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doc

浅谈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doc
浅谈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doc

论文摘要: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的现状分析以及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的探讨基础上,指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应充分重视家庭养老,逐步探索并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模式。

论文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对策

一、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而保障制度尚不确立。目前我国农民主要靠土地保障和家庭养老,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也是如此。从发达国家来看,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也同步到来,比较容易解决占人口2%一5%的农民养老问题,他们是先城市后农村,基本实现了一体化的养老保障。从发展中国家看,不少国家人口和劳动力比较年轻,人均占有土地和资源较多,且生育不受限制,政府不用担心农民的养老问题。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而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20%,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03年比例将达到21.9%。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其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目前,我们刚刚进入低水平的小康社会,人均年收入仅为几百美元,农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更

低,经济承受能力不强。在这种客观情况下,让农民年老后或丧失劳动力后无后顾之忧,就必须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二)土地养老保障的功能越来越弱。是因为我国人均耕地本来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城市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人均占有耕地将会越来越少。二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有大量的而且还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三是农产品投入较大,而产值较低,且受市场和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在发达国家农民不但可以享受政府补贴,而且种养业实行了政策性的保险:而我国农民享受不到补贴,市场和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完全由自己承担。四是因为土地是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国外土地私有化,农民还可以变卖土地来养老,而我国农民是不可能的。

(三)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逐渐弱化: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20年少生了3亿多人口,这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老龄化的路程。特别是农村,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迎来厂老龄化,也就是所谓的贫困的老龄化和不健康的老龄化.加上我国农村实行一个半子女政策(即:第一胎是男孩不许再生,第一胎是女孩允许再生一个),造成了家庭结构失调和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不仅将会形成大量4:2:1结构的家庭,而且因男性多于女性,还会出现一些男性婚配困难,只生女孩的家庭也会因传统的女儿出嫁而无人给自己养老。三是因为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把养老的经济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愿靠儿女供

养,更不愿看他们的脸色生活;而子女赡养的老人多压力大,且独生子女其“独”的负面特点也越来越显现出来,他们更愿意自己独立门户,不管老人。

因此,将来谁为农民养老已是不容回避的、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当前城市养老问题的症结在于过去没有积累,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我国老龄化的高峰在20—30年之后。这段时间正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积累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树立超前意识,抓住历史机遇,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实,不失时机地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与土地保障、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相结合,共同达到保障我国农村老人基本生活的目的。

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人为本,即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是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为原则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要尽可能的覆盖所有的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从而促进社会保障面的扩大。二是社会保障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在经济增长同社会保障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要防止出现两者之间互相拖后腿的恶性循环关系;要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支出占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之间

寻求一个合适的“度”,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三是个人责任和社会经济相结合)。农村养老保障责任必须由国家、集体、个人或社会来协调负担,这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对受保障人的激励作用,使社会保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激励农民发挥自身潜能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1

2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四村为例-毕业论文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杭州市四村为例 【摘要】: 浙江省杭州市四村在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逐步显露,在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背景下,该村的老年人养老逐步出现了保障不足的问题。本文研究针对四村养老的现实情况,对其家庭养老、院所养老及社会养老的现实情况进行介绍后,分析当前四村养老保障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及成因。最终,提出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降低其养老保障缺陷的最主要途径,并借鉴美国经验,对于如何发展四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个人观点。 【关键词】:农村养老;养老模式;养老保障

目录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研究背景 (3) 二、四村养老保障的现状 (3) (一)四村养老需求 (3) 1.人口老龄化 (3) 2.家庭结构小型化 (3) 图1:四村家庭组织结构及主要关系图 (3) (二)四村当前的养老模式及覆盖情况 (4) 1.养老模式介绍 (4) 2.当前养老模式的效应 (4) 三、四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4) (一)四村养老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 (4) 1.家庭养老压力增加 (4) 2.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4) 3.院所养老等方式的养老保障能力较低 (5) 4.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匮乏的问题凸显 (5) (二)四村养老保障模式缺陷形成的原因分析 (5) 1.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限 (5) 2.院所养老的服务质量不保证 (5) 3.社会养老的财政扶持有限 (5) 四、促进四村养老保障发展的建议 (6) (一)提升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保障性与覆盖率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6) 1.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符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6) 2.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能够降低养老成本,提升养老质量 (6) 3.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6) (二)美国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经验 (6) 1.高效率的组织运作 (7) 2.社会化的资金支持 (7) 3.公开透明的有效预算与监督 (7) (三)改进四村养老保障能力的具体建议 (7) 1.提升农村家庭收入能力 (7) 2.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财政扶持力度 (8) 3.构建农村社会保障的透明化管理机制 (8) 五、结论 (9) 。 (9)

