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整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整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整理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理

高二地理组 2016-4-15

一、自然灾害基础知识

1.定义:

2.属性(也是判断是否是自然灾害的依据)

①自然属性:

②社会属性:

3.自然灾害的特点(举例)

广泛性和区域性;

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联系性、

危害的严重性、

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4.自然灾害的分类:

A、气象灾害: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寒潮大风、冰雹、雪灾、干热风、龙卷风、沙尘暴等

B、地质地貌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C、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啸等

D、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等

二、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气象灾害

1、分布: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

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自然②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成因③河流:支流多,汇水集中;河道弯曲;

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洪涝上游:乱砍乱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

人为

中下游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3、危害:①淹没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

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造成人员伤亡。

4、措施:(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与预报;

②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

③工程措施:加固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植树造林

1、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自然:长时间降水偏少(不同区域降水少的原因也不同,华北春旱是因

为春季雨带未到,降水少;长江流域伏旱是因为7、8月份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2、成因人为:①耕地复种指数高,播种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

②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增加

干旱3、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粮食减产;②人畜用水,工农业用水困难

③造成局部地区社会动荡;④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4、措施:①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培育种植耐旱作物;

③改进耕作方式,增加水分下渗;④合理开采地下水;

⑤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华北:4、5、6月春旱

(原因:①春季雨带未到,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块,增发旺盛;

③播种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

5、典型地区④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增加

江淮:7、8月伏旱(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华南:冬春季

西南:10月~次年5月旱季

(原因:①冬半年,吹偏北风,降水少;

②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

1、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空间:我国东南沿海。

2、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①孟加拉湾北部及沿

海地区,②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③加勒比海地区和

美国东部海岸。

3、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热带气旋(台风)①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②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③特大暴雨--在山区诱发泥石流、滑坡

4、有利影响: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5、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②沿海防护林建设;③加固堤坝

1、多发区: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时间:冬春季节

沙尘暴(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

条件。)

2、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③地表植被稀少

3、危害:①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②影响人体健康;③淹埋或损毁各种地表物

4、有利: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

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

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5、治理措施:①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②控制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

③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④工程固沙

(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

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

1、分布:时间:冬季多发,春季秋季少但危害大

空间: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

南最少。

2、性质:冷锋(未来24小时内降温达10℃以上,最低温在5℃以下)

大风:引起沙尘暴

寒潮3.危害低温:对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对南方作物造成严损害

暴雪:暴风雪覆盖草场,对北方牧区造成“白灾”,

影响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严重的大雪、冻雨常常会压断电线,

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等)

4、有利: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

②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③提供风能。

5.对策:加强气象预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暴雪的危害: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牲畜冻死饿死、野生动植物死亡。

雪灾暴雪后的次生灾害:洪灾、雪崩

雪灾后洪灾的原因: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增;地形坡度大,

山地河流水流急促。

其他气象灾害:大风、冰雹、低温冷冻、干热风、龙卷风、雷暴、连阴雨、冻雨、雾等。

(二)地质灾害

1.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危害:①波坏房屋和其他工程建设;

②造成人员伤亡

③诱发其他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地裂缝)

地震3、分析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浅源地震;③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④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⑤诱发其他灾害;⑥抗灾救灾能力低;

⑦距震中的距离近等。

4.防御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和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③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5.基本概念:震级、烈度、等震线、震源、震中、震中距

(1)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3)构造地震示意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1、山区常见的一种灾害。我国西南地区多发。

2、泥石流的成因①地形:陡峻的便于集水的地貌

②地质条件:丰富的疏松的物质

③短时间内大量降水

泥石流④(人为)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积

(滑坡)3、滑坡的成因①地形坡度大;②存在软弱面;③岩体或土体不稳定,岩石破碎;

④植被覆盖率低;⑥外部因素(如暴雨、融雪、地震、开挖、

堆积、修路等)破坏了稳定性

4、危害:①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④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

5、防御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保减灾意识

③工程措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治理水土流失等

火山的影响:(危害)①破坏田园及建筑,威胁生命安全;②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天气(有利)①形成矿产资源;②火山灰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③火山粉尘形成阳

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其他地质灾害: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三)海洋灾害

1、成因:强烈的低气压(气旋)引起海水潮位异常升高的现象

2、分类:温带风暴潮、热带风暴潮

风暴潮3、危害(类似于台风的危害):①(大风大浪)会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②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

