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分析报告

工时分析报告
工时分析报告

设备科员工及零工工时、工资、假期统计分析

1、分析目的

本报告主要为了了解设备科员工、零工薪酬结构、水平及工时情况,为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人员工作量分析提供参考性意见。

2、数据来源

2015年1月-10月设备科员工、零工工资

3、数据统计

3.1人员组成、工时、月休

部门岗位人数工时月休天数备注

设备32人外修 5 标准工时(8小时)21人夜班,上24休24(汤线生产时)电工8 标准工时(8小时)22人夜班,上24休24

内修9 标准工时(8小时)22人夜班,上24休24

锅炉 6 三班倒(8小时)28-16时、16-24时、0-8时

制冷 3 标准工时(8小时)21人夜班,上24休24

消防 1 标准工时(8小时)4内维兼职1人,夜班上24休24

外协零工 2 8小时左右7:30-11:30,13:00-17:00

3.2薪酬构成

公司设备科员工薪酬构成:基本工资+津贴(班长津贴100元/月、特岗津贴50元/月)+产量工资+考核工资

部门岗位基本工资津贴产量工资考核工资备注

设备外修1200 浮动浮动基本工资执行聊城最低工资标准电工612 浮动浮动跟车间关联密切,部分基本工资从

产量工资中调整

内修571 浮动浮动

锅炉1200 浮动浮动

制冷1200 浮动浮动

消防1200 浮动浮动

零工:日工资(90元)

3.3日均工资

3.4用工成本情况统计

零工2人:2015年1-10月共用工485人次,用工成本为43650元,人均21815元。

外维5人:2015年1-10月用工成本(不含津贴)为116461元,人均23292元。

4、分析

目前公司设备员工有32人,其中外修5人,内修9人,电工8人,锅炉6人,制冷3人,消防1人(内修工王宪靖兼职消防,值夜班),基本上执行是8小时工作制,为保证夜班正常生产,各岗位会安排1-2名员工值夜班。

设备员工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产量工资+考核工资,外修、制冷、锅炉、消防基本工资是1200元/月,执行的是聊城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内修、电工跟车间关联比较密切,会在产量工资中调整一部分作为基本工资,产量工资根据生产情况会有浮动。从1-10月份的工资数据来看,设备员工的日平均工资基本上在100以上,各岗位略有差异,但差异不大。

公司现有零工2人,2015年1-10月份用工485人次,日工资90元/天,用工总成本43650元,人均成本21815元,此成本基本达到我公司外修员工的人均工资成本23292元。

5、解决意见

5.1工作量分析

以2015年为区间对公司现有5名外修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分析,分别从工作内容、工时、分工、请休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工作量是否饱和。

对2名零工进行工作量分析,从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时间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2名零工都是日工资, 在没有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能否保证他们按时上下班和工作量的饱和。

目前工作量分析工作安全设备科正在进行中。 5.2人岗匹配度分析

对外修人员及零工进行人岗匹配分析,根据岗位说明书、工作性质和内容、维修质量、工程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和差距,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提升。 5.3数据应用 1象限:人岗匹配度高、工作量不饱和 2象限:人岗匹配度高、工作量饱和

3象限:人岗匹配度低、工作量不饱和 4象限:人岗匹配度低、工作量饱和

5.4解决意见 员工所在象限

解决意见

1 现有员工进行进修、学习,将零工工作纳入外修人员工作范畴

2 维持现状,或另招聘外修人员,将零工工作纳入外修人员工作

范畴

3 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满足现有岗位需求的同时将零工工作纳入外修人员工作范畴

4

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满足现有岗位需求,提高工作质量

6总结

聘用外协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员工的工作复杂度,但也给企业带来的管理不规范,工作内容监督不到位等后果。通过对现有人员工作量及岗位匹配度分析,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及现有员工的不足,对现有人员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对员工能力进行完善和提升,对空缺岗位进行招聘和补充,以期达到公司提高维修、工程质量,降低维修、改造频次,规范员工行为,降低用工风险的目的。

人岗匹

配 1(高、低) 2(高、高)

3(低、低) 4(低、高)

