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密钥分配中心kdc来分发密钥的方法

利用密钥分配中心kdc来分发密钥的方法密钥分配中心(KDC)是一种安全机制,用于分发和管理加密通信所需的密钥。其作用是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安全通道,以确保传输数据时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利用KDC来分发密钥的方法。

KDC通常包括两个组件: 认证服务器(AS)和票据授予服务器(TGS)。AS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并向其分发票据,TGS用于向用户提供特定资源的访问权限。下面是KDC分发密钥的具体步骤: 步骤1: 用户向AS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步骤2: AS验证用户身份并生成一个票据,该票据包含一个密钥供TGS使用。票据的有效期通常为一定时间。

步骤3: AS将票据发送给用户,并将密钥发送给TGS。

步骤4: 用户向TGS发送访问资源的请求,同时附带票据。

步骤5: TGS验证用户身份和票据有效性,并使用AS分发的密钥生成一个特殊的票据,该票据包含用户的身份和访问该资源所需的密钥。

步骤6: TGS将特殊的票据发送给用户。

步骤7: 用户使用特殊票据访问所需的资源,同时使用该票据中的密钥进行通信。

以上步骤说明了如何利用KDC来分发密钥。通过这种方式,通信双方可以在不直接交换密钥的情况下建立安全通道。此外,由于KDC 中心化管理密钥,因此可以更轻松地管理和维护密钥。

基于kdc实现对称密钥分配的基本原理

基于kdc实现对称密钥分配的基本原理 KDC,即密钥分发中心(Key Distribution Center),是一种常见的实现对称密钥分 配的机制。其基本原理是,通过KDC生成密钥,并将密钥分发给各个参与者,从而确保安 全的信息传输。 在对称密钥分配的过程中,KDC首先生成一个对称密码用于保护信息的机密性。然后,KDC将对称密码分发给参与者,使得这些参与者可以使用密码来加密和解密信息。 在分配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密钥。为了使得分配过程更为安全,一个双方 向验证机制被加入到过程之中。这可以确保只有已知用户可以访问密码,并防止非法使用 者使用该密码访问受保护信息。 KDC利用了密码学中的许多基本原理和加密技术,例如: 1. 对称密钥加密技术:这可以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会被篡改或者被偷窥。 2. 进行身份验证:这可确保只有已知用户可以访问密码。 3. 防止重放攻击:在传输中,KDC会检查是否有信息重复发送。这有助于防止某一个加密被重复使用。 二、KDC的构成 在KDC机制中,存在三个基本组件:客户端、服务器和KDC服务器。每个组件都有其 自己的职责和作用。 2.服务器:服务器是负责保护数据的实体,其需要使用密码来确保保护数据的机密 性。 3.KDC服务器:KDC服务器是关键的组件,其生成加密密码并分配给客户端和服务器。它还需要确保只有已知用户可以访问密码,以及防止非法使用者使用该密码访问受保护信息。 三、标准KDC过程 3.客户端提供正确的答案,KDC随后向客户端发送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 4.客户端使用KDC服务器生成的密码来加密和解密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5.服务器验证密码,并使用密码来解密收到的信息。 6.当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结束时,会释放使用的密钥。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防火墙技术 一、防火墙原理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性措施,防火墙(FireWall)是一种隔离 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如Internet)之间设置屏障,阻止对信 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使用防火墙阻止专利信息从企业的网络上被非法输出。防 火墙是一种被动防卫技术,由于它假设了网络的边界和服务,因此对内部的非法访问 难以有效地控制,因此,防火墙最适合于相对独立的与外部网络互连途径有限、网络 服务种类相对集中的单一网络。 作为Internet网的安全性保护软件,FireWall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企业为 了维护内部的信息系统安全,在企业网和Internet间设立FireWall软件。企业信息 系统对于来自Internet的访问,采取有选择的接收方式。它可以允许或禁止一类具体的IP地址访问,也可以接收或拒绝TCP/IP上的某一类具体的应用。如果在某一台IP 主机上有需要禁止的信息或危险的用户,则可以通过设置使用FireWall过滤掉从该主机发出的包。如果一个企业只是使用Internet的电子邮件和WWW服务器向外部提供信息,那么就可以在FireWall上设置使得只有这两类应用的数据包可以通过。这对于路由器来说,就要不仅分析IP层的信息,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TCP传输层甚至应用层的信息以进行取舍。FireWall一般安装在路由器上以保护一个子网,也可以安装在一台 主机上,保护这台主机不受侵犯。 二、防火墙的种类 真正意义下的防火墙有两类:一类被称为标准防火墙;一类叫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括一个Unix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按一个路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即公用网;而另一个则联接内部网。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而双家网关则是对标准防 火墙的扩充,双家网关又称堡垒主机或应用层网关,它是一个单个的系统,但却能同 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同时防止在互联网和 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连接,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到达内部 网络,反之亦然。