关于养老保险的论文

关于养老保险的论文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由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构成。 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均衡单位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企业招用的农民工。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2007年中央财政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873亿元、地方财政补助260亿元。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 基本养老金待遇: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土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由于1997年前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以补充个人账户养老金。 达到退休年龄,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缴费年限累计达到15年。达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2004年调整比例是60%,2006年是80%,2007年是100%。 从长远看,基本养老保险应当实行全国统筹,但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调剂困难,实行全国统筹难度比较大。因此,统筹层次比较低,2007年底,全国共有17个省市实现了省级统筹,能够在全省统一调度使用养老保险基金,其他地方仍在实行县市级统筹。 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发展毕业论文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发展 毕业论文 目录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3) (三)国外研究综述 (4) (四)研究容 (5) (五)研究方法 (5) 二、我国农村现行养老保障模式 (6) (一)概念的界定 (6) 1、养老保障 (6) 2、农村养老保障 (6) 3、城镇化 (7) 4、新型城镇化 (7)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历程 (7)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行模式 (8) 1、土地养老保障模式 (8) 2、个人(自助)养老保障模式 (9) 3、家庭养老保障模式 (9) 4、农村社区(集体)养老保障模式 (10) 5、政府养老保障模式 (10)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养老保障提出的挑战 (11) (一)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 (11) 1、新型城镇化促进了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 (11) 2、新型城镇化加快了农村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进程 (11) 3、新型城镇化改变了家庭的权力结构,降低了老人的权威地位 (12) 4、新型城镇化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社会文化基础 (12) (二)集体(社区)养老面临新的困难 (12) 1、新型城镇化减少了农村集体土地的存量 (13) 2、新型城镇化加速了部分乡镇集体企业的衰落 (13) (三)土地保障功能缺位,自我养老与土地养老日趋不稳定 (13) 1、新型城镇化减少了农村的可耕地面积 (13) 2、新型城镇化影响了农村土地的收入 (13)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需求增加,政府养老的压力增大 (14) 1、新型城镇化加大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需求 (14) 2、新型城镇化增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压力 (14)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保障的可行模式探究 (15) (一)产业养老模式 (15)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科段毕业论文)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6月17日18:00。 试题: 撰写一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论文。(100分) 一、目的: 课程论文考查方式旨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指定的题目,查阅收集文献,并对文献加以研读、分析和整理,对某一主题的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评述,并从课程理论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从而达到培养查阅文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论文撰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的目的。 二、基本要求: 1.查阅至少10篇以上该主题论文文献资料:文献查阅可以通过图书馆馆藏书刊、中文学术期刊 网进行,应以近年来发表的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为主。 2.主题突出、逻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充分:完成文献查阅之后,就要对资料进行消化、 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始组织论文。课程论文必须紧扣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正文部分应分若干部分,各部分需概括出小标题。 3.概念准确、文字通顺,语言规范:涉及的概念要准确理解,必要时要在文中说明清楚。要求文 字通顺,语言规范,专业术语使用正确,图表的制作要规范。 4.独立完成,禁止抄袭、剽窃:禁止从网上、其他书刊上全文或部分抄袭别人的文章,严禁从若 干文献中摘取部分章节段落,重新堆砌成自己的论文,严禁抄袭其他同学的课程论文。但课程论文允许引用文献中的观点、数据、甚至图表,但必须标明文献的出处。 5.字数:3000字以上。

农村养老问题论文大纲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父祖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 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历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还通过法律条文,严禁子孙与父母分家分财。《唐律?户婚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2.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家庭赡养功能就慢慢脱离家庭而社会化。”(1)米特罗在《欧洲家庭史》中进一步描述道:“农民经济是一种无货币经济,以致于赡养老人只在家内是可行的,提供实物在超出一定距离时就会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用现金支付并用此钱购买食物,而在前工业时代,在农业地区中,这两个都是不存在的。”(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极其落后,工业化程度很低,非货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在这种非货币的农业社会中,农民生产自己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要不停地生产以获得生活资料的供给,否则便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因年老而丧失生产能力的时候,此刻要想获得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产。很显然,非货币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家庭存在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家庭养老的必然性。