设施;③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防御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②修建、加固沿海坝;③建设、恢复海防林

1、成因(条件):①海水的温度高;②封闭海域(促进赤潮发生)

③城市工业废水,生活用水排放及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了水域,

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2、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3、危害:①破坏海洋局部生态环境,造成鱼虾贝类死亡;②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4、防治措施:①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

②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④使用无磷洗涤剂。

其他海洋灾害:海啸(海底地震引起)、海浪、海冰等。

自然灾害知识框架

自然灾害知识框架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多种的有害生物。(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 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 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 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自然灾害知识框架

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 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 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 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 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 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的破坏; 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 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 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 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冬春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2)成因: 自然原因: ①气象因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 ②水文因素: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 ③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④河流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④占用河道5 沙尘暴 2

自然灾害知识点-减轻自然灾害

第八章减轻自然灾害 8.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掌握) 人类依赖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害,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和事件被称为“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重点掌握) ①严重的危害性 ②突发性和渐发性 a突发性: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等。对于这种灾害,人们往往无能为力,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是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b渐发性:如干旱、温室效应、酸雨、地下水水质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等。这类缓慢过程大多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 ③分布的区域性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如风暴潮和海水入侵分布在海岸附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一般分布在山区。 ④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a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掌握) 地震-海啸-水灾-核事故;台风―暴雨-内涝;海啸-巨浪-海面上升等 b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掌握)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重大灾害称为原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出的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c衍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⑤灾害的大小和灾害发生频率(或平均发生重复周期)呈幂指数关系(掌握) a重复发生周期: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叫做重复发生周期,灾害大小和重复周期的统计关系,描述了自然灾害的突发特性。 b灾害频率:重复周期的倒数叫做频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定大小灾害事件的数目。 c对于所有的自然灾害而言,灾害越大,发生的频度越低,重复周期越长;灾害越小,发生的频度越高,重复周期越短。 ⑥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避免的。 人类可以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8.2 21世纪的自然灾害 1、读图9-1,回答下列问题:(掌握) (1)在过去的30多年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增加。 (2)2006-2010年灾害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安全知识考试答案

南区初高中学生 2014年法治安全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I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 D ) A 、未满12周岁的公民 B 、未满14周岁的公民 C 、未满16周岁的公民 D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五年级学生王某的妈妈为了解女儿的学习与生活,经常私自拆看王某的信件,王某妈妈 的行为( B ) A 、可以理解 C 、不受法律干涉 B 、是违法行为 D 、是母亲的应尽职责 3、如果发生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检举或者控告。 A 、任何组织和个人 B 、国家机关 C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 (A )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 D 、武装力量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 .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 B .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 .抚养义务 D 、培养义务 A )。 5、适龄未成年人( C )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 A 、在自愿原则下 B 、在父母同意后 C 、必须 D 、可以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有的( C ) A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场地、 房屋和设施。 B 、 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C 、 中小学校园周边可以设置网吧 D 、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7、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经济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 、行政责任 C )。 8、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 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 A .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B .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 C .侵犯了李某的人身安全 D 、没有侵权 王某的做法的(A )。 9、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 和(B )时间,不得加重学习负担。 A 、阅读 B.体育锻炼 C.社会实践 D 、学习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全部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 防治自然灾害的通用措施: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 机制。 2.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 ----灾害的动向,为预报-------灾害提供信息。 3.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 政策法规。 4.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 5.加强-------预报,启动应急案。 6.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水文、地质 灾害) 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 1.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滑坡泥流多发。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 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 5.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灾情重再加上我国是发展 中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1.2点是指特殊地理位置、3点是指特殊地貌、第4点 是指特殊的气候)。 二.自然灾害频率上升的认为原因: 1.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灾害加重。 2.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 3.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涝加重。 4.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 5.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三、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1.季风区,是洪水暴雨集中的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涝区。 2.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大。3、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 4.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四.西南地质灾害重: 自然原因: 1、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 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泥流。 2、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易发生滑坡。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教学]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教学] 长安镇中心小学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8分(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1、每年全国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在( )月份。A A、三 B、六 C、九 D、十 2、小明在大街上和妈妈走散了,他应该( )。A A、找警察叔叔帮忙 B、在原地等待 C、找过路的人帮忙 3、坐在客车上,对面的叔叔请你喝他带的可乐,你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A A、向他表示感谢,但不接受他的可乐 B、接过可乐,并向他道谢 4、放学路上如果被陌生人跟踪,你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C A、与陌生人拼 B、赶快跑回家 C、打110报警 5、当你单独一人在家时,遇有陌生人敲门,你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C A、把门打开问他有什么事 B、打开门,让他进来 C、始终不开门 6、油锅起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 )。C A、往锅里倒水 B、赶快把锅端起来 C、把锅盖盖上 7、小东家发生火灾,他身上的衣服着火了,他应该采取的正确灭火方法是( )。C A 、用手拍打身上的火 B、赶快脱掉衣服 C、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 8、一个未成年人被绑架,对他自己比较有利的做法是( )。C A、大声斥责歹徒 B、绝食抗争 C、假装与歹徒合作,然后伺机逃跑 9、放学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的行为是( )。C A、和同学一起回家 B、等妈妈来接 C、为问路的陌生人带路 10、观看燃放烟花爆竹,应至少远离燃放点( )米以上。C

