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嘌呤代谢的发生过程

人体内嘌呤代谢的发生过程

人体内的嘌呤代谢是一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它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建立各种化学物质,保持细胞功能正常。嘌呤代谢包括许多步骤,以下是其重要过程。

首先,嘌呤需要通过消化道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形成细胞色素。

其次,细胞色素作为嘌呤的主要物质,进入细胞,分解成细胞中的各种代谢物,如乳酸、丙酮酸等,从而提供能量支持细胞正常运作。

最后,细胞中的嘌呤代谢物质通过氨基酸交换转运进入血液,从而回到肝脏,彻底消耗掉。

人体内的嘌呤代谢过程非常复杂,正常情况下可以支持细胞正常运行,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但是,当嘌呤在身体内异常代谢时,人们会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对于嘌呤代谢异常的人,尤其是嘌呤尿症病人,要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 1 -

第十二章_嘌呤代谢最终版本_王忠超、孙晓娟

第十二章嘌呤代谢系统 第一节概述 嘌呤代谢是指核酸碱基腺嘌呤及鸟嘌呤等的嘌呤衍生物的活体合成及分解。动物,其嘌呤化合物几乎全部氧化为尿酸,分别以不同形式而排出。人体尿酸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为了了解尿酸的生成机制,首先要了解嘌呤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一、嘌呤代谢调节 嘌呤代谢速度受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和谷氨酰胺的量以及鸟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对酶的负反馈控制来调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为嘌呤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是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们的作用点见下图12-1。 注:E1: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E2:次黄嘌呤脱氢酶;E3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E4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E5黄嘌呤氧化酶;→表示负反馈控制。

由核酸分解代谢为尿酸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种生成途径: (1)核酸→鸟嘌呤核苷酸→鸟嘌呤→黄嘌呤→尿酸。 (2)核酸→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黄嘌呤→尿酸。 (3)5-磷酸核糖+ATP→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 此乃尿酸生成的一个总轮廓,中间有许多环节已被省略,在尿酸生成的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和调节。但从上述尿酸生成的简要过程中可以看出,嘌呤是尿酸生成的主要来源。因此,嘌呤合成代谢增高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均可造成血清尿酸值增高。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人体体内约有8种酶参与了尿酸的生成过程,其中有7种酶均促进尿酸生成,它们包括:①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②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③腺嘌呤磷酸糖核糖苷转移酶;④腺苷去胺基酶;⑤嘌呤核苷酸磷酸酶;⑥5-核苷酸酶;⑦黄嘌呤氧化酶。这些酶的活性增加时,尿酸生成即增加;在这些酶中,以黄嘌呤氧化酶最为重要。另一种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其作用和上述7种酶正好相反,当其活性增强时可抑制尿酸生成,活性减弱时则尿酸生成增加。酶缺陷包括某种酶的数量增多或活性增强和某种酶的完全性缺乏或部分缺乏,皆可导致嘌呤合成加速和尿酸生成增多。酶缺陷在痛风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大多数很难得到证实,仅少数病人可以鉴定出酶缺陷。嘌呤排出物的多样性,可能与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酶缺失现象(eezymaphresis)有关[1、2]。对导致过量嘌呤生物合成的机制,有嘌呤代谢酶的数量增多或活性过高,或酶活性降低或缺乏。 二、尿酸代谢的平衡 血清中尿酸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和排泄速度之间的平衡。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尿酸的积聚,可见于如下的5种情况:①外源性吸收增多,即摄食富含嘌呤的食物增多; ②内源性生物合成增加,包括酶缺陷,如核酸分解加速和嘌呤基氧化产生尿酸增多;③排泄减少,即由肾脏经尿排出减少和由胆汁、胃肠分泌后,肠道细菌分解减少;④体内代谢减少,即尿酸内源性破坏减少;⑤上述综合因素或不同因素的组合。 拥有尿酸(氧化)酶的物种,能将尿酸转化为溶解性较高、更易排出的尿囊素(allantoin),故血清尿酸水平低而无痛风存在,人和几种类人动物是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尿酸氧化酶基因突变性灭活的,从这点来说,人类的高尿酸血症是由尿酸分解代谢的先天性缺陷造成[3]。高尿酸血症血清中尿酸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和排泄速度之间的平衡,人体内尿酸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富含核蛋白的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的,属外源性,约占体内尿酸的20%;二是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的,属内源性,约占体内总尿酸的80%。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显然内源性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