工作量饱和度

工时分析报告

设备科员工及零工工时、工资、假期统计分析 1、分析目的 本报告主要为了了解设备科员工、零工薪酬结构、水平及工时情况,为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人员工作量分析提供参考性意见。2、数据来源 2015年1月-10月设备科员工、零工工资 3、数据统计 人员组成、工时、月休 薪酬构成 公司设备科员工薪酬构成:基本工资+津贴(班长津贴100元/月、特岗津贴50元/月)+产量工资+考核工资

资资 设备外修1200浮动浮动 基本工资执行聊城最低工 资标准 电工612浮动浮动跟车间关联密切,部分基 本工资从产量工资中调整内修571浮动浮动 锅炉1200浮动浮动 制冷1200浮动浮动 消防1200浮动浮动 零工:日工资(90元) 日均工资 用工成本情况统计 零工2人:2015年1-10月共用工485人次,用工成本为43650元,人均21815元。 外维5人:2015年1-10月用工成本(不含津贴)为116461元,人

均23292元。 4、分析 目前公司设备员工有32人,其中外修5人,内修9人,电工8人,锅炉6人,制冷3人,消防1人(内修工王宪靖兼职消防,值夜班),基本上执行是8小时工作制,为保证夜班正常生产,各岗位会安排1-2名员工值夜班。 设备员工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产量工资+考核工资,外修、制冷、锅炉、消防基本工资是1200元/月,执行的是聊城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内修、电工跟车间关联比较密切,会在产量工资中调整一部分作为基本工资,产量工资根据生产情况会有浮动。从1-10月份的工资数据来看,设备员工的日平均工资基本上在100以上,各岗位略有差异,但差异不大。 公司现有零工2人,2015年1-10月份用工485人次,日工资90元/天,用工总成本43650元,人均成本21815元,此成本基本达到我公司外修员工的人均工资成本23292元。 5、解决意见 工作量分析 以2015年为区间对公司现有5名外修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分析,分别从工作内容、工时、分工、请休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工作量是否饱和。 对2名零工进行工作量分析,从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时间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2名零工都是日工资,在没有有效监督机制

ie标准工时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 标准工时 一、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应用 二、时间研究 三、标准工时 四、标准工时之应用 五、马表测试

一,时间研究 ●泰勒1856-1915☉以马表测量为主。进行工作研究及寻求 改进方式 ☉主张:花费工作时间最少者即是最佳之工作方法 ●吉尔柏思:☉研究操作者之动作,再去删除,合并,重组, 简化等步骤。使方法最好。 ☉主张:能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工作,时间自然会减少。

二,标准工时 1,定义;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 所需的时间。 2,标准工时范围 2.1工作条件:环境,设备,夹治具材料 2.2作业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动作,操作布置,姿势┈ 2.3作业员:合格,受完全训练 2.4速度:正常速度 3,标准工时的维护 3.1标准工时方法的训练及查核 3.2工作方法,作业条件,设备,材料等改变时之报告 制度设计。 3.3标准工时之诉怨回馈调查及改订。 3.4定期复查制度 4.标准工时的结构

5.标准工时公式 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1+放宽率) =正常工时+宽放工时 6.标准工时估算 三.标准工时之应用 1.能效管理: ☉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管理人员必须督导作业员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理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3.人员成本计算:☉标准时间计算的基本数据。 4.工作绩效评估及奖金计算。 ☉实施奖工制度必须籍由标准时间来衡量工作绩效,才能公平合理计算奖金。 5.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分

工时分析报告

工时分析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设备科员工及零工工时、工资、假期统计分析 1、分析目的 本报告主要为了了解设备科员工、零工薪酬结构、水平及工时情况,为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人员工作量分析提供参考性意见。 2、数据来源 2015年1月-10月设备科员工、零工工资 3、数据统计 人员组成、工时、月休 薪酬构成 公司设备科员工薪酬构成:基本工资+津贴(班长津贴100元/月、特岗津贴50元/月)+产量工资+考核工资 零工:日工资(90元) 日均工资 用工成本情况统计 零工2人:2015年1-10月共用工485人次,用工成本为43650元,人均21815元。 外维5人:2015年1-10月用工成本(不含津贴)为116461元,人均23292元。