A、1 B、2 C、10 11、如果发现邻居发生火灾,要及时报警,报警电话是( )。B A、120 B、119 C、122 D、110 12、如果在校外有人向你敲诈要钱,你认为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B A、身上准备些钱,免得没钱挨打 B、尽快告诉父母和老师 C、不告诉别人,免得遭报复 D、找几个同学教训他一顿 13、发生食物中毒,自己能采取的最有效的应急措施是( )。B A、多喝开水 B、催吐 C、找解毒药 14、如果家里有人突发危险疾病,应拨打的电话是( )。B A、110 B、120 C、119 D、122 15、如果看见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你认为应该立即( )。B A、告诉老师或家长 B、记下车牌号并报警 C、去追车 16、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应立即( )。B A、乘电梯逃离现场 B、沿防火通道朝楼下跑 C、打开窗户跳下去 17、小学生小青在河边散步,突然发现有一人掉进河里,他应该( )。 B A、立即跳进河里救人 B、马上喊叫大人过来救人 C、马上叫同学小东一起跳下去救人。 18、遇到交通事故,应拨打的电话是( )。D A、110 B、120 C、119 D、122 19、用手提式灭火器灭火的正确方法是:( )D A、拨去保险插销 B、一手紧握灭火器喷嘴 C、一手提灭火器并下压压把 D、ABC 二、判断题。32分(对的打? 错的打×)