嘌呤及嘌呤代谢

●嘌呤及嘌呤代谢 嘌呤purine;Pu;Pur,一类带碱性有两个相邻的碳氮环的含氮化合物,是核酸的组成成分。DNA和RNA中的嘌呤组成均为腺嘌呤和鸟嘌呤。此外,核酸中还发现有许多稀有嘌呤碱。 其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嘌呤:是存在人体内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 嘌呤与疾病 嘌呤(purine,又称普林)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2,6,8-三氧嘌呤)又叫尿酸。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80﹪来自核酸的氧化分解,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食物摄取,占总嘌呤的20﹪,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升以下,女性则不超过

0.357毫摩尔/升。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嘌呤合成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

分解嘌呤的嘌呤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分解嘌呤的嘌呤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嘌呤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它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嘌呤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包括DNA和RNA的合成、能量传递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等。嘌呤酶作为一类催化剂,能够加速嘌呤的降解和转化,从而维持生物体内嘌呤代谢的平衡。 嘌呤酶的分类和特点涵盖了多个方面。根据其催化的反应类型,嘌呤酶可分为嘌呤核苷酸降解酶和嘌呤碱基转化酶两大类。嘌呤核苷酸降解酶主要参与嘌呤核苷酸的降解,将其分解为嘌呤碱基和核糖或脱氧核糖。而嘌呤碱基转化酶主要参与嘌呤碱基的转化和转运,使其能够被有效利用或排泄。 嘌呤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十分广泛。首先,嘌呤酶参与了DNA和RNA 的合成,保证了遗传物质的正常复制和传递。其次,嘌呤酶还参与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关键反应,使细胞能够高效地获得和利用能量。此外,嘌呤酶还在细胞分裂和生长、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嘌呤酶的研究对于揭示生物体内嘌呤代谢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研究嘌呤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嘌呤的合成、降解和转化的途径及调控机制。此外,嘌呤酶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和农业生产中。在医学上,嘌呤酶可以作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靶点,例如痛风等与嘌呤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在农业生产中,嘌呤酶可以被应用于改良作物品质和抗逆性能的研究。 嘌呤酶的研究领域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嘌呤酶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其研究需要从多个层面上进行,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生物体水平等。其次,嘌呤酶的调控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许多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参与,这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对于嘌呤酶的应用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开展。 综上所述,嘌呤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嘌呤酶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为我们揭示嘌呤代谢的奥秘,并且在医学和农业领域中应用其研究成果,促进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嘌呤酶的研究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通过明确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逻辑关系。

嘌呤分解代谢过程

嘌呤分解代谢过程 嘌呤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嘌呤分解代谢是指人体对嘌呤物质进行分解和代谢的过程。嘌呤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核酸和一些含有嘌呤碱基的食物,比如肉类、鱼类、海鲜、豆类等。嘌呤分解代谢的过程主要包括嘌呤物质的摄入、分解、代谢和排泄。 嘌呤物质的摄入是指通过食物摄入进入人体内的嘌呤物质。嘌呤物质主要存在于食物中的核酸分子中,当我们摄入食物时,其中的核酸会被消化酶分解为嘌呤碱基,然后被吸收到血液中。 嘌呤物质的分解是指在人体内将摄入的嘌呤物质分解为尿酸和其他代谢产物的过程。嘌呤物质在体内主要经过两个途径进行分解,即核苷酸途径和嘌呤碱基途径。核苷酸途径是指将嘌呤物质先转化为核苷酸,然后再将核苷酸分解为尿酸。嘌呤碱基途径是指将嘌呤物质直接转化为尿酸。这两个途径在人体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嘌呤物质的分解过程。 嘌呤物质的代谢是指将分解产生的尿酸进一步代谢为无害的物质的过程。尿酸在人体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代谢,即尿酸转化为乳酸和尿酸转化为丙酮酸。尿酸转化为乳酸是通过乳酸脱氢酶的作用将尿酸转化为乳酸,然后乳酸进一步被代谢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尿酸转化为丙酮酸是通过丙酮酸脱氢酶的

