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选修训练:第一章 第二节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含解析

地理人教选修训练:第一章 第二节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含解析
地理人教选修训练:第一章 第二节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含解析

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旅游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庐山风景区是构成庐山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之一

C.现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

D.发展国际旅游可以回笼货币,稳定国际市场

解析:发展国际旅游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答案:D

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 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据此完成第2~5题。

2.“假日经济”的出现,说明()

A.假日经济人满为患,决定旅游价格的上升

B.旅游、休闲的消费活动与我国的经济状况不符,是放纵消费,必须制止

C. “假日经济”属于集中性消费,对短期供求关系影响较大

D.“假日经济”扩大内需,搞活市场活力,市场正在由“过剩”向“短缺”转换

3.“假日经济”根本上是“综合经济”,它促进的不仅是旅游业,还包括商业、交通、金融等行业,甚至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

A.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

B.旅游业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

C.旅游业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D.旅游业能推动世界和平

4.下列关于“假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②“假日经济”说明我国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③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④“假日经济”体现了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假日经济”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货币回笼,稳定市场

C.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解析:“假日经济”的出现主要是刺激消费,对短期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它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能促进交通、商业、文化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

答案:2.C 3.B 4.C 5.D

6.旅游能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

①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旅游业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二,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第三,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C

7.开展旅游活动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

①能促进人们节衣缩食,形成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②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③旅游业能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④旅游业能使人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旅游业的发展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答案:C

近年来,我国游客出国旅游人数增长较快。据此完成第8~9题。

8.出国旅游对旅游者的重要意义有()

①丰富和积累文化知识②扩大就业机会③扩大交流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其他国家旅游景点向中国游客开放,对其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可以增加外汇收入②可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③扩大就业④扩大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解析:本组题考查旅游业对旅游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旅游能使旅游者丰富和积累文化知识,扩大交流;对旅游目的国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有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等。

答案:8.B9.D

10.关于现代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它能满足人类必要的生存需要②它不会对旅游接待地产生不利影响③它有利于人们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④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旅游是人们满足了必要的生存需要和基本的发展需要之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享受需要。旅游活动能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交流,但也会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答案:D

11.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下列叙述全部正确的有()

①使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②使传统的手工艺品重新得到发展③使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受到重视和发掘④使历史建筑重新得到修缮与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旅游淡季与旺季的形成,与无关。()

A.不同的月份

B.不同的闲暇时间

C.各地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

D.旅游景区的人文规定

13.该图表明发展旅游业的作用是()

A.增加就业机会

B.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C.增加经济收入

D.改善居民环境

解析:旅游区的旅游人数与月份的变化、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各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从图中可以分析出旅游者的住宿天数越长、居民失业总人数越少,二者呈负相关,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就业有关联性。

答案:12.D13.A

14.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答案: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15.读“A、B、C、D四国某年旅游业的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最高的是国,占%。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的发展。

(2)国际旅游业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国。反映出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最高的是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够扩

大。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国。

(5)现代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它涉

及、、、、、、等许多行业。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个知识要点:统计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旅游活动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统计图表及数据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综合性强,要看准题意,联系实际,详解图表。本题需要对表格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处理才能得出相关结论,即引导学生学会对统计图表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旅游活动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带动和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看似不相关的几组数据,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答案:(1)B12国民经济

(2)A外汇

(3)D就业

(4)B

(5)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旅游纪念品

中图版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既可以是风景的、文物的,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独特性 (3)变异性 (4)观赏性 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8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 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

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 (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对世界遗产,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它的保护。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1)了解景观特点 旅游者应事先对所要游览的景观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人文景观设计者的美学构思,以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如: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太湖石、日月同辉。 (2)精选观赏点位