预防自然灾害知识手册

预防自然灾害知识手册 一、如何防火 火灾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要灾害,是仅次于旱灾、水灾的第三大灾害。在工地现场施工参建人员不严格遵守消防法规和有关防火安全规章制度而引发火灾的事件频频发生。工地现场施工参建人员要做好安全防火,就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各级政府、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制定的消防条例和规定,以及工地现场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遵守项目办、总监办、项目部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涉及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遵守工地现场宿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挪用、破坏施工参建人员宿舍消防器材、设施,在宿舍内不乱接电源,乱拉电线,不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禁止超负荷用电,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扔烟头,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焚烧杂物,不擅自使用煤炉、煤油炉、液化气灶具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器具。学习防火和火场逃生知识,是工地现场施工参建人员做好防火工作的关键。 (一)发生火灾扑救办法 百密尚有一疏,一旦发生火灾时,施工参建人员一定要审时度势,根据火情迅速作出判断,实施扑救和自救工作。一般火灾通常有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和猛烈阶段。在火灾的初起阶段,火源面积较小,燃烧强度弱,易于扑救,可就近寻找灭火器自行扑救。扑救火灾时,应注意先切断电源和气源;同时要注意先转移火场及其附近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实在无法转移的应当设法降温冷却。火灾的发展阶段火势较猛,这种情况下一定保持头脑冷静,迅速组织疏散,使人员远离火场,并立即报“119”火警,报告消防机关,使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迅速赶到火场,以及时控制火情。火灾猛烈阶段,要首先寻找逃生通道,及时逃离火灾现场。 (二)火场自我逃生方法 在火灾发生时,如果被大火围困,可用以下几种自救逃生的常用办法:1、熟悉环境法,就是了解和熟悉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2、迅速撤离法,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包围时,要立即跑出房间,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3、通道疏散法,工地设施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如河床、旷地、草皮、路基等。4、暂时避难法,在无路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切断毒烟来源,以保护自己,择机而逃。5、毛巾保护法,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后叠起来捂住口鼻,以过滤炙热的空气和产生的一氧化碳,穿越烟雾区,逃离火灾区。 (三)火场逃生注意事项 1、工地设施失火可向着火层以下疏散。 2、必须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向远离烟火的太平门、安全出口方向疏散。 3、如果室内有防毒面罩,逃生时一定要将其戴在头上。 4、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5、当通道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阳台,逃往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着火的房间。如果烟味很浓,房门已经烫手,说明大火已封门,再不能开门逃生。此时应将门缝塞严,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四)、火灾的自救 1、火灾可以利用边沟以及建筑物外墙的水管进行逃生。发生火灾后,会产生浓烟,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在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火灾中产生的浓烟由于热空气的上升的作用,大量的浓烟将漂浮在上层,因此在火灾中离地面30公分以下的地方还应该有空气,因此浓烟中尽量采取低姿势爬行,头部尽量贴近地面。 2、在浓烟中逃生,人体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校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60分) 1、每学期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周”是在哪一周?() A、第十周 B、第一周 C、学期最后一周 2、火警电话是()。 A、110 B、119 C、122 3、当你单独一人在家时,遇有陌生人敲门,你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A、把门打开问他有什么事 B、打开门,让他进来 C、始终不开门 4、如果在校外有人向你敲诈要钱,你认为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A、找几个同学教训他一顿 B、尽快告诉父母和老师 C、不告诉别人,免得遭报复 D、身上准备些钱,免得没钱挨打 5、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信号是()。 A、红灯亮 B、绿灯亮 C、绿灯闪烁 6、在火灾现场,未成年人要坚持的原则是()。 A、先救火再逃生 B、先逃走 C、边救火边逃生 7、乘坐公共汽车时,要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 A、一齐上下 B、先下后上 C、先上后下 8、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时,不准携带()。 A、易燃易爆物品 B、食品 C、饮料 9、坐在客车上,对面的叔叔请你喝他带的可乐,你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A、接过可乐,并向他道谢 B、不要理他,保持沉默 C、向他表示感谢,但不接受他的可乐 10、发生食物中毒,自己能采取的最有效的应急措施是()。 A、多喝开水 B、催吐 C、找解毒药 11、如果家里有人突发危险疾病,应拨打的电话是()。 A、110 B、120 C、119 D、122 12、在没有人行道的公路上,下车要横穿公路时,必须从()走。 A、车前 B、车后 13、人们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 A、韭菜 B、小白菜 C、已发芽的土豆 14、交通信号灯由红、绿、黄灯组成,绿灯表示()。 A、警示 B、禁止 C、准行 15、如果你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你时,你应该()。 A、紧抓往来人的胳膊或腿 B、身体放松,让来人托着你的腰 C、双手抱往来人的身体 16、乘坐出租车要在车停稳后从()门下车。 A、左边的 B、右边的 C、随意的 17、未满()岁的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A、10 B、11 C、12 D、14 18、点燃的蚊香应放在()。 A、地板砖上 B、窗口 C、桌子上 19、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哪种是不正确的() 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 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 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 D、躲在吊顶、吊灯下 20、一个未成年人被绑架,对他自己比较有利的做法是()。 A、大声斥责歹徒 B、绝食抗争 C、假装与歹徒合作,然后伺机逃跑 21、遇到交通事故,应拨打的电话是()。 A、110 B、120 C、119 D、122 22、父母还没有下班,如果你放学回家时发现门开着,屋里东西很乱,这时你应该()。 A、叫小区的小朋友一起进去 B、赶快想法打110报警 C、赶快进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3、我国的道路通行原则是()。 A、右侧通行原则 B、左侧通行原则 C、中间通行原则 24、如果看见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你认为应该立即()。 A、告诉老师或家长 B、记下车牌号并报警 C、去追车

