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

艺体教研室刘成军“三段式”即模仿、试唱、表演。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引子:想唱就唱)

节奏

模仿旋律

歌曲

三段式自主探究

试唱小组合作

全班合作,教师范唱

体态律动

表演小组合作,确立表演形式,创编过程

表演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又叫做想唱就唱“三段、九步”音乐教学模式。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初步构想:

1

当前,音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对于一个受过十几

年音乐教育的高中毕业生来说,连简单的歌谱都不能视唱,甚至,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连音阶都唱不准确,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出现了问题。

我们企图尝试音乐教学改革,如体态律动、音乐游戏、情境教学等,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些都不是音乐教育的根本性变革,音乐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

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某种载体,应当在某种模式框架下,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尽情的展示,尽情的体验与感受。应当给学生提供某种音乐学习的工具,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学习节奏、旋律、力度、和声、速度、曲式、表演与创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互助合作中快乐的学习音乐。

引子—“想唱就唱”

引子部分叫做“想唱就唱”,是课的开始,是课的导入环节。中小学音乐课程本来就少,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很难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根据巴甫洛夫“条件论”,在音乐课开始就设计

一些具有音乐课特点的情景,对学生的大脑进行刺激。想唱就唱,

2

由学生自己做主,自己选择,通俗、民族、美声、戏曲,只要是

健康向上,想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我的课堂我做主。关键是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的、自然的、自信的歌唱。形式可多种多样:自告奋勇的独唱、小组合作齐唱、全班齐唱、合唱、歌曲接龙、举行赛歌会……,激活学生先前知识,将学生带入一个本来的音乐课状态。

课的第一个环节—模仿

音乐模仿能力在音乐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往往无从下手,音乐教师不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不能跨越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鸿沟,而模仿是一种最好工具,模仿是人的本能反应,是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状态的最佳途径。音乐学习往往都是从模仿开始,是从学生的天性出发,给学生提供模仿的空间和平台,并把模仿作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前提和突破口。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从未听到过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歌声,他却很会唱歌,那是很荒诞的。他只有听到许多美妙的歌声,刺激了他的大脑,激活了他的“音乐细胞”,他会不由自主的去模仿,去探索,才会很好的歌唱,其实歌唱、

演奏器乐、跳舞的学习都离不开模仿,模仿是音乐学习的开端和

3

初探,在模仿中,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从直觉到感觉,从感性到

理性。

第一步为节奏模仿,模仿几条与本节歌曲有关的节奏,节奏的长短根据各学段特点而定,要尽量趣味化、游戏化,可以有歌词,也可以无歌词,教师可以利用音色个性鲜明的、学生感兴趣的打击乐器来打节奏。学生可以一边模仿乐器的音色、动物的叫声或独特的声响,一边将节奏模仿出来,先由学生模仿教师,随后教师模仿学生,学生模仿学生,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创编节奏,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某种特定的如劳动场面、生活情景、快慢不同的节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个体创编音乐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又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亲身体验出节奏、音色、等与音乐表现、音乐情感的关系。最后教师概括一条与歌曲紧密相连的完整节奏,让学生在模仿中完成节奏的训练,一定要在严格的按照强弱规律拍击下读节奏。

第二步是旋律模仿。模仿过程与节奏模仿基本相同。学生创编旋律可以有歌词,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绪感受随意哼唱,教师同样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感或场景下创编旋律。教师要及时概括

总结学生下意识创编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具象的了解音乐要素与

4

音乐形象的关系。这样学生欣赏音乐与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能

力将大大提高,而且,学生会发现某一天自己也许能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世界的歌曲,甚至认为将来也能从事音乐创作,或有可能成为音乐家呢,真是说不定!