人教版旅游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选修三《旅游地理》练习题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石家庄西部。该县历史悠久,胜景荟萃,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国家、省、县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类型多样,品位较高。近年来,经大规模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驼粱、西柏坡和天台山等着名景区。目前,西柏坡至石家庄市区实现了全程高速,北京方向游客可以从京昆高速、山西方向游客可以从石太高速直接转到西柏坡高速。平山县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旅游格局。 材料二下图示意平山县旅游景点分布。 (1)说出平山县发展旅游业的位置优势。(4分) (2)分析平山县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较高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济州岛被誉为“东方夏威夷”,为韩国的第一大岛,位于朝鲜半岛西南海域,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温和舒适,海岛旅游优势明显,旅游业发达。近年,我国到济州岛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下图为济州岛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1)分析近年来我国到济州岛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的原因。(6分) (2)据图推测游客到济州岛可参与的旅游项目有哪些?(4分) 3.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5分)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5分)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仙岛湖位于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幕阜山北麓, 距阳新县城48千米,距武汉140千米,旅游区面积180 平方千米,水域32平方千米。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人 文古迹众多,生态野趣横生,是湖北省政府批准的省 级生态旅游风景区,鄂赣边境的一处旅游度假胜地, 但景区自开发以来,年接待的游客较少。下图为仙岛 湖区域图。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仙岛湖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优 势和不利条件。(10分)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山区沿河公路两侧的景观游览 图,该景观有“百里山水画廊”之称。该河段绵延56 千米,沿途重峦叠嶂,山势雄浑,树木花草四季变幻, 令人赏心悦目。 (1)指出该线路旅游的最佳季节和较理想的旅游交 通方式。(4分) (2)简述该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合理性。(6分)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2013年国庆长假期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 5A级旅游景区的九寨沟,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 “死胡同”。其中日游客量高达4万多人,导致数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3旅游地理 [考纲原文]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 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 / 1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景阔景,在高处俯视才能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云海景观夏季出 现较多,要选择合适的观景时机。(2)观景台除了有较好的观景角度外,还能保证游客安全。 2.(·江苏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 2 (1)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3项)(2)d 解析(1)西湖发展旅游的优势需要调动答题基本模板: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 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然后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具体的分 析。(2)三潭印月需要选择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观赏,雷峰夕照显然需要夕阳西下时观赏,苏堤 春晓需要春季观赏才行,因此三者观赏的最佳做法是把握观赏时机。 高考题组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 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辩证地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和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 教具准备:自制图表、图片等 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拉动经济发展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通过学习表1.1,了解以下知识: ①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的国家是泰国,达6.2%; ②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最高的国家是埃及,达80%; ③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说明: ①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发展国际旅游可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通过旅游服务而获取外汇。 ②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后,我国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的发展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该图拍摄的是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海滨人潮涌动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奢侈品,而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1.2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学案含教学反思设计说课稿案例高三地理

1.2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 2. 理解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能辩证地看待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3.掌握旅游业对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理解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繁荣的关系。 4.掌握旅游业对区域、环境产生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理解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5.通过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的学习,逐步形成一分为二的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观念。【重点难点】 1.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经济过分依赖旅游业会产生的弊病。 2.旅游业对区域环境产生的有利、不利影响,理解旅游对区域环境保护和破坏的关系。【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与探究讨论相结合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拉动经济发展 1.“朝阳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①________,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②________________之一。 区所能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知识点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对社会秩序: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致使?________________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2)对文化价值: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知识点三 影响区域环境 1.旅游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旅游业的_______,旅游业需要保护______________,这也是对潜在的旅游业进行投资。 2.积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朝阳产业 现代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主要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世界范围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图示如下: 2.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知识拓展] 旅游业是世界上的重要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 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 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整理

选修 3 旅游地理整理 ——第四章和第五章 一、旅游设计 (一)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 )突出景观特色 (2 )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统一 (3 )维护生态平衡 (4 )最佳综合效益 3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1 )景点设计:突出景观特色 (2 )旅游交通设计:连接主要景点,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便捷、经济、安全。 (3 )景区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1 )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 ( 2 )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 二)旅游活动的设计 旅游动机 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闲暇时间 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旅行费用等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 路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选择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影响安全的因素:交通 旅游地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状 况:社会治安、政治形势、当地 对旅游者的政策和 态度 旅游硬件设施 二、旅游环境保护 (一)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 .环境问题: 保证旅游安全 影响、制约其开发利用

自然环境环境污染 对动植物资源的危害 生态破坏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比如:水土流 失、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对视觉效果的破 坏 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社会环境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过度城市化造成的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2.措施:合理控制游客的流量,与旅游环境容量相协调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二)旅游者的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1 .环境问题环境破坏破坏动植物资源 损坏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2.措施:做个生态旅游者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旅游与区域发展-精品