三级网络技术试题

三级网络技术分类模拟 一、选择题 1、应用入侵防护系统(AIPS)一般部署在______。 A.受保护的应用服务器后端 B.受保护的应用服务器中 C.受保护的应用服务器前端 D.网络的出口处 2、目前,因特网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号通常为______ A. 3 B. 4 C. 5 D. 6 3、关于NetWare优点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NetWare通过文件及目录高速缓存,实现高速文件处理 B. 高版本的NetWare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系统容错能力并能自我修复 C. NetWare对入网用户注册登记,采用4级安全控制原则管理用户使用资源 D. NetWare可同时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安装维护比较简单,并充分发挥了服务器的运算能力 4、交换式局域网增加带宽的方法是在交换机多个端口之间建立( )。 A.点一点连接 B.并发连接 C.物理连接 D.数据连接 5、AES加密算法不支持的密钥长度是( )。 A.64 B.128 C.192 D.256 6、网络防火墙不能够阻断的攻击是______。 A.DoS B.SQL注入 C.Land攻击 D.SYN Flooding 7、下列关于局域网设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中继器工作再MAC层 B.连接到一个集线器的所有节点共享一个冲突域 C.交换机在源端口与目的端口间建立虚连接 D.网桥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帧转发速率和帧过滤速率 8、下列关于Winmail邮件服务器在快速设置向导中新建邮箱user@https://www.360docs.net/doc/8419188267.html,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需输入邮箱地址 B.需输入系统邮箱的密码 C.系统自动创建名为https://www.360docs.net/doc/8419188267.html,的域 D.可选择是否允许自行注册新邮箱 9、如下图所示,交换机B的端口5/1为千兆以太网接口,通信方式如图所注。下列交换机A的端口配置,正确的是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8419188267.html,/newyfB12/tu/1611/j/dj/3wf71.6A666F_2.gif A.Switch- 6500> (enable)set port enable 5/23 Switch- 6500> (enable)set port enable 5/22 Switch- 6500> (enable)set port enable 3/10 Switch- 6500> (enable)set port 5/22-5/23 duplex full Switch- 6500> (enable)set port 3/10 duplex half Switch- 6500> (enable)set port speed 5/22-5/23 1000

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

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 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是一种网络安全协议,旨在通过分散密钥管理的方式来提高网络安全性。在传统的集中式密钥分配方案中,所有的通信节点都需要与密钥分配中心(KDC)进行身份验证和密钥交换,这导致了通信量大和鉴别功能要求高等问题。相比之下,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将密钥管理分散到各个节点,减少了通信量和鉴别需求,提高了网络效率。 在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中,每个节点不再是完全依赖于KDC进行密钥分配,而是与其他节点进行对等交互,协商并生成共享密钥。这种交互过程通常使用公钥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等技术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 去中心化: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密钥协商,不需要依赖中心化的KDC。 2. 高安全性:通过使用公钥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等技术,确保了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高可用性:由于不存在单点故障问题,即使部分节点失效,其他节点仍能正常通信。 4. 灵活性:节点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他节点生成共享密钥,实现灵活的密钥管理和网络拓扑结构。

然而,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1. 节点间的信任建立:在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中,节点间的信任需要自行建立和维护,这可能需要额外的协商和验证机制。 2. 密钥协商效率: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节点间的密钥协商可能变得复杂和耗时,需要优化算法和提高计算能力。 3. 资源消耗:为了实现安全通信,节点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能力,这可能对某些低功耗或资源受限的设备造成挑战。 总之,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协议,通过去中心化和对等交互的方式提高了网络安全性。它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网络,尤其适用于对安全性和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公钥的分配方法