节奏模仿与旋律模仿,一定要注重训练学生理解并感受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的关系,并在模仿中让学生掌握本节的音乐知识。比如让学生模仿了带有顿音记号“▼”的歌词后,随机让学生创编带有顿音记号的歌词并进行音乐实践。

第三步是歌曲的整体模仿。第一遍重点关注歌曲的思想感情,入情入境。音乐课就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会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第二遍重点关注歌曲的节奏与速度、风格,学生可以小声跟唱模仿并体验歌曲节奏、速度、力度、风格等与音乐情绪的关系。

通过第一环节的三个模仿,为学生自主学习歌曲找到一种有效的工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的第二个环节—试唱

试唱与视唱近似但不相同,试唱是一种尝试学习,是学生自

主学习与探究的平台。

5

通过第一环节的模仿,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进

入试唱环节。第一步是个体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二步是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寻找帮助,集中大家的智慧,团结协作,去攻破难关。第三步是小组展示,由其他小组提出肯定与否定的意见,各小组之间互助合作,这时教师在掌握了全班学生学习的情况之后范唱及时出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本节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重、难点。

第三个环节—表演

表演部分是音乐课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学生在掌握了歌曲的基本部分后进一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舞蹈、伴奏、指挥、歌词创编、音乐剧、戏剧、文学、绘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对音乐的理解。

第一步是全体学生的体态律动。让学生尽情的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提供音乐背景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师生互动,避免千篇一律的模仿教师,学生可以在教室的任何位置、任何角落,看起来应该是一个舞会场面。

第二步:分组讨论,确定表演形式,并进行创编。教师巡视

并提供低音的音乐背景。

6

第三步:各组表演。表演是更深度的感受和体验音乐,表演结束,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使音乐课得到升华。从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升华到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表演中实现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

结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

一、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正是基于这一点,实现“三段式”教学模式,“模仿—试唱—表演”与新课标的完美结合。

2、创造性发展价值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中,模仿环节中节奏、试唱、旋律的创编,自主学习,表演中的创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3、社会交往价值

7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创编表演、齐唱、合唱、舞蹈都是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课的开始“想唱就唱”部分、表演部分都是课的拓展与综合,学生在此基础上,拓展表演与之有关的各种音乐文化,了解祖国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拓宽学生审美视野,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实践体验中,使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理解音乐表现与情感内涵的关系。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想唱就唱”、体态律动、表演等环节,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自主探究、

8

小组合作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面向全体学生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部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尊重个人的情智,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表现方式,甚至对音乐不同的理解。

5、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使学生走进音乐,亲身体验音乐审美,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学生创造性活动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表演的环节,是以音乐为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使学生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

三、新课程目标与“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的音乐目标

9

音乐课程目标设置当然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音乐课程三大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避免简单的说教,潜移默化的建立起老师、同学、家长和他人的挚爱之情,养成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

(2)、通过“想唱就唱”、模仿、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表演创编,使学生走进了音乐,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并在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自然的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与鉴赏音乐的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与评价,培养了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

(4)、在音乐实践中,学生体验感受与表现,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合作与宽容,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

在自主创编、自主探索、表演合作中体验音乐,在音乐审美过程

10

中获得快乐。

(2)、“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模仿始终起到积极的作用,模仿完全是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从音乐要素着手,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总是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机会,模仿中的节奏与旋律创编,自主学习与表演创造都引导学生在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全班合作学习,都是集体表演的音乐艺术形式,自然的培养了学生的全体意识与协调能力。

(5)、“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中表演的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与音乐有关的表演,无疑是一种综合艺术实践活动。

3、知识与技能

(1)、“三段式”教学模式始终让学生穿插学习音乐要素(力度、节奏、速度、旋律、和声、曲式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表现、音乐情感之间的关系。

(2)、通过“想唱就唱”、模仿等环节使学生想唱、敢唱、自

11

信、自然的歌唱,在模仿与聆听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即兴创作的平台,学生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通过表演创作,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与音乐表现手段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四、“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的特点

1、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式课堂。

2、充分发挥模仿的作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适合各学段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目标,设计不同的环节和学习要求。

4、模仿、试唱、表演给教师提供发挥各自能动性的空间。

5、师生互动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为学生即兴发挥和创造提供帮助。

6、“三段式”课堂结构,步骤简单,框架清晰,方便操作,适合最基层学习大面积推广。

12

13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音乐教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和音乐演唱的实力,从而达到全面科学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小学生音乐课堂体验学习的热情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它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上足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在调动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方面略显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往往在讲台上尽心尽力地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却不是太高,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活泼,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学习模式所吸

