中英文数据库都加深了印象。同时,学习了具体的文献检索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也很有帮助,例如,当我们需要查询专业课程的相关文献用以学习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些文献检索数据库来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论文和书籍。另外,在必要的时候,为了方便搜索,我们还可以在网上申请个人图书馆,专门查询一些自己所需的不易随便下载的文献。 学习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我才发现,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然,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很有用,可是要学好也不是很容易,我们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听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要感谢同学们的热心指导,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了这门课程,并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文献检索学习心得体会二:学习文献信息检索的心得体会(1895字) 本学期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学习了文献信息检索,但我却认为文献信息检索是一门十分重要并且值得学习的课程,因为在21世纪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身边有着成千上万的信息,而且新信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如何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都有极大的作用,而文献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可以快速且有效搜索大量有价值信息的学科就表现出了它的重要性。

石墨烯基础知识简介

1.石墨烯(Graphene)的结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状晶格的平面薄膜,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如图1.1所示,石墨烯的原胞由晶格矢量a1和a2定义每个原胞内有两个原子,分别位于A和B的晶格上。C原子外层3个电子通过sp2杂化形成强σ键(蓝),相邻两个键之间的夹角120°,第4个电子为公共,形成弱π键(紫)。石墨烯的碳-碳键长约为0.142nm,每个晶格内有三个σ键,所有碳原子的p轨道均与sp2杂化平面垂直,且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一个离域π键,其贯穿整个石墨烯。 如图1.2所示,石墨烯是富勒烯(0维)、碳纳米管(1维)、石墨(3维)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被视为无限大的芳香族分子。形象来说,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二维蜂巢状的晶格结构,看上去就像由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每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每一个六边形单元实际上类似一个苯环,每一个碳原子都贡献一个未成键的电子,单层石墨烯的厚度仅为0.335nm,约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 图 1.1(a)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成键形式(b)石墨烯的晶体结构。 图1.2石墨烯原子结构图及它形成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示意图石墨烯按照层数划分,大致可分为单层、双层和少数层石墨烯。前两类具有

相似的电子谱,均为零带隙结构半导体(价带和导带相较于一点的半金属),具有空穴和电子两种形式的载流子。双层石墨烯又可分为对称双层和不对称双层石墨烯,前者的价带和导带微接触,并没有改变其零带隙结构;而对于后者,其两片石墨烯之间会产生明显的带隙,但是通过设计双栅结构,能使其晶体管呈示出明显的关态。 单层石墨烯(Graphene):指由一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双层石墨烯(Bilayer or double-layer graphene):指由两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堆垛,AA堆垛,A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少层石墨烯(Few-layer or multi-layer graphene):指由3-10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C 堆垛,AB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石墨烯(Graphenes):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 由于二维晶体在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所以不管是以自由状态存在或是沉积在基底上的石墨烯都不是完全平整,而是在表面存在本征的微观尺度的褶皱,蒙特卡洛模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都证明了这一点。这种微观褶皱在横向上的尺度在8~10nm 范围内,纵向尺度大概为 0.7~1.0nm。这种三维的变化可引起静电的产生,所以使石墨单层容易聚集。同时,褶皱大小不同,石墨烯所表现出来的电学及光学性质也不同。 图1.3 单层石墨烯的典型构象 除了表面褶皱之外,在实际中石墨烯也不是完美存在的,而是会有各种形式的缺陷,包括形貌上的缺陷(如五元环,七元环等)、空洞、边缘、裂纹、杂原子等。这些缺陷会影响石墨烯的本征性能,如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等。但是通过一些人为的方法,如高能射线照射,化学处理等引入缺陷,却能有意的改变石墨烯的本征性能,从而制备出不同性能要求的石墨烯器件。 2.石墨烯的性质 2.1 力学特性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任成,王小军,李永祥,王建龙,曹端林 摘要: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成为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类,主要包括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碳基材料复合材料。并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粒子;含能材料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ABSTRACT: Graphene has recently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physics,chemistry and material field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mainly inclouding graphene-nanoparticles composites, graphene-polymer composites and graphene-carbonmaterials composites. And resume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electrochemistry, biological medicine and energetic materials. Keywords: graphene; composites; nanoparticles; energetic materials 石墨烯自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1-3]等成功制备出以来,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颇受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重视。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构成的二维晶体,是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在内的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组成单元。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晶体外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插层剥离法以及采用氧化石墨烯的高温脱氧和化学还原法等[4-10]。与碳纳米管类似,石墨烯很难作为单一原料生产某种产品,而主要是利用其突出特性与其它材料体系进行复合.从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而氧化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使其成为制备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理想前驱体。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分类及其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文献搜索引擎