公钥的分配方法 公钥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公开发布:公钥体制的公钥不用保密,任一用户均可将自身公钥发给其他用户或径直在某范围。此方法的明显优势是非常简单,不用特殊的安全通道进行密钥分发,并降低了密钥管理成本。然而,此方法也存在致命的缺点。换句话说,很难保证公钥发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很容易公开虚假的公钥。 2. 使用公钥目录分发:建立用户公钥数据库,让每个用户把自己的公钥安全地注册到此公钥目录中,并由可信的机构维护和管理公钥目录,确保整个目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每个用户都可直接查询公钥目录获取感兴趣的其他用户公钥。这种方法比让每个用户自由发布公钥更安全,但公钥目录可能是系统中的一个弱点。除了会是性能瓶颈外,公钥目录本身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大问题。一旦攻击者攻破,就可篡改或伪造任何用户的公钥,进而不仅可仿冒任一用户与其他用户通信,又可监听发往任一用户的消息。 3. 在线安全分发:针对公钥目录的不足,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安全优化,引入认证功能对公钥访问进行控制,可加强公钥分配的安全性。与公钥目录方法类似,公钥管理机构将经过其私钥签名的被请求公钥回送给该用户;在其收到经公钥管理机构签名的被请求公钥后,用已掌握的公钥管理机构的公钥对签名实施验证,以确定该公钥的真实性,同时还需用时间戳或一次性随机数避免伪造和重放用户的公钥,保证分发公钥的新鲜性,请求者可把已认证的所有其他用户公钥存于

本地磁盘上,以备再次用时不用重新请求,但请求者必须定期联系公钥管理机构,以防漏掉对已存储用户公钥的更新。这是一种在线式公钥分配方案,因限制了用户对公钥数据库的自由查询,并用数字签名和时间戳保护分发公钥,提高了公钥分配的安全性,但从另一个角度考察在线安全分发,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公钥管理机构必须时刻在线,准备为用户服务,这给公钥管理机构的建设加大了难度,使其与公钥目录一样可能变成系统性能的瓶颈;二是要保证任一用户随时可向公钥管理机构请求本人需要的用户公钥,这要求整个网络有不错的性能;三是公钥管理机构仍是被攻击的目标,公钥管理机构的私钥必须绝对安全。 4. 使用公钥证书分发:若对每个用户的公开密钥进行安全封装,形成一个公钥证书,然后通信各方利用相互交换公钥证书实现密钥分发,则不用每次通信时均和公钥管理机构在线联系,且能得到同样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这里有个前提,即公钥证书一定是真实、可信的,无伪造和假冒的可能。因此,通常由专门的证书管理机构CA来给用户创建并分发公钥证书。另一方面,与封装在公钥证书中的用户公钥对应的私钥只有用户本人掌握。在通信过程中,若一方需将自己的公钥告知对方,则把自己的公钥证书发给对方即可,对方收到公钥证书后用证书发行CA的公钥验证证书中的签名。这个方案是一种离线式的公钥分配方法,每个用户只用一次性与CA建立联系,将自己的公钥注册到CA上,同时获取CA的证书证实公钥,然后由CA为其产生并颁发一个公钥证书。用户收到CA为其生成的公钥证书后,可将

密钥分配方案

密钥分配方案 简介 密钥分配是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安全通信中,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信息,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因此,密钥的分配必须是安全和高效的,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密钥并窃取敏感信息。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密钥分配方案,包括对称密钥和公钥密码体制。 对称密钥分配方案 对称密钥是一种加密算法,其中同一个密钥被用于加密和解密过程。因为对称密钥算法的加密和解密速度快,所以通常被用于大量数据的传输过程中。 然而,在对称密钥分配方案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密钥安全地传输给通信双方并保证其机密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对称密钥分配方案: 1. 预先共享密钥 在预先共享密钥方案中,通信双方事先共享一个密钥。这个密钥可以通过安全的渠道传输或由双方共同生成。然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使用这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预先共享密钥方案的优点是简单且高效,但其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传输过程。如果密钥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将导致通信的机密性受到威胁。 2. 密钥分配中心 在密钥分配中心方案中,存在一个可信任的密钥分配中心(KDC)。KDC负责生成、分发和管理通信双方的密钥。双方首先与KDC进行身份验证,并获得一个临时的会话密钥。然后,使用会话密钥进行通信。 密钥分配中心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为通信双方不需要直接传输密钥。但是,如果KDC遭到攻击或成为单点故障,将会对通信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3.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是一种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安全协议。通信双方通过交换公开的参数和私密的局部密钥计算出一个共享密钥。这个共享密钥用于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近代密码