目前公司设备员工有32人,其中外修5人,内修9人,电工8人,锅炉6人,制冷3人,消防1人(内修工王宪靖兼职消防,值夜班),基本上执行是8小时工作制,为保证夜班正常生产,各岗位会安排1-2名员工值夜班。 设备员工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产量工资+考核工资,外修、制冷、锅炉、消防基本工资是1200元/月,执行的是聊城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内修、电工跟车间关联比较密切,会在产量工资中调整一部分作为基本工资,产量工资根据生产情况会有浮动。从1-10月份的工资数据来看,设备员工的日平均工资基本上在100以上,各岗位略有差异,但差异不大。 公司现有零工2人,2015年1-10月份用工485人次,日工资90元/天,用工总成本43650元,人均成本21815元,此成本基本达到我公司外修员工的人均工资成本23292元。 5、解决意见 工作量分析 以2015年为区间对公司现有5名外修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分析,分别从工作内容、工时、分工、请休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工作量是否饱和。 对2名零工进行工作量分析,从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时间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2名零工都是日工资,在没有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能否保证他们按时上下班和工作量的饱和。 目前工作量分析工作安全设备科正在进行中。 人岗匹配度分析 对外修人员及零工进行人岗匹配分析,根据岗位说明书、工作性质和内容、维修质量、工程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和差距,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提升。数据应用 2象限:人岗匹配度高、工作量饱和 3象限:人岗匹配度低、工作量不饱和 4象限:人岗匹配度低、工作量饱和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为了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现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工艺过程的工时计算 工时计算时,除特殊注明外,单位被统一表示。工时:小时;长度:毫米;切割速度:毫米/小时;面积:平方米;进给量:毫米/转;转速:转/分钟。 辅助时间计在工时定额中。它主要包含熟悉图纸和工艺等技术文件、调整设备、装夹、准备工夹量刃具、吊装、磨刃具、自检、焊接件翻转、标识移植时间等。 工时定额不考虑生理、打扫卫生、领件、领料、入库、转序、交检、包装、喷漆件等待干燥时间,这些统一由工厂考虑。返修时间单独计算,不计入正常工时定额中。 各主要工序的计算方法如下: 下料: 1、板材火焰切割下料: 工时=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切割长度/切割速度)*(1+k) 半自动切割K=2.85数控切割K= 4.5 等离子切割K=4.5 2、板材剪切下料:所需用人数已被考虑。 工时=切割刀数*K

≤δ8K=0.17小时/每刀(钢材);K=0.10小时/每刀(PVC)>δ8~δ14 K=0.19小时/每刀 >δ14~δ20 K=0.20小时/每刀 3、型材锯割下料: 工时按实际考核数据。参见附件一:型材下料工时 ●成型: 工时=基本时间+辅助时间 ●焊接: 1、焊前准备:包括划线、焊前焊缝处表面清理、焊前预热、二级库焊材烘干。 易打磨大件:焊前焊缝单表面清理时间:0.08小时/米 不易打磨件或小件:焊前焊缝单表面清理时间:0.15小时/米 2、组点: 3、焊接成型: 工时=基本时间+辅助时间。 焊接(气刨)基本时间=焊缝长度*道数/焊接(气刨)速度 4、焊后整理:包括校正、清理焊渣时间。 ●试装(车):包括组装、试车、试压、拆卸。 ●表面清理:指防腐处理前的表面清理。 工时=清理面积*0.34小时/平方米 ●防腐: 工时=清理面积*0.07小时/平方米*喷漆遍数