旅游与区域发展-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建议、道路、设想、条件、质量、问题、大力、尽快、合理、保持、发展、建设、发现、措施、特点、突出、安全、热点、地位、精神、基础、素质、环境、政策、项目、资源、重点、能力、需求、方式、特色、作用、规模、结构、水平、反映、增强、分析、吸引、调控、形成、丰富、保护、满足、管理、服务、带动、解决、调整、加快、保障、促进、扩大、适应、提高 一、选择题 1、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是() A.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 B.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D.旅游业正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下列将发展国际旅游创汇主要来源的发展中国家是() A.西班牙 B.瑞士 C.奥地利 D.泰国 3、我国在2003年旅游外汇收入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A.“非典”疫情的影响 B.我国对出入关政策的调整 C.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 D.旅游资源质量有所下降 1999年9月,中国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国庆日)三个假期延长为7天,据此回答4-5题。 4、设立三个长假对旅游产生的作用是() A.增强了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 B.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C.人们有了休闲娱乐的时间 D.供人们购买的商品货物齐全 5、设立三个长假对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A.增加消费,回笼货币 B.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C.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D.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6、关于旅游活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旅游由于交通不便,因此每次出游一般时间较长 B.发展国内旅游业可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旅游业基本是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D.旅游业既可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又可扩大科技、文化交流 7、旅游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因是() ①旅游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②旅游业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③物质生产部门是旅游业的基础④旅游业能提高人口就业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旅游业能促进区域发展的原因是() A.能直接带动矿产资源的开发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 【构建知识体系】 一、现代旅游基本知识 1.旅游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食、宿、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现代旅游的基本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价值、分布与欣赏 1.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是地貌景观;自然过程形成;以具体形式表现),它包括:①地文景观,如云南路南石林;②水域风光,如杭州西湖;③生物景观,如黄山迎客松;④天象与气候景观,如黄山云海。 (2)人文旅游资源(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核心是建筑景观;历史过程及人类活动形成;以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表现),它包括:①遗址遗迹,如北京故宫;②建筑与设施,如苏州园林;③旅游商品,如景德镇瓷器;④人文活动,如傣族泼水节。 2.旅游资源的特性 (1)旅游资源共性:①多样性(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②非凡性(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③永续性(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这是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2)旅游资源独特性: ①自然景观:A.季节性—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B.地域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②人文景观:A.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B.可变异性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①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②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③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2)负面影响分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两个方面。 ①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实施主体见下表:

(2016·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海昏侯墓将规划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增加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种类,扩展旅游线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改善。 发展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1)促进文化交流(a.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b.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2)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 (1)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3旅游地理 [考纲原文]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4.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 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景阔景,在高处俯视才能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云海景观夏季出现较多,要选择合适的观景时机。(2)观景台除了有较好的观景角度外,还能保证游客安全。 2.(·江苏地理)20XX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

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3项)(2)d 解析(1)西湖发展旅游的优势需要调动答题基本模板: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然后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2)三潭印月需要选择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观赏,雷峰夕照显然需要夕阳西下时观赏,苏堤春晓需要春季观赏才行,因此三者观赏的最佳做法是把握观赏时机。 高考题组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 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 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 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低了旅游质量 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 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 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全国卷)2020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3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活动与区域发展专题测试卷

13 旅游开发、规划,旅游活动与区域发展 1.(2018年湖南省高三十四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地貌被列为世界遗产。2017年4月15日清晨,三清山风景区核心景区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的巨型石柱上有人擅自使用攀岩工具在地质遗迹点钻孔、打岩钉、攀爬,风景区党委、管委会第一时间组织景区管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等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制止3名驴友擅自攀登行为并采取救助措施,现已将他们安全带离。 (1)简述“巨蟒出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2)针对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破坏案例,分析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①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②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体;③长期外力侵蚀使花岗岩露出地表;④花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巨型石柱。 (2)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②加强对特殊景点的日常管理,防止对景点的破坏行为;③控制景区游客的日流量;④建设隔离带和适当的保护工程;⑤依法处理破坏景点的行为;⑥合理规划旅游路线,防止对景点的建设性破坏。 2.(河北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最近,四川成都有一件新鲜事,用成都人的话说就是:遥望雪山。一时间形成一种时尚,微信公众号“在成都遥望雪山”成立起来了,并吸引无数粉丝。遥望雪山的高潮出现在2017年6月5日,在充分准备下,有十几座雪山被在成都的雪山爱好者成功观测到,初步统计成都是中国唯一能看到海拔6000米以上雪山的大都市,由此成都开始又被称为“雪山之都”。