养老保险论文

养老保险论文 【摘要】老年人口队伍的急剧增大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不仅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给陷入危机,也会因此增加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并进一步阻碍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老龄化趋势使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正处在一个旧制度变革与新制度选择的关键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均衡单位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2007年中央财政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873亿元、地方财政补助260亿元。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 从长远看,基本养老保险应当实行全国统筹,但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实行全国统筹难度比较大。因此,统筹层次比较低,2007年底,全国共有17个省市实现了省级统筹,能够在全省统一调度使用养老保险基金,其他地方仍在实行县市级统筹。 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退保潮”,使养老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二、近年来养老保险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越来越重的压力。我国在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积聚增长,社会负担加重,对国家财政的稳定非常不利。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明显过窄,社会保险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则,只有当覆盖范围最大时才会最强,目前,就全国而言,除国有,集体企业基本覆盖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外,还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至今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未解决,这一问题不解决,社会保障关于权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则就没落实,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应的养老保险权益。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 1.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须进一步扩大。在新制度实施以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虽然从国有企业扩大到了非国有企业,参加保险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全国范围来看,养老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毕业论文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 姓名:穆俊 学号:01110801015 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院 专业班级:思想政治教育2008级 本科班 指导教师:左秀柒(副教 授)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15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

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注:本表一式四份,两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两份装入学生资料袋。 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诚信声明书

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设计)作者:穆俊(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毕节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毕节学院。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毕节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毕节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设计)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毕节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设计)作者:穆俊(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农村养老论文范文2篇

农村养老论文范文2篇 农村养老论文范文一: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2003年之后,国家开始对农民工各项权益越来越重视。2005年12月14日,新华社被授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2006年3月27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1(国发[2005]38号),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费率低、广覆盖、可转移。部分农民工保障制度可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提出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2009年2月5日,中央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到了2010年,经过连续三年全国人大讨论并多次修改的《社会保险法》得以通过,并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中,使制度更加具体化,法律化。 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普及率低,覆盖范围有限 与过去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此快速,但是,由于地域以及经济发展的限制,农村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不下去。由于地域的差异性,我国各地的社会保障内容也有

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制定的保障项目已经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域的限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 (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狭窄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资“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制度。国家的政策扶持和集体补助都主要来自对乡镇企业支付的养老保险资金。然而,欠发达地区无力缴纳保险费的农民在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方面只能得到很少甚至得不到。而富裕地区的农民有能力自己缴纳保险费,同时,又能得到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由此可见,这种筹资模式使得欠发达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农民老说,这种好的政策享受不了,从而造成了“保富不保贫”的不公平现象。 (三)贯彻执行过程中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为了使广大农民得到好处,国家规定,凡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家里子女参保与否,都可以领取每月55元的补助。但是执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参保率,有些县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硬性规定,凡是家里有子女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家中老人就领不到每月发放55元的财政补助,使农民由自愿变成被自愿,也歪曲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本意。后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在多方面的压力下,改变为家里子女不参加养老保险,家中老人仍可以领到国家给的55元钱。可见政策在基层执行的过程中如何不被歪曲使其很好的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养老保险意识不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 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口与劳动力基础发生了快速变革,传统的农村社会形态逐步瓦解,农村社会加快转型,表现为:传统小农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居民老龄化群体比重迅速增加,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在城市及城市周围,非正规居住的农村流动人口大量积聚。这就导致了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的减弱,家庭养老面临挑战,集体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储蓄养老保障功能不足。为此,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则成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

选题的科研现状及前沿水平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它是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处于早期试点的发展体制阶段,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尚未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本文借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的一些做法,力图在我国农村解决农村居民养老方面做点探索。 参 阅 文 献 【1】唐钧《问题与障碍: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政策思考》宁波出版社 2003年 【2】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我著《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

【3】黄黎若莲《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服务需求》《学习与实践》(武汉)2006.12 【4】刘子兰《养老金计划挤出效应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6.12【5】周德民《长株潭沛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探析》《社会保障制度》2007.4【6】宋斌文张琳《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实践与探索》《农业经济问题》2006.11 【7】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经济学家》2005.5 【8】樊天霞、徐鼎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困境与出路》《上海经济研究》2005.6 【9】许雄奇、赖景生《21世纪中国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的构想》《农村经济》2005.4 【10】武深树、邓真惠《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当代财经》2004.1 【11】姜木枝、张朝蓉《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计生纯女户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2008.4 【12】郑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境反思》《保险研究》2007.11

养老保障论文

学科专题课程论文 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 作者姓名王超骥 专业班级保障101班 2013年 1 月14 日 南京农业大学