成本核算相关问题实例解答

成本核算相关问题(实例解答)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的简单回复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库存物流与总账信息流的对应关系表 物流(材料/人工/费用状态)信息流(总账) 材料采购入库/退货应付账款、原材料增加/减少 材料的报废申请/退港或者作为废品出售费用预提,材料转入报废仓,不涉及材料/原材料减少冲预提 直接材料的领用原材料减少,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增加 辅料的领用(产品上不直接体现,价值低)制造费用增加,原材料减少 生产线材料损坏退损坏仓/来料不良仓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减少,原材料增加 来料不良退返供应商(退货/换货)原材料减少,应付账款减少/从来料不良仓调拨到换货仓直接工人劳动的消耗应付工资,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增加 制费的归集、分摊制造费用转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增加 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库半成品、库存商品增加,生产成本的三个明细科目转出 成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结转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库存商品减少 全年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的核实与总账主营业务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 工单在制明细表(ERP系统可提供)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二、库存账与总账对账:库存材料/辅料于总账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仓半成品于总账半成品一致;成品仓成品与库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线的材料及工单(生产任务书)投入未结转部分的人工制费与总账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一致。 *物流与信息流的对应,如出纳的现金与现金日记账必须对应同理,故所有物流的转移、领用、报废、入库、退货、销售、处置都需要在总账做相关的分录。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4.2.5 时间测定方法 4.2. 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标准工时计算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 查及包装等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 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 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 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 即:零件加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 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 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 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 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100% 实际时间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平衡率=×100%(平衡误差±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生产达成率=×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直通良品率=×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出勤率(就劳率)=×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计划人数)=×(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人均日产量= PAC-1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2.1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 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查及包装等 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 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 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 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即:零件加 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 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 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3.1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 ×100% 实际时间 3.2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3.3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3.4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3.5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3.6 平衡率= ×100%(平衡误差±1.5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3.7 生产达成率= ×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3.8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3.9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 3.10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3.11直通良品率= ×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3.12 出勤率(就劳率)= ×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3.13 PAC-1(计划人数)= ×(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3.14 人均日产量= PAC-1

案例说法:工作时间如何计算

案例说法:工作时间如何计算? chinahrd2013-01-14 11:110 判断加班有三个标准:用人单位安排;工作时间以外;从事工作或工作相关的活动。劳动者未经批准,自行延长工作时间,一般不能认定为加班。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能认定为加班。《劳动法》的规定也支持了这点。 本期案例 案例1:A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定:公司实行标准工时制度,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半,合计每周工作44小时。不少员工提出意见,认为每周工作时间应该是40小时而不是44小时。但公司却认为,《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的工作制度。 案例2:B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定: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每日6小时,周六到周日,每日5小时,合计每周工作40个小时。不少员工提出意见,认为周日的5小时应为加班时间。但公司却认为,员工的每周工作时间正好40个小时,没有违反国家的规定。 案例3:C公司因临时接到一宗大单,为了按期交货,公司单方决定,赶工期内,每周工作6日,每日工作12小时,公司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部分员工坚持了半个月后,提出意见,认为工作量已经超负荷,希望减少加班,通过其他办法来解决按期交货问题。但公司却认为,加班费已经按法定标准支付了,加上赶货的需要,不同意员工的意见。 本期问题:

1、每周工作时间为44小时还是40个小时? 2、是不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就不算加班,加班时间应如何认定? 3、支付加班费就可以安排加班吗? 专家点评 前言:本期的本周说法是中人网资迅频道与中人网论坛的第四次合作,本期点评由论坛劳动与法版区的三位版主采用圆桌讨论的方式进行。参与点评的版主既有特邀点评嘉宾,也是某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业务委员会委员,也有企业HR管理人员及员工关系主管,他们在论坛拥有很高的人气,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 一、劳动者每周工作44小时还是40小时? 蹲蹲(李中秋,系上海市知名HR主管):《劳动法》第36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3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立法法》第83条:“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于新的规定。” 《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于1995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应当适用新规定和特别规定。因此,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为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 TOHEY(吕军,系苏州市知名HR主管):蹲蹲说得很好,我补充一些:《劳动部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的通知》规定:“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是在每周40小时、还是在每周44小时基础上计算?答:1997年5月1日以前,

XX公司产能分析报告(模板).doc

产能跟踪分析报告

一、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注: 1)单班时间:每班总时间-每班的总计可用小时数。 2)班次:表示的是每天每个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无效工时)/总工时。 人员休息-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 计划的维修时间-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 5)计算举例:每班8小时、每天2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302天,净可用时间=8*2*80%*302=3865.6时。 2、代表产品制程/线能力计算 注: 1)代表产品:所谓代表产品指产品制程包含其他所有产品制造过程包含的所有工艺过程;如存在两种以上产品包含不同工艺过程、需分别取各类型产品代表产品制程并进行线能力分析。