1、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2、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后起之秀,科研人员的良好助手,上此网站的90%是从事科研的学生与老师。其词典搜索集成了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在线英汉写作及科研词典,用此搜索引擎写作英文论文相当方便;其文献搜索集成了目前最优秀的数据库。 3、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Scirus是目前互联网上最全面、综合性最强的科技文献搜索引擎之一,由Elsevier科学出 版社开发,用于搜索期刊和专利,效果很不错!Scirus覆盖的学科范围包括:农业与生物-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经济、金融与管理-科学,工程、能源与技术,环境科学,语言学,法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数学,医学-,神经系统科学,药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与行为科学,社会学等。 4、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BASE是德国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一个多学科的学术搜索引擎,提供对 全球异构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服务。它整合了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目录和大约160 个开放资源(超过200 万个文档)的数据。 5、http://www.vascoda.de/ Vascoda是一个交叉学科门户网站的原型,它注重特定主题的聚合,集成了图书馆的收藏、文献数据库和附加的学术内容。 6、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与google比较了一下发现,能搜索到一些google搜索不到的好东东。它界面简洁,功

能强 大,速度快,YAHOO、网易都采用了它的搜索技术。各位可以一试。 7、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Google在同一水平的搜索引擎。是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推出的,Web result部分是基于Go ogle的, 所以保证和Google在同一水平,另外增加了Amazon的在书本内搜索的功能和个性化功能: 主要是可以记录你的搜索历史。现在还是Beta,不过试用后感觉很好,向大家推荐一试,不过缺憾是现在书本内搜索没有中文内容。 8、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搜索引擎,是连接搜索引擎和网络用户的信息立交桥。新一代的搜索引- 擎应运而生,Ixquick meta-search正是目前最具光芒的新星。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内用户 来说,Ixquick还很陌生。Ixquick众多独特的功能我不一一介绍了,只介绍我们最关心的 ,搜索数据库密码。 使用方法:先进入Ixquick,以“Proquest”数据库为例。填入Proquest Username Pa ssw ord History Online后点击search,看看出来的结果,第一页中第6个,proquest的usern ame和password赫然在目,别急,再看第4个结果“HB Thompson Subscription O nline Databases”,即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onlinedbs/HBTDatab ases/,进入后发现这是一个密码页,选择Magazines & Journals栏,就有EBSCO、Electric Library Elementary、Electric Library Elementary、ProQuest Platinum (in school)、ProQues t Platinum (remote)等众多数据库的密码,都有uesrname 和password,随便试一下EBSCO ,OK,成功登陆。

《石墨烯相关知识》word版

石墨烯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 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地在 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 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 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 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仅限常温下,肯定 比不过超导)。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跑的速度极快,在室温状况,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石墨烯的原子尺寸结构非常特殊,必须用量子场论 才能描绘。石墨烯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 或晶体管。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 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另一个特性,是能够在常温下观察到量子霍尔效应。 石墨烯的碳原子排列与石墨的单原子层雷同,是碳原子以sp2混成轨域呈蜂巢 晶格(honeycomb crystal lattice)排列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石墨烯可想像为由碳原子和其共价键所形成的原子尺寸网。石墨烯的命名来自英文的 graphite(石墨) + -ene(烯类结尾)。石墨烯被认为是平面多环芳香烃原子晶体。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碳碳键(carbon-carbon bond)仅为1.42?。石墨烯 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持结构稳定。这种稳定的晶 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另外,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 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由于原子间作用力十分强,在常 温下,即使周围碳原子发生挤撞,石墨烯内部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 石墨烯是构成下列碳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石墨,木炭,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维的,它只包括六边形(等角六边形); 如果有五边形和七边 形存在,则会构成石墨烯的缺陷。12个五角形石墨烯会共同形成富勒烯。 石墨烯卷成圆桶形可以用为碳纳米管;另外石墨烯还被做成弹道晶体管(ballistic transistor)并且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兴趣。在2006年3月, 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员宣布, 他们成功地制造了石墨烯平面场效应晶体管,并 观测到了量子干涉效应,并基于此结果,研究出以石墨烯为基材的电路. 发现历史 在本质上,石墨烯是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平面石墨。按照这说法,自从20世纪初,X射线晶体学的创立以来,科学家就已经开始接触到石墨烯了。1918年,V. Kohlschütter 和 P. Haenni详细地描述了石墨氧化物纸的性质(graphite oxide paper)。1948年,G. Ruess 和 F. Vogt发表了最早用穿透式电子显微 镜拍摄的少层石墨烯(层数在3层至10层之间的石墨烯)图像。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进展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进展 摘要随着吉赫兹(GHz)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诸如电磁干扰、信息泄露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军事领域中的电磁隐身技术与导弹的微波制导需要,使得电磁波吸收材料受到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厚度薄、频带宽、强吸收的吸波材料。 石墨烯作为世界上最薄硬度最强的纳米材料,优点很多,例如石墨烯制成的片状材料中,厚度最薄,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超过金刚石的强度等,这些优点满足吸波材料的需求。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满足吸波材料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又提升了材料吸收波的能力。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吸波材料及石墨烯,综述概况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微观形貌以及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提出了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纳米材料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and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graphene-based composites Abstract With the gigahertz (GHz) frequency rang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are widely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uch a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leaks and other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addition, military stealth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lectromagnetic and microwave guided missiles require such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sustained and widespread concern. Therefore,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a thin, wide frequency band, a strong absorption of absorbing materials. Graphene as the strongest of the world's thinnest hardness nanomaterials,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 sheet material made of graphene, the thinnest,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ith more than a diamond of strength, these benefits meet absorbers It needs. Graphene-based composites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materials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but als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material to absorb waves.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absorbing material and graphene, graphene reviewed before the status quo 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 research, including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preparation, morphology and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made of graphene-based composite