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王超骥 摘要:农村养老保障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应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各种养老保障模式进行概括、提炼、比较选择,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步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种保障力量的作用,坚持“农民自我保障为主,集体、企业、社区和社会保障为辅,政府给予政策和经济支持”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方利益关系均衡协调、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体系;途径 引言 多年来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与城市相比一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集体经济受到冲击,与之相依附的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其次,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及核心家庭的出现、价值观念的变化、农地收益的下降、人口的流动,使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削弱。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又给农村的养老问题带来了巨大压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将达到2.31亿,到2050年将达到4.12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6.0%和26.1%。而我国近64%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就显得尤为复杂和突出。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实践,对这些新的做法、经验我们还缺乏认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世界发达国家英、德、瑞典、美、日等在二战后实行的高福利政策,由于遇到了财政难、负荷重等问题,正在进行改革,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由于国情、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不同,不可以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因此,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各种养老保障模式进行概括、提炼、比较、选择,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构建中国特色的灵活多样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和养老保障体系,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农村养老保障的困境 相对于城市来说,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落后,人口多,收入少,生活比较艰苦。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开始凸现出来。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 1.人口老龄化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概况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 摘要:对我国学术界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等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希翼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立法和制度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问题探讨 学者苏颖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角度出发,认为“由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加之“土地和家庭养老保障养老功能的弱化,应该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从中国农村的养老现状出发,强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迫切需要发展。因为:一是农民养老不完全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其对社会稳定会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农村传统养老方式功能弱化,迫切需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农民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市场,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学者赵慧洁,周田宇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党的十六要求出发,认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势在必行”。学者鲁晓明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论述了我国农村构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学者秦建文,石文伟从社会发展的微观和宏观层面指出:“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科学院张忠松通过对山区65岁以上老年农民养老问题的样本分析,发现山区老年人口面临经济供养总量低等诸多问题,呼吁山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政府责任问题 关于中国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学者赵建萍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职能”。关于政府在个人账户基金组成方面的作用,学者刘汉屏,李英娟认为政府应该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主体之一,“在坚持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资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为老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度晚年,不仅是一个传统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时间的推移,截止2011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超过1亿,这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为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走访调查法,对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明晰了该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强化居家养老、完善社区养老、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建设,以期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保险现状问题社会

目录 1 引言 (1) 2 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1) 2.1 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 2.2 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 (2) 3 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3) 3.1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4) 4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分析 (4) 4.1 家庭养老 (4) 4.2 集体养老 (5) 4.3 自我养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养老保险 (5) 4.5 储蓄养老 (5)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 (6) 5.1 货币经济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方式选择及立法的价值取向 (7) 7.1 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 (8) 7.2 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8) 7.3 家庭服务业不甚发达 (8)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姓名廖承智 学号200930961013 院系公共事业管理系 年级09级 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 指导教师龙青松 二○一二年五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廖承智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09级公共事业管理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兴义,562400)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体制转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交纳保险金数额较低、管理水平低和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难度大等问题。其中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与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是关键,对此,哪些主体应该负责,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为实现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而努力。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 近年来,“三农”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目前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很少顾及到农民的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青壮年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再加上养老保障制度残缺不全,老年农民老无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从农民的最基本的保障问题上下功夫,使农民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一)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据统计分析,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1】

城镇养老保险论文

城镇养老保险论文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阶段(1995年后) 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实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了保险 费用社会统筹、扩大保险范围,为了能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 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务院下发19956号《深化企业职工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先后又下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社会保险法》等等。至此养老保险 制度进入较为完善的阶段,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水准,社会统筹,企业 补充养老保险等较为完整。 二、职工在办理退休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因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全,持续探索、调整、完善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因为政策的衔接而产生一些问题。下面作者谈谈在职工办理退休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工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管理岗55岁,生产岗50岁。职工在办理退休前因工负伤,根据《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待遇不变,同 时要实行工伤认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实行劳动水平鉴定。这样 不能按时办理退休,至少会顺延退休时间,因为工资待遇不变,养老 保险就在继续缴纳,职工在办理退休时,只能按法定退休年龄结止, 顺延后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可记入个人账户,但缴费时间不计作实际 缴费年限,这样就损害了职工的利益。作者认为既然职工已实际缴费,并能计入个人账户,就应该算作实际缴费年限。 2.长期合同制工人在办理退休时。1986年10月实行招用长期合同制 工人,需签订劳动合同,职工本人需缴纳标准工资的3%养老保险金。 现行办理退休时,长期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实际缴费 年限,未缴纳养老保险不计作工作年限。可当时是在国营企业中推广 实施,一些大型的企业执行得较早、较好,加之缺乏指导、监督,在