2)评价瓶颈工序应排除可用外协、其他生产线可用设备借代等因素影响。 3)每条生产线选取一种或2种产品作为代表说明制程及瓶颈工序即可,其他产品可直接计算毛产能。3、毛产能核算 注: 1)毛产能核算过程没有排除产品合格率、设备故障率、人员负荷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不能作为需求平衡分析的依据,需进一步平衡。 2)其他产品可根据代表产品计算方法计算出出毛产能。 4、有效产能(净产能) 注: 1)设备生产包括机器检修、保养、待料等时间,实际的工作时间达不到计划工时,且生产的产品有不良品,因此有效产能必须是以毛产能为基础,减去因停机和良率以及人员缺口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产能损失。2)总体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OEE=设备可用性*性能效率*产品合格率。 根据来自生产验证运转的历史数据来计算总体设备利用率的(OEE)。性能效率的计算是通过计划的所需周期时间来的。如果计算单元显示的是100%或者更高,则该单元用红色进行强调。 3)人员负荷率=(现有生产人员/人员配置)*100% 反映了以设备为依据的人员配备情况,这一指标在短期内直接对净产能产生影响。 二、产能需求平衡/预警机制 1、产能负荷率计算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工时计算方法(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其定义,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nT 吊+T 装卸)k 2 式中:k m —材料系数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2.1. 方料: 式中: H- 板厚mm 材料宽度系数,查下表 k B - 2.2.棒料: 式中D —棒料外径 mm T 机 = k B H 2 0 T 机 = D 2 4 T 机= D —d 02

2.3. 管料: 式中d 0—管料 内径;mm 2.4..方管: 式中:H —方管外形高 mm ;H 0—方管内腔高mm ; B 0 —方管内腔宽 mm ; 3.吊料时间: 4.装卸料时间及其它时间: 综上所述: 方料: 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剪板单件工时定额: 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 b —剪角次数 2 4 1000 T 机= H — H 0*B 20 8000 T 吊= L 1000 T 装 卸 =0.12+ L D 1 800 8 40 T = k * a + b a 3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定义 (3) 4 角色与职责 (3) 5 规范要求 (3) 6 标准工时的计算和发布 (5) 7 相关文件 (5) 8 附件 (5) 1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管控体系,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和优化制度,为核算生产效率、人机产能、计划排产及制造成本等提供数据支撑。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正式生产的产品。 3 定义 3.1标准工时: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 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3.2作业工时:一个经过足够训练的合格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正常的速度完 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作业工时是在现场实测工时的基础上经过速度评比计算 而得的; 3.3 宽放工时:不符合规则或不直接作用于作业,但又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的延迟时间, 在一定基础上维持作业时间的所必须需要的时间。以相对于作业时间的比率来设 定,即宽放系数。 4 角色与职责

4.1 工程部: 4.1.1 负责标准工时的维护与管理; 4.1.2 负责对新产品标准工时进行验证。 4.2 生产部: 4.2.1 负责标准工时执行与问题反馈。 4.3 计划部: 4.3.1 负责根据产品标准工时排产。 5 规范要求 5.1 标准工时的制定: 5.1.1 新产品工时:工程部负责对新产品工时进行测试核算并发布归档。 5.1.2 老产品工时:工程部每三个月需要更新一次产品工时。 5.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我司采用秒表测时法,现场作业实测,再经速度评比与时间宽放后计算而得的。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 实际时间×(1+宽放率) 5.3 标准工时的制定过程: 5.3.1 前期准备 (1)工具准备:秒表、记录板与工时记录表、铅笔; (2)资料准备:熟悉SOP作业流程以及作业工序; (3)掌握评比因素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正常速度的概念。 速度评价法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 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要能精确测量.