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1.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2.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3、自然灾害的影响 很多时候,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有利、不利两个方面。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滞后的,使得自然灾害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忽视其有利的一面。当然,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因为自然灾害存在有利的一面而放弃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 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生命威胁(人员伤亡、疾病暴发等,尤其是瞬间爆发的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海啸等);2.经济损失(财产损失、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3.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次生灾害等)。 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归纳如下: 1.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③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 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①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②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 ③形成黄土高原;④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 4.雪灾:①冻死越冬害虫;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③增加土壤墒情(土壤湿度)。5.火山喷发:①火山灰是天然肥料;②提供热能(如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利用10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③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藏;④形成独特火山地貌,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均是优质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 5.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如下图。 2.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蝗灾和鼠灾。对于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要从成因、特点、时空分布、影响、防御办法等方面掌握,干旱、洪涝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要从分布和危害两方面掌握。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不属于学校常见突发事故的是(D) A、生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 B、生寝室中的群体斗殴事件 C、出走、失踪或未经请假擅自离校或未按时注册,或请假后未按时返校 D、几个同学在一起吃午饭 2、对学校的重大安全隐患获突发事故,下面做法正确的(A) A、学校疏散人群、保护现场、及时与各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支援 B、等待领导到场后处理 C、让家长自己处理、 D、让学生自己处理 3、下列行为容易引起学生财务失窃的是(C)A、宿舍钥匙管理严格,不随便借给别人 B、不留宿外人 C、夏季晚上睡觉不关门 D、最后一个同学离开教室的时候,随手锁门 4、下列行为不利于预防学校财务失窃的是(B)A、贵重物品不带到学校 B、同学之间互相猜疑 C、室内无人市锁门、关窗 D、不留宿他人,对外来人员提高警惕

5、安安发现东西丢了,下列行为不当的是(C)A、保护现场,不翻动现场物品 B、立刻通知学校保卫部门,学生宿舍安全部门,政教处 C、对怀疑对象进行逼问、搜查 D、发现存折、信用卡被盗窃,立刻办理挂失手续6、安安上体育课时,不小心重度擦伤了,哪种处理方法不当(C) A、冷敷法 B、抬高四肢法 C、热敷法 D、绷带加压包扎法 7、下列情形属于用眼不卫生的(A) A、边走边看书 B、在下课后到室外进行望远活动 C、做好眼保健操 D、眼、书保持在30-50厘米左右 8、红红和明明发生了点小摩擦,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A) A、明明原谅了红红 B、红红记恨在心,事后叫校外的朋友教训了明明C、红红把明明的作业本给撕坏了 D、虹虹的家长到学校教训了明明 9、对事故的责任处理的不正确的(B)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内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三.危害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答题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答题试题及答案非机动车辆是指() ①人力车 ②三轮车 ③自行车 ④电动车(2.5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A 下面属于科学饮食的是() ①剩饭菜浪费可惜,应尽量多吃 ②到校门口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③饭前便后都洗手 ④有点霉变的甘蔗不吃(2.5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C 1、你本的学期上了几节安全教育课?

A、0节 B、1节 C、2节 D、3节 E、3节以上 在人际交往中,下列哪种属于健康的心理?()(2.5分) A、自傲 B、自卑 C、自私 D、自信 【正确答案】:D 观看燃放烟花爆竹,应至少远离燃放点()米以上(2.5分) A、1 B、2 C、7 D、10 【正确答案】:D 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颜色验讫印章(2.5分)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

【正确答案】:C 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是危险的避震方法()(2.5分) A、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 B、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 C、不在狭窄的走廊、楼梯停留 D、不在高压线、电线杆下行走 【正确答案】:B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定的()(2.5分) A、生产日期 B、最佳食用期 C、出厂日期 D、最终食用期 【正确答案】:D 据科学研究,人体每天需要大约()升水(2.5分) A、1 B、1.5 C、2 D、2.5 【正确答案】:B 火灾报警电话是()(2.5分) A、110 B、119

C、120 D、122 【正确答案】:B 吸毒是一种()行为(2.5分) A、好玩 B、从众 C、违法 D、犯罪 【正确答案】:C 骑自行车,下列比较安全的做法是()(2.5分) A、同学之间扶身并行 B、下雨时,撑伞推行 C、骑自行车载同学回家 D、一手撑伞一手骑车 【正确答案】:B 依据国家标准,将化学危险品分类()大类(2.5分) A、七 B、八 C、九 D、十 【正确答案】:B 若你看见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你认为应该立即()(2.5分)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专题知识梳理

自然灾害知识梳理 一、自然灾害的类型有: 1.天文灾害:①电离层扰动,给通信、导航、定位带来影响;②导致气候异常,危及人类的健康; ③高能粒子会对在空间运行的航天器及对宇航员产生辐射损伤。 2.气象灾害(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干旱、浓雾及沙尘暴;暴雨洪涝、台风、酷热、 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等)、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 4.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 5.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二、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防、抗、救灾的能力; 2. 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3.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 4.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因具体灾害定); 5. 加强生态建设; 6. .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三、主要的自然灾害: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最主要原因:暴雨(24小时降水量超50毫米) ①引起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台风)、锋面(江淮准静止锋)等, ②水汽充沛,气流强烈上升, ③持续时间长