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研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127956.html, 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研发现状及应用前景作者:朱淼李昕明朱宏伟 来源:《新材料产业》2015年第07期 传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大量开采和消耗,使其储量已接近枯竭。能源短缺已成为当前制约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年能源消耗占到全球总量的1/5。因此,我国未来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尤其严重,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友好的新能源,其储量巨大,分布广泛,被普遍认为在未来的能源使用中具有光明的前景。太阳能电池便是基于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1954年,美 国贝尔实验室第1次报道了光电转换效率达6%的单晶硅pn结型太阳能电池,成为了太阳能发电史上的里程碑[1]。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发展,今天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已有硅 (单晶、多晶、非晶)、砷化镓、铜铟镓硒(CIGS)等多种。此外,还包括有机薄膜电池和染料敏化电池等多种形式的太阳能电池。但由于材料成本及制作工艺所限,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所占市场份额最高的还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中,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所能达到的转换效率约为25%,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约为20%左右[2]。 一、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二维纳米碳材料,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透光性,十分适合用作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材料。在有机太阳电池及染料敏化电池等领域,石墨烯已可取代成本较高的氧化铟锡(ITO)来制作电池的透明电极[3,4]。由于石墨烯的功函数(约 4.5eV)高于硅的功函数4.31eV,若将石墨烯与硅直接进行接触,二者可形成异质结,当太阳光照射到其表面时,硅中的价电子吸收入射光中的光子能量发生跃迁,从而形成电子-空穴对。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空穴对被分离,并可经由石墨烯和硅传输到外电路当中,实现太阳能到电能的转换。基于这样的原理,Li等人于2010年提出石墨烯-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模型(图1),其转换效率为1.5%左右[5,6]。

石墨烯外国文献翻译

石墨烯基础材料的光电特性 Inhwa Jung 在这研究报告中,石墨烯基础材料的光电性能被调查,特别是研究具有氧化石墨单层的石墨烯氧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和它的化学简式与石墨的不同。尽管氧化石墨在一百多年前就被Brodie(在1859年)合成,但直到现在特殊层还没被深入研究,与我们正在研究的石墨烯氧化物比较,物理学家在原始石墨烯(石墨的一个层)发现了卓越的物理输送特性同时也显示石墨烯在纳米电子方面的潜力;这提高我们对包括石墨烯氧化物在内的化学法改变石墨性质的兴趣。 从石墨烯的光学性质方面来看,为了识别和测量石墨烯基底的有效光学性质,由于由硅上的薄介电层组成的基底的作用,一个直截了当的方法被提出。通过这个方法和优化介电层的厚度,获得石墨烯基底独特晶片和基底的的巨大差别。选择合适的光学性能和介电层的厚度,氧化石墨的有效折射率和光学吸收系数可以减少氧化石墨,通过对比预测与实际测量的差别可以获得石墨烯。 椭圆光度法成像是一种为光学成像和表征超薄材料(1nm~)例如特殊化学法改变的石墨烯晶片和少层氧化石墨烯晶片保持电势的方法,单独使用椭圆光度法成像无论能否确定它的光学性质和厚度都是非常有趣的,传统的光谱椭圆光度法也可以应用到比特殊晶片宽数毫米的多层叠加的氧化石墨上。利用两种成像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光学性质的差异。观察热处理过的单体和多层叠加,多层叠加和单层的区别类似氧化石墨(无论是特殊晶片还是多层叠加)的对比结果。分别从轮廓仪和AFM得到厚度,解释厚度和光学性质在热处理时会改变的模型被提出。 电学特征是前面提及的异常原始石墨性能基本的技术领域,通过在真空中加热单层石墨氧化物(沉积于基体)对材料的电阻率进行了监测。通过监测随时间和温度响应的电导率能够表明,导电率的变化可能与一个激活的化学过程有关, 并由此可以获得活化能(势垒高度)。通过高达85 S/m的时间温度曝光可以知道单层的氧化石墨的导电率,其次在真空中加热并与气相肼发生化学还原可以成倍地得到更高的导电率,如原始石墨一样,氧化石墨导电率对电场方向很敏感,伏安测量还表明,氧化石墨的电气性能与石墨烯存在差别。 在特殊气体中对石墨氧化物进行初步的灵敏度的测量,结果表明石墨氧化物可以作为传感器的材料,于是用以测量灵敏度和特殊气体浓度的方案被提出和讨论,该方法建立在光学检测上,因此这篇论文会涉及光学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潜在应用。