引,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并且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音乐教科书中的《我们的田野》音乐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在教学这一音乐歌曲时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歌曲中歌词所描绘的内容,从而加强学生们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音乐教师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随着现代音乐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和知识也在不断提高和深化,这使得传统单一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对于事物的理解,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通过让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变得多元化来适应学生的音乐学习要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帮助音乐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旅游管理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 赵秀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变,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德智体美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中课程的设计安排应该推崇这一模式。高中院校在课程中设立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以及欣赏音乐。高中音乐欣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板块,并且高中生能够利用学习音乐欣赏课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然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这就阻碍了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本文着重阐述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相关学习内容,探索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一、引言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放松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给予高中生音乐上的享受。国家教育体系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为了让更多的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听到一些舒心的音乐得到放松,缓解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将音乐欣赏课作为高中课程的必开课,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计划,也是高中院校应该注重的课程教育。高中院校的课程体系安排在每一个学期都设立音乐欣赏课,帮助学生在每日紧张的语数外学习中得到放松。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轻松的氛围带给学生感官和心灵上的体验,不仅仅可以放松学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品位。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 高中院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了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音乐教学释放

了学生的高考压力,带给学生放松的学习。音乐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有音乐欣赏、教唱学习、听唱结合、示范教学、自我练习等学习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不同的。国内外的音乐名人有很多,其音乐风格迥然不同,外国音乐豪迈奔放,热情洋溢;中国音乐有其古典之美,优雅动听。每一种音乐都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老师可以将不同的风格的音乐欣赏分课时进行教学。尽量让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给学生欣赏一次,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熟知和认识,丰富高中生的视野面和知识面,让其能在三年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一些心情的愉悦。 三、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中课程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就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帮助了音乐欣赏课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一)许多高中院校对音乐欣赏课设置的不重视,大部分的院校注重的是语数外及其他重要考试课程的教学,对音乐体育等课程却持置之不理的态度。这类院校不仅不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甚至在高中三个年级都不设置这类课程。不仅没有音乐欣赏课的上课设备,更加缺乏音乐类教师,在这类院校的看法中,他们认为音乐欣赏课是一种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体现。 (二)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虽然部分院校设置了音乐欣赏课程,但是其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是非常落后的,教学的方式不注重多样化教学,只是单一的放音乐给学生听,这种不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应该被社会淘汰。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原创]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教材研究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视唱《小白菜》边唱边划旋律线,画出前四句每句的结尾音2165 ..,教师在乐谱上用色笔标出。

音乐欣赏课的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课大致思路 沈薇薇 本人对音乐欣赏课的教育理念如下: 音乐创作的目的是提供美的精神食粮,音乐作品的价值就在于人们的欣赏,也就是在音乐的欣赏当中得到最终的实现。音乐欣赏本应如文学的阅读一样,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生活需要,是生活中随心所欲的事情。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或者舞台表演者,而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很多学生认为无非是学唱一些简单的歌曲,或者听听音乐,对上音乐课也不见得感兴趣。所以还得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美。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和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热爱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热情。本人选择从中国名作、外国名作、中国优秀的名族器乐曲、现代流行音乐、优秀舞蹈作品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当然还有基础乐理教育的部分。时间仓促,还望指正为谢! 音乐欣赏 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教学内容:作品创作背景简析、乐曲结构分析、欣赏名作 三、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四、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分析乐曲的结构并了解本曲所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 五、教具:小提琴、多媒体 六、教学课型:欣赏课

谈谈音乐课的体验式教学

谈谈音乐课的体验式教学 音乐课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很多中专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思路与方法显得过于传统或陈旧,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音乐教学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了一定成效, 以下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到中专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音乐课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模式构建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和情景模拟,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得相应感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因素。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和多元潜能的训练与开发,重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具有深厚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在于理解它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和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生命力,《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情感。这些音乐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只有让学生在感受当时的情景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艺术和情感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挖潜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内容体验活动,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策划相应教学项目与情境,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在以任务为驱动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内容体验,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领悟,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音乐,展开联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实现知识的归纳与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学习项目设计一教学情景策划一学习团队组织一项目任务布置一项目任务启动一项目成果检验一项目成果分享等,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项目的开发者与成果的检验者,学生是整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者,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性音乐活动,从而与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的相互作用,激发内在的音乐感受,在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成功、愉悦的音乐体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内容学习任务,获取了应有的音乐知识。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音乐教学模式