其余的有:凌汛(冬半年)、 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我国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因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亚洲旱涝灾害比较频繁。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我国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易发生洪涝的水系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 ★影响洪涝的因素 自然原因:①地形:低平或低洼 ②降水:A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或降水多且集中); B水汽充沛,强烈上升;(强度大) C持续时间长 ③水系特征:A向心状(刚果河)、羽状(淮河)、扇形(海河)、树枝状(长江) B支流多,同时来水。 C流域面积广(河网稠密、河汊纵横) D河道弯曲、淤塞 E入海口少(漏斗型海湾,风暴潮与海水顶托) ④水文特征:A汛期(集中于季、较长) B凌汛(中国限于黄河上游的河套段、下游山东境内) ⑤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重。 中游:围湖造田、河湖淤塞、湖泊调蓄与河道排泄能力下降 下游:乱占河道、堤坝侵蚀。 防御措施:①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 修筑加固河堤、整治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新河。 ②生态建设:植树造林;保护自然植被、保护湿地;退耕还林还湿等

自然灾害知识点绪论

《自然灾害概论》知识点汇编 《自然灾害概论》前言 1、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灾害概论?(掌握) ①上世纪85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人员伤亡巨大 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是防灾科技学院对每一位入校新生的要求, 校训“崇德博智,扶危定倾” ④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防灾和环保素质的必然要求 2.自然灾害学概论课程知识体系(了解) 1 地球系统和自然灾害 1.1地球系统 1 相比于其他星球,地球具有哪些特点使得她适合人类居住?(熟悉) (1)地球有土壤、大气中有氮和氧气、平均温度15°、与太阳距离适中、有大量的水——地球的天文环境条件适合生命存在 (2)地球拥有其他行星所没有的独特圈层结构,这些圈层的相对运动和变化,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气圈——氧气占1/5;水圈——存在液、气、固三态;生物圈——独一无二;岩石圈——板块运动 2、地球圈层结构系统及特点 (1)地球圈层结构系统(了解)

(2)地球圈层结构的显著特点:(了解)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基本上下平行分布; 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互相渗透、重叠、影响。 3、地球系统由哪些圈层构成,他们对地球有什么重要作用?(熟悉) (1)分别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构成 (2)大气圈的作用:温室效应;阻挡紫外线;大气循环 水圈的作用:生命之源;水循环 岩石圈的作用:承载物;物质交换能量循环的场所 生物圈的作用:适应自然,改变自然,影响自然。 (3)各圈层(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协调与发展,构成了我们这个蔚蓝色星球蓬勃的生机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摇篮。 4、水循环意义(熟悉): a.可以不断更新水体,断塑造地表; b.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避免出现极端气候和天气。 由于海陆之间、地表与地下之间,高纬与低纬之间水循环的存在,使得水分布的微小变化,都可以产生巨大的自然灾害,地球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讨论自然灾害时,一定要有地球的整体观。 5.软流层与岩石圈(熟悉) a.上地幔顶部存在着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形成,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b.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6 为什么说人类是影响地球的重要力量?(掌握)作业 (1)生物圈中最重要的是人类活动。(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的空间和规模在迅速增大,今天的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最为活跃的因素。(3)人对岩石圈表层环境的影响与改造日益剧增,成为与自然地质作用并驾齐驱的营力,某些方面甚至已超过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和强度。(4)人在当今全球变化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成为影响地球的重要力量。 7 举例说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熟悉) 地壳运动——地表起伏——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 1.2活动的地球 1、大气和洋流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解)讨论 (1)地球表面过程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太阳每天向地球的大气层辐射太阳能,在赤道辐射的能量多,因此,赤道大气层的温度也高。整个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温度的差别,再加上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大气层运动,可能形成台风、风暴潮等灾害,这决定了天气和气候。(2)同样的原因,赤道和地球极区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了热的不平衡,在海洋中产生了洋流。这种大气运动和洋流,就象一部巨大的热机,把热由地球上的这一部分传到地球的另一部分。

学生安全知识考试答案(同名40236)