学生石墨烯文献翻译

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摘要: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电导性、机械性能和大的表面积而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当加 入适当时,这些原子薄碳层可以显著提高主要高聚物的物理性能。我们首先按照从上到下的战略回顾一下从氧化石墨到石墨烯的生产工艺过程,包括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按溶解和熔融的战略即分散化学和加热的方法讨论降低氧化石墨在聚合物中的含量。对于微粒大小的性质、表面性质和在基体中的离散性的技术分析也有介绍。我们总结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机械性能和阻气性。我们结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可量测性总结这些观点列出最近的挑战和这些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远景。 1介绍 基于炭黑、碳纳米管和层状硅酸盐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被用于增强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导电性、导热性和阻气性。石墨烯极其特殊的物理性能和能溶于多种基本聚合物的结合的发现创造了一类新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按蜂窝状结构排列成的单层、二维片状结构。它被誉为其他所有不同维数的石墨碳的同素体的基础材料,例如,石墨(三维碳的同素体)由石墨烯的薄碳片正面向上堆积在一起并且分开距离为3.37A组成。0维同素体,富勒烯(足球烯),可以想象成单层石墨烯的一部分卷曲成的。一维碳同素体,碳纳米管和碳纳米带可以分别由单层石墨烯旋转和剪切制成。实际上,然而,这些碳的同素体,除了碳纳米带,都不是由石墨烯合成的。石墨是一种天然生成的材料,它最早的记载于1555年在英国的Borrowdale,但是它最早的应用可向前追溯4000年。在1985年发现富勒烯后于1991年第一次合成单壁碳纳米管。尽管生产石墨烯纳米片的第一个方法报道可以追溯到1970年,但对存在的单层石墨烯在2004年第一次被生产出来,用微机械剥离的方法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 杨氏模量为1TPa和极限强度为130GPa,单层石墨烯为测量出来的最强的材料。它的导热系数为5000W/cm3*KJ,与报道的碳纳米束最高值的上限相一致。而且,单层石墨烯有很高的电导率,高达6000 /cm,并且不像碳纳米管,手性特性不是影响电导率的因素。这些特性加之极高的表面积(理论极限:2630m2/g)和不透过气体性,表明石墨烯对提高聚合物的机械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和阻气性的巨大潜力。由于石墨烯薄层的性质引起巨大兴趣并且发现了它们的生产方法,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有在研究石墨烯,研究石墨烯的研究机构的数目清楚地证明了这些兴趣。一个简单的研究用石墨烯作为关键字从三个最常用的数据库搜索,例如IsI-wabvf Science, Science Direct and Sci Finder,如图2所示,表明出版论文从2005到2009近3000篇的速度增长。用“石墨烯复合物“作为关键字的文献的数目的简单趋势也可见于图2.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专注于石墨烯/石墨烯复合物高聚物来评论这项文化。我们首先评论准备石墨烯薄层的不同方法,以这些方法适合高聚物复合应用为重点。然后讨论表征石墨烯的方法包括层数、薄层厚度和化学改性。石墨烯进入聚合物的分散途径和生成的聚合物/石墨烯复合物的性质也被评论。我们总结了这令人兴奋的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的挑战 2.Bottom-Up石墨烯 石墨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例如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和epitaxial growth经常用于生产少量厚的、无缺陷的石墨烯薄层。它们在生产用于基础研究和导电应用的石墨烯薄片比机械剥离法更有吸引力。但不是要求适于表面结构修改的大量石墨烯薄片的适合来源。通过不同的