新型农村论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新型农村论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讨摘要:江西作为欠发地区之一,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财政、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筹资能力,了解资金筹措的瓶颈所在,提出拓宽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渠道: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缴费档次;二是提升财政投入比例;三是努力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四是以税收支持新农保基金的筹集;五是建立新农保捐赠基金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六是探索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 关键词:江西省;新农保;筹资机制;农村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74-02 一、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机制现状 根据国发[2009]32号文件,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办法》,办法规定: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的新建县、于都县、永丰县、万载县、乐安县、新余市渝水区、婺源县、修水县、鹰潭市月湖区、浮梁县、芦溪县等11个县(区)进行试点。 1.个人缴费。办法规定: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等五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根据江西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原则上按100元缴费起步。 2.集体补助。办法规定,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员缴费提供资助。从中可见,集体补助要根据村集体的经济状况来定,可补也可以不补。 3.政府补贴。对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参保人员,中央财政负责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省财政对参保人员缴费每人每年补助24元,县(市、区)财政补助6元。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由省、县(市、区)政府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100元。其中省财政负担80%,县(市、区)负担20%。 二、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措与瓶颈分析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江西省11个试点县16~59周岁参保人数达211.38万,参保率79.17% [1]。省财政在2010年已拨付5 161万元,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其中3.3万农村重度残疾人由省财政代缴养老保险费。 1.财政对新农保的支付能力。根据规定,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60岁以上的参保农民按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据测算,2008年中央财政对中国农村人口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数为535亿元左右,2008年中央财政收入为32 680.56亿元,这样中央财政对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数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64% [2]。中国持续二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自2000年以来,都是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央政府完全能能力承担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任。2009年全国财

农村养老保障论文

农村养老保障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家庭承包制农村老年人计划生育政策社会 保障老年人保障养老问题七十年代 论文提要社会保障不是城市人的特权,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农村老年人更雷要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自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农村在 两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一是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施行;其二是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 执行,这两个改革对于农村老年人、农户家庭以及家庭养老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现阶 段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研究现行农村的养老方式,描 述了目前农村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如何解决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1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全面”既包含城市, 又包含农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保障不是城市人的特权.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农村老年人更需要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保证建立完整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又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在逐步解体.适应自由经济的新体制 正在逐步建立。现有的农村正规的老年保障计划只为特殊的人群提供了老年保障,这部分 人群主要是农村“五保户”。这种计划既是特定的,也是不确定的。更重要的是农村老年 保障从以前广为覆盖的公共医疗和公共教育计划转向部分的“付费服务”,这使得大量农 村人口.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老年人从根本上被现有的社会保障计划排除在外、不仅如此,农村老年人还正在随着社会分层而日益边缘化.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贫困、疾病、缺乏资产、丧失劳动力、缺乏经济机会、缺乏获取经济资源的途径、缺乏教育并因此难以 利用公共设施以及很少的决策权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冲击脆弱的农村老年人。 由于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金计划,他们年轻时在农业和非正 规部门工作,年老了也只能继续工作直到健康状况恶化丧失劳动能力为止。他们在其老年 时期的福利不是依靠养老金和任何津贴,而是依赖于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是否允许其继 续工作。此外,农村老年人还发展出各种策略来应付其老龄问题,如依赖子女和家庭、运 用个人储蓄和资产、从亲戚朋友或私人处借贷等。中国农村的老年人婚养多是建立在家庭 基础上的,这种家庭婚养在传统社会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给以 家庭为基础的老年人保障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虽然许多地方的社会和文化规范 仍然保持着家庭对老年人的赌养,但是家庭赌养老年人的能力实质上已经受到了削弱。这 主要表现在老年父母寿命的延长和家庭子女数的下降等方面,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所导 致的诸如年轻人迁出农村、妇女外出就业和年轻人传统价值观的弱化等。自从20世纪七 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农村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一是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施行;其 二是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这两个改革对于农村老年人、农户家庭以及家庭养老 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现阶段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论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才刚刚开始发展,保障制度亟待健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逐步老化,农村家庭保障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农村人口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 (一)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多层次养老制度制度体系,是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保险机制的要求,应全面覆盖无力缴费的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社会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家庭保障等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第一层次: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供款的模式,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实行现收现付筹资方式。通过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参保率。由国家行政部门管理,执行保障和再分配功能。推行激励机制,对于多缴费者可以多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第二层次: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由企业为主,个人为辅供款,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企业职工,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实行激励机制,保证缴费者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为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