丰南区初高中学生2014年法治安全知识考试试题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l、《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D) A、未满12周岁的公民 B、未满14周岁的公民 C、未满16周岁的公民 D、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五年级学生王某的妈妈为了解女儿的学习与生活,经常私自拆看王某的信件,王某妈妈的行为(B) A、可以理解 B、是违法行为 C、不受法律干涉 D、是母亲的应尽职责 3、如果发生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A)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任何组织和个人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 D、武装力量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A)。 A.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抚养义务D、培养义务 5、适龄未成年人( C )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 A、在自愿原则下 B、在父母同意后 C、必须 D、可以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有的(C)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场地、房屋和设施。 B、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C、中小学校园周边可以设置网吧 D、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7、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 A.经济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D、行政责任 8、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的(A)。A.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B.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 C.侵犯了李某的人身安全D、没有侵权 9、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B)时间,不得加重学习负担。 A、阅读 B. 体育锻炼 C. 社会实践D、学习

自然灾害知识框架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 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 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多种的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地震: ()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滑坡、泥石流 ()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 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的破坏; 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 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冬春旱。 ()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洪涝 ()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成因: 自然原因: ①气象因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 ②水文因素: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 ③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④河流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④占用河道沙尘暴 ()时空分布特点: ①多发生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 ②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春季最盛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面干燥;③碎屑物质丰富;④多大风天气;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台风 ()时空分布特点: ①-月均可发生,夏秋最多; ②影响范围是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③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 ()原因: ①低纬度广阔的湿热洋面;②强烈的上升气流;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寒潮 ()时空分布特点: ①月-次年月均可发生,集中-月。 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西藏、云贵、琼、台影响较小。 ()原因: ①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 ②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季风爬升受阻,东西向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 水华和赤潮 ()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 ①水华主要分布在内陆湖泊区,部分河段也有发生;赤潮主要发生在海湾地区,尤其南方海湾地区更易发生。 ②主要发生在热量充足的夏秋季节。 自然灾害知识框架

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地震 1、地质灾害:是地球岩石圈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2、地震:岩层断裂或错位,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导致的灾害 4、地质构造:①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的源头成为震源②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成为震源深 度③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④震中到周围地面上某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 ⑤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课本图) 5、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震级越高、释放能量越大) 分微震(﹤3级)有感地震(3-5级)破坏性地震(﹥5级)(﹥7级会有重大损害)6、烈度: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①震级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④地质构造⑤地面建筑的坚固程度 ⑥发生时间、⑦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⑧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7、分类: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大于300km) 按照成因: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④人工诱发地震 8、构造地震:地下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占90%以上、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 造地震多分布于①板块边界处(如日本、台湾多地震)②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华北)9、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 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10、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 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 力作用。矿洞塌陷或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亦可导致这类地震发生。占3% 左右 11、人工诱发地震:水库蓄水、人工爆破地下核试验油井注水

中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C”。每题2分,共14分) 1、家里用的一次性打火机不会引起爆炸。( ) 2、小青家电饭锅的内胆坏了,她就用其他的钢精器皿代替,这样做节约能源,值得大家学习。( ) 3、晓斌在宿舍里经常从一张床上跳到另一张床上,他说这能锻炼身体。( ) 4、安装灯泡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我们还是要先切断电源。() 5、高楼发生火灾时使用电梯逃生比较快。() 6、抽烟是一种时尚,青少年学生不在校时可以适当抽一些。() 7、萧军因为在学校的游泳比赛中获得冠军,所以假期他去游泳从不要父母陪伴。他说:“我是冠军,用不着担心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在火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烈焰、高温、烟雾、毒气等。下面几种保护措施,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在火场中站立、直行,并大口呼吸。 (B)迅速躲避在火场的下风处。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必要时匍匐前行。 2、如果你经常外出带着家门的钥匙,下面的哪种做法可能会有危险?()(A)把钥匙挂在脖子上。(B)把钥匙放在衣兜里。 (C)把钥匙放在随身的包里。 3、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 (A)赶快去端油锅。(B)用锅盖盖灭。(C)用水浇。 4、各行其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只能在交通法律、法规规定的道路上或专用道上行驶,不得随意侵入对方行经的道路。() (A)行人(B)车辆(C)交通参与者 5、在马路上行走要注意交通安全,下列哪种行为具有安全隐患?()(A)不跨越、攀登道路上的隔离护栏。 (B)不超过两人的情况下列横队通行。 (C)横过道路时,注意左右观望,快速通过,不斜穿猛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