科技文献检索作业及答案

科技文献检索 1.使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同名作者功能,检索理工 大学第一作者为明所发表的论文,请写出检索式,检中文献条数,并任选择其中的两篇以标准格式标注。(5分) 2.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一个你感兴趣 的主题,在检索结果中以被引频次排序,在引用频次最高的前五名文献中任选其一,以标准格式标注出该篇文献及其二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共引文献,同被引文献,引证文献,二级引证文献,相似文献各一篇。(10分) 3.任选一个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查找2007年至今,交通大学 博士论文收录情况,写出检索数据库名称,检索式,检中文献条数,并任选两篇以标准格式标注。(5分) 4.使用BALIS馆际互借系统,借阅一本图书。要求:写出该书 所属图书馆及其索书号,并以标准格式标注出该书,BALIS馆际互借系统生成的订单号,并以无格式文本形式复制出“申请单撤销”界面所显示文字。(5分) 5.请写出检索中外文专利的主要资源,任选其中之一检索本学

科专利。写出检索的资源名称,检中文献条数,并以标准格式标注。(5分) 6.列出交通大学图书馆外文全文期刊数据库名称,并将本专业 全文数据库列出。(5分) 7.利用本专业外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本专业期刊论文,写出数据 库名称、检索式,检中条数,并任选两条以标准格式标注。(5分) 8.利用PQDT数据库检索本专业学位论文,写出检索式,检中条 数,并任选两条以标准格式标注。(5分) 9.利用Science direct(Elsevier)数据库,检索“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领域 2011年全年25篇最热门的论文,将前两条以标准格式标注。(5分) 10.使用Engineering Village 查找2007年至今有关轨道交 通(rail transit)方面,交通大学的作者(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或100044)以英文(English)发表的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请写出检索式,并从检中文献中任选两条以标准形式标注。(5分) 11.查找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1年被

硅石墨烯负极材料最近文献综述

硅石墨烯负极材料最近 文献综述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硅石墨烯最近文献综述(2013-至今) Minsu Gu, Seunghee Ko, Seungmin Yoo等[1]提出了一种同轴核壳硅-石墨烯纤维结构,该纤维结构的制备采用双喷嘴设备进行湿纺组装。其中,核由银包覆的纳米硅颗粒与氧化石墨烯混合液组成,壳是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分别由两个喷丝头进入,然后用水合肼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从而制备出Si@Ag/TRGO复合材料。具体制备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同轴Ag修饰Si-石墨烯纤维湿法纺丝过程示意图 复合材料电极无需导电剂,在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通过该方法制备的Si@Ag/TRGO 900 为1204 mAh/g和960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100个循环后的充电容量为766 mAh/g,容量保持率为%。 Jaegyeong Kim, Changil Oh, Changju Chae等[2]采用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出了Si/C-IWGN(internally wired with graphene networks)复合材料。其中,溶胶凝胶系统由硅纳米颗粒、间苯二酚-甲醛和氧化石墨烯组成。大致步骤为:首先将纳米硅颗粒在水中超声分散,同时加入氧化石墨烯溶液,接着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间苯二酚、甲醛(碳源前驱体)以及碳酸钠(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最后将得到的复合凝胶在850℃下高温碳化处理即可制备出目标产物。具体制备示意图如图2上半部分所示: 图2 Si/C-IWGNs和涉及的Si/C复合材料制备示意图 作者发现,Si/C-IWGNs中少量的石墨烯(1-10wt%)能够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这主要归功于以下因素:1)石墨烯网络在复合材料中的形成;2)石墨烯网络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硅的体积膨胀。此外,Si/C-IWGNs显示出比商用石墨高141%的体积容量。作者最后还制备了Si-Gr(由Si/C-IWGN和石墨组成)复合材料,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库仑效率为%,容量高达800-900 mAh/g,体积容量高于石墨的161%,100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 Hai Li, Chunxiang Lu, Baoping Zhang等[3]通过对纳米硅颗粒、蔗糖和氧化石墨烯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后进行热处理,制备出了Si@C/G复合材料,该方法在实现了纳米硅颗粒的碳包覆的同时,也解决了石墨烯基片在复合材料的分散问题,如图3所示: 图3 Si@C/G制备路线示意图: Si纳米颗粒、蔗糖和GO水溶液的混合物1)冷冻干燥;2)在氮 气氛围内1000℃下热处理 将该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后进行测试,在500mAh/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2080mAh/g和1741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100个循环后比容量依然高达1410mAh/g,容量保持率为67%。作者还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倍率性能测试,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可恢复性能,如图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