[原创]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教材研究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视唱《小白菜》边唱边划旋律线,画出前四句每句的结尾音2165 ..,教师在乐谱上用色笔标出。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修改)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音乐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教学模式解读 新密市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教学模式解读 一、该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实验小学作为新密市艺术教育的领头人,一直走在新课改的前列,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音乐课堂教学也势必改革。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必须从音乐的教学模式切入,从教学方法上去研究,为此依据新课改理念,以学校“三环五步”快乐教学模式作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以音乐学科基地为试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归纳、提炼、总结,我们开始了音乐课“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该教学模式的详细解读 (一)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

传递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是学习音乐的动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多渠道、多方位的以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创造力的提升。 (二)该教学模式的环节设置 此教学模式包含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设置情境、审美体验——创设氛围、自主探究——拓展延伸、创造表现。 (三)各环节操作说明 1.设置情境、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小学音乐教学是以音乐的审美为核心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建立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与课题相应的特定场景和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感知、体验的状态之中陶冶情操,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从而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在体验中开创独立见解。

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教案 学校莱西市成人中专授课年级一年级教师姓名刘奎华

莱西市成人中专刘奎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刘奎华,是成人中专的一名音乐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欣赏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 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这根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从课的外部模式还是内容结构都力求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由吴宇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内容,是大纲规定的重点欣赏曲目;曲艺音乐——京韵大鼓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该曲运用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情绪激昂,表现了旧中国劳苦大众在日寇铁蹄下不屈不挠、不甘沦落的民族精神,欣赏该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生动鲜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技能。 本课应训练的基本能力: 1、通过学唱名句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识谱试唱能力。 2、让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表现,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又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民歌、歌剧、戏曲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曲艺音乐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2、知识目标 3、能力目标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2)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课题那些留在校园的记忆—学堂乐歌 教学目标一、聆听《送别》、《祖国歌》、《黄河》,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并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方法和反映的时代思想。 二、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 其重要意义。 三、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教学重点了解、体验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设备 教材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版《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1、学堂乐歌中国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 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1900年“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 迫于1902年颁布学堂章程,对乐歌课的开设予以认可。 2、《送别》是美国音乐家奥特威在1913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 同合作写成的歌曲。歌曲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70年代 拍摄电影《城南旧事》中,此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歌,至今仍久唱不衰。 3、《黄河》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自己谱曲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约作于 1905年。首载于1937年出版的《心工唱歌集》。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 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第二乐段音调高亢激越, 节奏现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

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4、《祖国歌》作于1905年。是作者根据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 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歌词 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 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 由于曲调是采用民间的音调,因此琅琅上口,唱起来更觉亲切、动听,这 首歌在当时曾受到广泛的欢迎。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导入教学过程(课前出示显示执教者信息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为《送别》伴奏) 组织学生就做。 课前礼仪: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对现在播放的这段旋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送别》)(引导学生回答) 师:96年对于历史只是沧海一粟,而一首歌曲如果能够历经96年的岁月洗礼依然能够打动你我,我想这足以能够书写一段音乐传奇。《送别》就是这样一首跨越96年的历史依然能够打动你我,书写音乐传奇的作品。我们今天的课就从歌曲《送别》开始 (伴奏音乐持续,音量稍弱) 师:播放视频(课件出示歌曲《送别》视频资料) 师: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生:…… 师:《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堪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形象的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由于它反应校园生活,在校园中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方案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一小白晓红 教学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学生通过收集知识信息,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性。“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一直是大多数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将抽象的艺术环境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知识含量庞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年级:五年级 我校从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此时,学生接受过视唱、练耳、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思维活跃,具有独特性。 教材背景分析: 《瑶族舞曲》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本课所欣赏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优美,旋律流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第二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温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大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媒体设计思路: 本节信息技术整合课,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开放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多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导学的学生“主体发展”模式,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教学内容为一课时,根据高年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程度,以了解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为首要任务,通过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根据高年级思维活跃、具独特性的年龄特点,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电脑和网络,将可视的音乐影音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情境,以动画或具体形象的图片呈现于学生面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电脑(如搜索民族知识,完成冲关游戏等),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想象力,挖掘其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方式下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创作音乐。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探讨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探讨 小学音乐学科具有特殊性,激起小学生与音乐作品的共鸣,加强小学生的心理体验,是推动音乐教育进步的关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感知音乐作品传达的情感,才能促进音乐教学重心的变化。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积极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在全新教学理念的更新下改革实施,有益于小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观念。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学习 情境,对于小学生融入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好奇之心,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情境体验,是小学音乐体验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考虑小学生的情绪,才能让小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个性化发展。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红帽这个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声