3.人工操作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人工操作单元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比如半自动印点工位划分为人工对位单元和机台自动卬刷单元.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操作时间都基本相等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拿取,对位,放置玻璃的动作,可变单指因加工对象不同所需时间变化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机器切割部分.当型号不同时其走刀次数不同. 5.规则单元,间歇单元分开.规则单元是指加工每个工件都需要的单元,间歇单元指加工过程中偶而出现的单元.如贴片工位中更换整理擦布的动作. 6.按人的动作要素来划分.比如贴片工位划分为取玻璃+擦拭+对位+滚压+放置 第三步:测时(秒表时间研究) 测时工具:1.秒表,2.观测板,3.时间研究表,4.其它如米尺,计算器等. 测时方法:最常用的有归零法,连续测时法. 归零法:在一个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单元结束时按停马表. 边续测时法:当第一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马表归零,而任其走动.仅在每一单元结束时查看并记录该单元时间 异常值的概念: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正常范围的数值. 第四步:评比 评比的定义: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正常速度作比较. 评比尺度:60分法,75分法,100分法. 100分法:观测到速度大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上的分数,小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下的分数.等于正常速度给100分.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 关于正常速度的说明: 几种国际公认的正常速度: 1、平均体力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30秒内将52张扑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XX大厦工时统计分析报告

关于2010年4月工程部工时统计的分析报告为了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推动工时定额工作,为下一步工效挂钩出台政策提供基础数据,2010年5月6日,XX大厦项目部综合办会同客服部,工程部对4月1日至30日工程部的工时统计进行了检查,并对全月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针对本次汇总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本次数据统计中暴露的问题 1、统计数据不够准确。 目前,工程部工时统计主要由客服部进行录入和统计,记录方式分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手工记录,同时利用电脑系统进行记录。理论上讲,两套基础数据的每月汇总数应该完全相同,但实际操作中发现,这两套数据汇总数对不上,并且两套数据都与实际工时存在误差。主要原因是; 1)、电脑系统软件设计存在缺陷,汇总工时大于实际工时。 2)、客服人员手工记录过程中有出现手误记录错误的可能性。 解决方案: 1)、请软件设计人员(孙工)协助我们每周利用后台数据库导出数据汇总表,以便我们及时核对数据。同时请他们尽可能对软件进行调整。 2)、台帐统计表格,由客服人员在表格内进行记录,不对表格中的行和列进行随意调整,合并或隐藏。 3)、对客服人员进行必要的电脑操作,尤其是excel文档操作的

技能培训。 4)、要求工程部维修人员保留好维修单底联,配合工时统计的检查及统计。 2、修单记录的信息不够准确和全面。尤其是出现在标准工时中只 定义了单位标准工时的情况下,如果维修人员不把工作信息填写准确,对工时统计就会造成误差。比如,刷漆在标准工时中规定了20分钟/平米,如果维修人员只填写了刷漆而没有记录清楚刷漆的平米数,就没有办法准确的统计出标准工时数。 解决方案:加强对维修工人的培训,正确记录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请主管人员加强单据的审查,另外客服人员对不合格单据也要加强审查,对信息记录完整规范的才予确认完成时间。 3、工时统计中其他工时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数据记录不够及时, 请工程部做好每月提供数据的工作。 二、对现有数据的分析 1、统计基本情况 本次工时统计日期为2010年4月1日至30日,总计30天,涉及工程部电工,水工,装饰,空调,弱电五个工种31人,维修标准工时94745分钟,实际维修工时93580分钟,维修工时中含有延长和追加的工时,实际工时低于标准工时,说明我们的维修人员达到了规定的技术水平,可以在标准工时内完成相应的工作。其他工时中主要为技术培训。 2、在参与统计的全勤员工中,月最高工时6434分钟,折合13.4天,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工时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一、工时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 二、注意点 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 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 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

规范标准工时评定规则(mod)

標準工時評定規則 1.目的:為公平設定本公司之動作單元之時間標準,以資評估產品之標準工時及生產線人力之依 據,故制定此細則. 2.範圍:凡本公司之所有產品之操作員正常操作時間均適之. 3.本標準工時系統採用模特排時間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簡 稱:MOD法) 4.MOD法說明: 模特法的基本原理來源於大量人體工程學的試總結,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所有由人進行的作業,均是共通的基本動作組成的,模特法將實際生產作業中的人體動作 歸納為21種. (2)不同的人做同一動作(在作業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需時間基本相等. (3)人體不同部位的動作,所用時間值是相互成比例的,如手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的2 倍,小臂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的3倍,由此就可以定義手指一次動作時間為人體動作的基本單位時間,同時其他動作與之成倍數關係計算求得. 模特法根據人的動作級次,選擇以一個正常人的級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小的一次,即手指動作的時間消耗值,作為它的時間單位,即1MOD=0.129S 模特法的21種動作都以手指動作一次(移動距離2.5cm)的時間消耗值為基準進行試驗、比較,來確定各動作的時間值.具體21個動作的分類及表示符號見下表: MOD法動作時間分類表