(1)雪山一直就在那里,分析直到现在成都才被称为“雪山之都”的原因。 (2)请你为成都打造“雪山之都”提出-些建议。 【答案】(1)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多云、多雾、多雨,且距离雪山较远(难以观测);近年来数码相机的普及;天气预报、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及时观测、拍照并传播雪山的图像。 (2)进行观测雪山知识宣传普及;开展雪山摄影展活动;建设雪山观测点等。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发展。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观测和欣赏该地的雪山,可以建设雪山观测点,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摄影展活动,让更多的欣赏到雪山的美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欣赏雪山,可以进行观测雪山知识宣传普及。 3.(怀化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考)【旅游地理】 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北欧五国之一。冰岛自然风光独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图为冰岛略图。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冰岛的支柱产业,随着到冰岛旅游人数增加,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冰岛财长贝尼迪克松坦言,“旅游业确实面临挑战,但能有这些问题都是好现象——从某种角度讲,这些都是成功的烦恼。”冰岛财长这句话中“好现象”是指什么?“烦恼”又是指什么? 【答案】好现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烦恼:当地的接待能力有限;生态环境脆弱;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带来不利影响;过度依赖旅游业会导致经济不稳定。

新人教版选修3高中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练习

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假日经济”发展迅速,一些景点旅游价格也“水涨船高”。据此回答1~2题。 1.“假日经济”根本上是“综合经济”,它启动的不仅是旅游业,还包括商业、交通、金融行业,甚至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 ) A.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 B.旅游业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 C.旅游业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D.旅游业能推动世界和平 2.下列关于“假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②“假日经济”说明我国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③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④“假日经济”体现了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1.选B 2.选C “假日经济”根本上是“综合经济”,这说明旅游业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假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也不能放任“假日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监管,整治旅游业市场。 (2019·北京市丰台区检测) 2018年4月,“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推出兰州—天水、兰州—敦煌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景点、游客、旅行社融合起来,中国铁路正式进入“火车服务+”的新时代。读下图,回答第3题。 3.开通“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可以( ) ①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加强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②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乘火车出行的吸引力③进一步挖掘陕、甘两省区境内的旅游资源潜力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跨区

域相关行业互利共赢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开通“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可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乘火车出行的吸引力,②正确;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跨区域相关行业互利共赢,④正确;开通该旅游专列并不能提高列车运行速度,①错;据图分析,该专列主要是进一步挖掘甘、宁两省区境内的旅游资源潜力,③错。故选C。 4.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往往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 ) ①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②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③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④发展旅游业不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发展工业难度大,而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并且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些地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5.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 ) ①珠穆朗玛峰周围的山上已成为一个个荒野垃圾场②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毁掉了一些旅游景物③为修黄山索道,仅建白鹅岭站房就毁山7 750平方米,砍林48 450立方米④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 A.②③B.②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选C 珠穆朗玛峰周围因为有独特、天然的景观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丢弃的废弃物较多。火山爆发与人类旅游活动无关。因修索道而砍伐林木是破坏环境的活动。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与旅游活动无直接联系。 北京什刹海景区景色优美,有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周边地区拥有整片保存较为完整的胡同和四合院,保留着许多富有老北京特色的民俗活动和京城传统的各色小吃,是北京著名的民俗旅游风景区。据此回答6~7题。 6.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②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促进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北京什刹海景区以历史建筑为主,兼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和各色小吃,