密钥管理与分配 一、密钥概述 在采用密码技术保护的现代通信系统中,密码算法通常是公开的,因此其安全性取决对密钥的保护。密钥生成算法的强度、密钥的长度、密钥的保密和安全管理保证系统安全重要因素。 密钥管理的任务就是管理密钥的产生到销毁全过程,包括系统初始化,密钥的产生、存储、备份、恢复、装入、分配、保护、更新、控制、丢失、吊销和销毁等。 从网络应用来看,密钥一般分为基本密钥、会话密钥、密钥加密、密钥和主机密钥等几类。基本密钥又称初始密钥,是由用户选定或有系统分配,可在较长时间内由一对用户专门使用的秘密密钥,也称用户密钥。基本密钥既要安全,又要便于更换。会话密钥即两个通信中终端用户在一次通话或交换数据时所用的密钥。密钥加密密钥是对传送的会话或文件密钥进行加密时采用的密钥,也称为次主密钥、辅助密钥或密钥传送密钥。主机密钥是对密钥加密密钥进行加密的密钥,存于主机处理器中。 目前,长度在128位以上的密钥才是安全的。 二、密钥的产生 密钥的产生必须考虑具体密码体制的公认的限制。在网络系统中加密需要大量的密钥,而且长度使用,其安全性非常关键,需要保证其完全随机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预测性。 基本密钥量小,可以通过掷硬币等方法产生。密钥加密密钥可以用伪随机数产生器、安全算法等产生。 会话密钥、数据加密密钥可在密钥加密密钥控制下通过安全算法产生。三、对称密码的密钥分配 在局部网络中,每对用户可以共享一个密钥,即无中心密钥分配方式。如下图所示: 两个用户A和B要建立会话密钥,需要经过一下3个步骤: (1)A向B发出建立会话密钥的请求和一个一次性随机数N1。 (2)B用与A共享的主密钥对应答的消息加密,并发送给A,应答的消息中

它采用KDC来集中管理和分发密钥并以此为基础验证身份

它采用KDC来集中管理和分发密钥并 以此为基础验证身份 对称加密symmetric cryptographic非对称加密asymmetric cryptographic密钥交换协议key agreement/exchange哈希算法Hash报文认 证码MAC数字996db47e4223b 252748a5f72ac3e6356 digital signature数字 证书digital ID/certificate证书颁发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公钥架构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公钥SK私钥公钥加密技术PKI是建立在公钥 加密技术之上的,那么要了解PKI则首先要看一下公钥加密技术。加密是保护 数据的科学方法。加密算法在数学上结合了输入的文本数据和一个加密密钥, 产生加密的数据(密文)。通过一个好的加密算法,通过密文进行反向加密过程,产生原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需要一个解密密钥来执行相应的转换。密码技术 按照加解密所使用的密钥相同与否,分为对称密码学和非对称密码学,前者加 解密所使用的密钥是相同的,而后者加解密所使用的密钥是不相同的,即一个 秘密的加密密钥(签字密钥)和一个公开的解密密钥(验证密钥)。在传统密码体 制中,用于加密的密钥和用于解密的密钥完全相同,通过这两个密钥来共享信息。这种体制所使用的加密算法比较简单,但高效快速,密钥简短,破译困难。然而密钥的传送和保管是一个问题。例如,通讯双方要用同一个密钥加密与解密,首先,将密钥分发出去是一个难题,在不安全的网络上分发密钥显然是不 合适的;另外,任何一方将密钥泄露,那么双方都要重新启用新的密钥。1976年,美国的密码学专家Diffie和Hellman为解决上述密钥管理的难题,提出一种密钥交换协议,允许在不安全的媒体上双方交换信息,安全地获取相同的用 于对称加密的密钥。在此新思想的基础上,很快出现了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即公钥密码体制(PKI)。自1976年第一个正式的公共密钥加密算法提出后,又 有几个算法被相继提出。如Ralph Merkle猜谜法、Diffie-Hellman指数密钥 交换加密算法、RSA加密算法、Merkle-Hellman背包算法等。目前,结合使用 传统与现代加密算法的具体应用有很多,例如PGP、RIPEM等加密软件,是当今应用非常广的加密与解密软件。公共密钥算法的基本特性是加密和解密密钥是 不同的,其中一个公共密钥被用来加密数据,而另一个私人密钥被用来解密数据。这两个密钥在数字上相关,但即便使用许多计算机协同运算,要想从公共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我国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分析 1.1我国信息通信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政策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并且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但当前全球信息安全形势逼人,最主要的威胁来源于技术系统本身,如计算机技术缺陷、计算机病毒、黑客、犯罪、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尤其是黑客攻击手段更专业化,破坏力更强,电脑病毒传播速度快,杀伤力强,网络犯罪和恐怖活动日益泛滥。而中国目前信息通信安全同样面临这些全球共性的问题。