作用将尿酸转化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被进一步代谢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嘌呤物质的排泄是指将代谢产生的无害物质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尿酸在人体内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尿酸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然后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尿酸转运体转运到尿液中,最终随尿液一起排出体外。 嘌呤分解代谢过程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嘌呤分解代谢可以维持体内嘌呤物质的平衡。当体内摄入过多的嘌呤物质时,通过分解和代谢可以将多余的嘌呤物质排出体外,防止其在体内积累过多。其次,嘌呤分解代谢可以产生能量。嘌呤物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给人体日常生活和运动所需。此外,嘌呤分解代谢还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比如,尿酸是痛风发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尿酸在体内积累过多时,会形成尿酸结晶,导致关节疼痛和炎症。 总之,嘌呤分解代谢是人体对嘌呤物质进行分解和代谢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体可以保持嘌呤物质的平衡、产生能量,并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了解嘌呤分解代谢过程对于我们维护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通过合理膳食和生活方式来维持嘌呤分解代谢的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物分子,它们在细胞分裂和蛋白 质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体内,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 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非常复杂,同时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 合成代谢的途径,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1. 嘌呤的分解代谢途径 嘌呤是人体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是DNA和RNA的组成单位之一,同时也是ATP和GTP等能量分子的前体。嘌呤在人体内主要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来进行代谢,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凝集酶和红蛋白氧化酶。 在凝集酶途径中,嘌呤首先被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AMP酶)和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核苷酸激酶降解为次黄嘌呤酸和腺嘌呤酸,然后再被核 苷酸化酵素和磷酸酰化酶转变为次黄嘌呤酸和次硫酸腺苷,最终转化 为尿酸。 在红蛋白氧化酶途径中,嘌呤被输送至线粒体,并经过鸟嘌呤核苷酸 转化为腺嘌呤酸,然后再通过黄嘌呤氧化酶进行氧化转化为次黄嘌呤酸,最终也转化为尿酸。 2.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途径 嘧啶核苷酸是DNA和RNA的组成单位之一,它们在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体内,嘧啶核苷酸主要通过脱氧嘧啶核

苷酸代谢途径进行分解,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核苷酸脱氧酶、核苷酸 酶和脱氧核糖核苷酸酶。 核苷酸脱氧酶首先将嘧啶核苷酸转化为脱氧嘧啶核苷酸,然后进一步 被核苷酸酶水解为脱氧嘧啶核糖核苷酸,最终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酶 的催化将其转化为脱氧尿嘧啶核苷酸。 3.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途径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途径同样复杂,包括新核苷酸的合成和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两个主要部分。 在新核苷酸的合成中,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均需要通过核苷酸盐酸和腺 苷酸氨基酶的催化,将多聚核苷酸转化为新的核苷酸。 而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中,则需要通过核苷酸合成酶和苦瓜苷化酶的 作用,将腺嘌呤核苷酸逐步合成为DNA和RNA所需的嘌呤核苷酸。 在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过程中,通过核苷酸合成酶和嘧啶工具酶的催化,将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合成为DNA和RNA所需的嘧啶核苷酸。 总结: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途径是人体内非常复 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它们直接影响着细胞内信号传导、DNA和RNA 的合成,甚至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了解嘌呤和嘧啶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 诊疗指南(完整版)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一)定义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嘌呤核苷酸80%由人 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嘌呤经肝脏氧化代谢变成 尿酸,后者由肾脏和肠道排出。体温37 ℃时,血清中单钠尿酸盐(MSU)的饱和溶解度为404.5 μmol/L(6.8 mg/dl),通常定 义当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约7 mg/dl)时,为高尿酸血 症[1]。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尿酸在血液中的 正常浓度水平,而高尿酸血症则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 减少所导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 疾病,异质性较强,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 终可能危及生命。 (二)流行病学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中国高尿酸血症和 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 人口13.3%,而痛风患病率在1%~3%[2,3],且逐年上升。近年 研究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如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已被多学科认识和重视[4,5]。 二、病因与分类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1]。(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1.特发性尿酸增多症: 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患者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如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高、Ⅰ型糖原累积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2.尿酸产生过多: 与高嘌呤饮食、酒精过多摄入、高糖饮食、核酸代谢增强相关,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或疾病。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1.血液系统疾病: 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时,由于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2.各类肾脏疾病: 由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疾病造成尿酸排泄减少而使血尿酸增高。3.服用某些药物:

嘌呤碱基的代谢途径以及不同物种的排出方式

嘌呤碱基的代谢途径以及不同物种的排出方式 嘌呤碱基是DNA和RNA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在生物体内会被代谢和排出。本文将详细介绍嘌呤碱基的代谢途径以及不同物种的排出方式。 1.嘌呤碱基的代谢途径 嘌呤碱基的代谢主要分为两个途径,即鸟嘌呤途径和硫酸嘌呤途径。这两个途径在不同物种中的相对重要性略有差异。 - 鸟嘌呤途径:鸟嘌呤途径是主要通过核苷酸酶、鸟苷酸磷酸核糖转移酶和鸟苷酸磷酸转化酶等酶的作用将嘌呤碱基转化为鸟苷酸,进而生成鸟苷和腺苷。这个途径在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体内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动物不能合成鸟苷酸转化酶的辅酶(4a-脱氢酶中的辅酶)。 - 硫酸嘌呤途径:硫酸嘌呤途径是经过一系列的代谢步骤将嘌呤碱基转为尿酸。尿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个途径在人类中相对较少发挥作用,但在其他动物如鸟类和爬行动物中则起着重要的代谢途径。在这些物种中,兼容性和运动能力都要求比较低的残余尿素制造率,而选择这个只有尿酸作为销毁代谢产物的途径,称为硫酸嘌呤途径。 2. 不同物种的排出方式

不同物种对嘌呤碱基的代谢途径有些许差异,这也导致了它们排出体外的方式不尽相同。 -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哺乳动物通过肾脏将尿酸排出体外。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排尿过程中尿酸的浓度较低,因此将其从体内排出。 - 鸟类和爬行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利用肾脏将尿酸以固体形式排出体外。由于硫酸嘌呤途径是鸟类和爬行动物主要的嘌呤代谢途径,其生成的尿酸浓度较高,无法通过尿液排出。因此,鸟类和爬行动物形成固体排泄物,将尿酸包含在其中。这也是为什么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排泄物中含有白色或白色颗粒的原因。 总结起来,嘌呤碱基在不同物种中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处理和排出。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肾脏将尿酸排出,而鸟类和爬行动物则将尿酸以固体形式排出。这些不同的排出方式反映了不同物种对嘌呤代谢的适应和进化。

人体是怎样产生尿酸的原理

人体是怎样产生尿酸的原理 人体产生尿酸的过程主要涉及腺嘌呤核苷酸代谢通路以及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产生尿酸的原理。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而嘌呤是人体核酸和核蛋白的组成元素之一。嘌呤可以通过新陈代谢产生,其中一部分摄入食物中,一部分由体内RNA和DNA的降解产生。 嘌呤代谢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途径:肌苷途径和酪氨酸途径。 1. 肌苷途径: 嘌呤核苷酸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降解为尿酸。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酶的参与: - 黏液酶和核苷酸脱水酶将核苷酸降解为黏液酸; - 黏液酸乙酰转移酶将黏液酸转化为黏液酸酯; - 黏液酸酯酶使黏液酸酯转化为肌苷; - 肌苷脱氨酶使肌苷脱胺生成次黄嘌呤; - 次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氧化为尿酸。 2. 酪氨酸途径: 酪氨酸是由体内和食物中的氨基酸苯丙氨酸合成的。酪氨酸代谢的一部分会经过嘌呤代谢通路产生尿酸。具体步骤如下:

- 酪氨酸在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催化下转化为酪氨酸酮酸; - 酪氨酸酮酸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为肌酸; - 肌酸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为次黄嘌呤; - 次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氧化为尿酸。 尿酸在体内的浓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遗传因素、药物、体内酶系统和肾脏功能等。 尿酸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完成。肾小球滤过血浆中的尿酸,约90%的尿酸经过肾小管近曲小管从尿液中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只有约10%的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受到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当尿酸排泄增加或重吸收减少时,尿酸浓度就会升高,反之则会降低。 肾脏调节尿酸排泄的机制主要涉及尿酸转运蛋白的参与。尿酸在肾小管中主要通过URAT1和OAT4两种尿酸转运蛋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重吸收和分泌。URAT1主要参与尿酸的重吸收,而OAT4主要参与尿酸的分泌。这些转运蛋白的状态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血液酸碱度、体内尿酸浓度、药物的作用等。 总结起来,人体产生尿酸主要涉及嘌呤代谢通路以及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遗传因素、肾脏功能等。深入了解人体产生尿酸的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尿酸代谢异常的病理生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 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其中80%由 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嘌呤经肝脏氧化代谢 变成尿酸,后者由肾脏和肠道排出。当血清尿酸水 平>420μmol/L(约7mg/dl)时,为高尿酸血症。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水平,而高尿酸血症则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高尿酸血