2019-2020学年度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中图版复习巩固九十

2019-2020学年度地理选修3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第一节旅游业的发展及 其对区域的影响中图版复习巩固九十六 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景区设施中( ) A、公路线路弯曲,沿线的名胜古迹数量多,便于游客乘车观赏 B、医疗站和警务站沿登山步道和公路布局,可保障游客的安全 C、食品饮料销售点应全部建在游客中心,以保护景区环境质量 D、索道缆车方便游客登山及物资运送,会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 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有( ) A、人口流动,彻底改变当地地域文化 B、推动对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保护 C、保护古迹,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D、提供就业,创汇、创税,回笼货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②增加外汇收入③平衡国际收支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a‘?a‘¢a‘£ C、①②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规划,全力打造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其辐射范围包括周边的湖北、重庆、湖南、贵州四个省市。这也是中国首次以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进行国家级规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各组省区中,均与三峡大坝所在省级行政区直接相邻的是( ) A、黔、渝、陇 B、川、鄂、秦 C、湘、桂、赣 D、渝、皖、豫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主要是因为发展旅游业( ) A、产生的污染较少 B、属于第三产业 C、投资少,收效快 D、没有烟尘污染 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②有利于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③加快城市化进程④带动工业、商业、文化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辩证地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和负面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经济过分依赖旅游业会产生哪些弊病?记忆并理解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2.旅游业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旅游业的发展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又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理解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繁荣的关系。 3.旅游业对区域环境产生了哪些有利、不利的影响?理解旅游对区域环境保护和破坏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自制图表、图片、地图册等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拉动经济发展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表1.1 部分国家国际旅游收入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之比(2002年) 通过学习表1.1,了解以下知识: ①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的国家是泰国,达6.2%; ②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最高的国家是埃及,达80%;

③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说明: ①际旅游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发展国际旅游可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通过旅游服务而获取外汇。 ②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 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1.6我国旅游外汇收入(1978——2004年)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 (1)改革开放后,我国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的发展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 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 发展。 图1.7假日期间游人如潮 该图拍摄的是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海滨人潮涌动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奢侈品,而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旅游业 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 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思考:举例说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关系。 点拨: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其 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就不能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 等服务业、商业的发展,宾馆饭店的修建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

《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导言部分】 1、什么是旅游业?(记忆) 旅游业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长夜,它不经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 文化的发函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并提供服务的综合性 产业。 简言之,旅游业是旅游(地理)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产业模式(经济)。 2、“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点 ①综合性;②服务性;③涉外性;④带动性;⑤脆弱性。 3、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记忆) 第一节现代旅游极其发展 划分年代历史阶 段 旅游 需求 产业 特征 旅游 目的 旅游 空间 1841年以前古代旅游 个体需求,如古代君王巡游、文 人漫游等等。 前产业化阶段,为出 现旅游公司 事务性出游占绝 大多数 出游距离较 短 1841年~1950年近代旅游 群体需求,消费者数量和普及程 度大大提高 初级产业化阶 段,旅游公司出现 娱乐性、享受性旅 游明显增多 出行距离延 长 1950年以后现代旅 游 大众需求, 旅游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 费行为 高度产业化阶 段,形成完成产 业结构 休闲性旅游占 绝大多数 旅游空间 扩大化 二、旅游的定义与判定(记忆|应用) 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 为主要目的,暂时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判定方法与技巧: 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 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 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 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5、旅游活动一定要和消费结合起来。 分类依据分类内容 按游览区域划分 国内旅游 又可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 全国性旅游 国际旅游 又可分为: 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 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 教和购物五种。 备注:在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 于观光旅游。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 客,开始步入独家保健型和购物性旅 游的行列 按照旅游活动的发展 历史划分 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 发展提供了契机。 四“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 目的的娱乐化;5、旅游产业增长持续化。 五、现代旅游的六要素 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①食: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得饱、吃得好、 吃得干净。②宿:不用住太贵的饭店,因为出来主要是为了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 干净、舒适即可。③行: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④游: 一定要同导游配合好,才可领略更多乐趣和学到更多知识。⑤购:在异地购买些物品, 既有纪念意义,又是乐趣之一。⑥娱乐乃人之常情。 特别提示:a、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绝大多数旅游者必须借助交通 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b、“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 景区开展;c、“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主要途径;d、“宿”和“食”是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