基础信息技术严重依赖国外,并引发系列危机。中国信息安全的根本问题或最大隐患就在于缺乏大量的核心技术。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由于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和宣传力度的不够,有不少人队我国信息安全认识模糊,处于居危思安的状态;一部分人则认为现在互联网有许多加密软件可下载,且使用密码中又存在误区,缺乏密钥管理意识;还有一部人对国外公司的宣传盲目信任,却不知外国政府对我国出口信息安全技术设备和密码算法的强度有严格的限制,我们只能得到别人可以监控的功能弱化的产品。 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信息产业化和规模水平、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不完善。 1.2我国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电脑黑客活动已成重要威胁。许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存在相当大的信息安全风险和隐患。这种几乎不设防的现象,在金融等领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国防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我国95%与互联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受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黑客攻击的重点。

公钥分配的常用方法

公钥分配的常用方法 1. RSA算法:RSA算法是一种公钥加密算法,利用质数的乘积作为公钥和私钥的组成部分,广泛用于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领域。 2.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ECC算法是利用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作为加密基础,其公钥是椭圆曲线上的点,适合于移动设备和资源受限的环境。 3.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是一种通过非安全通道交换密钥的方法,用于协商会话密钥,其公钥是基于离散对数难题的指数运算结果。 4. ElGamal加密算法:ElGamal加密算法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加密算法,具有加密速度快、密钥长度短的特点,适合于移动通信等场景。 5. DSA数字签名算法:DSA算法是一种数字签名算法,基于离散对数难题,其公钥用于验证签名的有效性。 6. 基于身份的密码学(Id-Based Cryptography):这是一种使用用户的身份信息(如邮箱地址、手机号码等)作为公钥的加密算法,简化了密钥管理的问题。 7. 密钥派生函数(KDF):KDF是一种用于从共享的秘密信息派生出密钥的算法,其公钥派生过程可以用于安全地分配密钥。 8. 基于属性的加密(ABE):ABE是一种利用用户属性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访问控制的加密方案,公钥是固定的系统参数。 9. Shamir's Secret Sharing算法:Shamir's Secret Sharing算法是一种用于将秘密信息拆分为多个片段并分配给多个参与者的方法,其公钥是用于验证融合秘密信息的有效性。 10. 门限加密(Threshold Cryptography):门限加密是一种分布式加密方案,其中多个参与者持有共享的密钥材料,需要达到一定门限才能解密数据。 11. 可搜索加密(Searchable Encryption):可搜索加密使得数据可以被加密存储在服务端,而用户可以使用公钥进行搜索操作,对于云存储、数据共享应用有重要价值。 12. 动态身份验证(Dynamic Identity Verification):这是一种通过生成与用户当前环境相关的密钥对来进行安全访问验证的技术。 13. 可验证加密(Verifiable Encryption):可验证加密是一种具有加密和验证两种功能的加密方案,公钥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信息安全》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信息安全》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第一章:网络安全综述 1、网络安全的含义 网络安全指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的安全。体现在网络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2、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1)、黑客的攻击(2)、管理的欠缺(3)、网络的缺陷(4)、软件漏洞或后门(5)、企业网内部3、网络安全的目标(1)、机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可控和可保护性(5)、可审查性(6)、认证4、网络安全模型 四要素:转换算法设计、算法生成有关的保密信息、保密信息的管理、通信安全协议的设计 2 动态安全模型:PDR模型policy(策略)、protection(保护)、detection(检测)、response(响应)5、基本网络安全技术(1)、密码技术(核心与基础) 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2)、防火墙(3)、防毒软件(4)、虚拟专有网络(VPN):信道协议(5)、安全检测和监控监测(主动防御方式)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入侵检测系统黑客诱骗技术(6)、综合防范 第二章:密码学基础 1、什么是密码学 密码学与信息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身份鉴别和数据原发鉴别等信息安全问题有关的数学学科。包括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2、密码学的任务(1)、机密性(2)、完整性 (3)、可审查性(4)、认证3、基本概念(1)、被动攻击与主动攻击:被动入侵仅仅监听、主动入侵改变内容(2)、密码系统包