症患者已占总人口13.3%,而痛风患病率在1%~3%。近年研 究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已被多学科认识和重视。 二、病因与分类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1.特发性尿酸增多症: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患者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 如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酶(HPRT)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高、Ⅰ型糖原累积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尿酸产生过多:与高嘌呤饮食、酒精过多摄入、高糖饮食、核酸代谢增强相关,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或疾病。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1.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时,由于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2.各类肾脏疾病:由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疾病造成尿酸排泄减少而使血尿酸增高。 3.服用某些药物:常见为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抗帕金森病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 mg/d)、维生素B12、烟草酸、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 有机酸过多会抑制尿酸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这种情况通常由一些特殊因素引起,如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

鸟嘌呤 鸟苷 次黄嘌呤 脱氧腺苷 嘌呤代谢 作用

鸟嘌呤、鸟苷、次黄嘌呤、脱氧腺苷等物质是嘌呤代谢过程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嘌呤代谢是机体内一系列 生化反应的综合体,包括嘌呤的合成与降解两个方面。在正常的生理 状态下,人体内的嘌呤代谢会保持动态平衡,但一旦出现异常,就可 能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以下将就鸟嘌呤、鸟苷、次黄嘌呤、脱氧腺苷及嘌呤代谢的作用进行 详细的阐述: 一、鸟嘌呤 1. 鸟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物质,在机体内 广泛存在。 2. 鸟嘌呤是嘌呤核酸的构成单位之一,对于DNA、RNA的合成起着 重要作用。 3. 鸟嘌呤还是一种重要的能量物质,它能够参与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 4. 鸟嘌呤还能够激活一些生物酶的活性,对于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 着重要的影响。 二、鸟苷 1. 鸟苷是由鸟嘌呤和核糖组成的核苷类物质,它在机体内是一种重要 的生物碱物质。 2. 鸟苷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对于RNA的合成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3. 鸟苷还能够参与细胞的能量传递过程,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4. 鸟苷还能够影响一些生物酶的活性,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次黄嘌呤 1. 次黄嘌呤是一种与嘌呤结构相关的生物碱物质,它在机体内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2. 次黄嘌呤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后可以转化为黄嘌呤,然后被进一步代谢。 3. 次黄嘌呤还能够参与机体内的氮代谢过程,对于氮代谢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4. 次黄嘌呤还能够影响细胞内的某些信号传导通路,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四、脱氧腺苷 1. 脱氧腺苷是由腺嘌呤和去氧核糖组成的核苷类物质,它在机体内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物质。 2. 脱氧腺苷是DNA的组成单位之一,对于DNA的合成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3. 脱氧腺苷还能够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4. 脱氧腺苷还能够影响一些生物酶的活性,对于细胞的正常代谢有重

尿酸在人体内的作用

尿酸在人体内的作用 由体内核蛋白分解代谢产生 人体对嘌呤的代谢能力,是由于遗传基因决定的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的状态。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滞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导致人体体液变酸,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另外,过于疲劳或是休息不足也可导致代谢相对迟缓进而导致痛风发病。 正常人体内尿酸的生成与排泄速度基本恒定。体液中尿酸含量变化可以充分反映出人体内代谢、免疫等机能的状况。 对于尿酸高及痛风患者来说,饮食上有以下建议:低热量,由于体重越大,高尿酸血症程度越重,因此尿酸高及痛风患者应限制能量摄入;痛风病人应长期喝随低食物促进组织内尿酸盐的溶解多喝有利于尿酸排出,预防尿酸肾结石,延缓肾脏进行性损害建议患者每天饮不少于2000毫升(约8~10杯),饮水宜选用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啤酒本身含有大量嘌呤,所以建议患者忌饮酒。 尿酸高人群日常保健做好十件事。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避免吃炖肉或卤肉;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控制热量的摄入也具有降低尿酸和减少痛风发作的作用。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对痛风患者有利,适当补充豆制品可补充蛋白质。奶制品:尤其是低脂奶制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的发病率。豆类:并非痛风患者的禁忌豆制品(如豆腐脑、豆腐、豆浆等)可弥补限制红肉摄入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新鲜水果选择含果糖量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摄入。[3]同时提倡戒烟,禁啤酒和白酒,如饮红酒宜适量,发作期或进展期痛风患者应严格禁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每日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肥胖者应减体重,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