情并茂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创设个性化的音乐学习情境,将歌曲作为学生想象的辅助工具,促进小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故事情境中体验音乐作品的美。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故事呈现的方法,让学生看到形象的故事图片,并在学生欣赏图片时给学生播放《小红帽》这首歌,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音乐作品,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来。 二、关注学生地位,促进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活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来。关注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更要重视感性引导。利用科学的方法让小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活动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理解、感知音乐作品,方能与音乐作品合二为一。比如在讲解《蓝皮鼠和大脸猫》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扮演成为蓝皮鼠与大脸猫,模仿两个动物角色的声音,去唱与自己所扮演动物角

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讲解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 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第二阶段:新作赏析,感知体会。 新作赏析、感知体会,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 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 (走进音乐 :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 通过聆听体验根据 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 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 (体会内涵 :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充分体会音乐内涵, 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 学院名称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学生学号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教授姓名 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 202X年X月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是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集中地给寄予了表现者的情感与思想,把它们传递给了观众和听众,以引起情感共鸣。但现实中不少学生感到音乐学科枯燥无味、难学,也有的认为音乐学科是“小儿科”,不屑一顾,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学生何以会产生这厌学和畏学的情绪呢?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情感的揭示有关。因为离开情感教学的音乐确实会变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 首先,从音乐教材自身的特点看,以往教材的编写是以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教学内容展开的,新教材则是以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创造、识读乐谱等教学内容展开,尽管其中蕴含着一些立意美、情境美、曲调美、和声美、伴奏美、音色美等情感因素,但由于教师未潜心予以挖掘,因而“莲在闺中人未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努力构建一个科学的情感教学模式,并不断优化情感教学方法,从而把音乐教育工作推向前进。 其次,从音乐教学的现状看,教师教学语言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平庸无奇、教学 方法单调划一,造成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从师生关系看,常常是教师径自滔滔讲,学生茫然默默听,师生之间只有知识传输,缺乏情感交流,这种教学的后果较大地降低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扼杀了他们丰富活泼的个性和爱乐天性。 小学音乐参与-体验式情感教学的实践研究,把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愉悦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尽情地感受音乐,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课题组负责人:徐灵芳本报告执笔:徐灵芳 课题组其他成员:李欣翁海涌姚莹莹万海红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感情交流。学生动耳又动眼,动脑又动手,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又重情感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同时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达尔克洛滋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音乐学习的起点是人的体态活动。音乐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祖国颂》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祖国颂》 教学目的:结合歌曲《祖国颂》,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体会和欣赏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 一、自我介绍及导课。 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 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授新课 1、用多媒体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 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色。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论文;欣赏课中的视听结合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论文;欣赏课中的视 听结合 欣赏课向来是音乐课中比较难把握的。我想了很多,也做了一些尝试,感觉很有收获。现就音乐欣赏课中的视听结合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

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着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有如下几点可参考: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

对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音乐教学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了一定成效,以下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到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中职音乐课程现状及基本特征 (1)课程地位欠妥。中职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初中起点的学生为主,正处于身心发展发育阶段,其意识形态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音乐课程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目前很多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课程教学活动普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与关注明显不够,使音乐课程发挥不了其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效果欠佳。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一般会从介绍作品情况、创作背景等开始,然后教唱歌曲,形成了课堂上语言多、音乐少,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少,教学内容多、教学场地少,学生被动接受多,主观创作少等现象,最终使整个音乐课程教学陷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沉沉、云里雾里的尴尬局面。 (3)教学模式欠新。中职音乐教育不只是一种技能教育,也不是纯粹的审美教育,它是以音乐技能训练为基础,以情感培养为导向,以审美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形态,从教学模式上应该以艺术体验为核心,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理解与喜欢,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音乐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感受与感悟,同时通过音乐对学生的感染与感化,形成两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效能的发挥与体现。 2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模式构建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和情景模拟,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得相应感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