含4个方面: 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密码算法(加密算法、解密算法)4、密码算法的分类 (1)按照保密内容分: ①、受限制的算法(算法保密)②、基于密钥的算法(密钥保密)(2)、按照密钥特点分: ①、对称密码算法(秘密密钥/单密钥):解密算法是加密算法的逆过程、加密密钥 和解密密钥相同或很容易有一个推出另一个 (a)、流密码:明文划分成编码的基本单元与密钥流作用,一次一密DES、AES (b)、分组密码:明文划分成固定唱的的数据组与密钥留作业RSA ②、非对称密码算法(公开密钥/双密钥):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一样,由一个很 难退出另一个 第三章:常见密码体制 1、古典密码技术(1)、换位密码(置换密码) ①、列换位法:明文以固定宽度水平写入,密文垂直读出 ②、矩阵换位法:明文按给定秩序垂直写入,密文按另一给定秩序垂直读出(2)、替代密码 ①、单字母密码 (a)、单表代替密码:移位、乘数、仿射(b)、多表替代:非周期多表替代、周期多表替代(代换表是否重复使用)②、多字母密码 (a)、多字母代替:字符块替代(多对多)(b)、多名码替代:一个字符对多个字符之一2、数据加密标准DES (1)、DES利用56bit 的密钥加密64bit的明文,得到64bit的密文(2)、对称密码设计原则:①、混淆:掩盖明文与密文之间的关系 ②、扩散:使明文与密文这件的统计关系复杂 (3)、DES核心:S盒(非线性)(4)、对称加密体制的特点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AB卷(带答案)试题号:14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 AB卷(带答案) 一.综合题(共15题) 1. 单选题 通常用户采用评价程序来评价系统的性能,评测准确度最高的评价程序是()。在计算机性能评估中,通常将评价程序中用得最多、最频繁的()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称其为基准测试程序。 问题1选项 A.真实程序 B.核心程序 C.小型基准程序 D.核心基准程序 问题2选项 A.真实程序 B.核心程序 C.小型基准程序 D.核心基准程序 【答案】第1题:A 第2题:B 【解析】第1题:本题是对性能评价方法的考查。真实程序、核心程序、小型基准程序和合成基准程序,其评测准确程度依次递减。其中评测准确性最高的是真实程序,第一空选择A选项。把应用程序中用得最多、最频繁的那部分核心程序作为评估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标准程序,称为基准测试程序(benchmark)。基准程序法是目前一致承认的测试系统性能的较好方法。因此第二空选择B选项。 第2题:本题是对性能评价方法的考查。真实程序、核心程序、小型基准程序和合成基准程序,其评测准确程度依次递减。其中评测准确性最高的是真实程序,第一空选择A选项。把应用程序中用得最多、最频繁的那部分核心程序作为评估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标准程序,称为基准测试程序(benchmark)。基准程序法是目前一致承认的测试系统性能的较好方法。因此第二空选择B选项。 2. 单选题 构件组装是指将库中的构件经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构成新的目标软件。()不属于构件组装技术。 问题1选项 A.基于功能的构件组装技术 B.基于数据的构件组装技术 C.基于实现的构件组装技术 D.面向对象的构件组装技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构件相关知识。 构件组装是指将构件库中的构件经过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或者将它们与当前开发项目中的构件元素相连接,最终构成新的目标软件。 构件组装技术大致可分为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本题C选项不属于构件组装技术。 3. 单选题 下面关于Kerberos认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问题1选项 A.Kerberos 是在开放的网络中为用户提供身份认证的一种方式