由上表知,MOD法把人的動作分成上肢、下肢、其他等動作,分別由符號M、G、P、F、W……代表,符號後僅賦予數字1、2、3……代表模特時間值,如M1代表1MOD=0.129SEC,M2即代表2MOD、以此類推. 5.本公司MOD法制定標準工時基準如下: (1)以MOD分析之正常時間(即100%效率水準). (2)本細則規定之標準作業距離為20CM. (3)私事寬放:因本廠採取中休制度,故寬放率為0%. (4)疲勞寬放:因本廠作業強度屬輕、中度作業,故取寬放標準為15%. (5)作業寬放:如,a.臺及場地的簡單清潔與準備,包括轉換產品品種時的時間消耗. b.來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頓.(SMT零件腳寬不準) c.現場監督者與檢查員臨時抽檢及口頭指示造成的偶發停頓. d.上下工位的傳遞中偶發問題等. 以上各寬放平均取:3%. (6)特殊寬放:如管理寬放、小批量的寬放、獎勵寬放、機械幹擾的寬放、不同作業人群 的寬放等,平均取:2%. 和計以上可知本公司取平均寬放率為20%.以上為一般正常狀況之基準,如產品設計或工作環境等有異常時,得酌情修正. 6.標準工時如下各頁所示. 6.1.1 DIP H/I段插件工時如下:

工时分析报告

工时分析报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设备科员工及零工工时、工资、假期统计分析 1、分析目的 本报告主要为了了解设备科员工、零工薪酬结构、水平及工时情况,为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人员工作量分析提供参考性意见。 2、数据来源 2015年1月-10月设备科员工、零工工资 3、数据统计 3.1人员组成、工时、月休 3.2薪酬构成 公司设备科员工薪酬构成:基本工资+津贴(班长津贴100元/月、特岗津贴50元/月)+产量工资+考核工资

零工:日工资(90元) 3.3日均工资 3.4用工成本情况统计 零工2人:2015年1-10月共用工485人次,用工成本为43650元,人均21815元。 外维5人:2015年1-10月用工成本(不含津贴)为116461元,人均23292元。 4、分析 目前公司设备员工有32人,其中外修5人,内修9人,电工8人,锅炉6人,制冷3人,消防1人(内修工王宪靖兼职消防,值夜班),基本上执行是8小时工作制,为保证夜班正常生产,各岗位会安排1-2名员工值夜班。 设备员工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产量工资+考核工资,外修、制冷、锅炉、消防基本工资是1200元/月,执行的是聊城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内修、电工跟车间关联比较密切,会在产量工资中调整一部分作为基本工资,产量工资根据生产情况会有浮动。从1-10月份的工资数据来看,设备员工的日平均工资基本上在100以上,各岗位略有差异,但差异不大。 公司现有零工2人,2015年1-10月份用工485人次,日工资90元/天,用工总成本43650元,人均成本21815元,此成本基本达到我公司外修员工的人均工资成本23292元。 5、解决意见 5.1工作量分析 以2015年为区间对公司现有5名外修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分析,分别从工作内容、工时、分工、请休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工作量是否饱和。 对2名零工进行工作量分析,从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时间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由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成”正常速度."指操作者工作时对提高效率在主观意志上的表现. 第五步:确定宽放率 宽放的定义:是指作业时所必需的停顿和休息时间 宽放的种类: 一. 生理宽放: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 二. 疲劳宽放: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以后有疲劳感或劳动机能减能退的现象. 要给予:宽放时间”以消除之. 三. 间歇宽放:对以生在一固定的间隔内,或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所需时间. 四. 其它宽放:对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的事件,预先给予宽放 . 宽放率=宽放时间/工作时间.如20%=5760秒/28800秒.其中5760秒是宽放时间, 28800秒(即8小时)是工作时间.20%是宽放率. 什么是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