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技术测试卷(含答案)

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技术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 1.目前的防火墙防范主要是()。 A.主动防范 B.被动防范 C.不一定 2.Java语言是()。 A.低级语言 B.解释执行语言 C.机器语言 D.编译执行语言 3.计算机的病毒所造成的危害是()。 A.破坏计算机系统软件或文件内容 B.造成硬盘或软盘物理破坏 C.使计算机突然断电 D.使操作员感染病毒 4.数据包是在哪一层产生的()。 A.应用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物理层 5. 6.类信息是有极高使用价值的专用信息,如重要的市场走向分析、网络畅销商品的情况调查、新产品新技术信息、专利技术以及其它独特的专门性的信息等,是信息库中成本费用最高的一类信息()。

A.标准收费信息 B.优质优价信息 C.低收费信息 D.免费信息 7. 局域网参考模型将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划分为MAC子层与( )。 A.LLC子层 B.PMD子层 C.接入子层 D.汇聚子层 8.奔腾采用了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它的含义是( )。 A.内部总线是32位的,而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是64位的 B.内部总线是64位的,而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是32位的 C.内部总线是32位的,而与输出设备之间的外部总线是64位的 D.内部总线是64位的,而与输出设备之间的外部总线是32位的 9. IP地址分为A、B、C、D和E,其中A类地址用______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地址。 A.1 B.7 C.8 D.10 10.当服务器组中一台主机出现故障,该主机上运行的程序将立即转移到组内其他主机。下列技术中能够实现上述需求的是() A.RAID B.Cluster C.RISC D.CISC 二、填空题(10题) 11. 12. IP数据报的源路由选项分为两类,一类为严格源路由,另一类为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二版课后答案

网络安全期末复习 题型:1、选择、判断、简答(45%) 2、分析题(55%) 注:如有发现错误,希望能够提出来。 第一章引言 一、填空题 1、信息安全的3个基本目标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是:合法使用. 2、网络中存在的4种基本安全威胁有:信息泄漏、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和非法使用。 3、访问控制策略可以划分为:强制性访问控制策略和自主性访问控制策略。 4、安全性攻击可以划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5、X.800定义的5类安全服务是: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 6、X。800定义的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是: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 7、X.800定义的5种普遍的安全机制是:可信功能度、安全标志、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 二、思考题 2、基本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主要的渗入类型威胁是什么?主要的植入类型威胁时什么?请列出几种最主要的威胁。 答:基本的安全威胁有: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非法使用. 主要的渗入类型威胁有:假冒、旁路、授权侵犯。 主要的植入威胁有:特洛伊木马、陷门 最主要安全威胁:(1)授权侵犯(2)假冒攻击(3)旁路控制(4)特洛伊木 马或陷阱(5)媒体废弃物(出现的频率有高到低) 4。什么是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有几个不同的等级? 答:安全策略:是指在某个安全区域内,施加给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规则。 安全策略的等级:1安全策略目标;2机构安全策略;3系统安全策略. 6。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区别:被动攻击时系统的操作和状态不会改变,因此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1.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1.1.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1.1.2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1.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1.2.1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20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20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Diffie Hellman,DES),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IA),PDRR模型: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

响应(response)、恢复(restore),我国PWDRRC 模型:保护、预警(warning)、监测、应急、恢复、反击(counter-attack),BS/ISO 7799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1.2.2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1.2.3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1.2.4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1.2.5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1.2.6信息安全技术 核心基础安全技术:密码技术 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识与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 基础设施安全技术:主机系统安全技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应用安全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攻击技术,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